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55|回复: 0

[甘肃] 2024年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84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323
    发表于 2024-8-6 18: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2日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杨兴德
    各位代表:
    受杨春香县长委托,现在,我代表积石山县第十一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过后经济复苏、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更是我县遭受6.2级地震,人民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的一年,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经受住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展示了我们积石人民坚强、坚挺、坚韧的奋斗精神。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盯建设“五个积石”、取得“十个新突破”的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环保、发展和民生,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全县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全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亿元,同比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同比下降16.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93元,同比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23.8元,同比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亿元,同比增长1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10.31%。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我们奋力抗震救援救灾,灾后重建有序推进。正当全县上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奋力推进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收官的关键时刻,突如其来的6.2级地震,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117人遇难,784人受伤,1.31万户居民住房倒塌、3.3万户居民住房受损,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遭受严重损失,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乃至全世界倍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对受灾群众十分牵挂,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李强总理、张国清副总理亲临一线指导抗震救灾;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蹲守一线坐镇指挥;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及社会救援力量星夜驰援;各界爱心人士情系灾区捐款捐物,各级干部和救援队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临危不惧、积极应对、守望相助,与时间赛跑,和严寒斗争,冲锋在前,昼夜奋战;广大群众正视灾难、调整心态、自救互救、顽强拼搏,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创造了抗震救灾的“中国速度”。我们打赢了抢险救援的硬仗。第一时间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县乡村社党员干部、公安民警、消防指战员立即分赴受灾严重的乡镇村,与驰援灾区的解放军、武警官兵等各方抢险救援力量协同配合,与当地群众一道,冒着余震威胁、不顾身心疲惫,全力投入抗震救灾,用15个小时搜救了全部人员。我们打赢了转移安置的硬仗。采取就近就地分散安置与集中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在2天时间内搭建上万顶帐篷,将受灾群众全部转移安置到帐篷内,在支援力量的配合下,及时分发生活物资,免费提供牛肉面等餐食,让失去家园的受灾群众在19日中午就吃上了热饭,穿上了暖衣,受灾群众没有受冻挨饿。我们打赢了抢通保通的硬仗。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及时抢修畅通了供水、供电、通信、交通等设施,为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打赢了板房筹建的硬仗。按照省州指挥部统一部署,在央企、省企、兄弟县市及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县乡村三级全力配合,用8天时间基本完成了群众固定性过渡安置。我们打赢了秩序恢复的硬仗。配合抗震救灾指挥部制定下发《关于做好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关要求》《积石山县集中安置点管理工作规范》等相关制度文件,全力组织开展受灾群众安置、隐患排查化解、群众诉求解决、政策宣传宣讲等工作,尽最大努力恢复正常秩序。在全县各行政村建立临时党支部,在集中安置点等关键部位设立党员示范岗,悬挂党旗国旗,党员干部佩戴党徽袖章,主动亮明身份服务群众,让党旗国旗在抗震救灾一线高高飘扬。及时发布《致全县广大各族人民群众的抗震救灾倡议书》《致全县父老乡亲的一封信》《关于全面复工复产的倡议书》,激发广大受灾群众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的感恩之心,积极主动开展自救互助、复工复产。救灾工作重点转为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后,我们积极组织开展房屋安全鉴定、复学复课、复商复市、灾损评估、规划编制、项目申报等工作,目前,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扎实高效推进。
    ——我们全力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完善落实“大村长”“包户长”包抓制度,由146名县级干部和乡镇、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145个行政村和县城易地搬迁社区“大村长”,由3447名干部担任“包户长”,包抓全县5.37万户群众,构建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网格化包抓责任体系。充分发挥“农户户情信息系统”和“甘肃一键报贫”系统作用,常态化开展摸排监测和数据比对,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全县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189户990人,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率81.58%,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0454元,同比增长21.09%。特别是地震发生后,充分运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绿色通道”,及时录入受灾农户信息1.58万户、7.4万人。以“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注1为抓手,建成示范村30个,完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目标。主动加强与中央统战部、国家医保局等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联系对接,定点帮扶单位引进和直接投入帮扶资金3326万元,引进实施项目16个。深化东西部协作帮扶,济南市章丘区落实各类帮扶资金678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7项,完成消费帮扶采购和销售1.78亿元。持续推进“组团式”帮扶工作注2,设立农业、教育、医疗三个帮扶工作站,帮带农业本土专业技术人员1376人次,培训农民群众3543人次;建成县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轮训教师390人次,帮带培养优秀青年教师33名。
    ——我们合力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95项,总投资109.35亿元,完成投资30.66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42项,完成投资8.61亿元,续建项目53项,完成投资22.05亿元。全年共争取项目16项、资金7.46亿元,项目争取再创新高。全县人民翘首以盼的临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区域交通条件显著改善、路网结构更加完善,在抗震救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总投资32.18亿元的2020年县城和大河家棚户区改造、总投资2.55亿元的“十四五”第一批50兆瓦光伏发电、总投资1.9亿元的旅游大通道基础设施等项目基本建成;总投资12.87亿元的银川至小关二级公路、总投资3.5亿元的大河家特色小镇民俗文化园、总投资2.3亿元的职业技术学校、总投资1.73亿元的县委党校迁建、总投资15.2亿元的2022年县城棚户区、总投资1.82亿元的县城和大河家集中供热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2023年大河家棚户区改造、黄河一级支流综合治理工程、癿藏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永积高速、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成功举办全县招商引资大会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论坛,全县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5个,总投资额48.12亿元,到位资金20.66亿元、同比增长73.89%,新签约项目开工率达100%。
    ——我们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内生动力显著增强。文旅产业方面,累计投资2.88亿元,实施旅游大通道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大墩峡生态智能停车场建设、保安族民俗文化园建设等文旅项目,开展以“悦享冬季,畅游积石”为主题的全域旅游宣传推介活动,高质量举办第五届大墩峡冰瀑旅游节,全年旅游接待人数23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3亿元。吹麻滩镇篮球队在全国和美乡村篮球赛(村BA)中,分别获得甘肃省冠军、西北大区赛冠军、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殿军的优异成绩。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全县粮播面积稳定在24.75万亩,总产量突破7.9万吨。持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出台食用菌、高原夏菜、中药材、牛羊养殖等12个特色种养及配套设施奖补方案,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6.34万亩,其中产业结构调整面积达到26.69万亩。抢抓列入全省“百万头肉牛产业带”和“中部沿黄千万只肉羊产业带”总体发展规划机遇,累计投入资金2.67亿元,实施肉牛产业发展、良种牛羊引进奖补、粮改饲补助、牛羊猪标准化小区建设等项目,促进养殖业扩规增量,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县牛羊饲养量达到82.67万头(只)、总产值8.26亿元,养殖企业达到856家、规模养殖户9046户。牛羊存栏增速分别居全州第1、第2位。深入实施“5540”百亿工业企业注3和“十百千万”商贸企业培育工程注4,建平花椒、楠翔食品、大河家香醋、青丰中药材、益民农业科技、志雄商砼、拓奇等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县工业集中区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工业增加值1.09亿元、同比增长12.1%,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0.32亿元、同比增长9.3%。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狠抓假日经济、节会经济、夜间经济,着力推动市场消费恢复性增长。我县群众在全国开办的餐饮门店达到2950家。完成“三统一”改造和品牌门店建设296家,销售额7亿元,带动就业1.7万人。
    ——我们着力推动生态建设,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结合各级各类督查反馈问题整改,统筹推进大气污染“冬病夏治”、水污染综合治理、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等工作,三大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中央、省级环保督察、省级警示片反馈问题已全部整改销号。积极推进北方清洁取暖项目建设,完成煤改电4552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512户,全县空气优良天数比率90%,大河家黄河桥断面、尕白家黄河断面水质稳定在国家Ⅱ类标准,水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县级饮用水水源地和4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实施银川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吹麻滩河检测站至赵家峡口段水生态综合治理、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旅游大通道沿线紫斑牡丹产业基地建设等生态治理项目,栽植各类苗木178.9万株,完成造林2.88万亩、草原改良1.58万亩,完成生态护岸12.9公里、整治河道10.96公里、生态隔离带138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积石山最美底色。
    ——我们倾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加速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教育项目25个,癿藏大庄小学综合楼、甘河滩移民教学点等项目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县职业技术学校正在建设;招录引进各类教育人才225人,完成教师培训1.18万人次,高考本科上线721人,上线率46.5%,比2022年增长4.5个百分点,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县人民医院应急救援中心业务楼建成投入使用,安集中心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基本建成,县中医院、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创建二级乙等专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州级评审。128家医疗机构全部接入省级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实现与省内三级医院远程诊疗信息互通。全县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实现了“先诊疗后付费”。认真落实稳就业措施,开展技能培训5202人(次),输转劳动力8.13万人(次),创劳务收入21.18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9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6%,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184笔4.23亿元。认真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全年共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61亿元。深入开展“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帮办实事2127件。扎实办好省列、县列民生实事,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主动创稳,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禁毒重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抓好安全生产,维护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我们致力提升工作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达到了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的目标。坚决落实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9件、政协委员提案63件,办理率分别达到89.9%、90.5%。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全面开展“八五”普法,严格按制度程序开展工作。不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应用平台上线运行,全县编制公布行政许可事项459条,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平均3个工作日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在1个工作日内,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实现即来即办,全程网办率达到99.23%。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合理压缩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下降10%。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坚决纠治“四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政府系统执行力不断增强,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干事氛围日益浓厚。
    同时,统计、供销、地震、地方志、退役军人、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红十字、慈善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承受的压力前所未有,我们付出的心血前所未有,我们肩负的责任前所未有,面对百年不遇的地震灾害,我们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灾难中接受洗礼、在拼搏中坚定信念、在关爱中凝结真情、在坚强中升华理想、在大爱中感恩奋进,用一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赤热之心,谱写出情动天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国家部委、省州厅局、中央在甘单位靠前调度、协调联动,得益于解放军、武警、消防及其他应急救援队伍闻震而动、闻令而行、冲锋在前,得益于中央企业、兄弟县市和社会各界向险而行、倾力相助,得益于各级新闻媒体深入报道、加油鼓劲,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积石人民将时刻铭记、永志不忘。
    这些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县委的科学决策、总揽全局、统筹协调,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更是全县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担当实干、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
    所有这些,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展现出了积石儿女感恩奋进、乐观向上,团结一心、自强自立的良好形象。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关心指导、无私支援我县抗震救灾的各级各界和各方力量,向全县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积石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知忧方能克难,知弱才能图强。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基础条件、资源禀赋以及地震影响,全县发展仍然面临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地震灾害对我县经济发展、社会民生造成了巨大影响,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非常繁重;二是县域经济总量小、结构不优,产业链条短,主导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有待加强,优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四是营商环境有待提升,项目谋划实施水平不高,产业类、财源类项目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足;五是各级干部全局性谋划、前瞻性思考、整体性推进不足,在复杂环境、多重约束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足,会谋、善谋、实谋工作上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将加快思想破冰、总量破解、发展破局,以实干者的本色、拓荒者的勇气、奔跑者的姿态,奋力弥补短板弱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绝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2024年工作任务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更是我县灾后恢复重建的决胜年,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恢复经济增长、切实回应人民群众期盼,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积石山 6.2 级地震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州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州委经济工作会议、县委十届六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坚持建设“五个积石”、实现“十个新突破”工作思路不动摇,感恩奋进,攻坚克难,坚决打好灾后恢复重建“五场攻坚战”注5,推动实现群众拥有新家园、生活迈上新台阶、设施得到新改善、城乡呈现新面貌、社会和谐新局面的“五新”目标,齐心协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全面胜利。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左右。
    确定上述目标,符合中央精神和省州要求,符合县委的部署安排,也符合全县发展实际。这些目标不仅基于对全省全州经济走势的科学分析,也是基于我县发展基础、提振发展信心、争取经济增速在全州争先进位的现实需要,体现了“稳”的基调、“进”的态势、“高”的要求和“新”的作为。实现预期目标虽然有困难、有挑战,但更有基础、有机遇、有信心。基础在于,我县历史文化悠久、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民俗风情浓郁,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优势明显,多年积累的发展势能正在集聚释放。机遇在于,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中央新增1万亿国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一带一路”等政策红利不断叠加,受6.2级地震影响,党中央、省州对我县灾后恢复重建高度重视、鼎力支持,我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补齐基础短板、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将迎来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只要我们更加主动系统谋划,更加积极对接争取,就一定能把机遇转化为现实行动和发展成果。信心在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和统筹调度,全县人民勤奋质朴、吃苦耐劳、坚韧执着、向往美好生活,广大干部抓发展促振兴的热情日益激扬,全县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动能加速蓄积、质量显著提升,奠定了干好当下、赢得未来的强大底气。只要我们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坚守“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执着,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奋力实干,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今年,我们要以灾后恢复重建为主线,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灾后民生保障,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红利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县6.2级地震作出的重要指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受灾群众“身边小事”作为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用心用情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全力打好民生基础保障攻坚战,确保受灾群众生产生活不出任何问题。
    一是妥善保障好受灾群众生活。受地震影响,全县各族群众不同程度受灾,特别是因住房倒塌或严重受损,相当一部分群众被安置到集中点活动板房生活,我们要时刻把灾区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妥善安置群众、保障基本生活作为当务之急,及时兑现落实各类补助政策,让群众有热饭吃、有干净水喝、有御寒衣被、有安全温暖的过冬住所、有及时的医疗服务、有安全感,确保受灾群众生活不出任何问题。
    二是全力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脱贫群众稳定增收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入户排查工作力度,密切关注脱贫村、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和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对因灾出现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要及时纳入监测对象,指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计划,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力度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综合运用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兜底保障、金融扶持等方式,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用足用好中央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和省州各类帮扶资源,在产业合作、消费帮扶、劳务输转、人才交流、社会帮扶、项目落地等方面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扎实推进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补齐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短板弱项。
    三是加快恢复好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恢复重建各类学校、乡村医疗机构、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完善城乡一体、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坚持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原则,合理调整布局,优先规划、优先安排、优先建设校舍基础设施,确保秋季开学前基本完工。针对部分学校教学设施受损,春季开学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加快推进板房教室及配套用房建设,确保春季开学前全部准备就绪,按时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励志、安全、感恩教育,加强异地复课学校管理和师生心理疏导,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加快推进大河家中西医结合医院灾后恢复重建和受损乡村医疗机构维修加固,完成安集中心卫生院异地搬迁项目,加大医疗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力争使医疗设施、技术、服务功能赶上或超过震前水平。全力加快文化、体育、广电、养老、社会服务等设施重建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四是健全完善好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50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1900人以上,转移城乡劳动力就业8万人、创收21亿元以上。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在新建集中安置点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配套建设种养设施,解决安置群众后顾之忧。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 为广大青年、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困难人员就业兜底帮扶力度, 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养老、医疗等保险应保尽保,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开展“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做好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工作,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有序推进农村困难老人集中供养,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积极做好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二、突出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夯实高质量发展基层基础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事关受灾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恢复重建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全力打好群众安全住房建设、城乡设施恢复攻坚战,确保县域经济恢复发展。
    一是加快编制重建规划。积极主动加强与国家、省州的衔接汇报,及时、准确、全面向国家规划编制组提供重建任务、政策诉求、项目清单、基础资料等相关数据,全力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全方位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县城、重点集镇、村庄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全面绘制好和美家园新蓝图。
    二是加快重建群众住房。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方便生产生活的基础上,采取原址重建、集中安置、维修加固等方式,强力推进受灾群众住房重建,配套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力争今年10月底前让受灾群众住上安全、经济、实用、放心的新住房。当前,各乡镇要积极发动群众,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抓紧推进排危除险和废墟清理,防止发生次生灾害,为开展住房重建创造条件。尽快制定受损房屋维修加固和房屋重建工作方案,严格按方案加快维修加固进度,消除住房安全隐患,及时足额落实补助资金,保障住房重建顺利实施。
    三是加快重建基础设施。在前期摸排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细致摸排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电力通信、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受损情况,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面纳入重建计划,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在抓好道路抢通畅通的基础上,做实做细前期准备工作,待开春后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恢复重建,提高农村公路的通畅能力。加快安全饮水、灌溉工程和堤防工程灾后恢复重建,保障农村安全饮水,提升灌溉保障能力,增强防洪能力。加快受损电力设施、通信网络建设,为群众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和通信保障。加大市政道路、供水、排水、供暖、供气等设施的排查力度,加快进行维修加固,提升保障能力。加快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建设,尽快恢复正常办公。
    四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健全项目全周期跟踪服务链条,建立“领导包抓、专班推进、联合督查、观摩评促、考核问效”机制,确保项目建设零障碍、零阻力、零懈怠、零推脱。全县计划实施重点项目80个,总投资207.31亿元,计划完成投资60.2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38个,总投资100.37亿元,计划完成投资31.42亿元;续建项目42项,总投资106.94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8.81亿元。投资1.85亿元的城区供热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项目、总投资1.3亿元的积石山县“十四五”第二批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投资1308万元的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投资2609万元的积石山县马家咀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投资2648万元的积石山县牧野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全面建成,强力推动投资4.87亿元的城东区污水处理厂工程、投资3亿元的积石山县天然气管网工程、投资1.3亿元的积石山县城临夏路道路工程(二期),确保年内新开工建设大河家镇自来水厂建设项目、天然气管网工程等38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严格落实县级干部项目包抓责任制和项目清单管理制度,强化土地、能源、用工、运输等要素保障,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同时,要紧盯国家和省上政策导向、投资方向、产业指向、资金去向,谋划储备一批政策契合度高、落地条件成熟、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三、突出抓好灾后产业恢复,激活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
    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围绕做大规模、提升质效、增强竞争力,全力以赴调结构促升级、补短板扬优势、延链条壮集群,坚持不懈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一是全力恢复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受损蔬菜大棚、日光温室、冷链设施等农业生产设施重建和维修加固,尽快恢复生产。严守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底线,提前着手春耕备耕工作,及早调运种子、化肥、农膜、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确保全县粮播面积达到46.44万亩,总产量达到7.9万吨以上。因地制宜调整种植业结构,持续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实行特色产业奖补机制,大力发展“牛羊菜果薯菌药花”等特色产业,高原夏菜、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金银花等特色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以上。加快恢复重建受灾的农田灌溉、产业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新增龙头企业2家、家庭农场15家。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推进特色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加快农特产品“三品一标”注6认证,打造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特色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力组织实施好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二是全力恢复文旅产业。加快推进大墩峡4A级景区、乡村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维修加固,进一步提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使全县旅游基础条件和接待服务能力赶上或超过灾前水平。充分依托绿色生态资源,打造沿旅游大通道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开展重点乡村旅游品牌创建。全面加快大墩峡4A级景区生态智能停车场建设项目、保安族民俗文化园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部分)。争取积石雄关(大禹导河)文化公园、积石山县民族文化园(石榴园)、积石山县体育公园项目开工建设。持续加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继续推进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庄坪遗址的考古勘探。办好积石山县村BA、金露梅旅游系列活动、花儿谷3A级景区花儿展演等主题特色节会活动。常态化开展文旅宣传推介,积极打造星级农家乐10家,实现年接待游客25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12亿元以上。
    三是全力恢复工业生产。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持续推进“5540”百亿工业企业培育工程,强化工业经济运行常态调度,密切跟踪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力争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200万元、增长5%。强力推动工业集中区建设,建好县城生态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围绕食品加工、轻工制造等产业,全力推动补链延链强链,加快推进拓新户外产品加工、振兴农产品(花椒辣椒)加工、八八啤特果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全面落实惠企纾困政策,力争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家以上。
    四是全力恢复牛羊产业。积极动员养殖群众,尽快重建或维修加固受损圈舍,加快推进牛羊规模养殖、高效养殖。抓住用好我县被纳入甘肃省“百万头肉牛产业带”和“中部沿黄千万只肉羊产业带”总体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以工业思维、循环理念打造牛羊产业,加快推进牛羊省级产业园建设,落实奖补政策,促进牛羊产业向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全年新建养殖场10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10户,规模养殖饲养量占全县饲养量的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预计年底全县牛、羊存栏量分别达到11.2万头、41.67万只,出栏分别达到4.34万头、42.94万只。新建黄牛冻配点2个,完成黄牛冻配改良2万头;新建绵羊改良授配点1个,完成绵羊改良5万只;完成粮改饲3万亩,青贮饲9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达到31万吨以上,培训科技明白人1000人以上。
    五是全力恢复商贸产业。恢复重建受损的仓储设施,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加快推进复工复市,尽快投入生产运营。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商贸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商贸主体,年内新增市场主体2200户以上。持续培育发展“AI豆计划”数字经济产业园,大力发展“网红经济”和电商新零售,力争实现年度电商交易额1.5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美食产业,延伸美食产业链条,加强宣传引导,落实优惠政策,建设一批独具积石山特色的“河州味道”示范店、旗舰店。在县内改造特色餐饮品牌店面10家,鼓励引导群众到省外开设品牌店面20家。
    六是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高质量项目的源头活水,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和“千亿招商”行动,全力开展园区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全员招商,组团组队,主动对接优质企业,加快引进一批含金量足、含绿量多、含新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5个以上,签约资金40亿元以上。
    四、突出抓好灾后城乡建设,优化高质量发展总体布局
    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实现精细管理,创造舒适宜居、文明和谐、环境优美的美好家园。
    一是建设舒适宜居县城。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深入实施美丽县城规划建设十大行动,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完善县城控制性详规和基础设施建设、景观风貌等专项规划,确保县城建设按规划执行、项目按规划实施、产业按规划布局。以“工匠精神”深入实施县城更新行动,加快推进2023年棚户区改造项目。建成城区集中供热项目,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同步推进市场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县城功能,增强县城“颜值”、塑造县城“气质”,让县城舒适度更高、烟火气更足、生活味更浓。
    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集镇建设。结合灾后恢复重建,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优化城乡布局,增强防灾能力,提升保障水平,改善人居环境,集中安置群众。特别要充分发挥大河家镇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整合历史文化、民族民俗和旅游资源,打造集保安族民俗风情演绎、商贸旅游、文化展示、生态休闲等功能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同步加快癿藏、居集、安集、银川、石塬等重点集镇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和聚集带动效应。
    三是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对标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施策、农民主体、精准实施、建管并重,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统筹整合各类资源资金,扎实开展农村改厕、改路、改水、改房、改电、改气、改厨、改院“八改”工程注7,持续改善水电路气房厕厨院条件,提升治违治污治乱成效,以净化、绿化、亮化、特色化扮靓村庄颜值,全方位增强乡村综合治理效能,全方位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积极推进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健全完善乡村治理基层组织和配套制度。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有效整治农村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教育引导群众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着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四是着力提升管理水平。深化县城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用“绣花功夫”推动县城精细治理,健全完善县城和重点集镇精细化管理机制和综合执法体系,持续加强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市容市貌、小区物业、县城安全等综合管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常态化维护好市政设施,综合提升县城治理水平。坚持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并重,大力开展违章建筑、乱搭乱建、城市“牛皮癣”、物业管理专项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治理,努力打造干净舒适的和美新家园。
    五、突出抓好灾后生态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黄河”战略、“双碳”战略注8和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行动,着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努力构筑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打好生态保护持久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全域一体化保护与分片区重点治理相结合,突出抓好沿山沿河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治山增绿、治水防洪,加快实施黄河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入库河流生态修复、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积石山县2024年海螺山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等重点生态工程,新增治理面积11.43平方公里。严格落实林长制,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完成造林3.5万亩,草原改良2.58万亩。有力有序推进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按期整改到位,守牢生态红线。
    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不动摇,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环保主体责任,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进一步健全完善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深入开展煤质管控、城乡燃煤锅炉、重点集镇小煤炉、柴油货车污染、散乱污企业、面源污染管控、扬尘污染等整治行动,全面组织实施冬季清洁取暖项目,确保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保持在90%以上。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全面落实“河长制”,落实“一河(湖)一策”措施,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黄河流域刘安河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项目、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涵养工程、水源保护及加固维护工程等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项目,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常态化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全县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环境整治,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积极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应用,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村黑臭水体摸底排查和整治工作,有效管控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严把建设用地环境准入关口,强化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废弃农膜回收率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5%、84%、92.4%以上。
    三是打好节能降碳主动战。强化绿色发展意识,不以牺牲环境换项目、不以损害生态换增长。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注9,严格项目节能准入审查,坚决杜绝“两高一低”注10项目盲目发展。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着力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建设,促进绿色价值转换。实施农村“太阳能+电”项目827户,农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80户,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扎实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不断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水平。
    六、突出抓好灾后社会治理,守好高质量发展安全底线
    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全力打好社会综合治理攻坚战,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一是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积石山县集中安置点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全面加强集中安置点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精准做好受灾群众服务保障和综合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安置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药品、地质灾害防治、森林草原防灭火、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控,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开展常态化应急演练,不断提升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事故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全面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格执行债务管理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坚决杜绝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确保政府债务率保持在“绿色”等级。加强债券资金全流程管理,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民生领域,充分发挥债券资金拉动有效投资和保障社会事业发展积极作用。深化金融领域风险排查化解,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网络借贷等行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确保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三是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巩固扩大“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把握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持续开展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下基层宣讲活动,引导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党爱国爱教,始终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向同步。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注11,广泛开展法律“八进”活动,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持续推进法治积石建设。巩固深化主动创稳成果,全面加强信访积案化解和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妥善处置网络舆情,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禁毒工作,重拳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守护好全县人民的平安幸福。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党和人民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站在高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以法治政府建设为统领,忠诚履职,锐意进取,加压奋进,为扎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忠诚干事。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引导政府系统干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州委、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规矩干事。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建设法治政府,切实让政府规章制定有准度、权力运行有法度、严格执法有力度。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持续加强政务公开,建设更加透明的阳光政府。
    三是坚持用心为民,担当干事。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成事,扎根经济发展主战场、为民服务第一线、攻坚克难最前沿。聚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主题,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以抢的劲头、争的勇气、拼的姿态,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成一件精一件,让抓落实、促发展成为全县工作的主旋律。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四是坚持廉洁从政,干净干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行政执法、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监管,守牢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底线,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处,以政府的“紧日子”换来市场主体的“稳日子”、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为民初心,勇担发展之责,激发奋进之志,凝聚前行之力,高标准高质量打赢打好灾后恢复重建“五场攻坚战”,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石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术语解释
    1、“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确定兰州市(含兰州新区)、嘉峪关市、金昌市、张掖市、甘南州5个为乡村建设省级示范市(州)。确定敦煌市、民勤县、景泰县、清水县、崇信县、合水县、渭源县、康县、和政县和积石山县为10个乡村建设省级示范县(市、区)。创建50个省级示范乡镇,新建500个省级示范村。
    2、“组团式”帮扶: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联合多部委部署开展,按照“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理顺关系、整合力量,内涵建设、弥补短板,压实责任、激发动力”的原则,建立稳定、系统、科学的帮扶机制,切实提高国家、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3、“5540”百亿工业企业培育工程:到“十四五”末,全州培育产值达10亿元的工业企业5户、5亿元的5户、过亿元的40户,以上50强工业企业产值超过100亿元。
    4、“十百千万”商贸企业培育工程:到“十四五”末,全州培育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商贸企业10家、2千万元以上的100家、500万元以上的1000家、100万元以上的1万家。
    5、五场攻坚战:打好群众安全住房建设攻坚战、打好城乡设施恢复攻坚战、打好民生基础保障攻坚战、打好社会综合治理攻坚战、打好党建夯基固本攻坚战。
    6、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7、“八改”工程:农村改厕、改路、改水、改房、改电、改气、改厨、改院。
    8、“双碳”战略: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2020年9月国家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
    9、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1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N ”: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是“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有关部门和单位将根据方案部署制定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领域以及具体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各地区也将按照方案要求制定本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除此之外,“N”还包括科技支撑、碳汇能力、统计核算、督察考核等支撑措施和财政、金融、价格等保障政策。这一系列文件将构建起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10、“两高一低”:指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的行业。

    11、“八五”普法: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