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4 天前 |
---|
签到天数: 86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版主
- 积分
- 176467
|
2023年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内外部各种风险挑战,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 1041亿元,同比增长 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72 亿元,同比增长 5.2%;第二产业增加值 476 亿元,同比增长 8.8%;第三产业增加值 494 亿元,同比增长 5.6%。三次产业结构为 6.9:45.7:47.4。
二、农业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48.52 亿元,同比增长 6.0%。其中,种植业产值 92.16 亿元、林业产值3.36 亿元、牧业产值 37.89 亿元、渔业产值 2.48 亿元、农林牧渔 服务业产值 12.63 亿元。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104.83 万亩,比上年增加 6224 亩。粮食总产量 48.77 万吨,增长 2.3%。油料产量 5.23 万吨,增长 4.1%。蔬菜产量 99.63 万吨,增长 4.8%。年末生猪存栏 33.78 万头,增长 8.3%。肉类总产量 6.58 万吨,增长 15.1%。水产品产量 1.60 万吨,增长 3.8%。新增造林面积 138.8公顷。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 89.02 万千瓦,增长 5.7%。农用拖拉机 9958 台,增长 2.1%;谷物联合收割机3669 台,增长 2.1%;玉米收获机 1043 台,增长 11.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98.4%。 现代农业质效提升。坚持以“工业思维”抓农业,食用菌、草莓、甘薯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 家、绿色食品认证 6 个,省级以上农产品知名企业品牌达到 11个、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品牌 2 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3 个、“好品山东”品牌 3 个,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邹城蘑菇”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强、第43届世博会地标代表品牌、中国品牌农业年度卓越品牌 30 强,济宁海鼎饲料公司进入全国农业企业 500 强,“看庄土豆”“峄山桃”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大力发展按揭农业,打造示范基地 7 处,发放按揭贷款6858 万元。太平镇、北宿镇、城前镇、中心店镇 4 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太平镇荣获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看庄镇、大束镇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深入实施“百区千村”三年行动,2023年完成 13 个示范片区 156 个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新创建省级和美乡村 16 个、济宁市级 9 个,累计创建省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40 个。大束镇圆满承办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议,中心店镇承办“第 20 届中国(邹城)草莓文化旅游节”。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 3.35 亿元,217 个村达到 50 万元以上、91 个村达到 100 万元以上。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向好。全部工业增加值 430 亿元,同比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4.3%。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 18.8%;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22.1%,重工业增长 13.5%,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 10.44:89.56。工业效益承压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 928.7 亿元,同比下降 5.7%;利润 169.9 亿元,同比下降 18.5%。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八大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 786.6 亿元,同比下降 6.6%;利润— 5 —165.2 亿元,同比下降 20.5%。建筑业生产恢复良好。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 232 家,其中,一级资质 10 家,二级资质 63 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6.2 亿元,同比增长 4.6%。其中,建筑工程 79.7 亿元,增长6.8%;安装工程 17 亿元,下降 0.7%;其他产值 9.5 亿元,下降3.4%。实现营业收入 107 亿元,同比增长 12.6%。期末从业人员30490 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 2871 人。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28.8 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稳健。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6.3%,其中 5000 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 1.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 3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22.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5%。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 2.2:47.7:50.1。分领域看,民间投资同比增长 13.0%,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 26.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137.9%。在建项目 213 个,其中,新开工建设项目 106 个。在建项目中,计划总投资 100 亿元以上项目 2 个,50亿元至 100 亿元项目 1 个,10 亿元至 50 亿元项目 21 个,1 亿元至 10 亿元项目 114 个。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 80.8 亿元,同比增长 21.6%。其中,住宅投资 72.6 亿元,增长 22.7%。房屋施工面积 391.2 万平方米,下降 11%。房屋竣工面积 89.9 万平方米,增长 157.7%。商品房销售面积 96 万平方米,增长 2.2%。其中, 住宅销售面积 71.6 万平方米,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 74.6%。 五、服务业
服务业加快恢复。全年服务业增加值 494 亿元,同比增长5.6%,占生产总值比重为 47.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0.0%,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 29.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 13.5%。交通运输业逐步恢复。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7 亿元,同比增长 4.6%。公路建设投资 1.95 亿元,新建改建公路 110 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 4546.95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31.6 公里。全市货运车辆 10294 辆,客运营运车辆1997 辆,其中,出租车 1066 辆,市内公交车 931 辆。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 3549.93 万吨,货物周转量 9.91 亿吨公里。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 36.86 万人次,客运周转量 6249.31 万人公里。市内公交车完成客运量 2134.4 万人次。内河航运完成货运量 963.45万吨,货物周转量 58.77 亿吨公里。邮政电信业稳定向好。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 8.49 亿元,同比增长 9.9%,其中,电信业务收入 6.33 亿元,同比增长 8.1%。邮政行业业务总量 3.72 亿元,同比增长 29.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 7.27 万户,其中,市内固定电话用户 6.04 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 1.23 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 107.47 万户,新增 7.18 万户;互联网用户 36.97 万户,新增 3.33 万户。累计订阅报刊期刊766.54 万份、杂志 32.5 万份。 六、国内外贸易
消费动力持续增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96.2 亿元,增长 9.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完成 80.3 亿元,增长4.9%。按消费行业统计,批发零售业完成 352.0 亿元,增长 8.1%;住宿餐饮业完成 44.2 亿元,增长 21.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 334.7 亿元,增长 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1.6 亿元,增长 19.7%。年末亿元商品交易市场达到 10 个,完成交易额 94.9 亿元。其中,汽车市场 3 个,服装市场 1 个,建材市场 1 个。对外贸易相对稳定。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79 亿元,增长22%。其中,出口 31.5 亿元,增长 154.3%;进口 47.5 亿元,下降 9.2%。实际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9608 万美元,增长 6.5%,新设外资企业 12 家。境外劳务输出 201 人。引进市外国内资金亿元以上在建项目个数累计46个,合同利用市外国内资金551.2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 128.42 亿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税收入稳健增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91.28 亿元,同比增长 6.5%。其中,税收收入 57.0 亿元,同比增长 10.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 62.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91.33 亿元,同比增长 7.7%。贷款余额保持增长。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 21 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1007.7 亿元、比年初减少 181.1 亿元,其中,— 8 —住户存款 774.7 亿元、比年初增加 102.4 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66.8 亿元、比年初增加 97.1 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 895.1 亿元、比年初增加 68.6 亿元。保险行业健康发展。全年各类保费收入 18.92 亿元,同比增长 7.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7.43 亿元,同比增长 10.6%;人身险保费收入 11.49 亿元,同比增长 5%。累计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支出 6.05 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 3.91 亿元,人身险赔给付支出 2.14 亿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持续为邹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科技支撑。全市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5 家,总数达到 182 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入库企业 242 家。高能级平台相继落地,新建省级以上科创平台 9 家,其中国家级 1 家;引进合作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 33 名;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 13 项,其中国家级 1 项。争取上级资金 7600 余万元,获省直部门发文推广 1 项,举办重大科技活动 5 次。2 家新型研发机构在省科技厅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等次,6 名科技特派员获省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价“优秀”称号。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职业中学 1 所,在校生 2064 人,比上年增加 566 人;普通高中 7 所,在校生 23034人,比上年增加 2565 人;初中 35 所,在校生 40186 人,比上年 增加 1468 人;小学 111 所,在校生 91311 人,比上年增加 10218人;幼儿园 212 所,在园儿童 40622 人,比上年减少 12991 人;特殊教育学校 1 所,在校学生 192 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博物馆 3 个(国有博物馆1 个、非国有博物馆 2 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 57处,其中,国家级 8 处,省级 39 处,济宁市级 10 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级 3 项,省级 10 项(含国家级),济宁市级 41 项(含省级、国家级)。年末共有电台 1 座,电视台 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 100%,电视人口覆盖率 100%,有线数字电视用户 13.05 万户。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推进。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823 个,其中,市直医疗卫生机构 4 个,驻邹企业所属医疗机构 9 个,监狱医院 1 个,镇卫生院 17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 个,民营医院21 个,门诊部 8 个,村卫生室 573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33 个,诊所 102 个,卫生所(室、站)52 个。各类卫生人员 11280 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11028 人,卫生技术人员包含执业(助理)医师 4447 人、护士 5472 人。卫生机构医疗床位总数 7281 张。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共向上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 49 人,其中,省级输送 12 人,济宁市级 37 人。我市运动员比赛成绩优异,荣获亚运会第 9 名;全国比赛金牌 1 枚、银牌 1 枚、铜牌 1枚;山东省金牌 4 枚、银牌 5 枚、铜牌 9 枚。承办国家级赛事 1个,省级赛事 2 个,市级运动会 1 个,持续开展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配建全民健身工程 30 处,获评山东省首批“省级体— 10 —育消费试点县”。体彩销售额 1.83 亿元。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全年完成道路桥梁及管网建设投资 3.72亿元,新修道路 8 条,维修 18 条,城市主次干道及支路长度 214.97公里,路灯 20168 盏。城区供水总量 3254.79 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 100%。供热覆盖面积达到 2858 万平方米,实际供热面积1873.88 万平方米,比去年增加 60.63 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 28.1万户,其中城区燃气用户 18.8 万户,用气普及率达到 99%,新建小区用气普及率 100%。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到 100%,累计建成公厕 92 座,污水雨水管网长度 386.95 公里。生态环境稳定向好。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 4.53,全年优良天数 212 天,优良率为 60.7%。城市饮用水达标率 100%,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100%,白马河出境断面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要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安全底线不断筑牢。全年未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未造成人员死亡。 十、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总体稳定。2023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114.40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7.22%,比上年末提高 0.9 个百分点。居民生活水不断改善。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8882 元,比上年增长 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574 元,— 11 —增长 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569 元,增长 8.7%。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1854 元,比上年增长 7.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417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35元,增长 9.8%。就业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8781 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 3052 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935 人;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 88 场次,引进青年人才 4728 人,引领大学生创业166 人。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织密。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74.4万人,其中,企业养老参保人数 13.5 万人(含离退休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参保人数 3.45 万人(含离退休人员),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 57.46 万人(含领取待遇人员)。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8.78 万人,其中,企业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6.7 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2.04 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9.8 万人;收缴工伤保险费 2968.9 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3328.18 万元。发放养老保险金 23.61 亿元,其中企业 11.03 亿元,机关事业单位 8.36 亿元,居民养老保险金 4.22 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13.97 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83.2 万人,收缴地方城镇职工(不含兖矿)基本医疗保险费 6.58 亿元,收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 7.98 亿元(含财政补助部分)。社会救助兜底作用增强。全市拥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 32所,床位 6320 张,收养各类人员 2105 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 1133 个,其中综合社区服务中心 917 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 12241 万元,接受社会捐赠 366.31 万元。年末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423 户,人数 670 人,发放低保金 453.2 万元;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5876 户,人数 10379 人,发放救助金 5578.2万元;供养农村特困人员 6433 人,投入供养资金 9322.6 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除统计部门直接统计核算外,其余相关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2、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小数位四舍五入取舍产生的误差未做机械调整。3、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4、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部分指标统计口径有调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