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79|回复: 0

[广东] 2024年江门市蓬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2:21
  • 签到天数: 84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463
    发表于 2024-6-26 10: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江门市蓬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赋予广东新的使命任务,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极大振奋了我们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6+3”工作安排和区委工作要求,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地区生产总值达918.24亿元、跃上新台阶,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为0.9∶37.6∶61.5,工业投资突破1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01.7亿元、创历史新高、占全市近三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2023预制菜产业基地全国百强榜、获评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入选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获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棠下镇、杜阮镇入选全国千强镇,荷塘镇获评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河湖长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市级考核排名全市第一,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等工作年度考核优秀。
    一年来,我们聚焦扩内需稳增长,全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多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9%,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全面提升政策效能,加紧加密经济运行调度,出台稳工促产惠企18条、激光产业扶持办法等政策措施,用好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平台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诉求超1900宗,全力支持实体经济,提振企业信心。增强有效投资支撑,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工业投资增长37.3%、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2%,同比提高9.8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增长53.7%、增速排名全市第二。狠抓重大项目稳投资,全区146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09.3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19%。深挖消费增长潜力,组织房博会提振住房消费,房地产投资额和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均排名全市第一,房地产去化周期全市最优。办好棠下牛肉节、杜阮羊肉美食节等系列特色活动,餐饮业、住宿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8.5%、14.4%。9场大型演唱会成功举办,吸引观众超9.6万人次,全区接待游客61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8亿元,均实现成倍增长。力促外贸提质发展,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摩托车及零部件)获商务部评为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助力企业拓市场、抢订单,辖区企业在两届广交会获得展位数量均占全市第一。江门高沙港与深圳盐田港“组合港”新航线启用,报关出口货值约4.8亿元。充分把握RCEP政策优惠,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分别同比增长5.5%、6.4%。
    一年来,我们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参与“双区”和对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全面融入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设,塑造蓬江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升硬联通能力,建成南沙港铁路棠下站,珠肇高铁(蓬江段)、江鹤高速改扩建工程完成征地拆迁,协助推动银洲湖高速加快建设,加快搭建融通湾区、畅达互联的交通格局。甘源路、新宁街建成通车,畅通城区交通脉络。深化软联通协同,实现1294项政务服务事项“湾区通办”、1152项“一窗通办”,港澳企业、群众可“零出关”办理524项。携手港澳实现医疗资源优势互补,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澳门镜湖医院建立合作机制,启用华侨华人健康管理中心,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华侨华人投资税收服务中心蓬江区分中心投入运营,设立涉外涉侨法律服务站、涉侨纠纷调解中心,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协助办好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充分展示侨乡风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出120项“一件事”主题服务,数量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推出“侨知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数和实现质押发明数排名全市第一。设立蓬江区政府质量奖,建立全市首个全产业链综合性质量基础设施和高价值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中心,质量工作获评市级考核A级,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广东省区(县)级政务服务标杆大厅复评。完成“个转企”228户,排名全市第一,市场主体突破12万家,激发动力活力。
    一年来,我们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良好开局。组织多批干部队伍到浙江“千万工程”和茂名“百千万工程”示范点现场学习参观。按照“2+6+N”政策体系一体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上巷、五洞、篁庄等7个村(社区)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壮大产业发展能级,省级预制菜产业园北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推进,颢腾正大预制菜产业基地主体已完工。建成现代化杜阮凉瓜种植示范基地,种植面积增至650亩,实现产值超亿元。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5.97亿元,增长5.9%。建筑业提质发展,新增5家二级总包资质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87.54亿元,增长33.1%,增速排名全市第二。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杜阮凉瓜田园综合体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启明里入选省首批“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保利皇冠假日、亚朵等中高端酒店开业运营,接待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释放集体经济活力,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创建5个新型集体经济示范村,以点带面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全区75个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均达百万元以上,其中,38个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超千万元。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完成建达南路内涝整治工程,全区易涝点全面销号,助力海绵城市建设。完成长塘、东华、良化东等8个社区改造,惠及近2万户居民。深化美丽圩镇建设,完成16条圩镇主要干道提质改造,建成9.3公里美丽农村路,城乡环境再提升、再优化。6个村获评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杜阮镇上巷村入选第八批广东省古村落、成功创建第二批市县共建乡村振兴示范村。深化区域平衡发展,携手恩平市共建江门市水都产业园,推进深圳科技园在两地落户,竞晖电器、奥威斯电子、金羚电器等本土企业在恩平增资扩产项目均已投产,实现产业分工、集群互补。拓宽“恩货进蓬”渠道,购进恩平农产品超512吨,助推恩平47条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深化教育协作,新增6个“蓬江-恩平”跨区域教育集团,其中5个被确定为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
    一年来,我们坚持制造业当家,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工业立区、制造强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狠抓产业集群发展,“3+2”产业集群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685.4亿元、同比增长2.8%,海目星激光成为省级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韧性更强。招新引强做大底盘,组建15支招商队伍,实施深圳、上海、苏州驻点招商,成功引进行业龙头君乐宝乳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慧为科技等亿元以上项目65个,计划总投资超290亿元,制造业占比超过90%。加速发展工业经济,建雅高端机车、勤川精密机械、宝冠粘胶等产业项目实现“交地即动工”,柏涛智能装备产业园、酷福电器等14个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超60亿元,德信电器、力丰电机、鑫恒泰科技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提质增效培育企业,今科机床、四方威凯新材料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科杰技术、盈通新材料入选首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新增3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集中力量建好平台,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蓬江片区先行启动区已完成产业规划和概念性规划编制,完成征地超2500亩,打牢长远发展的基础。堡莲路、华盛路西延线通车,畅通产城人融合发展“大动脉”。蓬江产业园莲塘综合体、邻里中心等配套设施顺利推进,持续提升园区生活品质。推动荷塘镇康溪村洪盛工业园、环市街后门山工业区开展升级改造,为产业发展提供高品质空间载体。精准有力保障要素,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28.2亿元,近7成债券资金投向园区建设。全年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667亩,排名全市第一,其中抢得省级专用建设用地指标超3400亩,占全市总量48%,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全市第一,有力保障了大型产业集聚区蓬江片区等产业园区项目建设。
    一年来,我们抓好科技赋能,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加快打造优质科创平台,深化“院地合作”,推动江门产研院在蓬江建成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20个,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3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江门分中心落户蓬江,进一步夯实数据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珠西创谷获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运营评价A级,打牢创建国家级孵化器基础。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620家,占全市22%,排名全市第二。7个项目成功获得江门市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技术攻关立项,数量全市第一。嘉宝莉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名单,实现零的突破。2家企业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专利优秀奖”、新增5家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数量均排名全市第一。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技术合同成交额6.14亿元,技术交易额5.7亿元,均排名全市第一。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量、有效注册商标总量均居全市首位。不断构筑人才高地优势,新增持证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数量均排名全市第一。继续实施“3个100人才引育工程”,累计引进紧缺适用的博硕人才、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129人。累计评定、认定江门市高层次人才2323人,数量居全市第一。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年来,我们全面提升环境品质,以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厚植绿美蓬江底色。深入实施绿美蓬江六大行动和林长制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区镇村三级林长体系,深化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扩增生态环境“含绿量”,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完成914亩高质量水源林建设,超额完成林分优化、森林抚育、新造林抚育等重点任务。推广“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5次,种植各类树种约4600株。持续提升“五边”绿化,加强日常巡护,完善193棵古树名木“一树一档”资料,打造龙舟山森林公园生态建设示范点。提升绿水青山“含金量”,开展9个高速公路出入口环境提升,升级改造江滨公园,营造绿美城乡人居环境。以西江碧道为试点,探索“以道养道”的运营管护新模式,发展绿色水经济新业态。对全区15宗小型水库推行“管养分离”,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创建成效,打造秀美湖光山色。降低经济发展“含碳量”,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取得积极成效。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同比改善2.7个百分点,改善幅度排名全市前列。新建城镇污水管网6.38公里,持续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省控断面水质优良,市控断面水质全面达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提质改造项目顺利点火,加快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一年来,我们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交出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全年民生支出29.4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近八成,区人大代表票决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就业服务精准供给,建成全省首家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公益性“零工市场”和17个“就业驿站”,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举办“百校对百企”校企合作洽谈会,37家(次)校企、政企签约合作,共促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达95.93%。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新建公办幼儿园2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所,新增学位1020个。新建江门市华侨中学新校区,增加寄宿制公办学位1800个。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纳入教育集团管理,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坚持“五育并举”办学理念,成立首批10个科创教育示范基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加快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医疗水平稳步提高,顺利通过国家级健康区复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在粤东西北片区70个县区中排名第7,获得省级奖励。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建成综合重症病区,建成ICU床位33张,提升重症救治能力。棠下卫生院住院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升级改造7个村(社区)卫生站,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社会保障更趋完善,新增6个长者饭堂用餐点,实现镇(街)全覆盖。建成环市街道江侨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站点。杜阮镇颐养院达到省级养老机构三星级标准,荷塘镇颐养院完成“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养老服务供给更精细优质。白沙街道江华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成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专家库,全覆盖成立镇(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市街道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儿童友好示范街道。文体供给日益丰富,区文化中心动工建设,新增2家陈垣励耘书吧。协助办好首届江门马拉松赛、咖啡文化周,成功举办第三届“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群众舞蹈展演等大型活动8项。文艺创作共摘得全国奖项2项,省级奖项5项,市级奖项8项。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协助办好2023年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等多项省级以上比赛。法治蓬江成效显著,白沙街道执法办和杜阮镇执法办被选定作为全国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现场教学点。“1+4+X”导师制培训模式被纳入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并在全省推广。“赓续侨乡历史文脉,法治赋能老旧小区‘焕新颜’”项目入围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单项候选项目。3个村(社区)获评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平安蓬江共建共享,从严从实管好意识形态阵地,全力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刑事治安总警情持续下降,社会治安形势保持稳定。在全市率先建立镇级智慧消防监管平台,危化品、建筑工地、城镇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落实到位。成功防御强降雨、台风等各类自然灾害,全年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有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此外,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扎实有效推进,共清查普查对象约14.7万个,数量居全市第二。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成立侨邦文旅、侨城建设、侨兴投资、侨盛发展等四大集团公司,滨江实业公司成为我区首家获评AA+信用评级的区属企业,推动国有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侨务、外事、退役军人事务、台港澳、审计、统计、民族、宗教、人防、海防、打私、地方志、妇女儿童、共青团、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我们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扎实成效。从严从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省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149件、政协提案163件,满意率达100%。我们坚持带头过紧日子,加强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成立区审计事务中心,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落实“四下基层”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让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成为政府系统干部最鲜明的特质。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承压前行、迎难而上,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这些成果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全区上下在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蓬江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有效需求拉动不足,中心城区发展能级量级还没充分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不大,平台建设仍需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民生保障存在薄弱环节,等等。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成绩何其不易,艰难方显勇毅;展望未来,发展前景辉煌,蓬江大有可为!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蓬江抢抓机遇、乘势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6+3”工作安排和区委工作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科技创新,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全力冲刺千亿GDP强区,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活力新城。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8200人以上;粮食产量及粮食播种面积、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均完成市下达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以更高站位奋力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多举措深化联通合作。推动珠肇高铁(蓬江段)提速建设,加快推进广佛江珠城际(蓬江段)前期工作,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数字湾区”建设,持续完善华侨华人健康管理中心、涉外涉侨法律服务站等服务平台建设,发挥珠西创谷、江港企业发展中心、江港澳科技转移中心等平台优势,深化“港澳总部+江门基地”“港澳研发+江门转化”等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深化规则衔接机制。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深挖RCEP和中欧合作机遇,拓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全力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进一步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用好摩托车及零部件、智能家电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塑造“蓬江制造”特色产业出口比较优势。加强“组合港”新模式推广应用,理清并保护好岸线资源,及时规划“蓬江港”发展模式。加大出口信保、外汇信用融资等金融支持,提升企业出口保障,加快企业“出海”步伐。
    高标准打造“四个产业平台”。加快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蓬江片区先行启动区,加快天沙河大道、华丰路、南北大道建设,推动三堡六路西延线全线通车,强化互联互通。推动先行启动区东片区交通路网、工业污水处理厂及西片区台园变电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承载能力。建强滨江新区,补齐商业配套设施,打造中央商务区(CBD),完善教育、医疗、公园、绿道等公共服务,加快保利时光汇、中铁建江门总部基地、区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保利西街高效运营,打造产城人高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建好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支持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建设,力争年内将珠西创谷打造成面向港澳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优化人才岛规划,加快人才岛科创示范基地项目动工建设,加快建成玫瑰园人才公寓和科创中心,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建优文商旅融合发展平台,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用好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江门体育中心、珠西国际会展中心等平台,举办更多大型体育赛事、演唱会、文旅展会等活动。提质升级长堤历史文化街区、良溪古村、陈垣故居,持续擦亮“岭南心学”“陈垣书屋”“文明之城”“舞蹈之城”“爱心之城”“学在蓬江”等城市名片,加快启明里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串珠成链打造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
    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分阶段核发施工许可证,扩大“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覆盖面,发力提速工程项目建设。深化政务服务提升专项行动,推动涉企中高频事项实现提速70%以上,营造“程序最简、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办事环境,擦亮“蓬江服务”品牌。深化暖企安商,拿出真招实招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政银保、邑科贷、质量贷、知识产权贷等协同发力,促进更多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二)聚焦奋战“百千万工程”,以更大力度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打造品质中心城区。配合加快推进银洲湖高速、江鹤高速改扩建等重点交通项目,协助加快丰乐北路、甘棠路建设,努力打通断头路,构建内畅外联互通交通格局。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把群星大道城中村打造成家装设计特色街区。实施智慧化停车场项目,进一步缓解城区停车压力。持续推进老旧小区二期改造工程,推动象山社区打造成全国性老旧小区改造示范点。健全环卫“全域一体化”联动管理,落实创文长效机制,擦亮全国文明城市招牌。
    赋能镇域加速发展。坚持产业先行,立足镇域功能定位,做好产业布局和导入,实施一镇一策,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深化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激活镇域经济发展新动能。用好各类资源禀赋,推动棠下镇在全国千强镇实现争先进位,提升圩镇的亮丽度和繁荣度。推广荷塘镇“康溪模式”,加快村级工业园连片改造,打造经济转型发展的产业强镇。高标准规划空间布局,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杜阮镇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美宜游的中心镇。聚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质商圈建设,推动环市街道打造全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先行示范。紧抓人才岛建设机遇,发展电商、科创等产业,把潮连街道打造成“城市客厅”。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加大侨乡历史文化保护活化力度,积极发展楼宇经济,焕发白沙街道老城区新活力。
    聚焦建设美丽城乡。紧扣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目标,加强建筑风貌管控,重点推动杜阮镇建设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通镇街之间的区域界限,打造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三块地”等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扶持凉瓜、鳗鱼、锦鲤等特色产业发展,做优五洞牛肉品牌,大力发展预制菜、特色餐饮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蓬江优品”,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大行动”为抓手,落实乡村布局、村庄建设、农房风貌“三个规划”,深化7个典型村建设,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更强举措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深化“链长制”,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提升重点产业发展能级。全力支持摩托车及零配件、健康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开展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延伸产业优势链条,促进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变,实现“老树发新枝”;重点发展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全方位梯度培育产业集群“链主”、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推动稻兴科技、鑫恒泰科技等超50家工业企业升规入统,支持北新建材、小崧科技在江门做强做大。发挥健康食品、智能家电等两大省级特色产业园和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牌效应,助力美心三期、顶新国际系列在蓬江扩大业务,增强产业集聚规模效应。
    激活科技赋能新动能。围绕产业集群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关键技术攻关能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升级改造火炬高新创业园,借助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珠西创谷等创新平台,开展产业链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省科学院智能家电及元器件测评认证实验室落地,发挥摩托车产业链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健康食品创新平台作用,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完善人才“一站式”服务,实施新一轮人才住房租售,强化高技能人才、产业工程师集聚,打造吸引人才的“强磁场”。
    构筑项目招引新支撑。聚焦市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以及区“3+2”主导产业,紧盯龙头企业、链主型项目开展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主动承接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的发达城市产业转移,深化驻点招商、合伙人招商模式,不断充实优质项目储备,确保全年引进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超300亿元,制造业占比超八成。全年产业用地供应1500亩以上,累计完成村级工业园改造600亩以上,释放载体空间100万平方米以上。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把有限的土地资源都用在刀刃上,让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
    积聚有效投资新势能。完善项目落地建设服务流程图,深化“一项目一专班”、并联审批等工作机制,推动乐米智能家电、意通智能专用车等16个项目动工投产。建立“点对点”直通车服务机制,力促70家以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力争完成工业投资超130亿元。做好做实项目前期谋划,争取更多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支持,探索设立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夯实基础。
    释放消费升级新潜能。举办家博会、车展、农博会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提振住房、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协助办好中国侨都(江门)咖啡文化周,依托文商旅融合发展平台,积极策划好“江门3.3精彩之旅”的蓬江篇章,支持办好跳水、排球、花样游泳等重大全国赛事,把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深挖江门茶饮、侨都咖啡、农产品等特色资源禀赋,讲好蓬江故事,营造消费新热点,助推原逸豪酒店、五邑碧桂园酒店等高端酒店重新开业,充分激发中心城区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批发零售等有潜能的消费。
    (四)深入推进绿美蓬江建设,以更严标准绘就绿色发展的生态画卷
    聚力开展植绿护绿扩绿。深化实施绿美蓬江六大行动,持续打造优质林分、优美林相,重点抓好高质量水源林建设。深入推进绿化美化,完成县城植树超1万棵,各圩镇植树超1000棵,各村(社区)植树超100棵任务,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蓬江人居环境。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做好古树名木精细化管理,留住美丽乡愁,厚植绿美生态底色。
    全面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扎实做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守护好蓬江的蓝天、碧水、净土。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加强臭氧和PM2.5协同治理。落实好河湖长制,巩固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完成4750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提升河湖水库治理效能。加快完善城区污水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建设用地联动监管,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探索低碳发展蓬江实践。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加快实现“一村一点”垃圾分类点位建设全覆盖。建成运营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置提质改造项目,全面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各段碧道连贯一线,高效运营碧道驿站,丰富碧道经营业态,大力推进“碧道+绿色经济”建设,把生态好水转变成经济活水,协助办好第二届江门马拉松赛,唱响“碧道上的马拉松”口碑。
    (五)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优服务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加大就业安居保障力度。落实好“稳就业16条”,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推进“园区技校”“产教评”产业技能生态链建设,加强产业工程师、乡村工匠等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家政事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全面推行“网格化”治理欠薪,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落实住房保障任务,新增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00套。
    夯实社会保障服务底基。推动公办颐养院社会化改革。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加强托幼服务管理,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育班,加强区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心建设,为特殊孩子成长护航。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按时足额发放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金,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实现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3%以上。完成潮连中心学校扩建工程,新增1200个公办高中学位。推动怡福中学教育集团、农林小学教育集团、蓬江幼儿园教育集团等3个教育集团创建市优质基础教育集团,深化“一评三立”综合改革,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持续推进“双减”工作,提升校内课后服务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持续深化健康蓬江建设。推动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标三级综合性医院提升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和专科建设水平,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完成荷塘卫生院升级改造,加强市二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交流,打造区域医疗系统优势科室联盟新平台。深化医联体建设,主动对接省级医疗资源,积极构建省市区三级联动体系,完善远程诊疗体系和双向转诊机制,建立重症应急就医绿色通道。深入开展精神卫生建设,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加强医疗人才引进培育,打造多层次高素质医疗人才梯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六)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更好保障推动平安蓬江法治蓬江建设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蓬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持续开展维护政治安全专项行动。坚决扛稳耕地保护、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抓好涉众金融、劳资纠纷领域专项治理,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扎实做好“三防”工作,严格管控森林防火,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危化品、建筑施工、旅游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白沙消防站、潮连消防站投入使用,补强基层救援力量,让平安蓬江更有保障、更暖民心。
    推动更高质量法治蓬江。开展市县法治建设规范化先行点建设工作,打造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争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打造覆盖执法全域“一队多能、一岗多能”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促进更高效能社会治理。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依托“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机制,增设信访超市服务驿站、社会治理警务服务中心,创建“枫桥式”综治中心示范点,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加强智慧网格建设,构建“平安+”多元共治群防群治体系,打造白沙街道象山社区、环市街道石冲社区首批示范性智慧社区。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依法严厉打击涉黑涉恶、“黄赌毒”“盗抢骗”、电信网络诈骗、涉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推广“网格+警格”创新治理模式,稳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此外,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摸清经济家底,确保如实反映我区发展成效。继续深化与崇左市天等县的东西部协作,推动蓬江-恩平两地协同发展,做好侨务、外事、台港澳、审计、民族、宗教、人防、海防、打私、地方志、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工作。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会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充分发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更实作风建设廉洁高效法治政府。坚决站稳政治立场。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恪守为民服务宗旨。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紧盯老百姓真正的操心事、烦心事,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承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践行“一线工作法”,敢担当、善作为,用脚步丈量民生,用实干实绩作答。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深化政务公开,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坚守清正廉洁底线。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省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整改。发挥审计、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落实“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财政绩效审核,全面压减政府项目建设成本,公用经费再压减5%以上,把宝贵的财力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各位代表!望远更觉天地阔,实干方能破浪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干在实处、勇毅前行,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蓬江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用语说明

    1.“组合港”:粤港澳大湾区沿海沿江分属不同关区的港口可共享港口代码,货物可实现各码头间直接调拨。
    2.“一点两地”: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3.“千万工程”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4.“揭榜挂帅”:由政府组织,把需要攻坚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让有实力的科研机构、高校揭榜,以科研成果来兑现科研经费投入,促进产学研合作。
    5.“3个100人才引育工程”:选派100名年轻干部分批赴深圳市开展体悟实训,面向全球靶向引进100名博(硕)士和100名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
    6.“五边”:山边、水边、路边、镇边、景区边。
    7.“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8.“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相关政策。
    9.“1+4+X”导师制:“1”是坚持党的统一领导,“4”是工作机制、实战实训、执法监督、成效检验4大环节,“X”是自主创新多种符合基层实际、具有镇(街)特色的强内功、砺精兵方式方法。
    10.“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N”指其他综治力量。
    11.“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12.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组合拳。
    13.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目标:抓好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处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建设。
    14.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大行动”:村庄清洁行动、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和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
    15.“链长制”:由区领导担任链长,通过集聚内外部资源,提升区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16.“江门3.3精彩之旅”:打造江门旅游IP,通过全民策划、全民共创,挖掘江门最有吸引力的打卡点和线路,呈现江门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通过“市民带你游江门”,以沉浸式体验实现引客入江、留客在江。
    17.“产教评”产业技能生态链建设:建立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学生和教学资源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融合发展的产业技能生态链,实现产业技能生态链的共建共评共治共享共生发展,筑牢产业技能根基。
    18.“一评三立”:以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为主导,通过“立教育人才地位”“立教学教研机制”“立学生培育体系”,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