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滁州市南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 综 合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2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圆满完成年初政府工作报告预期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01.3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106.1亿元,增长7.7%。二、三产业增加值双双突破百亿大关,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的14.7:55:30.3 调整为2019年的7.7:45.1:47.2,一产比重下降,三产超过二产。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19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7 亿元,增加值 18.2亿元,同比增长4.08 %。其中,农业增长3.0%,林业增长8.3%,牧业增长2.9%,渔业增长5.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14.4%。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986公顷,粮食产量214981吨;油料播种面积4065公顷,油料产量12007吨;棉花播种面积1.68公顷,棉花产量0.093吨;中草药播种面积513公顷,中草药产量1370吨;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940公顷,蔬菜及食用菌产量为65002吨;瓜果类播种面积1348公顷,瓜果类产量43037吨。 畜牧业有所下降。全区生猪存栏5.6万头,出栏14.3万头,其中能繁母猪0.49万头,同比分别下降21.68%、21.65%、10.57%;家禽存栏165万只,出栏570万只,同比增长分别为3.13%、1.79%;牛存栏2600头,出栏360头,同比增长2.28%、4.65%,奶牛存栏2000头,同比增长5.26%;羊存栏4.9万只,出栏7.8万只,同比增长2.08%、5.47%。全年肉类总产量22755吨,同比下降5.41%。 农业机械化规模扩大。2019年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2.5万千瓦,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37.22万千瓦,电动机动力4.7万千瓦;全区拖拉机共22924台。其中,小型拖拉机21830台,农用大中型拖拉机1094台;拖拉机配套农具56000部。其中,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3600部;排灌机械20371台,联合收割机1620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6万吨,全年有效灌溉面积27.94公顷,全年机播面积26.3千公顷,全年机收面积38千公顷,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6.8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从行业看:全区2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7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63%。全年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产值同比增长157.7%;通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67.6和42.5%;从贡献看: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成为拉动我区工业增长的动力引擎,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分别达36.4%、33.7%和23.4%,拉动工业产值分别增长4.3、3.9和2.7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增长。2019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8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38.1%。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总产值超亿元的8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更加优化。2019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6%。全年民营投资和民间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3.9%和34.9%,分别快于全市均速27.3个、16.9个百分点,均高居全市首位。民间投资占比达88.8%。全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9.8%,快于全市均速3.2个百分点。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技术改造投资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投资加快。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92%,高于工业投资增速62.2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稳定发展。2019年,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实现房地产投资额82.8亿元,同比增长45.3%,快于全市均速38.9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开发项目商品房销售面积20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实现销售额133.6亿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保持平稳。2019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5.2亿元,同比增长3.4%。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亿元,同比增长11.1%;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亿元,同比增长11.5%,乡村增长快于城镇;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消费品行业分别增长12.9%、5.2%、15.2%和9.7%;分业态看:餐饮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10.6%,商品零售36.2亿元,同比增长11.2%。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经济平稳运行。2019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6156.3万美元,同比下降8.88%,其中出口6011.5万美元,同比增长2.6%。 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20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28.5亿元。年末全区有旅行社8家,市级旅游商品示范企业11家,星级饭店2家,国家森林公园1处。全区共有地方旅游景区点50处,其中,国家AAA级旅游区5处。省级研学旅行基地1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省级优秀旅游乡镇3个。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总体平稳。2019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2.3%。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完成19.9亿元,增长12.5%,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79.4%。非税收入完成5.1亿元,降低1.9%,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20.6%。从分税种角度来看,国内增值税增长17.9%,所得税增长46.5%。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9.1亿元,增长7.6%。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13大类民生支出累计完成25.7亿元,占全区支出总额的88.2%;一般公共服务等八项支出累计完成25.1亿元,占全区支出总额的86.1%。 金融信贷支撑有力。2019年,全行各项存款余额139.73亿元,较年初增加12.62亿元,增幅9.93%。全行各类贷款余额87.87亿元,较年初增加12.17亿元,增幅16.07%;当年实现利润1.4亿元;实缴税金9260万元。全区5家新型金融机构新增发放担保、小额贷款9.62亿元。新增政银担业8.02亿元,新增“税融通”业务7790万元。“新增周转续贷过桥资金3.74亿元,扶持企业85户。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9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达43家,净增10家,全年引入2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2019年,全年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为1342件和602件,同比分别增长20.25%和4.88%。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9所,其中公办学校56所,含完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初中7所,小学18所 (含3个教学点),幼儿园23所(其中省一类园1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民办学校43所,含初中1所(滁州外国语学校附属苏滁实验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新锐私立学校、海亮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碧桂园外国语学校)、完中2所(十一中、新英中学)、高中1所(博世高中)、小学3所(十一中附小、新锐小学、阳光双语学校)、幼儿园33所。 全区在校生总人数54274人,其中:小学生23730人、初中生10221人、普通高中生3192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3460人,幼儿13671人。教职工4182人,其中专任教师3173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2019年,全区共有馆办文艺团队1个,群众业余文艺团队4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8个,文化馆1个,组织文艺活动116次;文化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7.5万册(件),有线电视入户6.98万户,电视、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 卫生体系更加健全。2019年,年末医疗机构170家,乡镇卫生院(含分院)12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1个,村卫生室61个,个体诊所、门诊部、体检中心66个,公立医院1个,民营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管理所1个。全区床位数3175张,执业医师(助理)1304人,护士1919人。 体育事业硕果累累。年末区内公共体育场馆4个,体育协会9个,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5次,参与人数16万人次,2个艺术项目在省级比赛中获奖,8个体育集体项目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牌。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8.1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年末常住人口26.9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393人,人口出生率12.1‰,比上年增长0.34个千分点;死亡人数1537人,死亡率5.48‰,比上年下降0.1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62‰,比上年增长0.87个千分点。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8489元和14962元,增长9.0%和10.2%。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2019年,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5万人,其中:城乡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6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1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08万人。 十一、资源与环境 2019年全区行政区总面积为117770.15公顷。全区供水总量20245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976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485万立方米。按供水用途分类,农田灌溉用水量12241万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811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1925万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1967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2625万立方米,生态与环境补水量676万立方米。 2019年末境内森林面积59171.19 公顷,森林覆盖率为 51.35%,当年造林面积581.7 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 3191972.76立方米。全年能源消费量36.9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上升1.97%。单位GDP能耗较上年下降6.57%。 注释: [1]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中使用的部分指标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的行业统计数据,了解详情请咨询有关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