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48|回复: 0

[天津] 2022年天津市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11:14
  • 签到天数: 86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7137
    发表于 2024-1-24 21: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天津市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考验,和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视察天津、亲临和平作出的重要指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接续政策落地见效,努力建设发展高质量、生活高品质、城区国际化、管理精益化、治理现代化的新和平,全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疫情防控精准有效,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2022年,和平区地区生产总值690.65亿元1,按照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8.88亿元,同比下降10.1%,占全区经济总量的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1.78亿元,同比增长0.5%,占总量的97.3%。
    图1:和平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行业结构
    财政收支
    全年实现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7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按可比口径下降4.9%。其中,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6.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96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教育支出15.45亿元,同比增长0.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45亿元,同比增长37.4%。
    图2:和平区2022区级财政收入情况
    图3:和平区2022区级财政支出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总量的61.3%;项目投资占总量的38.7%(包括和平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天津农村商业银行营业楼、市胸科医院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等)。
    民营经济
    全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共3.79万户(含内资企业),其中企业1.81万户(含内资企业)。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5.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降1.7%,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18.1%。











    图4:和平区2019-2022年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实体投资
    实施“大服务 大招商”行动,重点项目集中落户,签约企业再创新高,荣列“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30强”。成功落地1160个优质项目,实现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5590万美元,完成国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额71.07亿元;签约落地京冀项目242个,京冀实际到位资金42.07亿元。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引进品牌首店、旗舰店、主题店51家,海信广场、天河城等抵住疫情冲击,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五大道咖啡文化节精彩纷呈,“新华路体育夜市”人气爆棚,中国银行博物馆对外开放,安里甘艺术中心成为网红打卡地。2022年,全区完成社零额216.13亿元,完成限上社零额141.78亿元。网上零售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区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26.2%,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1%。
    营商环境
    落实国家、全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制定和平“32条”,为企业减税降费和增加现金流近12亿元、减免房租超6000万元,解决实际问题585个,新增市场主体6000余户。引入一德信融、友邦人寿等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规模位居全市前列。小白楼国际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带动作用凸显,航运服务企业突破600家。
    新经济
    新兴产业活力不断释放,医药健康、数字经济等新动能加快形成。新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4%,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2%,健康产业营业收入增长6.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1%。




    二、行业发展
    工业
    2022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13.01亿元,同比下降3.1%,占经济总量比重为1.9%。其中,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9.08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营业收入48.53亿元2,同比增长11.2%。
    建筑业
    2022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86亿元,占经济总量比重为0.9%。其中,全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64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1.01亿元,签订合同金额84.14亿元。
    交通运输业
    2022年,全区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35.59亿元,同比增长2.3%,占经济总量比重为5.2%。其中,全区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企业84家,实现营业收入211.98亿元,同比增长4.0%。头部企业拉动依旧突出,行业前二十重点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60.36亿元,行业占比为75.6%。
    批发零售业
    2022年,全区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79.64亿元,同比增长1.3%,占经济总量比重为11.5%。其中,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224家,实现营业收入1162.31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商品销售额1296.86亿元,同比增长4.5%。
    住宿餐饮业
    新冠肺炎疫情对住宿餐饮等接触型消费市场冲击较大,2022年,全区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7.67亿元,同比下降21.3%,占经济总量比重为1.1%。其中,全区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97家,全年完成营业额10.82亿元。盛世晶达、祥盛八大碗、宴宾楼等集中供餐企业逆势增长,全年合计实现营业额1.85亿元,同比增长9.1%。
    金融业
    2022年,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15.91亿元,占经济总量比重为31.3%。截至12月末,中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9636.17亿元,同比下降1.6%。
    房地产业
    2022年,全区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1.54亿元,与同期持平,占经济总量比重为3.1%。全区有开发和经营活动的房地产业企业52家,房地产业全年共开发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512.4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400.50亿元,其中本年完成投资18.91亿元。
    其他服务业
    2022年,全区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11.44亿元,同比增长4.1%,占经济总量比重为45.1%,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区规模以上其他服务业企业208家,其中,营利性服务业企业128家,2022年,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活动实现营业收入176.24亿元,同比增长2.5%。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空间优势,大力吸引央企总部、知名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结算中心。对照我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对接产业、重点承接平台、重点对接项目“三级清单”,制定《北京招商目标企业清单》,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赴京专题招商6次,在京对接企业33个,引入了斯巴鲁中国运营中心、招商公路京津塘工程建设管理公司、瑞茂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多个高质量京冀项目。





    四、环境保护与市政建设
    环境保护和治理
    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清单化管理油烟、扬尘、噪声等突出环境问题。PM₂.₅年均浓度再创新低,达到35.4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3天,同比增加17天。加强海河、津河入河排污口改造和动态监管,水环境质量整体稳定。见缝插绿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口袋公园”建设走在全市前列。2022年,和平区大气常规监测指标多数较2021年有所下降,年日二氧化硫(SO2)平均值、年日二氧化氮(NO2)平均值、年日一氧化碳(CO)平均值、年日臭氧(O3)平均值、年日细颗粒物(PM₂.₅)平均值、年日可吸入颗粒物(PM₁₀)平均值分别为8µg/m3、30µg/m3、1.2mg/m3、172µg/m3、35µg/m3和 64µg/m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居全市前列。从噪声监测指标看,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与城市交通噪声平均值略低于2021年,分别为50.3分贝和66.4分贝,城市噪声达标小区覆盖率达到100%。
    城市建设
    全年共计开工项目23个,开工面积67.83万平方米。其中,社会事业项目7个,面积12.53万平方米;商业酒店写字楼项目3个,面积37.23万平方米;住宅公寓项目2个,面积12.57万平方米。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市胸科医院、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原址改扩建项目主体完工,建成嫩江路全市首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区供热面积达1450.72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面积209.7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20.9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5平方米。
    城市管理提档升级,全年完成2460万平米里巷提级维修,完成计划任务的114%。改造燃气旧管网9公里、背街里巷立管2000个、燃气户内设施5.6万户,加固自来水支管12处,疏通养护排水管道170公里。全区150条道路机扫、水洗率保持10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

    五、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
    2022年末,全区户籍人口为47.26万人,较2021年末增加0.87万人;总户数16.41万户,较2021年末增加0.37万户。全区常住人口34.44万人,较2021年末减少1.01万人。
    劳动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成20项民心工程,制定稳就业“十项措施”,新增就业2万人。开展八类主题救助活动等,发放保障救助资金1.1亿元。
    居民收入和消费
    全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6531元,比2021年末增长3.1%,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始终位列全市第一。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1249元,比2021年末增长4.3%。

    六、社会事业
    教育
    重视基础教育工作,成立第二耀华中学,建成第六十一中学泰安道校区、新华南路小学唐山道校区等,新增学位6300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94.3%,营转非达到100%,基础教育始终保持高质均衡。2022年全区总招生人数19904人,毕业生16032人。2022年全区小学学生数41501人,普通中学学生数29971人(初中18725人、高中11246人),职业学校学生数1697人,特教学生数62人。共拥有专任教师5054人。
    科技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工作举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306家,“雏鹰”“瞪羚”企业分别入库248家和4家,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获得专利授权978件,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获得天津市“特色平台网站”称号。
    文化体育
    广泛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宣教活动,组织文化惠民演出200余场。新建小白楼街级全民健身中心,更新164件健身设施,体育器材社区覆盖率达100%。截至2022年底,全区图书馆藏书97.96万册,书刊外借2.64万人次。各街道文化站组织文艺活动229次,举办展览13个。全区等级运动员153人,其中男运动员73人,女运动员80人。

    卫生
    开展健康促进工程,全面推广“云药房”,建成4家市级中医药特色示范医疗中心及南营门社区医院,定点医疗机构基本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结算。截至2022年底,全区共有卫生事业机构225个;卫生技术人员12533人,其中执业医师3765人,执业助理医师111人,注册护士4137人。因时因势调整策略,由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转变,扩容发热门诊,加强药品储备,畅通转诊渠道,60岁及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首剂接种率达93.3%,确保平稳转段和百姓健康安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