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三问四有”拼状态,聚力“三高一强”比实绩,砥砺奋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扩增。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7.39亿元,较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71.78亿元、478.68亿元和626.93亿元,分别增长3.8%、9.9%和12.1%,三次产业结构为13.4:37.5:4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156元,较上年增长10.4%。 图:2019-2023年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就业形势保持平稳。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751人。精准落实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惠企政策,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07万元、稳岗返还资金1143万元、“苏岗贷”“稳岗扩岗贷”4.48亿元。深入推动居民创业,发放各类创业补贴109.9万元、富民创业担保贷款5.01亿元、到期贷款贴息2523.52万元;支持成功自主创业4627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3549人,创业带动就业参保2306人。 居民消费价格微增。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较上年上涨0.2%,涨幅较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0.7%、交通和通讯类下跌2.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5%、医疗保健类上涨2.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4.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与上年持平、居住类下跌0.2%、衣着类下跌0.3%。食品中,粮食下跌1.2%、薯类下跌13.5%、豆类下跌6.9%、食用油上涨2.6%、蛋类下跌4.4%、干鲜瓜果类下跌1.3%、菜及食用菌下跌7.2%、畜肉类下跌7.5%、水产品上涨1.6%。 表: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涨跌幅度(以上年为100)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持续向好。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4.49亿元,较上年增长0.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7.62亿元、较上年增长4.3%。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8%。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1.66万亩、比上年增加0.50万亩。粮食总产85.87万吨、比上年增加0.66万吨。其中,夏粮产量30.94万吨、比上年增加69吨;秋粮产量54.93万吨、比上年增加6517吨。粮食亩产448.07公斤、比上年增加2.31公斤。全年油料产量1.17万吨。 林牧渔业稳定生产。全年成片造林面积7605亩、育苗3.06万亩。肉类生产稳定持续供给,全年肉类总产量14.82万吨,禽蛋产量5.40万吨、下降15.6%。年末生猪存栏51.49万头、下降10.6%;年内出栏98.07万头、增长2.8%。年末羊存栏7.11万头、增长35.3%;年内出栏18.31万头、增长11.5%。年末家禽存栏1616.75万只、增长26.7%;年内出栏3572.20万只、下降15.1%。水产品产量达到2.80万吨、增长1.3%。 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年末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656台、小型拖拉机9600台;联合收割机3310台、农田排灌动力机械30860台。当年实际机耕地面积340.13万亩、较上年基本持平;机械收获面积达283.52万亩、增长1.0%;机械植保面积319.40万亩、增长0.8%。农村用电量11.95亿千瓦时;农业化肥施用量9.81万吨、比上年减少75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提质增效。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9.2%。从主导产业看,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四升两降”。其中,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产业下降12.8%、生态家居产业增长4.6 %、绿色食品产业增长15.5%、节能环保产业下降1.4%、碳基新材料产业增长57.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长2.4%。从企业效益看,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7%、资产负债率为58.8%。从各行业看,全市30个行业大类中有14个实现正增长。
建筑业健康运行。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211.02亿元、较上年增长6.2%;完成竣工产值74.05亿元,建筑业劳动生产率24.97万元/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74.47万平方米、较上年下降16.6%;房屋竣工面积141.28万平方米、较上年下降2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7.6%。从投资结构看,第二产业保持较高增长。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80.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1%。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增长9.1%,投资活力度及有效性持续扩大。从重点领域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3%、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5.9%、高技术投资增长6.4%。从项目建设情况看,全年新开工项目214个。 五、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18亿元、较上年增长11.8%。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55.9亿元、增长26.7%。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31.7%、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25.9%、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9.1%、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9.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限额以上零售额134.3亿元、增长27.3%;乡村限额以上零售额21.6亿元、增长22.9%。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47.7亿元、增长26.5%;餐饮收入8.2亿元、增长30.4%。 对外贸易有序推进。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50.6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出口总额138.46亿元、增长0.7%;进口总额12.15亿元、增长3.0%;入驻跨境电商企业29家。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350万美元。2023年引导企业开展自营出口业务,推动供货转自营,认真落实外贸发展奖励政策,建立重点出口企业“一对一”帮扶机制,促进外贸公司“回流”。 六、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 交通运输业平稳运行。2023年全市公路总里程3373.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G30)38.80公里、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328.61公里、县乡道干线公路1979.36公里。全年货运量3073万吨、增长23.7%。其中,公路货运量1825万吨、水运货运量1248万吨,分别增长32.8%、12.3%。公路客运量2233万人、增长23.6%;港口吞吐量1248万吨、增长5.7%。 邮政电信业稳步发展。2023年年末邮政线路总长度(单程)854公里,农村投递线路长度3523公里。全年邮递国内、国际函件及机要文件8.06万件、包件0.46万件、汇票0.82万张、报刊发行量1251.38万份,邮政行业快递业务收入1.93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7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0.45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62.56万户。2023年新增5G基站386套、5G站址达到1025套;新增4G站址75套、4G站址达到1351套;新增40个公共地下空间信号覆盖,扩大公共地下空间信号覆盖范围,推动网络基础设施深度覆盖。 七、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收支区间合理。全年实现一般预算收入46.39亿元、同比增长7.2%。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增长61.5%、房产税和印花税分别增长19.5%和18.5%、环境保护税增长12.3%、个人所得税增长2.5%、契税和企业所得税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23%和20.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9.42亿元、较上年增长3.3%。其中,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支出分别增长1.8%、5.4%、0.3%。 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89.26亿元、较上年增长18.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93.80亿元、增长17.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92.43亿元、较上年增长27.0%。其中,住户短期贷款余额154.46亿元、增长11.6%;住户中长期贷款余额323.47亿元、增长8.6%。居民消费贷款316.69亿元、较上年增长3.3%。其中,短期消费贷款增长14.2%、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长2.3%。 表:202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优化提升。全年专利申请授权量163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476件。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辅导业务培训和申报培训8次;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20家,获批67家,较去年增长17.5%,通过率55.8%,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167家。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42家,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徐州市级7家优秀、1家良好、2家合格;省级5家优秀、5家良好。新型研发机构备案数稳步增长。新增徐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备案7家,省列统新型研发机构在库研究院10家。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征集技术成果5项、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申报企业技术需求项目5项,全市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59.74亿元,稳步增长。 教育事业协调促进。2023年年末全市拥有小学学校191所,在校学生13.01万人;初级中学49所,在校学生9.34万人;高中17所,在校学生5.31万人;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1.17万人;普通高等专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56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690人;在园幼儿3.74万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完善。2023年推动公共设施提档升级,配备行政村健身器材61套,图书馆再次荣获国家一级馆;入驻江苏公共文化云平台,开展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全市智慧旅游平台,探索景区管理新模式;新建景区、旅游重点村大型生态停车场1万余平方,新增7处旅游交通标志牌,新增A级旅游厕所5座。持续推进文化惠民乐民,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免费开放,组织开展“书声琅琅闹元宵”阅读春风行动、“书墨飘香·悦享新年”新春典籍文化展、4.23“世界读书日”专题讲座等活动;开展小薇读书会阅读推介活动30期、免费艺术培训2500余课时、“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115场次、戏曲进校园活动20场次、汉风小剧场演出活动30场次。精心打造文艺精品工程,创作编排大型现代柳琴戏《王杰红》、柳琴小戏《面子》等文艺作品;徐州琴书《认娘》获得江苏省文艺大奖·第十届曲艺奖;大型柳琴戏《运河滔滔》参加江苏省基层文艺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创作农民画30幅参加全国农民画创作大赛并获优秀组织奖。 医疗卫生全面推进。2023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76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合计58个,卫生、疾病控制机构2个。各类卫生机构实有床位7722张。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深化,建成专家工作室11个、联合病房4个、诊疗5832人次;成立联合巡诊团队144个、诊疗9171人次、健康宣教463场。医疗服务基础进一步夯实,新增省级五级中医馆2家、省级甲级村卫生室9家、市级甲级村卫生室40家。基层人才队伍注入活力,完成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选岗分配、招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41人、组织81名中级职称医师下基层服务,覆盖全市36家基层医疗机构;大力开展基层医技业务能力培训,先后培训乡村医生1213人、全科医生642人、护理人员1108人。健康邳州建设持续深入推进,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15.52万人、服务率65.3%;创成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1家、国家级示范老年友好型社区1家、省级老年友好型社区6家、省级老年友善优秀医疗机构5家;做实做细母婴安全工程,产前筛查率达99.7%,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9.8%;全年开展城乡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3.16万人,完成适龄女性国产双价HPV疫苗免费接种9758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步行、线上太极拳、“体彩杯”足球、“九九重阳节”乒乓球、网络广场舞比赛等活动;加强体育人才培育,积极组织举办徐州市二级、邳州市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成功承办2023年全国体育传统学校篮球联赛(高中组)女子决赛、2023年徐州市中小学生篮球县区组比赛。竞赛竞技全面发展,杜佳俊、杜立群荣获江苏省田径锦标赛1500、3000米金牌,张轩荣获江苏省田径锦标赛县组铅球金牌,顾雅缇荣获全国摔跤锦标赛金牌。 十、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设施建设持续优化。2023年持续提升城乡服务功能和宜居品质。青岛路、鄱阳湖路先后竣工,邳州中专改扩建、炮车中学三期宿舍楼竣工投入使用,三汊河路、华山北路、建设北路等11条道路完成改造,新铺路面3.3万平方米、更换LED路灯362盏。2023年建成区绿地面积2062公顷,公园绿地面积671.68公顷。在棚户区改造方面,新开工6123套、基本建成5257套;在保租房方面,新开工422套、基本建成422套。按序时加快推进韵水湾、文和佳苑、新城佳苑、建秋苑、东湖佳苑等安置房建设。改善农房3393户,包括项目改善2174户、翻建自建1110户、农村危房改造107户、进城入镇2户。打造安全稳定环境,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273次,发现隐患问题517起,立案处罚2起。完成年度入户安检12万户,整改隐患问题1400个。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面实施工程减排、精细化扬尘管控、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多管齐下推动PM2.5治理。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35.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77.3%,较去年上升1.4个百分点。聚焦本质治污,统筹抓好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治理,水环境质量全面稳定达标。全市8个国省考断面均值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考核目标,逐月优Ⅲ比例为90.6%。其中,运河街道张楼断面水质达Ⅱ类标准。“防治”与“处置”双结合,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巩固提升土壤环境质量。完成30个重点行业企业历史遗留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42%以上、设施运行率85%以上。2023年全年突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十一、人口、民生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89.52万人,其中,男性98.98万人,女性90.54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9:100。年末常住人口143.12万人。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城镇化率为60.46%,较上年提高0.97个百分点。 居民收支持续增长。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92元、较上年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62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3元、增长7.6%。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131元、较上年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4195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720元、增长11.0%。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58.2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142.6万人,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15.6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优化救助模式、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比例和标准,累计对医疗救助对象实施救助58.26万人次,支出救助资金9227.9万元,困难人员合规医疗费用自付比例降至4.3%,实现精准救助。保障困难群众生活,2023年全市纳入最低生活保障11984户、26074人,发放低保救助金15532.91万元;纳入特困人员5416人,发放供养金6663.5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 16665万元;急难临时救助311户、945人,发放临时救助金128.69万元。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升级改造农村养老服务中心5家,新增三级以上养老机构5家、二级以上养老机构8家;为全市5.02万名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0.35亿元;开展居家上门服务13.3万人次,培训养老护理员341人次。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全市纳入保障范围困境儿童3649名,发放困境儿童保障金3238万元。全年申报助学项目26人,发放孤儿助学资金18万元。建立村(居)家庭教育服务站505个、建成儿童关爱之家18个。 注:1.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与往年不具可比性。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