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沭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2019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战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六稳”政策、省委“六个高质量”要求和市委“六增六强”部署,坚持“项目为王”,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突出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沭阳。 2019年,沭阳先后入榜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绿色发展等10个“全国百强县”。其中,连续五届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县,连续八年上榜全国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在2019年首次监测评价的《全国农产品主产县五十强》中,沭阳列第19位。 一、综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初步核算,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按“四经普”口径)950.17亿元,比上年增长7.1%,较上年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4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95.81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447.90亿元,增长7.4%。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57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约8780美元。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2:41.7:47.1。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基本平稳。2019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82.78亿元,增长2.1%;实现农业增加值108.87亿元,增长2.7%。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77.96万亩,下降0.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75.10万亩,下降0.7%;粮食总产量128.08万吨,增长0.8%。受生猪疫情影响,生猪产量大幅下滑,年末生猪存栏21.25万头,下降53.3%;全年生猪出栏50.31万头,下降40.8%。年末家禽存栏396万只,下降21.1%;全年家禽出栏1586万只,增长44.2%。 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 名称 | 播种面积(万亩) | 增长(%) | 总产量(万吨) | 增长(%) | 合计 | 275.10 | -0.7 | 128.08 | 0.8 | 一、夏收粮食 | 138.23 | -0.3 | 53.11 | 1.2 | #小麦 | 138.23 | -0.3 | 53.11 | 1.2 | 二、秋收粮食 | 136.88 | -1.1 | 74.97 | 0.5 | #水稻 | 108.23 | -0.4 | 64.66 | 0.5 | 玉米 | 25.53 | 0 | 9.74 | 2.0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总体稳定。201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6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8.59亿元,增长17.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5.30亿元,增长10.1%。全年工业用电量39.52亿千瓦时,增长12.3%,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6.2%。 企业效益转型调整显著。2019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59.88亿元,增长7.2%。其中,大中型企业为235.88亿元,增长8.9%;小型企业为417.63亿元,增长5.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35.60亿元,下降16.8%;其中,利润29.13亿元,下降19.4%。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31家。 主导产业发展较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1”产业(即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实现产值321.42亿元,增长11.7%,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4.1%。其中,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94.24亿元,增长16.9%;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82.90亿元,增长13.0%;电子信息业实现产值44.28亿元,下降2.3%。 规模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名称 | 单位 | 总产量 | 增长(%) | 塑料制品 | 万吨 | 11.31 | 120.0 | 钢材 | 万吨 | 78.05 | 100.6 | 铜材 | 万吨 | 3.39 | 555.0 | 纱 | 万吨 | 11.44 | 93.8 | 泵 | 万台 | 30.51 | -3.5 | 人造板 | 万立方米 | 947.42 | 26.9 | 胶合板 | 万立方米 | 548.96 | 24.0 | 家具 | 万件 | 32.11 | 14.0 | 蓄电池 | 万千伏安时 | 488.16 | 20.5 | 水泥 | 万吨 | 256.68 | 31.0 |
建筑业平稳发展。年末共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87家,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0.70亿元,增长4.1%。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00.15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99.23亿元,占全县建筑业总产值比重高达99.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03.7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514.2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发展呈良好态势。2019年,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8.6%,制造业投资占项目投资和全部投资比重分别为80.1%、63.6%,占比分别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6.7%,占工业投资比重41.1%,占比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全县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74.09亿元,增长34.6%。商品房施工面积268.00万平方米,增长18.0%。网签数据显示,全县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97.43万平方米,增长28.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1.94万平方米,增长29.1%。 五、园区经济 国开区经济再上新台阶。2019年末国开区共承载各类项目82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7个;年末从业人员15.58万人,增长4.0%。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658.2亿元,增长10.7%;财政收入28.7亿元,增长13.4%;一般预算收入14.8亿元,增长9.7%;实际到账外资10813万美元,增长20.6%;进出口总额79343万美元,增长16.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9家,增长11.1%;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22.27亿元,增长10.1%。全年新申报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7家,其中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研究生工作站11家。新立项科技计划项目63个,资金564万元。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90个,开展产学研合作20余次,引进30余项科技成果。 昆沭工业园稳步提升。年末园区共落户工业项目148家,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个;从业人员22618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832万元,增长22.8%;实际利用外资8461万美元,增长38.2%;进出口总额1949万美元,增长21.2%。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总投资约3.8亿元。在全省南北共建园区考核中,昆沭园名列全省第七,获得省财政以奖代补资金1500万元。至此,昆沭园已连续十年获得“江苏省南北共建园区先进单位”称号。 软件产业园又有新突破。年末园区累计入驻软件、物联网、电子商务及相关科技型企业425家,增长1.7%。其中,当年新入驻软件企业45家,新增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余家;从业人员2730人,增长2.3%,其中研究生人数增长19.2%。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208.20亿元,增长244.4%;其中软件与服务外包业主营业务收入37.72亿元,增长18.8%。实现税收收入4.09亿元,增长62.8%。全年新获批各类软件著作权、专利等知识产权30余个。 六、贸易流通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2019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61亿元,增长6.5%。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160.67亿元,增长0.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87.94亿元,增长18.6%。全年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3亿元,增长3.1%。其中,限上批零单位实现网络零售额9.68亿元,增长151.7%。 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全县进出口经营权企业881家,其中当年新增进出口经营权企业97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9676万美元,增长13.1%;其中出口84978万美元,增长20.6%。年末全县累存外资企业76家,新增外资企业15家。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5家,协议注册外资59878万美元,增长41.8%;实际到账外资10815万美元,增长17.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铁路客运量55.90万人、公路客运量190.36万人,分别增长4.1%和1.1%;完成铁路货运量31.59万吨、公路货运量13735.91万吨,分别增长17.7%和1.5%。全年实施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项目60个,共计137.66公里;清除堆积物2130立方米、非标532块、种植物10.6万平方米。全年完成清理公路用地范围内公路非标520块,路面维修159处,增设护栏2650米,埋设警示桩240根,施划标线27000平方。全年查处非法营运车辆302辆,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235辆。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0.91亿元,增长108.6%;完成邮政业务总收入3.62亿元,增长37.2%,业务总收入规模首次跃居全省县域第3位,较2018年底上升7位。全年寄递业务累计实现收入1.66亿元,增长30.4%。年末全县电信业务总量9.72亿元,增长1.7%;电信业务收入9.53亿元,增长2.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25万户;年末城区住宅电话用户2.09万户,农村住宅电话用户5.0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2.95万户,互联网用户51.61万户。 旅游行业平稳发展。2019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27.4万人次,增长10.3%;实现旅游总收入46.9亿元,增长15.2%。年末全县共有旅游景区及乡村旅游区17个,旅行社13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36.45亿元,增长26.0%。其中税务部门完成71.32亿元,增长3.3%;财政部门完成65.13亿元,增长66.0%。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90亿元,增长1.9%。其中税收收入38.41亿元,增长2.0%;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182.99亿元,增长17.8%。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9.59亿元,增长8.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22.06亿元,增长1.8%;科学技术支出3.64亿元,增长27.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28亿元,增长15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01亿元,增长15.5%;医疗卫生支出14.29亿元,增长3.0%;节能环保支出3.07亿元,增长40.8%;农林水事务支出23.88亿元,增长1.2%;住房保障支出4.55亿元,增长6.5%。全县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五项民生支出合计83.80亿元,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0.1%。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18.35亿元,比年初增加85.82亿元,增长13.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6.06亿元,比年初增加52.31亿元,增长13.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25.92亿元,比年初增加73.29亿元,增长13.3%。 2019年全县实现保费收入20.85亿元,增长9.2%。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不断改善。2019年,全县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投资约1.3亿元,新建、改建绿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改造建设了老沭河健身公园二期工程,主要包括8公里健身步道、驿站、儿童活动中心等便民设施。先后完成了幸福里东侧地块、智慧佳园西侧地块等空地绿化改造工程,建设“口袋公园”;沿居住区、单位庭院等围墙边栽植蔷薇、凌霄、紫藤等垂直绿化,完成上海路(铁道下穿)西侧增加垂直绿化等工程。先后实施了上海南路、北京南路、园东路等16条林荫路及特色景观路建设工程。在优秀工程评比中,南湖路南侧、阳光天地北侧等3项绿化工程被评为2019年度市园林绿化优秀工程。 道路承载提档升级。2019年,全县实施高速公路项目2个(宿连高速、京沪高速改扩建),普通干线公路项目1个(329省道),县道改造及连接线项目10个,桥梁项目20个(大桥5座,中小桥15座),城区重点交通工程项目1个(北京路下穿新长铁路立交工程)。至2019年底,329省道沭阳段工程、15座中小桥、3条县乡道路维修等建成通车,北京路下穿新长铁路工程等在建工程项目扎实推进,宿连高速、京沪高速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开展。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年空气良好天数共261天,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71.5%。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均在功能区标准范围内;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87.5%。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8738万元,增长4.6%,投资金额创历史同期新高。 十、社会事业、科技创新 就业创业形势较好。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751人,返乡就业321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8%,下降0.02个百分点。全年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16166人、创业培训3709人,为365名自主创业者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场地租金补贴173万元。成功举办各类招聘会56场,累计参会企业465家,提供岗位3.02万个,为各类企业送工18350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1523人。全县12个乡镇创成省级创业型街道(乡镇)、150个社区(村)创成省级创业型街社区(村)。 人才发展成效显著。全年新增专业技术人才3002人,新增留学回国人数5人;引进高校毕业生4878人,其中博士、硕士“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506人。成功在南通大学承办宿迁市2019年特色产业人才招引进校园招聘活动,共设置46个招聘展位,提供就业岗位1545个,现场共发放“人才就业创业政策”、2019年企业(单位)人才需求信息表600余份。全县共29名选手在第四届状元大赛宿迁选拔赛中获奖。全县共6人入选宿迁工匠,其中1人被评为宿迁大工匠,5人被评为宿迁工匠。实施花木产业高技能人才等级认定试点,在第七届中国·沭阳花木节上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盆景职业技能竞赛。 社保体系质量较高。全县职工养老参保达9.59万人,居民养老参保达56.22万人,工伤参保达8.88万人,失业参保达6.48万人。全县养老、医疗、失业三大社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7.7%、98.0%、97.2%。全年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520件,案前调解712件;立案审理812件,增长25.1%;不予受理案件31件;为劳动者追索工资、经济补偿金、工伤待遇等共计4980余万元。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年全县专利申请3698件,专利授权2569件,PCT申请12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27件/万人,增长29.7%。全县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数65家,增长306.3%;民营科技型企业总数1710家,增长3.6%。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脱贫攻坚 2019年末,全县总户数49.92万户,户籍总人口198.65万人。其中,男性103.77万人,女性94.88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9.4:100。户籍人口中,0-17岁人口49.34万人,占24.8%;18-59岁人口117.09万人,占58.9%;60岁及以上人口32.22万人,占16.2%。全年出生人口2.48万人,出生率12.49‰;死亡人口1.06万人,死亡率5.34‰。年末常住人口157.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2.98万人;城镇化率59.22%,比上年提高1.40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33元,增长8.7%。按收入来源分,工资性收入14221元,增长8.4%;经营净收入6203元,增长8.6%;财产净收入882元,增长9.8%;转移净收入3326元,增长9.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69元,比上年增加2276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9元,比上年增加1512元,增长9.0%。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747元,增长7.3%。其中,食品支出5338元,增长2.7%;衣着支出1099元,增长7.5%;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880元,增长14.8%;交通通信支出1704元,增长8.3 %;医疗保健支出996元,增长8.7%。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33.9%。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693元,增长6.8%。其中,食品支出6441元,增长2.4%;衣着支出1401元,增长6.7%;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3460元,增长15.5%;交通和通讯支出1929元,增长7.2%;医疗保健支出954元,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7.0平方米。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5%。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484元,增长7.5%。其中,食品支出4115元,增长2.8%;衣着支出764元,增长8.2%;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2238元,增长12.9%;交通和通信支出1455元,增长9.7%;医疗保健支出1042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1.0平方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3%。 精准脱贫迈上新台阶。全县低收入农户均已达到脱贫标准。2019年全年共投入扶贫资金524.88万元,为“零就业”低收入家庭购买公益性岗位729个。实施“1拖1”帮扶工程,投入1000万元,提供1700个就业岗位。全年组织扶贫专场招聘会20余场,吸纳近1万名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全年全县共实施低收入农户自主创业项目287个,发放补助资金80万元;投入精准扶贫资金1.16亿元,实施统筹到户项目20个,为低收入农户分红1434万元,组织1.92万人进入产业链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9亿元,带动0.98万低收入农户实现创业增收。 全县59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59个经济薄弱村已收回集体土地1.46万亩,为村集体增收360万元以上;流转土地近7万亩,村集体每年收取流转服务费120余万元。对标准化厂房、高炮广告等优质资产通过出租、参股等形式,为村集体增收600余万元。全年全县整合扶贫资金2841万元,建设扶贫厂房2.1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550万元实施产业富民项目,常态管理光伏电站等已建成集体增收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00万元以上。 全年全县编制实施片区整体帮扶项目61个,投入资金7.35亿元。对全县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学生助学金发放实行全覆盖,全年资助4.86万低收入农户子女近1亿元。常态化开展大病补充保险补偿,全年共为低收入农户代缴医疗保险5339万元,缴纳大病补充保险保费1820万元。全面落实兜底式扶贫政策,目前已对1807户四类困难群体实行兜底保障,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520元/人·月。组织县乡1.82万名公职人员与3.97万户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捐助资金物资8000余万元。 2019年,全县低收入监测记账农户150户全部人均收入达6000元以上,比上年增加15户,脱贫率100%。全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94元,比上年增加2704元,增幅达33.0%。 注:1、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2、规模工业指全部国有及年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速为同口径增速。 3、固定资产投资指500万元以上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