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4|回复: 0

[河南] 2024年焦作市中站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75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3372
    发表于 2024-6-11 22: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焦作市中站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29日在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中站区人民政府区长  赵保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紧围绕“三区四基地”总体定位和战略布局,有效应对部分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承压、部分重点项目投资建设预期偏弱、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大等多重困难,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实现了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提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工业优势更加凸显,城乡协调进展加快,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站实践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2%,税比8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首次跃居五城区第一。在全市坚定“两个依靠”勇闯高质量发展新路推进会上,我区一举摘获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奖、产业集群培育奖、专精特新培育奖等5大集体奖项,在11个县(市)区中唯一实现“大满贯”。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强产业扬优势,发展支撑更加有力。持续实施“126”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2263”培优育强工程,主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产业迭代升级、提质增效。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等3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主导产业巩固提升。现代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完成营收381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营收的97.6%。龙佰集团、多氟多新材料主打产品产销量继续领跑全球,行业龙头地位持续巩固。新开源、和兴化工、集越纳米等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全国前列。风神轮胎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利润同比增长135.3%。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工业经济雁阵式格局加速形成,全口径税收超亿元企业达到3家、超千万元企业达到12家。龙佰集团、多氟多新材料两家龙头企业连续三年入选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多氟多新能源、中州炭素等4家企业入选河南省制造业重点培育头雁企业名单。和兴化工获评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爱尔福克、钠锂优材等3家企业纳入河南省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产业平台优势彰显。焦作经开区晋升全省开发区第一档次,顺利通过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考核,也是全省唯一一个被评为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基地。持续提升道路交通、综合管廊、要素供给、安全服务等配套设施,经二路北段、纬三路西段建成通车,化工园区安全等级提升至C级。全年新入驻企业11家、项目20个,总投资135.4亿元。加快征迁安置,自去年10月份重启以来,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本轮拆迁基本完成了重点项目所在的近1200亩区域的拆迁,有力保障了产业发展。

    (二)凝心聚力抓项目促消费,发展势能不断蓄积。坚持项目为王,全力以赴以项目之稳支撑发展之稳,以项目之进推动发展之进。我区6个省市重点项目代表焦作市接受全省“万人助万企”活动观摩,受到省市好评。在3次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暨重点项目建设观摩评价中,我区斩获两次全市第一、一次第二。项目攻坚成效显著。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实施重点项目集中攻坚,全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43个,完成年度投资337亿元。其中,19个省重点、38个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项目个数、投资额均居全市第一。43个项目竣工投产,省“双百工程”中福钛锆产业园实现摘牌当天即拿证,佰利新能源电池材料级磷酸铁项目6个月建成投产,新开源NVP项目8个月建成投产,多氟多新能源动力型钠离子电池、和兴化工高性能导电炭黑生产线扩建等11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展现了项目建设“中站速度”。开放招商成果丰硕。精准开展链式集群招商,累计新引进项目37个、总投资192亿元。其中,宁福巨湾年产8GWH动力电池、瑞美科技年产1.5万吨含氯氟系列精细化学品等主导产业链项目15个,总投资16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着力稳定外贸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1.6亿元。其中,实现出口70.6亿元,增长23.8%,总量稳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加速恢复。创新推行“政府补贴+银行配套+企业让利”促消费模式,全年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7场,发放消费补贴143万元,拉动消费6000余万元。依托北山文旅资源,举办了“醉美金秋、相约中站”“大美龙翔、片片红叶情”等活动,推出了“文化+民宿”等文旅融合产品,打造了文旅消费新亮点,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0余万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了“1+3”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兑现各类政策资金4.76亿元;纵深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累计解决企业诉求280余项;多措并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301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营商环境评价全省排名大幅提升,进入优秀档次。我区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做法列入省政府集中督查典型经验,并在全省通报推广。

    (三)持之以恒抓创新促转型,发展潜力加速释放。坚定“两个依靠”,认真落实创新激励政策,持续完善创新生态,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年累计科技支出6379万元,同比增长20.1%,撬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增长215.2%,居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85.3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5.8%。在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我区有7个企业项目获奖,获奖数量占全市50%、居全省第二名,河南省氟基新材料公司成功入围全国赛半决赛,获评大赛优秀企业,为中站争取了荣誉。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达到79.7%,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总数达到35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总数达到19家;3家企业入选省瞪羚企业,8家企业入选全市第一批科创型种子企业库。龙佰集团粒形可控粉体材料重点实验室入选全市首批重点实验室。校企合作持续深化。主动搭建校企沟通桥梁,累计开展校企对接活动15次,签约产学研协议8个,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691人,新增博士后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各1家。多氟多牵手清华大学联合成立氟基新材料研究中心,郑州大学(中站)工业催化研究院建成运营,我区与中南大学材料学院、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签订了技术转移服务合作协议,校企科技合作平台更加丰富。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项目谋划实施和技术研发力度,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9项,多氟多新材料“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用新型电解质盐开发及产业化”等2个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多氟多新材料“液态双氟磺酰亚胺锂新工艺开发及应用”项目作为全市唯一入选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项目。

    (四)一以贯之强统筹促融合,发展面貌更加协调。坚持城乡共同繁荣,完善基础设施,补齐发展短板,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推动中铁太行国际生态城建设,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总投资12.46亿元的生态环境治理及产业融合发展(类EOD)项目启动实施,群众期盼已久的怡光路南段改造提升等项目开工建设。新改造老旧小区12个,全面完成2005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加快推进河道治理,白马门河生态治理工程完成全段建设,“水清、岸绿、林秀、景美”的水系景观初步形成。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统筹农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积极应对“烂场雨”,粮食产量保持在5000吨以上。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完成了违法占用耕地阶段性整治任务,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坚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监测易返贫致贫人口,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4.1%,未发生返贫现象。统筹各级财政衔接资金3351万元,完成衔接资金项目36个,其中产业项目22个。探索实施“实体强村”工程,35个行政村全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的村达到21个,占比超过60%。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背街小巷硬化任务,新改造农村户厕1270户,新创建“四美乡村”5个、五美庭院2095个。文旅活力加速释放。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加快构建“北文旅康养,南都市农业”文旅产业新格局,多业态文旅融合态势初步形成。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获评全国煤炭行业红色教育基地、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百姓宣讲示范点。太行八英馆入选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窑十八坊、垶嘢帐篷营地入选“河南省100家文旅消费新场景”。龙翔街道栗井村、赵庄村分别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

    (五)以人为本办实事增福祉,发展成果更加普惠。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年累计民生支出9.76亿元,同比增长2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4%。生态环境全面提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10、PM2.5、优良天数等指标全市排名第一。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焦作经开区获评省碳达峰试点园区,新能源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园入选全省首批循环再生工业园,佰利联新材料入选国家绿色工厂,多氟多新材料、奋安铝业入选河南省首批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名单。深入开展“绿满中站”行动,新增街景游园15处,完成绿化提升24万平方米,实施森林抚育5000亩,中站绿意更浓。民生事业持续完善。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出台了《深化实施“三名工程”推动中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增省级名师6名、省级骨干教师37名,中考“两率一分”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焦作四中本科上线人数居全市同类示范性高中榜首。稳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区人民医院医技楼建成投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率100%,村卫生室公有化率达到85%,群众就医更加便利。府城、朱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挂牌成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60户,完成年度任务。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千方百计保障群众就业,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职业技能培训7151人,新增技能人才4213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75人,均超额完成市定目标。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救助金1284.7万元,惠及群众3.93万人次,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六)坚持不懈防风险守底线,发展韧性明显增强。坚持预防为主,控新治旧、抓源治本,高效统筹发展与安全。本质安全持续提升。深入实施“安全生产年提升行动”,认真落实“专家查隐患+领导促整改+部门严执法+职工有奖举报”机制,常态化查风险除隐患,累计排查整改隐患9068条,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整改重点场所燃气安全隐患257处,居民燃气安全装置实现应装尽装,守住了城市燃气安全底线。累计整治窨井设施304个,超额完成市定目标,守护了群众“脚下安全”。自然灾害应对有效。投资780余万元,实施了河道清淤疏浚、排水管道疏通、涟深河改道等工程,补充储备了防汛应急物资,进一步提升了防汛救灾能力。严格落实“123”“321”防汛工作要求,坚持“五预联动”,实时研判调度,成功应对六轮强降雨,实现了安全度汛“金标准”。积极应对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有效保障了城市运行秩序和群众温暖过冬。社会治理更加高效。依托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中好办”小程序,完善民呼必应、“三诉三办”等机制,累计受理解决企业群众诉求5800余起,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深化平安中站建设,积极推进“三零”创建,村(社区)同步达标率达到95.92%,企事业单位同步达标率达到96.71%,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市)区、信访工作成绩突出县(市)区、重复信访积案集中专项整治工作先进县(市)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七)扎扎实实转作风提效能,发展成效更有保障。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检视整改问题21项、排查化解风险8项。自觉接受省委巡视,举一反三,抓好问题整改。严格执行“13710”制度和“1+10+N”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过程监管,推动闭环落实。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1329个事项实现“全程网办”,104个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坚持依法行政,研究制定了《中站区人民政府“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中站区人民政府全面推行“三三制”提升政策制定质效的实施办法》等文件,行政决策程序更加规范,政府运行更加高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市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19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高质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体推进“三不腐”,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同时,统计调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史志、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防、双拥、残联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区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市前列,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五城区第一,在中心城市起高峰、创新开放建高地中的骨干支撑作用更加突出。这是在积极应对多重困难挑战的背景下取得的,殊为不易、难能可贵。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久久为功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公安干警、消防救援和民兵预备役队伍,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以及关心支持中站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奋进之路,有风有雨是常态。当前,中站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投资意愿偏弱;科技创新还存在“弱、散、慢”等问题;安全发展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民生保障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与群众、与企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一起面对压力,携手克难攻坚,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解决。综合起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站在工业基础、产业生态、市场地位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优势,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

    二、2024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当前,中站正处于发展动能的“转换期”、产业转型的“窗口期”、民生改善的“提质期”,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将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大局大势,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担当作为、拼搏竞进,努力开创中站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落实区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保持定力、踔厉奋发,克难攻坚、真抓实干,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动“三区四基地”建设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站实践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进出口总额保持平稳增长,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调查失业率等完成市控目标。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7%左右,综合考虑了区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现实基础和实现可能,是一个客观而又积极、稳妥而又进取的目标,有利于提振发展信心、凝聚各方力量。

    实现这些目标,绝非轻而易举,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实际工作中,将做到“四个增强”:一是增强工作的全局性和前瞻性。机遇是抢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国家省市重大战略,把握政策取向,加强向上对接,强化前瞻布局,提前谋划项目并做实前期,发挥优势,抢占先机,赢得更大发展。二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统筹把握时效度,注重调查研究,动态掌握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市场主体、群众诉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最终效果符合中央意图、符合中站实际、符合群众利益。三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牢固树立“有解思维”。干,都是办法;不干,都是问题。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创造性谋划工作抓手和载体,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四是增强工作的统筹性和系统性。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统筹调度,优化资源配置,注重协同发力,在多重目标、多重任务、多重约束中努力实现最好结果。

    同时,将坚持以下工作导向:一是多做增动能、添活力的事,不做只求快、摊大饼的事。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要求经济增长更加注重结构、质量、效益。要处理好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做为了“高大上”不顾条件、脱离实际的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踏踏实实补短板、夯基础、固根基,严防因冒进蛮干导致欲速则不达。三是多做惠企业、利民生的事,不做讲排场、好面子的事。坚持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厉行节约、艰苦奋斗,严控“三公”经费,把节约出来的资金、有限的财力更多用于助力企业创新、增进民生福祉、化解历史包袱等方面,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三、2024年重点工作

    围绕今年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创新驱动,提升工业发展能级。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坚定不移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更多的新质生产力。

    坚持创新引领。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全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壮大创新主体方面,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等创新激励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确保科技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4%以上,争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达到85%以上,动态入库科创型种子企业9家,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各新增4家以上,培育更多的“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扩容创新平台方面,加快构建团队共引、平台共建、项目共研、难题共解的协同创新体系,重点推动河南省氟基材料产业创新中心、钛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建成运营,支持龙佰集团、多氟多新材料等企业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等,争取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家以上。加快成果转化方面,聚焦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争取全年新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5个以上;持续深化与中南大学材料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郑州大学化学学院、焦作产业技术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动态发布企业技术需求,建立健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组织实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2项以上,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积极引育人才方面,认真落实人才政策,加强清单化、市场化引才,力争全年新引进高层次紧缺型人才500人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830人以上。

    完善工业体系。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力争主导产业营收迈上500亿元台阶。提质升级传统产业方面,重点实施“三化改造”项目25个,争取年度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0%以上;依托龙佰集团等企业,聚焦高端钛白粉持续发力,提升品质性能,拓展应用领域;依托多氟多新材料等企业,推动氟硅资源综合利用,做强做优氟硅产业;依托三木、新开源等公司,重点围绕合成树脂、环氧树脂、PVP等产品,打造有机高分子材料基地;依托风神轮胎、倍耐力、奋安铝业等企业,重点围绕高端轮胎、车轮总成等产品,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向集成、总成方向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依托多氟多新材料、龙佰集团等企业,重点围绕六氟磷酸锂、六氟磷酸钠、磷酸铁、石墨负极、电解液等产品,增品种、提品质、扩产能,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依托多氟多新能源、佰利新能源等企业,重点围绕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产品,多元化技术路线并进,在发展动力电池的同时争取在储能电池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新能源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园为载体,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加快形成锂电池循环利用产业链。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方面,立足优势产业,积极开辟新赛道,拓展新领域。依托中源钛业、荣佳钪钒等企业,大力发展钛合金、钪合金等产品,拓展钛锆材料、钪钒材料应用领域;依托多氟多新材料等企业,加强湿电子化学品、硼同位素等先进材料研发布局,力争在芯片、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上实现新突破;依托龙佰集团、开元化工、伟祺新洁能源等企业,发挥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超前谋划氢气提纯、氢燃料电池等项目,助力焦作建设全国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

    梯次培育市场主体。扎实推进“2263”企业培优育强工程,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坚持抓大扶小,强化政策集成、资金集中、要素集聚,力争全年新开办市场主体1000户以上。放大龙头带动集聚效应,支持多氟多新材料、龙佰集团等头雁企业巩固链主优势,推动佰利联新材料、多氟多新能源、中州炭素等企业做大体量、扩大规模、提升能级,早日进入省市头雁企业行列。完善从创新创业到企业孵化的服务体系,加快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动态更新准规上企业、拟入库项目、上市后备培育企业清单名录,分类管理、靶向培育、精准扶持,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以上、挖掘上市后备培育企业2家以上。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企业发展,特别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二)厚植发展动能,巩固经济向好态势。充分发挥投资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打造经济增长强劲动能。

    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强化“三个一批”项目牵引,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争取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80亿元以上。精准对接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导向,足额安排重大项目谋划前期专项资金,适度超前谋划重大项目,力争重大项目储备动态保持在180个以上,其中省重点项目20个、市重点项目40个以上,省市重点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始终保持全市前列。加快推动宁福巨湾年产8GWH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园、风神轮胎高性能巨型工程子午胎扩能增效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全年新开工项目70个以上。严格落实领导分包、清单管理、定期调度等机制,加快推动中福钛锆产业园、佰利新能源年产40万吨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年产30万吨锂电材料绿色制造、多氟多新材料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三木年产30万吨合成树脂、新开源年产5万吨PVP系列聚合物等项目建设,争取全年新投产项目35个以上。

    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改善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消费热点,以高质量供给激发消费潜能。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新购汽车补贴等政策,组织开展绿色智能家电、智能电子产品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活动,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稳定餐饮、成品油等大众消费。叫响中站文旅品牌,依托龙翔山居民宿集群、非遗项目、特色美食等文旅资源,组织开展龙翔山红叶节等各类文旅促消费活动,吸引周边群众来中站游玩消费,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00万元。结合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创新社区消费场景,繁荣城市夜经济,打造乡村特色集市,全面激发城乡消费潜力。

    建强建优园区平台。焦作经开区既是中站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安全环保的主战场。认真落实《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推动园区发展与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力争今年焦作经开区进入全省开发区前十行列,2025年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推进经开区“三规一评”,争取化工园区调规扩区方案尽快获批落地,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统筹提升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经五路北段、纬二路东延项目开工建设,工业供水管网项目建成通水,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同时加快建设增量配网、综合管廊等设施,支持储能、光伏等设施建设,持续降低要素成本,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对照化工园区建设标准,抓紧建成投用园区消防特勤站、危化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实训基地、应急指挥平台等安全设施,完善园区安全防控体系,确保化工园区安全等级达到D级。研究制定园区有机更新方案,有效盘活处置闲置土地,有序推动低效企业退出、优质项目替代,提高园区土地亩均产出效益。完善管委会和运营公司考核评价机制,健全人事、薪酬、绩效管理制度,有效调动管委会和运营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以改革破难题、开放添活力,全方位汇聚发展要素、释放发展潜力。

    提升开放招商水平。全面压实招商责任,改进招商方式,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员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动态更新产业图谱和招商图谱,争取全年新引进超亿元项目15个以上、总投资15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均增长3%以上。聚力外部“引源”,重点推动朗雄科技铁-铬液流电池储能、鹏飞新材料NVP及PVP系列聚合物、沃想新材料锂电池专用水性粘接剂、中铁联运集装箱汽车列车等项目早日落地;注重内部“挖潜”,紧盯钪钒材料产业园、和兴化工年产2000吨高端锂电池导电炭黑剂等项目,力争尽快落地。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同郑州、洛阳等中心城市关联产业和重大企业的合作。主动参与河南自贸区焦作联动创新区建设,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际业务、开拓海外市场,确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以上。

    提高营商环境质量。围绕营商环境“六最”目标,深入推进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持续擦亮“投资到中站、事事都好办”的金字招牌。抢抓市级推动扩区强权、放权赋能的机遇,积极承接下放的审批权限,完善审批流程,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办事效率。深入推进“免证可办”“有诉即办”,实现130个“一件事一次办”、三星级便民服务站全覆盖。认真落实减税降费、贷款贴息等惠企政策,推动实现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应享尽享。聚焦企业用地、用能、用工、用钱等问题,完善要素服务保障机制,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优化完善“中好办”企业投诉渠道,高效办理企业各类诉求,让企业能够随时随地向政府提出意见建议。常态化开展政企“亲清面对面”活动,努力营造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心共赢的亲清政商关系。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跟进落实中央省市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破解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抓好机构改革,有序做好政府涉改部门机构挂牌、职能划转、人员转隶等工作,合理配置机构职能,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全面落实财税体制改革,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能力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深化国企改革,研究出台深化国企改革总体方案,推动中财、中城投、经开投等三大平台公司转型、提质、增效,进一步扩大国资发展资金池。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改革,加速形成叠加效应,充分释放潜在活力。

    (四)注重统筹融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全域统筹,推动城乡规划布局、产业体系、基础设施、要素配置等全面融合,积极构建均衡协调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加快推动城市更新。按照“十路三河三校四片区”的规划蓝图,持续推进中铁太行国际生态城建设,促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有机融合。实施路网畅通工程,全力服务沿太行高速建设;投资3.85亿元,确保怡光路南段、中南路南段建成通车,改造提升瑞丰路南段和老旧小区红线外道路,让城市“经脉”更畅通。积极盘活城区闲置土地,稳步推动重点片区开发,加快产城融合。积极申报特别国债和政府专项债项目,进一步扩大城区集中供热覆盖面,畅通城市雨污水管网系统。因地制宜推动停车场、充电桩建设,解决群众停车难、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以许衡广场、大井小巷为地标,积极创建特色城市文化街区,让城市更有品质、更有活力、更有温度。

    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提质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完善提升物流结算中心功能,加快推进中国宝武焦作综合物流园二期、盛达智慧冷链物流园等项目,争创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深入实施“引金入区”行动,引进银行、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入驻,进一步丰富服务业态、优化金融生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科技服务、数据服务、信息服务等新业态,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改造升级中云电商小镇,促进电子商务与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协同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行动,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全年实施衔接资金项目25个,完成投资3100万元以上,产业资金占比保持在70%以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绘就村美人和美好画卷,新创建乡村建设示范村5个以上。计划投资6200余万元,重点整治提升府城、启心、东王封村等9个村庄基础设施,完成所有平原村道路修复提升,新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1160户,确保平原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巩固耕地保护攻坚成果,化被动为主动,从存量挖增量,以常态保长效,确保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坚决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强农田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5000吨以上。

    激发文旅经济活力。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确保重点文旅项目在“初步见效果”的基础上“早日见效益”。大力发展乡村康养旅游,加快建设山区特色民宿集群,推动北业云田里、赵庄悠然居、栗井九号院、栗井山居等建成运营,打造近郊乡村休憩地、景区周边承接地、都市农业体验地。发挥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4A级品牌效应,完善配套设施,升级服务功能,提质建设瑞丰路大井小巷风情街区。发挥许衡、靳德茂等历史名人效应,创新推出一批特色文化产品,增加城市文化内涵。统筹全区文旅资源,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丰富业态内容,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游客体验感,营造放心舒心的旅游消费环境。

    (五)践行“两山”理念,加快建设美丽中站。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持续深化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环境治理从注重末端治理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源头治理有效转变,拓展深化环境治理成效。巩固大气污染治理成果,动态掌握污染物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扎实开展工业企业提标治理、无组织排放治理、大气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细化完善差异化减排措施,精准应对重污染天气,确保完成省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推动“河长制”走深走实,全力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积极推动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持续改善白马门河断面水质。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积极谋划建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园,实行农用地分类管理,严格管控重点建设用地开发利用风险,确保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深入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田涧沟治理,启动实施涟深河治理,谋划实施白马门河上游、大沙河出山口段排涝治理工程,提升河道排水防涝能力。全面贯彻《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扎实推进废弃矿山修复治理,守护好北山绿色屏障。持续开展“绿满中站”行动,加快建设森林中站,新增营造林200亩以上,实施森林抚育3000亩以上、封山育林1000亩以上,让焦作后花园实至名归。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进节能降碳,一体推进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确保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以上。加快推进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确保顺利通过省级中期评估。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引导企业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重点实施三木锅炉余热改造、佰利联新材料系统余热回收利用、佰利新能源磷酸铁水处理技改等节能降碳项目,培育更多的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制造企业。加快西部商砼产业园建设,打造智慧绿色环保示范矿山。积极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绿色生活方式。

    (六)坚持普惠共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踏踏实实为群众办成几件民生实事,让中站群众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更有获得感。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扎实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认真落实援企稳岗各项政策,稳定扩大就业岗位,畅通灵活就业渠道,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面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扩大技能培训规模,全年完成技能培训3200人以上,新增技能人才1580人以上,从业人员持证率达到25%以上,让更多的中站从业者依靠技能实现更好的就业创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区,深入实施“三名”工程,推动中站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培优秀教育人才,设立规模100万元的高端教育人才引进培育基金,争取新增省级名师2名以上、省级骨干教师14名以上;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完成府城中心学校等3个学校校舍修缮以及15所义务教育学校数字化改造,推动焦作四中宿舍楼建成投用、教学楼开工建设,加快建设和祥小学;巩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和悦幼儿园具备开园条件,新增幼儿学位270个以上,争取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争创市级示范幼儿园,让中站的孩子享受到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全力保障人民健康。深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同步提升医疗服务软硬件。建成投用卫健委业务综合楼,谋划实施紧密型医共体项目,新建改建公有产权村卫生室2所,争取3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设立规模100万元的高端医疗人才引进培育基金,力争引进更多的高端医疗人才;加强区人民医院特色科室建设,全面提升医疗诊疗服务水平,力争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谋划实施疾病预防预警指挥和PCR检测中心项目,提升疾病监测预防能力,让中站群众不出中站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资源。同时,持续做好妇女儿童、老年人、青年人关心关爱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坚决兜牢民生底线。稳步推进安置房建设,完成和悦小区、和祥小区5号地块收尾工程,加快推进和祥小区3、4号地块和河口村搬迁安置小区项目,保障搬迁群众住房需求。扎实开展“六帮六助”,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全力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持续开展全民参保攻坚行动,推动社会保险工作提质扩面,做到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对持证精神残疾人城乡居民医保个人部分给予全额补助;对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按照每人18000元的标准开展康复救助;对在中站就学的城区低保户子女和辖区孤儿,率先免除高中阶段学费、住宿费,以扎扎实实的行动为中站困难群众减轻负担。

    (七)坚决守牢底线,增强城市发展韧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防险除险控险化险,不断巩固夯实安全基础。

    紧抓不放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坚决打好主动仗、攻坚战、持久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抓实“六查一打”专项行动,聚焦“人、设备、环境、管理”四大要素,持续开展查风险、除隐患行动,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严格督导企业加强一线职工安全教育管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持续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打好“人防+技防+物防”组合拳,推进生产环节减人化、人工操作规范化、安全指导专业化、风险监测智能化、应急准备精准化、日常监督制度化,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持续提升防灾能力。依托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用好智慧城市防汛减灾平台,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风险排查和综合整治,推动从注重灾后救援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紧盯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白马门河削峰调蓄、森林防火综合治理等防灾能力提升项目,加快补齐防灾救灾短板。调整优化应急预案体系,计划投资800余万元提升应急救援装备能力,预置应急抢险队伍,加强应急救援培训和实战演练,提升应急抢险救灾能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完善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全面落实债务化解方案,依法依规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财政支出在保基本、兜好底的基础上,向撬动创新、改善民生、防范风险、化解债务等重点领域倾斜,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切实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中站建设,扎实推进信访法治化,巩固拓展“三零”创建成果,更好发挥“中好办”平台作用,及时解决企业和群众揪心事、闹心事。加强基层警务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经开区派出所,消除治安管理盲区,努力为群众营造全区域、全时段安全环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深化网络综合治理,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同时,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统计工作,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统筹做好档案史志、民族宗教等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等群团组织作用。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将持续深化政府自身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推进巡视整改,勤政为民,务实担当,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党的领导,提升政治能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全面履行政治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

    严格依法行政,深化法治创建。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高质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常态化学法用法,注重科学决策,坚持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政府工作始终运行在法治化轨道上。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以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认真落实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有机衔接。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强化担当作为,狠抓工作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实干实绩导向,大兴务实之风,聚焦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高质量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严格落实“13710”制度和“1+10+N”过程监管机制,全面推行重点工作清单化、项目化、具体化,构建“有部署、有督查、有反馈”的工作闭环。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一抓到底,推动各项工作求实求效。

    从严正风肃纪,守牢廉政底线。自觉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要求,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全面深化正风肃纪反腐,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完善重点领域廉政风险研判、防范和预警机制,一体推进“三不腐”,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带头过“紧日子”,持续压减一般性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集中更多财力办大事、办实事。

    各位代表,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埋头苦干、拼搏竞进,全面推动“三区四基地”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站实践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重要词语解释


    1.两个确保: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

    2.十大战略: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优势再造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换道领跑战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制度型开放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3.“13710”工作制度:第一个“1”即接到督办事项后1天内要研究部署;“3”即3天内反馈初步落实情况;“7”即一般性工作原则上7天内落实解决;第二个“1”即重大问题要在1个月内落实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要拿出解决的时间节点和方案;“0”即所有事项都要跟踪到底、销号清零,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

    4.“1+10+N”重点工作推进机制:“1”即经济运行情况,10即10项重点工作,N即N项阶段性重要任务。

    5.三个一批:每季度在全省范围内集中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重大项目。

    6.两个依靠:依靠创新驱动转型、依靠人才支撑强市。

    7.“三化”改造:制造业高端化改造、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

    8.“2263”培优育强工程:到“十四五”末,培育销售收入超300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2家,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2家,超50亿元的骨干企业6家,超亿元的中小企业30家。

    9.“专精特新”企业: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

    10.新质生产力:是指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11.“六最”目标: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

    12.“三零”单位:“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单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