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319|回复: 0

[上海] 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8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7692
    发表于 2024-3-25 19: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上海市黄浦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0日在上海市黄浦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黄浦区区长  沈山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黄浦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十四五”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区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守正创新、砥砺奋进,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承压奋进,区域经济稳中向好
    经济韧性持续增强。 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8.93亿元,总量居中心区第一、全市第二,可比增长6.9%;全年完成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2.18亿元,总量居中心区第二,同比增长3%。“外滩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持续提升,数据集团金融科技、瑞华保险等一批金融企业落户,外滩大会、外滩金融峰会、上海国际股权投资论坛、黄浦区与伦敦金融城友好交流活动等成功举办,为推动上海金融科技高地建设注入新的动力。“环球服务枢纽”辐射力持续放大,举办“知联黄浦、智领未来”专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圆桌会议,形成立体服务矩阵。区政府与国际授权业协会签约,促进IP授权产业发展。2023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在黄浦滨江打造世界级设计风向标。
    消费信心有力提振。 重点商圈创新发展,商业结构调整转型持续推进,南京路、淮海中路、豫园三大地标性商圈改造升级,世纪广场焕新亮相;百联ZX创趣场、新天地时尚二期等商业体成为潮流集聚地。第四届“五五购物节”黄浦系列活动成果颇丰,新增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20多家,全面推动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发展。演艺市场强劲复苏,国内申报 的各类 演出 完成 4.2万多场。举办演艺大世界命名五周年主题活动,“公园里的莎士比亚”等一批创新剧目获得好评。文化节展溢出效应显著,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国际戏剧邀请展、国际喜剧节三大国际性节展,以及外滩国际艺术节、小红书马路生活节、樱花谷旧书市集等一批现象级活动,为群众带来缤纷多彩的文化盛宴。
    涉企服务更加完善。 主动对标世界银行宜商环境新版评估体系,创新开展“政务服务舒心畅办”等优化营商环境“四大专项行动”,聚焦企业所需所盼,优化服务方式,切实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在全市营商环境测评中跻身前列。顺利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清查工作 。 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南京路启用新址,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推出“体验帮办、圆桌会办、综窗联办、专窗研办”服务新模式。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结合营商服务大机制的深化推进,常态化联系走访企业,推动政策精准直达、服务便利获取、诉求高效办理,南外滩“金融直通车”等贴心举措广受欢迎。10个街道建成实体化营商服务中心,首批街道营商“体验官”受聘上任。推进人才高地建设,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设立“门楣之光·引智工作站”,推动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实质化运营,吸引各类人才在黄浦干事创业;完善“人才安居实施细则”,上线全市首个“人才安居平台”,实物配租与货币补贴并举,优化人才居住环境,打造璟湾公寓等高品质人才公寓。举办国际友人和外企高管健康跑等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
    (二)改革创新,发展动能有效增强
    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紧抓开放机遇, 聚焦贸易促进、贸易创新,与市商务委、上海海关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上海市淮海新天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20项建设举措。高标准完成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成立全市首个AEO高级认证指导中心,发布《对外贸易企业信用评价》团体标准,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新增1家市级贸易型总部、6家区级贸易型总部。加快培育巩固外贸新动能,演艺服务贸易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承接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全力促成交、促投资、促消费,达成意向成交金额3.58亿美元,创历届新高;“进博集市”快闪店登陆南京路步行街区。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一体化合作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开展首批长三角商务楼宇等级评定,推出“信游长三角”3.0版,拓展商圈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合作,高频事项远程帮办业务覆盖长三角C9联盟。着力提高外资服务水平,优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政策体系,创建外资ESG案例品牌,搭建行业沙龙服务平台;推动实施外资工作基石战略合伙人计划,优化外资发展环境。 全年完成合同外资18.05亿美元,同比增长6.1%;实到外资18.4 5 亿美元,同比增长 6 9.4 %, 总量全市第二、增速全市第一;外资研发中心新增到6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74家。
    改革创新活力迸发。 优化业务流程,推行基于信用承诺的极简审批模式,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首创数字化智能规划审批,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开展“企易注”便利化改革,简化企业场地登记书面材料;率先探索“企业码”试点,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应用;深化“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监管试点,提高监管精准度、有效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制定区属企业集体板块重组方案,推动经纬集团、中恒集团实施整合重组;支持国有企业进一步聚焦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老凤祥在第二轮“双百行动”改革专项评估中被评为全国标杆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创新完善政策体系,举办“政企汇”等活动,进一步畅通交流渠道。鼓励设立民营企业总部,全年新增区级民营企业总部5家。
    科创潜能加速释放。 启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央科创区建设。发布“数字产业12条”和“科技创新12条”,推动创新主体加速集聚,吸引73家重点科创企业落地;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1家。英方软件、东软载波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孵化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区科创孵化基地升级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智心城·无界创新”产业园正式投入运营,中电浦智、优立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入驻。科创生态不断优化,黄浦科创投资联盟揭牌,“创新里滩·科创街区”开街,海归创业独角兽企业培训营等一批科创活动活力四射。
    (三)民生为重,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民生保障更显温度。 回应群众急难愁盼,切实加强民生福祉,黄浦区获评“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高质量完成区政府系统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稳步推进新一轮民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任务。稳就业政策落细落实,出台“就业创业29条”,助力重点群体多渠道灵活就业;举办长三角C9联盟创新创业大赛,发放首批“C9创卡”,提供投融资对接、场地孵化等服务;区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豫园街道分中心、区工商联分中心获评“全国金牌调解组织”。“五边形”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家庭照护床位新增签约 978 户,实现各街道全覆盖;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改造完成200张;新建3个社区长者食堂,34家“老字号长者餐厅”实现全区通享;深入推进整体性适老化改造,健乐小区获评“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加快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发布《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操作细则》,提升规范化水平。深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规划,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儿童友好社区深化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得到进一步加强。全面开展社区救助顾问机动服务,精准帮扶各类困难群众。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和“菜篮子”区长负责制,抓好主副食品保供稳价,新增市级“早餐工程”示范点7家、示范性智慧菜场1家。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持续助力对口地区实现乡村振兴。
    居住条件有效改善。 “两旧”改造有序推进,受益居民超过3800户。蓬莱路北侧项目居民搬迁、结算等工作进展顺利,773街坊,166、167和168街坊(一期)两地块核发征收决定,186街坊(一期)高比例通过一轮意愿征询。完成福州路、厦门路等13个地块收尾工作。保屯路211弄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启动施工,创造了“居民参与度、推进速度”等5个“全市第一”;普育东路101弄1-4号旧住房改造项目二轮征询首日就达到100%签约生效,再次刷新全市纪录。首创“群众工作与建设工作并联推进”的工作模式,完善制定《黄浦区旧住房更新(拆除重建)操作规程》。老旧住房综合修缮超过22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近4900户;电梯加装完工100台,18个小区实现加梯全覆盖,累计完成率居全市第一。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增筹措2185套、供应1597套,沁城居等一批“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正式启用。
    公共服务优化升级。 育人实效全面增强,发布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深化高质量集团学区建设,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实地核查。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推动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在全市率先打造“1+10+X”社区专科医联体;加快推进医保移动支付落地应用;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区”。文体活动精彩纷呈,成功 举办思南读书会九周年活动, 上海书城全面改造焕新回归, 黄浦区被授予全国首批“全民阅读推广城市”称号; “艺术夜校”“阅美黄浦”等社会大美育项目深入打造,城市草坪音乐会、“黄浦·我来赛”等品牌持续擦亮。顺利举办世界自由式轮滑锦标赛、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总决赛、上海赛艇公开赛、上海马拉松等赛事,成功申办巴黎奥运会项目资格系列赛。
    (四)深耕细作,治理能级不断提升
    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推进。 ESG全球领导者大会成功举办,显著提升黄浦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影响力。作为全市唯一行政区参与首届上海碳博会,发布全国首个区级虚拟电厂相关标准、全市首个区级碳普惠平台,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继续走在全市前列,“一大会址·新天地”近零碳排放实践区成为全市首批低碳示范创建单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完成中央及市委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落实情况核查,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源头减量有力推进,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3%。绿色空间持续拓展,新建各类绿化4.52万平方米,新增绿道1公里、口袋公园2座,完成3处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推进“公园+”建设,丰富文体、科普等新体验。董家渡花桥实现贯通,外萃丰弄绿地基本建成,苏州河相约塞纳河“双河论坛”精彩举行。
    城区治理效能持续增强。 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城区总体规划评估,深化开展“两旧”地块规划研究,持续优化社区规划。重大项目高效推动,金陵路一期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南外滩环卫大楼等5个项目完工。城市更新有序实施,“三师联创”试点推进,外滩“第二立面”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完成编制,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基本建成。环境功能同步升级,结合“10分钟社区生活圈”“三美联动”建设,精心实施65个“一街一路”项目,西凌家宅路、山北小区等10个区域各具特色,参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示范效应初步显现;淡水路社区成为“全国首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深化“先锋物业 治惠家园”创建。开展社区特色文化研究,龙门邨等区域环境更新与文化营造有力融合。文明城区创建持续推进,加强文明街巷等专项整治力度,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万多平方米。数字赋能城区治理,迭代升级21个应用场景,深化老渔阳里等7个最小管理单元治理,积极投入全市数字化“六大会战”,不断深化“两网融合”,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区城运指挥平台获评“2023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城区运行安全有序,获评“上海市平安示范城区”,6个街道被评为“上海市平安示范社区”,创成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第一时间落实国务院安委会督查整改事项,紧紧围绕消防安全、燃气安全、房屋安全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排查隐患1万多处,整改率已达99.4%;更新11.5公里地下燃气管道,完成老旧软管更换2.9万户。综合运用多种导控措施,有效应对大客流考验。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力量建设,建立1处区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攻坚行动深入推进。社会治安整治行动成效明显,成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坚持党建引领,健全“街道—网格—居民区—微网格—楼组”五级运行机制,探索形成党建引领网格治理、街区治理、小区综合治理有效模式,各街道修订完善502项制度,纵向治理架构和横向协同机制进一步优化。“零距离家园”工程建设实体化推进落实,全覆盖开展“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建成30个示范小区、15处示范型实体阵地,丰富公众参与路径,完成500多项为民办事项目。品牌建设创新有力,“零距离家园·开放麦”等活动知晓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深化发展新时代基层治理“三会”制度,新增15处示范型“三会”实践基地。《住户守则(2023版)》在244个小区推广。能力建设持续强化,成立“零距离”学院,挖掘社区能人达人,“黄浦计划”获评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
    (五)砥砺初心,自身建设切实加强
    主题教育深入扎实开展。 强化理论武装,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推动区政府系统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基层减负持续深化,梳理为基层减负事项89项,高质量完成减证明、减系统、减考核、减挂牌“四减”任务,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四百”大走访,深入开展“三进、三问”行动,有效推动“精细化分类治理”等四项机制落实。大兴调查研究,把学习和调研成果切实转为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落实巡视反馈要求,举一反三抓好检视整改,群众和企业反映突出的一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法治政府建设有力推进。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空间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对标市级评估研判部署,聚焦“心脏、窗口、名片”总体定位,明确后半程的重点任务和要求。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基层法治得到加强,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有效推进决策全流程公开,率先设立区级层面重大行政决策联系点,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全过程管理;宪法普及宣传形式多样,取得良好效果,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测评在全市名列前茅;推出全市首个区级公民法治素养评价指标,顺天村社区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人民建议征集深入开展。依法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区政府系统办理完成区人大代表建议72件、区政协提案157件,并公开办理复文。
    工作作风建设持续强化。 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大统筹力度,强化财政绩效管理,全力保障旧区改造等重点项目支出,有力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清理工作。多种形式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加强。
    国防动员、兵役、退役军人工作,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外事工作,保密、档案、机关事务、地方志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迎难而上、协力攻坚,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黄浦区人民政府,向各个岗位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市有关部门、驻区部队和区域内各企事业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黄浦建设发展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黄浦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增强“中心辐射”的实践路径仍需深化探索,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还需付出更大努力;二是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还面临一些压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城市更新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三是就业、安居、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超大城市核心区域精细治理还要下更大力气。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千方百计解决问题、改进工作。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全会、区委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心脏、窗口、名片”总体定位和“功能新高峰、品质新标杆”发展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之以恒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引领区。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2024年黄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5%,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以上,“两旧”改造受益居民3000户以上。
    2024年要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服务大局,全面提升核心功能
    坚持“四个放在”,全力服务上海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充分发挥黄浦资源禀赋优势,聚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不断增强“中心辐射”功能。
    塑造资源配置新优势。 外滩金融集聚带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城一带”核心功能区,发挥“外滩大会”“外滩金融峰会”等“外滩”系列会议活动的带动效应,集聚更多功能性机构、拓展金融业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举办各类产业活动,搭建企业交流互动平台,不断增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同效应,切实提升“外滩金融”辐射服务功能。编制黄浦区专业服务业发展白皮书,举办专业服务业发展推介会、细分行业沙龙活动,推动专业服务业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环球服务枢纽”影响力。
    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以打造世界级商圈为引领,推动“国际时尚之都示范区”“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建设,打造商旅文体会融合发展的世界级消费目的地。结合重大赛事和文化活动,提升整体影响力。聚焦资源整合、项目优化,促进商圈形态更新,不断推动南京路、淮海中路、豫园商圈能级跃升。创新消费业态模式,加快消费品牌集聚,引导夜间消费潮流,持续推进免退税经济,提升商圈文化气质和多样消费体验。鼓励常态化举办国际知名品牌发布会、高端品牌限量及定制款发布会、国际时尚论坛。加力调整转型,打造高能级智慧商圈, 深化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 ;拓展绿色消费应用场景,创建全国绿色商场示范。
    开拓贸易发展新路径。 充分融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大局,深度对接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上海“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以淮海新天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速集聚高能级贸易主体,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和能级提升。加快培育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积极创建“演艺大世界”服务贸易国际合作 区 ,打造外贸发展新引擎。完善贸易服务体系,深化与海关的战略合作,加快培育一批AEO认证企业。
    (二)大胆探索,纵深推进改革开放
    对标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等重大任务,大力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增强区域竞争力。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对标一流、抢抓机遇,争取更多开放政策在黄浦先行先试。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和外资工作推进小组机制,落实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精准用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等政策,加大吸引投资力度,提振外资发展信心。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做好潜在项目跟踪服务,推动更多参展商变为投资商;支持“进博集市”常态化运营,推动更多展品变为商品。促进长三角C9联盟深度合作,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重点商圈消费联动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优化综合营商环境。 扎实推进新一轮改革,进一步打响“宜商黄浦”品牌。 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加强重点领域综合监管改革,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打造“一网通办”线下体验旗舰店;深化街道一线营商“体验官”试点,拓展多元参与渠道。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以更快速度回应企业诉求,以更大力度安商稳商、招大引强。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支持区属国企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做强主责主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推动更多政策举措落地见效。高质量完成第五次经济普查登记工作。
    (三)精准赋能,不断壮大科创动能
    找准黄浦服务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发力点,不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引擎”,构筑黄浦战略竞争新优势。
    加速推进科创策源。 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央科创区,打造以数字科技、生命健康为核心,以科创服务业为支撑的“2+1”产业创新体系。创新政策工具,完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企业更好发挥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支撑功能。积极抢占新赛道,创新应用场景招商模式,聚焦区块链、人形机器人、芯片半导体、脑科学等领域,瞄准智能终端、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元宇宙等新赛道,吸引龙头型、成长型、创新型企业落户。
    着力优化创新生态。 持续推动广慈-思南国家转化医学创新产业园区、特种机器人创新中心、张江黄浦园等创新载体新一轮发展。切实提升科创载体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国家级、市级科创载体的数量和能级。完善科创交流合作平台,举办高质量的科创生态活动,形成互惠共赢的创新生态圈。
    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推进人才高峰工程,落实“门楣之光·黄浦人才20条”,加快集聚海内外战略科学家、高层次人才和顶尖人才团队,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引进力度。探索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化落户安居、创新创业、出入境等政策,提供高水平、便利化服务,持续打响“才聚黄浦”品牌,让各类人才扎根黄浦、爱上黄浦。
    (四)以民为本,回应群众美好期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以高度的责任感抓好民生改善和城区治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多措并举推进城市更新。 落实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要求, 分层、分类、分区域,系统推进城市更新。 加快“两旧”改造, 细致做好零星旧改各环节工作,推动773街坊,166、167和168街坊(一期) 等项目 高比例生效;全方位保障保屯路211弄拆除重建项目、普育东路101弄1-4号项目建设,启动复兴中路565弄项目。加大成片旧改收尾力度,确保项目收尾、规划调整、土地出让、开发建设各环节紧密衔接。重点推进外滩“第二立面”城市更新,推动部分单体老大楼启动更新改造,继续提升基础设施效能。统筹做好老旧房屋修缮、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小区综合治理等工作,打造更多有亮点的综合性改善小区。
    倾心倾力推动“全龄友好”。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持续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零工市场,打造覆盖社区、园区、楼宇的就业服务圈,提升市场化就业服务水平;制定创业载体建设评估体系,促进优质创业资源互联共享。关爱守护“一老一小”,深化“五边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拓展助老服务卡应用场景,推动更多养老服务全区通享;整合优化养老服务资源,常态化开展“养老服务集市”,更好满足多元化需求。实施“零距离·吾童”计划,打造儿童友好城区。持续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覆盖面, 完善 多层次 多元化 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全面落实“菜篮子”工程,增强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
    持之以恒繁荣社会事业。 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做好新一轮全市教育综合督政迎检工作,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持续推进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育人模式变革,加快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完善教育功能布局,推进高品质校园建设;积极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深化区域两大医联体建设,推动“社区专科医联体数字化场景”衔接市级平台;扩大家庭医生覆盖面,探索功能社区健康服务新模式;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覆盖10个街道;实施第六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区疾控中心二期建设。办好巴黎奥运会项目资格系列赛等重大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黄浦区第四届市民运动会。建好社区体育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健身休闲好去处 。
    精益求精打造治理样板。 加快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实施碳达峰碳中和九大行动计划,完善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和专业服务,推进建筑领域产品碳标识认证、碳核查、可再生能源建设等工作,更新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打造一批低碳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案例。深化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高扬尘、噪音、油烟等污染防治水平。持续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一批垃圾分类2.0版精品示范居住区。深化公园城市建设,新建各类绿化4.7万平方米。强化规划引领,科学推进重点地块规划调整。优化重大工程管理机制,推动福佑地块、金陵路二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推进董家渡金融商业中心、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龙凤商厦等项目完工。持续推动“一街一路”示范区域建设,统筹做好架空线入地、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决战决胜文明城区创建,开展社区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巩固背街小巷专项治理成效。深化数字赋能,加强数据治理,构建城运数据智能分析系统,探索城区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夯实综合网格工作站实体建设,提升基层实战能力。
    强本固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落实新一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零距离家园”工程建设,完善“街道—街区—居民区”三级治理平台,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运作水平和治理实效。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复制推广网格治理平台建设“瑞金模式”,探索实践街区治理“老西门文庙模式”,分类推进小区综合治理“打浦桥蒙西模式”。持续深化发展“宝兴十法”、“三会”制度、《住户守则》等首发首创制度。强化实体阵地建设与服务,加快建设一批多功能、综合性的示范型“零距离家园”实体阵地,建设100个群众身边的“零距离家园”小站、100个示范“零距离楼组”,全力推进各类基层阵地、民生服务项目双向开放、资源共享。提升基层队伍能级,制定实施“减负增能强效”相关意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开展走访联系居民群众工作。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实施基层治理人才政策,统筹培养“领军人才”“青年英才”并形成后备梯队。
    源头防范增强安全韧性。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积极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集中开展重点行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数据库,持续加强建筑施工、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大客流、消防、高空坠物、地下空间等重点领域安全管理。完善应急体系,构建覆盖灾害防御、监测、预警、救援、救助、恢复重建等全过程的“平灾协同”管理体系。加强区、街道两级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强化社会面整体防控,高压严打电诈犯罪,提升公共安全管理能级。持续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的应急应战能力。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促进依法信访理念深入人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构建“三所联动”多元解纷新格局,全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繁荣文化,推动城区软实力跃升
    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上海样本”作出黄浦贡献。
    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深化演艺大世界、艺术外滩品牌建设,鼓励创意创作,不断集聚优秀主体,打造演艺源头、码头和潮头融合地。落实“艺术外滩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出一批体现“黄浦最上海”的文化活动。推进电竞项目与赛事体系建设,推动INS·复兴乐园等项目功能提升。促进“全域旅游”纵深发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聚焦“小半径、深度游、微度假”,打响黄浦“微旅行”品牌。
    促进历史文脉用心守护。 加强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区有温度。深化老建筑保护利用,开发具有黄浦特色、展现黄浦优势的海派城市考古线路,丰富“阅读建筑”品牌内涵,讲好黄浦故事。聚焦外滩“第二立面”、老城厢等区域,统筹推进功能塑造、旧区改造和环境营造;聚焦衡复风貌区,加大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力度,统筹推进南昌大楼、钟和公寓、淮海坊一期等修缮项目。
    促进文化力量浸润人心。 传承红色基因,精心做好143处红色革命旧址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加强红色故事发掘整理、红色文化宣讲传播、红色文艺精品创作。培育文明新风,持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丰富文化生活,优化设施功能布局,拓展云课堂数字资源,推进“书香黄浦”建设,完善四级配送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精准输送。
    (六)知行合一,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鲜明主题和贯穿工作始终的突出主线,增强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
    强化政治过硬。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更加自觉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切实增强使命感、发挥创造性、提高执行力,在服务全国全市发展大局中不断塑造黄浦发展新优势。稳步高效落实机构改革任务,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
    深化法治建设。 更好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提高依法决策水平,推进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评估制度。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增强政务公开效能。做好迎接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区复检工作准备。认真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高度重视、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舆论监督。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有效提升人民建议征集、市民服务热线能级,畅通诉求表达通道,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打造廉洁政府。 推动区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奋勇前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黄浦形成更多生动实践,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黄浦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以报告中出现先后为序)
    1、AEO高级认证指导中心  
    AEO(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高级认证指经海关总署批准,在国际贸易中享有最高信用等级的企业。获得AEO认证的企业可以享受减少通关时间、降低查验率、优先办理进出口手续等多项便利措施。2023年9月,在市商务委、上海海关大力支持下,“淮海新天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AEO高级认证指导中心”正式揭牌,并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实体空间,通过政策宣介、案例推广、个性化辅导等方式,培育AEO高级认证企业。
    2、“信游长三角”3.0版
    “信游长三角”微信小程序是面向社会公众推出的一项公共信用惠民政务服务,也是黄浦与其他长三角城市(区)开展跨省市守信联合激励的首次尝试。3.0版新增信用“一江一河”、信用“一街一区”模块,以信用+咖啡、信用+游船模式为信用良好的市民提供更多守信激励。
    3、长三角C9联盟
    为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2021年,黄浦区牵头组建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包括上海市黄浦区、南京市鼓楼区、苏州市姑苏区、杭州市上城区、宁波市鄞州区、合肥市庐阳区、合肥市蜀山区、无锡市梁溪区、南通市崇川区等9个长三角万亿级GDP城市中心城区,简称长三角C9联盟。联盟围绕商业消费、创新创业、楼宇经济、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城市更新等领域开展合作并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以中心城区高质量一体化辐射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4、外资工作基石战略合伙人计划
    为贯彻落实市商务委促进外商投资全球伙伴计划,黄浦区于2023年10月制定发布《黄浦区关于推行外资工作基石战略合伙人计划的实施办法》,从战略规划、项目对接和生态构建三方面遴选基石战略合伙人,完善多元化的外商投资促进工作体系。《实施办法》支持基石战略合伙人开展外资课题调研和相关投促活动,对基石战略合伙人引进的外资项目根据其实到外资额、项目数量和项目质量等,经评审后给予奖励。
    5、中央科创区
    北至中山南一路、南至黄浦江、西至鲁班路、东至油车码头街,总占地面积约1.92平方公里。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在中心城区的重要布局,以及科技回归都市的重要承载区,中央科创区将构建以数字科技、生命健康产业为核心,以科创服务业为支撑的“2+1”产业体系,实现智高点(科创总部引领、顶尖研发孵化)、新物种(城市场景应用、科创跨界融合)、全球链(前沿科技展示、国际交流合作)、心枢纽(科创投资赋能、全链科技服务)四大核心功能,并牵手“文化博览区”“最佳实践区”,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都市型科创引领区。
    6、773街坊  
    位于半淞园路街道,东至瞿溪路31号,南至瞿溪路,西至普育东路,北至区文化宫,涉及居民21证,单位1家,为零星旧改征收项目。
    7、166、167和168街坊(一期)
    位于外滩街道,东至四川中路,南至北京东路,西至河南中路,北至南苏州路,涉及居民1306证,单位116家,为零星旧改征收项目。
    8、三师联创  
    为加强城市更新专业技术支撑,市规划资源局在全市选取了包括外滩地区和老城厢地区在内的10个重点更新单元,联动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责任评估师,开展“三师联创”实践探索。通过发挥责任规划师对于城市更新谋划、协调、统筹的重要作用,责任建筑师在强化设计赋能、破解技术瓶颈中的主导作用,以及责任评估师在城市更新“强资信、明期权、可持续”模式中的支撑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更新综合成本平衡、区域发展平衡、近远衔接平衡。
    9、数字化“六大会战”
    为全面夯实数字政府底座,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能级提升,上海开展长三角“一网通办”会战、“一网协同”一体化办公平台会战、政务区块链和数据上链会战、“图网码”会战、基层减负增能数字化会战、综合监管会战。
    10、“零距离”学院
    为深化“零距离”工作品牌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干部,以各级党群服务阵地为依托,利用特色课程库、优质师资库、教育阵地库、创新案例库等资源,打造“零距离”初心使命传承、“零距离”创新理论研习、“零距离”基层党建创新、“零距离”基层治理赋能、“零距离”党建品牌培育的黄浦“零距离”学院。
    11、“四百”大走访,“三进、三问”行动
    为做好基层减负的“后半篇文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结合主题教育开展“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居民家庭全覆盖走访联系,并推出“进百楼、进千企、进万户,问需、问计、问效”行动,建立“常态化联系走访、精细化分类治理、错时上班延伸服务、问题逐级销项解决”四项工作机制,落实面向居民、企业和“三新”群体的三类服务包, 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的跃升。
    12、“零距离·吾童”计划
    即围绕儿童权益保障,实施“童守护”计划;围绕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推进“童乐园”计划;围绕儿童友好发展环境建设,实施“童成长”计划;围绕儿童友好全程参与体系建设,实施“童参与”计划;围绕强化儿童友好政策制度,实施“童联盟”计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