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839|回复: 0

[四川] 2023年泸定县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80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3993
    发表于 2023-8-30 21: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泸定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7日在泸定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泸定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  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和同志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为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们万众一心、化危为机、克难奋进的一年。一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县委“12345”工作思路,以“建设泸定攻坚年、重塑泸定促改年、幸福泸定保障年”为指引,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抗震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圆满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立的目标任务。预计(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亿元,同比增7.5%,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工业增加值7.71亿元,增4%,完成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4亿元,增5.08%,完成103.08%;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2亿元,增15.75%,完成105.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00元,增7.5%,完成10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6元,增8.11%,完成100.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7亿元,增8.72%,完成100.74%。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众志成城与分秒必争勇毅作为,抗震救灾初战告捷。
    防震减灾统筹有为。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防大震、抢大险、救大灾”要求,高水平召开防震减灾全县会商大会,全覆盖开展“孤岛救援”应急演练,积极参演全州“守护家园·2022”抗震救灾暨防汛减灾综合应急演练,时刻绷紧“思想弦”、打好“主动仗”、构建“保障网”、兜牢“民生线”,致力建强建精专业救援队伍、多元化开展专业救援训练、多层级开展实战演练、实战化锤炼队伍打仗本领,有效提升了全县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协同联动能力。
    应急救援迅速有效。“9·5”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灾区一线干部群众给予亲切关怀和慰问。王晓晖书记、黄强省长深入灾区调研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常务副省长李云泽、副省长田庆盈等省领导赶赴现场指挥救援。沈阳书记、冯发贵州长和相关州领导连续多天驻守灾区指挥抗震救灾。省、州、县三级同步快速响应,各地各类专业救援力量迅速集结、驰援一线,社会各界人士情系灾区、捐款捐物,广大志愿者倾情倾力,无私奉献,7.5万余名受灾群众守望相助、共克时艰。震后24小时基本抢通极重灾区水、电、路等设施,60小时内完成三轮水、陆、空全覆盖人员搜救,搜救转运被困群众756人,因灾受伤1298人全部得到有效医治,展现出了抢险救援的“泸定速度”。湾东电站职工甘宇在失联17天后被成功搜救,更是创造了抢险救援的“生命奇迹”,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授予“中国好人”。4个志愿服务组织、9名志愿者分别获得全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表彰。
    转移安置妥善有序。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7565人,启动安置点80个,集中安置16095人,调拨救灾帐篷2358顶、折迭床7071张、棉被11120床。震后9天,31个校(园、点)、1.7万名学生全部复学复课;震后25天,集中安置群众全部搬出帐篷,安全住房返家24307人、投亲靠友和自主租房12381人、板房安置877人,受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食有所供、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恢复重建高效有力。高规格组建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迅速打响恢复重建“集结战”。科学编制“9·5”灾后恢复重建项目99个,总投资54.26亿元。震后4个月,全面完成5779户C级危房维修加固任务,1454户D级危房维修加固加快推进,有序启动统规自建住房重建2487户,德威镇奎武村、得妥镇北头村2个永久集中安置点319户统规统建进场开工,兑现受灾群众补助资金3208万元,灾区群众感恩教育和新风培育扎实有效。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突出优势与做强特色齐头并进,三次产业量质齐升。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立足“5+1”农牧业产业基地,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责任制,把粮食播面和产量直接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考评挂钩,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用途管控,实施现代农户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新增家庭农场32个、农民合作社11个,申报有机产品10个、绿色产品9个、无公害有机产品5个,建成现代经作产业标准化基地3个,新提档升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9.5万亩,农作物播面达11.86万亩,完成州级核桃现代林业园区命名申报;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7亿元。县农牧农村科技局获得全省“稻香杯”暨农业丰收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绿色工业克难前行。全力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9·5”地震影响,硬梁包水电站完成投资16亿元,首仓实现混凝土浇筑;众诚混凝土选址重建正式启动,产城融合发展示范项目进场施工;兴隆镇绿色建材生产基地项目前期加快推进。全面开展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回头看”,拆除矿机2487台。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3.5亿元,同比增3.8%。
    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编制实施《全域旅游总体规划(2020--2035)》《大渡河沿岸康养旅游产业带总体规划》,大渡河大桥超级工程景区试营业,牛背山景区正式开业,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定桥景区(一期)项目完成建设,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展陈提升完工,化林“古道红村”项目加快推进;3个文旅驿站、4个旅游厕所、3个自驾营地、10个观景台(位)以及智慧文旅平台投入使用;冷碛镇杵坭村被确定为全省首批30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成功举办“5.29”交响晚会及长征主题灯光秀等系列节庆活动,“春赏花·红樱桃节”上榜四川林草年度最具影响力生态旅游节会榜单,全年接待游客3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73亿元,均同比增3.04%;全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场会在泸召开,被州委、州政府表彰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先进县、全域旅游工作先进县。
    现代服务业加速升级。大力推进助企纾困解难专项行动,制定县21条政策措施,年度新增个体工商户570户、企业175户,累计注册登记市场主体突破8000户大关,达到8520户。配套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县级奖励资金150万元,全州电商新业态基地在泸正式揭牌。“小迈出行”“哈啰单车”等进驻泸定,城市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有机结合,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改革创新纵深推进。扎实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7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挂牌运行,上线一体化平台4.0版事项管理系统,梳理公共服务事项基本目录358条,编制数据政务目录632条,认领发布、规范配置“川渝通办”事项134项。全面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流转土地7815亩;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5.96亿元,量化资产3200余万元;冷碛镇瓦斯营盘村荣获省级“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村”称号。
    开放合作成效显著。持续深化区域协作,全面完成21个成都蒲江省内定点帮扶、10个杭州拱墅省外对口支援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128万元,首个数字泸定建设项目“咱里村数字化数据协同平台及监控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借智借力省委台办等省直部门定点帮扶,引进资金323万元,实施26个援建项目;与四川旅游学院签订县校、校局等战略合作协议,9个村签订帮扶协议;“2022两岸青少年天府骑行交流活动”走进泸定。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年新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合作协议6个,到位招商引资资金10亿元。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开展“码上办”“一件事一次办”,34件事项实现“零跑路”,68件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最短压缩至1个工作日。挂牌运行外来企业投诉处理中心;持续优化水、电、路等要素保障,帮助企业融资3.6亿元,落实减税降费3.1亿元。清单化推进、节点化督导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共实施县级以上重点项目51个,完成年度投资46.2亿元。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力,城乡形象崭露新姿。
    城市开发提速成势。强力推进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在州委、州政府联系领导的精心指导下,“1+4”规划通过州规委会审查;完成大转弯、居民点等5个片区3.23万余平方米房屋征收,县财政保障拆迁群众过渡费、安置费等1.14亿元。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定桥景区游客集散中心片区拆迁安置加快推进。雅康高速二期连接线泸荣隧道及遵义路建成通车,安乐坝南北干道工程进展顺利。完成6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城综合管廊及田坝110千伏输变线路项目进场施工,新城自来水厂至复兴大道道路开工建设,四川民族学院(泸定校区)一期基本建成,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二、三期项目加快实施,石渠高中正式落户泸定,新城开发建设有序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有效。
    基础设施提标扩面。投入资金2518万元实施饮水安全提升项目21个,3.4万名群众饮水更加安全;大渡河泸定县城区泸定桥上游段防洪堤项目开工建设;“引大济岷”工程完成实物指标调查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编制。积极协调甘谷地--蜀州、泸甘线迁改等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7个行政村电力基础设施项目进场施工,加快推进独立供区电力体制改革移交,群众用电难、用电不稳定问题得到逐步解决。新开通4G基站10个、5G基站5个,广播电视“户户通”实现覆盖率100%,应急广播、调频应急双融媒体覆盖率分别达97%、95%。启动30公里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冷碛镇市政道路改造进场施工,德威、加郡联合客运中心投入运营,泸定至猫子坪旅游快速路建成通车,省道S435泸汉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整合资金1.14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成功创建全省第六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乡村振兴提档升级。构建农村防返贫动态监测快速发现响应机制和“2+3”防返贫监测对象帮扶体系,实现了防返贫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动态销号”,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大困难群众帮扶力度,实施农牧民增收行动,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1850元,增13.8%。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统筹各级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900万元,实施产业、交通、水利等50个项目建设;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实施农村户厕改建1600户,完成4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任务。兴隆镇化林村入围“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岚安乡昂州村等3个村被认定为省级传统村落;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7个、重点帮扶优秀村1个,州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2个。
    水电移民攻坚推进。围绕“两竣工一蓄水”目标,开展水电移民三年攻坚行动,泸定水电站、大岗山水电站基本完成收尾收官遗留问题梳理和安置收尾工作;硬梁包水电站二里坝、扯索坝集中安置点移民房如期分房入住,实现全县三大电站9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建成,标志着我县移民搬迁安置基本完成。继续落实移民后扶政策,兑现水电开发惠民补助资金2858万元,新申报后扶项目9个,泸桥镇咱里村伞岗坪移民安置点成为乡村振兴新示范。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守护民心统筹兼顾,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民生投入持续增长,积极争取州财政支持,得到了有力保障,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76.25%。投入资金1.03亿元,省30件、州25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滨江新城、永扬名苑房地产项目加快推进,冷碛镇银杏大道信访事宜化解得到国、省纪委监委高度肯定。推动惠民政策应享尽享,3.3亿元直达资金全部下达部门、乡镇。创新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县本级2023年度民生实事,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度、满意度、获得感。
    公共服务不断优化。教体事业高质发展,持续优化校点布局,撤并镇村两级校点4个,完成4所中小学运动场改造,二郎山片区寄宿制学校建成开学,“组团式”教育帮扶成效明显;教育支出继续保持“两个只增不减”;扎实推进教育“双减”,9所校外培训机构信息全部纳入国省信息管理平台。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有效,县方舱医院和7个隔离点建成投入使用;启动县人民医院“双中心”和智慧医院项目建设,冷碛镇卫生院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通过验收;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实现直接结算;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让利群众140余万元。扎实开展文物遗产保护利用,兴隆镇化林村飞越岭战斗遗址入围全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杵坭山歌等8个项目进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成功创建2个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州级样板村,“泸定桥千人合唱《孤勇者》”登上抖音热搜全国榜首,歌曲《春风吹过索桥来》荣获全省“乡村好声音”金曲奖;完成县图书馆老馆升级改造,县文化馆创建为国家二级馆。
    社会保障日益健全。不断强化“131”模式就业服务,城镇新增就业64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939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成功举办第一届“创响泸定·红城工匠”创业创新大赛。农民工服务保障全面加强,追回民工工资1600余万元。全民参保深入实施,养老保险覆盖4.94万人,城乡医疗保险覆盖7.28万人。社会救助补助全面提标,共发放低保、临时救助、高龄补贴、特困、孤儿、残疾人等补贴1860余万元;完成7个乡镇残联换届、82个村残协组织建设,县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少年康复站建成投入使用。继续加强退役军人事务保障,为1400名退役军人发放优待证,兑现抚恤补助金397万元。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生命至上与生态优先多轮驱动,底线工程不断夯实。
    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深入实施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果,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成效显著,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基本完成。开展城镇燃气、居民自建房专项排查整治,整改城镇燃气安全问题300户,排查经营性自建房2221户、其他自建房20999户,隐患排查录入率达100%。加强食药安全监管,启动“两个责任”落实机制,市场监管领域“四大安全”底线筑牢。防汛减灾、地灾防治、民居消防等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常态监测2个流域断面、13个集中式水源地、6个环境噪声情况,地表水断面、水源地水质、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均达100%。雨洒河、磨河沟河流健康评价任务如期完成,大渡河“智慧水利”监管平台建成投入使用。加强县、乡、村三级环境网格监管,配齐网格员115名,受理办结环境信访投诉45件。投资990余万元,开展4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污水有效处理村占比达62%。加快推进中央、省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累计完成整改11个,正在整改12个。组建长江流域渔政协助巡护队,深入开展长江流域“十年禁捕”。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启动田长制,县水利局获得2021年度全省优秀河长制先进集体表彰。泸桥镇北段社区被评为全省第三批省级“绿色社区”。
    社会风险总体可控。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健全网络综治体系,深入实施“净土工程”,提升网络舆情处置能力,有力维护了网上政治安全和网络安全。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及《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扎实推进“平安泸定”建设,被评为2021年度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县公安局获评“2021年度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优秀单位”。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挂牌成立7个“石榴籽”中心、86个“石榴籽”工作室,打造1个“石榴籽”小区、1个“石榴籽”调解中心,化解矛盾纠纷135件,县群工局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成功创建3个州级优秀“石榴籽”工作室;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打造烹坝镇沙湾村等5个示范点位,冷碛镇老街道社区被确定为第三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便民服务型试点单位,泸桥镇咱里村等2个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德威镇堡子村被复核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纵深推进政府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13户家庭获评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推荐申报省、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恪守法治与正风肃纪一体推进,自身建设切实加强。
    依法行政深入实施。认真履行党建主体责任,扎实抓好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严格落实重要工作、重大问题向县委请示汇报制度。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90件、政协委员提案42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坚持重大事项、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不断提高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水平。
    效能建设成效突出。以新官不理旧账、违规公务接待两项专项整治为重点,大力开展政府系统作风建设年·“清风2022”专项整治活动;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村务公开,完成县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升级,信息公开主阵地、网络问政主渠道更加便捷可靠。强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政务服务网上办结好评率、按时办结率分别达99.85%、100%,数据共享开放和“互联网+监管”工作排名位居全州前列!
    政府作风持续改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查处政府系统违纪违法案件19件25人,政风行风明显好转。推行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全年审计项目24个,发现问题171项;财政评审项目132个,审减资金4997万元,审减率8.55%;树牢过“紧日子”“苦日子”思想,公务接待、一般性支出同比分别压减20%、5%,“三公”经费降幅达11.17%。
    此外,住户调查大样本轮换工作圆满完成,气象、水文、人防、档案、侨务、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文联社科联等工作有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9·5”泸定6.8级地震,既是一次重大灾难,更是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灾难,全县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汇聚了无穷的信心与力量;各级干部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付出了超常的艰辛与努力;广大官兵赤胆忠心、直面艰险,奉献了无悔的青春与热血;各界人士肝胆相照、同舟共济,倾注了无尽的爱心与真情。面对灾难,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恢复发展。面对灾难,回望共同奋斗的历程,都让我们有无数感悟,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省、州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真情援助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精心部署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东西部协作和省内、省直部门定点帮扶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工商联、援泸干部、驻泸部队、武警官兵、广大民兵、政法干警,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泸定发展,特别是支持和参与泸定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泸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艰巨,项目实施和产业重建亟需加快推进;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总量小,内生动力弱;三是产业体系短板突出,传统产业动能不足,新兴产业起步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四是要素瓶颈制约依然突出,土地、物流、能源等保障成本高难度大,投资服务便利化程度低,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五是社会事业还有明显短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对滞后,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仍然不高;六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自然灾害易发频发,生态治理修复任务艰巨;七是部分重点领域还有诸多突出问题,资金筹集调度异常艰难,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不容忽视;八是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部分公职人员大局意识、学习能力、专业素养等有待提升,个别部门服务发展的方式有待改进,等等。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以敢于亮丑的勇气直面问题,以勇于担责的态度剖析原因,以勤于补短的行动实施整改,努力把政府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9·5”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之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对于两年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加快泸定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位代表,前不久召开的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州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为甘孜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泸定力量的决定》,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泸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规划了后发追赶、奋进跨越的实现路径,擘画了全面建设红色美丽、宜居幸福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泸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孜场景的泸定篇章的宏伟蓝图。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县委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就一定能打赢“硬仗”、补上“欠账”,实现宏伟蓝图;只要我们锁定目标不摇摆,咬定任务不放松,一项一项抓落实,就一定能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只要我们拼搏进取、迎难而上、顺势而为,就一定能抓住机遇,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泸定上大展宏图;只要我们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造性地工作,就一定能开创灾后恢复重建和科学发展新局面,建设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推进泸定发展新跨越。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州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坚决执行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围绕县委“12345”工作思路,以“重建泸定奋斗年、民生泸定改革年、重塑泸定巩固年”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灾后恢复重建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实施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保障,加快建设红色美丽、宜居幸福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泸定。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亿元,增6%(同比,下同);工业增加值6.12亿元,降20.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增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降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亿元,增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44元,增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8元,增6.5%。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全力推进以下工作:
    一、加快追赶跨越,凝心聚力推进灾后重建
    高效能推进住房重建。将住房建设作为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靠前服务、专业指导、倾力帮助,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贷款贴息、建材保供、税费减免等措施,以政府主导的力度、群众自主的热度、社会援助的温度,全力推进城乡住房恢复重建。在1月底前基本完成1454户D级危房住房维修加固,在9月5日前全面完成2487户统规自建住房重建;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得妥镇北头村、德威镇奎武村2个永久安置点建设,实现319户统规统建受灾群众入住安居。
    高标准推进设施重构。按照“标准提高、质量提升、服务优化”要求,积极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项目,全力争取上级支持,优先推进学校、医院、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加快交通、水利、市政、文旅、能源、生态环境等改造提升,优化城乡服务功能。实施住房重建和城乡建设项目27个、景区恢复和产业发展项目10个、公共服务项目38个、基础设施项目17个、地灾防治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7个,坚决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
    高质量推进产业重振。坚持“创新理念、超前谋划、因地制宜、科学重建”原则,支持受灾企业加快恢复提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永久安置点生产生活配套,借力海螺沟打造大贡嘎旅游圈“新样板”,积极探索得妥镇、泸桥镇、德威镇“大组群+小组团+特色产业带”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文化旅游等产业,形成产业支撑、民生保障、全域恢复的灾后重建格局,大力提升灾区长远发展能力,推动灾区经济发展上台阶、群众生活提水平。
    二、持续补短增潜,振奋精神狠抓项目投资
    精准谋划和编制项目。制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民生需求补短计划,策划、包装、储备一批管全局、利长远、带动强的重大项目,确保储备项目库总投资动态保持在50亿元以上。瞄准国家省政策支持投向,切实提高项目谋划专业水准,通过建强编研团队、邀请专家指导、聘请第三方包装等形式,进一步提升项目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
    积极争取和招引项目。紧盯“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和涉藏专项申报,抢抓省、州实施民生需求、基础设施等补短计划的大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力争到位各级专项资金20亿元以上。加大资金争取考核力度,牢固树立全员招商意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京津冀、长三角,围绕物流运输、工业建材、食药加工、文旅融合等重点方向,继续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做到家家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低于10亿元。
    全力推进和实施项目。全力抓好3个省级、23个州级、40个县级重点项目建设运行。结合县级领导分线分片,进一步完善拓展重点项目“四个一”工作机制,全流程跟进,提供“贴身式”服务,直至投产达效。加强项目工作调度,继续坚持“周会商、月拉练、季奖惩、年考核”。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项目审批监管制度改革,在审批环节坚决取消可以纳入监管环节的程序,做到“宽入严管”。
    务实服务和保障项目。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掌上办、指尖办,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等监管,深化中介服务专项整治,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交易,大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开辟灾后重建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加强交通、物流、生产要素保障,落实税费、融资支持政策,确保项目快批快建。继续实行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持续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三、加快产业升级,全面筑牢多元立体支撑
    推动生态农业亮特质。立足河谷地区“果菜油”、半山地区“果菜禽”、高山地区“林药畜”立体生态格局,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基地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大渡河流域产业带。全年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以上,培养新型农村经营主体20户以上;推广用好“天府乡村”“圣洁甘孜”公益品牌,全力打造“泸定樱桃”“泸定苹果”“泸定仙桃”“泸定花椒”“泸定生猪”等农产品品牌,开展农特产品“进浙江”“进成都”订销活动不少于6次,依托“832”扶贫消费等平台,大力推进农产品上行;结合灾后恢复重建,高标准、大手笔推进得妥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高极重灾区群众收入。
    推动现代工业再跨越。继续推进硬梁包水电站建设,确保全年完成投资17亿元,为2024年首台机组发电奠定坚实基础。全速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打造新型轻工业产业基地;加快落后产能清理淘汰,推进众诚混凝土、佛谷医疗器械等项目迁址重建,启动兴隆镇现代建材产业园区建设,新升规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快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业产业集群。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8亿元。
    推动文旅融合见实效。推进《泸定桥生态文旅商贸片区旅游发展规划》落地,启动泸定桥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完成沙坝游客集散中心改造,推进泸定桥景区创建国家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开门营业化林“古道红村”景区、大渡河大桥超级工程蹦极项目,推进杵坭樱桃谷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理顺牛背山景区运营管理机制,增强景区带动能力。持续举办第十三届“红樱桃节”、“5.29”群众文化惠民等“四季节庆”活动,进一步提升“红色泸定·康养福地”品牌影响力,全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1亿元。
    推动服务产业更活跃。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趋势,围绕城市商圈,加快完善便利生活、社区商业、公共服务等生活配套,不断丰富“夜间经济”“假日经济”等消费场景,促进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协同发展。推动企业主辅分离、集中结算,鼓励酒店、民宿、农家乐等抱团经营,带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全领域快速发展,力争新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家、限额以上商贸单位2家。依托省内定点帮扶、省外对口支援,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川货全国行”、西博会、农博会等大型宣传营销活动,提升产品知名度、营销率。举办泸定美食节、购房会等活动,深度刺激、拉动消费。
    四、统筹城乡建设,全域展现泸定形象魅力
    蓄力城市品质提升。全面完成沙坝游客接待中心片区征拆,继续推进大转弯片区、居民点片区改造提升,加速滨江欣城、永扬名苑房地产项目开发,加快城市征拆群众安置房建设,拓展城市空间。启动泸定新城大坝滨河路、下田坝支路、杵坝支路等5条市政道路建设,完善新城片区给水管网系统5公里;完成安乐坝南北干道、新城自来水厂至复兴大道道路、新城自来水厂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城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升级改善路网配套。启动新城安置房(一期)项目建设,完成1644户棚户区改造及416套公租房改造建设任务,推进城市后山生态停车场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扎实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加快实施“一河两岸”景观打造,完成羊圈沟品质提升工程,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继续抓好省级文明城市创建。
    夯实完善城镇基础。巩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成果,开工建设S435泸汉路、泸岚路;继续配合推进川藏铁路及配套农村公路、泸石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4亿元。完成冷碛镇桐子林村段、兴隆镇沈村段防洪治理工程前期,配合做好“引大济岷”工程建设相关工作;持续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积极做好金上--湖北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甘孜--天府南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协调服务;积极向上汇报对接,推进6个独立供区电力体制改革,实现群众“用电一张网”。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冷碛镇及泸桥镇后山公路通信线路下地;加快“智慧城市、数字泸定”建设,推进5G通信网络信息服务,构建建设、应用双向驱动发展格局。
    全域打造美丽乡村。统筹推进“三区三线”划定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推进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乡镇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村级片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按需应编尽编。深入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实施好“千村示范工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户厕达标率均达80%以上,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实现全覆盖。聚合省内外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力量,大力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盘活泸桥镇海子山民宿资源,用好兴隆、岚安引资民宿发展,着力打造咱里、杵坭、化林、牛背山等一批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和示范村,力争培育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1个、示范村2个,州级先进乡镇2个、示范村5个。
    五、坚持人民至上,更好实现全民共建共享
    推动社会事业均衡化、优质化。优质发展教育事业,完成四川民族学院(泸定校区)一期项目建设,确保3月首批师生入驻;改善教育硬件设施,完成泸定一中教学辅助用房、县城区第二幼儿园项目建设,实施好9个教育类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启动石渠高中建设;扩充学前教育师资力量,完善学前教育体系,完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依托教育“组团式”帮扶,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初中高中“2+4”模式和小学初中“5+4”模式,创办高中初中“学成班”,扎实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提升高中办学水平。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持续推进医药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县人民医院“双中心”及智慧医院建设,推进县疾控中心新址装修和搬迁。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扎实做好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工作;持续贯彻执行国家、省州新冠病毒感染防治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大力实施文体惠民工程,积极推动县体育馆新城规划选址重建工作,大力支持原创作品和精品文艺打造,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县融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抓好文物保护利用和非遗传承保护。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推动社会保障多层次、广覆盖。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难题,全力实施好省、州、县民生实事。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创新创业等方式新增城镇就业645人以上,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2%以内;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保障工作,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建设培育‘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二十二条措施”,不断完善农民工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健全医保经办服务,积极推进DIP支付方式试点改革,提高群众医保结算便捷度。继续落实特困人员供养制度,扎实做好城乡低保救助。聚焦“一老一小”构建多元养老托幼服务体系,实现应养尽养、需托尽托。高度重视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全力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
    推动水电移民更稳健、更扎实。按照“安置收尾、规划收口、竣工验收”步骤,纵深推进水电移民三年攻坚。全面完成泸定电站移民安置收尾收官工作。结合灾后重建,统筹推进大岗山电站S217复建公路、库周交通恢复等工程建设、移交等工作,启动移民安置规划调整,力争妥善解决林地补偿等遗留问题。全力推进硬梁包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继续实施冷碛、泸定二中、沈村等8个防护工程及二里坝、扯索坝机耕桥建设。全力抓好移民后扶项目实施,强化产业发展及移民群众民生保障,建设移民美丽家园。
    推动安全稳定全方位、全天候。深入推进依法治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健全公共安全、社会治安、基层治理“三大体系”,整合“天网”、“雪亮工程”、“慧眼工程”等资源,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强化联系沟通、宣传推广,不断增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本领。继续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和应急队伍建设,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切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民居消防、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六、守护绿水青山,加快争创生态示范标杆
    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巩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守牢生态保护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强化区域协作,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捕”。坚持保护治理并重,强化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地、重要水源地等生态空间保护,统筹生态保护修复与环境治理、城市治理与乡村建设,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监测,坚决守住泸定最美底色。
    抓实生态环境治理。坚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刚性底线,狠抓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问题整改,确保全部销号“清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等制度要求,严把新建项目审批关,严禁高耗能、重污染项目上马,加快高耗能行业技术改造,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推进受损林地、植被恢复,健全土壤污染风险隐患管控长效机制,保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持续实施“生态美县”工程,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狠抓能源、建筑、交通等领域减排,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加快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泸定行动”,增加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规范发展共享经济、互助经济。继续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等创建行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自身建设,坚定苦练内功涵养正气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府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主体责任,政府党组带头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推进政府系统各级党组织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府系统“两微一端”建设,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不断完善依法行政“账图模式”,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严格落实党管一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原则,及时向县委报告工作;严格执行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依法接受人大监督;积极向县政协通报工作,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全面抓严党风廉政。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防“四风”问题反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苦日子”思想,继续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让宝贵的财政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坚持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造福于民。
    全面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深入开展政府系统效能建设,引导各级干部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以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干出一身汗、干脱一层皮、干出泸定新天地“七干”精神,聚焦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民生实事、“门户整治”等重点任务,务实探索、创新作为,把各项工作干好。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强化绩效管理、政务督查和行政问责,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砥砺奋进,全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新胜利!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跨越!为加快建设红色美丽、宜居幸福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泸定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和说明
    1.关于经济指标和数据的特别说明:一是《报告》为实现数据统一,除新实施农村户厕改建户数尚未与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剥离外,其余数据均未包含海螺沟景区管理局数据。二是总结部分所有数据均以2022年12月31日为节点,经济指标均为预计数。
    2.“5+1”农牧业产业基地:即万亩苹果基地、万亩仙人掌基地、万亩蔬菜保供基地、万亩樱桃基地、万亩佛手柑基地等5个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1个生态商品猪养殖基地。
    3.“川渝通办”事项: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一系列便民事项。
    4.“1+4”规划:即老城片区整体风貌规划“1个总规划”和城市市政交通提升详细规划、形态专项提升详细规划、文态专项提升详细规划、生态专项提升详细规划“4个详细规划”。
    5.“引大济岷”工程:即把甘孜州大渡河的河水引入岷江,是省委“一干多支”战略和加快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引调水工程。
    6.“2+3”防返贫监测对象帮扶体系:即通过落实以民生保、临时救助为主,应急救助、政策帮扶、产业就业多措并举的“2+3”帮扶体系。
    7.“两竣工一蓄水”:即泸定电站2023年通过移民安置竣工验收、大岗山电站2024年通过移民安置竣工验收、硬梁包电站2024年通过蓄水阶段移民安置验收。
    8.县人民医院“双中心”:即县人民医院胸痛、卒中“双中心”项目建设。
    9.“131”模式就业服务:即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免费技能培训。
    10.“两个责任”落实机制:即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11.市场监管领域“四大安全”:即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
    12.“净土工程”:即扫除网络空间问题乱象,有效净化网络空间。
    13.“三集中、三到位”:即部门许可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政务大厅集中、审批事项网上办理集中,做到事项进驻大厅到位、审批授权窗口到位、电子监察到位。
    14.重点项目“四个一”工作机制:即每个项目一名挂联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工作专班、一份倒排工期表“四个一”工作机制。
    15.“万企兴万村”行动:即党中央立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着眼民营企业特色优势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推动力量,是促进“两个健康”的重要抓手。
    16.初中高中“2+4”模式:即每年秋季学期面向全县各中学招收100名初三年级学生,组成两个高中“学成班”,到泸定中学就读,学生初三的学籍保留在原学校,并参加原学校毕业升学考试。
    17小学初中“5+4”模式:即每年秋季学期面向全县各小学招收100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组成两个初中“学成班”,分别到泸定中学和泸定县第一中学就读,学生六年级的学籍保留在原学校,并参加原学校毕业统测。
    18.DIP支付方式:即利用大数据将疾病按照“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组合作为付费单位,结合医保基金总额确定每个病种的付费标准,并按此标准向医院付费。
    19.依法行政“账图模式”:即通过建立法治账图,将法、岗、人、事、责紧密结合,把法律依据、法律要求和法律责任渗透到决策、管理、执法等各环节,推动依法行政落地落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