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74|回复: 0

[云南] 2023年宜良县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前天 10:00
  • 签到天数: 80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3993
    发表于 2023-9-7 2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宜良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9日在宜良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 长 欧明锋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三大理念”引领“大竞赛”,用好“三大抓手”争当“排头兵”,实现了县十八届人民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以高质量发展的实干实绩献礼党的二十大。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6.3亿元,增长2.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101.86亿元,增长23.9%,排名全市第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2亿元,下降33.8%,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下降22.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50337元、20665元,分别增长2.5%、6%;城镇登记失业率4.1%,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一年来,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年的拼争,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经济运行回稳向好。把“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贯穿始终,围绕“四重”工作机制,制定出台稳增长措施21条,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项目建设成效明显,践行“一线工作法”现场会办解决问题,完善“管行业必须管投资”、要素会商等机制,大抓项目谋划、建设、入库,储备项目116个,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21个,举行4批次52个重点项目开工仪式,总投资183.84亿元;60个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79.15亿元。要素保障稳健有力,争取上级资金5.1亿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300万元,6个项目获批政府专项债7.41亿元;处置闲置土地185.2亩,出让土地1257.68亩、收入2.33亿元。招商引资质效并重,成立县投促局,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一把手”招商、平台招商,梳理可招商地块39个,各级“一把手”外出洽谈企业260家,收获“十亿大单”3个;举行集中签约仪式3次,签约项目38个、协议投资206亿元;引进内资95.6亿元、外资9209.7万美元,分别完成110.6%、1841.9%;招商引资工作获市级表彰,华润新能源项目入选《云南省招商引资典型案例》。安全挑战应对有力。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防范有效,偿还政府债务本息7.36亿元,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9%。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保持社会治安严控严打态势,打击恶势力团伙1个、抓获9人,破获电诈黑灰产业案件130件,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开展“食药环”专项治理行动和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推进“八五”普法走深走实,黄堡、温泉和高古马获评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土桥和谐家园获评昆明市基层治理百佳小区试点优秀小区。全域、全业、全民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获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良好局面更加巩固。

    一年的攻坚,产业质效稳步提升。建立“链长制”实体化推进机制,“一链一策”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产优势持续巩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完成苗木花卉、粮经轮作产业园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新建高标准农田1.02万亩,“水稻上山”示范实施杂交稻旱种1647亩。完成烟叶收购19.9万担,烟农交售收入3.79亿元,卷烟销售收入4.71亿元,实现烟叶税收8338万元。农业主导产业不断壮大,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16.62万亩、总产值37.6亿元,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突破18万亩,产值达2.56亿元;以鸭产业获评省级“一县一业”特色县。新增“三品一标”14个,“荷冠牌”玫瑰鲜切花获评云南省“10大名品(花卉咖啡)”,“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挂牌9家,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2家。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3.42亿元,同比增长4.7%。二产稳产扩量增效。优化提升建材、饲料等传统优势产业,红星兄弟50万吨再生纸项目开工,丰树(宜良)智能综合产业园、宜良韵达(云南总部)智慧物流产业园(一期)竣工。园区双创中心主体竣工,木龙片区跨江大桥主体工程完工,木龙片区产城融合园中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一期)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完成二次招商项目8个,盘活闲置土地18.72亩、闲置厂房2.4万平方米;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3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完成工业和信息化投资14.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1.47亿元,降幅持续收窄。三产发展态势良好。启动岩泉旅游4A级景区提升改造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九乡旅游区完成年度投资1.47亿元。在全市率先实施“七彩梦乡·宜品良铺”后备箱计划,设立展销中心10家,新增销售额230万元。面向昆明主城推出了7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代表云南参加了“中国魅力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经典线路”推介;阿路龙、两河两湾、樱花谷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米户创成市级旅游示范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2亿元、增长26.02%。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康锦名门、龙院等顺利交房,完成商品房销售16.8万平方米,交易金额8.5亿元。存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存贷比达53.21%,金融业占GDP比重达12.6%。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达46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4.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1.42亿元,同比增长3.5%。

    一年的大干,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空间布局更加科学。统筹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布局,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新增城镇开发边界909.55公顷;开展小白龙片区、北立交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54个,获评全市唯一的云南省“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以奖代补县区,高古马入选全省村庄规划典型案例。城市品质更加彰显。投入1450万元提升改造市政道路21条,投入2850万元新建农贸市场2个、提升9个。城市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土桥、匡远棚户区改造顺利收尾,清远棚户区(一期)签订安置协议945户、安置房主体工程完工,二期顺利启动;改造老旧小区65个惠及群众3265户,纳入全省烂尾楼化解清单的2个项目实现销号。深入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新建改造市政供水管网2.9公里、污水管网6.62公里,新增海绵城市0.49平方公里。绿化亮化品质不断提升,新建雉山坡口袋公园,完成小白龙温泉旅游度假城绿道建设2公里,新增城市绿地4.2公顷,建成区路灯亮灯率达97.29%。健全“6+N”常态化网格管理机制,全国文明城市通过年度测评、居全省第一方阵。乡村振兴深入实施。聚焦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健全“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年度人均纯收入达14263元,增加1870元;麦地冲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卫生户厕改建完成率达113%;昆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一库区试运营,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海马箐水库至小鱼洞水厂通水,南羊水厂试通水成功;狗街至竹山通三级公路、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项目完成投资2400万元。启动“七彩梦乡”系列乡村振兴产业项目10个,温泉、马家冲获评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精品村,小哨、玉龙获评昆明市“两山”理念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示范村。

    一年的实干,生态环境持续提升。污染防治攻坚纵深推进。销号管理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件,已办结34件、阶段性办结1件。强化大气污染防控,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水环境治理取得决定性成效,投入治水资金1.5亿元,完成“一河一策”滚动修编,南盘江—狗街断面成功消劣达Ⅳ类水标准,国控、省控断面水质100%达标,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均达Ⅲ类水标准,巴江、马蹄河等获评市级“美丽河湖”。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现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全覆盖。绿美行动先试先行。在全省率先实施“绿美行动”,狗街镇获评云南省绿美乡镇,陈家渡、马家冲获评省级绿美村庄;实施绿色廊道暨山体绿化示范建设项目,在主要道路、公园广场、机关学校、园区厂矿栽植三角梅278.76万株,打造“两沿一环”三角梅网红路景观;国家储备林项目获银行授信9亿元,林业碳汇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营造林5.35万亩,义务植树9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55.83%,获评省级森林乡村10个,森林防火连续9年获市级优秀。绿色转型取得突破。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93.99%;统筹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5%。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发药光互补、中营风电等9个绿色能源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1亿元,占工业投资的34%。

    一年的突破,改革开放亮点纷呈。重点领域攻坚突破。“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等4项国家级改革试点落地宜良,完成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155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腾退宅基地约3.84万平方米;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实现占用耕地建房案件“零增长”。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打造“宜快办”五大特色品牌,健全投资项目“服务绿卡”、“企业家接待日”制度,企业开办耗时压减至0.5个工作日;创新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兜底受理解决办事难题,一窗通办率达100%。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贯彻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以案释法等制度;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2.27亿元,减税降费6600万元、缓税缓费5500万元。信用联社担保费率由1.5%降至0.8%;发放“专精特新”企业贷798万元;新增“四上”企业7家,各类市场主体增长23.64%。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达7073.3万元,认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荣森生物科技获评云南省“星创天地”,为君开、汝全农机获评云南省“创翼中国”二等奖,凯威特获评云南省“创客中国”三等奖,企悦服务、树多多入选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改扩建县域标准化科技馆,建成匡远街道省级科普小镇、茂湾土著鱼科技小院,天元数学国际交流平台主体工程完工,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开放合作不断扩大。举办第九届中国昆明国际观赏苗木展览会暨2022宜良三角梅旅游文化花街节、68道拐自行车爬坡挑战赛,县级节庆活动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宜结良缘》、《花开染宜城》等城市宣传片的传播拓展了宜良的朋友圈,“中国三角梅之乡”、“中国烧鸭之乡”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一年的努力,社会各项事业稳定发展。保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达77%。公共服务更加优质。科学精准处置“9·07”省外输入疫情;因时因势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加快从“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平稳转换,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天奇医院、匡远卫生院被确定为市级“信用就医”试点,“信用就医”授信工作排名全市第1;县中医院获评云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办学,“双减”工作成效明显,引进名师5名、公开商调教师46名,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所,中考及格率、高考本科率分别提高13.91%、8.61%。设置婴幼儿普惠托位514个,即将获评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坚持稳岗就业并举,发放稳岗返还补贴266.56万元、失业保险待遇726.82万元,城镇新增就业2656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2万个。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和救助体系,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103.05%、97%,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升。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不断健全,连续八届获评云南省双拥模范县。文体活力更加迸发。宜良竹编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新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6个,提升改造宜路陆游击大队纪念馆,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兰台良缘馆;打造“15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全民健身路径11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2个。

    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驰而不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忠诚为政贯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形成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良好氛围。法治政府干出实绩。扎实开展“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年”活动,规范性文件前置合法性审查全覆盖,政府系统执法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62件、政协委员提案136件,办复率100%;主动公开信息2.32万余条,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全面接受群众监督。担当作为提神振气。驰而不息开展政府系统正风肃纪,支持纪检监察工作,加强绩效管理、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完成审计项目44项,核减投资2300万元,整改落实8300万元,“三公”经费下降3%。在政府部门大力开展“深化党史学习教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作风建设年活动,明确转作风事项58项,颁发骏马奖6个、蜗牛奖8个,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国家安全、国防动员、人防气象、防灾减灾、档案县志、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工会、妇女、青年、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不曾有一丝懈怠、不曾有一刻停歇,在超乎预料的困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坚定发展信心毫不动摇,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绩。每一位宜良人,都是见证者、参与者、实干者!我们深切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省市和中共宜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宜单位、驻宜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宜良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为宜良高质量发展付出辛劳、作出贡献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渐凸显,高质量发展面临多重制约:最严峻的挑战是,受部分项目停滞、消费市场疲软、部分企业减产停产以及减税降费等影响,财政收入大幅下滑,“三保”和保债务链接压力巨大,稳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多。最突出的矛盾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规律的现代产业体系仍处于成长期和调整优化期,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尚在起步阶段,工业中占比较高的传统产业增长潜力不足,服务业规模大但质量不高;大多数产业链短、未形成集群,产品处于价值链末端,有产无业、丰产不丰收的情况长期存在。最制约的瓶颈是,要素保障不到位,资源空间和环境容量约束不可逆地趋紧,能耗、土地、基础设施配套等制约凸显;政府集中资源力量办大事的机制尚未成熟、在配置有限资源和保障稀缺要素时还不够精准集约高效,标志性重大产业项目储备不足、落地困难,缺少引领性、成长性强的项目。最直接的问题是,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市场主体“少小弱”,政策兑现还有差距,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最明显的短板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还未破题,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和昆明主城的融合还不高;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资源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依然繁重。最根本的考验是,政府系统部分工作人员思想保守、能力不足、专业不强,缺乏大局观念、全局意识,“科长现象”屡禁不绝,存在落实政策打折扣、搞变通,推进工作虚落实、假落实、慢落实的情况。此外,生态环保、安全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困难、砥砺前行,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希望和重托!

    二、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部署,紧密联系宜良实际,坚持“12321”总体发展思路不动摇,围绕“一城两区”定位,深入践行“三个理念”,坚定聚力“三大抓手”,实施“产业强县”战略,努力推动宜良高质量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稳定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调度,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政策落实落地抢抓发展机遇。

    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吃透各项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盯住对全县基本盘有重要影响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分析经济运行中的薄弱指标,通过督查机制问责问效,增强经济研判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增强统计服务能力水平,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依法依规、应报尽报、应统尽统。聚焦昆明市当好排头兵三年行动,增强发展热度,支持鼓励政府组成部门、乡镇(街道)在争当排头兵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取得好成绩。聚焦县域经济考核评价综合考评指标和约束性指标,做实基础工作扬优势、补短板,力争在全市“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中,排名从2022年度的中等成绩迈入全市前5名。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新增地方政府债券保持较大规模且提速发行等宏观政策“窗口期”,更加注重项目质量、前期工作、落地效益和投资结构优化,加快形成“五个一批”滚动态势,推动项目工程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升”。安排1000万元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谋划储备优质项目100个以上,确保产业投资占比超过30%。重点推进中粮油脂(一期)、宜良县生猪定点屠宰厂搬迁建设等30个总投资102.53亿元的项目顺利开工;全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一期)等91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70亿元;确保宜良县污水处理厂再生利用及配套管网建设等5个总投资18.65亿元的项目竣工;建立专项债“借用管还”机制,争取政府专项债8亿元以上,专班强力推进岩泉旅游4A级景区提升改造基础设施建设、“鱼米之乡”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10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全力解决项目瓶颈制约,对接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力争项目贷款2亿元以上;争取上级资金6亿元以上,确保引进市外到位资金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0万美元。

    深入挖掘土地潜力。采取全域土地盘活、低效用地整治、零星土地整合等方式,优化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一宗一策”处置方案,合理制定供地计划,做好供地前期准备工作;探索建立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制度,争取条件成熟地块应供尽供,确保收储土地270亩以上、征转报批300亩以上、供应550亩以上,土地整治新增水田指标700亩。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继续推进市场主体倍增行动,建立清单目录,抓好纾困、培引、双创、改革、服务等重点工作,推进“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全力服务凯威特上市,确保新增市场主体5800户以上、“四上”企业5家以上。

    持续推动消费回升。坚持恢复和扩大消费,初步构建覆盖城乡的供销供应链体系,力争线上销售额突破4亿元。发展节会经济,高质量办好中国(昆明)国际观赏苗木展览会暨宜良花街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烧鸭美食节、宝洪茶文化旅游节等特色节会,深入开展促消费活动。提升消费品质,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建设,打造愿景城市广场、时代广场等夜间经济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让商业街、步行街,大商场、小商铺都开起来、旺起来,尽快补齐元气、引回烟火气。

    (二)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县”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七大重点产业,继续做好产品业绩文章,推动园区经济全面发展,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争当云南省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排头兵。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按照产业化、园区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四化”思路,推动宜良向农业强县跨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鸭产业、苗木花卉为主导产业,优质烟草、绿色蔬菜、乡村旅游、高原特色高效渔业、林下经济为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保种育种、饲料加工、养殖屠宰、冷链物流、门店经营、文化传承的全产业链鸭产业,争创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以三角梅为拳头产品,盆景、造型树和电商盆栽为转型方向,推动苗木花卉产业由绿化园林型向美化园艺型转型,积极承接主城盆花市场和农资市场转移,争取从全省最大的生产基地转变为展销基地。确保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完成烟叶收购19.9万担,将宜良烟区打造成中式卷烟高端特色优质核心原料基地;推进常年蔬菜优势产业区建设,打造绿色、有机蔬菜外销生产基地。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60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以上,推进柴石滩水库灌区工程,年内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实施种业振兴工程,保护乡土花木、野生菌、土著鱼、滇麻鸭种源,建立市级以上种质资源库10个以上,良种推广新增面积5万亩以上,争创全国制种大县;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投资1000万元建成农业大数据中心,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园区化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园继续流转土地1万亩,粮经轮作产业园(一期)流转土地3000亩以上;推进“鱼米之乡”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提质扩容饲料产业园和食品产业园,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田园综合体1个。争取培育引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1家,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带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开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建设现代农业产品体系。围绕主导产业,鼓励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并逐步升级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重点在电商盆栽三角梅的栽培、规格、包装、运输标准等方面有突破;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提高全县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和加工率,重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与总产值之比达2.5∶1;深入推进“后备箱”计划,打造“县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七彩梦乡”品牌矩阵,丰富宜良烧鸭、干巴菌、宝洪茶等“宜品良铺”特色产品;围绕产销对接开展市场、物流、电子商务体系建设,搭建会展论坛等营销平台;帮助企业参加“绿色云品”等品牌评选活动,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管理,确保新认证7个以上。

    打造先进制造承载区。发挥工业园区空间承载潜力大、产业发展基础好等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主城区工业疏解承接地和新增、新兴工业项目重要承载区。围绕“1+2”产业布局,探索龙头饲料企业集约发展模式,全力支持安佑、新希望等重点企业拓展市场;支持提升日发塑业等包装行业制造水平和产品适用范围;以凯威特、北新建材等新材料企业为主导,加快建材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全县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坚决整治“小散乱污”,坚持招大引强,支持规模化、现代化矿业发展。开工建设红狮水泥飞灰水洗、西南水泥减量置换项目,推进维泰生物工业大麻提炼加工、昊辰制药生物医药项目尽早投产、上规模,力争巨利达100万吨炼钢、红星兄弟50万吨再生纸项目投产运营,确保北古城基础设施项目配套孵化中心暨双创基地交付使用,加快推进木龙片区产城融合园中园、西南地区饲料产业集聚区三产融合工程建设。梳理“搁浅项目”、“僵尸企业”,一企一策分类研究盘活防范,“腾笼换鸟”确保园区亩均产值达280万元。大力推进园区分布式光伏发电,规划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争创省级循环化改造园区。

    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推进旅游业态和产品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岩泉景区4A级申报工作,持续开发大九乡旅游区,确保九乡旅游小镇投入运营;加快推进华强方特、“四方古城”建设;完成文庙修复,推进“一米时光”铁路公园、石牛河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启动投资5.9亿元的贾龙河温泉田园文旅综合体打造;推进“中国天然氧吧”康养产业链建设,建成瑞奇德森林康养医院,高品质开发温泉文旅康养项目;提质阿路龙、麦地冲、两河两湾等乡村游线路,升级改造乡村民宿,打造多点开花的露营地;加快光德堂、英雄沟打造,推出红色旅游路线3条;建立“快旅慢游”旅游线路闭环,打造“最美乡愁旅游带”3条,力争接待游客5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以上。

    打造昆明(宜良)商贸服务型省级物流枢纽。深度融入昆明市现代物流空间布局体系,依托交通、产业优势,启动宜良现代国际物流产业园规划建设前期工作,全力构建以粮食及深加工、农产品及冷链食品、花卉苗木及蔬菜贸易、新材料为主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把宜良打造成昆明通往滇东南、沟通北部湾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部物流集聚区,促进优质物流资源和要素高效集聚,争取培育引进“专精特新”物流企业2家。盘活现有工矿区治理恢复土地,加快建设火车北站物流片区饲料蛋白加工、油脂深加工及仓储物流项目,确保丰树(宜良)智能综合产业园、宜良韵达(云南总部)智慧物流产业园投产运营。争取昆明农产品产地预冷、保鲜及销地冷藏、冷冻设施项目落地,有效满足高原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持续实施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确保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80%以上,搭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

    (三)坚定不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高质量发展。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发展,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生态环保有奖举报机制,紧跟政策动向稳妥推进五丰牧业、苗韵水乡等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强化监测预警,持续开展“五气”共治,确保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6%以上。继续健全“河长制”、“一月两检双通报”机制,完成南盘江治理工程40.74公里,力争南盘江水质达Ⅲ类,确保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投资8300余万元实施贾龙河河道治理工程29.1公里;扎实推进全市农村污水治理试点县建设。加强土地污染治理,强化“一住两公”地块监管,严格污染地块准入管理。

    风光新能源助力绿色转型。强化绿色能源支撑,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确保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县通过验收。加快集中式光伏(二期)、匡远“林光互补”、马街复合光伏等6个项目开工,确保新发药光互补、中营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全力争取集中式光伏项目建设指标35万千瓦,打造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落实能耗双控措施,鼓励支持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

    争当云南省绿美行动排头兵。落实落细“林长制”,形成林草资源“一张图”,完成营造林1.5万亩,义务植树70万株,恢复治理矿山300亩。深入实施“绿美+”工程,种植三角梅规模不低于3万亩,建设云南省精品苗木展示基地200亩、高档园艺盆景展示基地50亩,打造全省绿美行动苗木储备和供销基地。启动林业碳汇交易试点项目申报,推进林业碳汇开发工作;结合国家储备林项目推进苗木上山,争取流转林地2万亩、种植苗木100万株,完成投资4亿元。

    (四)坚定不移强化城市建管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争创云南省首批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五个县城”。

    优化县城发展格局。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推进老城区和东城新区控规修编。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服务保障三清、福宜高速公路通车,抓好匡山东路、清远街延长线等建设,整治提升市政道路5条,确保路网密度达到8.61公里/平方公里。保障城市供水,加强海马箐应急保供水工程,南羊水厂实现并网管理;推进城市防洪排涝和市政综合管廊建设,新建污水管网8.1公里,建设海绵城市0.3平方公里。有序推动城市更新改造,整治拆除违法违规建筑25万平方米以上,稳妥推进清远(二期)等3个棚户区项目,投入2000万元完成68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全力推进烂尾楼交楼交房。提升智慧停车系统等新型基础设施,新建智慧停车场1个,新增智慧车位1300个、充电桩150枪。

    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提升改造生态公园、宜园,充分利用“零碎地”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建成社区公园、口袋公园3个以上;打造学府路绿道2公里,新增城市绿地4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40%以上;做好国家园林县城复审工作。推进城市重要节点及道路景观美化亮化工程,继续推广一批三角梅景观大道,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夜景亮化示范点。

    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厂网配套、泥水并重”,开展污水处理差别化精准提标;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力争资源化利用比例达50%。落实“街长制”,推进执法力量下沉,整治顽瘴痼疾。加强“数字城管”建设,常态化开展新一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做好国家卫生县复审工作。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决战决胜,精准对标测评体系全面推进“八大环境”建设,确保首创首成。

    (五)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补齐交通短板,投资6415万元建设自然村通村硬化路75公里以上,确保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80%。补齐供水短板,有序推进农村供水保障三年行动,投资5000万元继续推进宜良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争取新庄、轿子山水库立项,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5个,推动老青龙、大平滩水库下闸蓄水。完成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整村搬迁村小组5个。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强化规划引领,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54个,争取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全覆盖。全面开展“我爱我家·绿美乡村”活动,以乡村庭院美化行动为抓手,一体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治理,改建农村卫生公厕28座、卫生户厕147座以上;开展村庄片区清污分流工程5个,确保集镇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8座;推动东郊垃圾焚烧发电厂异地新建项目开工,建成昆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二库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千方百计增加脱贫人口收入,深入推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通过“六个一批富民增收工程”和“惠民减支工程”,鼓励脱贫群众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确保政策兜底保障的脱贫人口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推动产业兴旺,激励壮大村集体经济,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积极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和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

    (六)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断解放思想,坚决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阻碍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将改革进行到底。

    强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抓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推动有条件地区抓好耕地提质改造和增减挂钩项目,增加可交易指标,试点区内新增耕地不低于原有耕地的5%,新增永久基本农田不少于调整面积的5%。深化财税改革,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项目,扭转专项资金拨付慢、拨付难局面;提高税收治理能力,重点围绕“7+1”行业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强化税费同管。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探索“降本增效、减员增效、提质增效”机制,以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人员能进能出为导向,健全完善现代国企管理制度。继续抓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力争打造市级示范点1个。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继续开展县、乡、村三级中心(站)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建设,推进“宜快办”等服务向基层延伸;推动办理建筑许可、登记财产等9个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地区水平,其余指标达到或接近省内先进水平;深入推进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服务,政务服务事项和行政许可类事项承诺时限压缩比不低于91%。推行个体工商户登记智能化无干预办理,加快构建“柔性执法”体系,切实减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负担,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佳县。

    推动开放创新发展。积极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落细“链长”精准招商,围绕“7+N”产业链专班推进“建链、壮链、补链、稳链、护链”行动,力争对接洽谈、签约引进十亿级企业1家、亿级企业10家以上,形成“链主”、“链群”企业互融共促产业生态。实施产业急需人才引进、产业人才培养、园区人才汇聚、卓越企业家培养“四大工程”。强化创新技术支撑,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以上,争创市级科技创新示范村1个,争取省级农民院士专家服务站落地;全力支持茂湾水产、凯威特新材料申报科技企业创新中心;确保天元数学中心投入使用;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达7500万元以上,年度技术合同成交额600万元以上。

    (七)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办好10件民生实事。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健全社保体系,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实现社会保障“一人一卡”、应发尽发,确保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在96%以上。坚持就业优先,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深入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攻坚,打造特色劳务品牌,鼓励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000个,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以上。不断完善救助制度,有效提升困难群众、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教育提质发展,引进名师3名以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继续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新建禄丰村幼儿园;确保宜良北航创新实验学校异地新建项目投入使用,推进宜良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项目,推动宜良一中与名校合作办学,支持宜良二中申报一级完中;确保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85%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7%以上、户籍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在96%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在97%以上。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确保县一院(二期)主体工程完工,推进县二院“三大中心”建设;认真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抓好医疗救治保障、药品保供和重点人群保护。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3个,新增家庭养老床位50张。坚持“房住不炒”,扎实做好景誉家园、翡翠澜庭、乡鸭湖(七期)、锦馥名苑保交房工作;公共租赁住房分配率、入住率分别保持在100%、95%以上。持续推动殡葬改革,推进宜良县城市公益性公墓项目建设,新建农村公益性公墓1个、提升2个。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强风险防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健全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认真组织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快土地出让、盘活资产资源、狠抓增收节支,筹措偿债资金,强化偿还计划管理,实现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下降。开展“我的网格我普法、矛盾纠纷我化解”专项行动,学习借鉴“老马工作法”,全面总结推广“陈同志工作法”,落实矛盾纠纷化解“123”机制,在全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探索“网格+警格”联动融合工作模式,着力从萌芽阶段防范化解风险。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预案,提高抗风险能力,实现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消防救援队伍全覆盖。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项重点工程”,耿家营乡争创省级民族团结示范乡;加快大荒田烈士陵园建设,建成昆明市烈士纪念园。

    (八)坚定不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压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当好“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

    用法治的思维狠抓落实。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健全公众参与重大公共决策机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努力强化监察监督、统计监督、审计监督,探索建立“巡审结合”机制,高度重视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破解难题,防止政策执行“一刀切”、层层加码,依法依规最大限度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用市场的理念狠抓落实。遵循市场规律办事,处理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倡导光明正大、大大方方与企业家交朋友、为企业服务,最大限度凝聚各种有效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非禁即入、放宽准入,加大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和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推动产业政策扶持转向精准型、平台化、竞争性分配。

    用过硬的本领狠抓落实。始终把执行力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生命线,坚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坚决执行”,敢于“拿来”,借鉴他山之石,勇于“首创”,做到活学活用。牢固树立效率意识,增强“三种本领”、“三种能力”,以改革思维和创新举措,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以实际行动做到县委有号召、政府有行动,县委有要求、政府有落实,确保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成大胜。

    用担当的精神狠抓落实。扎实提升“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等工作机制实效,用好骏马奖、蜗牛奖考评办法,让“实干家”得实惠,让“太平官”不太平,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硬化预算执行约束,一般性支出压减12.3%、“三公”经费压减16.7%,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市场主体的“稳日子”、人民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依靠全县各族人民,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宜良高质量发展而团结奋斗!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三大理念  指生态优先理念、依法行政理念、人民至上理念。

    2.三区三线  “三区”指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三线”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3.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  指建设100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1000个乡村风貌特色化、产业发展专业化、生活品质现代化的精品示范村;建设10000个生活富裕、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

      4.两沿一环 指沿路沿江,城市环线和面山。

      5.信用就医 指通过对医保参保人提供专属线上小额金融信用服务。参保人可通过手机端申请并获得额度,在开通信用就医应用场景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购药全流程结束后,再通过手机使用信用就医额度对自费部分进行线上无感支付,实现“先看病后付费”。

    6.双减  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7.五个一批  指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

    8.工业项目标准地  指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内具备供地条件的区域,对新建工业项目用地先行完成区域评价、设定控制指标,并实现项目动工开发前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的可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9.“四上”企业  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

    10.五气  指燃煤烟气、工业废气、车船尾气、扬尘灰气、餐饮排气。

    11.“一住两公”地块  指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地块。

    12.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  指绿城市、治污染、除四害、食安心、勤锻炼、管慢病、家健康。

    13.八大环境  指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14.“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指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组织创建100个左右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省级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局组织创建100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0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村,分层级推进示范创建。

    15.三大中心  指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

    16.老马工作法  指公平公正、依法调解,有情有义、通顺思想的工作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对来访人员落实好起立迎接、请坐倒水、倾听记录、交流引导、解决问题、出门相送的“24字规矩”和主动问一句、主动写一段、主动扶一把、主动送一程的“四个主动”要求。

    17.陈同志工作法  指“五类五法”,第一类“婚姻家庭和赡养纠纷”,采用传统文化和亲情感化法化解;第二类“即将转化为治安案件或刑事犯罪的纠纷”,采用法律震慑法化解;第三类“道路交通事故纠纷”采用案例引导法化解;第四类“邻里纠纷”,采用扶正祛邪法化解;第五类“房屋宅基地纠纷”,采用冷却降温+典故应用法化解。

    18.三种本领  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19.三种能力  指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