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3 天前 |
---|
签到天数: 86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版主
- 积分
- 176467
|
2023年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全市“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的起步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大力倡树“三提三争”,深入推进“五个淄博”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各项务实举措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恢复、城市能级持续提升,全市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561.79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194.2 亿元,增长 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2220.99 亿元,增长 6.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2146.6 亿元,增长 4.7%。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 4.3:49.1:46.7 调整为 4.3:48.7:47.1。稳就业作用明显。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5.92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107.55%;失业人员再就业 4.48 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 0.76 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137.89%、161.64%。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3%。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呈“五升三降”态势。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 1.2%,衣着类上涨 1.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1%,医疗保健类上涨 0.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 4.2%,居住类下降 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 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 2.5%。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有省外到位资金的过亿元产业项目 317 个,实现省外产业项目投资到位资金 551.3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 18 个、29.3 亿元。新引进过亿元产业项目 429 个,完成年度目标的 107.3%。质量强市建设取得突破。得益乳业获评第九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亚华电子入选 2023 年“泰山品质”认证企业产品名单,岜山织造获得山东省首张带联盟认可标识的“三同”纺织产品认证证书。全市年末有效注册商标数量 9.5 万个,比上年末增长 8.9%;拥有中国驰名商标 91 个,地理标志商标 4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3 个。年内新增市级公用计量标准 46项,累计拥有公用计量标准 252 项。 二、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年全市共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 13 项。签订技术合同 2213 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 307.5 亿元。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 40 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 2536 件。有效发明专利密度达 24.6 件/万人,增加 5 件/万人。全市瞪羚类、独角兽类、哪吒类企业达到 306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 2309 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 家,累计达 81 家。全年新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 17家,累计达到 101 家。共有省级产业创新中心 1 家,省级上重点实验室 11 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 50 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219 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 34 家,建有院士工作站 27 家。人才集聚效应显现。开展“淄博-高校人才直通车”活动139 场,引进专科以上高校毕业生 4.3 万人。年内国家级领军人才工程新增 15 人,泰山系列人才新增 27 人。拥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7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67 人,齐鲁首席技师 175 人,新增高技能人才 8131人。全市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累计达 5.7 万人。共有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 44 家,国家重点引智项目 12 项,省重点引智项目 19 项,高端外国专家项目 35 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构建项目审批全链条“六最”服务机制,推出 25 项集成改革措施,推动项目办理时效再提速 15%以上。年内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7.9 万户,其中,新登记各类企业 2.5 万户。年末各类市场主体数量达 65.6 万户,比上年增长 0.56%,其中,各类企业 19.4 万户,增长 6.15%。 三、农业
农业基础地位稳固。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64.4亿元,比上年增长 5.1%。全市粮食生产面积、总产、单产连续 4 年实现“三增”,全年粮食生产面积达 327.43 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量达 148.45 万吨,增长 1.7%;粮食平均单产 453.37 公斤/亩,增长 1.5%,粮食单产再创新高。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 197.1 万吨,园林水果产量 110.7 万吨。年末存栏生猪 42.5 万头、牛 14.5 万头、羊 43.2 万只、家禽 1735.5万只。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 16.5 万吨,禽蛋产量 11.7 万吨,牛奶产量 14.75 万吨。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53.65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1.6%;机电灌溉面积 16.64 万公顷,增长 16.2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 92.09%,提高 0.37 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市实现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 35.7亿元,比上年增长 4.1%,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达 17.5%,比上年提高 0.1 个百分点。打造建设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年内实施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 26个,认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 10 个,评选典型应用场景 30 个。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10 家,其中国家级3 家、省级 41 家。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 6916 个,有效期内“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数 160 个。印发《淄博市“一镇一业”乡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新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1 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8 个,省级产业化联合体 11 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 64 个。 四、工业、建筑业
工业运行平稳有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8.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 0.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 7.8%,股份制企业增长 8.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 1.2%,私营企业增长 9.3%,民营企业增长 9.1%。38 个大类行业中有20 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 52.6%。240 种工业产品中有 122 种产品产量增长。其中,汽车增长 23.2%,化学药品原药增长 2.8%,发电机组增长 42.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6696.6 亿元,增长 2.7%;实现利润293.9 亿元,增长 38.2%。聚力实施“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全市“四强”产业增加值增长 7.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54.1%,较上年提高 4.1 个百分点。推深做实产业链“链长制”,全市 20 条重点产业链“四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5237.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4%。新能源制造业产业集群、高分子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第五批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达 12 家。建筑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全市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 673 家,其中,特级和一级资质建筑企业93 家。建筑业总产值达 1294.5 亿元,比上年增长 6.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 1051.6 亿元,增长 6.2%;安装工程产值完成 213.3 亿元,增长 8.1%;其他产值完成 29.5 亿元,增长 3.8%。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总产值 85.0 亿元,增长 36.6%,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 6.6%;集体、私人及其他企业实现总产值 1209.5 亿元,增长 4.9%,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的 93.4%。五、服务业
服务业稳步恢复。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2146.6 亿元,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 47.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41.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588.8 亿元,增长 0.4%。重点行业支撑明显,10 个门类行业中有 7 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 29.7%、40.7%、10.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1167.8 亿元,增长 4.8%,占服务业比重达 54.4%。交通运输实现较快恢复。全年全市公路营运性客运量138.7 万人,比上年增长 110.1%;公路营运性货运量 18250万吨,增长 3.2%;公路营运性客运周转量 3 亿人公里,增长158%;公路营运性货运周转量 486.9 亿吨公里,增长 1.1%。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 11638.3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00.1 公里,济南至潍坊高速公路、临淄至临沂高速公路中庄至金山段建成通车。现有公共汽车线路 256 条,营运公交车 2871 辆,出租车 6519 辆。机动车保有量 160.6 万辆,增长 4.2%,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 142.4 万辆,增长 4.7%。邮政电信业稳步发展。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2.4 亿标准量,比上年增长 13.3%;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 11 —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 23.6 亿元,增长18.9%。邮政公司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 0.8 亿件,增长 2.3%;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 1.7 亿件,增长 14.9%。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收入 41.4 亿元,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 541.8 万户,其中,4G 及以上用户 488.4 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 196.4 万户。旅游市场加快恢复。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 6114.9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67.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630 亿元,增长68.4%。拥有国家 A 级旅游区(点)81 处,其中 AAAA 级旅游区(点)15 处,AAA 级旅游区(点)48 处,AA 级旅游区(点)18 处。旅游新业态不断丰富。高青县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淄川区太河镇入选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淄川区昆仑镇、周村区南郊镇、沂源县燕崖镇入选省级精品文旅名镇,高青县蓑衣樊村入选《2023 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成功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1 个、省级研学基地 15 个、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1 个。 六、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 5.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 15.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13.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2.9%。重点领域中, 装备制造业投资、“四新”经济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 45%、10.7%、20.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达 8.1%、60.6%、11%,分别比上年提高 2.2 个、2.6 个、1.3 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平稳恢复。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373.2亿元,比上年增长 4.7%,其中,住宅投资 298.2 亿元,增长4.2%。商品房施工面积 2820.3 万平方米,下降 9.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 2039.5 万平方米,下降 10.5%。商品房销售面积 377.6 万平方米,下降 0.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314.8万平方米,下降 2.1%。商品房销售额 312.8 亿元,增长 0.4%,其中,住宅销售额 265 亿元,下降 2%。 七、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运行良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8.1 亿元,比上年增长 9.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9.5%;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8%。按行业分,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下降 1.1%;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住宿业营业额、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3.2%、28.1%、25.8%。限额以上商品类别中,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家具类零售额分别增长 0.5%、26.3%、4.2%、49.2%。升级类消费步伐加快,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 28.5%、 151.5%。智能类消费活力释放,限额以上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30.7%、17.9%、9.8%。对外贸易承压运行。全年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额 1035.1亿元,比上年下降 16.1%,其中,进口额 410 亿元,下降 18.8%;出口额 625.1 亿元,下降 14.2%。出口行业中,建材行业增长 2.1%,化工、机电、医药行业分别下降 10.2%、13.1%、10.4%。出口市场中,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市场出口额分别下降 29.6%、12.3%、26.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出口额下降 8.8%。建成跨境电商产业园 5 家,全市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 20.4%。利用外资水平下行压力较大。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 82家,新增合同外资金额 13.9 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6.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 39.7%,其中,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2.8 亿美元,下降 67.5%;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 3.4 亿美元,增长 59.3%;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 1.5 亿美元,占比达24.6%。对外投资平稳发展。全年对外实际投资 5.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1%,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 2.4 亿美元,完成营业额 2.3 亿美元。新增备案境外企业(机构)17 家,中方协议投资额 0.4 亿美元。
八、财税、金融
财政运行保持稳定。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95.3亿元,比上年增长 5.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 254.4 亿元,增长 4.2%,税收比重为 64.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551.9亿元,增长 4.8%,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 84.3%,比上年提高 2.7 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分别增长 4.5%、13.3%、12.5%。税收实现平稳增长。全市完成税收收入(含国内税收收入和海关代征税款)725.3 亿元,比上年增长 3.8%。其中,第一产业税收 0.2 亿元,增长 202.3%;第二产业税收 531.2亿元,增长 10%;第三产业税收 193.8 亿元,下降 10.1%。—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 7452.3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9.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 5334.1 亿元,增长 13.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5270.7亿元,增长 11.75%,其中,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877.6亿元,增长 22.4%。年内新增上市公司 2 家,全市共有 36家上市公司,38 只股票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交易,“新三板” 挂牌企业累计 66 家。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全市拥有商业保险分支机构 72 家,其中,财产保险机构 32 家,人寿保险机构 40 家。原保险保费收入(不含正在风险处置机构)206.7 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产险保费收入 47.4 亿元,增长 10.3%;寿险保费收入 159.3 亿元,增长 5.7%。支付各项赔款与保险金 66.8亿元,增长 13.3%。其中,产险赔付 30.2 亿元,增长 16.9%;寿险赔付 36.7 亿元,增长 10.4%。农业保险保费收入 2.9 亿元,增长 15.8%,为 82.3 万户(次)农户提供 98.3 亿元的风险保障。
九、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高等学校(含成人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分别达 8 所、21 所、192 所、252 所、721 所、9 所, 在校学生数分别达 21.2 万人、3.1 万人、24.4 万人、25.9 万人、12.1 万人、1212 人,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达 7.1 万人,各类学校毕业人数达 25.9 万人。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全市拥有文艺表演团体(含民间文艺表演团体)189 个,镇(街道)文化站 88 个,文化馆 9 个,公共图书馆 9 个,博物馆 85 个,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合村并居后)2415 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518 个。新建成新型阅读空间 108 处,新打造“5+N”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 81 处,文化驿站 22 处。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40 处。拥有全国统一编号报纸 7 种,刊物 8 种,新增版权作品登记 90254 件。现有广播电台 1 座,调频频率 3 个,中波频率 3 个;电视频道4 个,地面数字电视 3 个频点转播 24 套节目。年末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 100%和 99.9%。公共卫生水平有效提升。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 4691个,其中,医院 157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5 个,乡镇卫生院 80 个,妇幼保健机构 9 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9个,卫生监督机构 9 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 3.76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 4.79 万人。共建设智慧预防接种门诊 119 家,“名医基层工作站”126 家,“中医专家基层工作室”105 处,建成市级重点中医专科集群 24 个。全市医养结合机构达 74家,设置医疗床位 6164 张、护理型养老床位 7468 张。全 市托育机构共 259 家,托位 1.93 万个,每千人拥有婴幼儿托位数达到 4.13 个。全市共有执业医师(含助理)1.93 万人,注册护士 2.08 万人。全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14593 人,其中,报告死亡 28 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 310.11/10万,死亡率 0.6/10 万。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同步发展。全年我市体育健儿在省锦标赛、学青会、亚运会共获得 535 枚奖牌,其中金牌 228枚。实现城市社区“15 分钟健身圈”和农村乡镇“两个一”健身场地设施全覆盖。成功举办承办淄博马拉松、全国电竞大赛等国家级、省级以上比赛 83 项 7203 场次。承办山东首届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一诺威获得体育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临淄蹴鞠入选 2023 年度中国体育文化优秀项目。加强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成功创建(2021-2024 周期)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2 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2 所,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2 所。 十、人口和居民生活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5.66%,比上年末提高 0.78 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7.40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353.63 万人,农村常住人口 113.77 万人。户籍人口总户数 156 万户,总人口 430.8 万 人,其中,男性 213.5 万人,女性 217.3 万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312 元,比上年增长 5.4%。其中,工资性收入 31700 元,增长 4.6%;经营净收入 5884 元,增长 9%;财产净收入 4169元,增长 5.9%;转移净收入 5560 元,增长 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5181 元,增长 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338 元,增长 7.2%。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上年的 2.14收窄至 2.10。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29162 元,增长 7.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32988 元,增长 6.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8962 元,增长 9.5%。社会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年末,全市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 142.1 万人、180.4 万人(含退休职工)、262.1万人、158 万人。“淄博齐惠保”参保人数达 122.2 万人。城镇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 924 元,保障人数 0.4 万人;农村居民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 9612 元,保障人数 4.12 万人。拥有养老机构 179 处,养老机构床位 2.2 万张;护理型床位15712 张,建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226 处,长者助餐服务设施 1009 处,农村幸福院 830 处。 十一、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积极推进 5G 网络建设,累计建成 5G 基站 9346 个。城市快速路网一期工程除宝山路涉铁、拆迁影响路段外,其余路段全部通车。新增污水管网 49.6 公里、雨水管网 79 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网 97.7 公里。全年指 标 绝对量(元) 比上年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338 7.2#工资性收入 19347 6.4经营净收入 4410 10.5财产净收入 710 8.7转移净收入 1871 7.8— 20 —绿色建筑完工面积达 508 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和提升改造城市绿道、生态廊道 223 公里,新建和提升改造城市绿地 190公顷、村镇公园 65 个。居民使用天然气总户数 150.7 万户,增加 4.5 万户;集中供热面积 9850 万平方米,增加 150 万平方米。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年新增住房租赁补贴 50 户,全市累计住房租赁补贴在保户数 2054 户,累计发放补贴829.3 万元。通过公租房保障住房困难家庭 19907 户。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14.08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 10.17 亿立方米,大型水库蓄水量 1.04 亿立方米。全社会用水量 10.61 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 2 亿立方米,工业用水 3.36 亿立方米,农业用水4.5 亿立方米,生态用水 0.74 亿立方米。年度农村规模供水工程覆盖人口率达 80%,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达 92%,农村规模供水工程覆盖人口率、水质达标率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 478 条(个)河湖全部创建为美丽幸福河湖,累计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 30 条。建成河长制主题公园 12 处,东猪龙河桓台段被评为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典型案例,孝妇河全流域治理经验做法成为全国河湖治理示范样本。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方案,全市单位 GDP 能耗较上年下降 1.29%,优良天数 219天(国省控站点计算),优良率为 60%。SO2、PM2.5、CO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较上年分别改善 14.3%、4.7%、15.4%。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 4.81,同比改善 1.2%。全年全市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 100%,水环境质量指数为4.6059,居全省第 2 位。气象地震服务保障有力。全年平均气温 15.1℃,比上年高 0.4℃。平均降水量 597.4 毫米。现有 8 个国家气象观测站,83 个区域气象观测站。全年发布各类预警信号 108 次,重要天气预报 14 份。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影响面积 1996 平方公里。全市拥有强震台 8 个,测震台 7 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431处(统计范围包括镇办和村居)。安全生产底线不断筑牢。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113 起,死亡 58 人。亿元 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12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 0.89,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6 人。
注: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 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3.2023 年电信业相关数据来源于山东通信管理局淄博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4. PCT 为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合作条约》的简写,PCT专利申请是指通过《专利合作条约》向外国提出的专利申请。通过PCT 申请专利,只需提交一份国际专利申请,就可以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而不必向每一个国家分别提交专利申请,为专利申请人向外国申请专利提供了方便。我市鼓励 PCT 专利申请,即鼓励向国外申请专利。5.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