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125|回复: 0

[陕西] 2024年子长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12-31 10:19
  • 签到天数: 8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7692
    发表于 2024-7-29 15: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子长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21日在子长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子长市市长崔亚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面对经济恢复的波浪曲折和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市委二届七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以赴推进“四件民生实事”,突出抓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全市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出稳定恢复、结构向优、动能蓄积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57.38亿元,增长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2亿元,增长4.9%;地方财政收入10.9亿元,下降13.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266元、15370元,增长5.3%、8.1%。

    (一)我们久久为功抓产业、促转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积极承接落实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接续政策措施,制定出台稳增长50条措施,强化经济运行调度,狠抓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力促经济转型升级。坚决扛稳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复耕撂荒地、退化苗圃1000亩,播种粮食18.6万亩,产量4.8万吨。我市被省政府评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项目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苹果产业提质高效和高标准高质量示范创建工程稳步推进,改造提升山地苹果低质低效园1500亩,新建高质高效示范园10个、防雹网4000亩、冷气库1060吨,实现苹果产值7.2亿元。实施设施大棚(拱棚)917亩、“三改一提”技术集成配套1020亩,瓜菜产量17.22万吨;种植马铃薯6万亩,养蚕4000张,新发展中药材3000亩,新建规模养殖场16个。国家级肉羊产业集群和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3.86亿元。工业园区承载和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危废综合处置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铁路专用线、标准化厂房、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建设,引进了矿山机电设备再制造再利用、新材料、肉牛深加工等方面的优质企业。《子长矿区总体规划》报至国家发改委待批。全市19处煤矿15处建成投运,生产原煤1573.9万吨,增长5.85%。历经数年、据理力争到车村一号井30%股份。生产原油81.66万吨,增长3.37%;天然气9.35亿方,增长0.76%;新能源发电量8.38亿度,增长28.93%。全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87.59亿元。完成《子长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精心举办“第六届山丹丹文化艺术节”等文旅活动,全年接待游客8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1亿元。大力推进商品市场流通网络建设,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县。建成延安市首家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买全球、卖全球”走入寻常百姓家。积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安定廖公桥净菜、老闫家年糕、马家砭老八碗等预制菜加工厂建成投运。老城里煎饼被省商务厅授予“陕西老字号”,是延安市餐饮行业唯一的陕西老字号。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新增市场主体2545户,净增“五上”企业7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33.3%。

    (二)我们拼尽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四件民生实事”成效显著。城市有机更新方面,制定《子长市城市有机更新三年行动方案》,将城区及城乡接合部划分为23个责任区,整合社会各类资源,深入开展 “一治两拆五改”专项行动。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的“一治”工作扎实推进,整治了“脏乱差”,呈现了“整洁美”,树立了城市“新形象”;以铁腕手段推进的“两拆”行动成效斐然,拆除各类违法违规建(构)筑物9722处68万多平方米、户外广告1710处,腾退土地550余亩,拆出了城市“空间美”,拆出了政府“公信力”,拉近了干群关系;以城东片区为先行区的“五改”工程有序实施,改掉了工作作风的“慵懒散”,改出了人民群众的“新愿景”,彰显了广大干部的“新作为”。困扰多年的冯家屯小学西侧等4处“卡脖子”路段被打通,老旧小区、桑树坪棚户区改造和文化艺术中心、四路口智慧停车场建设加速推进,完成《瓦窑堡老城保护与复兴规划》编制,城市功能、品质、形象和建管水平大幅提升。办人民满意教育方面,精心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16个配套文件,支持和保障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政策更加精准、举措更加有力。子长市初级中学与第一小学完成校址互换,提升改造学校33所,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市财政专项列支5000万元用于教师绩效考核和各类表彰奖励,教育队伍争先进位意识明显增强,实干笃行蔚然成风。以“筑巢引凤”的识才敬才之举和“尊师重道”的爱才用才之风引培教师,引进各类人才108名,培养省市级教学能手27名,回流省市级教学能手6名,优质生源外流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职教中心被评为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并入选国家“双优校”。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度从全省第106名提升至第18名,我市教育工作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饮水安全保障方面,紧盯“水源、水量、水质”三个关键,强化水资源调度、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建成应急备用水源点2处,红石峁水库主体工程完工,魏家岔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全面完成并顺利通过水利部专项督查。供水管网改造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对全市所有行政村的544处集中式供水和180处分散式供水工程,以及农村群众供水保障情况进行了敲门入户摸排整治,城乡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切实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方面,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3.8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补植补造4.6万亩,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1.8万亩,国家森林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完成。扎实开展河道水生态环境“三清一净”专项整治行动和入河排污口清查工作,实施了秀延河上游河道沿线水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出境断面水环境质量首次达到Ⅱ类。大力开展燃杂燃非、建筑工地扬尘、餐饮门店油烟排放等专项治理,积极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同期改善2.5%。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在全省43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为唯一“明显变好”,变好幅度排名第一。

    (三)我们明确导向建机制、强保障,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建立重点项目“四张清单”,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招商引资周“解扣”等工作机制,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包联重点项目和一月一调度一通报工作制度,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开工、投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市96个重点项目开复工92个,开复工率95.8%。其中26个延安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投资80.03亿元,产业类、社会资本、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长分别为13.4%、10.6%、10.4%。本级人大票决的10个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开工建设,9个建成投用。发行专项债券项目5个,债券资金1.97亿元,发行金额位居延安市第一;争取“万亿国债”2.26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2个,其中新签约的16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省际到位资金48.5亿元,增长8.9%。

    (四)我们提标提质建城乡、促融合,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市和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创建扎实推进。芋子湾道路改建工程基本完成,国道210子长段改建、环城路网冯家屯至上冯家庄段改造、高速连接线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成功创建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滨河口袋公园建成投用,水务大厦基本完工。小区物业管理职责进一步明确,社区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乡镇连城带村的桥梁纽带作用,扎实推进“一镇一策”,重点镇功能定位更加明确,引领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大抓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发展,涧峪岔镇被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4个村被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秀延西川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试点区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政策,完成32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25个,涌现出安定廖公桥、栾家坪十里铺、史家畔花岩坪等一批典型样板村。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八清一改”村庄清洁等行动,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2600座。

    (五)我们勇于探索抓改革、求创新,发展动能加速集聚。“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全面启动,办事流程图与一次性告知单全部公布。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各种不合理证明和流程,项目建设审批流程平均压缩审批时限45%以上,全市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率、环评手续办结率分别达到98%、93%。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将预算绩效管理嵌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加快推进瓦窑堡投资集团实体化转型运营,国有企业市场经营能力明显提升。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我市在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推进会上作为陕西唯一示范县作了交流发言。出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赋能添力,通过召开“解扣”会、恳谈会解决问题近400个,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81亿元。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培育扶持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9家、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7家;认定省级科技成果2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26亿元;科技特派员省级云平台备案人数达到127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市共建成5G基站198座,基本实现中心城区、重点镇、重点景区全覆盖。

    (六)我们全心全意保民生、增福祉,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深入推进巩固衔接,进一步深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四化机制”,累计纳入监测对象462户1230人,消除风险178户485人;出台《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十二条奖补措施》,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5091元,增长22.8%。我市代表全省接受了国家巩固衔接综合检查。落细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75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971个,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外出务工9446人。持续优化公共医疗资源供给,我市被确定为延安市北部区域医疗服务副中心,市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医院,并启动三级乙等医院创建;市中医医院迁建项目主体工程完成;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11家乡镇卫生院达到省级“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标准,我市在延安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中位列第一。党中央在瓦窑堡时期的7部委6院旧址实现统一管理;中山街入选陕西省非遗特色示范街区,子长秦腔、陕北杂面制作技艺列为延安市级非遗保护名录;秀延街道被命名为省级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街道。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有力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双拥”工作扎实开展,成功创建为省级“双拥模范城”。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全面推动多样化、普惠型服务有效供给,秀延街道袁家沟社区被确定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建成延安市第一家未成年人保护活动中心。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覆盖率达到96%,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七)我们慎终如始防风险、保安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格政府举债融资,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存量债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安全风险隐患清单制,深入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地质灾害、道路交通、自建房、燃气、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县建设,畅通“网络、来信、来访、来电”等诉求渠道,一批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全面开展欠薪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依法依规严厉惩处恶意欠薪行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毒品、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全面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八)我们竭尽全力抓落实、提效能,政府治理能力持续增强。始终把讲政治贯穿到市政府工作各领域、各环节,积极配合省委第十巡视组巡视工作,扎实开展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深入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大力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100%。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格预算约束和支出审核审批,严控“三公经费”增长,压减一般性支出3200万元。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大兴调查研究,扎实开展“四下基层”活动,狠抓问题检视整改和民生实事办理,政府执行力、凝聚力、公信力进一步提高。

    此外,统计调查、国防动员、新闻广电、气象服务、民族宗教等事业都有新成绩,工会、工商联、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文联、红十字会等组织都有新作为。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面对煤矿因安全检修几轮关停、油气及主要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投资拉动能力不足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承压前行,结果好于预期,成绩实属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一路走来,我们深切感受到:市委、市政府思路清晰、方向明确,特别是实施的“四件民生实事”,契合时代要求,符合子长实际,顺应群众关切,成为全市共识;四套班子精诚团结、勠力同心,广大干部协同作战、奋勇争先,形成了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市人民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强烈,积极为子长发展建言献策、添砖加瓦,给了市委、市政府极大的理解和支持,成为我们砥砺奋进、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27万干部群众,向驻市单位、驻地官兵和广大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子长建设发展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以及在外子长籍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仍然不优。新动能培育不足,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发展不充分,产业链条短,优质项目和新兴产业支撑作用尚不明显,做大经济总量与提升发展质量的内生动力需进一步激发。二是民生短板依然较多。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仍不够强,老百姓还有不少“急难愁盼”问题亟待解决。三是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煤油行业为主的传统财政支撑作用减弱,增长乏力,新的财源尚未真正形成,加之,受全省税费体制改革影响,我市资源税分享比例大幅下降,且刚性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项目支出资金需求量大,财政运行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有待提升。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相互交织,安全生产还存在一些隐患,尤其在煤矿、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还需持续用力。五是干部作风能力还需改进。在办好“四件民生实事”和项目谋划推进中,个别部门和领导干部担当意识不够,执行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政务服务水平与企业的需求和群众的感受还存在不小差距。对此,我们一定正视问题,认真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

    二、2024年总体要求和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子长实践突破起势的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特殊、责任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延安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子长市委二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按照延安市“一六四”工作布局,围绕市委“12345”工作思路,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在重点领域上实现破题、破难、破局,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子长新篇章。

    综合各方面因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和6.7%。

    同时,我们始终坚持把事关民生的“关键小事”作为政府的头等大事,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征集、遴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在征集、遴选的51个民生实事项目编排中,既聚焦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也坚持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初步筛选出12个项目提交大会票决:一是城区公厕提升改造工程;二是城市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建设改造项目;三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办公桌椅及电脑购置项目;四是妇保院宫颈病专病中心建设项目;五是水质监测能力提升项目;六是芋子湾至李家沟污水治理项目;七是余家坪镇双流湾村移民搬迁安置房提升改造项目;八是瓦窑堡街道陈家洼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九是新区稍木则沟佛店道路硬化工程;十是城区架空线缆(飞线)整治示范项目;十一是城区智慧停车场建设项目;十二是蔬菜产业提质增效项目。

    对于票决确定的民生实事,市政府将高度重视、倍加努力,与广大干部群众一道,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共同缔造美好幸福生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各位代表,我们要把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个基调取向落到实处,要把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这个重要关系处理精当,要把抓主要矛盾、破瓶颈制约、重前瞻布局这个策略方法用活用好,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必须辩证认识和把握子长的发展形势。一是国家、省和延安市重大政策支持带来难得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延安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等会议相继召开,新一轮刺激经济的政策将密集出台、叠加发力,政策红利正加速集聚。加之,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及省上重点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工程的深入实施,延安市“十大行动计划、十大重点工程”的大力推进,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广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二是全市发展后劲和势能正在加速聚集。近年来,我们聚焦高质量发展短板弱项,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子长矿区总体规划》批复后,规划新建的8个煤矿将陆续开工建设,届时形成3530万吨的煤炭产能优势,将为我市加快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去年12月份,国家交通运输部将子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从“十四五”规划的储备项目调整为新建项目,将为我们提升区位优势、打造延安北部副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力。三是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近年来,我们紧盯发展所需、改革所向、群众所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办成办妥了一批大事、好事、实事,尤其是去年在强力推进“四件民生实事”中形成的干事创业精气神,为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凝聚起了强大气场、注入了无穷力量。我们有信心更有决心、有实力更有底气,开创子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围绕发展质效提升,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力促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坚持“扩煤、稳油、增气、兴电、促转化”的思路,狠抓工业扩能提质,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主导产业链群式发展。积极协调推动《子长矿区总体规划》早日获批。实施好煤矿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甄家沟、天任煤矿上半年进入联合试运转,全年生产原煤1680万吨。全力支持石油企业扩能增效,完成子长东部、西部片区天然气产能集输项目建设,原油产量稳定在82万吨、天然气达到12亿方。继续实施5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华能200兆瓦风电项目力争年底并网,全年新能源发电量8.65亿度。按照延安市“五集”产业园区创建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冷链物流基地,抓好标准化厂房招引项目入驻工作;开工建设综合管网及配套设施、运输物流创新服务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100万吨洗中煤多联产循环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推动工业园区提档升级。

    2.狠抓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聚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不断完善优化“一主三带四区”农业产业布局。一是深化农业产业链建设。依托农业特色资源,围绕苹果、畜牧、设施种植、小杂粮、马铃薯、蚕桑六大产业,深化延链补链强链,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扎实推进山地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建成提质增效示范园1万亩,新搭建防雹网1000亩、新建冷库500吨;统筹提升苹果分拣分选、冷藏冷链、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市场开拓等环节,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国家级肉羊产业集群建设和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项目,建成规模养殖场20个。扎实开展农产品深加工质量提升行动,做大做强子长粉条、子长蚕桑、黄米山石碾小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二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培育延安市级各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15个、县级50个。积极发展菜单式、保姆式社会化服务,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服务组织体系,推动托管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全程服务,以服务规模化带动经营规模化。三是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把科技兴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配套推广先进适用科技和农机装备,采取订单作业、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增强农机社会化经营服务能力,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开展智慧农业试点,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实施好种业振兴工程,加快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面推动新品种引进示范,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项目,积极推广粮食旱作农业技术、设施种植“三改一提”技术集成,创建蔬菜产业标准化基地1个,建设绿色蔬菜智慧化数字管理平台。

    3.支持第三产业发展壮大。坚持把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点,千方百计扩总量、提质量。积极融入全省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按照《子长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和《瓦窑堡老城保护与复兴规划》,全面启动瓦窑堡革命旧址周边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实施刘少奇故居等文物保护修缮、谢子长烈士纪念馆改陈布展及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完善钟山石窟、高柏山等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积极推动中央、省和延安市促进消费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有针对性地谋划举办各类宣传营销活动,激发消费增长潜力。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构建贯通县乡村的电子商务服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城乡消费水平。开工建设食品加工示范园区,持续引导子长煎饼、子长凉粉等特色小吃“走出去”。制定出台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精心打造子长特色品牌。强化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完善支持入库、关心在库、帮扶退库企业政策措施,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00户、“五上”企业净增8户以上,非公经济占比达到33.5%。

    (二)聚力办好“四件民生实事”,高起点定位、高质效推进,确保取得更大成效,推动延安北部副中心建设。

    1.更大力度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注重城市建设的综合性与整体性,实行规划“一张图”,做到既不缺“高大上”的城市配套,也不缺热闹的“人间烟火气”,更不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极对接争取中省市关于支持城市有机更新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夯实城市有机更新支撑。加快推进城东片区基础设施综合改造,统筹实施城西片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和老城保护与复兴工程,加快文化艺术中心、四路口智慧停车场建设,上半年开工建设瓦窑堡酒店、齐家湾农产品批发中心等重点项目。同步抓好拆违腾退土地治理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把城市有机更新这项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做实做好,让城市管理更智慧、城市运行更安全、城市生活更美好。

    2.穷尽一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始终把教育工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抓铁有痕的决心解决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类矛盾问题和顽瘴痼疾,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用心用力办好“家门口”的学校。全面落实并不断完善17个文件的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精准发力、多点突破。一体推进课程教学和人事绩效改革,真正让校园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教师“能进能出”成为常态。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骨干教师培养管理机制,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校长和教师队伍。持续抓好优质均衡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学校维修改造、城区初级中学学生公寓楼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清理规范各类“进校园”事项,确保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巩固提升教育系统作风整顿成果,扎实开展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整合学校法治教育资源,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力度,牢牢守住校园安全底线,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社会认可、赢得群众掌声、赢得教育尊严。

    3.精准发力强化安全饮水保障。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和供给率。实施中山川水库枢纽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提升改造工程,建成投用红石峁水库,真正形成城区供水双水源保障机制。科学布局供水管网,完成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力求科学性与规范性相统一、可行性与实用性相融合。下大力气推动引黄济延重大引水工程子长段建设项目尽快落地,从根本上解决我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全面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切实让老百姓喝上安全放心水。

    4.多措并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压实各级“林长”责任,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加快推进林草项目建设,完成营造林6.8万亩;狠抓封山禁牧、森林防火、征占用林地审批等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进一步加大城区烟花爆竹燃放、燃杂燃非管控力度,扎实开展建筑工地、煤矿扬尘污染治理,加强主城区裸露地块摸排整治力度,推动大气污染治理提质达标。深入推进河长制,实施秀延河南段水环境综合治理、清涧河流域子长段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动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建设,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和河道巡查,常态化开展河道“清四乱”,持续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质量。大力推进固废综合整治利用,实施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杜绝各类固废违规违法倾倒、填埋、堆存等行为,筑牢土壤安全防护墙。严把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关口,加强重点耗能领域、用能设备节能改造,加快充电站和充电桩布局和建设,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含新量,走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三)突出高质量项目引领,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力。

    1.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安排建设项目99个,其中新建项目60个,续建项目39个,总投资230亿元,年度投资99亿元。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周“解扣”、月调度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项目专班+专家+专业机构“三专”责任,用好项目“四张清单”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前期手续办理攻坚行动,优化项目联合审批流程,提前做好项目选址、土地收储、立项审批,确保一季度续建项目全部复工,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50%以上。

    2.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家增发国债等重大政策机遇,成立政策研究工作专班,紧盯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一般债重点支持和投放方向,围绕“四件民生实事”和“3个10%以上”增长目标,坚持做加法扩大增量、做减法提升质量、做乘法释放变量、做除法提高含金量,积极谋划一批支撑长远发展的产业项目、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和补短板、强功能的基础设施项目,做到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严把项目谋划质量和成熟度,储备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保持在开工项目的3倍以上,形成项目库动态调整、接替有序的良性循环,以项目增量支撑产值增长。

    3.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持续开展领导带队招商、委托招商、专班招商,推动招商引资线上线下协同发力。认真落实“1+5+11+N”和“招大商大招商”工作机制,以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区产业转移为切入口,聚焦“十条招商产业链”和首位产业,紧盯目标企业积极开展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并充分利用丝博会、进博会、农高会、子长驻深圳招商联络处等平台,做足“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招引更多龙头企业、优质企业、高科技企业落户子长。全年引进项目不少于10个,实际使用省际资金17.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以上。

    (四)紧扣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强化多维度力量支撑,切实把城区做强、乡镇做活、农村做美。

    1.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市和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创建,全面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加快国道210子长段改建和环城路网改造进度;配合做好子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以城市有机更新三年行动为抓手,统筹推动中心城区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桑树坪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稍木则沟商品房开发小区。“一点一策”改善城市品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行物业服务等级核定制度,建立物业执法联动长效机制,提升物业服务质量,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产业平台、城镇平台、创新平台、投融资平台建设,统筹考虑各镇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支持各镇因地制宜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充分发挥镇区衔接城乡节点和枢纽作用,促进城区提能级、镇区强功能。

    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创建产业强、农民富、环境美、农村稳的省级示范村5个、延安市级10个、县级16个。强化“红线”意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要求,扎实推进土地例行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查重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撂荒现象。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产量保持在5万吨以上。认真落实巩固衔接相关政策措施,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做好产业、就业、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等工作,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完善提升农村水电路气讯及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巩固提升东川生态振兴示范区建设,拓展延伸西川一线示范建设。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发展经营收入超50万元以上的村8个。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厚植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五)紧盯发展动能释放,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深入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加强预算源头管控,完善绩效指标管理体系,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机制,坚决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支出。进一步健全瓦窑堡投资集团组织架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推动实体化、实质化运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推进“四点四片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协调均衡布局。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保筹资机制,健全医疗救助制度,增强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协调性和便捷性。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强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盘活闲置资源资产。

    2.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与创新成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持续催生新质生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和小微企业孵化工程,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力度,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抓住延安市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机遇,强化数字化在教育科技、卫生医疗、城市管理、文化旅游、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应用推广,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壮大。

    3.着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聚焦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及企业和群众关切,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开展行政效能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严格执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依法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动态调整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加大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力度。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大力促进“两个健康”,深入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不折不扣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充分发挥陕企通平台作用,用活用好周“解难”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县级领导包抓企业制度,促进民营经济上规模、增实力、提效益。

    (六)聚焦群众需求和关切,狠抓民生改善、强化社会治理,用情用力答好民生答卷,不断满足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1.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打好助企稳岗、精准服务、职业培训组合拳,拓宽跨区域劳务协作、返乡创业带动、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就业渠道,促进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以上。认真落实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政策措施,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深化根治农民工欠薪行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健康子长建设,全力实施国家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示范项目,推动市人民医院三级乙等医院创建;抓住中、省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子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机遇,深化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合作,提升市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水平,建成投用市中医医院;推进市妇幼保健院重点专病中心和重点专科创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扎实做好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持续抓好非遗保护工作,完成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任务。加快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建设全民健身运动中心、篮球场和足球场。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积极推广医养结合、村社融合等养老模式,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让群众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建成城东殡仪馆。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做好城乡低保、五保、特困人员等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伤、养老、失业保险等制度,切实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4.全面加强社会治理。统筹安全和发展,强化底线思维,全方位抓好各领域风险防范,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多措并举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强化金融领域风险监测预警,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加强煤矿、城镇燃气、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积极推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严防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重点抓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严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关口,确保食品安全。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拓展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落实“四个一批”分类处置措施,有力有效化解信访问题。持续深化“平安子长”“法治子长”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使命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始终牢记“三个务必”,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站在高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努力做到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1.坚守忠诚为政。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最根本的政治保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引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同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延安市重大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

    2.坚持科学施政。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充分听取利益相关群体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加强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进一步清理和废止有悖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深入实施数字政府建设,着力构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引导政府系统干部进一步树立正确政绩观,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察实情、敢担当、重实干、求实效。

    3.坚定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提升行政管理和司法裁判综合效能,充分发挥法治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全面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坚决防止清单之外违法实施行政许可。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大“随意执法、选择性执法、一刀切式和运动式执法”等突出问题整治力度。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落实政务公开等制度,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4.坚决从严治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切实防止“领导有批示才动、不批示就不表态不办事”的现象,巩固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成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继续压减非必要性财政支出,集中财力办好“四件民生实事”。充分发挥审计、效能问责等作用,刀刃向内从严整肃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干则必成。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苦干实干、勇毅前行,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子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三个年”活动: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

    “四件民生实事”: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安全饮水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三改一提”:改造棚型、改良土壤、改灌溉用水方式和提升设施蔬菜机械化作业水平。

    “一治两拆五改”:“一治”即整治脏乱差;“两拆”即全面拆除各类违法违规建筑物和全面拆除各类违法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五改”即改地下管网、改架空线缆、改城市道路、改建筑节能、改城市绿地。

    “双优校”:指中职学校以大力发展教育与技能培训双重优势,把教育和职业技能相结合,实施教育强国战略,构建中职学校新体制、新模式、新机制的重要举措。

    “三清一净”:清除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垃圾、杂物、违建及水面干净。

    重点项目“四张清单”:谋划论证清单、前期推进清单、开工建设清单、建成投产清单。

    “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一镇一策”:针对每个镇(街道)制定的一份具体的工作方案,旨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2003年6月5日至6日,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在杭州召开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工作会议,提出用5年时间,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一件事一次办”:将企业和群众需要到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办理的事项,特别是需到多个部门、需经多个环节办理的事项,通过环节整合、流程优化,成为企业和群众眼中的“一件事”(如开办超市、药店,领取补贴等),实行“一次性告知、一套表申报、一个窗受理、一次性办成”,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实现政务服务机构从审批“一个事项”转变为服务企业群众“一件事”全流程办理,从企业和群众办事到每个政务服务机构“最多跑一次”转变为“一件事最多跑一次”。

    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四化机制”:立体化排查核实、网格化监测预警、长效化帮扶救助、全程化评估退出。

    食品安全“两个责任”: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延安市“一六四”工作布局:“一”是指“一个时代使命”,即在总书记赋予陕西新的战略定位、战略指引和战略使命中找准工作方向,立足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勇敢地担负起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增光添彩的时代使命。“六”是指“六大战略任务”,即在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上追赶超越、增光添彩;在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追赶超越、增光添彩;在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促进共同富裕上追赶超越、增光添彩;在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文化建设体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上追赶超越、增光添彩;在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生态保障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上追赶超越、增光添彩;在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全域开放体系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上追赶超越、增光添彩。“四”是指“四大重要保障”,即强化思想政治保障、总体安全保障、能力作风保障、科学方法保障。

    市委“12345”工作思路:“1”是指“围绕一条主题主线”,即把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主线贯穿始终;“2”是指“着力两个增长增加”,即经济总量和工业农业产量增长;“3”是指“抓好三个大事”,即抓好子长北部矿区开发、抓好子安高速公路建设、抓好瓦窑堡老城保护与复兴;“4”是指强力推进“四件民生实事”,即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保障居民安全饮水、全面改善生态环境;“5”是指“扎实做好五项重点工作”,即做好重大项目强支撑、做好能源工业保发展、做好“千万工程”促振兴、做好社会事业惠民生、做好风险防范守底线。

    “五集”产业园区:产业园区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政策集成支持。

    “个转企”:指“个体工商户”规范升级为“企业”。

    “小升规”:指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五上”企业“(统计标准):①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若没有相关财务指标,可用营业收入代替)。②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单位(若非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附营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没有相关的财务指标,可用商品销售额代替)。③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单位(若非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附营的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没有相关的财务指标,可用营业额代替)。④规模以上服务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⑤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⑥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河道“清四乱”:指清理整治河道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问题。

    “3个10%”:产业类、社会资本、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长都在10%以上。

    “1+5+11+N”工作机制:“1”即成立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相关行业领域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统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5”即成立由主管行业副市长担任组长的装备制造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商贸物流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能源化工、煤矸石和煤泥综合利用5个产业招商小分队;“11”即11个镇(街道)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N”即承担招商引资任务的相关责任部门。

    “十条招商产业链”:煤化工、天然气、能化装备制造、先进制造、固废综合利用、新能源、苹果、马铃薯、蚕桑、文化旅游十条产业链。

    “四点四片区”医疗服务体系:按照“组成联盟、上下互动、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方式,探索实行以杨家园则、李家岔、涧峪岔、寺湾为4个点(医疗服务副中心),以杨家园则(含杨家园则、马家砭、热寺湾和史家畔)、李家岔(含李家岔、石家湾、安定和栾家坪)、涧峪岔(含涧峪岔、南沟岔、高台和玉家湾)、寺湾(含寺湾、瓦窑堡、余家坪)为4个片区的“四点四片区”规划设置服务模式,组建以市医院、中医院为主体的县镇村医疗服务联合体,实行县镇村一体化管理。市医院与杨家园则、李家岔卫生院建立一体化管理关系,中医医院与寺湾、涧峪岔卫生院建立一体化管理关系,中心卫生院与片区所属卫生院组成医联体,并负责业务指导和管理。

    “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促进“两个健康”: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实行“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

    “四个一批”分类处置措施:推进化解一批、疏导稳控一批、协调解决一批、依法打击一批。

    “三个务必”: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