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288|回复: 0

[浙江] 2020年宁波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3-11 08:54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575

    主题

    158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272
    发表于 2021-3-31 10: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eweiliang 于 2021-3-31 10:49 编辑

    2020年宁波市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围绕“两手硬两战赢”的年度目标,主动出击、善作善成,经济运行持续稳定、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运行平稳。经上级统一核算,全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04.6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453.5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3∶30.7∶68.0。

    图:2020年度江北区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41.8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3亿元,增长7.8%。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8亿元,民生领域支出51.2亿元,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69.4%。其中,农林水事务经费6.2亿元、教育经费10.6 亿元、医疗卫生与计生经费4.3亿元、文体传媒经费0.8亿元、科学技术经费3.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经费4.4亿元、城乡社区经费8.9亿元、交通运输经费0.9亿元、节能环保经费0.8亿元、国土海洋气象等事务经费0.4亿元、住房保障支出经费2.0亿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经费8.3亿元。

    二、农业、农村

    现代农业平稳发展。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亿元,同比增长4.3%。蔬菜种植面积2.7万亩;果用瓜种植面积1740亩;牛奶产量1.9万吨,增长2.9%。

    乡村振兴纵深推进。深化推进全市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试点,获省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围绕“三线五区”,创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20个、精品村7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梳理式改造村10个,启动小集镇式中心村1个,风景线1条。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厕改造、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启动牛奶集团省级数字工厂试点创建,示范带动6个种养植基地数字化改造。深化推进“江北农好”区域品牌,承办宁波市“阳光玫瑰”评比大赛,承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宁波主场活动,8个农产品相继获得省市级评选金奖。

    农村改革稳妥推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江北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协同应用”入选全国第二届(2020)数字政府评选50强案例“治理决策”创新奖。创新推进片区化下沉式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区域大党委引领乡村治理。推进“片区四统一”开发路径,打通要素流通渠道,让资源要素“动”起来、沉睡资产“活”起来、外来资本“引”进来、新产业新业态“融”进来,形成“人、地、钱”的良性循环,破解农村生产要素闲置和亩均效益不高的发展瓶颈,点亮乡村“美丽经济”。盘活低效资源13万平方米,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建设超10亿元。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26个行业大类中1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899.9亿元,增长6.5%,产品产销率达99.6%。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38.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3%、14.7%和5.9%。年末全区“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拥有规上工业企业269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家数的78.4%,增加值增长7.2%,高于全区规上工业0.2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趋缓。全年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7.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7%。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7%,民间投资增长11.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9%。

    城乡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全区共完成1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投资2.6亿元,改造房屋691 幢,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共涉及6个街道(镇)、1.9万户居民。慈城镇获评2020年度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和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市级样板。全年新增绿道30.15公里,姚江北岸滨水绿道获评第四届“浙江最美绿道”。

    住房保障工作不断加强。积极完善政策,调整公租房申请条件及租金补贴标准,租金补贴标准由商品住房平均租金的30%调整为40%;优化申请流程,缩短办结时限,审核时间由先前3个月缩短至原则上不超过30个工作日;需要进行经济状况审核的保障类型,缩短至原则上不超过40个工作日。

    五、城市管理、交通建设

    城市管理品质升级。实施“儿童上学道”项目,为13所学校设置“校园最后500米”安全步行通道。康桥南路荣获中国市政养护最高奖项“扁鹊杯”,老外滩成为全市首个“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全年全区完成拆违71.37万平方米,任务目标完成率119%;完成三改188.87万平方米,任务目标完成率269.8%,获评浙江省第四批“无违建县(市、区)”称号。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排水许可“一件事”集成改革,全年主动上门服务建筑工地、沿街店铺等1050户,办出排水许可证705户。启动住宅小区户内燃气金属软管安装补助项目,已完成80个小区2万余户金属软管更换工作。打造全市“瓶改管”项目示范样板,完成餐饮企业“瓶改管”45户。

    交通基建日益完善。全年全区共实施建设21个城建项目,总投27亿元,其中云飞路三期、天沁家园东侧道路等已建成通车,人民路三期、康庄南路、双东路等主干道整治项目均已完工,城庄路北延开工建设。全年交通新建及续建项目共13个,完成投资1.55亿元。彩云路公路工程(市重点工程)、甬余线江北段提升工程、骆观线大中修工程(一期)、马径-外漕农村公路均按期完工。

    六、国内贸易、金融、旅游

    消费市场提档升级。全年全区商品销售额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5.4亿元,增长1.4%。老外滩步行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步行街建设试点。江北区获评省级首批夜间经济试点区,“不夜老外滩”、“慈城国潮文创历史街区”、“乡村休闲达人村街区”被确定为省级夜坐标。举办“夜购”“夜品”“夜游”“夜练”“夜赏”等主题活动80余次。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目前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30家,全年实现人民币存款余额1417亿元,同比增长13.7%,比年初净增233亿元;贷款余额1364亿元,增长24.1%,增速全市第一。保险业机构共计19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达22.0亿元,增长8.4%;证券期货机构共计11家。全区共有上市企业9家,其中今年分别新增上市企业、IPO过会企业、辅导备案企业各1家,新增甬股交挂牌企业24家。

    旅游经济恢复良好。2020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3.8万人次,恢复到上年同期水平的87.3%,实现旅游总收入154.5亿元,恢复到上年同期水平的86.6%。完成文旅项目实际投资30.8亿元。成功创建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申报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创成4A和3A级景区镇各1个、A级景区村庄8个。历史文化展览馆、药商博物馆建成开放,成功创建“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获评市“最具人气乡村旅游目的地”。新增省金宿银宿各1家、市叶级客栈3家。新增旅游厕所19座,新评A级旅游厕所15座,新建改建城管公厕36座。全年共处理有效投诉116起,理赔金额共计32.7万元,游客投诉办理满意度100%。

    七、外向型经济

    外贸出口稳中向好。全年全区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80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额420亿元,增长15.7%。全年跨境电商B2B出口额76.1亿元,增长23.6%。江北区首个公共保税仓库—涌优控股保税仓库正式启动运营,标志着全区海关保税功能实现突破。

    外经合作加速突破。预计全年全区备案(核准)中方投资额达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境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达1.1亿美元,增长55%。绿地(宁波)全球商品贸易港落户江北外滩商圈,成为中东欧产品直采保税、跨境贸易及零售新平台。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全区实到外资1.2亿美元,完成大市外内资134.5亿元,实到浙商资金84亿元。成功引进阿里云宁波市工业互联网中心、华为(浙江)物联网云创新中心、格劳博总部基地、恒帅微电子等一批优质项目。

    八、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全年新增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1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2家;获评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累计4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51家,有研发经费投入的规上工业企业174家;企业研发机构累计231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累计4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省级优秀众创空间各1家。全年研发投入强度预计3.4%以上。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正式开园,国电投宁波氢能研究院落地投用,“长阳尖端膜材料研究院”、“宁波大央病媒生物精准防控产业研究院”先后成立。启动“创新引领·产业赋能”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共举办专场活动20余场,参与人数近2000人次。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年末全区共有中小学40所,中小学在校学生38479人,其中无房无户流动人口随迁子女10486人;幼儿园71所、早教园1所,其中新开办优质幼儿园3所,关停并转低等级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6644名。全区教育系统共有专任教师2662名,新培育宁波市名教师4名,区名校长7名,正高级教师1名,市名校长、骨干校长合计14名,市级以上名师骨干51名,高级职称教师479名,其中正高级7名。全区共有区级老年大学2所,街道(镇)老年大学分校8个,社区(村)老年大学教学点85个,老年大学学员累计达到50452人次。全年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1.3万余场次,参与教育培训活动397834人次,完成120人扫盲教育培训工作,1112人参加各类学历培训,2927人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有5A级平安校园29所、4A级35所;省级文明校园4所,市级21所;健康促进学校金牌校1所、银牌校5所、铜牌校26所。

    人才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引进高校毕业生14160人,同比增长46%。新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5家。全年培训技能人才45491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350人。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华慈孝节。策划承办江北区“融合•合力”——浙江省“三个地”主题视觉艺术邀请展。组织开展“江北有戏——我们周周见”、“百场戏曲进农村”等基层文艺巡演系列活动。开展各类线上线下阅读活动50余场,送书下乡1.3万余册。全年获得各类文化赛事奖项18个(金奖2个)。慈城镇成功创建市非遗特色小镇,3个体验基地被评为市首批非遗体验基地。

    卫生健康事业稳步提升。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0家(不含市级5家)。开放病床4408张(含市级2500张),其中公立医疗机构3383张(含市级2500张)。医生1809人(含市级653人),护士2493人(含市级860人)。全区人均期望寿命达82.82岁。疫情常态化防控慎终如始,全年共开展新冠肺炎核酸检测4.11万人次;出动医务人员1.1万人次,对全区4942家企业、131所学校进行防控指导;参与重大活动疫情防控132场次,保障2.6万余人次。健康素养提升“五进”活动累计开展80余场次,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2.21%。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共有篮球场152个(其中灯光篮球场25个)、门球场10个、笼式足球场17片、网球场18个、气排球场9个、乒乓球场88个,安装、更新健身路径30套,健身路径总数达到355套。宁波山地自行车越野公园、万象E体育公园、水上主题公园等建成投用。成功举办2020“长三角”山地自行车赛(宁波•云湖)、全国桥牌A类俱乐部联赛、全国U18三对三篮球锦标赛等10项全国性赛事,组织省、市级群体赛事26余项,区级赛事活动150项,参与人数达19万人次。新增3A级体育协会3个,累计达10个,新增体育指导员48余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保持平稳增长。全区年末公安户籍人口271024人,113718户。总人口中男性131573人,女性139451人。全年全区出生人口(含补报)2368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0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64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44元,增长5.6%。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0:1。

    十一、社会保障、就业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区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9.70%、99.85%。精准实施阶段性医保、社保减免政策,减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逾1.6亿元、减免企业社保费11.5亿元。落实医疗救助工作,全年共救助59755人次,支出611万余元。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稳步发展。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431.95万元,特困供养金231.92万元。对757户家庭1180人开展临时救助,共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04.92万元,启动困难群众物价补贴9次,发放补贴425.77万元,惠及1.5万人次。全年共提供94011人次有效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结算总工时137457.25小时,线上线下综合回访满意率99.67%。完成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提升48 家,其中1A级10家,2A级29家,3A级9家。举办照护与康复技能提升项目制等相关培训,培训289人。全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共发放91.26万元。

    就业创业有新成效。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028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61万元,同比增长31.2%,创业带动就业比例达到1:7。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区劳动纠纷案件受理同比下降20.2%;调解成功率达92%,同比上升16%。案件调处全面提速,结案率达99%。

    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全区大气环境质量PM2.5年均浓度为22 ug/m3,同比下降29%,优良率为90%,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2个乡镇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标准。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排名居全省第42位,居全市第3位。深化推进人居环境提质扩面,推进田园湿地为重点的农田滞蓄洪区建设试点,外排内蓄能力得到强化,打造一批村美、田美、和美的“三美”乡村。全市首创“北斗定位、卫星遥感”助推“美丽江北”建设,基本实现“污水零直排”全覆盖。

    “平安江北”建设有效推进。推动百万员工安全大培训,共培训6.39万人次。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加大惩处力度,共立案118起、处罚113起,罚款703.6万元。全年共受理刑事类警情4842起,下降10.7%;治安类警情11467起,下降28.1%;侵财、涉黄、涉赌警情分别为7621、350、1171起,分别下降11.2%、35.5%、39.8%。全年共办理援助案件1182件,挽回经济损失1320万元。受理人民调解案件4558件,涉案金额2.41亿元,调解成功率达99.7%。

    ***********************************************************

    说明: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GDP)、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是宁波市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基础上提出的新目标。“2”是建设绿色石化、汽车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4”是建设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软件与新兴服务等4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6”是建设关键基础件(元器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指:

    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