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457|回复: 0

[四川] 2023年都江堰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80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3993
    发表于 2023-8-22 18: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qiaomen 于 2023-8-22 18:06 编辑

    2023年都江堰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经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世纪疫情持续冲击、经济下行远超预期、重大风险接踵而至、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矛盾困难之多、压力挑战之大、“稳经济”形势之艰难,极为罕见。非常之时,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殷殷嘱托,坚定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全面落实省、成都市和市党代会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非常之“拼”迎战非常之难,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奋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这一年,我们尽锐出战、科学精准,拼尽全力防疫情。虎年伊始,奥密克戎来势汹汹,全国疫情持续散发,面对成都多轮较大规模本土疫情,我们坚持重兵合围、以快制快,打赢了一场场遭遇战、阻击战。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科学精准优化防控措施,持续提升基本公共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妥善应对疾病流行期,最大程度保障了全市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各位代表,抗疫斗争历时三年,我们深知全市人民、各行各业面对疫情冲击,承受了极大压力、作出了很大牺牲;我们深感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始终坚守奋战、默默奉献;我们深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只要我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任何艰难险阻都难不倒、压不跨英雄的都江堰人民!
    这一年,我们背水一战、争分夺秒,拼尽全力稳经济。稳经济是头等大事,疫情之下,我们最忧心的是每一位市民的就业、每一个家庭的生计、每一户企业的经营。我们以非常之举出台文旅、餐饮、房地产等8大类43条行业纾困政策,落实退税减税免税12.8亿元,社保缓缴、减负8000万元,惠及市场主体8万户10.2万余人,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8061户、城镇新增就业7857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6.8%,让困难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让重点人群稳就业、保收入、有盼头。坚持“戴好口罩抓发展”,立下“拼经济”军令状,打响招商引智、项目攻坚“两大会战”,泰国正大落地建设,元气森林投产达产,中车集团25天签约落地,刷新了“都江堰速度”,全年累计招引重大项目21个,到位内资78亿元、利用外资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9亿元、同比增长8.1%,稳住了投资信心。预计全年GDP实现486.7亿元、同比增长0.5%,规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上半年分别回升16.2、21.1、21.4个百分点,蝉联国家卫生城市,荣获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健康促进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等“国字号”荣誉19项。抢抓疫情向好时机,推行文旅“防疫泡泡”,旅游复苏“小步快跑”,掀起“热雪奇迹”,“种草”林盘露营,开启盛夏夜啤,虹口漂流激凉夏日,“蓝眼泪”圈粉无数,“光影节”璀璨都江,在旅游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全年接待游客保持在20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2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5.5亿元、同比增长2%,连续四年荣膺“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都江堰旅游度过了“寒冬”、静待春来!
    这一年,我们枕戈待旦、咬牙攻坚,拼尽全力保安全。牢记中央嘱托,“时时放心不下”,瞪大眼睛严防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硬措施,精细化推进城镇燃气、道路交通、地灾防治等13个领域专项整治,经受住了“战高温、防大汛”双重考验,连续4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连续12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和森林防灭火工作获评成都市党政同责考核先进单位。我们讲政治、顾大局、负责任,沉着应对财政收支极限压力,有序纾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决战攻坚灾后农房联建整治,拆除压占“刚性红线”建筑5.6万平方米;艰苦迎战融创、恒大“爆雷”风险,坚决维护购房业主合法权益,全力推动施工单位复工复产,千方百计争取国家专项借款,精算严管用好每一笔监管资金,强力推动风险项目复工“保交楼”;有序处置化解信访积案,扎实推进平安都江堰建设,牢牢守住了社会稳定、城市安宁。
    一年来,我们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自觉在省、成都市发展大局中把握功能、谋定后动,围绕“三个做优做强”,确立“世界旅游目的地”核心功能、“世遗山水安宜城”基本功能、“天府国际会客厅”“天府粮仓精灌区”“天府好水涵养地”特色功能,引领“五大新城”开局起势。
    (一)聚力“世遗文旅融合”,集成项目、擦亮品牌,掀起了重点片区好势头
    聚焦成都市赋予“三个做优做强”24个重点片区之一的时代重任,精准规划世界旅游目的地重点片区,实施项目集群攻坚大会战,推动“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塑优起势。重点片区攻坚发力。统筹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沿都江堰景区—玉堂窑—熊猫谷—芒城遗址—青城山景区“世遗文旅主轴”,规划70平方公里重点片区,布局“一轴、两区、两廊、八组团”。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休闲度假、时尚消费、交通枢纽、旅居服务等10大项目集群,青城高端旅游休闲度假村、普罗龙池湖、世遗山水元宇宙项目签约落地,华西五粮液青城山国际康养中心开工建设,全年“六个一批”谋划项目76个、完成投资68.5亿元,区域文旅价值、生态价值、城市价值持续提升。文旅产品创新供给。加快构建“世界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发布四季精品旅游线路50余条,培育周末精品旅游目的地24个,建成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开发“灵岩珍眉”等城市礼品,巴布熊猫入选“成都旅游名品”,卿宿青城获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宿”,泰安社区获评“天府旅游名村”,“篷客露营”进入五一假期国内热门露营地TOP10榜单,石羊顺江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冰雪、露营”把握青春脉动,“百伦—大融城”商圈集聚城市繁华,灌县古城入选“国字号”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天府旅游名县”年度考评蝉联榜首,荣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优秀城市。开放营城走向世界。推进巴蜀文旅走廊枢纽建设,发起成立“成渝友城文旅营销联盟”“川渝世界遗产联盟”,与重庆南川缔结友好城市。参加第18届世界历史都市联盟全球大会、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承办四川—欧非国际友城世界遗产对话会,国际友城联结24个国家30个城市,“世界旅游目的地”保持“高光”。
    (二)聚力“公园城市示范”,呵护生态、精致表达,绘就了人城共生美画卷
    积极践行“人城境业”协调发展理念,体现“三遗之城”特色优势,加速呈现雪山里的公园城市,推动“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筑景起势。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河长制管理,刚性落实、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94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平方公里,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7万亩,节水型社会全面达标建设通过省级评估,空气优良天数317天领跑成都,PM2.5浓度、水质综合指数均为成都最优。以最坚决的态度全面完成154个各类各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灾后农房联建项目整治实施方案通过成都市政府审批,完成首批124个项目刚性拆除整治,发起组建国家风景名胜区河湖专委会并当选首任主任单位,获评四川首批省级生态县,荣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城市空间优化布局。统筹推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精心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成21项市级专规、13项镇级规划编制,积极争取、科学划定“三区三线”,重点区域项目全部有效保障,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空间。M—TR旅游客运专线实现试运行,“都—四”山地轨道交通完成隧道施工13.8公里,地下永丰站、蒲阳站主体封顶,成灌快铁直达成都东站、南站,全市人民殷切期盼的青城大桥主体工程盛大开工。宜居品质精细构建。科学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改造老旧小区4个,办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28台,创建“园林式”居住小区9个,新增城市绿地6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指标列入土地出让建设条件,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91%。新建城乡绿道36公里,锦江绿道都江堰段全线贯通,植入城市直播间、健身新空间10余处。制定出台成都首个城市管理导则和场镇管理细则,灌口街道及柳河、南桥社区、龙池镇飞虹社区入选全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示范,打造融创文旅未来公园社区,公园城市生活之美精致彰显。
    (三)聚力“产业建圈强链”,科学谋划、精明涵养,跑出了绿色产业加速度
    深度融入成都产业生态圈建设,明确6条重点产业链,推动“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提速起势。绿色工业积聚“新动能”。食品饮料、旅游装备产业补链强链,正大食品、智创汇享、山东大树签约落地,元气森林首年达产1.5亿元,“天府好水”正加快转化为“经济活水”。总投资30亿元的“中车绿色智能网联交通产业园”签约落地,长峰、都钢完成产能置换技改升级,侨源气体创业板IPO上市,考斯特车桥、科力特机械、中旺科技、华科阀门、海成远创入选省级“专精特新”。现代服务业萌发“新经济”。文旅产业彰显优势,东软文创获评成都市级文创产业园,西街、南街入选成都市级特色文创街区,签约文旅项目8个、总投资289亿元,重大文旅项目投资位列成都榜首。会展产业奋力起势,举办中国大学生电视节等重大会展活动15场,郊区新城唯一入列全省会展创新发展引领区,会展业总收入10.1亿元。东软学院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全年新增新经济企业956家,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89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100亿元。都市农业做靓“新灌区”。启动8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建设,建成5400亩高标准农田,落地成都保粮稳菜示范基地、七里诗乡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天马粮果产业园,新增成都市三星级以上农业园3个,中泰(四川)生态农业产业园挂牌开园。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都江堰专场活动,荣获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省级有机食品认证示范区,都江堰猕猴桃成为成都唯一“两部委双认证”地标产品、品牌价值达27.43亿元,都江堰川芎上榜四川十大类地理标志品牌,成功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复检复审。改革增效激发“新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一窗通”“营商通”,推行“交房即交证”1800户、“标准地出让”863亩,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获省政府表彰,获评“川渝通办优质窗口”“2022优化政务(投资)环境优秀城市”。尊重知识、礼遇人才,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通过国家验收,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组建全省首个区县级智库—都江堰青城山研究院,重磅发布人才安居、落户、优教等12条“人才新政”,新增青年人才6500人,吸聚高层次人才149人,都江堰市委党校受中组部委托,编写全国基层干部教材《农村基层干部一线工作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驾马车”建设实务被中组部选定为十佳优质课程,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云天学院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启动市属国企第二阶段分类改革,优化二级公司资本布局,都投集团实现经营收入55亿元,盘活利用闲置资产14.6亿元,成功获得BBB-国际信用评级,首次在境外市场发行美元债,奋力跻身成都市同级国企第一梯队。
    (四)聚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协调、普惠共享,积蓄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统筹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促进更充分就业和更合理分配,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幸福起势。精华灌区幸福表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在成都市率先完成耕地恢复目标781亩,粮经复合种植面积历史性突破11万亩。实施精品林盘提档升级、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项目22个,修缮自流灌溉渠系27.9公里,打造聚源三坝、石羊竹瓦“水美乡村”。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12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落户成都乡村振兴基金首支区域性子基金,饮马川、就溪坡、昴星宿等精品民宿星罗棋布,问花村、朱家湾、拾光山丘等林盘场景美不胜收。全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综合收入60亿元,获评四川省休闲农业重点县。共同富裕坚实托底。鼓励勤劳致富,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高度关注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线上线下”开展招聘活动100余场、技能培训1.7万人次,吸纳大学就业创业1533人,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培育8名省级乡村产业“头雁”计划领军人才,成功创建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关切特殊困难群体生活,发放低保、残疾人补贴、高龄津贴等9293万元,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覆盖率达100%,慈善工作获成都表彰。促进社保精准扩面,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28.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95.5%,长期护理保险实现参保人员全覆盖。完成被征地农民参保1172人、安置房产权办证2021户、地灾避险搬迁安置37户,推进桂花苑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切实保障市民安居乐业。
    (五)聚力“幸福美好生活”,回应关切、实心办事,兜牢了民生保障基本盘
    再苦不能苦民生。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122项,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0%以上,推动“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暖心起势。智慧城市“数字赋能”。编制完成智慧都江堰建设“十四五”规划,市镇两级城运平台完成标准版部署,建成数据感知源9000路以上,城市生命体征平台完成609项数据收集导入,“智慧社区+区块链”获评全省新型智慧城市优秀解决方案,青城山—都江堰智慧景区项目入选四川省新型智慧城市典型应用案例。优质公服共建共享。大力推动全龄友好建设,建成2个社区养老综合体、43个儿童友好社区、11个未成年人保护站和166个工作点,举办全民阅读、公益培训、体育赛事等公共文体活动2000余场,幸福街道新联社区入选成都市儿童友好优秀社区。推行“托管+拓展”“5+2”课后服务模式,新增成都市级“新优质学校”2所、成都市一级幼儿园2所,建成中小学心理发展中心,李冰中学入选成都市优质初中共同体。健全三级医疗服务体系,青城山中心卫生院通过省级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首批试点建设。城市安全筑牢底板。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编制城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完善救援队伍体系。建立分层分级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和包保责任机制,全面排查整治经营性自建房,笃定治理理念,体系化推进反诈、道安等社会治理,禁毒工作纳入全省示范创建,统筹抓好政治安全、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公共安全、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等工作,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鲜明工作主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我们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准则,系统规划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制度,持续加强审计监督和重点领域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点对点、实打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07件、政协委员提案248件,依法治市获全省“七五普法”表彰。我们坚持把实干担当贯穿始终,驰而不息转作风、提效能、抓执行,面对疫情防控的“长考”、重点风险的“大考”,面对“保交楼”的鏖战、“拼经济”的苦战,面对“三个做优做强”开局、“五大新城”起势,市委带领全市上下,始终憋着一口气、铆足一股劲,同志们精诚团结、紧密配合,争当“孤勇者”“沸腾鱼”,拼体力、熬更守夜、连续奋战,拼智力、千方百计、善干巧干,关键时候顶住了压力、扛住了考验、守住了火线!实践再次证明,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都江堰要科学复兴、赢回荣耀只有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
    各位代表,力量源于团结!回首难忘的一年,市委统揽全局,政府狠抓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履职、主动作为,社会各界同心协力、风雨共担,全市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双拥、征兵、统计、档案、地方志、民宗、老龄、工会、残疾人、红十字、青少年、共青团、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干出了别样的精彩,税务、金融、保险、供电、燃气、通讯、气象、消防等单位都作出了特别的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驻市部队、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向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医护、环卫、公安干警、村社干部、志愿者,向所有关心支持都江堰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严峻形势,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短板:一是对标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现代化产业体系亟待构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绿色工业基础薄弱,重大产业类项目支撑不足,基础设施、要素保障制约明显,独特生态优势尚未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二是对标“三个做优做强”战略部署,重点片区建设刚刚起步,项目集群攻坚成效不足,世界旅游目的地核心功能产品体系亟待构建,世遗山水安宜城基本功能还有短板,天府国际会客厅、天府粮仓精灌区、天府好水涵养地特色功能优势还不突出;三是对标现代化治理能力体系,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不足,城市安全韧性水平不高,智慧城市运行体系还需加快完善;四是对标“新堰工”时代使命,个别干部缺乏精气神,信心不足、能力不够、担当不强,工作精细化水平还要持续提升。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尽心竭力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厚望。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都江堰高质量构建“五大新城”、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强市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党中央“五个坚持”、省委“五个必须”、成都市委“九个有力有效、三个特别注重”等重要要求,突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把牢“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总抓手,按照“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紧紧围绕“三个做优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四大结构优化”“智慧城市建设”等战略任务,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定信心、与时俱进,持续深化“五大新城”建设,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强市新征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成都奋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都江堰力量!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其中,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正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6.5%以上。
    2023年,我们将锚定高质量发展和“五大新城”建设,围绕市委部署的“十项任务”“七大行动”,聚焦以下6个方面23项重点工作抓落实。
    (一)锚定“高质量发展”,全力稳增长扩内需,加快提振发展信心
    党的二十大鲜明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后疫情时代,恢复和加快发展是全社会关切的头等大事,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奋力打响招商引智、有效投资、消费提振、改革增效、市场主体倍增“五大会战”,着力做大经济总量、夯实经济支撑、增强发展动能,加快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 打响招商引智“大会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产业、关键靠项目、突破在招商。坚持精准谋划,紧扣国家、省市重大战略,抢抓政策窗口,下好策划包装“先手棋”,谋划一批片区综合开发、城市有机更新、产业基础配套项目,策划发布绿色产业园区、未来公园社区、芒城文创组团、青城数字文博等投资机会清单。坚持招大引强,聚焦产业建圈强链,瞄准“产业微笑曲线”中价值最丰厚的两端,紧盯链主企业和上下游关键紧缺环节,实施龙头企业招商、补链强链招商、商会协会招商,加快推动一批高能级项目落地,力争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12个、30亿元以上项目2个,形成“头部引领、集群支撑、链式互补”的强劲态势。坚持招才引智,实施“人才新政2.0版”和“古堰英才”计划,设立人才工作专项基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人才认定引入“企业说了算”,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产业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落地,建设李冰人才公园和专家小院,引育决策咨询首席专家、“李冰”式创新创业团队、都江堰工匠,积极争取都江堰人才享受成都中心城区同城化待遇,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基层单位和专家开展对接合作,有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位代表,青年是城市的希望,都江堰拥有众多的高校、宜居的环境、爱才的氛围,我们将坚定服务好驻市高校,大力深化校院企地合作,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启动建设聚源中心镇(大学城),争取成都工贸学院、成都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加快落户,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施展抱负、成就梦想。
    2.打响有效投资“大会战”。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优结构的关键作用,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公服配套项目促建攻坚,重点推动农夫山泉、中联瑞弘等项目签约落地,山东大树、青山药谷等项目加快建设,威马克户外运动装备等项目竣工投运,积极引入成都市属国企和实力央企等城市合伙人,重点实施青城山医旅融合示范区、聚源中心镇(大学城)、天府好水产业园等片区综合开发,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增。各位代表,扩大有效投资既能补齐当前短板、拉动经济增长,更能塑造未来优势、做大经济总量,我们要坚持项目为王,下大力气打通项目落地的堵点、痛点,深化项目投资“红黑榜”机制,细致梳理项目审批立项、规划选址、用地预审、施工报建等前期工作“症结”,拿出专业管用、精准滴灌的政策工具包,将心比心、巴心巴肝服务在地企业、落地项目。
    3.打响消费提振“大会战”。“有人气才能有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高位推进赛会营城、节会营城,精心办好成都双遗马拉松、虹口国际漂流节、熊猫超级山径赛、世界围棋公开赛、青城登山节系列活动,大力开展旅游营销,策划推出“四季好耍”文旅盛宴,相约暖春赏万紫千红、露营踏青,夏日清凉有南桥晚风、爽口夜啤,秋色缤纷里登山徒步、绿道醉氧,冬日浪漫来热辣火锅、温泉养生,适时举办特色“游乐节”“购物节”“消费展”,打造专属都江堰的合家欢、小惬意,用都江堰的美食、美景、美生活“种草”市民游客“朋友圈”,加速恢复2800万旅游流量!充分挖掘汽车、家电、商品房等大宗商品消费潜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着力释放旅居市场需求、推动房地产适旅转型,加快落地成都市支持都江堰做优做强教育、医疗、通勤等同城化功能特殊政策,擦亮“世遗山水安宜城”金字招牌,高位开展城市价值营销,引导“双城圈”、大西北、藏区等购房人群首选都江堰,优化“一城一策”,聚焦行业和企业的迫切需求,用好用活政策工具,提升服务企业质效,规范使用国家专项借款,全力以赴“保交楼”、稳预期,协调金融机构细化实施“金融16条”举措,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长租房市场建设,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4.打响改革增效“大会战”。重点领域改革还要出实招、见实效。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推进“极简审批”“容缺+承诺”服务,拓宽“川渝通办”“跨省通办”范围,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搭建工程建设项目促建督办平台,推动业务部门事项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实时监控提醒。优化调整青—都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实现景区一体管理、资源统一经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行全员抓财源,统筹财政资源、协调金融资源、全力推动化债,与金融机构共设“化债资金池”“应急资金池”,加快“短改长、高改低、非银改银、非标改标”,全力稳固财政金融安全基础。国资国企改革还要下深水、涉险滩。纵深推进市属国企第二阶段分类改革,彻底完成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加快“物理整合”催生“化学反应”,重点提升市属国企投资、运营能力,加快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拓展资产管理、特许经营、砂石利用等经营领域,推动市属国企深度参与重点片区开发、产业建圈强链,打造城市投资运营商、县域经济压舱石,力争青都旅游公司实现IPO上市、都投集团完成AA+双评级、都经公司形成独立经营盈利能力,力争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净利润6.5亿元,确保平台内债务良性循环,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5.打响市场主体倍增“大会战”。持续用力助企纾困,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房租补贴、社保缓缴等支持政策,高效兑现一批惠企产业扶持政策,攻坚解决一批民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服务保障一批中小微企业降本提能,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开展“尊重客商、团结都商”亲清关系构建行动,为市场主体“开大门”“马上办”,推行项目服务“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件事一次办”,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工夫跑审批。持续开展“企业茶叙时”“政企早餐会”活动,搭建营商环境问题收集、协商、解决、反馈的全流程督办机制,让推诿扯皮脸红心跳、吃拿卡要无处容身。助力壮大市场主体,开展链主企业专项培育行动、民营企业雁阵培育行动,大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下上限、子升总”,力争全年净增市场主体6000家以上。各位代表,无论国企、民企、个体,都是都江堰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我们将全力支持广大企业向高而攀、向新而生、向远而行,招大不放小、招新不弃旧,让在地企业更有“存在感”、招引企业更有“归属感”、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
    (二)锚定“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做优做强核心功能,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党的二十大鲜明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我们将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争当“文旅强省示范”,提升文旅大市能级,助力成都“三城三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彰显“三遗之城”独特魅力,聚焦“世界旅游目的地”重点片区,争创国家文旅融合示范区,力争全年实现游客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80亿元以上,全力构建“彰显文化自信自强、文旅产业繁荣发展”的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
    6.加快建设世遗文旅主轴。突出重点片区和项目集群引领带动,推进10大项目集群76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06亿元以上,推动都江堰世界旅游目的地重点片区成为成都市24个重点片区“示范区”。培育世遗文旅产品矩阵,聚焦“大遗产”,发展世遗文化体验旅游,建设“云上都江堰”“数字青城山”,打造灵岩山国际禅文化旅游区,建设青城山道文化交流中心、普照文化园。聚焦“大熊猫”,发展国宝主题生态旅游,推进熊猫家园核心区、大熊猫国际博览园等项目,延伸开发遗产熊猫、功夫熊猫、太极熊猫等IP衍生品。聚焦“大冰雪”,发展高端主题娱乐旅游,培育冰雪赛事、低空滑行、山地运动项目,丰富“四季耍冰雪”旅游产品。聚焦“大青城”,大力传承道家养生、中医药文化,发展医药、医美、医养、健康度假旅游,推动华西五粮液青城山国际康养中心加快建设、东软智慧健康产业园竣工投运。聚焦“大灌区”,发展农商文旅体医融合特色旅游,培育川西林盘、诗乡民宿等消费场景。用“五大IP”的推陈出新、多姿多彩,让游客在世界遗产地畅游四季、流连忘返!
    7.彰显三遗之城人文魅力。倍加珍视文化根脉,坚持保护优先,守护好历史遗迹、人文建筑、古树名木。探寻赓续千年的历史文脉和精神传承,规划建设芒城遗址公园,启动世界水利博物馆、都江堰城市博物馆建设,开放李冰纪念馆,改造提升抗震救灾陈列馆,修缮灵岩寺、保护玉堂窑,推进都江堰放水节、青城武术申报世界非遗,丰富城市小品、体验场景,把都江堰的“前世今生”呈现给市民游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繁荣国学讲堂、文化论坛、艺术巡展,创新推出一批富有都江堰特色的文化名人、文艺精品,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打造有情怀、有活力、有温度的旅游城市,提升市民归属感、荣誉感。
    8.丰富国际时尚消费场景。着力提升城市消费,以“三大主力商圈”为引领,加快建设普罗新锐度假商业聚落、青城乐道等商业综合体,持续培育12类周末精品旅游目的地,推出必吃、必住、必玩、必购消费榜,用都江堰的老字号、品牌店抓住游客的心。大力培育夜间消费,扮靓古城夜景,推出青城·蜀秀,提升打造融创时尚国潮、幸福路天府休闲、水街风情美食等夜间消费街区,塑造城市“夜光线”,创新民宿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打响“青城文宿”品牌,做强夜经济、微度假。倾力打造时尚消费,培育“数字化”“沉浸式”文旅项目,丰富电竞赛事、野奢露营、剧本杀等新锐消费场景,让年轻人在老灌县创享新玩法。
    9.担当天府文旅封面窗口。积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国际化提升外事接待功能,主动承接国家主场外交及其配套活动、重大外事活动、重大涉外会议,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旅游城市交流合作,举办“嘟嘟PANDA走世界”“外国驻华大使都江堰行”对外交流活动,争取外交部、省市涉外媒体和优质外宣资源,新增国际友城3个。大力营建会展产业生态,加强与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等平台合作,引进高端展会、艺术节、音乐节、电影节等落户,力争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永久落户,争取参与承办“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城市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论坛”,打造成都高端会奖旅游目的地、专业品牌会展集聚地,做优“天府国际会客厅”特色功能,让跨越千年的都江堰,代言天府之韵,展现时代风采。
    10.营造智慧舒适旅游环境。率先推进旅游“信息化”,深化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用好“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构建“多码合一、私人定制、智能AI、私域社交、数据云仓”等功能体系。强化旅游城市配套,优化设置旅游驿站、旅游公厕、应急医疗救助点,完善全域全景图、交通标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导视系统。推出多语种旅游网站与APP,引进国际免税购物项目,科学设置外币兑换点。完善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深化文旅行业“红黑榜”机制,重拳整治旅游乱象,把海量游客的口碑转化为文旅城市闪亮的“招牌”!
    (三)锚定“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推进四大结构优化,加快建设雪山里的公园城市
    党的二十大鲜明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们将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聚焦雪山里的公园城市特性,推进“以县城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全力构建“生态价值充分转化、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
    11.全心呵护绿水青山。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体现上游水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化河长制、林长制,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引大济岷、国家储备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完成天然林保护71万亩、龙门山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修复1.7万亩。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彻底完成灾后农房联建项目整治,加快供排水系统提升PPP、水务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启动小流域治理,争创成都市环境健康先行区先锋示范,率先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确保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土壤环境总体安全。
    12.精致营建城市空间。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世界旅游目的地重点片区规划,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注重城市规划留白减量,塑造天际线、光际线、水岸线。精心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坚持留、改、建并举、形象品质并重,推行小规模、渐进式、强功能,保留灌县古城老街形制、传统风貌,改造商业街,沿幸福路主轴布局时尚业态,文庙山街集聚度假酒店、山居民宿,紫东片区规划建设高品质宜居公园社区,塑造城市社区创生标杆。精雕细琢提升城市颜值,店招靓化流光溢彩、绿道串联节点增绿、涂鸦彩绘扮靓街头、小微地块拆围透绿,新建小游园、微绿地3个,新增城区绿地30万平方米,新改建各级绿道30公里,创建“园林式”居住小区(单位)7个。驻留停居都江堰,与雪山同框、伴江风共眠、享品质生活!
    13.提升畅达立体交通。优化绿色交通结构,建设巴蜀文旅走廊枢纽。加快推进“都—四”山地轨道交通建设,开通渝—都城际旅游列车,协调加密成灌快铁发车频次和成都东站、南站停靠车次,“二绕至三绕”连接线都江堰段建成通车,实现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异地值机,力争将市域铁路S9线、天温都快速路纳入成都市近期建设规划。启动实施青城山、都江堰旅游交通枢纽(TOD)、G317都江堰段改线、三绕玉堂南出口和都江堰站站前广场修复等项目,M—TR主线建成投运,二号桥闸实现通车、启动蓄水,青城大桥完成桥台建设、启动钢箱梁安装、年度投资1.5亿元。优化公共交通接驳,开通城市观光巴士,加快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绿色旅游环线,让旅途和通勤享受“路上的风景”。
    14.塑造绿色低碳生活。大力优化能源结构,完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推进金凤站220KV、邛丹线500KV前期工作,完成蒲阳站、青城山站110KV变电站增容改造、“都—四”项目110KV专用电力和都钢、长峰直供燃气管道建设,完成城区老旧燃气管网更换。运用全域GEP核算成果,推动ESG节能减废降碳绿色认证,实施节约型机关等绿色生活创建,打造青—都景区、宝瓶社区等一批近零碳排放示范点位。建设“无废城市”,加快推进厨余垃圾处置、生活垃圾压缩站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第四代建筑,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让绿色低碳成为古堰生活新风尚。
    (四)锚定“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深化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建设绿色制造强市
    党的二十大鲜明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们将围绕“四化同步”,坚定落实四川“制造强省”、成都“制造强市”战略部署,发展环境友好型制造业,有力有效推进产业建圈强链,以圈链思维实施绿色制造强基倍增三项计划,全力构建“经济动能充沛强劲、发展质量有效提升”的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
    15.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做强“食品饮料”“旅游装备”两大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元气森林、升腾元创、北区水厂补水管线等项目建设,精准招引农夫山泉、探路者、中国食品工业发酵研究院等龙头企业、创新平台,支持海蓉药业智能制造平台投产达效,探索组建天府好水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旅游户外运动装备、旅游康养装备、旅游交通装备产业,打造川西户外运动装备补给、适应性训练等一站式服务集散地,全年食品饮料产业产值突破5亿元。推动优势产业融入成都制造强市生态,与天府新区、高新区、青羊区等区域合作探索园区共建、“双向飞地”,抢抓大成都“三圈一体”战略机遇,争取灌温路改造延伸,联合温江、双流、高新等区域共建“未来产业走廊”。
    16.实施新兴产业培育攻坚计划。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中车绿色智能网联交通产业园投产增效,发挥链主效应招引落地链属企业,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投产发力。孵化培育总部经济,依托科创空间、专业楼宇、川西林盘等载体,聚集发展检验检测、研发设计、商务服务、金融投资、物流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特色林盘总部示范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支持企业提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规划建设环东软学院青城智谷,落地网易数字产业园,加快发展智能服务型制造。在数字化浪潮中,每个产业、每个行业都要抢搭“智改数转”快车,推动数字经济成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
    17.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计划。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腾退落后产能,盘活低效用地300亩以上,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支持机械制造业抱团发展、攀上高端,保障长峰、都钢、拉法基新材料产业链技改满产达产,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9亿元以上。持续推进旅装区南区综合开发、北区二次高效开发,出台区外工业企业准入、退出管理办法,提高园区单位用地面积产出率。深入实施工业企业上规攻坚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
    (五)锚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聚焦城乡共富共美,加快建设天府粮仓精灌区
    党的二十大鲜明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我们将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突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夯实农村现代化根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力构建“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三次分配结构合理”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
    18.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牢牢扛起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垦造水田项目,建成1.5万亩高标准农田,腾退低效果木恢复粮食种植8000亩以上。围绕“十化同步”,着力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数字化、景区化“五化”建设,持续提升耕地“容积率”,打造8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整合其中4个组团打造1个十万亩产业园,构建“1+4”粮经复合产业园区发展格局,推进中泰(四川)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争当“天府粮仓”粮经复合示范区。加强农产品品质提升和农业品牌培育,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搭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壮大都江堰优质粮油、猕猴桃、茶叶、道地中药材、冷水鱼、川派盆景等优势产业,推进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精深加工、冷链仓储延链强链,培育预制菜产业,力争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农业投资完成16亿元。
    19.精致勾勒大美灌区。积极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试点示范,守护好都江堰灌区精华源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十百”行动,修缮自流灌溉渠系20公里,修复精品林盘聚落3个,完成精华灌区核心区蓝网建设,再现“美田弥望、茂林修竹”的灌区盛景。积极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60亩以上。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田园文创、农耕体验、乡村民宿,提升打造“三江里弄文创产业带”“长林盘乡愁体验带”“花蕊故里文化体验带”,探索打造石羊青山药谷、聚源灌区映像、天马金胜粮果、青城山问花村等特色林盘总部示范区,力争全年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0亿元。
    20.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深入实施“三个一批”和技能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保障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500人以上,技能提升培训不低于5000人次,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分别保持92%、98.5%以上。聚焦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有序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鼓励创新农业产业化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拓展经营性收入来源,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培育农村新“绿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加强慈善项目开发和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开展结对帮带、捐赠活动。在加快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把都江堰精华灌区建设成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典范。
    (六)锚定“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共创幸福美好生活,加快建设世遗山水安宜城
    党的二十大鲜明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力有效增进民生福祉,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落实“智慧蓉城”建设,全力构建“生活品质持续提升、治理能力敏捷高效”的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
    21.全力营建全龄友好社会。以优质均衡、就近满足原则,做优做强基本功能。建设家门口的“好医院”,高质量发展市妇幼保健院“月子中心、肿瘤中心、托育中心”等特色专科,加快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放疗中心、介入中心”建设,引入省、市高能级医疗机构领办运营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推进市疾控中心二期、中医院二期开工建设和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复审达标,[color=rgb(117, 116, 113) !important]加强ICU建设,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家门口的“好学校”,高水平规划建设滨江小学、芒城小学、芒城中学,引进成都市直属、中心城区名校领衔办学,吸引名优教师,综合提升教学品质,争创成都市新优质学校2所、成都市一级园2所,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精准服务“一老一小”,建好运营好养老综合体,完成200张护理型床位改造和未保中心转型升级,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优化提升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全力打造公立托育机构,高质量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color=rgb(117, 116, 113) !important]呵护婴幼儿健康成长。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率先开展医保电子凭证移动支付,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开展农民工欠薪专项治理,强化社会救助、抚恤优待、大病保险等福利托底,畅通心理援助渠道,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22.全力完善智慧治理体系。遵循“建、构、用、维”逻辑,推进“智慧都江堰”建设,投运城市运行中心,延伸智慧场景应用。加快构建“世界旅游目的地”智慧服务体系,完善智慧文旅平台,实现游客行前、行中、行后及咨询、导览、消费、宣传、投诉一体化服务。建立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逐步完善疫情防控、防汛减灾、森林防灭火等城市安全“生命体征”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用。高质量推进数字便民,加快平安智慧小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养老一件事”智慧场景,让智慧城市更聪明、更暖心。
    23.全力夯实城市安全底线。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降死亡,加强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切实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深化社区基层治理,全面推行党建引领社区“微网实格”治理新模式。深化平安都江堰建设,开展“治重化积”突出信访问题专项整治,深化诉源治理,不断创新完善市域安全社会治理新模式,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禁毒工作争创全省示范。持续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统筹抓好防汛减灾、地灾防治、工矿商贸、道路交通、城乡消防、森林防灭火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强化食品、药品以及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牢牢守住经济社会发展底板。
    各位代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年我们梳理了12项民生实事供大会票选,这些事项既涵盖衣食住行、又包含医养学教,既惠及全体市民、又照顾特殊群体,我们一定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奔向幸福美好生活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各位代表,重任在肩、唯有担当!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淬火锻造敢担当、善创新、重实干的“都府堰工”,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用工作实绩向全市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坚定信念永葆忠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依法行政规范履职。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尊崇宪法和法律权威,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入开展“八五”普法,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务实创新提升效能。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智慧担当、聚力突破”,集中优势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求真务实之风、担当作为之风、团结奋斗之风,“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绝不让担当作为、踏实做事的干部成为“遗忘者”!坚持“马上就办”、事不过夜,增强狠抓落实的执行力、穿透力,把工作整巴适、不吹壳子,用结果说话,以实绩论英雄。
    锲而不舍改进作风。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让铁规铁纪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遵循。持之以恒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推进“基层减负、清单管理”,全市政府机关和窗口单位既要门好进、脸好看,更要事好办。坚持量入为出、节用裕民,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以政府运行支出的“减法”,换取民生福祉的“加法”。时刻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用我们的负重前行,守护万家灯火、岁月静好!
    各位代表,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激情斗志,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以赴抓落实,为高水平推动三个做优做强、高质量建设“五大新城”,阔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强市新征程而不懈奋斗!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三个做优做强: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要巩固完善“一山连两翼”空间总体布局,持续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功能结构,促进城市内涵发展、区域差异发展、城乡融合发展。
    2.“四大结构”优化调整:着力优化调整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
    3.产业建圈强链:围绕产业生态“建圈”、重点产业“强链”,通过推行“链长制”,发挥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和领军人才引导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式发展。
    4.五大新城: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
    5.“放管服”改革: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6.两项改革: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
    7.智慧城市:指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智能信息技术,使得城市管理在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公众安全等领域实现互联互通、智能高效治理。
    8.五个坚持: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9.五个必须: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必须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协调。
    10.九个有力有效、三个特别注重:成都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指出,要做到“扩大内需、产业建圈强链、重点片区开发、创新成果转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增进民生事业福祉、要素资源保障、守住发展安全底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九个方面有力有效,要“特别注重在融入大局中找定位做贡献”“特别注重提振信心,激活主体,加快优化提升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特别注重源头治理、统筹联动,加快推动城市绿色转型”。
    11.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指出,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演进,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共兴。
    12.十项任务:都江堰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围绕“五大新城”建设,抓好“推进文旅融合、文化自信自强、践行两山理念、建设雪山里的公园城市、竞跑产业新领域新赛道、拓宽对外合作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优化收入结构、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等十项重点任务。
    13.七大行动:即部署开展“建设堪当城市复兴重任的新堰工队伍七大行动”,包括“学深悟透、闭环落实”政治三力提升行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拼经济搞建设行动;“鼓励创新、宽容失误”血性狼性保护行动;“智慧担当、聚力突破”项目落地攻坚行动;“市民至上、游客至上”城市口碑塑造行动;“基层减负、清单管理”留痕主义整治行动;“尊重客商、团结都商”亲清关系构建行动。
    14.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5.三城三都:即世界文创名城、世界旅游名城、世界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国际音乐之都、国际会展之都。
    16.五大“IP”:即大遗产、大熊猫、大冰雪、大青城、大灌区。
    17.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以400— 800米为半径,进行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集合高密度开发。
    18.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
    19.三圈一体:把成都一、二、三圈层和泛成都经济圈紧密承接,推动交通、产业、公共服务设施等一体化发展。
    20.生产性服务业: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21.智改数转:推动传统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