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404|回复: 0

[湖北] 2023年丹江口市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21:31
  • 签到天数: 80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237
    发表于 2023-7-29 22: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丹江口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3日在丹江口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武小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丹江口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谋篇破局、扬帆启航之年,是广大干部群众励精图治、奋勇争先之年。一年来,面对延宕反复的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诸多社会风险挑战,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在十堰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勠力同心,奋楫笃行,拼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绩效季度考核稳居十堰市第一,“拥江发展、进入百强”迈出关键性步伐。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2亿元,增长14%;地方公共预算收入16亿元,增长28.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3:32.8:54.9优化为11.3:39.2:49.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100元和15850元,分别增长6%和7.8%。

    这一年,我们高举工业兴市大旗,全市上下大抓工业、会抓工业的氛围逐渐形成,工业经济调频换挡、跨越发展。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50亿元、增加值105亿元,分别增长28%、20%。培育进规企业45家,规上工业经济拉动GDP增长5.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新进规企业数量及固定资产、工业技改、民间投资增速均位列十堰市第一,全省三类县(市)前三位。“招大引强”硕果盈枝。以“敢为天下先,敢招天下贤”的勇气和胆识打开招商引资新局面,全年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6个。成功招引丹江口建市以来单体投资规模最大项目——正威新能源智造产业园。十堰市首家SMT芯片贴片制造企业——中桥电子信息及智能终端项目80天内实现签约、开工、投产。鄂西北首个水冷大数据中心项目——“武当云谷”1号数据中心建成投用。58家集群企业入驻“基金港”。丹江口首个“总部经济”项目——华峻铝制品加工项目完成产值11亿元。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拜尔冷链车9万平方米生产车间90天内建成。正威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1号长1.2公里的厂房和车间半年内基本建成。77个项目开工建设,41个项目建成投产。项目拉练综合成绩始终位列十堰前列。技改扩能持续发力。统筹安排支持企业技改和创新专项资金2000万元,撬动企业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15%、256%。新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弘源碳化硅3.5万吨技改扩能项目建成投产。建成十堰市级以上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19家。共同生物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素保障坚强有力。实行项目推进周调度机制,创造性、模块化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论证、用地报批工作,形成用电和释放电占土地联席协商机制和以“兴制造、办实体”为导向的化遗解遗机制,助力工业发展。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1904.5亩,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6261.4亩。建成十堰市首个金融服务暨首贷中心,贷款增速创十年新高、十堰第一。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减税4.5亿元,兑现产业奖补资金3.6亿元,提供助企担保贷款3.3亿元、办公场所5000平方米,帮助引进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9人。成立多家供应链和设备租赁公司,为重点企业提供设备租赁及原材料代购服务。园区建设扎实推进。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发展活力充分激发,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90%,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增幅超过160%。海淀产业园、四季青产业园共入驻企业7家。移民产业园一期、小微产业园近10万平方米单体标准化厂房建成投用。化工园智慧化管理中心、消防站、应急物资储备库及水电气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安全整治提升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镇、村(社区)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成效明显。“一网通办”办结事项27435件次,可网办事项占比达94.4%。“一事联办”“跨域通办”审批时限压缩超过75%。1512项依申请和公共服务类事项法定办理时限压减92.6%,1055项证照办理事项实现“零跑动”。持续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新增企业1297家,增长63.6%。打造“无涉企保证金”县市,为企业减负4755万元。8项改革事项被确定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2项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县(市、区)”。

    这一年,我们聚焦产业转型,紧盯乡村风貌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农业农村固本强基、齐头并进。农业发展质效双升。全力战高温、抗干旱、保生产,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74亿元,增长10.2%。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78亿元,增长39.8%。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新建高标准农田2.3万亩。创成国家级区域性(柑橘)良种繁育基地。成功引进北京一轻食品产业园(北冰洋)项目,填补了柑橘深加工产业空白。全省首个智慧桔园项目在均县镇建成。2000亩雪茄烟及配套设施项目建成投用。发展设施渔业8.5万立方米。新建油橄榄、油茶等木本油料基地7000亩。“蒿坪草莓”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受市场欢迎草莓区域公用品牌榜。习家店镇杏花村、三官殿街道蔡湾村、蒿坪镇蒿坪村、土关垭镇土关垭村、石鼓镇玉皇顶村、官山镇吕家河村等7个“共同缔造”试点稳步推进,以“五共”理念助推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乡村振兴阔步前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开展常态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70户224人,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4.3亿元,扶持市场主体130家,新建产业基地1.5万亩。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五改两提升”,新建农村公路25公里、村民活动广场6个,改造房屋435户,升级产业观光园7处,新改建厕所1053座,集中供水33.4万人。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23个,新建美丽家园示范村5个,创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4个。以综合评分全省第一、十堰唯一的成绩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市)”。

    这一年,我们有效应对疫情冲击,持续激发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文旅商贸难中寻机、企稳向好。文旅项目加快建设。市文体中心建成投用。太极星球大剧院建成开演。汉丹凯瑞国际酒店开业迎宾。南水北调移民文化展示中心基本建成。南水北调博物馆、“沧浪之光”观光高塔、龙山宝塔、五龙宫景区等项目加快推进。太极峡森林康养基地入选国家级试点建设基地,全真草堂入选中国森林康养人家。武当大明峰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官山镇吕家河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十堰市唯一入选村。“南水北调、饮水思源之旅”被纳入大美鄂西精品旅游路线。研发“丹江口印象”农创、文创系列产品67种。全市接待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5%、5.2%。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位居全省上榜县(市)首位。商贸经济加速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亿元,增长5%;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40家。丹江鱼宴餐饮船创新模式,形成“汉水人家”特色品牌。新型零售业态不断丰富,建成丹丹爱心驿站(智能微店)10个。推广抢购“惠购湖北”消费券553万元,拉动消费3500万元。博奥食品被授予全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新增备案外贸企业12家、出口破零企业6家。完成外贸出口1.3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

    这一年,我们坚决扛起保水护水政治责任,加快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两山”转化,生态文明守牢底线、巩固成果。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空气质量提升“七大攻坚”行动,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16天,达标率86.6%。扎实推进“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恢复岸线76公里、复绿37万平方米。集中力量深入实施沙沟河、浪河、官山河水质提升工程,铺设污水管网68.7公里、清淤河道14.2公里。姚沟片区等7个雨污分流体系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城区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9个省控以上断面年度水质全部达到Ⅱ类以上标准,累计向北方调水532亿立方米。成功举办水利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活动。全面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110家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投入使用。统筹流域综合治理。“三区三线”国土空间划定完成。启动实施引江补汉工程。以全省第一名成绩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环库安保天网工程建成投用。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林长巡查管治责任。完成营造林8.7万亩,森林抚育5万亩,裸露山体修复治理13.3万平方米。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平方公里。推动“两山”转化。组建市级山水融合投资开发公司。绘制自然资源资产“一张图”,整合闲置、零散资源,评估价值达61.4亿元,获得银行贷款授信17.7亿元。成功申报25.5亿元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EOD)融资额度。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快建设。创建全国节约型机关18家。武当山特区获评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市实验小学入选省级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

    这一年,我们坚持强功能、提品位,持续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型城镇化聚焦短板、开创新局。交通路网日臻完善。市内道路更加畅通,姚沟路、大坝一路、太和大道等生态示范路改造完工;官盐公路加快推进;水都二桥开工建设。龙山大桥、环库路蔡湾改线段建成通车,实现库周公路联网成环。对外连接更加便捷,十淅高速基本建成并具备通车条件;福银高速改扩建争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预计2023年开工建设;安龙路建成通车;丹老一级路路基贯通,丹谷一级路已做好准备随时开工;坝下1000吨级航道建设项目纳入省“十四五”水运规划;汉丹港旅游设施提升工程完工,均州码头开工建设,交通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高标准完成丹江外滩整体风貌规划。沙沟河7条支沟治理完工,“一江两岸”景观带亮化设施修复项目建设完成。成功争取“保交楼”专项借款3340万元、正在争取3390万元,有效化解万正龙城、世纪星城、锦绣家园、新港悦府、文化摩尔城、武当画院等历史遗留问题。修复路面1.7万平方米。新建姚沟路游园等5个“口袋公园”、城区智能公厕11座,智慧停车场基本建成、1004个停车位基本完工。新建5G基站380座,城区5G覆盖率达到98%。银洞山变电站扩建工程、石鼓输变电工程建设完工,城镇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六里坪镇入列中部乡镇50强。“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土关垭镇获评省级示范镇。

    这一年,我们夯实社会治理和平安稳定根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温暖人心。社会治理持续深化。市社会治理中心、融媒体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成投用。市镇“雪亮工程”联网运行。人民调解组织实现“两个全覆盖”。获评全省首批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成“十堰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2个。六里坪镇财神庙村移风易俗、习家店镇杏花村积分制工作经验入选省农村“一约四会”典型案例。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十大专项行动”,刑事发案持续下降,全年零命案,平安建设、信访工作负面清单考核位居十堰前列。深入开展“户户走到”专项行动,化解矛盾纠纷1795件,整改风险隐患1862个。大员上阵,高位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地落实。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四大”百日攻坚、“五大”专项行动,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932项。依法关闭非煤矿山8家。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以风雨同舟的意志,淬炼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疫情防控屏障持续筑牢。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高。食品药品安全防线更加稳固。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城镇新增就业472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729人,困难人员就业805人。招引高校中职毕业生来丹就业创业4186人。安隆移民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完工,规模居全省首位。成功实施市二中扩招和城区办学计划。新建天津路小学、北京路幼儿园和丁家营镇小学综合楼,维修改造公办幼儿园9所,改造学生食堂13所。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27个。引进教育人才250人。入选全省体教融合示范县(市)。203个村卫生室开通市、镇、村一体化居民门诊结算业务。市第一医院顺利托管市妇幼保健院。康泰定点医院和康宁方舱医院建成投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结群众诉求6677件,回访群众满意率100%。“均州书房”等3个自助图书馆建成投用。建成体育公园 1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3个、健身步道47个,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面形成。沧浪艺术团组建完成,创编精品文艺节目13个,成功举办大型文艺汇演2场。社会保障更加坚实。发放社会救助金1.4亿元、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1864万元、移民直补资金2862.5万元,分散供养特困人员2218人。散居孤儿和集中养育孤儿养育标准分别提高至每月1400元和2300元,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升至590元、425元。完成5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城镇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11.7万人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5.9万人。市殡仪服务中心建成使用,6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建成投用。

    回首2022年,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结人大建议95件、政协提案138件。扎实推进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支持大中专毕业生留丹来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顺利出台并组织实施;全面提档升级容源、均大、东丹3个农贸市场;实施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设特色专科20个;改造老旧小区6个片区2007户;在右岸新建智能公厕10座,推进人行道路沿石、污水井盖、路灯等维修改造,右岸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丹江外滩、水都二桥、丹老和丹谷一级路、智慧停车场、市域客运公交优化工程等项目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与此同时,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双拥优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史志、邮政通信、保密、审计、气象、供销、社科、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精诚团结、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老领导、老同志,向驻丹企业、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长期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和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链水平不高、创新动能不足、支撑性项目和头部企业偏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二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生态价值转化率不高、环境空气质量不够稳定。三是城市功能、交通路网、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等还存在一些短板,安全生产基础还不够牢固。四是惠企政策落实不够精准,镇村便民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五是少数干部作风不实、不敢担当、不愿担当,推动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还客观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决战决胜中部百强、蓄力冲刺全国百强的关键一年,我们要锚定目标,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奋进之态,务实重行,谋实招、动硬招、亮真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着力在补齐短板、优化结构、增强动力上取得新突破,确保实现全年精彩。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战略部署,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以强县工程为抓手,牢固树立“共同缔造”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拥江发展、奋进百强,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新水都”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能源和环境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进入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考核三类县前列,迈进中部百强县行列;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取得显著成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以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凝心聚力做强工业经济

    牢固树立“大抓工业、抓大产业”鲜明导向,坚定不移强招引、推项目、培产业、保要素,加快发展“一主三优多特色”产业,全速竞跑现代绿色工业新赛道。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00亿元,工业增加值170亿元。

    加快壮大绿色食品饮料主导产业。利用南水北调品牌及水资源优势,做好水文章,做强水经济。确保农夫山泉四期项目在一季度建成投产;加快推动其物流连接线建设,力争上半年实现通车。全力推进北京一轻(北冰洋)食品饮料产业园建设,力争年中建成投产。支持润京水业、富锶山泉等本地品牌水资源利用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武汉国港投等高端水生产项目早日开工。尽全力跟踪泰国天丝红牛项目,力争尽快签约落地。紧盯国际国内知名食品饮料和酒水企业,争取更多在丹落户。力促林路科技全面投产并占领市场,围绕塔格糖需求侧招引并培育降糖产品企业。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绿色食品饮料生产供应基地。

    突出发展三大优势产业。一是做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实现白果树沟生物医药产业园现有国土空间全部利用。突破推进华海路上的孚全得、御晨、源科、华海成品药、新奥能源、玥神、嘉辰等7个项目建设,确保一季度化工园需邻避企业应迁尽迁,新进项目全部开工。加快推进共同路上的共同募投、华海共同、恒信源、共同一期改造项目,使其成为生物医药产业中坚力量。进一步推动泰安路上的恒诚药业、科广环保、安泰药业、御景生物、110kV变电站等5个项目建设,确保尽快建成投产。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园评级要求,自加压力,从本质安全上全面提档升级。以建设全国最大的甾体激素生产基地和维生素D3生产基地为目标,实施扩园工程。积极引进华夏源干细胞、优宝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为打造中国生命健康产业特色县(市)积蓄势能。二是做精新能源材料产业。“正极和负极,丹江没问题”。加快推进正威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1号大厂房4个项目收尾工作,尽快开始一期2、3、4号厂房建设,并在明年内启动二期项目建设,形成15GWh电池、4万吨铜箔、2万吨铝箔、20万吨铜线、1000万轴键合丝产能。支持宏迈高科磷酸铁锂1号车间4.7万吨生产线全面投产达能,2号车间7万吨生产线年中达产达效,三元车间尽快开炉投产。支持邦宇新能源扩产扩能到2GWh。力推汉江集团铝业公司7万吨新能源电池铝箔坯料项目年底建成投产。积极招引石墨、电解液、隔膜等主要电池原料生产企业和NMP、铝壳盖板、导电剂、粘结剂等电池辅助材料生产企业在丹落户。围绕锂电池回收利用招大引强,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基地。三是做大数字经济。积极支持汉江集团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到海淀区中关村产业园、上海张江、深圳前海等地召开专场推介会,共同“找客户、促产能”。积极招引各类数字企业,发挥数据优势,打造算力节点。

    精心培育多种特色工业。专用车方面,全力支持湖北一专专用车共享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新建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以上,招引微型消防车、应急救援车等专用车企业10家以上,力争形成年产1万台以上规模。推动六里坪镇、丁家营镇、浪河镇协同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专用车产业,搭建专用车底盘供应链及共享涂装平台,形成专用车特色区域。以商招商全力招引新能源专用车及相关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打造“汉孝随襄十”汽车产业走廊上的重要增长极。智能制造方面,加快移民产业园二期项目和小微产业园建设,将海淀产业园、四季青产业园、移民产业园(一期、二期)及小微产业园作为丹江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区。“光芯屏端网,丹江也要想。”依托中桥集团SMT芯片贴片产业链、供应链,引进5~10家通信电子产品及IC后端处理服务上下游企业。加快推进三鹄智能终端产品生产项目建设。支持IGBT芯片中高压功能开关、芯片纳米压印设备和材料生产等智能制造企业加快成长为行业细分领域冠军。力推景能光伏组件项目一季度投产。新材料方面,围绕碳化硅、电石下游产品延链补链,建设硅基产业园和电石下游产品产业园。以正威、海螺等已落户丹江口的世界500强企业为底气,敢盯、紧盯恒力等世界500强企业,瞄准其产业转型契机,推介丹江口、感动投资方,力促恒力新材料基地早日花落丹江口。

    强化生产要素保障。一是打好用地保障“组合拳”。善长“后眼”,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利用预判研究。适时对涉及用地的“三条红线”进行规避或调整,最大限度满足新增工业用地需求。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尽全力提高土地指标组卷报批、土地挂牌出让效率。全年力争收储工业用地和获批工业用地指标均达2000亩以上,坚决杜绝“项目等地、等指标”的情况。下决心腾退批而未建项目,释放烂尾项目、废旧厂房挤占的国土空间。二是按下行政审批“快进键”。落实项目联审联办机制和重大项目全程帮办代办、审批绿色通道、限时办结制度,深入实施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探索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方案审定通知书、施工图审查合格书、不动产权证、抗震设防要求许可意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七证同发,压缩安评、环评、能评、水评、交评、灾评、震评等审批手续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三是上牢资金贷款“多保险”。做大做强国投、交投、开投、江投等国有投资平台,增强资金实力,加大对优质企业、优质项目战略股权投资力度。做实做优国有担保公司,扩大企业贷款担保覆盖面,为中小微企业解燃眉之急。做精做细供应链公司和设备租赁公司,为企业扩大再生产雪中送炭。用足用活政府性存款资源,倒逼银行加大对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广泛宣传好、积极争取到中央、省一系列惠企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和奖扶资金,让企业在丹江口也能够获得应有的“甘露”。坚决及时兑现招商引资中政府承诺的奖补政策,让在丹投资企业有真真切切的稳实感。四是提升能源需求“保障力”。争取江北220千伏、茅腊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纳入省“十四五”电力规划中期调整项目,确保白果树沟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优化“政电”“政气”联席会议机制,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五是发起招工引才“动员令”。全面落实服务产业专才支持计划、“武当金(银)卡人才计划”“才聚丹江·智汇水都”等人才政策,力争引进专业人才600人以上。落实高校毕业生“131”就业服务政策,力争引进大中专学生留(回)丹就业创业2000人以上。通过劳务输出、专场招聘、精准对接等方式,帮助企业招聘工人1500人以上。鼓励企业“以工引工”,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六是打造产业园区“聚能环”。合理划定园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对东环工业园深耕细解,强化新供用地的整理和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工业邻里中心综合服务大楼和定制化厂房15万平方米以上。实施化工园区扩园1000亩工程,拓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依托十武一级路建设,在六里坪镇新收储2000亩以上工业用地。盘活丁家营镇、浪河镇原总后厂闲置存量资产,在现成的工业用地上发展工业。加快各个园区循环化改造,搭建能源互济、资源共享、废物协同处置公共平台,推进供热、供电、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七是念好企业发展“服务经”。持续开展“企业评部门(股室)”活动,保障企业获得技改创新、进规纳限等方面有效服务,力争实施技改项目15个、投资5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产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争创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少于3家,培育规上企业40家以上,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八是强化项目引进“支撑轴”。以旺盛的斗志、决胜的姿态,紧扣“一主三优多特色”产业布局开展招商引资,下真功夫、下苦功夫,反复贴、使劲凑,耐心讲、诚心动。大力引进头部企业、全产业链核心企业,做大经济底盘、提升产业品位、增强发展后劲。确保全年新引进项目不少于100个,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抢占市场风口,在全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分得一杯羹。

    (二)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振兴

    以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为抓手,深入践行“五共”理念,固成果、抓衔接,着力发展农业产业,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85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90亿元。

    着力发展农业产业。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和油料播种面积分别稳定在33万亩、10万亩以上。在习家店、蒿坪等地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亩;在凉水河、习家店、均县等地新建高标准桔园5000亩、柑桔良种繁育基地300亩,改造10000亩;在土关垭、浪河、牛河、大沟等地发展茶园1000亩,改造5000亩;在六里坪、均县、龙山、牛河、石鼓、凉水河等地发展油橄榄产业基地14000亩,改造8000亩;在均县、习家店等地新建雪茄烟2500亩;在石鼓、习家店、凉水河等地新建猕猴桃和桃子基地2000亩;在三官殿等地发展特色订单蔬菜基地6000亩。发展设施渔业2000亩。突出强基、延链,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构建生产、加工、销售、品牌等全产业链。充分发挥翘嘴鲌等地理标志品牌效应,支持博奥食品、同信水产技改升级,扩大鱼产品深加工业产能,打造“中国鱼头王·丹江鱼头”品牌。推进智慧桔园、智慧草莓园、江北农产品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培育进规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以上、渔业养殖大户5家以上。争创“两品一标”3个以上。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以“共同缔造”统领乡村建设,大力发展集观光踏青、采风摄影、休闲旅游、美食品尝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同缔造示范村融合创建,启动新一批示范村建设。加快石鼓镇玉皇顶柑桔生态观光园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凉水河镇桔旅融合示范基地创建4A级旅游景区,六里坪镇小蚂蚁生态农庄、白杨坪林区珍珠岩创建3A级乡村旅游景区,官山镇、盐池河镇建设环武当道家康养基地。推进丁家营镇丹江鱼谷、土关垭镇武当茶谷、石鼓石榴小镇、蒿坪草莓小镇建设,提升丹赵路街道伴山风景、龙山镇龙山绿苑等田园综合档次。有序推进农户前庭后院环境整治,强化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厕所2500座。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完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治理河段45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全力提升农业抗旱能力,新建改造提水泵站12处、水源工程5处、低压输水管道205公里,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以上。完成蒿坪输变电工程等电力设施项目建设。

    全力保障农民增收。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就地就近稳定就业。推动“两山”转化平台建设,推出全程结算、产业转化、主体授信、农户增值等四大特色金融服务,全流程参与生态资源资产运营开发建设,进一步创新金融信贷产品,打通“资源、资本、资金”转化通道,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和农户致富能力。持续推进“一品多名技术员”包联服务活动,创建十堰市级以上农业经营示范主体5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00人,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产业化领军人才等200人。整合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源,加快建设产供销一体化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通过龙头企业经营、广大农户联合参与等方式,盘活闲置或效益低下的村集体资源,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凝心聚力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穿“新鞋”、走“绿道”,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

    坚决守好一库碧水。严格落实河湖、林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深入排查整治各类涉水生态环境问题。全力推进沙沟河、官山河、浪河流域治理及水质提升工程。实施库区总磷控制、汉江入库排污口治理等攻坚行动。大力实施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快建设水上生态应急搜救中心。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强力开展河道非法采砂治理,加快推进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河道清淤等流域综合治理。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设施养殖和示范场建设,推广应用高效节水养殖、生物发酵床和种养循环模式。

    铁腕治理大气污染。加大施工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秸秆露天焚烧等治理力度,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抓好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大气污染“一企一策”治理整改。继续推进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实现城市核心区域餐饮商户安装、使用油烟净化器全覆盖。力争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90%以上。

    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作物秸秆回收和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大力整治禁养区畜禽散养行为。确保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用。加快启动乡镇和示范村垃圾集中收集工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省级示范村。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遵守国家、省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认真落实“双碳”行动。严格执行招商引资项目能评、环评制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质效项目引进。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进官山水库抽水蓄能前期工作和江北片区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施九龙湖绿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森林抚育5万亩、退化林修复4万亩、库区山体林相季相改造3万亩,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四)凝心聚力做优文旅商贸

    精准把握文旅市场新特点,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文旅发展新路径,以“南水润北方,寻源丹江口”为主题,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全域景区化”建设。力争接待游客1933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亿元以上,完成外贸出口1.5亿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220万美元以上。

    推动项目打造景点。加快建设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沧浪之光”观光高塔等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均州码头、《梦回均州》实景演艺、点亮大坝灯光秀等“夜游汉江”项目建设。尽快启动三线军工遗址文化园、环库宿集建设。引进新的市场主体和项目,力争盘活沧浪海旅游港、均州老街。力推习家店镇“早春三花”、三官殿街道“风之谷”等农旅结合示范点加快建设。以太极峡、花果山、玉皇顶为主体,打造研学游基地。做热吕家河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等红色旅游。以武当大明峰、金蟾峡、静乐宫、《太极图》大型演艺秀为切口,打好武当文化牌。支持云隐山房二期、琴人谷等项目建设,打造“武当道家康养民宿带”品牌。支持六里坪镇蒿口村建设武当武术村,打造太乙五行拳、武当太极拳为主的特色活动品牌。鼓励发展“全真草堂”“润东”“水都巧姐”等文创“网红”品牌。

    招徕游客聚集人气。持续实施“引客入丹”工程,加强导游、营销等文旅人才培养引进,奖励旅行社、高等级酒店、特色民宿等市场主体招徕游客。支持展会经济、促销经济和夜经济发展,开展美食节、啤酒节、音乐节等活动,汇聚消费人气。依托独特自然资源,深化体旅融合发展模式,举办公开水域游泳大赛、环库公路自行车赛、长走大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打造赛事之都,汇聚赛事人气。以柑橘、石榴、草莓等特色水果为媒介,做热休闲采摘和节会经济,汇聚乡村人气。深化与老河口、谷城、淅川等毗邻地区交流合作,推动两省三地四县协同举办旅游活动,连线成片,做热做大做强区域人气。

    做好配套完善设施。启动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创建丹江口生态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成立“湖北丹江文化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统筹全市文旅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加快发展龙头酒店、特色民宿、主题农庄等住宿形态,力争新增旅游接待酒店和民宿10家以上、房间1000间左右。启动集五星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太极文化公寓为一体的和太极集团“双子楼”建设。加强与汉江集团文旅产业对接合作,推进龙山宾馆五星级酒店、丹江口大坝水文化公园、右岸游客接待中心建设。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夯实丹江口文化底蕴。

    (五)凝心聚力完善基础设施

    按照“左岸控密度、右岸控高度、沿江控宽度”要求推进城市建设,打通交通“大动脉”,畅通路网“微循环”,强化功能、提升品质,打造“颜值”与“气质”俱佳的魅力之城。

    推进城镇建设体系化。高质量编制“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严控左岸过度开发,强化功能疏解;加快推进右岸建设,完善功能布局。加快推进丹江外滩项目建设,实施沿江大道立面改造和街区更新、生产路高压线路入地工作。启动沿江大道汉江集团加油站片区综合开发。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改造燃气管网15公里、庭院管道33公里。建成智慧停车位961个。新(改)建城区公厕8座。加快供水管网改造,建设城区污水管网30公里,启动一水厂扩建工程。实施汉江大道沿线景观带美化亮化工程。新建、改造新港片区、沿江大道片区、右岸新城区和三官殿村片区部分雨污分流管网。加快右岸商业广场综合体、新农利合农博汇项目建设。加快右岸客运站建设,推动形成右岸交通枢纽。建设完整居住社区,完善15分钟生活圈配套服务。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支持引导大型公共建筑、房地产开发项目等创建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攻坚问题楼盘,化解群众“心病”。新配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以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整合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城市安全韧性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压紧压实“门前三包”责任,持续实施餐饮油烟、私搭乱建、无序停车、噪声污染、店外经营、不文明养犬等市容环境整治。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

    推进城乡交通便捷化。深度谋划推进交通重点项目16个,力争完成年度投资20亿元。加快推进水都二桥、官盐公路、十武一级路、六均一级路等项目建设,确保早日发挥实效。开工建设福银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完善右岸新城区路网,加快推进槐荫路、天柱路、环城北路、望月路、汉江大道北段等内循环道路建设,实现联网成环。壮大供应链物流产业,搭建一体化供应链物流协同平台,筹建交通综合物流园。积极争取坝下1000吨级航道开工建设;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船舶,库区内禁止新入籍燃油动力船舶。完善运输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客货运输一体化。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路景结合、路产融合,助力服务乡村振兴。

    (六)凝心聚力加强社会治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强基固本、多管齐下,全方位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总体要求,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及部门监管责任,持续加强各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提升公共检验检测能力。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抓好消防安全、防灾减灾等工作。

    强化社会风险防控。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控。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行为,创建全省金融信用十强县(市)。真抓实干推进干部“户户走到”活动。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提升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理质效,当好为民服务“总客服”。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以“共同缔造”理念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保障市镇村三级社会治理体系实战化运行,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强化“五类”重点人员服务,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七)凝心聚力增进民生福祉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要夙兴夜寐情牵百姓,跋履山川心系民生,抓民生之本、解民生之急、除民生之忧,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让丹江口发展更有“温度”,群众幸福更有“质感”。

    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全力以赴稳定和扩大就业,持续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妥善安置符合条件的“三类人员”、城镇实际困难人员、退捕渔民、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引导支持农民工、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扎实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技能培训。持续推进“劳动人事争议速裁”工作,严厉打击恶意欠资欠薪等违法行为。力争城镇新增就业43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00人,开展就业创业培训4700人。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积极探索农村学校“教联体”办学模式,不断巩固城区学校集团化办学成果,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序推进“教体”深度融合。持续整治校外学科类培训,提高“双减”成效。加大高中、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引进力度。加快推进市一中迁建及汉江科技学校迁改建,打造右岸教育城。完成天津路小学及大坝教育集团丹赵路校区过街天桥建设,启动市特校迁建、市二中城区校区宿舍楼项目建设。加快筹划均州中学恢复办学。服务汉江师范学院(丹江口校区)和十堰市科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实施“健康丹江口”战略,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医疗专科建设,争取新增3~5个省级重点专科,实现十堰市级重点专科全覆盖。支持市第一医院加快争创三甲综合医院。建成市中医院传染病区综合大楼。推进市精神病院迁建。新建120急救指挥中心,推进城乡一体化快速急救体系建设。实施乡镇卫生院振兴计划,加强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高质高效抓实各项防控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完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大病救助、救灾救济等社会救助体系,落实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力争城镇职工养老、工伤、失业参保12万人次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6万人左右。大力支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发展,稳步推进农村福利院管理体制改革。新改(扩)建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个,提档升级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3个,持续完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积极推进殡葬事业改革,新建城乡公益性公墓10个。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及保障工作。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足额兑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做深做实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关爱保护。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等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围绕群众关注度高、社会覆盖面广、民生关联度大的“急难愁盼”问题,经过公开征集、对比筛选和反复征求意见,2023年,我们系统安排了10件民生实事:一是改造城区老旧小区10个170栋房屋;二是启动沙沟河生态补水和农村饮水安全补短板工程建设;三是实施静乐大道改造升级项目;四是新建城区口袋公园3个;五是建设城区人行天桥4座;六是实施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工程;七是实施城区低收入群体增收行动;八是建成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孵化中心;九是实施适老化家庭设施改造项目;十是启动市游泳馆项目建设。

    以上民生实事,我们将定点定时、定标定责,细化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清单式压茬推进,项目化攻坚突破,务求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凝心聚力深化机制创新

    市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诸多崭新的方式,执起了丹江口各项工作的“牛耳”,说到根上就是工作机制的创新。明年,我们将持续优化现有工作方式,探索实施更为科学合理的机制,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集中统一机制上“统而不漏”。统配工作经费。坚持该花的花,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三保”机制,保障各地各单位人员经费,供足项目包装和资金争取工作经费。坚持不该花的不花,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坚决杜绝财政资金的浪费和低绩效。坚持该收的收,完善协税护税机制,加强建筑业、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等领域税收征管,提升税收征管规范化水平。坚持该捏的捏,严格国库和金库管理,加强社保、医保、非税收入、公积金、工会、南水北调等各类财政专户和各单位银行账户的统一监管,对现金底数一清二楚。统管资产资源。不断强化资产统管理念,进一步加强城市土地、城乡经营性门面管理,提高资产收益率。加大全市砂、石、矿、水、林、渔等资源集中管理力度,避免政府被“钻空子”、被“搭便车”。统抓风险防控。用好招商引资模块化管理办法,切实防范文本起草、合同签署、政府承载力等方面风险。加强招投标领域风险防控,聚焦重点项目,加强工程建设招投标公告发布前、中标单位确定前等重要环节监管。认真做好大额资金支付合规性、安全性审查,将大额工程款支付纳入风险评估程序,严格按程序操作。

    在调度督办机制上“调而不停”。调度项目推进速度。坚持每周四重点项目调度例会制度,不断盯死、加压、通报各类在建项目完成情况。实施“四定两保”责任制,所有开工项目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保项目按时签约、落户、投资,保项目按时开工、建设、完成。调度指标完成进度。围绕赛迪全国百强县4个维度、8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聚焦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贸经济、交通仓储物流、建筑业和建安工程、营利性服务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将任务分解到月、责任明确到人、政策落实到点,精准调度、高频督办,确保各项指标真实反映丹江口发展气场和能级。加大对工业、批零住餐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营利性服务业等有进规纳限潜力的企业信息收集力度,围绕进规纳限定期开展调度,做好工作提前量,把好企业报送数据质量关,主动积极指导企业进规纳限并及时兑现奖励资金。调度工作落实程度。有力协调督办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工作,打通地区、部门、行业协同的“任督二脉”。把方方面面的力量调动起来,重点推进营商环境、文明城市巩固等工作。持续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跟踪服务企业发展过程中降低成本、获得要素等重点工作,加快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县(市)。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在放手支持机制上“放而不缚”。支持国投、交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整合各类资产资源,做大企业资产包,继续推进代建制,增加企业现金流。扩大业务对象,拓展业务领域,开辟融资新路。加大项目包装力度开展“项目贷”,扩大现金流量开展“流水贷”,围绕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内知名资本方联合设立产业基金,通过优质券商积极发行企业债,明年力争融资增幅达40%以上。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找到生财之道,使国有资产不断保值增值。支持经开区招大引强,自立自强。坚持经开区“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要求,全面下放管理权限。继续实行“党工委+公司”运行模式,健全薪酬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用好用活开投公司,不断扩大融资规模、拓宽经营范围,争取在经开区实现“全域投资、增值保值”。继续招大引强,力争水都工业园产值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的企业实现零突破、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始终树立“企业无小事”理念,精准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实现“筑巢引凤”。支持“六丁浪”协作发展,打开局面。探索实施工业税收市本级留存部分对三镇“全收全返”等扩权赋能事项,激发发展活力。成立江南产业投资发展公司,整合打包三镇资源资产,走向市场,实现自我造血。支持部门积极主动,争取资金。坚持思想破冰,突出重围。完善政策、项目、资金争取机制,充分保障工作经费、工作时间和工作信任,鼓励各地各部门放心大胆、放开手脚、放眼省部,以“无政策争政策、有政策争项目、有项目争资金、有资金争更多资金”的精神,加大一般债、专项债、本系统重大项目和重点资金、国家政策性银行和金融组织基金争取力度。

    在奖优罚劣机制上“考而不迷”。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坚持“月考核、季评比”,绩效化推动经济社会各项指标保质保量完成。强化“红旗单位”激励作用,奖励考核排名靠前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力度,激励干部比学赶超、对标看齐。发挥“黄旗单位”鞭策效应,持续整治“庸懒散慢搪浮”问题,继续实行干部召回管理,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促进干部自省自励。营造“比效率、比业绩、比服务、比贡献”工作氛围,推动以考核求实效、以考核促发展。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劲扬帆正当时。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全市政府系统必须把高站位和干实事结合起来,恪尽职守、勤勉务实,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在自我革命中不断提升抓落实的理解力、执行力、穿透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效能、服务型政府。

    (一)提升忠诚担当的政治能力。“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破传统观念的禁锢、挣脱经验习惯的束缚,多想干得成事的办法、不找干不成事的理由,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让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成为政府系统的共同追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推动“事争一流、唯旗是夺”。

    (二)锤炼推动发展的业务能力。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省之要者、市之重者,善于研究国家经济和产业政策,提高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业务水平,做到脑中有底数、手上有招数、脚下有路数,增强围绕“一主三优多特色”产业精准招商的本领,磨炼同强者、牛者、能者沟通对话的能力,在各项重点工作中挑大梁、扛重担、见真章,把工作干出彩。

    (三)磨砺敢拼敢闯的攻坚能力。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拼搏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抢晴天、战雨天、点起灯来是白天,让夙兴夜寐成为工作常态。锚定工作目标,拉高工作标杆,坚持雷厉风行、谋定快动,勇做立说立行的“干将”、冲关夺隘的“闯将”、敢打敢拼的“猛将”,以“不拟回头望故乡”的狠劲、“峻峰难攀我俱攀”的拼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十堰市委和市委工作要求件件落地、事事落细、条条落实。

    (四)强化依法行政的法治能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严守法律底线,坚持权责法定、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持续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重大事项社会稳定评估等制度,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破解难题、化解矛盾,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全面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五)增强崇廉尚俭的廉洁能力。“公生明,廉生威”。持续推进清廉丹江口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旗帜鲜明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执纪执法职责,加大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力度,加强对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督制约及风险防控。坚持“节用裕民”理念,捂紧政府“钱袋子”,让政府资金发挥最大效用。

    各位代表,春风浩荡战鼓急,百舸争流自当先,新的蓝图鼓舞人心,新的使命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干事的激情、创业的热情、攻坚的豪情,乘势发力,勇毅前行,为加快实施拥江发展战略,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新水都”,如期顺利实现“经济倍增、进入百强”目标而努力奋斗!

    注解:

    共同缔造: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

    农村人居环境“五改两提升”: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林相,提升乡风文明、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空气质量提升“七大攻坚”行动:施工扬尘污染治理、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工业企业废气治理、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秸秆露天焚烧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臭氧污染治理。

    三区三线:三区是指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三线是指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

    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

    平安建设“十大专项行动”: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排查化解,“雷火2022”打击整治突出治安问题,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找堵防”,“打击拐卖妇女儿童”违法犯罪,禁毒“清源断流”,预防和减少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刑满释放人员“大排查、大走访”等专项行动。

    安全生产“四大”百日攻坚、“五大”专项行动:“大起底、大整改、大执法、大督查”百日攻坚活动,“交叉督导、明查暗访、以案说法、专项整治、联合执法”专项行动。

    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双碳:推进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