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惠州市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23日在惠州市惠阳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区长 谭星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惠阳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奋进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质效持续向好,“智造高地·活力惠阳”迈出坚实步伐。 过去一年,我们在应对挑战中加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科学应对新冠疫情反复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复杂局面,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3.46亿元,同比(下同)增长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41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1.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08元,增长1.4%。工业质效稳步提升。规上工业总产值1841.2亿元,增长6.6%;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8.8%和58.5%。超1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有效投资持续扩大。89宗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1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77亿元、增长4.8%。工业项目动工93宗、竣工109宗,在建180宗、建筑面积超770万平方米。工业投资163.02亿元,增长15%。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大力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完成工业企业“小升规”202家,规上工业企业增至1145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增至210家。新登记市场主体1.86万户。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00亿元。 过去一年,我们在产业变革中推动升级,动能转换成势见效。园区建设提质提速。成立区产业园区发展中心,统筹推进园区规划、土地整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完成边界优化调整,形成象岭-洋纳、秋月湖“一园两区”发展新格局,工业项目动工18宗、竣工投产15宗,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5亿元,园区产值达437亿元。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梅龙湖产业新城建设有序推进,红田组团、长布组团动工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成启用。优质项目加速集聚。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99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8%。伯恩产值突破600亿元。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古瑞瓦特、贝特瑞等能源电子企业实现产值翻一番。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0宗,完成工业标准厂房招商132万平方米。用地效益稳步提升。出台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暂行办法,完成“三旧”改造327亩。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577亩,新供应工业用地1116亩。创新动能持续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动工建设,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新增“小巨人”企业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1家,总量分别增至7家、192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684家、净增2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1015家、净增285家。 过去一年,我们在交通带动中优化建设,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区域交通立体便捷。惠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深汕高铁开工建设,广汕高铁、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有序推进。深莞惠红色干线一期、新清大道、将军东路二期等主干道建设全面提速,皇后大道、良湖大道连接线动工建设。建成通车市政道路10条,完成道路交通安全黑点、堵点整治12处,新增公共停车位1400个。城市建设扩容提质。南站新城、白云新城等片区建设有序推进,改造老旧小区7个、农贸市场33个,新增5G基站576座、充电桩302个。拆除“两违”建筑61万平方米,三级以上“无违建镇(街)”创建率100%,建成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10个、弃土分类处置受纳场8个。城市形象优化提升。半岛滨水公园正式开园,体育文化公园一期、半岛桥升级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形成新的“城市客厅”。完成智慧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启动惠阳智慧城市综合治理指挥平台建设,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城市“微改造”项目23个,完成白云大道视觉形象提升工程。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成功创建市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打造垃圾分类先进示范小区30个,创建市级绿色社区9个。 过去一年,我们在三产融合中繁荣农村,乡村振兴全面发力。乡村产业更加兴旺。新增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新建、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6200亩,复耕复种撂荒耕地1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5万亩、产量4.3万吨。龙泰安、美库等精深加工项目有序推进,佳禾园、利美农场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启动东坡荔乡、平潭稻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36公里,秋长红色革命路、良井生态旅游路获评市“最美农村路”。82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实现宜居圩镇全覆盖,其中良井达到示范圩镇标准。入选首批省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示范区。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建立宅基地“一站式”联审联办机制,承包地确权颁证到户率99%。沙田东明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淡水星河社区、良井矮光村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完成驻镇帮镇扶村建设项目48个,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 过去一年,我们在铁腕治污中守护环境,生态底色愈发亮丽。污染防治卓有成效。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年生态环保支出9.58亿元,区生态环境分局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城区第三净水厂动工建设,城区第二净水厂扩建、镇隆第二净水厂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新建、升级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3座,新增配套污水管网45公里,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3条,淡水河紫溪国考断面水质均值保持Ш类水标准。深入开展扬尘、机动车尾气和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224吨,全年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污泥“三合一”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运营,土壤污染风险有效管控。监管执法全面强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强化工业企业证后监管,严厉打击跨境倾倒建筑垃圾和非法排污行为,立案处理生态环境违法行为33宗。降碳扩绿协同推进。大沥河生态修复工程顺利完工,完成碧道建设5.9公里、矿山复绿67.3亩。新增森林村庄8个,完成新造林2350亩、森林抚育提升1.5万亩,新建生物防火林带5公里、抚育维护25公里。屋顶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达113兆瓦。 过去一年,我们在深化改革中提升服务,发展活力持续激发。政务服务便捷高效。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取”,“交房即发证”改革落地见效,“周六不打烊”服务范围延伸到法人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事项98个、“跨城通办”事项100个、“智惠批”事项40个。设立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政务自助服务区,建成启用梅龙湖政务服务站和人才驿站,“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覆盖所有村社区。扎实推进“无证明城市”创建,压减或取消证明材料390项。项目审批全面提速。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类改革,进一步扩大容缺受理范围,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3个工作日。优化区领导领办的重点项目全流程“帮代办”VIP服务,全面推行“一站式”联合验收,以审批“加速度”推动项目快速落地投产。全市首创“信用+供电服务”,实现工业园区项目用电报装“零证件”“零上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出台优化营商环境66条措施,整体重构实体经济发展、企业培育、“1+N”人才引进培养等政策体系,动态优化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放各级惠企奖补资金2.39亿元,其中区级1.08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30.5亿元。积极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设立区首(转)贷服务中心,新增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55.1%。 过去一年,我们在改善民生中增进福祉,幸福惠阳更有质感。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60套,城镇新增就业1.67万人。设立全市首个区级社区基金,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883元、1413元,实现“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全覆盖。区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入选省示范性青年之家。教育医疗事业优质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8280个。新建普惠性幼儿园6所,新增普惠性幼儿园学位1620个。惠阳三和医院二期建成启用,区第二人民医院一期、新圩中心卫生院约场门诊部动工建设。文体旅游事业蒸蒸日上。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吉他文化艺术展演、东坡荔枝文化节成功举办,21个文艺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奖项。启动碧滟楼、榴兆楼修缮工程,完成淡水老街一期升级改造,新增省文物保护单位2处、归善书房2个。获评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秋长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秋长周田村入选首批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圆满承办省运会马术比赛。 过去一年,我们在坚守底线中化解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坚持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防外溢、优服务,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聚焦保健康、防重症,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和疫苗接种工作,全力保障药品和医疗物资供应,实现疫情防控平稳有序转段。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广大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基层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不畏艰辛、勇毅坚守,各条战线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忘我工作,社会各界勠力同心、守望相助,正是无数的平凡英雄,汇聚起了我们战胜前所未有困难和挑战的磅礴力量。平安建设有序有力。大力实施社会治理提升行动,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突出抓好信访维稳,组建最小应急单元1455个,治安警情下降19%,淡水白云社区、东风社区入选省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创建单位。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生产安全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3%、45%。 此外,工会、妇联、科协、社科联、文联、侨联、残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台港澳、民族宗教、移民、审计、统计、档案、供销、气象、三防、双拥、消防救援、人民防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等工作迈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主动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93件,2021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排名全省第一。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大力开展“庸懒散拖”问题专项教育整治,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更严更实。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务实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驻区部队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惠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惠阳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经济发展上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动能转换还需加力,发展质量和效益亟需进一步提升。从空间承载力上看,土地低效利用问题比较突出,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不够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从城乡建设上看,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城乡功能品质和整体形象还不够优。从安全稳定上看,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领域风险隐患仍然存在,科学应对、精准防范能力有待加强。从民生事业上看,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还不够高,养老、住房等保障体系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从政府建设上看,个别干部的担当精神、专业能力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行政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必须直面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加紧密对接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水平推进惠阳现代化建设,奋力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9%;城镇新增就业1.65万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市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乘势而上推动经济总量突破900亿元,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奋勇争先、事争一流,全面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在制造业当家上争先进位,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协同推进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挺起高质量发展“产业脊梁”。 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行动。瞄准产业高端、产品终端、科技前端,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具有惠阳特色、区域影响力强的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聚焦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等领域提升发展能级,增强关键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力争产值达1100亿元。新能源产业重点打造“光储充”产业集群,支持古瑞瓦特、恒创睿能等企业增资扩产,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实现区域内“隔墙供应”。未来产业紧盯氢能、生物基因等领域,前瞻性谋划布局,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扎实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推动家具、运动器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从贴牌生产向自有品牌转变。 实施产业空间扩容行动。坚持高新高端高效、集聚集群集约的导向,整合比较优势,推动差异化协同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园区。聚焦“提质增量”做强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积极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扩区,建设1-2个“领头羊”项目,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实现园区产值500亿元以上,打造惠阳的园区名片。聚焦“融深发展”做大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谋划申建省级高新区,推动梅龙湖产业新城一期投产项目60宗以上,加快红田组团、长布组团建设,打造惠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优化调整中韩(惠州)产业园惠阳片区边界,推动惠阳新材料产业园认定省级化工园区。建立“以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启动1500亩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完成2550亩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着力提高工业用地产出率。 实施大招商招大商行动。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优化产业链招商图谱、企业招引目录、招商方案,完善土地、厂房资源清单,提升招商引资效能。强化驻点招商、靶向招商、以商引商、以侨引商,紧盯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小分队、敲门式招商。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形成“全民招商、全员引资”浓厚氛围。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发展的动能,我们要强化“一把手”带头招商,拿出最好地块、最周到服务、最实际支持,充分展现招商引资的惠阳诚意,今年新供应工业用地2100亩以上,力争完成工业标准厂房招商200万平方米以上。 实施存量企业培育壮大行动。完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工具箱,优化区镇领导挂点联系服务,一线解决企业用工、用水、用电等实际问题,支持企业抢占市场、赢得订单、扩大投资。全面提升制造业领军企业、骨干企业优势,营造“以大带小”产业协作生态圈,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十亿级企业5家、亿元以上企业30家。推动87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1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0亿元。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力争完成工业企业“小升规”220家、商贸企业“小升规”70家、“个转企”100家以上。存量企业是支撑惠阳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我们要政策加持、服务加力,让企业走向更广阔舞台。 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培育行动。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提升作用。盘活兆吉工业区、东门工业区等国有物业,整合壹中心、世纪中心等楼宇资源,培育引进工业设计、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菜鸟、富森、广蓉欧等项目建设,打造高效产业供应链。用好惠阳跨境电商分拣清关中心,高标准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动10家以上企业入驻,力争跨境电商出口总额突破30亿元,助力惠阳制造销往全球。 实施资源要素保障行动。健全支持制造业当家的资源要素配置新机制,全面推动政策措施向制造业倾斜、各类要素向制造业集聚、工作力量向制造业加强,推动银行机构信贷资源向实体经济和重点项目投放,把制造业的家底夯得更实。统筹推进征地拆迁、场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工作,整理6000亩产业用地,连片收储3000亩以上土地,实现“熟地出让”“拿地即动工”。发挥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作用,实施“大兵团+小分队”作战模式,推动项目早落地、快建设、速见效。我们要由区领导带头落实全权全责推进、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机制,让广大企业家充分感受到立说立行的惠阳速度、干事创业的惠阳热度、暖企惠企的惠阳温度,全力打造亲商爱企的制造业强区。 二、在扩大内需上争抢先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积极培育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全面释放消费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创造消费新热点,提升城市经济活力。持续打造消费新场景,科学规划商业布局,强化联动落位,启动淡水老街二期升级改造,推进传统商圈改造提升,培育老字号集聚区,构建有惠阳文化底蕴的特色商圈、特色街区。围绕“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特色、全年可持续”,举办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加快恢复住宿餐饮、商贸零售、文旅娱乐等传统消费,搞活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加快集聚首店首铺、潮流网店,大力发展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消费,积极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共享经济等新型消费,打造符合新生代消费趋势的新业态。 扩大精准有效投资。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导向,围绕“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开展项目建设大会战,推动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建设质量“三量齐升”。聚焦“两新一重”、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高质量策划项目,优化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做深做实前期工作,形成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推动100宗重点项目完成115亿元以上年度投资任务,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三个一百”工程,完成工业投资200亿元以上。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积极申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进重大支撑性项目建设,加速基础设施投资放量。配合推进惠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构建多层次集疏运体系,打造珠三角千万级新干线机场。支持广汕高铁、深汕高铁建设,配合做好惠大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深惠城际前期工作,把惠州南站建设成为惠州南部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全面落实“丰”字交通战略,配合惠霞高速、惠坪高速建设,推动深莞惠红色干线一期、新清大道全线通车。推动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和惠阳西互通建设完工通车,启动新深惠快速路建设,加快推进将军东路二期、皇后大道等项目。大力推进人民路、金惠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升级改造,建成通车10条市政道路。加快淡水河防洪排涝、西枝江堤防达标加固工程建设,完成15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成投产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启用一批5G基站、充电桩。 三、在创新引领上争立潮头,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推进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融合集成,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发展“深圳总部+惠阳智造”“深圳研发+惠阳转化”“深圳孵化+惠阳成长”模式,打造大湾区先进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地。落实激励企业创新政策,扩大科技型企业受惠面,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以上。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潜能和动力。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完成秋长等3个镇街教育强镇复评工作。启动惠阳高级中学新校区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5600个。新建普惠性幼儿园5所,新增普惠性幼儿园学位1350个。大力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公办、民办教育合理布局,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的教育差距。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深入实施“新强师工程”,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用心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开展柔性引才,清单式引进一批重点产业、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实施领军人才、拔尖人才、技能人才等系列培养工程,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人岗供需对接。健全以创新能力、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持续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动态完善人才保障政策体系,通过建设安居房、发放优待卡、提供低息贷等方式,保障人才安家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健康等待遇。我们要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产业人才荟萃地、青年人才向往地,让各路英才深深爱上惠阳、扎根惠阳。 四、在共建共治上争创品牌,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品质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综合承载力。 高标准打造宜居城市。落实“三区三线”刚性约束,注重“留白留绿”,完成总体城市设计、建设密度分区规划编制,合理管控城市色彩、天际线和建筑立面等形态要素。加快白云新城、石桥新城等新片区建设,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将历史文脉融入城市肌理。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启用文明创建常态化管理平台,推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品质向更高水平攀升。启动惠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分层次布局商业商务、公共配套功能,打造“站城融合”大型综合体。持续推进城市“微改造”,完成9个老旧小区改造、15个农贸市场提质升级,新增实施“三旧”改造450亩。 高标准打造智慧城市。推进惠阳智慧城市综合治理指挥平台建设,实现城市治理“可感、可视、可控、可治”。构建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推动安全生产、道路交通、自然灾害等数据互联互通,对突发事件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完善惠阳智慧城管平台,开展户外广告和招牌管理、建筑渣土排放监管等多场景智能化应用,持续推进“无违建镇(街)”创建,拆除“两违”建筑50万平方米。建成启用惠阳智慧环卫平台,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水平。实施公交TC改革,建设智慧共享停车系统,新增公共停车位2000个以上。 高标准打造韧性城市。统筹发展和安全,让城市运行更平稳、更有序。认真做好新阶段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乙类乙管”要求,抓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持续推进医疗救治能力建设。贯彻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城镇燃气、自建房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守护好群众生命安全。全面整合基层救援力量,强化应急队伍实战实训,建设严密高效的应急保障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有效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 高标准打造法治城市。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一体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深化社会治理提升行动,从严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持续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推动区镇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擦亮“一村(居)一警一法律顾问”品牌。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智能化+网格化+群众路线”治理格局,切实把社会矛盾问题预防在前、化解在前、处置在前。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三所一队”项目建设,加强最小应急单元实战化运作,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 五、在乡村振兴上争当先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贯彻落实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强城乡之间、镇街之间的通道、产业、平台对接,形成全域联动协同发展格局,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推进强区促镇带村。围绕惠州市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高水平扩容提质,做强壮大县域经济,提升惠阳城市能级。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淡水、秋长、三和提升主城区能级,推动沙田、新圩、镇隆发展壮大特色鲜明的镇域经济,推动永湖、良井、平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引导镇街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把乡镇打造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深化拓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有序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推广科技增粮措施,建设高标准农田3900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4万吨以上。按照“三权分置”原则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特色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推动镇隆荔枝、平潭淮山、永湖茨菇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初级农产品向高品质商品转化,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拓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高品质民宿和乡村精品旅游线路。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优化村庄规划,强化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连线成片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高标准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让乡村既保留乡愁韵味,又富有现代魅力。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域开展“六治”“六美”专项行动,统筹抓好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优化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建设37公里“四好农村路”,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度和基础设施完备度。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六、在绿色发展上争做先锋,绘就蓝天碧水净土生态画卷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部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林长制,持续做好古树名木保护,严格规范城市树木迁移砍伐审批,完成林分优化提升4400亩、森林抚育提升1.44万亩,新建生物防火林带35公里、抚育维护70公里。推动国道、省道、县道、村道绿化升级,营造提升惠大高速、潮莞高速等主要通道森林景观带3公里。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0个以上。通过拆围建绿、见缝插绿、立体植绿等方式增加城镇绿地,升级改造亚公顶森林公园、凤凰山公园、卢屋山公园,新建一批口袋公园。我们要不负青山、守护青山,让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行路享荫的新图景在惠阳大地徐徐展开,让大自然之美在身边、在眼前。 全面巩固污染防治成效。加快城区第三净水厂建设,推动城区第二净水厂扩建工程、镇隆第二净水厂新建工程动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建成启用秋长家具吉他集中喷涂中心,保持空气质量优良。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优先保护耕地和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污染防治闭环管理,严查重处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以最严执法守护美丽家园。 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清洁能源应用,推动企业、园区开展循环化、绿色化改造,布局发展低能耗、低碳排放产业项目。积极宣传和普及绿色建造理念,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争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示范区,屋顶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达240兆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出行等创建活动,让节约成为新风尚。 七、在共同富裕上争先创优,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 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出更多暖民心、惠民生举措,努力让新老惠阳人生活步步高、喜洋洋,充分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让健康更有保障。启动市第六人民医院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区第二人民医院一期主体建设,加快区中医医院新院区、区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二期前期工作。建成启用新圩中心卫生院约场门诊部,推进淡水第一、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健全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坚持中西医并重,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创国家卫生镇1个、省卫生镇2个,建成省健康区。 让文化更有韵味。扶持壮大吉他特色产业,着力打造惠阳文化产业符号和标志。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修缮会新楼、挺秀书院和廖似光故居,完成中共东江地委办公旧址修缮保护,推出一批文化研究成果和文艺精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建成开放区非遗展示馆,加快碧滟楼、榴兆楼修缮和布展工作,打造“香港秘密大营救”红色主题线路。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坚持办好百姓欢乐舞台、吉他文化艺术节和美食嘉年华等系列惠民活动,举办乡村半程马拉松、户外运动节等全民健身活动。 让保障更有力度。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65万人。推进社会保险参保扩面,稳步提高待遇水平。做好底线民生兜底保障,加强孤寡老人、孤困儿童等群体关爱保护。推动5家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放运营,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为“一老一小”撑起“幸福伞”。优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争创省双拥模范区“六连冠”。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新筹建3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我们既要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又要干好百姓天天有感的“身边小事”,让幸福感更加“触手可及”。 八、在营商环境上争创一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对标最优最好最先进,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集成式”改革,以有为政府权力的“减法”和服务的“加法”,激发有效市场活力的“乘法”,切实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树立整体政府理念,打破条块分割,对于跨层级跨部门事项,一件事授权一名领导、一个单位牵头,一抓到底。深化数字政府2.0建设,全面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网共享”深度融合,推出更多“跨省通办”“跨城通办”“主动办”事项。全面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促进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加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全过程公正监管,动态优化调整下放事项,确保接得起、管得住、用得好。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健全政企沟通“零距离”机制,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在融资服务、技术服务、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扶持,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建设惠企利企政策库,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确保政策精准实施、直达快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诚信经营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认真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我们要全面营造公平竞争、近悦远来的发展环境,让民营企业信心满满、放手拼搏、赢得未来。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健全国企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力争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40亿元。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支持国有企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国资国企保供稳价、服务实体经济、保障城市运营和社会民生的能力。完善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推动全区国有资产“一盘棋”管理,盘活用好低效、闲置资产。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一定强化责任担当,让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把“两个确立”的政治成果转化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始终在大势大局下谋划和开展工作,确保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惠阳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让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成为重要标志。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标尺,真正办好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情,回应人民关切,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凝心聚力推动惠阳各项事业发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让敢于担当、善于斗争成为时代风尚。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建设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片刻不能等待、片刻不能迟疑、片刻不能懈怠的状态,在高质量发展赛场上勇挑重担、锐意进取。坚持干在一线,以抓落实的实绩论英雄、评高低,在苦干实干中比学赶超、赛龙夺锦,勃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持续强化廉政建设,让廉洁用权、干净干事成为鲜明导向。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肃廉洁纪律和财经纪律,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监督,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审计、统计监督,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处。 各位代表!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顶风冒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我们必定牢记“三个务必”,保持奋进者的踔厉奋发、坚守担当者的不舍昼夜、迈出实干者的铿锵步伐,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大有作为”。我们必定牢记政府的责任和担当,始终同人民群众一块拼、一起干、一同奋斗,让惠阳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携手全区人民,不忘初心、敢为善为、勇毅前行,为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接续奋斗!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有关注释:
[1]“小巨人”企业:经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2]“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3]“三同五化”: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 [4]“无证明城市”:群众和企业去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单位、服务机构办事,无需提交需要自己跑腿开具的证明材料。 [5]“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到2021年底前乡镇(街道)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站,到2022年底前村(居)建成社会工作服务点,实现全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6]“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7]“三个一百”:动工、竣工、投产工业项目各100宗。 [8]“三区三线”: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 [9]公交TC改革: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票运分离的公交运营模式。 [10]“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11]“三所一队”:看守所、拘留所、强戒所,武警中队。 [12]“三权分置”: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 [13]“六治”:治乱扔、治乱堆(倒)、治乱排、治乱挖、治乱占、治乱建。 [14]“六美”: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美丽空间。 [15]“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6]“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 [17]“一网通办”:依托各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和全省统一申办受理平台,全面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全面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指尖办、就近办、一次办”。 [18]“一网统管”:依托数字政府一体化支撑平台和感知体系,统筹数字化治理资源,提升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数字化履职能力,实现城市治理“可感、可视、可控、可治”。 [19]“一网协同”:以粤政易等办公平台作为全区政府各部门办公枢纽,建设横到边、纵到底,联通区镇村三级的工作协同体系,全面提升数字机关建设水平。 [20]“一网共享”:建设覆盖各级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的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体系,为各镇街、各部门提供统一规范的数据服务,全面赋能政府部门履职,助力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