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亳州市谯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高质量发展任务,全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较好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78.2亿元(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所调整),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4.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82.8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320.7亿元,增长10.4%。全区常住人口人均(GDP)44412元,比上年增加4894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0:41.7:47.3。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占比提高。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7.3%,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指 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生产总值 | 678.2 | 10.0 | 第一产业 | 74.6 | 4.1 | 第二产业 | 282.8 | 11.1 | 工业 | 209.8 | 10.2 | 建筑业 | 73.1 | 14.6 | 第三产业 | 320.7 | 10.4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8.5 | 2.2 | 批发和零售业 | 57.9 | 7.4 | 住宿和餐饮业 | 12.3 | 9.5 | 金融业 | 59.1 | 12.7 | 房地产业 | 52.0 | 3.9 | 营利性服务业 | 63.0 | 22.9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56.4 | 4.5 |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上涨6.6%,衣着上涨2.9%,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4%,医疗保健上涨1.9%,交通和通信下降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0%,居住上涨0.8%。在食品中,粮食上涨0.7%,畜肉上涨31.9%,鲜菜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3.0%。
201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 标 | 1-12月平均 | | | 居民消费价格 | 2.7 | | 其中: 食品烟酒 | 6.6 | | 粮食 | 0.7 | | 畜肉 | 31.9 | | 鲜菜 | 2.4 | | 衣着 | 2.9 |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4 | | 医疗保健 | 1.9 | | 交通和通信 | -3.0 | | 娱乐教育文化 | 2.0 | | 居住 | 0.8 | |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 1.7 | |
全年新增就业1.42万人。年末城镇失业再就业率为78.7%,超额完成。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47.7万亩,比上年减少1.0万亩,其中小麦面积133.6万亩,扩大0.7万亩,亩产444.8千克,同比增长5.0%。药材种植面积69.2万亩,扩大0.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4万亩,与上年持平。棉花种植面积1.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41.3万亩,扩大0.4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88.9万吨,比上年增加2.5万吨,增产3.0%。其中,夏粮59.4万吨,增加2.8万吨,增产4.9%;秋粮29.5万吨,减少0.3万吨,减产1.0%。油料产量0.4万吨,棉花产量0.1万吨。
2019年全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88.9 | 3.0 | 油料 | 0.4 | 0.03 | 棉花 | 0.1 | 4.5 | 烤烟 | 0.02 | -4.9 | 蔬菜 | 115.6 | 5.1 | 水果 | 33.8 | 64.9 |
年末全区生猪存栏29.7万头,比上年减少27.4%;全年生猪出栏74.2万头,同比减少8.0%。肉类总产量8.5万吨,减产4.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6.4万吨。禽蛋产量2.1万吨,增长3.2%。牛奶产量0.03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03户,比上年减少30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在总计中,国有企业增长4.7%,集体企业增长7.2%,股份合作企业增长4.9%,股份制企业增长11.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6%。
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 标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 其中: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和港澳台商企业 其他企业 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 11.3 4.7 7.2 4.9 11.7 12.6 37.2 14.2 |
规模以上工业中,23个工业行业有17个行业总产值保持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6.6%,食品制造增长7.6 %,饮料酒制造业增长15.4%,纺织业增长24.9%,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0.6%,皮革制鞋业增长3.9%,木材加工和木竹、棕革制品业增长36.6%,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19.8%,医药制造业增长7.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3.6%,金属制品业下降10.1%,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6.7%,其他设备制造业37.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7.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2%,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 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 单 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小麦粉 | 吨 | 939686 | 9.9 | 饲料 | 吨 | 90368 | 19.7 | 饮料酒 | 千升 | 1310945 | 12.8 | 纱 | 吨 | 8192 | -13.2 | 服装 | 万件 | 2625 | -25.4 | 合成洗涤剂 | 吨 | 7344 | 0.3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2976227 | -58.9 | 石墨及碳素制品 | 吨 | 1898 | -17.6 |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小麦粉增长9.9%,饲料增长19.7%,饮料酒增长12.8%,纱增长-13.2%,服装增长-25.4%,商品混凝土增长-58.9%,石墨及碳素制品增长-17.6%。 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39.5亿元,增长5.8%;利润48.2亿元,增长15.9%,利税总额85.7亿元,增长14.1%。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资质内建筑企业共完成总产值66.7 亿元,增长32.2%,实现利润 2.4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148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61.1 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9.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减慢。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4 %,较去年同期下降7.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0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4.3%。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新签项目85个,合同总投资303.03亿元;新建省外亿元以上项目42个,总投资113.36亿元。全区70个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7.96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54.4%;153个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8.71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26.5%;158个区领导分包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5.31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20.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增长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9.4亿元,增长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4亿元,增长98.3%。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217.5亿元,增长9.4%;餐饮收入32.3亿元,增长37.4%。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5.1%,服装鞋帽类增长15.0%,日用品类增长10.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8.8%,书报杂志类增长30.5%,中医药品类增长21.1%,汽车类增长3.6%,家用电器类增长5.5%。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455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出口36098万美元,增长-0.9%;进口9477万美元,增长145.8%。 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1347万美元,增长13.0%。 全年国内游客1403.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95%。国内旅游收入115.88亿元,增长21.06%。年末全区有3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15处,星级酒店8家,旅行社15家。 七、交通 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451万人,公路货运量1324.8万吨;公路旅客周转量12909.6万人公里,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059808.4万吨公里。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平稳。全年财政收入44.9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9亿元,增长3.9%。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增长7.1%,营业税下降79.1%,企业所得税下降21.2%。 财政支出增长加快。全年财政支出80.6亿元,增长6.1%,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9%,卫生健康支出增长6.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下降15.7%,节能环保支出增长-0.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4.0%。全年民生工程累计投入70.8亿元,同比增长4.2%,民生支出占同期财政支出比重达87.9%,同比减少1.6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1012.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6.7亿元,增长6.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26亿元,增长12.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67.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7.4亿元,增长19.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71.8亿元,增长21.8%;中长期贷款余额324.3亿元,增长34.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年末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3405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1.2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85%。初中48所,在校生4.15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0%。小学309所,在校生11.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 年末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173人。受理申请专利1618件,授权专利735件。 十、文化和卫生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馆2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广播电台1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各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区有卫生机构71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执业(助理)医师2929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944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村卫生室268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12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43.7万人,参合率98.2%。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年末辖区户籍总人口169.9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3万人,乡村人口134.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25万人,出生率13.2‰;死亡人口0.46万人,死亡率2.7‰,自然增长率10.5‰。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7.6。18岁以下人口41.66万人,占总人口的24.5%,与上年末占比持平;18-34岁人口42.35万人,占总人口24.9%,比上年末回落0.5个百分点;35-59岁人口60.37万人,占总人口35.5%,比去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60周岁以上人口25.57万人,占总人口的15.0%,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2019年全区户籍人口 单位:万人 指标 | 年末数 | 比重(%) | 全区总人口 其中: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其中:男性 女性 其中:18岁以下 18-34岁 35-60岁 60岁以上 | 169.94 35.32 134.61 88.22 81.71 41.66 42.35 60.37 25.57 | 100 20.8 79.2 51.9 48.1 24.5 24.9 35.5 15.0 |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根据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53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工资性收入11737元,同比增长7.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227元,增长11.5%;在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烟酒支出7192元,增长42.7%;交通和通信支出1487元,增长0.3%;衣着支出1686元,增长2.5%;医疗保健支出1482元,增长5.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699元,增长22.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7.4%。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7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工资性收入5234元,增长12.9%,家庭经营收入5002元,增长11.0%。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820元,增长47.9%。其中,食品烟酒支出4736元,增长85.9%;交通和通信支出875元,增长28.9%;居住支出3354元,增长22.8%。农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6.9%。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6.77万人和4.8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4.37万人。全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8.1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2万人。 2019年末,全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市居民4317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47557人,享受政府供养的农村五保户5011户。 年末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32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4200张,收养各类人员2076人。 十二、资源、环境 年末耕地保有量225.24万亩。林木绿化率25%。全年现有污水处理厂3座,垃圾处理中转站37个,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 4、根据国家统计局实施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在全区选取一定数量的城乡居民家庭(户),直接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城乡可比的新口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分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6、本公报中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客货运量3项指标数字不包含市直、经开区、亳芜产业园区数字,其余指标均为市辖区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