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654|回复: 0

[上海] 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3-11 08:54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1575

    主题

    1584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632
    发表于 2021-3-26 11: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eweiliang 于 2021-3-26 11:27 编辑

    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和前所未有的严峻复杂形势,全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市经济运行在抗疫情中体现韧性,社会民生在补短板中持续改善,奋力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3870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57亿元,下降8.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89.47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28307.54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748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1219.01亿元,增长2.0%。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8%。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7327.5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工业增加值2959.79亿元,增长9.6%;服务业增加值4367.79亿元,增长8.9%(见表1)。
           全年新设市场主体47.73万户,比上年增长10.6%,新设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27681.18亿元,增长33.9%。其中,新设企业41.79万户,增长13.7%,注册资本27630.08亿元,增长34.0%;新设个体工商户5.91万户,减少7.0%,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45.67亿元,减少1.6%;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310户,减少11.2%,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5.4亿元,减少25.0%。至年末,上海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92.9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3%,注册资本(金)28.59万亿元,增长10.3%。其中,企业241.91万户,增长9.6%,注册资本28.54万亿元,增长10.3%;个体工商户49.93万户,增长2.8%,资金总额219.18亿元,增长9.5%;农民专业合作社1.06万户,减少0.9%,出资总额265.63亿元,减少15.9%。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46.30亿元,比上年下降1.7%;非税收入占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17.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02.11亿元,下降0.9%(见表2)。全年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完成13052.72亿元(不含关税及海关代征税),下降4.7%。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5%;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13.1%(见表3)。


           以上年价格为100,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7。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指数为105.3,居住类价格指数为100.8,医疗保健类价格指数为101.2(见表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8.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6.9。

           以上年12月价格为100,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104.2,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106.3;以上年价格为100,全年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103.6,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103.5。


    二、农  业

           全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72.01亿元,比上年下降7.1%。其中,种植业134.93亿元,下降4.6%;林业14.60亿元,下降5.6%;牧业54.27亿元,下降9.6%;渔业50.39亿元,下降8.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17.82亿元,增长7.3%。

           全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5.7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1.43万公顷,减少2.6%;蔬菜播种面积8.42万公顷,减少3.0%。全年全市粮食产量91.44万吨,比上年下降4.6%;蔬菜产量244.33万吨,下降5.7%;生猪出栏97.74万头,下降17.0%;生牛奶产量29.09万吨,下降2.2%;水产品产量24.74万吨,下降11.8%(见表5)。

           至年末,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企业数共875家,产品1573个,全年获证产量125.58万吨;地产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率达24%;农产品地理标志15个。

           至年末,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1.41万公顷;全市累计创建市级蔬菜标准园223家;纳入统计范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506家,其中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40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97家;各类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65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8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4家;经农业农村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3965家,其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6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65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7052.59亿元,增长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830.97亿元,增长1.9%。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12904.24亿元,下降1.3%。

           全年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30.6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0%。

           全年六个重点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784.2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8.3%(见表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4%。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23.86万辆,增长1.9倍;3D打印设备产量961台,增长23.2%;集成电路产量288.67亿块,增长21.7%(见表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31.81亿元,比上年下降2.3%;实现税金总额1754.00亿元,下降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1.6%。

           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277.04亿元,比上年增长5.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3798.60万平方米,增长5.7%;竣工面积8150.76万平方米,下降11.7%。

    四、批发和零售业

           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869.89亿元,比上年下降3.3%。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3.98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6%。其中,批发销售额12.51万亿元,下降3.1%。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32.50亿元,比上年增长0.5%(见表8)。其中,无店铺零售额3041.75亿元,增长4.5%。网上商店零售额2606.39亿元,增长10.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6.4%。

           全年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29417.4亿元,比上年下降11.4%。其中,B2B交易额17697.3亿元,下降11.5%,占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比重为60.2%;网络购物交易额(含商品类、服务类交易)11720.1亿元,下降11.1%,占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比重为39.8%。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74.82亿元,比上年下降8.4%。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139226.01万吨,比上年下降7.2%。旅客发送量11973.18万人次,下降46.2%(见表9)。
           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1669.95万吨,比上年下降0.5%;集装箱吞吐量4350.34万国际标准箱,增长0.5%。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51.6%,国际中转比例12.3%,分别比上年提高3.3和1.5个百分点。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54.51万架次,下降30.5%;实现进出港旅客6164.21万人次,下降49.4%。其中,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5644.24万人次,下降29.3%;国际及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519.97万人次,下降87.6%。

           建成龙耀路越江隧道、沪苏通铁路一期,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18号线一期(御桥路至航头路)建成投入试运行。至年末,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8条,长度达到729.2公里,运营车站430个。至年末,地面公交运营车辆达1.77万辆。其中,国V及以上和零排放公交车15720辆,占全部公交运营车辆的89.0%。公交运营线路达1585条,线网长度9116公里;运营出租车3.7万辆,客运量3.67亿人次。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42.35亿人次,日均1157.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9.6%。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28.32亿人次,下降27.1%;公共汽电车客运量13.65亿人次,下降34.5%。

           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民用汽车470.43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5%。其中,私人汽车365.56万辆,增长7.5%。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4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电信业务总量2822.91亿元,增长25.8%。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14亿件、包裹业务204.90万件、快递业务33.63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428.19亿元。

           全年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314.11亿元,比上年下降42.0%。年内评定推出首批4家市级旅游度假区和16家市级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域,100家旅游咨询社区服务点实现挂牌服务。

           至年末,全市已有星级宾馆193家,旅行社1790家,A级旅游景区(点)130个,红色旅游基地34个(见表10)。

           全年接待国际旅游入境者128.62万人次,比上年减少85.7%。其中,入境外国人83.01万人次,减少88.0%;港、澳、台同胞45.61万人次,减少77.8%。在国际旅游入境者中,过夜旅游者104.18万人次,减少85.8%。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3605.71万人次,减少34.7%,其中外省市来沪旅游者11834.57万人次,减少31.1%。全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37.74亿美元,减少55.0%;国内旅游收入2809.50亿元,减少41.3%。

    六、金融业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7166.26亿元,比上年增长8.4%。

           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市政府联合发布“金融30条”。金融业对外开放“首家””首批”示范效应明显,一批知名外资金融机构在沪设立独资或合资机构。LPR利率期权、低硫燃料油期货、国际铜期货等重要金融产品和业务推出,证券市场筹资额、现货黄金交易量、原油期货市场规模等均位居世界前三。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成功举办,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升至世界第三。

           至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5865.06亿元,比年初增加23018.75亿元;贷款余额84643.04亿元,比年初增加6741.57亿元(见表11)。



           全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274.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6%(见图2)。上海证券交易所总成交额366.70万亿元,增长29.4%。其中,股票成交额83.99万亿元,增长54.4%;债券成交额11.45万亿元,增长78.7%。全年通过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筹资915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发行公司债和资产支持证券共48224.56亿元,增长37.8%。至年末,上海证券市场上市证券22922只,比上年末增加5299只。其中,股票1843只,增加228只。

           全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152.8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8%。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金额115.44万亿元,增长65.8%。银行间市场总成交金额1618.23万亿元,增长11.2%。上海黄金交易所总成交金额21.66万亿元,增长50.7%。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864.99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94.35亿元,下降7.6%;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270.64亿元,增长18.0%。全年原保险赔付支出630.70亿元,下降3.7%。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赔款支出278.46亿元,下降9.0%;寿险业务原保险给付223.75亿元,下降0.6%;健康险业务原保险赔款给付108.28亿元,增长7.5%;意外险业务原保险赔款支出20.2亿元,下降11.7%。



    七、对外经济

           全年上海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87463.10亿元,比上年增长3.8%,继续保持世界城市首位。其中,进口37648.80亿元,增长6.2%;出口49814.30亿元,增长2.1%。全年上海关区货物进出口总额6460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进口27024.82亿元,增长3.1%;出口37579.82亿元,增长0.9%。
           全年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34828.47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进口21103.11亿元,增长3.8%;出口13725.36亿元,与上年持平(见图3、表1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比重为42.1%。按市场分,对欧盟进口4898.39亿元,增长7.8%;出口2081.71亿元,增长2.3%;对美国进口1836.99亿元,增长5.8%;出口2980.31亿元,增长6.6%;对东盟进口3150.37亿元,增长8.9%;出口1690.70亿元,下降6.5%;
           对日本进口2555.60亿元,增长8.7%;出口1256.44亿元,下降7.5%(见表13)。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要节点城市货物贸易额占全市比重达到22.5%。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751家,比上年下降15.4%;合同金额516.54亿美元,增长2.8%;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202.33亿美元,增长6.2%。全年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10.94亿美元,下降36.1%,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为5.4%;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191.12亿美元,增长10.6%,占比为94.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沪投资实到金额占全市比重为11.1%。至年末,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89个,上海市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71家(亚太区总部137家),外资研发中心481家。年内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1家。其中,亚太区总部21家;外资研发中心20家。

           全年备案对外直接投资项目814个,比上年下降3.7%;对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额151.16亿美元,增长8.0%。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93.13亿美元,下降25.8%;完成营业额96.71亿美元,增长2.9%;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4629人次,下降15.3%。

           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展会及活动550个,总面积1107.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3%。其中,举办国际展181个,展览面积873.7万平方米,下降41.9%;举办国内展258个,展览面积166.8万平方米,下降38.9%;举办活动111个,活动面积67.3万平方米,下降59.5%。

           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来自124个国家(地区)的企业踊跃参展,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全部成员国均有企业参展,数十家龙头企业连续签约未来三届。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进博会增长2.1%。

    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2020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七年来,围绕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先后推进实施了1.0版、2.0版、3.0版等三个总体方案,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自贸区试验区制度创新、改革集成,不断增创国际开放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上海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发挥更大作用。

           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代理记账许可审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率先建立健全《浦东新区代理记账行业综合监管办法》及配套制度,依托代理记账行业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可视化、智能化、协同化、精准化的全过程闭环监管,改革后由原来3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部分变更和备案事项实现即到即办,审批效率全市领先。海关优化服务推动首票中欧班列运输整车入区,优化通关流程,充分发挥“汽车保税仓储+集中汇总征税”组合政策优势和“大车拉小车”模式,完成4台意大利法拉利整车运输。

           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持续发挥,首批保险机构接入自贸区试验区分账核算单位,自此实现银行、证券、保险三类金融机构全覆盖。截止2020年底,累计开立FT账户13.2万个,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54311.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占全市比重为41.4%;跨境人民币境外借款总额6.7亿元,比上年下降84.2%。上海首单自贸区人民币债券获批发行。

           贸易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20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转型为上海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自贸文投平台作用显现,先后推出艺术品进出口批文申办5个工作日完成、艺术品进境免除CCC证明、艺术品进出境备案免除文广局批文等贸易便利化创新措施,进出境文化艺术品量从上年的61件增加至2020年的2234件,占全国总量90%,保税区文化艺术品累计进出境货值逾480亿元。

           重点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自贸试验区高技术产业产值达2905.78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行业分别增长37.6%、9.5%、2.1%。


    九、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

           全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上年下降3.6%。其中,电力建设投资下降0.4%;交通运输投资下降27.0%;公用事业投资下降8.6%;邮电通信投资下降12.7%;市政建设投资增长33.9%(见表15)。

           至年末,全市公交专用道路长度471公里(不含有轨电车长度)。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公共空间基本贯通开放。完成124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完成103.3公里燃气隐患管网改造及11.3万户立管改造。

           全市自来水供水能力为1221万立方米/日,与上年下降2.4%。全年供水总量为28.86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1%;售水总量为23.59亿立方米,下降1.7%。其中,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分别为3.89亿立方米、18.32亿立方米,分别下降3.8%和1.6%。全年全市用电量1575.96亿千瓦时,增长0.5%(见表16)。至年末,全市家庭液化气用户222万户,增长3.3%;家庭天然气用户753万户,增长2.7%。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上年增长11.0%。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3%;办公楼投资增长20.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22.4%。商品房施工面积15740.34万平方米,增长6.3%;竣工面积2877.78万平方米,增长7.8%。商品房销售面积1789.16万平方米,增长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34.07万平方米,增长5.9%。全年商品房销售额6046.97亿元,增长16.2%。其中,住宅销售额5268.85亿元,增长18.2%。全年二手存量房买卖登记面积2546.17万平方米,增长21.3%。

           大力推进旧区改造,完成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75.3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6万户;完成709万平方米三类旧住房综合改造,受益居民约13万户;修缮保护各类里弄房屋55.8万平方米;完成751幢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计划立项,完工运行294台。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10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9.9万套。全年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房6.1万套。

    十、城市信息化

           全年实现信息产业增加值452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信息服务业增加值3250.74亿元,增长13.5%。

           至年末,千兆接入能力已实现全市覆盖。光纤到户能力覆盖家庭数达96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万户。家庭宽带用户平均接入带宽达209.9Mbps,比上年末增加28.4Mbps。4G用户数达3246.2万户,比上年末减少353.4万户;5G用户数达612.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91.2万户。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28863GB,比上年末增加7003GB,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6941.9GB,比上年末增加1865.5GB。IPTV用户数达564.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7.9万户。年内完成建设15837个5G基站(累计建成32038个5G基站),37648个5G室内小站(累计建成51560个5G室内小站),实现5G网络中心城区和郊区重点区域连续覆盖。以行业示范应用带动5G产业链、业务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在智能制造、健康医疗、智慧教育等十大领域累计推进400余项5G应用项目。2020年,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为109.77,较去年提高3.91,连续7年持续增长。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全覆盖,至年末,“一网通办”总门户已接入3071项服务事项,其中83%的事项可实现全程网办。日均办事17.3万件,实际网办率达58.0%,实际全程网办率达51.9%,分别比上年提升30个和41个百分点;321个事项可“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个人实名用户数达4415.9万,同比增长3.3倍;法人用户超214万。总客服解决率和满意率分别达到98.8%和85.8%。推出“随申码”支持疫情防控,用码人数超4409万人,累计使用超20.8亿次。推进长三角三省一市21类电子证照共享互认,实现83项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拓展长三角“一网通办”线下专窗,开通550个线下专窗办理点,全程网办办件460万余件。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至2020学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63所,普通中等学校929所,普通小学684所,特殊教育学校31所。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及毕业生数有所增加(见表17)。全市共有49家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招收全日制研究生6.33万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7.81万人,毕业全日制研究生4.58万人。

           至2020学年末,全市共有民办普通高校19所,在校学生12.59万人;民办普通中学131所,在校学生8.87万人;民办小学78所,在校学生10.56万人。全市共有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学校24所,成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807所,老年教育机构286所。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约1600亿元,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1%左右(见图4)。


           全市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小巨人培育企业190家,累计超2300家;新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9家,累计认定235家。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396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7012家,每万户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达380家。全年共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额166.23亿元,享受企业数2918家,落实技术先进型企业减免所得税额6.85亿元,享受企业数131家。全年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845项,比上年增长2.8%。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重点领域项目占83.6%。至年末,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3785项。建成软X射线、超强超短激光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15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

           全年专利申请量21.46万件,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发明专利8.28万件,增长16.0%;实用新型专利10.70万件,增长32.8%;外观设计专利2.47万件,增长14.6%。全年专利授权量为13.98万件,比上年增长39.0%。其中,发明专利2.42万件,增长6.5%;实用新型专利9.22万件,增长49.7%;外观设计专利2.33万件,增长43.9%。全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3558件,比上年增长29.9%。至年末,全市有效专利达54.25万件,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发明专利14.56万件,增长12.2%;实用新型专利32.03万件,增长26.9%;外观设计专利7.67万件,增长24.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0.2件,增长12.5%。

           全年商标申请量为50.53万件,比上年增长15.1%;商标注册量为30.74万件,下降14.9%,均位于全国第七。至2020年末,商标有效注册量达173.74万件,比上年末增长18.0%,位列全国第五;商标活跃度(每新增1户市场主体同时新增注册商标)达到0.64件,下降23.8%,平均每新增1.55个市场主体就新增1件注册商标;商标集聚度(每万户市场主体的平均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为5931件,增长8.8%,平均每1.69个市场主体就拥有1件注册商标。全年经认定登记的各类技术交易合同26811件,比上年减少26.2%;合同金额1815.27亿元,增长19.3%。

           深入推进科创板注册制试点,至年末累计上市企业215家,共募集资金3061.62亿元。科创板上海上市企业37家,居全国第二位;融资额1099.66亿元、总市值8756.94亿元,均居全国首位。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内成功举办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第二十六届上海电视节、上海市民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上海电视节首次推出全线上的国际影视云市场,海外参展商占比首次突破50%。年内成立“演艺大世界在线演艺联盟”,全市演艺新空间增至66家,“演艺大世界”申报国内演出1.3万余场。

           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和非遗保护传承获得新突破。在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中,审批文物拍卖会556场,成交额突破32亿元,同比增长23.0%。深入推进“建筑可阅读”工作,实现开放历史建筑1039处,完成二维码设置2458处。评选“非遗在社区”示范项目19个、示范点14个。

           文化旅游数字化转型迈出新步伐,年内共组织“云展览”“云演出”“云游园”“云过节”“云直播”等3万余场在线公共文化活动,吸引超过2亿人次参与。重大文旅节展赛会探索新模式,英雄联盟S10总决赛吸引2亿人次在线观看,5000场线下活动吸引300余万人次参与。

           至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3个,总流通人次668.3万人次;备案博物馆149个,接待观众总量982万人次。全年共出版报纸6.94亿份、各类期刊0.62亿册、图书4.95亿册;摄制完成80部影片。

           至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905所,卫生技术人员22.64万人(见表18)。全年全市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人次2.41亿人次;上海地区婴儿死亡率2.66‰;上海地区孕产妇死亡率3.66/10万,其中户籍人口孕产妇死亡率5.62/10万。


    注:卫生机构数中含医疗卫生机构的分支机构。



           坚持发热门诊“监测哨”作用,对122家发热门诊开展标准化建设,率先建成224个社区发热哨点。至年末,全市发热哨点共有留观床位1100张,负压救护车108辆,累计接诊发热病人111.6万人次。提升检测能力,至年末,全市核酸检测机构增至134家。年内,全市医疗系统先后派出九批1649名医护人员援鄂,累计救治2549名确诊病例。

           “量质并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家庭医生“1+1+1”签约超800万人,常住居民签约率超过30%,签约居民年内门诊就诊72%在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57%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

           儿科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增加到308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7家。至年末,儿科医联体签约医疗机构325家,签约率99.4%。基本完成26辆新生儿救护专用车辆配置项目。全市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分别达98.3%和91.4%。

           年内建成11个医疗急救分站,全市医疗急救分站增至187个,急救分站平均覆盖半径从2015年的4公里缩短为3.5公里;救护车辆达到每3万人一辆救护车,全年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至12分钟。年内提前超额新建134家智慧健康驿站,累计达219家驿站。年内批准50家医院开设互联网医院,在线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有效降低疫情交叉感染风险,累计诊疗服务12.23万人次,开具处方7.05万张。

           年内共举办40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成功举办2020上海马拉松、MAGIC3上海市第二届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等品牌赛事。创新举办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共举办线下赛事近6300场,线上赛事近800场,参与市民1093万人次。年内上海运动员在全国最高级比赛中共获得24枚金牌、19枚银牌、30枚铜牌。上海女子冰球队取得全国女子冰球锦标赛冠军;上海男排实现联赛六连冠;上海女排获得联赛亚军;上海农商银行女足获联赛季军。重大体育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市民体育公园一期正式对外开放,2021年赛艇世锦赛修缮工程完工。新建改建112条市民健身步道、585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96片市民多功能运动场。至年末,累计建成364片社会足球场。2020年度全市体育场地面积5850.51万平方米,人均面积2.409平方米。

    十三、就业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7.04万个(见图5),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33万人,新消除零就业家庭180户。全年帮扶引领成功创业12546人,其中,青年大学生9414人;帮助9956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全年共完成补贴性职业培训176.25万人。其中,农民工补贴性职业培训95.7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5.03%。

           至年末,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26万余份,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近5万份,约占18%。累计办理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近800张。

           至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7%,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4.3%以内。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32元,比上年增长4.0%(见图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37元,增长3.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11元,增长5.2%。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2536元,比上年下降6.7%。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4839元,下降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095元,下降1.6%。


           至年末,全市共有1616.67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76.1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48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22元。

           至年末,全市共有1588.41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355.9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深化完善社区嵌入式养老。年内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2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212个、养老床位7646张,改造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320张,实施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50家。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至年末,享受服务老人达41.7万人。至年末,全市建有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20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1232个。全市共有养老机构729家,床位16.12万张。其中,由社会投资开办的356家,床位6.67万张。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116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240元,同步调整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等社会救助标准。全年各级政府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3.17亿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0.92亿元、支出型贫困生活救助资金0.08亿元、临时救助资金0.19亿元、粮油帮困资金0.80亿元。

           全年全市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约8.21亿元。其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95亿元,累计惠及近9.02万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约5.26亿元,累计惠及近22.11万残疾人。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社会保险费补贴政策,对申请年度社保补贴的620家企业经市、区两级审核后发放1.05亿元社保补贴,惠及残疾职工1.6万人。

           至年末,全市共有97名社会散居孤儿、1206名困境儿童享受基本生活保障,360人次孤儿和1913人次困境儿童享受了阶段价格临时补贴,69名在学在读孤儿享受“孤儿助学”补助资金。

    十五、环境保护
           全年全社会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1087.86亿元,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8%。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87.2%,比上年上升2.5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年日均值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日均值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细颗粒物(PM2.5)年日均值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6%;二氧化氮年日均值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9%;一氧化碳年日均值0.7毫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达标率92.6%,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840.3万立方米,比上年末提高0.7%。全市清运生活垃圾约867.34万吨(干垃圾+湿垃圾),日均2.37万吨,其中干垃圾519.49万吨,合14193.82吨/日,同比减少20%;湿垃圾347.85万吨,合9504.01吨/日,同比增长27.5%。生活垃圾焚烧处置量18337吨/日,湿垃圾生化处置量3463吨/日,填埋181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能力28095吨/日,另有应急填埋能力5000吨/日。已建成焚烧厂12座,焚烧能力21300吨/日;湿垃圾处理能力共计6795吨/日,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0座,处理能力5530吨/日,另有分散处理能力1265吨/日。可回收物收运量233.34万吨,合6375.42吨/日,同比增长57.5%;有害垃圾处理量940.62吨,合2.57吨/日,同比增加328.5%。

           全年完成新建绿地1202公顷,其中公园绿地655公顷;完成造林9万亩;新建绿道212公里;新建立体绿化43.1万平方米。全面推进17条(片)市级重点生态廊道建设,沪芦高速、沈海高速、金山化工区、老港固废基地周边等10条(片)基本建成,重点生态廊道面积达到10.3万亩。至年末,全市森林面积达17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6平方米,城市公园数达406座,湿地保有量46.55万公顷,保护率达到50.4%。

    十六、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457起、死亡501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0.7%、6.7%。其中,工矿商贸死亡事故212起、死亡217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226起、死亡233人;水上交通生产安全死亡事故9起、死亡(含失踪)37人;生产经营性火灾死亡事故6起、死亡10人;航空运输死亡事故2起、死亡2人;铁路运输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农业机械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全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13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为1.625/10万。

           全市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为99.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市民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度评分为85.4分;市民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满意度评分为86.5分。全年共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3起,中毒人数62人(无死亡病例),食物中毒发生率为0.26例/10万人口,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上海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2021年3月19日

    说明: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所有数据以上海统计网(http://tjj.sh.gov.cn)公布数据为准。
    2.上海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020年上海市生产总值数据执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3.所有制经济增加值按控股法核算,其中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私人经济和外资经济。2020年所有制经济核算口径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监测方案有所调整。
    4.战略性新兴产业包含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两个部分,是本市根据国家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品目录进行的行业划分。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均为规模以上口径。
    5.自2019年起,上海证券交易所单列的股票、债券成交金额仅指现货,不再包含回购;公司债发行金额包含资产支持证券。
    6.电信业务总量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
    7.旅游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增加值是依据若干行业的有关资料进行跨行业核算的,不能将其与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其他行业的增加值进行简单加总,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8.银行间市场成交额包括银行间本币市场和外汇市场成交额。自2017年起,各市场成交额按单边计算。
    9.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按注册地口径统计,统计范围包括保税片区、陆家嘴片区、世博片区、张江片区、金桥片区(120.72平方公里)和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区(386区域)浦东部分(341平方公里)。
    10.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一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11. 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将于2021年4月份后统一发布,本公报中不再单独发布人口相关数据。公报中涉及的人均指标根据人口预计数计算得到。
    12.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在上海选取6000宅(户)城乡居民家庭,直接开展调查。2015年起,发布城乡可比的新口径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是国家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AQI监测体系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六项污染物指标。2019年起,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状态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修改单,监测数据与历年已发布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14.商标申请量、注册量指2019年12月16日至2020年12月15日的商标统计情况,有效注册量截至2020年12月15日。
    15.因统计口径变化,市公安局将本市2019年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修正为:全年共发生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死亡事故313起,死亡319人。修正后,2019年本市生产安全死亡事故和死亡人数调整为: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512起,死亡537人。
    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新设企业数据、专利和商标数据、食品安全数据来自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数据来自上海市财政局;农业企业和农产品认证、设施粮田、市级蔬菜标准园、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数据来自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邮政数据来自上海市邮政公司和上海市邮政管理局;星级宾馆、旅行社、A级旅游景点、红色旅游基地、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旅游收入、文化活动数据来自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上海市文物局);电影数据来自上海市电影局;存贷款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证券数据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期货数据来自上海期货交易所;金融期货数据来自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银行间市场数据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黄金数据来自上海黄金交易所;保险数据来自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上海海关;电子商务、城市商业综合体、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国际经济合作、对外承包工程、派遣劳务和展览会数据来自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数据来自浦东新区统计局;航运、轨道交通、民用汽车数据来自上海市交通委员会;黄浦江两岸岸线、商品房开发、销售、存量房交易、规范房地产市场、居民居住、旧区改造、燃气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自来水数据来自上海市水务局;城市信息化数据来自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教育数据来自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数据来自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利和商标数据来自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出版数据来自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上海市体育局;就业、养老保险、最低工资数据来自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上海市医疗保障局;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养老机构、低保数据来自上海市民政局;环保投入、空气质量数据来自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城市污水处理数据来自上海市水务局;城市绿化建设、市容管理、生活垃圾处理数据来自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生产安全数据来自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来自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