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渭源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22日在渭源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渭源县人民政府县长 雷立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迎难而上、拼搏实干,着力推动高质量追赶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效速兼具,中国式现代化渭源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18亿元,增长7.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8亿元,连续3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个季度超过全市平均增长水平,前三季度党政履责考核综合排名均居全市前两位,在追赶发展中彰显了渭源担当。 ——动力活力明显增强。累计争取各类资金35.18亿元,新建续建亿元以上项目47个,完成投资33.7亿元,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资金突破百亿元大关。文旅新城、科创新城开发建设火热推进,元古堆村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域旅游格局日趋完善,和美乡村建设日新月异。获得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省级科技创新型县、省级文明县、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等一系列荣誉,在追赶发展中交出了圆满答卷。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民生领域投入达到32.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5%。19件省市民生实事全面办结,清源镇第三小学等3所新建学校正式招生,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全县人民即将陆续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409户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实现“安居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32259元、11432元,增长7.5%和10%,在追赶发展中提升了民生温度。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主动创稳、主动创安行动,纵深开展“八大领域”重大安全隐患专项整治,19件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创新建设“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智慧平台和“渭民解忧”小程序,帮助群众“一键”排忧解难。主动打好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7.18”大安乡东坪社滑坡避险案例入选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在追赶发展中筑牢了安全底线。 2023年,全县上下感恩奋进、实干争先,重点抓了七个方面工作: 一年来,我们精准施策守底线、固成果、抓衔接,乡村振兴提档加速。投入“三类”资金6.24亿元,实施项目140个,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凸显,乡村发展活力、发展动能进一步提升。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全面推广“甘肃一键报贫”系统,优化完善“5446”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进千村”和成果巩固提质增效行动,动态新识别纳入“三类户”459户1990人,消除风险119户474人。全县整体风险消除率达58%。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4038元、增长17%,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进一步守牢。粮食安全更有保障,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全县耕地面积大于市上下达耕地保有量指标,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保护面积113万亩,“找回”耕地6300亩。有序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新建高标准梯田和高效节水灌溉3万亩,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1.5万亩,整治撂荒地5525亩,粮播面积、粮食产量稳定在73万亩和18.6万吨以上。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2769.5万元,改造卫生户厕8323座,实施农房抗震改造331户,新建村组道路及安防工程201.3公里、供水管网198公里,改造供电线路335.9公里。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投入各类资金1.85亿元,创建省级和美乡村1个、市级和美乡村4个,建成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20个、市级示范村6个、县级示范村31个,元古堆村获评首批省级和美乡村和国家级乡村振兴培训基地。社会治理创新提升,“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智慧平台和网格化治理“线上线下联动”,充分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研发“渭源县道德银行积分管理系统”,道德银行建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专项整治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乡村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一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扩投资、稳增长、促消费,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充分发挥项目驱动、工业支撑、科技先导、招商推动、消费拉动作用,加快聚集发展动能。项目建设高质高效,组织开展集中开复工活动2场次,89个市列清单项目全部开复工。科创城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北部供水水源置换工程等36个重点项目全面建成,10万千瓦风电、330和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建设,户用分布式光伏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谋划2024年清单项目167项、总投资313亿元,较2023年分别增加43项、163亿元,规模创历年新高。工业经济蹄疾步稳,坚持激活存量与引进增量并举,总投资43.1亿元的32个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天成药业精制饮片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标准化厂房建成主体工程,物流园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与城阳区签订“飞地经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进重点企业10家,工业集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6亿元、增长18%。盘活停产企业10家,培育新增规上企业7家、亿元级企业4家,全县规上企业、亿元级企业累计分别达到28家、8家。兑现“强工业”奖励资金554万元,争取各类奖补资金8639万元,落实减税降费7911万元,发放“助保贷”3700万元,跟进解决企业难点堵点问题39个,企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卓有成效,深入推进“强科技”行动,县级财政科技支出591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56%,县域科技创新指数达75.8%,排名全省20位、全市第二位。完成技改项目10项,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入库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总数达到32家。渭水源药业获得首届甘肃省企业科技创新大赛银奖。招商引资硕果盈枝,扎实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开展专题推介6场次、招商洽谈144场次,精准对接企业267家,签订招商引资协议项目42个,总投资120.68亿元的36个招商项目落地建设,省外到位资金增长32.2%。消费潜能加速释放,实施消费品质升级等七大行动,培育限上企业7家,出台促消费政策29条,落实消费奖补145万元,举办促消费活动174场次,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3亿元、增长9.8%。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2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60万元、增长23.1%。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调结构、延链条、聚集群,优势产业提质转型。紧紧围绕构建“四群八链”现代产业体系,接续实施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建成产业基地62个、万亩片带12个,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8%。道地药材价值凸显,建成中药材种质资源繁殖和鉴定圃1处、有机药源基地3200亩。新引进中药材品种40个,新研发“药食同源”产品5类165个,甘肃嘉佑5000吨可追溯道地中药饮片生产线建成运营。“渭源白条党参”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和全国“土特产”推荐名单,我县荣获“全国道地药材产业示范基地”和“淫羊藿野生驯化之乡”称号,县种子站获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马铃薯产业集群成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马铃薯产业园建设顺利推进,马铃薯产业列入省级产业集群培育计划。投资6200万元,实施马铃薯制种大县奖补等重点项目4项,生产马铃薯脱毒瓶苗6.7亿株、原原种8亿粒,4条“定西宽粉”生产线建成投产。畜草产业提质增效,建成牛羊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基地和生猪定点屠宰场,新建养殖小区16个、饲草加工基地4处,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90.2%;发放“畜牧贷”63户752万元,落实2022年贷款贴息392.6万元;新培育省级种畜禽繁育场3个,新发展牛羊规模养殖户1903户,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1.6万头、70.3万只,增长20.4%、32%。文旅产业持续升温,总投资9.8亿元的20个文旅产业项目顺利推进,首阳山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和元古堆等10家民宿整体投入运营,完成灞陵桥保护修缮。成功举办第五届渭水文化旅游节、首届渭水文化论坛和伯夷叔齐文化论坛,接待游客228.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66亿元,分别增长26.8%和31%。我县上榜“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渭河源村荣获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优秀村。设施蔬菜稳步壮大,总投资3800万元的食用菌菌棒加工厂投产运营,建成木耳种植基地2个,新建设施大棚654亩,带动全县种植高原夏菜9.2万亩。 一年来,我们综合施策优布局、强城镇、提品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深入实施强县城、强城镇行动,完成县级和15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启动中心城区和11个建制镇镇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城乡规划布局更趋合理、体系更加完善。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新建渭河大道、文昌路等市政道路9条6.5公里,禹河东路、灞陵桥路东段全线贯通,城市路网日趋完善。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灞陵桥公园和渭河生态体育公园建成开放,新增绿地90.2亩,绿地率达到32.68%。实施房地产开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15个,新增商品房3302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211户,改造老旧小区2个180户,西美国际B区、金房公馆二期、秀水丽景园等1382套“保交楼”住房有序交付,盘活烂尾楼3处。新建污水、排水管网4.96公里,新改建供热管网6.1公里,新增停车位236个、天然气用户1200户。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扎实开展“群众急难愁盼一月一难题”专项整治和城市管理“百日行动”,城市“不体面”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智慧城市”(一期)项目建成运行,城市服务管理更加智慧便民,居民生活更加舒心。城乡要素加快融合,投资3.8亿元,实施乡镇保障性租赁住房、污水处理及管网配套、易地搬迁基础设施补短板等公共服务配套工程20项。投资1.1亿元的S227线会川至麻家集公路改造工程正在加快建设,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成果持续巩固。开通渭源至安定、陇西等4条城际班线以及渭源至会川城乡公交,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一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抓扩绿、重保护、强治理,生态环境美丽宜居。忠诚践行“两山”理念,全方位、全流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国土绿化纵深推进,深入开展“绿满渭源”行动,完成造林绿化7.6万亩、道路绿化247公里、全民义务植树228万株,建成“青岛林”等工程造林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8.5%。全面落实“双碳”战略部署,积极探索碳汇交易模式,93万亩林地、42.6万亩草地纳入评估范围。河湖管理科学有效,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建成智慧河湖综合管理平台和水生态综合治理及生态廊道一、二期工程,渭河渭源段升级“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新建小流域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淤地坝等项目,完成水土流失治理67平方公里。生态质量持续向好,县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建成投用,整治渭河城区段入河排污口65个。完成6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回收废旧农膜1324吨,“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乡村行”科普宣传活动在我县启动。全县PM2.5浓度等6项指标达到控制范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4%,县内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按期整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各级反馈问题118个。 一年来,我们用心用情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民生“底色”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就业创业活力迸发,积极扶持就业、促进创业,组建成立国有人力资源公司,发放“双创”贷款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884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成功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93名。输转城乡劳动力7.2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8.6亿元,“渭水药工”通过省级劳务品牌认定,县就业服务中心被评为“甘肃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龙亭学校分校(一期)全面建成,清源三小、第八幼儿园、县职专综合楼投入使用,县城区新增学位6810个,学生进城率提高到41%以上。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改办学校3所,有序撤销教学点17所。全县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考本科上线率分别达到99.8%、100%、61.5%。我县1名考生被清华大学录取,实现了近15年来零的突破。健康渭源扎实推进,投资2.7亿元,建成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3项。组建县域医共体集团3个,新购置乡镇卫生院120急救车辆15台,“平喘培元固本丸”等4种制剂通过省级验收并取得备案号,填补了全县院内制剂空白。县中西医结合医院胸痛中心、中医医院卒中中心分别通过国家和省级认证。DIP付费全面实施,县级医疗机构住院率较上年提高15%,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县中心实验小学被命名为“甘肃省健康学校”,县疾控中心实验室通过CMA资质认定。民生底线持续兜牢,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爱心渭源”工程建设,省市县3036名干部全覆盖结对帮扶特殊困难群众5223人,帮办实事6400多件。县城中心养老院完成主体工程,新建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村级互助幸福院5个,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达到138元。城乡低保保障面提高2.6个百分点,发放各类保障和救助资金1.9亿元。成功创建“省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两纲两规划”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市级评估。安全基础全面夯实,总投资1567万元的县消防站建成投用,县消防救援大队完成整体搬迁。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7.3%和6.4%。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干部包案化解和“四门四访”工作制度,办理信访案件246件。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消防安全“双百集中攻坚”、火灾防控、自建房、燃气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全面筑牢。县中心实验小学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荣获“甘肃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一年来,我们坚持不懈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政治引领,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突出学习为先、执行为要、效能为王导向,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推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蔚然成风。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成“八五”普法中期评估,“123456”普法工作思路得到司法部肯定。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推行“陇商通1+3+N+2”一键服务模式,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9.9%。实施市场主体“1+8”倍增行动,企业开办实现常态化一日办结,新增市场主体1576户,完成“个转企”试点12户。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国有资产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5.5%。召开“3111”常态化调度会议44次,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化解政府债务5.7亿元,偿还民营企业账款4443万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三公”经费压减2.3%。加强审计和财务监督,开展各类审计49项,核减节约建设资金1.4亿元。130件人大代表意见建议、52件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分别达到82.3%、92.3%,较上年分别提高1.5%和5.6%。 同时,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国防动员、兵员征集、统计、外事、气象、供销、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工商联、残疾人、红十字会等事业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正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县视察工作的10周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殷殷嘱托,感恩奋进,苦干实干,交出了一份好于预期的发展答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了我们无悔的奋斗足迹!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更是全县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渭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指战员,向大力支持渭源发展的中央定点帮扶单位、青岛市城阳区、省市帮扶单位、民营企业及社会各个方面,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居安思危,方能行稳致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县追赶发展道路上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基础弱、底子薄,仍是最基本的县情。2022年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排名全省第60位,人均GDP仅为全省的41%,综合实力较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融资能力不强,债务化解压力增大,可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力不足,如期实现“70亿渭源”目标,需要我们加倍努力。乡村振兴支撑不足。“三类户”群体规模较大,部分农村居民收入不稳定,脱贫攻坚成果仍需持续巩固;一二三产结构不合理,优势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产业集聚度低,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化滞后,产业效益亟待提升;小城镇和乡村建设特色不够突出,示范带动作用不够明显,优质教育、医疗、文化资源供给不足,基础设施还有短板,与群众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要素保障仍有短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刚性约束趋紧,发展空间受限;对重大项目、招商企业、民营经济的服务保障还需进一步提升;部分干部依法行政水平、担当作为意识、系统谋划能力有待增强,在抢抓机遇、把握政策、谋划项目、争取资金上力度不够大、办法不够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总体考虑及重点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我们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五新”渭源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主动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坚定实施“一目标三聚焦四强化六行动一抓实”路径方略,以实施“五比五看”行动为牵引抓手,锚定各项重点工作“创亮点走在全市前列”、重点指标“超过全市平均增长水平”的目标定位,着力促进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动力活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确保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五新”渭源新篇章。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达到6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以内。在实际工作中,力争取得更好结果。 今年,县人民政府将聚焦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巩固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追赶发展稳固基石。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加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不断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致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高效运转“一键报贫”系统,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及时解决住房、教育、就业和因病因灾突出困难,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帮扶、早消除,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坚持把脱贫人口和“三类户”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首要任务,抓实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8亿元用于产业发展,实施总投资2.4亿元的产业类项目38个,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组织输转脱贫人口和“三类户”3.7万人(次)以上,支持群众大力发展“五小”业态。深化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争取年内新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企业5家,消费帮扶达到2亿元以上。强化扶贫和帮扶资产管理,确保分红按时兑付、效益充分发挥。 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播面积稳定在73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6万吨以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体系,依法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和基本农田“非粮化”,落实增减挂钩拆旧复垦300亩以上,整治撂荒地6000亩以上,全力加快复垦复耕复种工作,牢牢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投资7200万元,建设高标准梯田和高效节水灌溉3万亩以上,确保全县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加快推广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落实农机购置补贴600万元以上,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5%。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启动“一片两带”和美乡村示范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同步提升,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个、市级和美乡村4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3个以上。投资1亿元,实施农房抗震改造、农网巩固提升等项目,完成农房抗震改造300户,改建供电线路740公里、卫生户厕6146座。启动实施农村土坯房消除行动,力争“十四五”末基本消除常年有人居住的土坯房。 加快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841’+4级7天”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完成“一村一辅警”配备工作,提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效,建设平安乡村。全面推广使用“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智慧平台和“渭民解忧”小程序,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加快建设特色法治乡村,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二是聚焦投资消费,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保持追赶发展良好势头。坚持投资和消费双向发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全力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抓前期打基础。精准对接国家和省上重大战略、发展规划、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分级分类、做深做实项目储备库,动态充实完善“一总六分”项目清单。安排重大项目前期费1000万元,全年推进重大前期项目34项,争取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项目清单,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取得实质性突破。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完善投融资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抓建设促投资。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抓、清单管理等工作机制,按照“1234”建设时序,专班推进重大项目快开快建,力促46个续建项目一季度全部复工,56个市列新建项目4月底前全部开工,年内完成投资96.5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总投资19.5亿元的30万千瓦风电项目,年内完成投资4亿元;实施总投资5亿元的8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3200户年内建成并网,当年完成投资3.5亿元;建成运行330千伏及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启动建设总投资1.2亿元的莲峰镇农村电网整乡改造提升和会川镇老旧电网改造提升项目,以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助力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抓招商增活力。按照“三全四个一”招商思路,结合特色资源、产业布局、市场需求,紧紧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上下游配套企业,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加快招引一批支撑带动作用强的“链主”企业和“链上”项目,力争全年引进签约项目40个,签约资金100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落实到位资金65亿元以上,省外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确保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95%以上。分类举办展览展示、招商推介、产业对接等专题招商活动,确保今年兰洽会项目签约额达到60亿元以上,药博会、马铃薯大会项目签约额均达到10亿元以上。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市场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强化项目全链条服务,最大限度简化审批流程,全力以赴做好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保障,为项目落地建设保驾护航。 抓消费扩规模。探索假日经济、周末经济和夜间经济新模式,大力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着力抓好电商平台搭建、电商龙头企业培育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积极支持发展直播带货、兴趣电商、智慧零售等新兴业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着力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抢抓市上发送中欧、中亚班列有利机遇,大力培育外向型企业,将渭源特色产品纳入专列供货范围,确保全县有业绩外贸企业达到2家以上,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20%以上。 三是聚焦工业突破,拓存创增弥补短板,培育追赶发展强劲动能。深入实施“强工业”“强科技”行动,全力落实全市《关于打好新型工业化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着力做好“提质量、强存量、引增量”文章,以工业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稳定增长。 科技创新提质量。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省级科技创新型县建设,加大以奖代补力度,充分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5%,县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8%以上。列支县级科技专项资金300万元,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7项350万元以上,重点攻克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引进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10项以上,转化科技成果4项以上。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各2家以上。全力推进总投资1.4亿元的华庆堂药食同源保健品生产线等8个技改项目建设,10月底前全部投产运营。充分发挥国家科技特派团作用,强化科技特派员选派管理,建立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个。 壮大企业强存量。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发展思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总投资4000万元的恩长健1万吨道地药材精深加工项目3月底前落地建设,总投资5500万元的陇源红药食同源特色食品高值化深加工项目10月底前投入试运行,总投资2500万元的卓峰箱包项目和荣安建材年产6000万新型环保空心砖项目10月底前投产运营,着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认真执行“六必访”“白名单”、政银企座谈会、民营企业恳谈会等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政策举措,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实施工业发展“355”计划,实行专班推进、干部包抓联机制,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年内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家以上、亿元级企业1家以上,盘活停产企业2家。 建强平台引增量。加快会川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等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3月底前物流园(一期)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同步开展招商引资,争取年内投入运营。全面建立“管委会+开发运营公司”模式,推行园区“标准地”改革,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加快发展“飞地经济”,6月底前标准化厂房全面建成并达到入驻条件,年内新入驻园区企业5家以上,力争工业集中区产值达到20亿元,争取年内创建为省级开发区。 四是聚焦结构优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追赶发展内生动力。锚定建设农业强县目标,立足“农业优先型”和“文旅赋能型”发展类型,认真落实县委《关于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紧盯优势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做好强产业文章。 着力提升中药材绿色有机品质。按照“稳定饮片、开发药膳、发展制药、培育动能”工作思路,投资4120万元,在清源镇建成有机中药材科研示范基地300亩,在会川、新寨、上湾等乡镇建成有机药源基地1万亩以上;投资3420万元,全力打造中药材“百千万”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全面提升道地中药材品质。力争总投资10亿元的天成药业集团定西制药项目3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内完成投资5亿元;10月底前工业园区建成总投资3348万元的精制中药材饮片生产线2条、药食同源大健康产品生产线4条,研发药膳产品20款以上。投资4000万元,建成莲峰中药材精深加工及市场体系提升改造项目,建设更加完善的市场交易体系。 着力发挥马铃薯优势品牌效应。立足马铃薯产业延链补链,提升马铃薯种薯研发、主食化加工、品牌化锻造、仓储运输等全产业链层次,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投资2.2亿元,实施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等项目3项,新建标准化种薯繁育基地1.2万亩、马铃薯试验示范田100亩,建设组培室和种质资源库1400平方米,新增脱毒瓶苗和原原种0.7亿株、1亿粒。6月底前全面建成省级马铃薯产业园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积极争创国家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种薯)。持续加大“定西宽粉”系列产品开发力度,总投资3000万元的壹味仟诚马铃薯鲜食品深加工项目4月底前建成投产,总投资4985万元的仁勤源达马铃薯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建成薯条薯片全自动化生产线1条。 着力扩大畜草产业种养规模。坚持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盯“两个20%增速支撑下的四翻番、八提升”目标,推动畜草产业加速从量变走向质变。投资2660万元,在祁家庙镇、锹峪镇建设规模养殖场2个,在莲峰、清源等6个乡镇建设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项目6项。新建草畜一体化基地6个、玉米种植基地3个,全年加工各类饲草50万吨以上,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92%以上。坚持“扩群扩户并举”,改扩建规模养殖场23个,建成牛羊养殖示范村9个,新增牛羊规模养殖户3100户以上,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3万头、80万只、25万头、600万只以上。按照“集中屠宰、分割上市、品牌营销、冷链运输”思路,充分发挥牛羊屠宰加工厂和生猪定点屠宰厂带动作用,实现肉制品细分割、精包装出售,延长加工产业链条。 着力实现文旅产业全域联动。把牢“文旅赋能型”发展方向,打造“核心景区+县城+重点旅游镇+乡村旅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按照国家5A级创建标准,7月底前全面完成渭河源景区旅游服务能力提升项目,配合省文旅集团7月底前完成除旅游酒店外其他所有经营性建设内容。加快总投资1.08亿元的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进度,确保9月底前投入使用。积极谋划实施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力争3月底前启动实施总投资2.42亿元的太白山、天井峡景区改造提升项目。依托和美乡村建设,打造鸟鼠山系南部乡村旅游示范片区,将秋池湾村创建为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实施民宿“258”计划,发展标杆民宿2家、品质民宿5家、普通民宿8家。坚持文旅体融合发展,以活动赛事内挖潜力、文旅招商外拓市场,全面提升夏季避暑游和冬春冰雪游吸引力,旅游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突破250万人次、11亿元,增速达到9%和13%。 着力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扶持食药用菌、高原夏菜、万寿菊等全产业链发展,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力争食药用菌科技产业园4月份正式建成投产。投资5008万元,实施高原夏菜产业链条提升配套、核心区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积极创建省级高原夏菜产业园。投资3000万元,建设甘肃金陇万吨果蔬精深加工项目,为果蔬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投资340万元,支持万寿菊种植和精深加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是聚焦品质提升,倾心打造魅力城镇,优化追赶发展空间布局。深入实施“强县城”“强城镇”行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把城市建设得更有温度,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注重规划引领。在城市规划和执行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严管严控“三区三线”,加快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高标准编制完成11个建制镇镇区详细规划、中心城区道路及退让道路红线控制带专项规划、中心城区风貌专项规划和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为城镇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构建“一心两翼三城三轴五片区”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依法依规处置违法建筑和违规建设行为,逐步消化存量、坚决遏制增量,实现城镇规划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 注重城市建设。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鼓励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群众进城落户,提高城市人气集聚度。加快文旅新城和科创新城开发进度,5月底前文旅新城5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3月底前总投资6380万元的科创新城5条市政道路开工建设,国庆前建成投用。强化文旅新城土地保障,确保年内出让土地100亩以上,同步大力开展招商工作。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投资1亿元,改造老旧小区7个1885户,加大老旧小区供热设施集中改造力度。完成天然气入户500户以上。加快总投资34.5亿元的12个棚户区改造及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2.5%以上。年内完成渭源老街(上集)传统风貌改造提升。投资1700万元,完成渭河大道、太白路等5条市政道路绿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地50亩以上,巩固提升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成果,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注重路网联通。围绕优化路网布局,加快互联互通,提升城镇通行能力。总投资1.1亿元的S227线会川至麻家集段公路改造工程6月底全线通车;积极推进总投资1.17亿元的S569莲峰至五竹段公路改建工程和总投资5100万元的莲峰至首阳山景区旅游公路项目前期,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投资1200万元,新建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公里,新增农村急弯陡坡路段错车道30个、安全提示牌100处。投资3000万元,新建小型车辆社会化考试场1处,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培训考试。 注重水网成系。加快推进农村人饮管网信息化建设,分年度对运行十年以上的585公里人饮老旧管网进行集中改造提升。总投资3144万元的水生态综合治理及生态廊道三期工程于7月底前必须完成建设任务。投资1.4亿元,实施石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和漫坝河、秦祁河、大岘沟河、宗丹河河道治理工程,改建灌渠46.8公里、维修改造供水管网150公里、治理河道33.5公里,高质量保障全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注重精细管理。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持续完善“智慧城市”应用架构,稳步推进智慧化城市管理运营平台建设。健全城市“网格化”精细管理机制,加大停车场、充电桩、公厕、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下功夫解决“三供一业”、城市街巷、道路交通等领域突出问题,持续巩固城市管理“百日行动”成果,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六是聚焦生态保护,全力守护美丽家园,厚植追赶发展绿色底蕴。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美丽与发展同行。 深入推进绿满渭源行动。编制《渭源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绿化4.5万亩以上,义务植树180万株以上,通道绿化200公里。实施总投资1610万元的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引水上山”工程幼林抚育0.7万亩,提高城乡面山绿化成活率。启动实施总投资1250万元的县城区空白地块绿化加密工程,5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严格落实“林长+”四种管护模式,全面加强林草资源管护。加大碳汇项目开发力度,力争年内碳汇交易实现零的突破。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启动实施总投资3329万元的集中供热锅炉超低排放提标改造项目,常态化开展垃圾焚烧、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和扬尘污染整治,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投资3400万元,启动建设会川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工程。积极谋划争取县城区和会川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项目,加大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资金、技术投入力度,确保全县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4%以上。投资9586万元,启动实施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确保废旧农膜回收率提高到85%以上。 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大安河、小南川河、大岘沟河鹿鸣段进行整流域综合治理,争取实施锹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莲峰镇南岔沟泥石流治理等工程。投资2478万元,新建高标准淤地坝6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平方公里。实施总投资1770万元的国家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淤地坝除险加固项目。全面加强矿山修复治理,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要求,稳步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确保提前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搬迁任务。 七是聚焦增进福祉,全力解决急难愁盼,共享追赶发展丰硕成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久久为功,着力解决好各类民生问题,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坚持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重点群体,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措施,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以上。全面推广“四方联合”菜单化培训模式,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200人次。依托“五位一体”劳务输转体系,组织输转富余劳动力7.2万人(次)以上,实现输转组织化、服务全程化、就业保障化。全面落实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保持根治欠薪高压态势,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龙亭学校分校(二期)、清源中学分校、第九幼儿园、第四幼儿园扩建等项目秋季学期投入使用,新增城区学位2340个。启动建设总投资9095万元的县域普通高中振兴工程和会川实验幼儿园项目。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坚持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化多元化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持续优化全县教育资源配置。聚焦县域优势产业拓展校企合作,有序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深化临洮·渭源区域教育协作,争取高考本科上线率提高5%。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行动,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完善职称评审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快构建家、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深入推进健康渭源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积极争取医共体信息化项目,确保县医院健康与慢病管理中心综合楼年内投入使用。持续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高慢性“四病”和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水平。加快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加强特色科室建设,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确保乡镇卫生院100%、村卫生室60%达到国家能力建设基本标准,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目标。落实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政策措施。积极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爱心渭源”工程,用心用情关爱孤残儿童、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困境妇女和特困家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争创“两纲两规划”省级示范县。加快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建成县城中心养老院,新建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个、村级互助幸福院3个。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140张,累计达到1000张。全面完成乡镇(村)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优抚安置和拥军优属政策措施。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保社保基金监管,守牢群众“救命钱”,稳步推动社会保险提标扩面。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渭源。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持续推进主动创稳、主动创安行动,加大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建设力度,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创建基层应急能力提升示范乡镇6个、示范村17个。着力抓好城镇燃气、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治理,精准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外卖人员交通安全管理,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领域突出问题常态化整治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紧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能力达到5000人。加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优化全县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健全网格化应急管理模式,强化县乡应急救援队伍实战演练。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深化“四门四访”工作机制,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强化食品药品、粮食、能源、房地产等领域风险管控,防范化解政府债务,坚决打好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好禁毒人民战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各位代表!我们将始终牢记“三个务必”,把重实干、强落实作为政府工作最鲜明的底色,保持赶考清醒,忠诚履职担当,恪尽发展之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牢记国之大者,做到绝对忠诚。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工作要求,自觉在全局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渭源实践新征程中,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 牢记秉公用权,做到依法行政。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自觉依法用权、依规履责、依章办事,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推动审计、统计、财会等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牢记效能为王,做到担当实干。始终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追赶意识,纵深推进“三抓三促”和“五比五看”行动,坚持目标责任化、工作清单化、推进节点化,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做善为抓落实,统筹兼顾抓落实。始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扎根经济发展主战场、为民服务第一线、攻坚克难最前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苦干实干、大干快干成为全县政府工作的主旋律。 牢记初心使命,做到利民为本。凡事以人民利益为先、以群众期盼为念、以民生福祉为重,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持续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将“民之所望”作为“政之所向”,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提升网民留言办理满意度,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要素、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市场主体,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 牢记底线红线,做到勤政廉洁。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全面加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完善督查考核、激励问责机制,开务实的会、发管用的文、办有效的事,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真正把钱花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不断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实干托起梦想,奋斗成就未来。新征程上,我们肩负着新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全县人民的热切期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开拓奋进,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五新”渭源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