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宜川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20日在宜川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宜川县人民政府 薛延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三个年”活动要求,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呈现出稳中有进、整体向好态势。实现生产总值54.73亿元,增长7.4%,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全省前十;地方财政收入1.55亿元,增长43.9%,增速排名全市第三;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55元,增长7.2%,增速排名全市第三。高质量发展指标综合排名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主要抓了六方面工作: (一)聚焦关键环节稳增长,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增量。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大抓项目、大抓服务、大抓效能,23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社会资本项目、产业项目、制造业项目投资分别增长10.45%、27.43%、28.75%,储备项目数量和总投资是新开工项目的4倍多;争取中省政策性资金1.85亿元;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8个,总投资51.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增长76.13%,排名全省前十。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办理率达到92%,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2.57亿元,退税减税降费3443万元,偿还政府债务6.17亿元,其中清偿拖欠企业账款5.08亿元,营商环境满意度98.14%,排名全市第二。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400户,其中企业246户,净增“五上”企业9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8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技术合同交易额、外贸出口额分别增长53.6%、37.6%。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9%,地方财政收入税收占比达到61.5%,提升27.18个百分点。 (二)聚焦优势产业提质效,特色现代产业实现新发展。持续以矮化新品种有序更新老化园、以“三项技术”提效成龄园,完成苹果新优品种改良1.17万亩、“三项技术”推广1万亩,集义、壶口、高柏三个片区抗旱保供工程建成投用,主要冻害区防冻措施全覆盖,主要冰雹带防雹网覆盖率67.7%,全年苹果产量59.74万吨、产值28.9亿元,果农人均苹果收入增长2.1%。食用菌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完成全市首单香菇和菌棒出口,食用菌产量和产值成倍增长,云岩镇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产业强镇。持续推进天然气就地转化利用,新钻天然气井141口,新增天然气产能4.5亿方、LNG产能10万吨,生产天然气7.95亿方、LNG44.34万吨,分别增长61.9%、96.6%;延203井区地面工程、新源天然气BOG提氦等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循环制造综合利用等项目加速建设,工业园区成为秦创原总窗口地市协同创新基地,新增入园企业4家,园区总产值增长2.28倍。第二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排名全市第一。持续巩固提升黄河壶口瀑布5A级旅游区创建成果,旅游区品牌传播力排名全国5A级景区第18名、全省第1名,接待游客再次突破200万人次;秋林抗战纪念地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实施,被授予“弘扬延安精神宣传示范基地”,成为“山西大学秋林旧址研学基地”。兴华酒业入选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山水醇芳酒坊荣获省级非遗工坊;新增文化企业4家,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长83.86%。全县接待游客449.6万人,综合收入16.47亿元、增长20.22%。 (三)聚焦治理保护系统性,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明显,城区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三个国控断面水质连续三年稳定达标,土壤环境总体稳定。壶口镇固沟保塬生态修复项目建成投用,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1万亩。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等林业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实施营造林14.6万亩,超额完成3.6万亩。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项目落地建设,全省首批林业VCS碳汇成功交易,我县成为第二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四)聚焦共同富裕夯基础,全面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完成粮食播种6.21万亩,超额完成500亩。扎实推进巩固衔接,精准落实各项增收举措,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9418元,排名全市第二,增长1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9元,增长8.3%,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云岩、集义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快建设,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25个,乡镇驻地5G网络和行政村光纤网络全覆盖,创建人居环境重点达标村9个、示范样板村3个。21个村集体经济项目总产值增长48%,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0%,新增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4个、10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1个。 (五)聚焦民生福祉提品质,群众幸福生活得到新改善。全县59个老旧小区已改造40个,新建口袋公园2处,新增停车位1100多个,全市首个生活垃圾热裂解无害化处理项目点火运行,为全县生活垃圾全覆盖收运、无害化处理、节约化利用和减量化排放奠定了良好基础。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范围,进城陪读、外来企业员工和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05%。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招聘事业单位和教育、医疗等专业技术人员119人,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195个,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725人,新增城镇就业588人。第八、第九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720个,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城乡中小学紧密型一体化办学实现全覆盖,义务段大班额全部“清零”,宜川中学高考再获佳绩,一本、二本上线率分别提升10.2和1.7个百分点。延安医疗集团宜川分院超导磁共振、胸痛、卒中等“五大中心”和中医院康复理疗中心建成投用,先后加入西北中医肛肠专科省级医学专科联盟,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8%,平均住院费用下降21%。“融救助”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让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 (六)聚焦风险化解守底线,本质安全水平有了新提升。积极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中省交办的11件重复访案件全部办结,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有效维护。深化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全年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零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全面加强社会面管控,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打击力度持续加大,我县被授予“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取得扎实成效。坚持人民政府为人民,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办成了一些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坚持依法行政,支持县人大依法履职,促进政治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办理代表议案建议10件、委员提案建议17件。坚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扎实推进巡视巡察和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坚持过紧日子,勤俭一切办事情,全面压减一般性支出,兜牢了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底线。 与此同时,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审计、统计、气象、国家安全、国防动员、档案、民宗、人防等工作都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唯有实干笃行,方能奋楫争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县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头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带头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主动融入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一六四”工作布局,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狠抓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路径。提出了文旅融合、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抓手,并深度解析各项经济指标,以指标量化倒逼工作实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方法遵循。推出了融救助、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城乡一体教育集团化办学、税银合作、“以株代亩”分田法、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坡耕地固土保水保肥等一系列“小切口”改革和土法创新,得到了各级充分肯定,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增添了不竭动力。建立并完善了重点工作季度现场调度、经济运行季度报告、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周“解扣”、企业生产经营周“解难”、信访案件办理旬“解事”等制度机制,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加强了制度保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人大、县政协和各位代表、各位委员鼎力支持的结果,大家心怀国之大者、县之大计、民之大事,同心协力、积极作为,勇担使命、认真履职,能够建真言、献良策,客观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求,真实反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务实性、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正是因为有你们的监督和助力,政府决策才能更贴民心、更顺民意,高质量发展成果才能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结果,县委常委、各副县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求真务实、动真碰硬,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主动深入项目一线、工程一线、工作一线解难题、抓落实,充分发挥了“第一推动力”作用。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负责同志直面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闻令而动、雷厉风行,自我加压、奋勇争先,全力以赴推动落实。全县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各项工作有声有色,成绩可圈可点,事业出新出彩。这些都是政府做好一切工作的信心之本,也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最大底气、最大保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群众,向各位代表、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宜川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一些问题和不足。从自身角度看,政府抓统筹不力,对一些工作的预判不足,定指标、定项目,谋实事、谋发展还缺乏深度研究论证,个别指标不及预期,个别事项难以落实,有时造成工作上的被动。从发展角度看,一是经济持续企稳向好的基础还不牢,产业发展不充分、经济体量小、市场主体弱的结构性、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稳增长稳预期的基础较弱。二是项目支撑作用还不强,重大项目储备少,招商项目“大块头”少,新业态新动能新增长点培育滞后,有效益的投资依然不足,有潜能的消费尚未激发。三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四个平台”建设仍然存在短板,平台的作用和功能还没能有效发挥。四是北关片区、教育小区拆迁开发进展缓慢,汇银新天地问题还没有彻底化解,影响群众幸福感和满意率;城区污水管网、雨污分流尚未全覆盖,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水污染防治压力大;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升,老百姓还有不少“急难愁盼”问题。这些问题,我们一定深刻反思,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通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准确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准确把握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和大力发展“四个经济”的工作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六四”工作布局,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把牢“三不两新”、强化“三个支撑”,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走好“生态优先、文旅融合、立工强农、全民营商、优教聚才、城乡共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谱写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宜川新篇章!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税收占比6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以上,城镇新增就业55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2.66万吨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2.5%以上。 落实总体要求,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把握好两个方面: 要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是聚焦“土特产”,坚持特色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方向,加快建设“果菌椒翘”四条产业链,提升现代农业新质效。二是聚焦“稳转控”,坚持高端化、精细化、低碳化发展方向,在“扩气、增电、引制造”上持续发力,加快工业新型化。三是聚焦“扬挖补”,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文旅首位产业,加快“五大片区”旅游资源开发,推进景点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四是聚焦“新赛道”,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发展方向,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引入源头活水。 要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一是坚定不移抓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始终把新发展理念作为“红绿灯”“指挥棒”,按照市委“12345”工作总体思路和县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基调,在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坚定不移抓统筹,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标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确定的“十大行动计划、十大重点工程、十大建设项目、十大民生实事”,落实落细县委十九届八次全会明确的“十个下功夫”,紧盯省、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清单化安排、项目化管理、制度化调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三是坚定不移抓安全,坚持把底线思维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把风险意识落实到各领域各环节,守牢安全生产生命线,不碰生态、耕地、文物保护高压线,远离债务风险预警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三、2024年重点任务 (一)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全力抓好“三农”工作。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战略抓手,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稳步推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完成粮食播种6.16万亩以上、产量2.66万吨以上。全力支持瓜果蔬菜、畜禽养殖等设施农业发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以“四色管理”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分类精准落实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转移性收入举措,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三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果菌椒翘”产业链,落实延安市建设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点任务,推进苹果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继续实施苹果“双万”示范工程,完成新优品种改良1万亩、新推广三项技术1万亩,搭建防雹网1万亩,建成旱作节水示范园5000亩。积极培育发展果园社会化服务企业,加快构建苹果“双矮”技术支撑体系,培养一批社会化服务托管人才和果业技术服务队伍,确保苹果稳产增产。引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3家、果品深加工企业1家,新增冷藏能力5000吨,苹果“储运加销”企业产值增长2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5亿元以上。加快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修订完善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强化食用菌研发投入,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扩大种植规模,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畅通供应链、完善利益链。全年生产菌种150万斤、菌棒1500万棒,种植食用菌1000万棒,选育反季节食用菌新品种2-3个, 建成有机肥生产厂1家,食用菌产量、产值分别增长45%以上和35%以上。着力提升食用菌链主企业发展水平,高标准建设铁龙湾香菇产业园,培育一批食用菌初级加工产业,谋划一批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打造省级食用菌产业基地。巩固拓展香菇外贸市场,发展香菇、菌棒出口企业2家,力争出口创汇500万元以上、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亿元。统筹发展花椒、连翘产业,改造提升花椒园1000亩,实施花椒园固土保水保肥2500亩,栽植连翘1.5万亩,努力培育中药材制备产业,加快发展花椒精深加工产业,认真做好花椒产品产销对接,力争花椒产值增长7%以上、连翘产值增长5%以上。全力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统筹推进农产品储藏、运输、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发展,全年一产增加值增长5%以上。四是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加快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步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和污水有效治理工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镇、示范带建设,创建产业强、农民富、环境美、农村稳的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村4个、县级示范村6个。五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统筹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盘活更多农村资源资产。建立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有效监管机制,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700万元以上,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个。 (二)以资源开发为依托,加快壮大新型工业。坚持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继续在资源转化利用上做文章,做大、做强、做优新型工业经济。一是推动天然气规模化发展。深化与中石油辽河、长庆、煤层气和延长石油等企业合作,进一步加快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持续扩大和释放天然气产能,推动一批天然气产能建设项目和城镇调峰、乡镇气化项目投产达效,加快天然气管网、集输设施布局,支持宜6集气站一期工程建设,保障LNG企业稳定增产,力争生产天然气8.2亿方、LNG48万吨。严格LNG项目审批,新建天然气LNG处理项目产能必须在年产20万吨以上、必须落地在化工园区之内。加快引进天然气下游产业项目,认真谋划煤层气转化利用产业链,土地、能耗、碳排放等要素指标优先支持天然气、煤层气下游制造业,优先支持具有更高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的大项目、好项目,天然气资源转化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二是推动新能源突破性发展。积极探索新能源开发新模式,加快“果业+光伏”试点成果推广,推动中商集团150MW园光互补项目和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组件生产线项目尽快落地,继续加强与华电集团、中核集团洽谈,加快推进华电250MW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推动太阳能、风能规模化开发。三是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尽快完成工业园区总规修编和化工园区产规评审,扎实做好化工园区认定审核反馈问题整改,加快推进园区消防站建设,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强入园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推动超容负极材料、工业循环综合制造利用等项目早日投产达效。调整优化产业、企业、项目入园标准,引入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投资体量大、发展前景好的产业类项目、制造业项目,持续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加快补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平台短板。新增入园企业8家以上,园区总产值、税收、就业分别增长20%、10%、20%以上。年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家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二产增加值增长15.5%以上。 (三)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全面提升旅游品质。大力发展“旅游+”和“+旅游”,推动文旅优势资源融合发展。一是建设高质量旅游景区。做好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周边特色旅游资源挖掘整理和开发,实施壶口瀑布旅游区大禹文化展示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支持恢复“黄河大合唱”实景演艺,积极策划“黄河文化论坛”。加快秋林抗战纪念地景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策划,建成投用秋林抗战纪念地基础设施、民俗文化生态休闲体验区项目,完成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秋林旧址陈列馆二期、卓家庄八路军办事处陈列布展。积极推进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凤翅山牡丹园开发,充分利用山、水、林等生态空间,培育发展生态旅游。二是开发多业态旅游资源。落实《陕西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任务,积极推进壶口瀑布黄河文化展示园和沿黄文化集中展示带建设,丰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壶口段主题展示内容。加快出台《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旅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文旅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建立高质量首位产业项目库,加大文旅产业招商引资力度,统筹推进“五大片区”旅游资源开发。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遗保护传承,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支持宜川稠酒、山水醇芳酒坊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产业化发展,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是发展高水平旅游市场。加快旅游服务业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培育发展一批星级酒店、精品民宿、乡村旅游、文创研发、研学实践等业态,支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开展非遗展演、民俗演艺、手工制作等经营活动,增强旅游市场促消费、扩投资能力。四是打造高品位旅游环境。深入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完善旅游标识标牌,加强旅游市场管理,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策划举办系列文旅宣传活动,研究制定系列优惠政策,持续提升旅游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力争全年接待旅客突破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亿元,人均旅游消费达到400元,分别增长11.21%、21.43%、9.19%以上。首位产业黄河文化旅游业产值增长8%以上,三产增加值增长4.5%以上。 (四)以重点项目为牵引,不断扩大有效投资。深化拓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大抓项目、大抓投资,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注入不竭动力。一是在谋划项目上下功夫。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围绕苹果、食用菌、天然气、煤层气、煤炭、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和资源,把握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机遇,谋划储备一批接续发展的重大项目,力争纳入国家和省市大盘子。建立重点项目前期费预算管理制度,全力支持全县各级各部门谋划储备项目,重点支持财政、经发部门统筹谋划储备全县重大项目和国债专项债项目。严把项目谋划质量和成熟度,建立高水平重大项目储备库,确保项目谋划转储备率达到30%以上,储备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保持在开工项目的3倍以上,力争纳入省级“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库项目3个。二是在争取项目上下功夫。紧跟国省政策导向、资金投向、发展方向,主动策划项目,做实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年内均衡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分别增长5%、3%以上。加强与中央企业、国有大型企业对接沟通,拓展企地合作空间,寻求更多合作契合点,推动争资引项取得更大成效。三是在招引项目上下功夫。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和关中地区产业转移,引进一批政府有税收、企业有收益、群众有就业、生态无伤害的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力争引进合同项目20个以上,引资额55亿元以上。四是在服务项目上下功夫。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深化“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推行“工业标准地+承诺制”,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推动政策、土地、金融等要素向增量多、效益好、贡献大的重点项目倾斜,新增土地指标60%以上用于重点项目。完善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机制,成立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推进工作专班,切实做好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环境保障工作。强化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周“解扣”工作机制,全面破除项目推进链条上的堵点、难点,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快、投产达效快。全年计划投资28.82亿元,建设重点项目27个,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1个,年度计划投资25.05亿元,增长17.08%,产业项目、社会资本项目投资分别增长16.47%和14.02%,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长3倍。一季度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80%以上,力争二季度全部开工。 (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汇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合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增量。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乡镇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为基层扩权赋能、减负松绑。巩固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支持城乡投资运营集团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营收增长6.4%,打造多元化投融资平台。建立稳增长责任体系,压实主要经济部门稳增长的行业主管责任,加强常态化衔接调度和监测预警,切实把稳增长的功夫下在平时,把稳增长的举措落到关键处。二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好用好工业园区秦创原总窗口地市协同创新基地、菌业研发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平台,争取更多科创资源、科技企业和科技项目入驻,推动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突破。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加快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7500万元以上、外贸出口额1680万元以上。推进“丹州英才计划”,完善土法创新激励政策,不断激发创新发展内生动力。着力培育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政府,加强数字惠民,推进数字治理。三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拓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和开工许可“一次办”审批模式,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让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健全完善“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季测评制度,强化测评结果运用,提升测评精准性和有效性。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入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用好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周“解难”工作机制,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助力市场主体发展。新增市场主体1300户以上,净增“五上”企业7户以上,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8.3%。四是充分激发消费潜能。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和《延安市恢复和扩大消费的16条措施》,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的具体措施,扎实开展县域消费、网络消费专项行动,培育民营企业加油加气站2家,积极引导商贸大个体“个转企”,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支持发展农村电商,推进电子产品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巩固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 (六)以治理保护为重点,持续释放生态效益。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是守好生态保护底线。持之以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重点区域扬尘专项治理,抓好餐饮油烟等挥发性有机物集中整治,严禁露天焚烧,倡导绿色出行,全年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以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规范乡镇污水处理站运维管理,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及排污口整治工程,严格新、改、扩建排污口设置,力争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规范黄河采砂秩序,加强河道“四乱”问题治理,“一断一策”推动3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坚决整治开挖山体、弃渣弃土等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认真做好畜禽粪污、作物秸秆、农膜果袋、废旧菌袋等资源化利用,加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防控,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二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落实全省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任务,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实施晋陕大峡谷生态保护修复和“三北”、天保、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等重点工程,实施各类营造林10万亩以上。严格落实“林长制”,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建立古树名木保护长效机制,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等行为,扎实做好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封山禁牧等工作,坚决守住森林安全底线。三是共享生态建设福祉。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广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示范项目,倡导绿色低碳、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启动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用好森林资源的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积极推进生态产品开发、生态产业培育,加快建设森林经营试点项目,抓好林业碳汇开发。建成投用鹿川片区抗旱保供工程,彻底解决黄河沿岸乡镇干旱缺水问题,健全完善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护机制,强化固土保水保肥、旱作农业、旱作节水等技术措施,探索建设黄河沿岸抗旱保供综合试验区,推进“五个抗旱保供片区”苹果、花椒等产业增产增收,力争苹果水裂纹发生率下降15%,优果率提高10%,亩均增产1200斤、增收4200元左右,花椒亩均增产30斤、增收900元以上,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更有质感、更有温度。一是加快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北关片区开发和教育小区拆迁,推进生态停车场、城市排水排涝设施建设、建筑垃圾场特许经营改扩建等项目,尽快依法解决汇银新天地遗留问题,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投用水南沟水库工程,让全县人民吃上更好的水。深化城市“十乱”整治,开展违法违规建设治理、物业管理和服务提升专项行动,谋划实施地下管廊工程,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启动19个地质灾害点避灾搬迁工作,保障110户270名城乡居民居住安全。围绕服务保障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把握机遇,适度超前,加快阁楼社区规划编制,优化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二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完善促进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深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长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深化根治农民工欠薪行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三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推动第一初级中学和第一小学年度达标,确保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通过国家验收。投用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完成职业教育中心整体搬迁,确保办学条件和教学基本要求“双达标”,争创全省一流职业教育中心。完善城乡一体教育集团化改革试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完善教育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四是推进健康宜川建设。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和协同治理,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以县人民医院为总院,县中医医院、妇计中心、12个乡镇卫生院为分院的紧密型医共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持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五是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引导各类单位和符合条件人员长期持续参保,深化医保支付改革,完善社保基金监管机制。加强“一老一少”关爱服务,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积极推进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公办示范性托育机构建设。坚持实物保障和租赁补贴并举,加快完善范湾居住小区基础设施,盘活用好保障房资源,保障低中收入人群、新市民等住房需求。大力弘扬双拥优良传统,积极开展省级双拥模范县城创建。不断完善“融救助”机制,持续提升救助服务效能,兜牢兜准兜实民生底线。 (八)以安全稳定为底线,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底线坚守行动计划,全方位抓好各领域风险防范。一是守住经济安全底线。带头过紧日子、习惯过紧日子,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严控一般性支出,做到不该开支、不必开支的一律不开支;严格预算管理,严控各项活动经费,加强财政高效统筹,集中力量办大事。把防范化解政府债务作为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加强债务管理,决不碰触债务“红线”,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良好金融生态。二是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聚焦道路交通、危化品、建筑施工、食品药品、公共消防、城镇燃气、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深化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强化安全执法检查,全面消除事故隐患。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科学应对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极端天气、公共卫生等风险。三是守住社会稳定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落实服务群众周“解忧”工作机制,坚决维护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坚决依法打击缠访闹访等违法行为。深化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完善“一村一警”长效机制,巩固“雪亮工程”建设成效,消除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盲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永葆忠诚本色。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始终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坚决当好“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我们将强化法治意识。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各方面监督,扎实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建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将突出实干担当。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折不扣紧盯快干,雷厉风行马上就干,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敢作善成笃行实干,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落实力。我们将力行为民之举。牢固树立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将恪守清正廉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努力建设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梦想,奋斗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时不我待的干劲、静水深流的稳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行,为谱写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宜川新篇章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