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湄潭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21日在湄潭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游海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负压前行、克难奋进,着力稳增长、稳就业,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扎实推进贵州最美乡村和西部共同富裕示范县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坚定发展信心,始终把促进经济恢复作为第一要务,全县经济企稳回升。项目化、清单化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和国家、省、市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有力有效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五经普”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4亿元(含一次性收入)、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29.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4.8%、12.8%;三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一年来,我们克服财政困难,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第一使命,十件实事深得人心。有组织输出农村劳动力省外就业26194人,城镇新增就业4745人。完成湄潭中学和实验小学新增教学楼建设,新增学位2500个。中西医结合医院二期建成投用。12个社区养老驿站全面建成。改造危桥9座,完成G326湄潭段大修工程。新改建红绿灯灯控系统17套,补齐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盲点1230个;建设气象监测点18个,建成全国气象研学旅行营地。维修维护县城区路灯3008盏次、电路1480米、灯杆170根。改造棚户区1448户、老旧小区1271户、综合管网32公里,新建燃气管道5.94公里,处置问题房开交付房屋3099套。完成10个行政村污水处理工程。补齐木质农房火灾技防短板,全部安装智慧烟感。茶城小学人行天桥动工修建。 一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始终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第一准则,生态底色擦得更亮。探索形成生态产业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复合产业”湄潭模式,喜获第七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河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真抓实干”激励奖励。连续四年蝉联“全国重点产茶县域”第一名殊荣,成功荣获“全国三茶统筹融合发展县”、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湄潭茶叶获“气候好产品”称号。 一年来,我们突出首位产业,始终把卖好湄潭茶作为第一动力,成功开辟了新茶饮新赛道。持续推进茶叶由“卖出去”向“卖得好”转变,创新推动建设“全国新茶饮集聚区”。发展抹茶基地5000亩,建成抹茶、碾茶生产线各5条。逅唐公司首年产值即近“破亿”,古茗、奈雪、甲秀茶等相继落地,已合作国内200多个品牌、6万多家线下门店。新茶饮开启新赛道共识全面形成,新茶饮消费场景初步构建,茶饮品牌上游供应链不断延伸。 过去一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坚定不移落实“四项底线任务”,共同富裕底基夯得更稳。坚决守住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底线。全力做大财力,持续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严格落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要求,最大限度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守牢了“橙色”,兜牢了“三保”。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围绕“两好两上升”目标推进工作,新增防贫监测对象131户436人,累计消除风险166户529人。“3+1”保障问题动态清零。脱贫人口、易地搬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07%、15.08%,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有劳动力脱贫人口全部清零。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下大力抗连旱、提单产、补夏粮,完成粮食面积66.5万亩、产量19.17万吨、增储粮食2000吨。狠抓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及违法占耕等问题整改,护好了良田,守好了粮仓。坚决守住平安湄潭底线。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全面筑牢。禁毒示范县创建扎实开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扫黑除恶斗争形成常态化,实现“六个零发生”。洗马派出所成功创建全国一级公安派出所,兴隆镇(农村地区“寨管家”解纷工作法)获全省第一批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单位。 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共同富裕底气持续彰显。新型工业化发展持续明晰。抓实“六个抓手”方法体系,聚力把“小叶子”做成富民大产业,强化茶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全力“去库存”,推动以“湄窖”为代表的白酒产业发展。粮油、新型建材、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分别实现产值3.69亿元、2.09亿元、1.55亿元。经开区成功申报省级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入园企业达279家,实施工业项目62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家,培育亿元以上企业8家,获批创新型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和绿色工厂2家。新型城镇化品质持续提升。有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征收成片开发调整,扎实推进棚改安置及“保交楼”工作,交付住房2185套,完成“一户一套”安置还房399套、农村危房改造任务34户。22个重大工程有序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基础持续巩固。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9%、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农产品“五进”活动影响扩大,湄潭农特产品走进“村BA”。清理盘活农村闲置低效项目7个。强化数字赋能,建成“村播中心”30个,县级平台启动运营。做强种子“芯片”,推动玉米成功制种并用于毕节和六盘水等地种植,填补了贵州西部玉米本地化制种空白。“湄潭翠芽”首次进入全国茶品牌收益前10位、达3亿元,“湄潭雀舌”“茅坝米”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旅游产业化内涵持续丰富。聚焦旅游“三大要素”,实施“四大行动”,“吃住行游购娱研体学”融合新消费业态不断丰富,成功举办第15届茶博会,“永不落幕的茶博会”成果丰硕。举办速度贵州铁人(骑跑)两项赛等活动,引流44万人次。新增涉旅主体36家、限上住宿餐饮企业4家,接待游客422万人次、增长10.6%,实现旅游收入增长32.3%,游客人均消费增长19.6%。 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共同富裕底子持续稳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争资争项到位资金11.3亿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茶叶交易中心等43个项目建成投用,供电局一级储备混合仓库、汇通阳光花园、湄江水库灌区等80个项目开工建设,经开区安置房、公安业务技术用房等53个停缓建项目成功盘活。产业招商显见成效。实现新招引企业37家、项目97个,到位资金23.2亿元。招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各1家,三一风能智能制造产业园、茶海国际水准高端民宿等项目成功落地。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一网通办”“一窗通办‘2+2’模式”等改革扎实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贵人服务”实现全覆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1.55亿元,新增“四上企业”137户、市场主体5461户,实现“个转企”21户。 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底板持续筑牢。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编制完成15 个镇(街道)115个村(社区)乡村规划,启动实用性村庄规划48个、“一图一表一说明”管控图则52个。新(改)建农村户厕826户,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4.17%,农村电网改造率、行政村通光纤网络率、移动通信率达100%。优化农村客运班线17条,农村快递物流下乡进城更加便捷。优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车不过十、礼不过百”深入人心,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全面深化东西部协作。到位资金3325万元,实施协作项目13个,实现消费协作3.2亿元。“金桥·斗门印象农旅小镇”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共同富裕底蕴持续厚植。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工作,实施“一亩一证”茶园经营权流转改革试点村10个,成功入列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县试点。重塑国企管理体系,完成国有企业有序“关停并转”。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实施科技项目27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引进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家、高层次人才33人,培育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17人。全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茶叶直接出口实现4017万美元,位列全省第一位。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富裕底色持续提亮。深入推进河长制、林长制责任落实及生态保护修复。中央、省、市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率97%。经开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县城污水应急处理设施建成投运,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升改造、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项目有序推进。白酒、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企业治污水平倒逼提升,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实现全过程有效监督。森林覆盖率66.1%、环境空气优良率98.9%、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共同富裕底盘持续夯实。居民就业有力稳住。建成“零工市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组织化程度达73%。“三类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实施欠薪根治行动,在建项目“六项制度”综合达标率85%以上。教体事业创先争优。持续实施教育发展“三年提质攻坚行动”,控辍保学实现常态化清零,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81%。中考成绩名列全省第10位。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达25.29%和72.95%,实现连续三年攀升。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文化事业不断提质。公共文化服务丰富拓展,“长征文物”“革命文物”核查工作全面完成。电影《谢谢您,老许》在湄开机。健康湄潭扎实推进。县医院二期、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项目建成投用,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三级评审。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2个、卫生院医疗延伸点4个,医疗服务进一步向村级延伸。社会保障有力有效。镇村两级医保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建成养老服务及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儿童之家”等24个。农村、城市低保,特困人员等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生活费和护理补贴全面提标。 过去一年,我们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紧扣“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干部队伍政治素养、担当精神、履职能力、纪律作风有效提升。办理人大建议62件、政协提案109件,满意率均为100%。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服务型政府建设纵深推进,依法行政水平持续提升。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人民武装、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审计、公积金、人民防空、外事侨务、史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科协、老龄、红十字、慈善、志愿者、助残扶残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形势比预想的要难,挑战比预判的要多,取得的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方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结齐心、感恩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湄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及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关心支持湄潭建设和发展的省、市各部门各单位和斗门区,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阔步新征程,整装再出发。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总量小、人均低、欠发达、欠开放、欠账多仍是基本县情。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优,农业大而不强,资源未能全面盘活;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支撑较为乏力,安全生产等方面风险隐患仍然不少;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还有短板,回应办理群众“急难愁盼”不够及时有力;政府系统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仍需转变,报喜不报忧时而贻误战机、干事不担责还有推诿拖延。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务必对照“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落实好“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求,谋好“稳”的基础、谋准“进”的目标、谋细“改”的举措,纲举目张推进工作,更好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抓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牢牢把握“伟大转折地”历史地位和“省域副中心”战略定位,切实担负起“六大使命任务”,进一步重塑思维理念、重塑体系机制、重塑能力作风,加快建设“三区一地”,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大改善和产业招商大提升,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为加快建设贵州最美乡村、全力建设西部共同富裕示范县、奋力谱写湄潭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筑牢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剔除一次性收入)增长7%以上,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12%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以上。节能减排降碳、居民消费价格等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动新型工业化提质增量。全面落实“3533”目标和“东茶西酒北能源”产业布局,抢抓“六大产业基地”建设机遇,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及经开区“主阵地”,大抓工业、大兴工业、大干工业,着力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聚力做强茶叶首位产业。锚定把“小叶子”做成富民大产业,锁定茶业税源1个亿目标,推动资金、资源、人才、土地等要素向茶产业聚集,夯牢再造一个湄潭(茶叶)基础。聚焦名优茶做出新增量,发挥茶业协会引导管理及龙头企业带动整合作用,做强“遵义红”“湄潭翠芽”品牌,推动“黔红”出山。持续托底扩中拉高,形成以优质红茶、绿茶为引领,白茶、黑茶、黄茶、花茶及涉茶系列产品并举的全茶产业链,诚邀天下茶人,回味80年湄潭龙井,繁华“中国茶城”、贵州茶叶交易中心最优卖场,拓展茶食品、茶工艺品、茶保健品及茶日化等项目,力争与八马、茶里、帮利等茶业头部企业牵手合作,新增规模以上茶叶企业3家以上、茶叶精制拼配和大宗茶精制拼配企业2家以上。聚焦新茶饮引领新赛道,加快建设“全国新茶饮集聚区”,汇包材、果汁、果酱、茶、糖、奶、小料供应链,聚生产加工型、实体商贸型、数字电商型、出口贸易型、生产服务型企业,建好抹茶、碾茶及茶饮生产、研发、加工基地,力争把逅唐、琦福苑、京贵茶树花、春水堂等10余家企业培育为亿元级企业,开发新茶饮品牌,引进优强新茶饮企业5家,实现新茶饮企业综合产值4亿元以上,探索形成新质生产力。聚焦茶出口开拓新市场,规范建设“全省茶叶出口贸易集聚区”。 聚力壮大白酒等支撑产业。以“重振湄窖雄风”为抓手,调动一切有效资源推动湄窖酒业实现品牌振兴,择优培育白酒龙头企业,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招引酒企项目建设、手续办理、竣工投产、生产销售、达规入统全流程跟踪服务,新增规模以上酒企1家。促进江葛水泥稳定恢复、复烤厂稳产增产。大力引进培育家具、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坚持“富矿精开”,摸清资源底数,加强硫铁矿、地热、氧化锂矿等资源勘探、开发及管理。 聚力打响湄潭大米品牌。更大力度加强“茅贡米”“茅坝米”品牌开发保护,支持推进以茅贡米业为龙头的大米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全面开拓市场,实现提档发展,增强大米市场竞争力,力争茅贡米业产值突破3亿元、竹香米业产值突破1亿元。深挖辣椒、粮油发展潜力。建成投产德珲食品公司清洁化生产线项目。 聚力突出经开区主战场地位。坚持“亩产论英雄”,争取资金完善经开区燃气、供排水等设施,配套补齐金融、物流、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工业示范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90%左右,形成主导产业聚焦、优势特色产业突出、资源要素汇聚的中小企业集群,有效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创新能力和节本增效。精准落实领导干部包保联系及“一企一策一专班”制度,在企业纾困解难上出真招、出新招、办实事,探索“规上并联规下”“规下抱团互联”等模式,开启集团化生产经营,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创新型企业全覆盖,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以上。 聚力突破科技创新及数字经济。学习运用以数字生产力、绿色生产力、蓝色生产力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经验,深入落实“向科技要产能”行动。聚焦城镇智慧化改造、乡村数字化建设、旅游场景化创新、政务便捷化服务,持续推进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以上有研发活动,力争培育企业技术中心2家以上。加快企业数字化提升,推进智慧园区建设,用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数字经济支撑新增长点。 (二)全力以赴加速农业强县建设,全面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成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紧盯“五业兴旺”抓增收、推动“五个振兴”促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有力抓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始终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重大责任,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坚持“向耕地要粮、向林地要钱”。聚焦品种品质品牌,狠抓良田良种良法,建设粮油生产示范县,办好玉米制种基地,高质量推进4.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粮食和油菜单产提升2%以上,稳定粮食种植65.5万亩、产量19万吨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1%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8%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5.5%以上。推行茶青交易“一把秤”,推动茶青“采收转运送”全过程无塑化,改造低效茶园5000亩,完成茶叶产量7.5万吨以上、产值75亿元以上。完成烤烟种植面积5万亩,收购烟叶12.3万担。大力发展以家庭农场为重点的肉牛产业,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打造新南鲜鸡蛋、“湄江明珠”等特色品牌及“湄邑优选”电商公共品牌,支持“多镇一特”品牌和市场建设,更大力度推进村播中心扩面提质,提升“数商兴农”质效,做足“土特产”文章。 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切实抓好“3+1”保障,进一步完善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强化帮扶措施落实,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大低效闲置扶贫资产盘活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四项收入”。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劳务输出、园区建设、社会事业、人才交流等重点,深化东西部协作,加快推进粤黔协作产业园建设,推动“粤资入湄”“湄品入粤”。 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成效成为全市又一张靓丽名片。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投资规模小、施工技术要求不高的政府投资类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健全黔北民居全过程管理机制,推进“一图一表一说明”村庄规划全覆盖。围绕“两改两治理”要求,巩固提升“七改一增两处理”成效,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涵养文明新风,强化滥办酒席源头治理,发挥好“寨管家”、红白理事会作用。力争建成示范引领村20个、整治提升村86个,新(改)建农户厕所800户,完成5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 (三)全力以赴抓实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全面推动投资增效益消费强活力。牢牢把握“更加重视扩大内需”决策要求,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构建更好场景,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兴旺更多人气、财气、烟火气。 全面强化产业投资。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切实把项目谋划储备抓在日常、把前期工作做细做实,确保需要时拿得出、审得过、能落地。强化政府投资及项目资金管理,严格落实项目资金闭环管理措施,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抢抓国家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等政策机遇,推动水利、水网建设、交通及城镇基础设施等项目落地。多谋多建“小而美”民生项目。持续推进36个停缓建项目盘活处置及三一重能等23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水锦花都、供电局一级储备混合仓库等61个续建项目,开工建设烟叶仓储、智慧农贸广场等68个拟建项目,跟进昭黔铁路金沙经遵义至黔江段前期工作和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政策对接,确保每季度开工一批产业项目,争资争项20亿元左右,产业投资占比达45%以上。 全面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促投资,不断做强县城、做特集镇。用好“三区三线”成果,推动“多规合一”。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大力推进城镇“四改”,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13户,新建燃气管道8公里和供水、污水、雨水管网15公里。聚焦第四代住宅、避暑康养地产,全力推动农贸街、原复烤厂片区城市综合开发项目。落实一揽子政策措施,做好“保交楼”和问题房开等工作,促进一二手房联动,力争商品房销售增长3%以上、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以上。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进程,强化城市公交管理服务,推动城市交通向乡村延伸。深化“交邮融合”,持续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创建省级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降低快递物流成本。力争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000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 全面推动旅游业提质。持续丰富场景促消费,围绕旅游“三大要素”升级消费业态,加快构建以住宿为核心、“场景+住宿+多业态”旅游小生态圈。着力培育和引进优强企业,加快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盘活旅游低效资产,打造优质精品景区和一批国家等级旅游民宿、精品民宿,实施“腾出一层楼,民宿促增收”。做好茶旅、体旅、酒旅、水旅、康养等深度融合大文章,因地制宜开展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茶事、赛事及场景活动,筹备召开中国茶馆大会,积极“请进来、走出去”,推动“卖酒”“卖茶”“卖房”向“卖生活方式”转变。细化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重点境内客源市场游客导入计划和港澳台等重点境外客源市场宣传推介,实现与头部旅行社合作,引客入湄。加快推进茶海小镇建设,加速茗城外滩、香江半岛、太阳城等消费街区、核心商圈建设,打造湄潭“夜经济”品牌。持续推进“永不落幕的茶博会”,承办好贵州省第16届茶博会,策划推出“走,到湄潭当农民去”“中国茶海12时辰”“黔进青春·茶衍生活”等场景业态。力争旅游人次、旅游收入、人均消费分别增长10%、15%、5%以上,实现入境过夜游客较大幅度增长,唱响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湄潭好声音。 (四)全力以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动力。聚焦为全国全省探索经验的改革事项以及体现湄潭特色的改革任务,扩大对外开放需求,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活力。 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重塑国企管理体系。坚持“先立后破”,聚焦主责主业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压降平台数量、提升发展质效,推动国企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实现经营回归利润、发展回归主业、机制回归市场。成立茶业集团和文旅集团。坚持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依规入市,扎实推进集体经济改革。统筹推进开发区管理、农业农村、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全力承接扩权强县改革赋予的各项职能。 着力推进营商环境大改善。启动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稳定在库“四上”企业,推动企业上规入统并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扶持。完善落实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切实保障企业用工、用电、用地、用能等方面需求,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准确把握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家接触交往,“无事不扰、有求必应”,高质量承接市县乡村四级联运整合。新增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1家以上、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家以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家以上;力争新增市场主体5000户、个转企15户以上。 着力实施产业大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任务”和“续命”工程,全面重塑招商引资体系。树立“抢商”“服商”意识,开展招商大比武。精准制定“一图三清单”和行动方案。紧盯茶产业链、“体产”,瞄准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等招大引强。抢抓“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央地产业对接大会”等平台机遇,争取更多央企和外商投资,加强驻点招商和市场化招商。更加注重招商“金三角”带头招商和人人招商机制落实,持续“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选聘“招商推荐官”。立足农高区建设引进科技成果及人才。力争引进优质项目20个、优强企业16家以上,新增产业到位资金26亿元以上,经开区到位资金固投转化率不低于50%。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抓好外贸平台和通道建设,抓实外贸企业和人才培育。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等区域发展,主攻东南亚市场。深化利益联结,加大出口茶叶产能整合,加强“跨境电商+海外仓”联动发展,规范拓展茶叶、电子产品等出口竞争力,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推动建设海外仓2个以上,发展跨境电商企业10家以上,实现茶出口备案企业达到70家,直接出口额突破5亿元。 (五)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进一步树牢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 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工作,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信访法治化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时代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工作,深入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和社会治安“1+5+1”行动。高质量创建省级禁毒示范城市。抓好未成年人普法、加大未成年人保护,关心关注鳏寡孤独残等特殊困难群众,坚决杜绝冲击道德底线事件发生。 坚决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聚焦重塑“五大体系”,建立抓财源建设工作机制,夯实税收收入增长基础,形成支柱税源坚实稳固、中小税源发展强劲、新兴税源生机勃发的可持续税源新格局。落实税费征管协同共治机制,全面堵塞税收漏洞,加强政府性基金收入征管力度,坚持依法理财,确保财政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均衡入库。全力扛起财政“五保”本质任务,统筹好企业债务还本付息特别任务。摸清家底、科学编制财政预算,大力压减非刚性支出,加强项目全流程管理,习惯过“紧日子”“苦日子”,做到“无预算不支出、有预算不超支”。规范做好政府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周期管理工作。加快健全县级政府性担保体系。全面规范财政投资项目预算评审,加强财会监督,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政府投资效益。 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入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道路交通、消防、森林防火、旅游景区、城镇燃气、危化品、自建房、非煤矿山、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深化“打非治违”。全面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和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消防安全改造。坚持眼睛向下抓安全,真正把主体责任传导到最末梢,落实到每一台设备、每一个环节、每一名人员、每一项制度,继续实施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措施,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抗灾能力。 坚决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抓好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五场战役”,巩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成果,提升环境空气优良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固塘头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推进生态修复保护,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抢抓“电动贵州”建设契机,实施新能源更新行动,提升居住区充电设施覆盖率。下大力抓好工业生产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城乡污水网络建设提能。实施完成湄江水库保护、湄江河化肥厂片区生态环境系统整治等项目。加快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高产业发展“含绿量”,推进“两山”实践成果转化出新业绩。力争创建省级绿色工厂1家。 (六)全力以赴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县域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头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办好,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扎实做好稳岗就业。大力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行动,聚焦浙江、珠海、广东、福建、江苏等地的重点企业,加强就业监测帮扶,提高组织化程度。瞄准就业、企业、产业需求,提高培训实效和劳动力就业能力。更大力度推进青年创新创业,创建高质量就业先行示范区。组织实施好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促进特殊重点群体灵活就业、充分就业。高度关注和组织谋划好返岗就业工作,坚决遏制欠薪行为。 扎实提升教育文化质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七大提升工程”,启动“银龄计划”。加快完成茶城中学综合楼、康乐小学、岩上幼儿园、中职校二期实训基地等建设,全力推动湄江二小改扩建、湄潭第三高级中学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率先突破,让技能成才有路径、让职业教育有学头。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2%、100%、94%。全面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展好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丰富文化创新创作和群众活动。 扎实提升健康水平。加快建成县医院公共卫生救治能力项目,推进县医院三级综合医院创建。健全“县优、镇强、村稳”的医疗服务格局,全力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有效承接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鼓励支持社会办医,提升医疗就医应急能力和就近就医覆盖率。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服务,持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强化“一老一小,家中两宝”服务保障,充分发挥好1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作用,提高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比重。通过“老老互助”“代际互助”“邻里互助”等形式,扎实做好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普惠托育服务。发展银发经济。强化医保基金监管。 全力推进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双拥工作取得新发展,加强民族宗教、审计、统计、科协、人防、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推动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未成年人保护、老龄、红十字、慈善、志愿者、助残扶残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持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新建省外劳务协作工作站2个。(2)筹建湄潭县第三所普通高级中学。(3)完成枫香湾大桥排危重建,改造危桥8座。(4)提质改造兴隆、高台、马山3个区域性敬老院。(5)新增5G基站100个、充电桩100个。(6)建成微型智能气象监测站50个。提档升级专职消防队。(7)进一步优化运营线路,新开通1条城乡公交线路。(8)设置城乡应急避难场所,实施农村安防工程50公里以上。(9)完成县域智慧路灯节能改造。(10)启动湄潭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建设。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站在一代代人为之奋斗奉献的湄江大地上,向着新的目标进发,我们更当豪情满怀、执着如一,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切实强化自身建设。我们要始终对党忠诚,成为掷地有声的执行者。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终身课题,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自觉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把对党忠诚融入血脉、注入灵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成为民呼我应的行动派。牢记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个很宏伟、也很朴素的目标,把解决群众和企业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坚持财力一分增长,民生一分投入,尽最大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关键小事。我们要牢记首要任务,成为善作善成的实干家。深入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化效能革命,视人才为珍宝、与企业同奋斗、用市场育动能,事不避难,燃起心中“那团火”、激发身上“那股劲”、拒绝“躺平”“内耗”“当看客”,恪尽职守,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我们要做到勤廉并重,正心明道建设廉洁政府。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制度建设和执行,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让廉洁用权、担当作为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让党员干部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习惯过“紧日子”。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兴调查研究,强化“四下基层”制度落实,为基层减负赋能。我们要自觉崇法尚理,公正文明建设法治政府。把依法行政作为重大政治纪律和规距立起来、严起来,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作风民主,整治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等问题。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扎实抓好建议提案办理,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司法、群众、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做到依法统计不出假数、真实可信。 各位代表!大道不孤、实干为要,众行致远、未来可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龙马之精神、“贵州冲泡”的作风,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意气风发、埋头苦干、赶超跨越,全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湄潭实践新篇章! 名词解释 1.两好两上升:全省在2023年国家后评估考核中,确保综合评价为好、东西部协作考核评价为好;实现综合评价排位上升、脱贫群众认可度上升。 2.六个零发生:危害国家安全案事件、暴力恐怖袭击案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网络舆情事件、集体进京非访事件和重大公共安全事故。 3.六个抓手:抓主导产业、抓龙头企业、抓产业链条、抓园区建设、抓要素保障、抓生态环保。 4.一核多点:以县城为全域要素核心,各镇集镇和特色景区景点为支撑点,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5.金三角:指构建县长总揽全局、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分管经开区招商和分管副县长分管经开区以外招商的工作格局。 6.三大要素:资源、客源、服务。 7.四大行动:市场主体培育行动、业态升级行动、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行动。 8.双千百场:千支队伍、千次对接、百场活动。 9.四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10.五场战役: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固废治理战、环境执法监管战。 11.六项制度:劳动用工实名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维权公示制度、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人工费用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银行代发工资制度、按月足额支付工资制度。 12.三类人员: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13.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15.“3533”:到2027年,形成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能源等3个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酱香白酒、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3个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16.两个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7.五个必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18.六大产业基地: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 19.一图三清单:首位产业的产业链图以及在谈项目清单、在建项目清单、拟招商引资项目清单。 20.千万工程: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21.五业兴旺:产业、就业、创业、企业、公共事业。 22.五个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23.社会治安“1+5+1”:“1”即以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为牵引;“5”即防范处理邪教问题、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巩固提升禁毒“大扫除”成效、深化命案防控治理、打击防范盗窃犯罪;“1”即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工作。 24.电动贵州:通过出台系列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材料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25.六六就业稳岗计划:省外务工规模稳定在600万人左右、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 26.七大提升工程: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提升工程、现代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工程、高等教育突破发展提升工程、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提升工程、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