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02|回复: 0

[四川] 2022年绵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12-31 10:19
  • 签到天数: 8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7692
    发表于 2024-1-11 1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绵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和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面对宏观环境更加严峻、疫情冲击远超预期、“三重压力”明显加大的复杂局面,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德阳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保持定力、精心谋划、负重奋进,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疫情防控有效有力,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恢复性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活力进一步彰显,为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绵竹奠定了更加坚实基础。
      一、综 合
      根据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2年,绵竹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6.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0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15.16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153.22亿元,增长4.0%。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为9.4:52.9:37.7。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2360元,同比增长4.1%。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65.81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5.4%。年末全市在册各类市场主体44672户,注册资金451.63亿元,年度新增4468户,新增注册资本金51.50亿元。其中,私营企业6329户,注册资本金296.85亿元,年度新增803户,新增注册资本金34亿元;在册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657户,注册资本金107.37亿元,年度新增76户,新增注册资本金13.12亿元;在册个体工商户36536户,出资额31.59亿元,年度新增3542户,新增出资额3.47亿元;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150户,出资额15.82亿元,年度新增47户,新增出资额0.9亿元。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12.24户。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
      全年粮食总产量28.1万吨,同比下降1.4%。经济作物总产量45.99万吨,增长4.5%,其中,蔬菜及食用菌增长5.1%、瓜果下降8.4%、中草药材增长2.7%。生猪出栏44.54万头,增长3.1%,主要畜禽肉类总产量4.47万吨,增长6.43%;小家禽出栏590万只,增长0.14%。
      年末全市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光荣称号;共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四川省农村法制教育基地1个、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德阳市一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新增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4个。年末全市有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规模户680户;年出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238户;年出栏2000只以上肉鸡养殖户262户;玫瑰、猕猴桃等特色经济作物规模达5.2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204.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3家,实现营业收入754.87亿元,同比增长23.4%;利润总额111.43亿元,增长54.0%;利税总额169.08亿元,增长38.2%。
      分行业看:白酒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05.53亿元,增长1.9%;利润总额40.18亿元,增长13.4%。化工行业营业收入327.27亿元,增长71.9%;利润总额61.44亿元,增长130.9%。机械加工与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46.49亿元,下降20.1%;利润总额1.54亿元,下降24.5%。建材业营业收入28.00亿元,下降11.6%;利润总额0.72亿元,下降63.4%。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9%,房屋新开工建筑面积105.66万平方米。年末具有总承包资质等级建筑企业60家,建筑工程项目60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3.8%,工业投资增长20.2%,技改投资增长5.2%,建安工程投资(不含农户)增长6.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下降22.9%;第二产业增长19.2%;第三产业增长3.0%。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0.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6%;商品房销售额26.65亿元,同比下降27.6%。房地产开发投资18.89亿元,同比下降24.7%。商品房施工面积320.5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2%。其中,新开工面积51.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1%。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62亿元,同比下降4.2%。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8.87亿元,下降4.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75亿元,下降2.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5%。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89.64亿元,下降7.1%。餐饮收入25.98亿元,增长7.1%。
      六、对外经济及招商引资
      全年进出口总额55.50亿元,同比增长59.4%。其中,出口额50.43亿元,同比增长55.4%,进口额5.07亿元,同比增长114.2%。先后组织甲尔文化、剑龙粮油、旺福王食品等5家企业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耀隆医疗、亩芯新材料等4家企业以采购商名义参加第130届广交会;甲尔文化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龙蟒磷化工、鹏发生化、耀隆化工等4家企业参加2022年泰国国际农业展、2022年欧亚国际农业土耳其展、法国JEC复合材料展等对外经贸促进活动。
      全年到位国内市外资金125.99亿元,其中: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61.10亿元。参加“2022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制造业“百日攻坚”行动(第二季)”等省、市平台活动,成功举办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绵竹投资推介会,全年新签约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四川欣联伍材料科技2.25万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四川能投鼎盛锂业3万吨基础锂盐等12个项目。
    七、交通、电信业和旅游业
      2022年末有公路总里程为2133.9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058公里,一级公路98.008公里,二级公路158.961公里,三级公路218.44公里,四级公路1592.848公里,等外路31.683公里。有公路营业性车辆1407辆。其中,客运车辆189辆(其中有20辆天府行),货运车辆970辆;有城市客运车辆248辆。其中,城市公交98辆、出租车150辆。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6769户,移动电话用户(含电信、移动、联通)共538106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326818户。
      全年接待游客1021.56万人次,同比增长0.4%,实现旅游收入105.11亿元,增长2.6%。文物保护单位22处,文保点92处。星级饭店3个,186间房,324张床。共有国家AAAA级景区3处,国家AAA级景区3处,国家AA级景区1处,省旅游度假区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花卉公园1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天府旅游名镇2个,天府旅游名村1个,天府旅游名品1个;成功打造“画境绵竹”乡村旅游综合体;中国玫瑰谷一期、绵竹天府冰雪运动项目、文旅地方专项债项目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94.77亿元,同比增长10.9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58亿元,增长4.6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09亿元,增长19.1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4.19亿元,增长21.44%,非税收入完成4.90亿元,增长8.9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34亿元,下降30.27%(其中,土地基金收入完成6.87亿元,下降30.5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527万元,增长2836.54%。
      全年财政总支出完成63.06亿元,增长14.9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1.13亿元,增长6.31%;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1.83亿元,增长34.89%(其中,土地基金支出完成7.15亿元,下降16.7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069万元,增长2869.44%。
      202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94.61亿元,比年初增加77.64亿元,同比增长15.0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24.65亿元,比年初增加45.46亿元,同比增长16.28%。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9.62亿元,比年初增加56.6亿元,同比增长29.3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小学学校26所(不含教学点2个),普通中学学校11所(普通初中8所,普通高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等学校2所,幼儿园43所(私立幼儿园17所)。普通小学在校生18926人,毕业生3369人,教职工1486人(不含九年一贯制学校),专任教师1300人(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分专任教师);普通中学在校生13297人(普通初中8647人,普通高中4650人),毕业生4225人(普通初中2611人,普通高中1614人);普通中学教职工1385人(含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职工),专任教师1087人(普通初中701人,普通高中386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157,毕业生502人,教职工136人(不含民办四川天一学院附设中职班教职工数),专任教师134人(含民办四川天一学院附设中职班专任教师);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90人,毕业生13人,教职工20人,专任教师18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25905人,毕业生7304人,专任教师99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266人,教职工1318人,专任教师642人(不含附设幼儿班专任教师)。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11%;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34亿元,同比增长94.7%。年度新认定省级瞪羚企业1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瑞驰拓维研制的砂磨机入选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华胜农业《优质特色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成果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绵竹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德阳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六方钰成荣获第七届“创客中国·创业天府”四川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省总决赛企业组二等奖,瑞驰拓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优秀奖。
      年末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5家、省级瞪羚企业达到2家;累计认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现有产学研创新联盟2家,国省市级科技孵化服务载体6家(其中: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家。
      十、文化、卫生及市政建设
      全年共举办体育活动赛事20余场,继续推进城市“十五分钟健身圈”、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建社区、农村健身场所20处。9600户“户户通”民生工程实现电视信号全覆盖;农村广播村村响系统实现全覆盖;21个综合文化站、100个村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
      依法办理文化市场行政处罚案件2起,罚没款500元。积极参加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并对市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保存、宣传、推广、研究、传承等,进行非遗资源普查并记录,现有非遗项目22个,含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1个、县级18个,新镇县级项目15个。农村公益电影全年放映1500场,观众人数达15万人次。2022年,全年组织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走基层暨送文化下乡活动98场(含川剧),观众4万余人次;举办公益性文艺培训240班次,参加培训5000余人次。图书馆接待读者15.6万余人次;博物馆2022年全年接待人数1.8万余人次,成功举办“逛年”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与迎党的二十大摄影展活动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二十一届绵竹年画节”、“二十三届绵竹梨花节”、“第八届绵竹玫瑰节”、“二十二届绵竹赏果节”;双忠祠参观人数5万余人,年画博物馆接待3.7万余人次。
    年末常住居民电子建档率达95.40%,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89.46%,动态管理率达86%。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96个。其中,医院16个,社区服务中心(站)2个,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132个,诊所12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4282张。卫生技术人员3770人,同比增长4.1%。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59人。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9.73张。
      全年完成市政道路及人行道维修20000余平方米;完成标线施划18000余平方;安装及维修维护隔离栏共计2000余米;安装各类人行隔离桩1000个;安装更换约750套井盖防坠网;保养维护消火栓约210座;维修更换休闲座椅约120套;新安装或维护标志标牌共计240余套;清掏雨篦5000余口、检查井约4500余口;完成对市区16座桥梁的常规检测。安装回澜大道高速连接线路灯140柱。推进厕所革命,城区改造公厕1座,新建公厕2座;全年清运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9.7244万吨,为城区316.0416万平方米进行清扫保洁。打造37个小区为绵竹市分类示范点小区,安装40台组四分类智能机,新配发四分类桶40组,改造40个小区分类误时投放点,投放三无小区引导宣传栏111处,配置115组两分类垃圾桶,配置90名定时定点督导员,对小区垃圾分类投放实行“三定一督”模式,8个单位被评为生活垃圾分类先进单位,12个单位被评选为先进,8个小区被评星,20户家庭、32名个人被推荐表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外包公司,从5月1日开始实施城乡垃圾收运一体化建设试点项目(富新镇、什地镇、紫岩街道),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向市场化。在各镇(街道)共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1258座,配套发放垃圾桶6650个。截至年末,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637.24公顷,绿地率38.55%,公园绿地面积达170.8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2.63平方米。
      十一、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全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7天,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20天,优良率为89.6%,同比增长5.5个百分点; PM2.5平均浓度为3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2%。城市区域噪声中昼间噪声监测结果为52.5(A),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四个断面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水质优良率为100%。清平断面为Ⅱ类水质;红岩寺断面为Ⅱ类水质;马射汇合处为Ⅲ类水质;金轮断面为Ⅲ类水质。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30个,登记表104个,核发和变更排污许可证165个,办理排污许可登记87个。
      修订完善《绵竹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管控清单,将93家工业企业纳入清单。道路累计抽检柴油货车1222辆,共处罚款1000元。
      完成6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
      要求24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开展土壤隐患排查及自行监测工作。完成年度危废申报261家、医疗废物申报37家、危险废物管理计划书备案276家;完成危废转移933单,转移处置各类危险废物0.89万吨。全年磷石膏总产出222.95万吨,总利用量245.34万吨,持续开展磷石膏堆场风险管控,维持磷石膏“产消平衡”,磷石膏综合利用率110%。
      下达环境行政处罚决定28个,共处罚款193.77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案件4起;完成 “双随机”派发任务170个,其他检查任务247次;办理群众反映投诉件96件。
      单位GDP能耗下降2.3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32.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其中,工业用电量26.33亿千瓦时,增长11.1%。全市森林覆盖率维持在32.55%以上。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户数239367户,户籍人口486530人。其中,男性人口240875人,女性人口245655人,性别比为1:1.020。本年出生人口1940人,死亡人口5195人。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84元,同比增长5.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96元,增长4.3%,人均消费支出24818元,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40元,增长6.3%,人均消费支出18949元,增长6.8%。
      年城镇新增就业670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18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58人。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含城镇离退休人员参保人数)169716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81233人。参加职工失业保险54127 人,参加职工工伤保险79356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30340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97651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32689人。生育保险职工55455人。
      全年纳入城乡低保6544户,10737人,共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020.33万元。其中,城市低保2272户,3438人,支出城市低保资金1338.9万元;农村低保4272户,7299人,支出农村低保资金2237.89万元。救助孤儿13名(其中艾滋儿童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7名,发放救助金55.2万元(孤儿基本生活费32.6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22.6万元)。
      注:1、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正式数据以《绵竹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增长速度为最终核实数。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在册单位数据来自市行政审批局;进出口额、引进市外资金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和经济局;公路总里程、客货运车辆等交通数据来自市交通局;电话、宽带用户等通信数据通过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报表综合;城市功能数据来自市综合执法局;文化、体育、旅游数据来自市文旅局;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贷款余额等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绵竹市支行;农业产品产量及农村发展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建筑和房地产数据来自市住建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工信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局;就业、失业人数及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社局;医保数据来自市医保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等社会救济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绵竹生态环境局;森林覆盖率来自市自然资源局;城乡居民收支来自国家统计局绵竹调查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