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市大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4日在重庆市大足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区长 徐晓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足的新征程中,我们面临多重约束并存、多重任务叠加的复杂局面,困难和挑战比预料的多,加压奋进的结果比预想的好。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聚焦“三篇大文章”,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较好地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一年,我们聚力政治铸魂、党建统领,在现代化新大足建设中迈出坚实步伐。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全力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坚持以党建统领“885”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加快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大足必落实”,主动在全局中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系统推进数字重庆、美丽重庆、平安重庆建设落地落实,全面部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区建设,现代化新大足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施工图、实景图。 ——这一年,我们聚力稳进增效、争先创优,在承压前行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锚定目标不松劲、不懈怠、不停步,高频高效加强统筹调度,经济运行平稳健康、符合预期,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7.8、2.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2%、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3.5%。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就业创业等12项工作获市政府督查激励,项数和奖励资金均居全市第一。大足锶盐新材料产业园通过市级认定,五金产业获评国家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先行区”,双桥经开区成功创建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大足高新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这一年,我们聚力除险清患、攻坚克难,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守好筑牢底线。坚决打好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成功争取中央再融资置换债券74.7亿元,新增专项债、一般债等38.1亿元,提前3个月偿清政府拖欠企业账款19.2亿元、占全市18.1%,圆满实现政府债务“脱红”目标。集中力量防范房地产领域风险,提前2个月全面交付6个“保交楼”项目,成功处置4个“四久工程”。“铁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整改土地“非农化”0.5万亩、“非粮化”3.5万亩,恢复补足耕地0.9万亩,复耕撂荒地3万亩,粮食增量综合贡献率全市第二。果断高效应对大足有气象记录以来的“7·26”最大暴雨洪灾,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875人,实现“人员零伤亡、财产少损失”,争取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增发国债资金5.7亿元。全力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安全生产亡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的55%,非安全生产事件亡人数下降25.7%,信访总量下降32.4%,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 ——这一年,我们聚力改革求变、善作善成,在破解瓶颈制约中激发内生动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国企“瘦身健体”三年计划,办理资产资源权证220.4万平方米,处置变现闲置资产32.7亿元,压减融资平台公司11户。抓实“5513”创新举措,探索推进农村“五合一”综合改革,制发全市首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股证书,成功纳入市级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推动“沉睡”资源变为改革红利。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成功“破冰”,投用国际贸易大厅、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渝采通”跨境贸易服务平台,实现全国通关一体化,试点出口1316票、11亿元,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增长20%,进出口总额46亿元、增长102.3%。 ——这一年,我们聚力惠民有感、民呼我为,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中增进民生福祉。多种方式筹集房源5580套,13002名延期交房群众实现“新房梦”。改造老旧小区92.6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旧房整治提升1603户、危旧房改造271户、改厕5000户。新(扩)建大足中学昌州校区等学校6所,新增学位9340个。区人民医院绩效考核跻身全国三级公立医院500强,区中医院绩效考核列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300强。扎实开展“千手护蕾”、根治民工欠薪等“五个专项行动”,“足够爱你”预防轻生专项服务入选全市民政领域十佳实践案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国考市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城区空气优良天数322天、列渝西地区第一。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实抓好“双圈”合作共建,全区域融入、全方位推进迈入新阶段。把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任务作为“一号工程”和全区工作总抓手总牵引,聚焦互联互通提速、产业协作提质、公共服务提效,推动“双圈”建设走深走实。成渝中线高铁(大足段)建设顺利,重庆都市圈铁路西环线设双桥综合枢纽站、预留万古物流站。大(足)内(江)高速全线通车,渝蓉高速“大足石刻”服务区建成投用,成渝高速扩能改造完成初设。新(改、扩)建普通干线公路及重要连接道28.4公里,宝顶山至北山快速通道主隧道全线贯通,成功纳入全国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名单。做响“资足常乐”品牌,联动川渝地区推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精品线路11条。大安农业园区(东部片区)列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与中国珠宝协会联合设立大足珠宝引导基金、大足美学珠宝设计中心,28家川渝企业入驻雕刻共享产业园。启动川渝工业设计赋能云平台建设,与绵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中心。办理“跨省通办”“川渝通办”6.8万件次。保障40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入学,周边居民来足就医2.6万人次。跨界河流、大气污染等联防联治深入推进。与内江合作开展市场监管第三方评估检查模式获全国推广。 (二)抓实抓好经济恢复提振,扩投资、促消费、强主体取得新成效。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推动有效投资扩量提质、消费市场加快恢复、经营主体活力增强,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强化项目“三张清单”精准调度,投产投用重点项目132个,工业投资增长31.4%、占固投比重44.7%,向社会投资主体出让商住用地378亩、房地产投资增长7%。重塑招商体系、创新招商方式,举办全国电梯产业发展与安全论坛、钡锶盐全国年会、首场渝西地区一体化招商沙龙、旅行商大会、土地推介会等活动,签约项目204个、正式合同额802亿元。培育大融城、吾悦广场等5个消费集聚区,举办国际五金博览会、汽车博览会、文旅惠民消费季等消费促进活动70余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电商产业园获评全市唯一、全国十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邮政快递业务量增长24.9%。邓家刀获评全区首个“中华老字号”,新增笛女酒等6个“重庆老字号”、增量居全市第一。召开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分类制定扶持存量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措施46条,千方百计兑现产业扶持资金2亿元。227名专员“点对点”服务企业,解决企业“吹哨”事项497件,为企业办理新增减免缓退税费4.2亿元,新发展经营主体13469户、增长16.5%,其中民营企业2535户、增长14.3%。 (三)抓实抓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创新赋能实现新突破。锚定特色产业高地建设目标,落实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迭代升级“246”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产业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推进补链延链强链,牵头组建成渝“双圈”静脉产业园区发展联盟,签约绿源新能源摩托车、亚星锚链、攀钢大足先进材料配送基地等重点项目,投产中国公路车辆专用车轻量化构件、松诺摄像头马达、朝航钢构、保利电梯导轨等项目,建成三菱、日立等头部电梯企业西南配送仓储中心,开发全国首台无人驾驶换电矿卡、新能源全数字化冷藏车等专用车新产品。持续激发创新活力,新增科技型企业278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新建市级创新平台4个、数字化车间6个,推动规上企业建立市级研发机构89个。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23件、增长17.7%,技术合同登记5.3亿元、增长96%,施密特电梯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培育“小巨人”企业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4家,打造“5G+工业互联网”场景示范3家,盛泰光电获评市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创新示范工厂、入选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名录、车载摄像头量产供应比亚迪等知名车企,宇海科技、双钱轮胎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足航钢铁纳入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强化发展要素保障,新建园区道路15.5公里,铺设综合管网48.4公里、电缆31公里,引导支持企业新建厂房113.1万平方米。市区共建1.4亿元光电产业基金,引导金融机构投放实体经济贷款337.4亿元、增长28.3%。实施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供应工业用地1800亩,盘活闲置用地153亩、厂房10.1万平方米。 (四)抓实抓好文旅融合发展,“日月辉映、繁星闪烁”形成新格局。始终牢记“一定要把大足石刻保护好”的重要要求,持续加强大足石刻保护研究利用,提升大足石刻景区国际化水平,推动龙水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加快建设国际文旅名城。实施大佛湾水害治理工程(二期)、广大寺修缮保护等项目18个,完成22处中小型石窟数字化信息现场采集。大足石刻研究院获评市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足石刻全集》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大足石刻数字球幕获评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石刻景区购票游客116.6万人次、增长356.6%,门票收入9397.7万元、增长431.1%,均创历史新高。龙水湖温泉及水世界、大龙湾酒店恢复营业,引进水上运动、研学旅行等项目,举办湖畔露营音乐节、龙舟文化嘉年华、越野赛车挑战赛等系列活动,游船购票数超过11万人次。棠香人家成功创建4A级景区,宝顶小住、古佛学堂等5个民宿开门迎客。五金刀具“深海利刃”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大足小工匠》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金奖。成功承办首届全球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发布《气候变化背景下石窟寺保护大足宣言》,全球1344家媒体报道、5.1亿人次关注,为世界石窟寺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大足石刻亮相联合国“何以文明”特展、纽约亚洲文化节、上海进博会,走进瑞士、法国、新加坡等国家推介,策划举办国际旅游文化节、川剧旅游文化艺术节等文旅活动87场次,获评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县(区)案例。 (五)抓实抓好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品质、乡村面貌发生新变化。统筹推进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持续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科学编制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基本完成“一中心四组团”详细规划,制定出台城市设计导则、“小镇焕新”导则、农房建设管控指导图则。高起点规划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城,完成“两纵三横”干道、“平急两用”酒店等22个一期项目前期工作,海棠国际财信中心完成拆降。编制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完成石刻大道、龙中路文化植入,实施“花境双桥”一期工程,提质城市绿地5.4万平方米。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拆除违法建筑1.4万平方米,新增城区停车位2200个,老旧住宅加装电梯75部,升级改造城镇农贸市场11个。大力发展“一主两辅”农业主导产业,规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17.5%。举办中国羊业发展大会,大足黑山羊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建成首个万头立体羊舍,存栏种羊7.5万只。新增大足冬菜等3项地方标准,新发展“稻渔”2.7万亩,纳入全国油菜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消除风险监测对象371户,全区无一户致贫返贫。新建农村供水管网110公里、“四好农村路”100公里。评选首批“五星村庄”24个,创建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个、“四好农村路”示范单位1个、清廉重庆建设标杆单位1个。三驱镇列入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拾万镇长虹村获评2023年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高升镇旭光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金山镇治理高额彩礼纳入第四批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六)抓实抓好全面深化改革,数字化变革、重点领域改革释放新活力。突出数字化引领、赋能、撬动作用,推动形成一批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改革成果。扎实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建成投用数字经济产业园,升级打造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民呼我为”等重大应用实现三级贯通,“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线上线下同步投入实战应用,“数治窨井盖”获市级应用独家试点。统筹推进重点改革事项94件,国防动员体制改革落地,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平稳实施,全国婚俗改革、强村富民综合改革等有序推进,形成制度创新成果78项,改革经验获国家级肯定30次、市级推广325次。全面落实117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措施,建立“快马”、“蜗牛”、“锦旗”“灰旗”评比机制,率先推进政务事项“标签制”“一码即查督进驻”,对1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办理“一件事一次办”1.3万件次,“政府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获评市级法治政府创建示范项目,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七)抓实抓好美丽重庆先行区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深入实施“岸上能看景、下河能游泳”五年行动计划,系统整治淮远河等5条河流,完成平滩河等6条河流健康评价。整改190家重点企业涉气问题,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经验获市级推广,获评首批市级气候投融资试点区。扎实开展“无废城市”建设,香国公园入选市级精品“无废城市细胞”名单,创建节约型机关82家、绿色社区89个,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增设充换电基础设施1.2万个,开采页岩气2.3亿立方米。完成营造林建设1.8万亩,实施巴岳山生态修复1800亩、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168亩,水土流失治理27平方公里、河道综合治理25公里,实现松材线虫病疫区全市率先摘帽,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17个、市级绿色示范村3个。 (八)抓实抓好惠民暖心优服行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了新提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城镇新增就业12316人、调查失业率5.2%,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供养金、临时救助金等3.1亿元,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提升35个百分点。全面推行“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新增婴幼儿托位817个,建设运营社区老年食堂10个。成功创建市级双拥模范城。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新增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126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8.5%,义务教育巩固率100%,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承办全国汽车流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区人民医院正式挂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经开区人民医院创升“二甲”,区二院新院区正式投用,区精卫中心获评三级精卫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万古镇、玉龙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卫生人才“县聘乡用”做法被中央改革办采纳。重庆红岩重汽博物馆被授予市级国防教育基地,区图书馆入选全国优秀文化空间案例,万古鲤鱼灯舞入选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举办全国定向锦标赛,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纳入“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及火灾防控“除险清患”行动,消除巴岳山煤矸石复燃隐患79处,完成地灾避险搬迁292人。开展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形成“1+3+N”专兼联一体网格治理团队。加强治安打击整治和“全民反诈”,刑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分别下降19.1%、27.9%。深入开展“两攻坚两整治”工作,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万件、信访积案74件。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带头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作要求,抓实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十项举措,推进“四型”政府建设62项年度任务。全力支持配合做好市委第三轮巡视相关工作,统筹推进巡视、审计、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向区委请示报告制度,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8件、政协委员提案232件。严格贯彻“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三公”经费、一般性项目支出3.2亿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积极落实清廉重庆建设,守牢意识形态安全底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各项任务顺利开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机关事务、科普、档案、保密、地方志、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女、儿童、青年、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老年体育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面对过去一年的复杂局面和严峻挑战,我们从最难处着手、做最有力应对、朝最好方向前进,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交出了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发展答卷。这是市委、市政府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拼出来、干出来、闯出来的,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足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全区离退休老同志、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朋友,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大足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对照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部分指标因为数据修正没有达到预期,部分政府投资项目因化债工作要求停建缓建。同时,全区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稳进增效的基础尚不牢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主导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新兴产业引进培育不足,创新和数字赋能亟待加强;文旅业态不丰富、配套设施不完善,文旅资源尚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产城、城景、城乡融合步伐还需加快;民生事业还有不少短板,增加居民收入还要想更多办法;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统筹化风险与促发展、保民生的压力较大;营商环境仍待优化;政府效能还需提升。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深入研究,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厚望!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现代化新大足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是改革攻坚突破的奋斗之年。纵观宏观大势,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困难依然较大较多,但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放眼区域态势,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实施,全国经济“第四增长极”加速崛起,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阔步向前,但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审视自身形势,大足发展正面临扩总量提质量、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守底线等多重约束,正处在负重前行、滚石上山、跨越关口的关键阶段,正迎来位势能级加速提升、工业发展转型突破、文旅资源潜能释放、城乡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务必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在发展中拼决心、拼干劲,大胆试、大胆闯,不“躺平”、不“休眠”,努力交出让全区人民满意的发展答卷。 按照区委部署,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和区委三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大足,努力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市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建统领,找准抓实有形载体、有效抓手,讲求工作推进的方法论,把握政策举措的时度效,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创新高效能治理,把区委工作安排落地落实。我们要把准把牢稳进增效导向。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突出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调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巩固拓展经济恢复向好势头。我们要把准把牢除险固安导向。必须把平安稳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系统观念、树牢底线思维,加强风险预判和战略预置,提高应对各种极端情况的实战能力,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我们要把准把牢改革突破导向。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坚持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全力推进“三攻坚一盘活”、数字重庆建设、城乡融合等改革,以重点领域改革攻坚促进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们要把准把牢惠民强企导向。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认同感更加强烈;树牢“抓经济必须强主体”理念,全力惠企、援企、稳企、安企、强企,让广大企业在推进现代化新大足建设中实现更大发展。 今年要抓好以下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全力落实和服务国家战略,持续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创造性落实市委“一号工程”,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争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的排头兵。 推进交通互联互通。持续推动交通“外联内畅”,加快建设成渝中部交通枢纽。联通“大动脉”。全面启动成渝中线高铁“大足石刻站”站房建设,促进重庆都市圈铁路西环线、成渝铁路扩能改造加快启动。推动大永高速、大安高速规划建设,及早开工成渝高速扩能改造工程。提升渝蓉高速“大足石刻”服务区辐射带动能力,推进渝蓉高速石门山互通、高升下道口前期工作。畅通“内循环”。全线通车宝顶山至北山快速通道、回国路等干线公路,实施南珠路(S303城区至宝兴)、高忠路等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城区至中敖快速通道(S106城区至中敖)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邮运通”。优化城乡物流配送服务,新增“客货邮”融合发展线路2条,提档升级镇街快递服务网点、行政村快递服务点。加快构建“4+N”现代综合物流体系,推进物流大通道(G348邮亭过境段)前期工作,开通大足南站“公铁通”联运服务,切实降低物流综合成本。 深化区域联动合作。进一步聚焦重点、聚焦共性、聚焦共赢,深入实施“十项行动”、落实“四张清单”。加快文旅协作。唱响“点石成金”“资足常乐”品牌,全力吸引、承接、服务成渝两地客流,大力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完善门票互认、线路共推、客源共享、联合营销机制,共建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加快产业协同。携手毗邻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实现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零”的突破。优化大安农业园区发展规划,投用国家柠檬产业集群万吨生鲜气调库,建成3个中药材加工中心,共建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毗邻党建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川渝雕塑共享产业园,拓展川渝艺术高校联盟。持续深化与忠县对口协同发展。加快服务共享。加强医保、教育、养老等互通共享,持续推动毗邻地区公共服务标准化、同城化、便利化。与资阳、荣昌等深入开展跨界河流、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积极争取跨区域地票交易、用电用气同网同价。 着力稳外贸促开放。扩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红利,加快打造成渝腹地中小企业外贸集聚区,力争进出口总额达到80亿元以上。推动外贸增量。全力推进市内关区一体化,实现“渝采通”跨境贸易服务平台应用数字化,常态化开行市场采购贸易品牌专列,提高通关时效性、外贸便利度。引进建设市场采购贸易园,加速引育外贸生产、货代物流、综合服务等企业,探索“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新业态,推动生产、制造、贸易、物流、金融等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完善外贸服务生态圈。深入推进自贸区联动创新区、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积极引进外资。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政策,持续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建设,实施外资企业(项目)行政服务管家制度,实际使用外资实现翻番。扩大对外交往。组团参加智博会、西洽会、广交会等国际展会,实施“足商出海行动”,深化文旅、经贸、教育等对外交流合作,推进国际友好城市缔结,积极打造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支撑区。 (二)全力扩投资促消费稳增长,持续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坚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做好存量文章,用好市场力量,加快形成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稳步扩大有效投资。聚焦园区、景区、城区,“有效”精准发力,做深前期工作、优化项目时序,做到有保有压,实施年度建设项目359个。加强重点领域投资。工业投资要“挑大梁”,加快实施一批补链强链、提能增效项目,推进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改工程,工业投资增长25%以上,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基础设施投资要“压住舱”,强化跨区域、涉安全、补短板等重大项目谋划,加强交通、水利、能源、城市更新等项目精准调度,形成更多实物量,确保基础设施投资正增长。房地产投资要“稳住脚”,突出抓好“三大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300套,完成城中村改造5万平方米,推进26个“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出让商住用地500亩以上,房地产投资增长3%以上。创新项目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大项目策划、包装、争取力度,健全“三单三库两池”项目生成管理机制,优化重大项目专班专员服务机制,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积极与央企、市属国企合作,用好特许经营权转让、EOD、TOD等投融资模式,探索推进以项目自平衡为核心的投融资模式,厘清财政与国资建设支出范畴,推动项目与资金高效衔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落实扩大民间投资支持政策,建立民间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库,发布投资机会清单,加大民间投资金融支持和要素保障,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运营,帮助民营企业盘活闲置资产,推动民间投资(不含房地产)增长12%以上。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以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强化供需两端发力,持续激发消费潜能。稳定重点消费。加大高品质改善型住房产品供给,推出购房优惠“政策包”,持续推进货币安置,积极探索“房票”安置和“团购”消费,完成商品房销售60万平方米以上。深入推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鼓励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智能家居、绿色建材等消费。大力发展“供应链+电商”“工厂+直播”等新模式,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0亿元、网络零售额33亿元以上。丰富消费场景。打造龙中路、国梁路等特色商业街区,提升吾悦广场、大融城、MK广场等时尚消费集中地,盘活昌州古城、大足印象,完善夜游、夜购、夜娱等夜经济场景,加快创建市级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用好南北宋街、禅艺天地、帝师楼、体育中心等闲置设施,引入素人剧场、非遗表演、沉浸式体验等业态,着力打造演艺空间、文创空间、露营空间等新型消费载体,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消费增长点。营造消费氛围。迭代推出消费促进政策,认定培育一批名店、名品、名货,持续开展新春消费季、“大足五金月”直播电商季、“大丰大足·和美乡村”等消费促进活动,掀起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营销、季季有亮点的消费热潮。 持续提升招商质效。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推动传统招商向精准招引转变。突出招商重点。抢抓产业转移和技术变革机遇,强化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招商,精选细分赛道,研究绘制新一轮产业链“五图”“五清单”。加强精准招商、专班招商、资本招商,着力引进领军型、链主型、生态主导型企业,推动重点产业链式引进、集群承接、做大做强。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优势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健全招商机制。实施税收平衡分类评价招商机制,迭代升级招商合同,推行“三看六有”标准化招商。完善政府、企业“双兑现”履约机制,强化招商项目跟踪管理问效。优化招商服务。坚持“1224”招商服务理念,加强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统筹做好招商项目要素资源配置,探索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标准地”出让等供地模式,切实提高招商项目落地转化率和建设时效。全年签约投资20亿级项目5个、50亿级项目2个以上,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 (三)全力推进制造业跨越发展,持续汇聚高质量发展势能。坚持“实业为本、制造强区”不动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三大行动”,加快建设配套成渝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特色产业体系。 实施产业集群迭代升级行动。聚焦“246”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持之以恒抓龙头带生态,一体推进稳链强链、基础再造、能级跃升。建强2大主导产业。延伸智能网联新能源专用车和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产业链条,加快引进智能驾驶、线控底盘、轻量化材料等关键项目,引导现有企业向智能化、网联化、新能源化转型,提速建设绿源新能源摩托车、台铃电动车(二期)、重汽专用车迁建等项目。持续壮大再生资源及新材料产业,发挥市级化工园区优势,大力引进新材料、精细化工合成等项目,加快建设江西环锂电池综合利用、新霆易炭黑利用等项目,投产顺博新材料等项目。做优4大特色产业。加快现代五金转型提质,依托攀钢大足先进材料配送基地、工业设计促进中心,补齐特殊材料、关键工艺等短板;支持推动智能电梯向新产品、新市场、新应用场景转型,引进一批配送仓储中心,建设市级电梯维保联网数据中心,做大远程运维等后服市场;完善锶盐全产业链,大力引进锶产品关联应用项目,加快瑞得思达、元泰等项目建设;制定光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20家以上,提速推进盛泰光电半导体先进封测项目。拓展6大产业新赛道。融入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布局引进新型显示、覆铜板等项目,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及传感器产业;敢于“无中生有”,加快引育医药中间体及现代中药产业;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及新型储能发展,加强氢气制备储运、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等企业引育;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择优布局无人机、航空零部件、通航地面装备等项目;围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引进建设高端焊接、物流等机器人项目;着力发展食品及酒水饮料产业,打造一批受市场青睐的消费新品。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至22%以上。 实施存量经济优化提升行动。聚焦现有企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增强“大足制造”整体竞争力。推进企业梯度培育。深入实施“苗圃、育林、参天”成长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6家、专精特新企业24家、“小巨人”企业2家,新培育年营业收入10亿级企业2家、50亿级企业1家,加快盛泰光电上市步伐。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启动制造业数字转型八大行动,支持企业全周期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化及智能化改造项目35个,新建数字化车间3个、智能工厂1个。推动数字产业园入驻企业达到20家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升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增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家、上云上平台企业100家以上。推进质量品牌提升。实施“五金跃升计划”“专用汽车扩品行动”,支持锶盐、光电、电梯等领域企业主导或参与标准制定。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深化特种设备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争创市级汽车零部件产业质量认证园区。开展区长质量奖评选,争创市长质量管理奖。 实施科技创新赋能增效行动。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抓好创新主体和平台培育。深入推进“双倍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210家、1600家以上。支持企业与中国科学院、重庆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联合体,建成锶盐产业研究院,推动盛泰光电创建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孵化产业园”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新建孵化载体2万平方米,新增在孵企业100家以上。抓好科技成果转化。整合科创政策资金投入重点产业、关键企业,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制和推广应用,新增发明专利申请300件、授权90件以上,新注册商标1500件以上。推动“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完成科技成果登记200件、科技成果转化1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5亿元以上。抓好创新生态优化。大力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企业向“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培育工业设计中心10个、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20个,提升工业设计、检测检验、知识产权、质量咨询等科技服务质量。推进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发展,全力对接争取市级“产科金”平台和产业投资母基金支持。用好科技人才交流平台,选派技术经纪人3名、科技特派员20名以上,全区研发从业人员突破3000名。 (四)全力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持续彰显高质量发展特色。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靓大足石刻“金字名片”,加快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地、世界知名研究院,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联结点。 深化大足石刻保护研究利用。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积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大保护力度。编制《大足石刻保护方案》,完成北山168窟抢救性保护等6个保护项目,开工大足石刻中小石窟保护设施建设(二期)、妙高山抢救性保护等6个项目,启动大足石刻保护传承科技中心建设。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动潮湿环境石窟寺文物保护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学术研究。联合社科院、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强大足石刻历史文化系统性研究,创办大足石刻研究学术期刊,实施科研课题28项。加快编撰《巴蜀石窟全集》,持续推进中小石窟考古报告编撰出版。举办“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积极争取承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促进活化利用。加速推进大足石刻数字档案建设,上线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发布“云游·大足石刻”数字文旅项目(一期)。探索大足石刻元素在音乐、舞蹈、绘画等领域融合运用,让文物“焕发新生”。 大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坚定文化自信、秉承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加快培育文化新标识,构建文化建设新格局。做强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跃升行动”,加快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投用艺术家小镇、大足石刻中国当代工艺博物馆、大足石刻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规上文旅企业达到45家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繁荣文化事业。完成舞剧《天下大足》首演并启动巡回演出,打造《诗行重庆(大足篇)》等文艺精品。推动万古鲤鱼灯舞、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创建红岩重型汽车国家二级博物馆。深化文明创建。保护修缮唐赤英、杨国良故居,投用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常态开展“小案小事”不文明行为治理,持续推进“十佳文明实践活动”“大足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创响“文明大足·时刻有礼”,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 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构建“日月辉映、繁星闪烁”格局,加快将文旅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升级景区景点。推动“三山两塔”联动开放,实现石门山、石篆山预约开放。完善北山景区、大足石刻博物馆、游客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投用宝顶书院,建成圣寿寺牌坊至宝顶老街通道,优化调整宝顶山景区旅游动线,巩固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攻坚行动成果,石刻景区购票游客达到150万人次以上。加快创建龙水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投用沙滩浴场、湖畔营地等项目,提档松鹤岛、青年旅社、环湖公园,举办龙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环湖自行车赛、湖畔航空展、惠民温泉季等活动,加快推进宝顶山景区与龙水湖联动,游船购票数达到15万人次以上。提档升级棠香人家、隆平五彩田园景区,推动大足石刻文创园、雍溪里创建4A级景区,高坪楠木林、石马婚庆广场创建3A级景区。补齐配套短板。启动龙水湖度假酒店建设,引进品牌酒店进驻海棠国际财信中心,开业运营吾家小院、楠木雅居等民宿,打造宝顶山化龙湖、棠香人家、龙水湖溜水湾等民宿集群,全域市场化发展特色民宿50家、床位600张以上。挖掘推广“八大碗”等本土美食,支持镇街围绕道口、景区打造特色美食街,开展镇街晒美食、“渝味360碗”评选等活动。推进“快旅慢游”,串联重点旅游景区,策划推出两日游精品线路4条、研学旅游线路3条。升级“大足好礼”,开发更多文创精品、旅游商品、土特产品。强化宣传营销。整合文旅宣传资源、营销渠道,优化营销奖励政策,全球招募“大足石刻守护人”,开展微视频大赛、“营销达人”评选,引发全民共创、全网宣传,强力推进“引客入足”,推动游客“流量”变为现金“留量”。高水平举办中韩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国际旅游文化节等活动,打造“大足石刻杯”体育赛事品牌,持续唱响“精美的石刻会说话”。 (五)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坚持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敢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敢闯激流险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坚持目标引领、把握重点、精准落实,形成抓纲带目、攻坚突破的良好态势。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扎实开展“三清三减三增”专项行动,一企一策“止损治亏”,持续推动“瘦身健体”,实现70%以上企业减亏、10%以上企业扭亏,企业法人压降19户,融资平台公司压减7户。坚持市场化转型,完善功能定位、增强造血功能,国企利润总额增长5%以上。构建穿透式、管到底的数字化智能化监管体系,切实提升国企监管质效。打赢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战。完成园区开发区优化整合和机构压减,编制发展规划,制定权责清单,强化发展产业、服务企业功能,进一步理顺政、园、企关系,提速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国家高新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差异化政策及资源配套支持,推动制造业规上企业亩均产值、增加值增长6%以上,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打赢政企分离改革攻坚战。全面清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办企业问题,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现全面“脱钩”和国有资产100%集中统一监管。推动国有资产盘活。分类分级制定实施盘活方案,加大与央企、市属国企、民企对接合作力度,通过兼并重组、股权划转、REITs等方式,盘活变现锶矿、文旅、闲置房产等优质资产资源,确保盘活15%以上的可盘活存量国有资产。 迭代升级数字化改革。深度融入“1361”整体构架,用数字化为发展赋能、为服务提质、为治理增效。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一网双线”建设,加快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建设覆盖部门、镇街、村社和网格的视联网。加快推进数据归集,开展全领域、全要素数据采集,实现数据信息自由流通和增值利用。丰富六大应用系统。全覆盖、全量化梳理核心业务,创新谋划“一件事”场景,推进“企业创新激励一件事”应用开发,做好“数治窨井盖”等市级应用授权试点,打造重点领域实用实战成果。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实体化、常态化运转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打造交通出行、安全监测、社区服务等智慧应用场景,推动城市治理“一网通办”“一网通管”。完善镇街“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建设,健全双网格化工作体系,落实网格员“6+1”任务清单,提高基层治理和服务效能。 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坚持尊商、亲商、兴商、富商、安商,以更优营商环境更好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对标世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标准,扎实开展政务、市场、法治、创新、要素保障“五个环境”提升行动。建强惠企服务平台,深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让办事不求人、不受气、不为难成为大足更加鲜明的标识。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完善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落实政企双向评价机制,营造亲清统一、良性互动的政商交往氛围。大力落实惠企强企措施。健全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等赋能民营企业发展机制,落实新版减负清单,加大融资信贷、场景应用、库存消化、能源保障等支持力度,推动政策精准对接、直达快享。升级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推行“区长面对面”“政商直通车”,“一企一策”助企纾困。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等方面推出一批标志性举措,加强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账款预防清理,实行企业监管“综合查一次”,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迭代升级“龙头引领”行动,落实新时代足商培养计划,举办首届足商大会,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民营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 (六)全力推进以大足石刻文化城为牵引的新型城镇化,持续展现高质量发展新貌。坚持“一中心四组团”向心发展、协调发展,实施“提质、扩容、强核、融圈”行动,以人为本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加强城市规划统筹。健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一张蓝图绘到底”。提升城乡规划水平。深化功能节点、重点片区规划研究,出台全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全面完成“一中心四组团”控制性详规编制,按需编制镇级国土空间规划。高质量编制城市“七个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专项规划,更新提升城市规划展览馆。强化空间和风貌管控。推行城市设计导则,强化城市标志性节点、色彩、建筑、立面管控,严控工业园区风貌。保护城市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规划控制景观视廊和建筑形态,加强街头小景和小微公共空间设计,增强城市时代性和现代感。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实施征地拆迁3000亩,供应土地2800亩以上。加强闲置低效土地清理及分类处置,盘活闲置低效土地1000亩以上。 提升城市能级品质。推进城市功能完善、有机更新,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集聚力、辐射力。提速大足石刻文化城建设。稳步建设文化城核心区,统筹推进“平急两用”酒店、“两纵三横”道路、化龙溪流域综合整治等项目,加快“大足石刻站”站前广场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完成天宫河片区征地拆迁和路网连通工程,力争投用海棠公园。梯次推进海棠湖、大南山、西门等片区开发建设,加快建设海棠国际财信中心。积极布局发展2.5产业,完善社区生活圈,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化新城。持续焕发母城活力。统筹做好“留改拆增”“四增三减”。开工联盟水库和佛耳岩环境整治项目,改造城市危旧房50户以上、老旧小区54万平方米,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00部以上,投用龙岗一小南山校区人行天桥。加快“充储泊配”设施建设,深化停车综合治理改革。实施公租房智慧小区品质提升工程,开展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试点。加快盘活利用老城物业,加强老建筑、老巷子、老街区、老厂房保护与活化利用,推动本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城市,让城市更具“烟火气、人文味”。完善经开区城市功能。启动国防军事主题乐园建设,推进“1965记忆街区”、时代广场、兴业广场等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双路街道棚户区改造,加快川汽厂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投用无动力森林儿童乐园。 增强城市治理能力。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玉河水库(扩建)、茅里堡7万吨水厂、智凤220kV输变电工程、大雄110kV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提速海棠新城综合客运枢纽站、东部供水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新(改)建城市公厕4座,新增“错时共享”停车泊位1000个、充电桩100个。加强综合治理。深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打造专业化城市治理队伍。推动“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拉网”清理整治,启动垃圾分类先锋创建。实施“增绿添园”“增花添彩”行动,精心打造“金角银边”,新增城市绿地10万平方米,推动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提升安全韧性。常态化开展城市体检,完成2.7万户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深化路桥隧安全整治三年行动,新(改)建城区雨污管网17公里。 (七)全力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持续稳固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扣“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深入实施“四千行动”,落实落细“5513”创新举措,让乡村全面振兴可感可触、成色更足。 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做强做优“一主两辅”特色主导产业。建成“万头羊场”4个,新发展“稻渔”2万亩、大足冬菜5000亩。实施农业“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争创全国农产品安全县。持续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依托智凤、铁山等小微企业园,加快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工程,新增一批“巴味渝珍”品牌,评选“十佳农业加工企业”和“十大特色农产品”。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开发景观农业、农耕体验等农文旅融合业态,实现“田园就是公园、示范即成景区”。坚决守好三条底线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恢复补足耕地8000亩以上,确保粮食安全。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精准做好监测对象优帮优扶,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0个,助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推动脱贫户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 提升乡村建设治理水平。以巴渝和美乡村创建为抓手,持续实施农村“五网”建设工程,加快提升乡村整体风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8万亩,推进跃进、上游等4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农村电网100公里,天然气入户4000户,治理河道13公里,完成水毁修复工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遵循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指引,推进巴蜀美丽庭院建设,深化农房建设全过程规范管理,创建一批示范镇、村、院落。实施石马、三驱等“小镇焕新”工程,完成宝顶镇东岳村等3个美丽家园建设。开展村庄清洁等“三大行动”,实施农厕改造2000户、旧房整治提升1250户。持续推动乡村智治善治。完善党建统领“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扩面推广“积分制”“清单制”“院落制”等治理方式,涵养优良乡风民风,用乡村“新风”为振兴“铸魂”。持续开展“五星村庄”评选,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桃花源”。 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推进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加快涉农“三项”重点改革,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造血”功能。深化强村富民综合改革。推广“万企兴万村”发展模式,引导工业企业将生产环节向农村延伸。加快现代农业“七化”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成立“强村公司”,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用活用好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公司,持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群众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规划、科技、经营、资金进乡村和能人、青年、务工人员回乡村“四进三回”行动,促进“人、地、钱”等要素城乡双向流动。深化龙水、万古“强镇带村”试点,培育一批特色专业功能镇,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镇,推进城乡功能衔接互补。全域推进农村“五合一”综合改革。推进村庄规划逐步全覆盖,进一步扩大“五合一”试点范围,新增耕地1000亩以上、建设用地指标200亩以上、入市土地100亩以上,加快形成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改革成果。 (八)全力建设美丽重庆先行区,持续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构建城乡整体风貌大美格局。 绘就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画卷。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建设美丽幸福河湖。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系统推进龙水湖市级幸福河湖建设、茨巴河等5条重点河流污染治理,加快301个问题点位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强25个污水处理厂排水降磷监管,确保国考、市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全力守护美丽蓝天。扎实开展“六大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工业废气深度治理、达标治理,严格管控秸秆露天焚烧行为,强化49个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综合管控,巩固192家重点餐饮及烧烤企业油烟整治成效,确保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以上。全力筑就净土家园。清零农村黑臭水体,完成77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问题整改,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100%、93%。 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生态格局。聚焦“双碳”目标,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引导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加强企业节能改造,建设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新增绿色工厂3家,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制造、装配式建筑。推广“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解决7家企业碳排放权履约缺口。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融资规模,推动足航钢铁等企业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以上。持续推进生活污泥资源化利用,实现重点废物收运网络全覆盖,确保城市污泥和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均达到100%。新创建“无废城市细胞”30个。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持续推动快递、外卖行业限塑减塑,加快公共领域新增车辆全面新能源化,引导和鼓励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创建一批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和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 巩固多样稳定持续的生态系统。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完成6个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实施“五山”和巴岳山保护提升工程,修编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严格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政策,强化水土流失监管和治理,修复治理关闭矿山12公顷,实施河流生态修复49.5公里,全力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森林质量提升1万亩,建设林苗一体化基地,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完成农村“四旁”植树5000亩,实施普通干线公路绿化50公里,打造5条“最美道路”。 (九)全力防范风险守好底线,持续维护高质量发展大局。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积极开展安全稳定“四最”和四个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健全完善风险隐患闭环管控体系,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坚决防范化解经济风险。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经济风险底线。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深入开展“六清”工作,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打表推进“1+1+10”三年攻坚方案和到期债务资金平衡计划,严格落实“631”偿债机制,加快存量债务降成本优结构,切实巩固优化债务“脱红”成果。深化财政预算一体化改革和化债机制建设,实施“税费共治”,强化“三资”统筹,兜牢“三保”底线。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落实“金融16条”,支持行业合理融资需求,严格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切实做好“保交楼”工作,销号“四久工程”4个以上,完善“市场+保障”住房双轨制,积极落实有关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抓好非法集资领域陈案处置、债权追收,防范产业、金融、财政风险交叉感染。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提升基础安全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抓牢隐患排查整治。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紧盯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工贸、消防、防汛抗旱、地灾防治、森林防火等领域,持续开展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坚决防范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严格安全监管执法。围绕重大风险、重大隐患和突出违法行为,严格落实执法清零和执法强度提升要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强化应急救援能力。优化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大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加强信息化、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深化民兵组织整顿,定期开展应急队伍实训,时刻保持应急战备状态。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扎实推进平安大足建设,全力守护城市安全、社会安定、百姓安宁。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聚力“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坚持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相结合,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和源头稳控措施,规范完善基层部门协同处置流程,推进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健全“三情”联动机制,认真落实“1234”信访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访调、警调、诉调、复调“四调”和“一庭两所”多元化解调处矛盾纠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健全治安防控体系。推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侵害弱势群体权益等违法犯罪,做好反恐禁毒工作,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 (十)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络,切实增进民生福祉。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实施“稳岗扩岗”就业容量拓展工程,确保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保扩面提质、低保和救助扩围提标专项行动,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推进全区域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支持新市民、青年人提取住房公积金租房安居。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大力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全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新建城乡公益性公墓3个。关爱服务特殊群体。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关爱和权益保障。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建成特困供养服务机构项目,推广社区老年食堂场景应用。建设“足够爱你”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深入推进“千手护蕾”、根治民工欠薪等专项行动。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答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时代考题”。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投用双桥中学新校区,完成希望小学主体工程,加快推进荷棠小学建设。实施义务教育一体化计划,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做实集团化办学,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高质量发展,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重庆卫生技师学院一期、重庆健康职业学院二期、重庆工程学院双桥校区二期、重庆资环学院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市域产教联合体落地建设。校企共建大足石刻文创产业学院、电梯产业学院,加快职教中心“双优”建设,支持高职院校“双高”建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学生、教师、学校评价改革,加快推进市级“劳动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区”“首批教师评价改革试点区”相关工作。 加快建设健康大足。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人民健康更有“医”靠。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持续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县聘乡用”改革,实施医疗人才培优计划,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建立职工医保门诊统筹保障制度,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增强优质医疗供给。启动区中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经开区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加强医院临床专科学科能力建设,争创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二级疾控中心、2个甲级乡镇卫生院,新增市级重点专科2个。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化医养结合、医防融合,建立“一人一码一档”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全区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医检结果互认。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 各位代表!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是政府的分内事。今年我们筛选出12项区级重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请各位代表投票确定其中的10项。我们一定说了算、定了干,坚决兑现庄严承诺,让“民意”变成“满意”! 三、政府自身建设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政府自身建设全过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格执行区委决定,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切实做好巡视反馈问题、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加快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以法治为基、效率为先、服务为要、廉洁为本,持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尽责有为的人民满意政府。 (一)将法治政府建设纵深推进。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争做尊法守法、践诺守信的执行者。依法民主科学决策。严格规范政府工作规则和行政决策程序,持续推动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全覆盖,推行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政府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方位开展合法性审查。切实规范行政行为。落实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重点任务,健全完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大综合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数智赋能法治化改革。提升政务公开水平,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强化政府诚信建设。恪守契约精神,政府作出的承诺、制定的政策要说到做到、坚决兑现,以一言一行提升政府公信力。 (二)将高效政府建设抓紧抓实。坚持“实打实、硬逗硬、件件盯、手手清”,不断迭代经济社会发展“四个体系”,争做紧抓快干、狠抓落实的实干家。推行“马上就办”。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强化“多跨联动、紧密协作”,借助数字技术等手段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材料、提高办事效率,推动问题尽早处置、矛盾及时化解。迭代“抓落实”机制。升级体系化、全贯通、可衡量、闭环式的工作格局,高效统筹“八张报表”“八张问题清单”,制定任务、责任、措施、时限“四合一”清单,完善闭环管理、专班推进、赛马比拼等机制,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做善为抓落实。加强效能监督考核。坚持用实绩说话,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改进提升政府督查专员、督查激励等工作机制,推动绩效评价、预算安排与监督检查挂钩。 (三)将服务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常态化做好“三服务”,争做践行宗旨、为民亲商的勤务员。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实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推进高频事项集成服务全流程网上办理。建立健全“帮代办”服务网络,全面推进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综办”。聚焦“民呼我为”。做优政民沟通平台,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快速响应、跟踪督办、分析研判的管理模式,打造区域协同、部门联动、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最佳客服”。聚焦“四下基层”。大兴调查研究,持续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等工作,访贤于百姓、问计于基层、求知于实践。 (四)将廉洁政府建设贯穿始终。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争做清廉为民、干净干事的行动派。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决反对和惩治腐败。加强审批监管、投资融资、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制度建设,深化“以案四说”警示教育,以为政清廉取信于民。带头习惯“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严防“跑冒滴漏”,持续压减“三公”经费、一般性项目支出,确保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各位代表!新大足因拼搏而美丽,新征程因奋斗而精彩。使命如磐,唯有实践作答;重任在肩,当用实干开路。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唯实争先、开拓创新,跑出新速度、积累加速度,做靓“会客厅”,建强“桥头堡”,当好“排头兵”,奋力谱写现代化新大足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