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71|回复: 0

[山东] 2024年济南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75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3192
    发表于 2024-5-31 12: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济南市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7日在济南市市中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中区区长  孟庆顺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奋斗2023,我们聚力攻坚,在砥砺奋进中收获信心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市中发展历程中极为关键的一年。一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紧围绕“21234”总体发展思路,聚焦聚力“深化落实年”和“提速增效年”,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踔厉奋发、担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抓经济、促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狠抓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全力推动“二次创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2亿元、增长10.1%,其中税收占比87.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6亿元;进出口总额实现11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全区经济规模体量持续保持全市前列,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入选山东省首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产业能级稳步提升。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引进科创私募基金10家、金融类区域总部2家,全区各类金融、类金融机构总量突破500家,科创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35亿元。国网山东电科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火石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全市第二个国家级双跨平台,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及瞪羚企业33家。新建5G基站554处,确定性网络延展1.18万公里,启动建设人工智能算力中心4处,全区在建智算总规模突破1300P,居全市前列,获评山东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区。山东大学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能源互联网绿色低碳示范基地成功揭牌,建成绿色校园分布式光伏试点等能源互联应用场景38个,引进能源类企业61家、累计达218家。新增省级上市后备培育企业15家、“四上”企业218家。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先后举办2023企业家年会、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大会等重点招商活动,与中建国际、域潇集团等22家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协议,累计引进国家管网山东区域总部、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重点项目526个。消费活力持续激发。2023市中消费季、第五届双品网购节等一系列活动引燃消费,盒马鲜生、薛记炒货等商贸企业不断壮大,领秀公馆美丽汇投入运营,绿地新都会等4个万平以上商贸综合体加快建设,大众商业·城市会客厅实现开街,领秀城贵和被评为市级智慧化商圈试点,融汇老商埠、欧亚大观园分别入选省、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抓建设、强基础,发展空间持续拓展。坚持以新型城市化为主线,推动“谋、拆、供,建、招、留”有机结合,着力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城区布局。城市更新成效显著。济南宾馆、上新街项目加快建设,经四小纬二、中山公园等项目有序推进,后魏华庄、山凹安置基地等6000余套安置房完成主体建设。完成9个片区、10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中央活力区南北二号路、东西三号路西延等路网工程启动实施,魏家路等8条内部路网建成通车,九曲路、大学路东延等5条外部路网列入市级实施项目,党杨路全线贯通。征收拆迁稳步实施。大力破解土地出让瓶颈,夯实土地要素保障,启动1.1万户、约100万平方米房屋征收拆迁,完成小梁庄、前后魏07街区等11个地块456亩土地出让,划拨供地1280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960亩。完成轨道交通四号线市中段一期工程征收拆迁,中央活力区二区完成拆迁20万平方米、腾空土地1000亩。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新增策划储备项目175个、总投资1082.6亿元,25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约130%,111个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约135%。持续加大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获批专项债券项目5个,累计获批资金18.1亿元。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促改革、优服务,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坚持以改革激潜力、以创新添活力、以服务增动力,着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不断拓展。实施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中心+运营公司”管理模式,策划打造山东新金融产业园、山东能源互联网大厦等一批特色园区、特色楼宇,新获批、备案省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重点实验室10家。打造明珠跨境直播电商产业园,推动绿地普利中心、山东商会大厦等商务楼宇业态升级。创新完善老城区发展工作机制,济南中央商埠区纳入全市古城保护提升工作体系,与明府城片区实现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服务效能提档升级。创新出台“提速增效20条”,新开办市场主体电子化登记率达99%,304项省级、162项国家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省通办”“跨域通办”。在全市首推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评价体系,设立全市首个“泉惠企”企业服务站和“金融辅导驿站”,赋能市场主体提速发展,新增市场主体2.1万余户,累计达13万户,更多优质企业选择来市中投资兴业。开放成效更加显著。积极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广交会、进博会开拓海外市场,新增外贸实绩企业70家。山东国际出海产业园启动运营,下诺夫哥罗德友城花园成功开园,恺悌“细胞工厂”、中国首家独立校区“法国鲁昂工程师学院山东校区”落户市中,新引进海外院士、省级以上人才23名。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强治理、兴文化,环境品质更富魅力。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服务管理同推进,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安居乐业的环境品质。人文环境不断提升。持续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成功举办玉符河文化旅游节、济南商埠文化节等特色文旅活动,建成“泉城文化驿站”4处,打造“书香市中”“益企阅读”等文化特色品牌。深入推进非遗项目保护工程,高标准建设非遗示范社区11个,实景剧《英雄山》、京剧《邓恩铭》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成功展演,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富的文化盛宴。城市环境焕然一新。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全市率先建立“无废社区”和“无废楼宇”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大力实施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城市内涝治理,提升改造雨污分流及混接点211处,铺设雨水管道21万米,完成韩庄沟、兴济河等河道清淤疏浚1.7万米。改造提升市政道路36条,北一路、福康路西延等9条道路竣工验收。建成垃圾分类房8座、分类亭51个,“城管工作站”实现城区全覆盖。新增公共停车场5处、停车位1245个、充电桩4058个。乡村环境更加优美。进一步明晰“1236”乡村振兴总体思路,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等“六个一体化”建设。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清洁村庄覆盖率达100%,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13.4公里,仁里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27个数字乡村试点村建设完成。山水绿廊生态景观建成开放,“花漾市中”“玉水原乡”等乡村特色品牌更加响亮,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扎实开展沿黄工业及“三高”项目排查清理,山东水泥厂落后产能实现出清,实施南砧子山、小岭等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省控、市控考核断面水质100%达标,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完成森林生态修复与保护1000亩、森林抚育6000亩。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稳居全市前列,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宜居宜业的活力品质强区逐渐起势。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惠民生、强保障,人民福祉持续增进。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支出50.3亿元,占比超过80%,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公共服务更加优化。完善提升养老服务设施,稳步推进医养聚合体建设,建成精品型日间照料中心13处、农村幸福院8处,全区老年人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探索建设医共体联盟,加快打造四级医保公共服务体系,建成省市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10个,82家农村卫生室全部开通医保结算,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利。扎实推进全省首批全环境育人改革实验区建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4处,新增学位13190个,创新“家校社政研”协同共育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市中模式”,教育教学质量持续走在全市前列。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3万人,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2072个,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200余场,累计发放各类就业资金2.74亿元、创业担保贷款3520万元。高标准完成零工市场、零工公寓建设任务。累计发放城乡低保、救助补贴6358万元,全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45元,获评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风险防范更加有效。高效统筹发展与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审计式”监督检查,加强防灾救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安全生产事故数、亡人数实现“双下降”,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月”优秀组织单位。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食药领域非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治重化积”化解率达97.3%。持续守牢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一排底线”,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获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此外,民族宗教、台港澳侨、统计物价、史志档案、慈善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普法宣传、退役军人、双拥共建、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也都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转作风、提效能,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努力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的实绩实效。加强与区人大、区政协常态化沟通联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1件、政协提案108件。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扎实开展“建章立制月”活动,深入推广“山东通”平台应用,依法公开政务信息1.59万条,政民互动进一步加强。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制度,全面依法履职,成功入选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管理和执行审计、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持续压减“三公”经费,从严控制行政支出。累计承办“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事项24万件,综合满意率达98.2%。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坚决“不打糊涂仗”“不搞花架子”“不当太平官”,政府系统工作效能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经过一年的负重拼搏、创新实干,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驻区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向全区人民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市中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矛盾和困难需要解决,主要是:经济恢复向好的势头有待巩固,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经济结构不够优化,主导产业细分领域发展方向仍不明晰,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推动不够有力,尚未形成有效支撑;发展空间受限问题还未得到有效破解,以城中村改造为重点的城市更新任务较为繁重;社会智慧治理、精细化管理的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一些重点领域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等等。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勇于创新、善作善成,在不断发展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奋进2024,我们乘势而上,在接续奋斗中谱写新篇

    各位代表!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品质强区的攻坚之年。市中经过历届党委政府与广大干部群众的接续奋斗,全区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三大战略破题起势,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企业活力加速释放,环境品质更加优化,民计民生持续改善,蓄力腾跃、蓄势焕新、蓄能蝶变的“二次创业”新格局已逐步打开。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把2024年确定为“深化提升年”,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信心,团结一致、拼搏实干,奋力推动各项工作持续深化、发展质效全面提升,不断开创全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做好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市委工作安排,按照“二次创业”要求,以活力品质强区建设为目标,以新型城市化为主线,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深入实施中央活力区、中央商埠区、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三大战略,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守牢“一排底线”,深化提升、狠抓落实,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按照“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进出口总额增长6%,实际使用外资3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确保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必须始终坚定“三个信心”。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坚定政治信心,增强工作信心,激发市场信心。我们的政治信心来自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和省、市、区委的坚强领导;工作信心来自于一系列重大战略的交织叠加和政策利好,以及市中多年积累形成的基础优势;市场信心来自于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一揽子经济举措,将对实体经济发挥极大提振作用。

    必须始终紧扣“三个第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坚定不移锚定“21234”总体发展思路,积极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省市重点战略,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二次创业”,以高品质环境吸引人才聚集,以高标准创新增强发展动能,全面加快活力品质强区建设。

    必须始终关切“三个感受”。坚持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要事难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形成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的务实举措,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在接续奋斗中促进共同富裕。

    必须始终强化“三个导向”。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质效导向相统一,宏观思维、中观思路、微观操作相结合,持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让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真正汇聚起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务求各项工作干则必成、干则必胜。

    新的一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实施产业提升行动,在激发经济活力上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产业强区”理念,以省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引领,扎实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

    做强产业发展链条。全面推动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同步提升,深化“政金企”合作模式,支持银行增设科创金融特色机构,深化纬二路—英雄山路金融商务服务功能,力争新增金融、类金融机构6家。聚焦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全面落实“工赋泉城”,加快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培育电力装备、电力电子等重点产业,实现轻型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新增专精特新、瞪羚企业20家。围绕信息通信、能源互联“两网”产业优势,延伸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加快中移铁通智慧产业园、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教育主题园区、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信息通信、数字能源、软件服务、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服务等细分产业链条,力争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9亿元。加快打造能源互联网产业“四个中心”,不断培育能源软件、能源大数据、新型电力系统等新业态、新模式,集聚能源互联相关企业超240家,全口径产业规模达到3800亿元,打造更高水平省级能源互联网产业集群。

    强化招商引资质效。持续完善“1+20+17+N”一体化招商联动机制,紧盯500强企业、优秀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实施招大引强攻坚行动,力争全年引进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过十亿元项目5个以上。坚持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依托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建国际、阿里巴巴等区域总部,带动上下游企业向市中聚集。创新开展园区招商、资本招商、平台招商,力争新引进落户招商项目200个以上。积极探索路径创新,利用QFLP及外币资金池业务,不断优化外资结构,促进全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厚植企业发展沃土。坚持“企业办事无忧、政府无事不扰”,深入开展“暖企、助企、兴企”行动,探索构建全流程、全周期、全链条审管协同联动机制,实现企业全周期“一事通办”,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坚持本土企业、引入企业一视同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用活用好减税降费、贴息贷款等惠企政策,畅通市场准入,着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市场信心,新培育营收过亿元企业5家、过10亿元企业1家以上,净增“四上”企业110家。深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二)实施科技创新行动,在提升发展动能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卓有成效的“科创指数”赢取“发展指数”,提升经济发展动能。

    着力壮大创新主体。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攀登计划,建立分类培育、梯次发展、动态管理的企业培育体系,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在库企业达到450家以上。依托科技领军和龙头科技服务企业,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科创载体平台,支持企业集聚优势资源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集聚发展,推进专精特新、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企业方阵提质扩容。

    着力集聚科创要素。依托科大讯飞、商汤科技、中科信控等龙头企业,建设山东中科超级云智算中心、山东未来云谷智算中心等算力设施,打造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产业加速器和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聚焦生物医药以及交叉领域重点产业,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深挖药学、工学前沿技术和高价值成果。聚焦工程设计、工程管理、检测服务等细分领域,打造集设计、检验、监理、服务于一体的科技服务业联盟,助力企业强链、延链、补链。

    着力加快成果转化。深入推动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建设,发挥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山东区块链研究院、国网山东电科院等平台作用,积极探索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新机制、新模式,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家,备案市级以上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2家。不断深化省级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建设,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不断拓展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海右人才等高层次人才招引渠道,靶向引进“高精尖缺”人才。聚力打造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提升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服务质效,让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持续深化企业与山大、济大等高校院所技术合作,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6%,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0亿元。

    (三)实施消费升级行动,在推动业态提质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提升城区魅力、商贸引力、文化张力为目标,传承优秀文化,创新消费场景,努力营造文化商贸业态大发展、大繁荣、大兴盛的新气象。

    加速业态转型。大力发展“区域首店、行业首牌、品牌首秀和新品首发”,探索打造数字人民币消费集聚区,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智慧支付、社区便民、政务服务等多领域实现场景应用。启动实施原八一银座B馆项目建设,持续优化经四路品质金街、领秀城贵和商业金街等街区商贸品质,有效提升新世界商城、英雄山文化休闲商业街区业态质量,构建国际名品荟萃、高端商务服务、区域文化特色、都市休闲娱乐的商贸产业链群。

    壮大文旅产业。持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举办玉符河文化旅游节、四季村晚、文旅惠民消费季等特色活动,打造市中文旅开放日、书香市中服务品牌。高标准举办2024济南开埠120周年系列活动,筹备成立济南商埠文化发展促进联盟,深挖商埠老建筑、老字号、老故事文化内核,打造商埠文化融合创意产业园、国家级广告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深入发掘英雄山片区红色文化资源,推出红色教育研学线路,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谱写红色文旅新篇章。依托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出版集团、新华书店、明天出版社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出版传媒、创意设计等产业,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培育增量市场。抢抓政策支持、消费需求增长和出境游市场逐步恢复新机遇,联动全国知名进口商品集散地,加速推进山东数贸全球离岸基地建设,大力扶持“一达通”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力争新增外贸实绩企业70家。全面实施服务贸易扩量提质行动,主动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畅通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大通道,叠加新线开通和RCEP落地,集聚关键设备、紧缺资源和先进技术,提升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扩展商贸业态发展新空间。

    (四)实施项目深化行动,在增强后劲支撑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项目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以“深化提升年”为总牵引,聚焦项目谋划、落地、建设、见效以及全过程服务五大环节,认真落实“三看三深化”工作要求,打造活力品质强区建设新引擎。

    高质量谋划项目。瞄准服务战略实施、重点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等重点领域,不断完善项目谋划储备机制,力争策划储备项目总量达500个。坚持把产业项目作为建设的重中之重,聚焦绿色化、数字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围绕做强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链延伸,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支撑项目,不断提升项目策划精准度、科学性,形成项目“谋划、落地、建设、投产”全闭环管理,切实以项目建设引领区域发展。

    高效率推动项目。统筹抓好122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总投资142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0.3亿元。其中,安排产业发展类项目69个、总投资607.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3亿元;社会民生类项目29个、总投资729.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5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24个、总投资85.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8亿元。重点加大产业发展项目的攻坚力度,确保山东未来云谷、中实易通、望岳路创意设计产业园等项目竣工运营、投产达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山东能源互联网绿色低碳示范基地、中国海外集团华北区域总部等项目进度,力争形成更多实物量、投资量。启动实施山东数智产业园、域潇集团企业总部、中建智立方、未来产业算网用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高标准保障项目。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持续强化土地、资金、服务等供给保障,全方位护航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大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降成本,为项目建设减负增效。不断提高存量土地用地效率,全力破解用地、规划、手续、资金等制约难题,统筹做好土地出让、低效用地盘活、载体整合利用等要素保障。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专项债券、专项借款等政策支持,持续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努力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加快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

    各位代表,抓项目就是抓经济,谋项目就是谋发展。我们将坚定不移打好项目建设的攻坚战、突破战,一刻不停地上项目、抓建设、促转型,真正让项目建设成为企业投资兴业、市中“二次创业”的最大支撑和最强引擎!

    (五)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在引领品质升级上实现新突破。牢牢把握新时代特大城市发展和治理规律,充分发挥中心城区比较优势,以“绣花功夫”促更新、提品质、强功能,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城市建设成果。

    扎实推动城市更新。持续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启动实施朱家庄、尹家堂等片区城市更新,统筹推进文庄片区开发建设,有序启动114个图斑、286.3万平方米低效地块更新,实现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稳妥推进大涧沟、西红庙南红庙城中村改造,研究策划其他15个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土地征收3000余亩,实现供地1509亩,启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33万平方米,加快推动后魏华庄、山凹安置基地等5800套安置房交付,全力保障群众住房需求。实施中央活力区二区、重汽卡车西侧地块以及中山公园、经四小纬二等片区征收拆迁,适时启动万紫巷、大观园东片区前期准备工作,实现上新街历史文化街区全面升级和开街营业。

    扎实改善城市品质。大力开展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持续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稳步推进加装电梯、公厕改造、夜景亮化等专项治理,实施建筑立面、户外广告、城市家具“一体化”保洁,改造提升背街小巷63条。持续加大违法违章建设及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力度,有效落实建筑渣土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稳步推进“撤桶并点”,推动新型综合垃圾转运中心建设。新改建绿道25公里,完成人工造林1000亩,建设口袋公园、古树公园、社区公园9处,营造推门见绿、移步入园、山城共融的高品质城区环境。

    扎实建设基础设施。服务保障京台高速、济南绕城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改造提升文庄东路、兴仲路等市政道路47条,启动建设骏德路、汝贤街等道路6条,竣工交付党东路、魏家路等道路15条。扎实推进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基本全覆盖。实施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内涝治理工程,新建污水管道64公里、雨水管道98公里,提升改造南辛庄西路、济微路等30条道路排水设施。强化停车设施智慧化管理,建成投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10座、充电桩2000个,建设公共停车设施项目5个、新增泊位660个,有效缓解充电难、停车难问题。

    (六)实施乡村振兴行动,在推动全域融合上实现新突破。以“1236”乡村振兴总体思路为指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优化提升乡村环境。以“山青、水秀、村庄美、环境优”为目标,创新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四大堆”、残垣断壁等专项治理,对55个村庄生活用水水源、河道、管网实施水质检测,确保水质安全。扎实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强化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确保粮食产量达到3900万斤,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切实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对玉符河沿线石崮、土屋、宅科等10个村庄实施连片改造。全面提升城镇边界外35个村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养护“四好农村路”198公里,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运行机制,稳妥推进进城落户农民“三权”自愿有偿转让退出改革,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促进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鼓励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集体经济收入水平。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巩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成果,指导村集体稳步化解债务,严控集体经营风险。高效完成24个村庄规划编制,持续优化农村发展空间。积极推进移风易俗,着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全面发展乡村产业。大力实施“一村一业、一村一策”,立足“一河两峪”自然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和近郊休闲旅游,积极推进钅广村·乡村振兴、泉韵乡居示范片区等一批文旅项目落地。以多肉植物、兰花等花卉产业为支撑,培育集种植、销售、观赏体验为一体的花卉产业集群。打造凯瑞沃克数字农业科技产业园,高标准完成第二批数字乡村样板村建设。发挥超意兴、圣都、金春禧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健全完善预制菜产业链,创建“食在市中”特色加工业品牌。全面提升乡村产业承载力、就业吸纳力、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打造“城市山水阳台”和“都市健康厨房”。

    (七)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在厚植生态底色上实现新突破。绿色生态是市中最宝贵的财富,必须坚持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问题抓治理,综合施策强保护,守护好绿水青山、呵护好蓝天净土。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全力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持续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扎实开展“无废社区、无废学校、无废工厂”等“无废细胞”创建工程,深入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探索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机制,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评估转化,打造全市首家“生态银行”。深挖玉符河沿线资源禀赋,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抓手,探索实施EOD政府专项债项目,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有效融合,形成收益反哺公益、公益促进收益的良性循环。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合理确定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推进主要河道水系生态建设,增强南部生态区水土保护与水源涵养能力。加强生态管控,保护径流通道,逐步开展渗漏带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泉水补给区入渗补给能力。持续推进低效林改造及森林抚育工程,保护山体林地和原生地貌,积极争创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

    全面推动污染防治。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大气污染源头防控、联防联控,全面加强工业废气、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渣土车遗撒等管控治理。大力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建立完善监测、溯源、管控、执法为一体的“智慧流域”监管模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排污行为。加快石崮村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土壤环境监管,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八)实施社会治理行动,在提高治理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增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目标,严格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筑牢基层治理根基。持续深化区、街、社区(村)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优化社区工作力量,推动物业服务提质扩面。不断加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协调联动,持续完善“民事、民议、民决”民主协商议事制度,优化整合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等资源配置,建立完善基层治理现代化长效机制。扎实做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作,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关切问题。

    提升数字治理效能。坚持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一体打造,不断强化机关办公“一网协同”,加快“山东通”推广应用,力争上网运行机关事项突破450项,实现更多机关内部事项线上集成办。优化提升“爱山东”移动端功能,持续丰富“鲁通码”应用,实现场景覆盖率大幅提升。探索实施全域视频管理工程,建立应急事件协同指挥和全过程跟踪机制,加快推进数字平安、数字法治、数字乡村和智慧社区建设,有效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

    守牢社会发展底板。深入落实“八抓20条”创新措施,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常态化推进安全生产“审计式”监督检查服务,着力强化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抓好质量强区建设,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稳妥解决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切实防范化解政治安全、意识形态、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粮食能源等各领域风险隐患,守牢“一排底线”。

    (九)实施民生服务行动,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和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努力让民生事业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有温度。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以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为抓手,更大力度保障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76万人,完成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000人以上。加大劳动领域欠薪维权执法力度,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至每人每月1114元,对重点救助对象、低收入救助对象、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等人群实施医疗救助。拓展多渠道租赁住房保障体系,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350套。大力实施全民参保扩面行动,健全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探索实践中小幼全学段衔接及家校社共育新模式,深化“合育人·向未来”品牌,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8处,积极创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创新实施“科技赋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资2.65亿元为全区84所中小学打造面向未来、省市领先的智慧教育工程。启动建设济南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深入推进医共体联盟,开展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革试点,引入DUCG智能临床辅助诊断系统,持续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加快中国绿发国际康养、中博华远大健康产业中心、母婴(儿童)大健康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启动融棠医养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精品型日间照料中心17处、农村幸福院8处,提升示范型“长者助餐”食堂9处,不断优化提升综合养老服务功能,实现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高效利用。

    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启动实施中央活力区、兴隆片区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构建多元化城市健身服务体系。新建非遗示范社区10个、泉城书房1家、泉城文化驿站5家,开展戏曲进乡村及公益电影放映活动1000场次。实施卫生健康“十百千”工程,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举办社区“出彩大集”活动24场,打造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4个,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全力做好民族宗教、台港澳侨、统计物价、史志档案、慈善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国防教育、退役军人、双拥共建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推动社会事业更加繁荣进步。

    各位代表,民有所呼,政有所应。2024年,我们遴选确定了24件民生实事,提交本次会议审议。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民生优先”战略,始终把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政府的“头等大事”,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让市中百万群众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

    三、聚焦新形势、新要求,在政府自身建设上持续发力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政府工作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坚定不移争做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好有效落实。

    一是持续强化服务政府建设。大力推行“群众工作法”“一线工作法”,把“用心服务、用情服务”理念融入政府治理全链条,更多地从群众和企业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抓落实,切实为群众和企业纾困解难。坚决树牢市场化观念,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丰富数字化便民利企服务应用场景,畅通政民互动渠道,全面提升企业群众对政府的满意率。

    二是持续强化效能政府建设。坚持“快”字当头,以“办成”为导向,不断深化工作运转、推进、促成“三位一体”运行体系,实现“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实效化”,提高目标设定、步骤安排、工作分解、任务布置等各环节质效。牢固树立节俭意识,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统筹把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严格做到非必要不支出,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树牢政府整体意识,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形成合力,切实提高政府办事办公效率。

    三是持续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善用法治思维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严格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确保法律依据准确、决策严谨科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四是持续强化廉洁政府建设。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抓住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关键环节,严防腐败滋生,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紧盯重大政策落实、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大廉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各位代表,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更需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快干实干、勇毅前行,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品质强区而团结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