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08|回复: 0

[云南] 2024年昆明市西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4 天前
  • 签到天数: 84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323
    发表于 2024-7-21 14: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昆明市西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27日在昆明市西山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郭 涛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面对房地产依赖度过高、产业承载空间不足、新旧动能转换不快、发展比较优势不够凸显等问题,开拓创新工作举措、厚积薄发大胆破题,奋力闯出跨越发展“新路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84.68亿元,同比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55亿元,同比增长8.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8.25亿元,同比增长7.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6494元、29336元,分别增长3.1%、6.7%。2022年度县(市、区)高质量发展评价全省第一,入选“2023年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区”。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锚目标强信心,重点工作取得突破。全力以赴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努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高位谋篇布局,积蓄发展势能。坚持规划引领,完成3227.34万平方米“工业用地红线”划定,保障产业发展空间。将长坡片区纳入海口产业园区实施“一园三片”联动发展,调增工业用地1170.17亩,成为距主城最近工业园区,打造产业转移“拦水坝”、企业聚集“蓄水池”。冠生园、欧亚乳业签约落地,产业投资15.2亿元,实现长坡十余年来土地供应、项目落地历史性突破。启动主城区24.34亩M0用地调规,全方位盘活土地资源,推动工业、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

    坚持项目为王,激活发展动力。谋划储备“五个一批”项目514项,纳入省市重大项目50项,完成投资186亿元。年产40万吨冷轧钢带升级改造等63个项目竣工投产,中国电信“两亚”国际数据中心、云南省癌症中心等126个项目开工建设。一批引领性项目成效显著,渝昆高铁昆明西客站征迁取得重大突破,累计拆除建(构)筑物30.77万平方米,征收土地942.84亩,征迁协议签订率达99.5%;新希望云南建材家居总部大厦建成,40余家知名企业入驻;省级重点项目永和(云纺)变电站投入使用,创造省内“三个首次、一个最高”。

    强化产业支撑,打造发展高地。高原特色农业稳健发展,新增龙头企业12家、“三品一标”认证企业4家、认证产品15个,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达7.9亿元,同比增长2.7%。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增远足科技等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金属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40.5%、12.2%,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9.32%。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构建“113”楼宇发展体系,新认定总部企业4家,保有税收亿元楼宇10幢、千万元楼宇25幢;昆明医康养老等项目落地建设,大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209亿元;制定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系列政策,金融业增加值达188.3亿元,同比增长3.2%;开展“热购西山”系列促消费活动,滇池后海成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67家;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01.07亿元,同比增长7.6%。

    挖潜资源禀赋,提振旅游产业。投入8400万元开展西山风景区提升改造,“登西山、赏滇池、看日出”刷屏自媒体,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46%、157%,景区全年收入9178万元,投入产出率达109.3%。团结乐居村获评省级最美乡愁旅游地,融创海世界雪乐园成功创建4A级景区。云纺夜市、“天空之境”成为网红打卡点,南亚风情第壹城、大悦城跨年夜引爆全市人流。全区接待游客4245.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7.88亿元,分别增长33%、49.2%。入选“2023年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

    (二)优服务谋创新,要素保障强劲有效。用好惠企“连环策”、打好服务“组合拳”,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3个、专家工作站10个,滇橄榄研究院等3家机构纳入云南省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对象,凯航光电等5家企业获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培育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4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R&D)13.14亿元,同比增长15.3%。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改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6%,资产运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持续开放招大引强。制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完善全要素、全流程、全周期服务保障机制。举办招商引资推介大会、产业转移发展招商推介会,累计签约项目33个,协议投资470.73亿元。政府班子外出招商10次、会见企业218次,新签约南方经贸等产业项目98个,协议投资87.46亿元。实现省外产业到位资金73.76亿元,同比增长168.32%。

    务实高效纾困解难。多举措“帮企”,及时兑付各级稳增长资金6450万元,惠及企业280家;拨付使用专项借款4.1亿元,推动一批“保交楼”项目顺利交付;新增减税减负及退税缓费16.2亿元,降低实体经济成本26.97亿元。全方位“服企”,深入落实区级领导包保联系企业制度,升玥信息科技、领克新型材料等9家企业在云南股交中心成功挂牌。点对点“惠企”,4.15亿元“昆易贷”精准滴灌165家小微企业,争取省级补助资金1063万元,助力腾云信产、正邦科技等优质企业持续发展。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建成“两站一中心”营商环境观察站、全省首家“营商环境留学人员联谊会观察站”、全市首家街道级“金融驿站”,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8个综合服务站累计接待群众25万人次。创新“1+1+N”审批和产业园区“委托审批”模式,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7.7%,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强化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四上”企业175户,经营主体净增长6.96万户,完成“个转企”1779户,市场准入效能指数全省第一。

    (三)抓建设提品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扩面提质、建管并重、内外兼修,全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承载空间全面盘活。编制完成《西山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为产业布局、项目落地打牢基础。完成土地收储2511亩,实现土地供应5871.07亩、土地收入120.0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云报华府G地块成功实现全市首例“挂账式”收储交易。清理批而未供土地4921.26亩,盘活闲置土地600.89亩;城市更新改造完成拆除97.84万平方米,居全市第一。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高质量改造101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群众1.52万户,获评省级优秀案例并作交流发言。完成778个庭院小区、156个老旧小区、74个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新建海绵城市2.97平方公里,整治淹积水点13个,城市“毛细血管”更加通畅。开展4个交通拥堵节点整治,阳光北路等14条道路建成通车,修复路面1.14万平方米,城市通行环境持续改善。建立“公园+”新模式,西山风景区获评全省绿美景区标杆典型,新建及改造口袋公园53个、绿美街区14个,新增绿地21.23公顷,补植乔木4136株,提升背街小巷16条,整治违法建筑1089宗,810栋经营性自建房整改率达100%,绿美城市建设规范有序。

    乡村振兴蹄疾步稳。“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成果入库备案获全省通报表扬。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修复改造农村公路11.28万平方米,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25项,涉农地区卫生公厕、垃圾一体化和无害化处置实现全覆盖。高品质开展10个滇池沿岸重点乡村改造提升,构建“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美丽乡村治理新格局,观音山百草村获国家、省、市领导观摩肯定。择优扶持壮大10个集体经济项目,64个“村改居”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达8733.16万元,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0.61%。整合资金1300万元实施“六大工程”,高质量完成磨憨镇磨龙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帮带共建。

    (四)守红线重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全面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滇池保护成效显著。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等10个滇池保护治理项目,处置蓝藻水华富集水面56.05万平方米,草海水质稳定达Ⅳ类,11条出入滇主河道水质达标率100%。盘龙江(西山段)入选省级“绿美河湖”标杆典型对象,采莲河、新运粮河等4条河道创成市级“美丽河道”。环草海23公里滇池绿道全线贯通、全省首座钢浮桥对外开放,滇池外海西岸、草海5号片区等5614亩湖滨生态湿地全面建成,环滇池湿地总面积达1.58万亩。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整改完成中央、省级第二轮环保督察交办投诉件243件、反馈问题23个。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构建三级林长体系,完成林草生态建设1.42万亩、全民义务植树80.4万株,森林草原防火实现“零火灾”,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获国家林草局通报表扬。完成云龙磷矿等20个矿山2947.01亩生态修复,双山垭口“矿山复绿+现代苹果示范园”成为全省典型案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万亩,建立农药使用监测点7个,完成17个“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绿色低碳加速转型。指导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宝琢化工荣获云南省能效“领跑者”称号,云南瓮福化工等8家企业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3家、“绿色产品”企业2家,GDP能耗持续下降。华润大兴“药光互补”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达100%。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82.1%,全市排名第二。

    (五)兜底线办实事,民生保障温暖有力。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文教体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强区建设成果丰硕,12所学校投入使用,新增校舍12万平方米、公办学位6870个,内培外引名师名长29人,11个教育集团实现各学段全覆盖;云大附中、师大附中、民大附中、昆三中等名校落地西山、招生办学,中考成绩保持全市前列,高考一本上线率创历史新高,再次荣膺云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县”称号。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成立西山区体育总会,新建全民健身路径9条,社区公共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融创雪世界打造省级冰雪教培基地,承接云南省首届冬季运动会滑雪赛事,春雨937运动营地投入运营。新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0个,云纺公共文化中心获评省级最美典型,碧鸡街道入选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云隐西山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碧鸡文化艺术园入选全省首批文化创意(人才)孵化基地暨“艺术家第二居所”试点单位,举办“三月三·耍西山”民俗节等系列文体惠民活动2600场以上,惠及群众60万人次。

    医卫水平稳步提升。区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迁建项目加快推进,草海中医馆竣工验收,市儿童医院传染病诊疗中心建成投用。马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国家推荐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棕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395个,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顺利承办全省健康县城建设“管慢病”专项行动现场推进会,成功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面巩固,健康县城建设考核在全市排名前列。

    保障体系更加完备。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3万人,提供有效就业岗位4.26万个,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西山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评省级产业园,永宁里社区就业经验在全省推广。深入推进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为2429人追回工资3291万元。医疗、养老、工伤保险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6%以上。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826万元,持续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0%;建立“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广福小区社区“社会组织+爱心食堂”运营模式成为全省示范。落实优化生育政策,新增普惠托育托位2337个。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16套,减免240户租金243.34万元,满足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

    (六)防风险保稳定,安全基础更加牢固。深化基层治理,守牢安全底线,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能力水平持续提高。

    巩固社会稳定防线。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粮食安全底线,耕地流出整改完成2543.34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粮食播种面积3.82万亩,总产1.35万吨,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强化政府投资项目风险评估,区属国有企业偿还债务本息12.67亿元,政府债务率控制在红线以下。10个“烂尾楼”项目化解高效推进,为7129户群众解决住房问题,奥宸财富广场成为全省典型经验;9个“保交楼”项目累计交房5330套;10.58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房交付使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社会治理有力有效。在全市率先设立社区治理基金,构建街道社工站“4+N”服务体系,巡津新村社区多彩文化街区成为省级示范项目。云光社区打造省级最美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民族宗教工作扎实开展,打造全国首个地铁站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数字博物馆”,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个;全市首家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出西山“红石榴”精品旅游线路10条。

    平安基石不断筑牢。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6%,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8.9%,“8·16”打击偷越国(边)境专案获央视正面报道;在全市率先实行电诈“快止”机制,累计劝阻金额1.8亿元,电信网络诈骗打击防范保持“两降两升”态势。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金碧派出所入选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建成439个应急广播终端,打造“平时宣传服务、战时应急处置”四级应急广播体系。全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

    (七)转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政府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见行见效,切实答好“五道思考题”。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287件,政协提案(立案)171件;投入9.96亿元办理8件惠民实事。全国首家数字普法体验站落地西山,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社区创建率超90%,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7.35%。全市首家政府作风效能革命实践点挂牌,政府门户网站获省级通报表扬。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维护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三公”经费连续5年下降。

    此外,统计、双拥、供销、气象、人防、外事、档案、工青妇、科普、港澳台侨、助残、红十字等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一年栉风沐雨、成绩弥足珍贵,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的结果!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科学研判确定发展目标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科学确定年度发展目标,事关“十四五”规划能否顺利实施,事关西山在全市大竞赛中能否争先进位,事关片区开发、项目建设、产业转型策略和进程,事关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需要我们把握形势、谋定后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做了总体安排,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同时打出“扩需求、防风险、稳外贸、促改革、强引导”系列组合拳,表明今年经济工作总基调更加突出“进”字;省委、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也释放出更加积极的导向。从指标预期来看,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高于年初5%的预期目标,表明我国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从经济逻辑来看,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202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2%,投资、出口增幅均低于GDP增幅,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此外由于美联储加息导致游资溢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较上年末贬值1.7%,国内资本市场受到冲击,汇兑损益没有促进出口增加,加之今年国际冲突加剧,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难以预期,因此国内大循环仍是经济发展重心。从面临压力来看,202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低于2%—3%的合理水平,涨幅为近十四年来最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为49%,低于荣枯分水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联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适度量化宽松、提振实体经济、推动技术革命、化解地产风险一定是大势所趋,投放抵押补充贷款(PSL)5000亿元、增发国债1万亿元、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就是陆续打出的强心剂,我们一定要在宏观大势的变革中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把准了宏观大势,还要看清区情实际,我们要用市委倡导的SWOT分析法,审慎分析西山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目标任务,确保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

    从优势来看,作为全省政治中心服务承载区,区内有76家厅级以上党政军机关,政策倾斜空间大,这是政治优势。作为昆明“西大门”,我们拥有便利的交通网络,主城184幢商务楼宇、616万平方米商业面积承载招商引资、总部经济空间巨大,海口、长坡、团结“一园三片”工业集聚效应明显,全区可供应土地2627.57亩、投资总量达132.88亿元,这是发展优势。作为山水都市品质区,11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72公里滇池湖岸线、23公里滇池绿道、1.58万亩生态湿地和西山风景区交相辉映,发展文旅产业得天独厚,这是生态优势。

    从劣势来看,全区在库项目269个,剩余库容434亿元,仅为2021年度最高峰时期的62.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近十年来最低水平。经济指标对房地产依赖过高,“十三五”期间投资、财税贡献度分别为76%、47.95%,产业对GDP平均贡献度仅为37%,新旧动能转化趋缓,“边破边立”阵痛明显。财税收支矛盾凸显,“三保”及刚性支出34.3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68.5%。政府投资项目依赖于区级财政,包装融资能力弱。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供给滞后于城市开发建设速度。

    从机遇来看,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深入实施,昆明托管磨憨共建国际口岸,云南和昆明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资源、口岸、园区“三大经济”为我们锚定奋斗方向,新修订的《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为环滇池周边产业布局提供了遵循。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昆明市从今年开始实施的土地供应组价指导意见、市属国有企业主城五区土地处置方案,构建出“3+2”政策体系,今年我们将迎来土地交易、项目落地窗口期。

    从挑战来看,在全市开展大竞赛、争当排头兵的浓厚氛围下,各县(市)区对企业招商、项目落地的争夺日趋激烈,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如何避免同质竞争、如何实施外引内培、如何在大竞赛和年度目标考核中取得“双优异”成绩,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此外,国有企业降本增效、国有资产运营能力提升、环保督察整改与落后产能淘汰、打破信息壁垒促进辖区资源整合等领域,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预判,2024年国家、省、市大力发展经济的导向清晰、政策明晰,我们要因势利导、扬长补短,在优势指标上多做贡献,在弱势指标上弥补差距。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以深入推进“当好排头兵”大竞赛活动为抓手,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为云南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昆明建设“六个春城”贡献西山力量。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其中产业投资占比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三、2024年重点工作

    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区委“1366”工作思路,围绕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重点做好7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战略引领,加快构建三个发展着力点。发挥“土地、项目、资源”比较优势,找准主攻方向,推动全区经济再上新台阶。

    以“一园三片”建设和主城M0用地开发为引领,实现边际效益最大化,构建新型工业增长极。长坡片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提速冠生园、欧亚乳业等项目开工,推动中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二期、均和云谷等项目落地;加快以水、电为主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北片区土地供应458亩以上,启动南片区3平方公里区域调规,为新项目预留发展空间。海口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高端磷化工、先进装备制造业,年内盘活闲置厂房5万平方米,调增可出让工业用地580亩,加速贵研新材料、美能等企业落地,实现中烟异地技改二期等项目开工,力争园区产值达210亿元。团结片区定位精品农业,上半年完成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内控详规编制,年内引进优质项目2个以上。主城区立足“无污染制造+商务办公+服务贸易”功能需求,发挥“区域更优、容积率更高、配套设施更齐”优势,完成M0用地出让50亩以上,解决建设用地紧张、商业库存多等问题。

    以西客站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开工为引领,加快土地交易和项目入库,夯实发展基础支撑点。全力保障渝昆高铁昆明西客站建设,上半年完成“站城一体化”1428亩范围内征拆,力争全年实现土地供应610亩,形成投资10亿元以上;用“产业定向”思维引导区域规划编制,将西客站打造成枢纽集散地、文旅体验轴、都市新中心。组织开展“项目建设提质年”活动,每季度组织1轮开工仪式,激励街道部门找项目、争项目,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按照“五个一批”要求,谋划、签约、开工、投产、增资项目340个以上,新增入库项目110个以上;坚持重点项目周例会机制,134个在建项目实现投资104亿元以上。推进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集中,确保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不低于2亿元,争取专项政策、“平急两用”等各类项目资金不低于8亿元。加大土地盘活力度,完成3000亩以上批而未供和闲置用地处置,收储土地470亩、供应土地2500亩,实现划拨外土地出让收入35亿元以上。

    以秀美风景和人文历史为引领,高品质打造西山旅游品牌,争创“云岭旅游名县”。西山风景区加快龙门索道等配套设施升级改造,确保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增幅超25%,分别突破540万人次、1.15亿元大关,加快创建5A级景区;景前区整合土地1081亩,引入高端酒店、文艺汇演、旅游小镇等项目落地,同时依托望滇雅苑存量房源,积极打造康养综合体,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构建“一核三廊四片”旅游产业格局,“一核”即西山风景区;“三廊”即依托主城“八大商圈”、滇池绿道、高海高速,打造城市文旅休闲廊、草海滨水康体廊、环滇乡村民俗廊;“四片”即围绕春雨路、金马碧鸡坊、云纺、融创文旅城,拓展滇缅铁路、云津夜市、酒吧演艺、城市漫步等具有西山特色的旅游品牌,打造“食宿行游娱购”一体化业态。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20%以上。

    (二)加快动能转换,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优布局、促转型、提能级上下功夫,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支撑力、推动力。

    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润城、云纺等楼宇总部聚集效应,加大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等企业招引培育,构建特色楼宇集群,引入总部企业4家以上,新增税收亿元楼宇2幢。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中国电信“两亚”国际数据中心建设,扶持美达威肯、能投信产等企业发展壮大,新增数字经济产业园1个以上。启动昆药中医药文化传承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大健康“园区+街区”特色产业集聚区,确保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速超4.5%。加快拓米电力器材、铂生贵金属等项目建设,推动精密仪器设备、人工智能等新型工业入园上楼,确保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0%以上。

    加速产业转型。全力保障房地产行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引导“刚需住房”向“改善住房”转变,积极谋划一批高品质住房项目,确保商品房销售面积超90万平方米。加快传统磷化工产业提升改造,以福石科技精细磷化工等项目为承载,打造研产销一体化的现代精细磷化工产业链,实现磷化工总产值140亿元以上。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以农产品深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支撑,启动海贝农庄二期、团结乐居农文旅综合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建成现代农业园区2个,新增农业龙头企业8家,农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

    提升产业能级。推动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做优做强,确保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2%。促进音乐、餐饮、文创等业态深度融合,培育彩云里、弥里有乐等特色新型消费场景,推进生活性服务业高端化、品质化、多元化发展。服务好安踏体育、红投国际等重点批发零售企业,力争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低于596亿元。以云投中心金融小镇为载体,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力争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98亿元、增长5%以上。

    (三)聚力变革重塑,不断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向开放招引要效力、向营商环境要竞争力,奋力在更大发展格局中争上游、当标杆。

    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培育创新主体,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拢,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以上,力争规模以上企业、科研机构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达8亿元以上。引育创新人才,推进“贤聚西山”人才支持计划,吸引高层次人才申报190人以上;统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新成效。全面开展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探索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行“交地即动工”等供地新模式,增强土地要素保障能力。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营能力。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摸清经济家底。

    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建立“3+3+1”目标体系,每个街道围绕3家重点企业以商招商、3幢重点楼宇筑巢引凤、打造1个产业集聚示范区。跟踪服务好驻区重点企业,承接引入二、三级子公司及创新业务板块项目10个以上。坚持招大商、招优商,发挥商会协会、楼宇总部桥梁作用,全面梳理招商资源,完善靶向招商企业名录,精准开展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确保全年签约过亿元项目10个,力争省外产业到位资金8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不低于6000万美元。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全程网办“云审批”、“技术评审零成本”,力促项目审批再提速,确保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审批时限压缩85%以上。坚持“无事不扰、有事必到”,完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专班机制,提供“一对一”管家服务,精准助企纾困解难。统筹稳增长资金1亿元,推动各级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打造“金融驿站”2个,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新增“四上”企业160户以上。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在产权保护、招投标、市场准入等领域突出问题,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以上。

    (四)统筹区域发展,奋力打造城乡融合西山样板。加速破解城市化瓶颈问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中提升承载力、吸引力。

    拓展现代化城市功能品质。扎实推进主城区空间统筹及控详规研究,让城市发展定位更明确、功能更完善、布局更合理。实施地标商圈提质升级工程,推动“八大商圈”功能提升,打造海伦堡中央广场、悦享中心等新商圈,形成更具影响力的城市综合体。用好年度29.7亿元专项借款,加快西坝新村、福海小村等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征地拆迁及开发建设,完成兴杰花园等272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好3463套保障性住房项目。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系统,完成8条道路建设,打通断头路2条以上。加大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公共换电站4个,充电桩500枪。

    健全精细化城市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城管委统筹协调作用,深入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让城市有“颜”有“序”。扎实开展绿美西山建设,提升整治背街小巷14条,新建改造游园15个,新增绿地20公顷,启动西福路等道路绿化美化,拆除临违建筑70万平方米以上,督促67个在建工地全面落实“六个百分百”。持续改善城市运行,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5个,建设海绵城市2平方公里。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处置,打造示范小区13个,确保强制分类小区投放准确率达95%以上。

    绘就乡村振兴秀美新画卷。全面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审批入库。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城乡一体规模化供水保障工程40项,启动110千伏云龙坝变电站改扩建、确保110千伏谷律变电站建成投用,新建改建农村道路59公里以上。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善村庄两污治理体系,确保涉农地区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保持100%。深入开展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5个、省级绿美乡村1个。发挥杨林港村、百草村示范带动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五)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方位织密社会保障网络。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依托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10家创业孵化平台,打造“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站,举办“就业在西山”系列活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5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3.1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执行率稳定在100%、医疗保险参保执行率不低于96%。深化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实施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不少于50户。加强“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个,打造未成年人保护中心1个。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兜牢民生底线。

    高标准打造优质公共服务。统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创新,推进新一轮校点布局,确保书林一小双塔校区等10个项目建成启用,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1440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000个;确保师大附中西山学校晋升省一级二等完中,争创省一级幼儿园1所、省级现代教育示范学校1所,内培外引名校2所、名师名长10人以上。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确保成功创建省级健康县城;加快云南省癌症中心、昆明市儿童医院二期等项目建设,确保区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迁建项目主体完工,构建“1+N”区域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级;实施基层标准化慢性病诊疗专科建设,创成省级甲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开展第七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和全国第四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举办西山徒步节、西山音乐节等文化活动,打造新型文化空间2个,建立西山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推动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高到2.62平方米以上,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超92%。

    多维度夯实安全发展根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全力以赴整改6224.87亩耕地流出图斑,确保完成3.7万亩1.2万吨粮食生产。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全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金融、地方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全力化解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攻坚“烂尾楼”、“保交楼”项目,完成交付3800套以上,启动21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房建设。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推动信访法治化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全民反诈等专项行动,确保刑事治安案件数下降5%。力争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个,打造法治文化阵地2个。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稳步推进质量强区战略,确保质量安全。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创建一批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六)树牢“两山”理念,将绿色作为最美发展底色。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启动典型水域生态修复等滇池保护治理项目建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出入滇主河道、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优良水体比例不断提升,力争大观河等7条河道创成省级“美丽河道”。持续推进清新空气行动,紧盯工业源、生活源、扬尘源开展精细化管控,力争空气优良率达99%以上。建设全域“无废城市”,加强土壤环境监管执法,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强化“两线三区”管控,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深入推行“林长制”,确保新增营造林8000亩,治理水土流失2平方公里以上,提速新邑砂厂、振兴石料厂等10个矿山生态修复,完成修复面积1375亩。坚决整改各级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问题,确保按时验收销号。以迎接新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为抓手,开展生态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推动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构建绿色发展体系。严格“两高一低”项目准入,推动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1家以上,绿色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打造云南新能源创新产业园。推进海口小麦地光伏发电、孝母山风电场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力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提高300%。深入开展全面加强磷石膏综合利用三年攻坚行动,力争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七)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政府现代化治理水平。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决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强化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之以恒提高“政治三力”,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强化法治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有序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群众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和统计监督,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强化廉政建设。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推进清廉云南建设西山行动,推动以案促改系统施治走深走实。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强化效能建设。平稳有序推进机构改革组织实施,切实提升政府机关整体执行力。强化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着力提升实干担当、奋勇争先精气神。常态化开展“四下基层”,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以人民满意为最终答卷。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不断增强狠抓落实能力、服务保障能力。

    各位代表!政府工作就是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干一件成一件,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今年区政府班子将带头精文减会,让基层精力回归经济建设主战场;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下沉街道部门破解困难问题。同时旗帜鲜明褒扬敢担当、善作为、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在结果运用上加大权重,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各位代表!今朝胜往昔,蓄势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以最大的定力接续奋斗,以最实的作风拼搏苦干,以最强的信念守正创新,推动西山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力彰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枢门户区的责任担当,不断展现西山新形象新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附件

    名词解释

    1.一园三片:将长坡、团结片区纳入海口产业园区,形成“海口产业园区+海口片区+长坡片区+团结片区”的发展格局。

    2.M0用地:即创新型产业用地,主要用于融合研发、设计、检测、中试、新经济等无污染生产性服务业及有关配套服务项目的工业用地。

    3.五个一批: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

    4.三个首次、一个最高:首个配备盾构电力隧道、首条220千伏线路全段采用蛇形敷设、首次使用智能输送电缆敷设作业,电缆敷设最长。

    5.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6.“113”楼宇发展体系:每幢楼宇建立一支楼宇管家服务团队,明确一套帮扶措施,实现入驻率、贡献率、属地率三率提升。

    7.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8.昆易贷:昆明市创新推出的一项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性普惠金融产品,主要目的是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门槛、扩大获贷覆盖面、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9.“两站一中心”营商环境观察站:依托西山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站、昆明市台胞台属联谊服务站和西山区统一战线服务中心成立的全省首家统一战线领域营商环境观察站。

    10.金融驿站:为经营主体提供融资对接、政策讲解、问题答疑等服务的线下平台,旨在提高金融服务有效性和金融政策知晓度。

    11.“1+1+N”审批:即“一窗一网多并联”,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工作模式,全面提高审批效率。

    12.产业园区“委托审批”: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等12项相对集中行使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权委托海口产业园区实施,让企业及群众不出园区即享“就近办、园区办、最多跑一次”的审批改革红利。

    13.“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14.三区三线:城市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

    15.“挂账式”收储:经政企双方协商同意,原土地使用权人将土地交回,配合政府先行办理地块收回注销手续后重新供应,待收到土地出让价款后再支付收回补偿费。

    16.公园+:新建或提升改造公园过程中,因地制宜加强公园与各类功能融合互补,如公园+体育、公园+民生、公园+文化、公园+旅游等。

    17.“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通过整合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乡村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的村庄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

    18.千万工程: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推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过二十年实践发展,“千万工程”的内涵已经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拓展到农村产业发展、建设、治理等各方面。

    19.六大工程: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六项工程。

    20.一住两公:住宅用地、公共管理用地、公共服务用地。

    21.街道社工站“4+N”服务体系:聚焦“一老一小”、“一残一困”4大基础服务领域,结合本土实际,探索拓展社区治理、志愿服务及其他领域社会工作服务。

    22.两降两升: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和损失数下降,破案数和打处数上升。

    23.五道思考题:省委主要领导要求,各地党政一把手在主题教育中要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省委工作要求、对照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对照“十种鲜明导向”,经常反思自己学习了什么、调研了什么、谋划了什么、实施了什么、干成了什么。

    24.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25.汇兑损益:在发生外币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

    2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度量居民生活消费商品及服务价格水平随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

    2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反映工业生产企业产品出厂价格水平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28.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通过对制造业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是国际上通用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之一。制造业PMI取值范围在0至100%之间,50%为扩张与收缩的临界点,高于50%表示经济活动比上月有所扩张,反之则有所收缩。

    29.抵押补充贷款(PSL):中央银行以抵押方式对商业银行提供的一种再贷款,为商业银行提供基建、民生支出领域的低成本资金,同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并通过抵押补充贷款的利率水平来引导中期市场利率,以实现央行在短期利率控制之外,对中长期利率水平的引导和掌控。

    30.SWOT分析法:一种综合性战略规划工具,主要用于评估组织或项目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31.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

    32.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3”指三年(2023—2025年)上台阶,通过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8”指八年(2023—2030年)大发展,到“十五五”末,云南与全国发展的差距明显减小。“15”指十五年(2021—2035年)大跨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接续奋斗,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3.“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集隔离、应急医疗和物资保障为一体的重要应急保障设施,“平时”可用作旅游、康养、休闲等,“急时”可转换为隔离场所,满足应急隔离、临时安置、物资保障等需求。

    34.六个春城:产业高地、实力春城;辐射中心、开放春城;投资沃土、温馨春城;高原明珠、绿美春城;团结花开、幸福春城;踔厉奋发、效能春城。

    35.“1366”工作思路:紧扣以高质量发展引领西山现代化建设这一中心,围绕展示省会形象的“样板窗口”、生态宜居宜游的“向往之地”、企业荟萃云集的“虹吸高地”三大目标,重点实施“产业强基提能、创新驱动赋能、城乡融合扩能、绿色低碳蓄能、民生保障注能、全域善治聚能”六大工程,聚力推动“实力之区、活力之区、动力之区、魅力之区、引力之区、定力之区”六区建设。

    36.站城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沿线一体化发展模式,紧密融合重要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将日常办公、居住和城市服务等功能安排在车站步行可达范围内,为站点附近人群提供便利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

    37.八大商圈:滇池时代商圈、广福路爱琴海购物公园商圈、大悦城商圈、南亚风情第壹城商圈、万达广场商圈、云投中心商圈、润城商圈、金地兰亭广场商圈。

    38.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市容环境提升行动、道路交通提升行动、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城市更新提升行动、国际旅游城市形象提升行动、城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

    39.六个百分百: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

    40.“1+N”区域医联体:以区人民医院为依托,联合辖区各公立医疗机构特色重点专科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实现设备、人才、教育培训等资源共享。

    41.无废城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方式。

    42.两线三区:滇池湖滨生态红线、滇池湖泊生态黄线,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绿色发展区。

    43.两高一低: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

    44.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