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宏观环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八八战略”“六争攻坚”等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五化联动”,统筹推进“五大建设”,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水品质城区建设向前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稳中有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上级统一核算,2019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9.6亿元(根据我国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结果,2018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为58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198.1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2∶31.0∶67.8。
2019年度江北区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区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34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8.2亿元,同比增长7.2%。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7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全年民生领域投入53.1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农林水事务经费6.2亿元、教育经费10.0亿元、卫生健康经费4.3 亿元、科学技术经费3.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经费 4.1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经费 1.2亿元、城乡社区事务经费22.0 亿元、交通运输经费0.7 亿元、节能环保经费1.0 亿元。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1.2%。
二、农业、农村
现代农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蔬菜种植面积2.7万亩;果用瓜种植面积2085亩;牛奶产量1.8万吨,比上年增长14.3%。
美丽乡村扎实推进。围绕“三线五区”,创建市级美丽乡村合格村12个、示范村6个、示范街道1个,风景线1条。推进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20个,精品村6个。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厕改造、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
农村改革稳妥推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20个典型案例。完成经济薄弱村“摘帽消薄”的同时,在全市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58.3亿元。其中,3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2.3亿元,增长4.0%,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3.5%,实现销售产值835.8亿元,产品产销率达到99.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919.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2.4亿元,其中利润总额47.7亿元。
重点产业蓬勃发展。26个规上工业行业中,增加值总量排在前六位的分别为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六大行业共计实现工业增加值91.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1%。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前六大行业
单位:亿元、%
行 业
| 工业增加值
| 增幅
|
汽车制造业
| 23.7
| 0.3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7.5
| 5.7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5.2
| 13.5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3.8
| 3.0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13.5
| 28.7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7.7
| 1.1
|
建筑业发展趋缓。全年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9.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1%。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2019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0.2%,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7.8%,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6.0%。
城乡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全区共完成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房屋77幢,居民2974户,总建筑面积26.9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090万元,中马街道槐树公寓、白沙街道正大花园获评省2019年度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样板工程。完成海绵学校、海绵道路、海绵小区、海绵公园等168个海绵城市试点示范区项目,累计投资58亿元。海绵体育公园绿道入选第二届“宁波最美绿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孔浦街道完成14个整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43亿(含拆迁项目),参加省级机动考核验收并达标。推进农村“三居”专项行动,慈城镇南联村、白米湾村两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通过考核验收。
住房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全面推进住房保障货币化,全年实施住房保障4740户。落实危房治理保险,投保房屋总面积209.5万㎡,幢数2484幢。全市首创农房“保险+服务”模式,落实农村2.5万户住宅用房保险服务,实现城乡危旧房保险全覆盖。完成215幢农村危房实质性解危工作,面积达24.05万平方米,全年累计完成215户农村危房和1049户农村疑似危房的治理改造任务,实现全区在册农村危房清零。
五、城市管理、交通建设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截至年底全区182个居住小区、14万余户居民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国企等100%参与垃圾分类。182个居住小区在全市率先100%完成撤桶并点工作。全国首创市政“保险+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受保市政设施养管数据的“生命周期记录册”,实现信息全覆盖与智能化管理。截止年底,全区累计拆违81.1万平方米,完成“三改”总面积152万平方米。
交通基建日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7亿元。推进公路路网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9亿元。推进交通治堵,累计新增配建停车位3838个,公共停车位597个,改造老旧小区停车位415个,完成2处“民选民评”堵点乱点治理项目。
六、国内贸易、金融、旅游
商贸流通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2479.9亿元,同比增长14.2%;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2亿元,同比增长8.8%。电商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跨境电商出口额8.8亿美元,同比增长16.1%,主要出口美国、法国、荷兰、德国、英国等国家;全区实现网络零售额122.1亿元,同比增长22.1%,活跃网店数量约3000家,服饰鞋包、美妆护肤、3C数码行业分别占据网络零售额前三位。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目前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30家,其中2家法人银行,3家市分行,25家一级支行;保险业机构共计18家;证券期货机构共计11家。2019年全区新增A股上市企业3家(含科创板1家),共有上市企业8家,共有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16家,股权投资机构蓬勃发展。
旅游经济蓬勃发展。2019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21.7万人次,同比增长15.6%,实现旅游总收入178.3亿元,同比增长17.3%。全年完成文旅项目实际投资29.5亿元。创建省A级景区村庄12家,其中3A级3家。新增省“金宿”级民宿1家、省级果蔬采摘基地2个、市级休闲基地1个;新创慈城、洪塘2个市级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新评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区;新增省四星级旅行社2家,市花级酒店1家。深化推进“厕所革命”,改扩建城市公厕、农村公厕和旅游厕所454座,其中农村厕所418座,新评A级旅游厕所15座。全年共处理有效投诉52起,合计理赔金额51785.96元。
七、外向型经济
对外经济稳中有升。全年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564.3亿元,其中出口额363.1亿元,同比增长12.0%。举办首届“舌尖上的相遇—中东欧美食与'诗画浙江百县千碗'人文交流活动,吸引近千名外国友人和约3.5万人次市民参与。成功举办中东欧国家市长和宁波(江北)民营企业面对面、“斯洛伐克之夜”品酒会等交流活动。中东欧青年创业创新中心累计入驻外资企业72家、配套涉外服务企业8家,近80名外籍人才入驻办公,获评宁波“17+1”经贸合作示范区试点示范项目。
对外投资稳步提升。2019年,核准境外投资企业(机构)9家,实现备案中方投资额3570万美元。全年实现服务外包执行总额14.2亿元,同比减少13.2%;离岸执行总额4.9亿元,同比增长216.8%。
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2019年,完成实到外资1.7亿美元,完成大市外内资110.2亿元,完成浙商回归资金80.1亿元。招引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企业5236家,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1752家,注册资金296.8亿元。宁波江北区下沉式再生水厂(一期)项目、周成虎院士创业项目、滴滴出行分时租赁全国总部及网约车区域结算中心项目、顾家家居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户。出让地块20宗,出让总面积1560.5亩,实现交易额163.2亿元。
八、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有新突破。2019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家,累计108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6%,增速排名全市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6.7亿元,增长4.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5.5%。新建市级院士工作站2家,累计7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3家,累计9家,孵化面积达到53万平方米。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9家,入库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名单1家,新增市级创新型初创企业243家。全区共有194家研发机构,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4家、市级47家、区级98家。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正式落户江北;中科院计算所宁波创新中心发布全国首个高水平软件智能安全保障系统。全年实现技术交易额超14.5亿元。成功举办中科院杰出青年专家生命科学论坛、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论坛、人工智能+智慧医疗高峰论坛等12项重大论坛和活动,承办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与互联网行业决赛,全区5家企业获奖。
教育公共服务不断完善。2019年,完成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地验收迎检,并作为全国现场会展示点;在省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中位列全省各县市区第三。全区幼儿园达72所,幼儿园在读儿童16780人,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99%,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100%,市三星级及以上优质幼儿园招生覆盖率 82.7%。全区共有中小学39所,中小学生共36919人,其中随迁子女13511人。全市首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浙江宁波乔治亚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落户江北。全区教育系统共有专任教师2164名,市名校长12名,市级以上名师骨干52名,高级职称教师415名,其中正高级5名。全区共有2所区级老年大学、8个街道(镇)老年大学分校,82个社区(村)老年大学教学点,老年大学学员累计达到50452人次。全年累计开展各类社区教育活动17183场次,参与教育培训活动687320人次,完成120人扫盲教育培训工作,1458人参加专科、本科、成人高中双证制等学历培训,3130人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等级平安校园创建率100%,全区有5A等级平安校园24所、4A等级33所;全区学校(幼儿园)A、B级食堂占比100%,区级及以上文明校园比例100%。
人才建设有新亮点。组织各类招聘活动30余场,参加企业800余家。截至年底,共引进各类人才1.7万名,其中引进应届高校毕业生、高技能人数分别同比增长39.8%、49.6%。率先开展数字经济人才专项排摸,出台全市首个数字经济人才引育政策。编印《人才政策一本通》,打造全市首个人才政策网上办理平台。加快推进我区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成立全市首个集交流、培训、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建筑业人才服务中心。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第十五届中国合唱节、第六届北岸文化艺术节、首届文旅消费惠民季、樱花节、杨梅节、文化下乡等系列活动近千场次;引进中国新乡村音乐总部基地,新增新乡村音乐演艺交流基地和创作体验营地各1个。城市书房(湖西馆)建成开放;建成区非遗数据库,发布慈城非遗旅游线路;毛岙村获评首批浙江省文艺创作采风基地。成立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办理行政案件29起,没收各类违法物品145件,罚没款共计人民币55900元。全年新增文化礼堂7家,累计达47家。
卫生健康事业全面提升。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1家,其中局直属医疗卫生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站)62家。区属医疗机构床位数1645张,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860人。全区人均期望寿命达82.49岁。依托宁波云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全年远程会诊、咨询服务1.84万例,开具云处方11619人次。全区共有公共场所母婴室32个。强化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开展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检出阳性可疑患儿280人次,本地户籍出生缺陷率7.37‰。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心理咨询机构,挂牌心理服务机构160家,在重点领域建立62个心理咨询室。
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成功举办全国桥牌A类俱乐部联赛、全国青年跆拳道锦标赛、2019宁波国际山地马拉松等10项全国性赛事,组织省、市级群体赛事30余项,区级、街道级赛事活动256项。市奥体中心、市小球训练中心、市智力运动基地、区全民健身中心、洛克运动中心、机场北路斜坡公园等建成投用。全区现有篮球场146个(其中灯光篮球场23个)、门球场10个、笼式足球场15片、网球场16个、气排球场9个、乒乓球场88个,健身路径356套,30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全部向社会开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3平方米。体育协会20个,体育指导员1535人,257个晨晚练点坚持开展或指导健身活动,全区体育人口达到47.7%。
十、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保持平稳增长。全区年末公安户籍人口262756人109990户,其中城镇人口210804人。总人口中男性127936人,女性134820人。2019年全区出生人口(含补报)2412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9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738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42元,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72:1。
十一、社会保障、就业
社会保障有新水平。全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人数分别为23.36万人、1.33万人和1.21万人,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100%、99.59%。深入推进社保精准扶贫三年计划,重点实施针对非重度残疾人员的养老保险参保补助政策,实现“应保尽保”。新增参保建筑企业109家,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4.3万人。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有效提升。全区低保在册共1034户1344人,其中支出型低保193户335人,重病单人户施保21户22人,共发放低保金1316.61万元;全年开展临时救助826户1244人,共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14.73万元。成立“江北区智慧养老服务体验中心”,累计为老年人提供康复保健、家政维修、理发缝补、健康指导等各类服务1.0亿余人次,老年人服务满意率近100%。截至年底,全区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家,其中省级示范型8家,社区(村)居家养老站点120个,居家养老床位406张,老年助餐点124个。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签约率达到100%。
就业创业有新成效。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32万人。发布全市首个《创业服务路径图》,创业俱乐部发展会员725名,成功创业556人,创业带动就业比达1:7以上。推进“就业帮扶”行动,举办异地扶贫招聘5场,推出就业岗位4万余个;选派81名业务骨干赴册亨挂职帮扶,累计举办刺绣、种植等特色培训班45期,培训2319人。截至年底,册亨来江北稳定就业278人。
和谐劳动有新局面。上线在建项目欠薪预警系统,助力源头管控。推动清欠工作取得实效,截至年底,日常欠薪处理量、涉及人数和金额分别同比下降15%、54%、58%。全区劳动人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调解率分别达到93%和79%。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有效推进。2019年,全区大气环境质量PM2.5年均浓度为31 mg/m,同比下降18.4%,优良率为79.5%;6个区控以上地表水点位达标率为100%,优良率为75%;2个乡镇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标准;完成年度主要水污染物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下降8%和5%。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强化水利内涵发展,省市重点水利工程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推进田园湿地为重点的农田滞蓄洪区建设试点,外排内蓄能力得到强化。今年全省“五水共治”满意度测评,我区全省排名26名,相比去年上升26名。
十三、社会安全
安全生产工作稳步开展。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6人,同比分别下降50%、45%,未发生一起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年共检查企业623家,排查整治隐患2823条。持续开展工业企业风险辨识,全年落实风险辨识管控企业74家,发现一般风险点150个。推动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1600余家次,发现整治隐患6000余条。完成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10个,老旧小区消防设施改造8个,创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村6个。
“平安江北”建设深入开展。连续14年获评省级平安区。全年全区共受理有效警情52749起,其中刑事类5460起、治安类16106起,分别同比下降8.2%、5.8%;刑事处理1322人, 同比上升13.1%;查处治安案件5298起,同比上升7.6%。全年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4482件,调处成功4439件,成功率达99%。全年共办理法律援助1138件,其中民事751件、刑事387件,刑辩全覆盖增加案件289件,发放援助经费83.8万元。全年共开展食品安全各类检查10142户次,共查处案件430起,其中大要案件100起,罚没款838.1万元。全年共计办理各类举报投诉602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32.2万元。
***********************************************************
说明: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GDP)、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指:
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