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8日在淄博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赵庆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新冠疫情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实现本届政府工作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00亿元,同比增长4%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完成400亿元,同比增长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5.5%。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两稳一保”部署要求,为市场主体落实税费支持政策超过100亿元;推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创新出台“春风齐鑫贷”等政策,提供助企纾困信贷62.7亿元。实施小清河复航等141个“七网”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607亿元,530个市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103%以上,天辰齐翔己二腈一期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开展汽车、家电系列促销活动,发放惠民消费券1.06亿元,拉动消费约70亿元。 动能转换提速增效。推动“技改专项贷”扩面增量,实施市级重点技改项目507个。努力做强20条重点产业链,列入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达到10个、领军企业17家,“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7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0家,2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8家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建成淄博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中心,入选国家“千兆城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获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统筹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双智”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列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第26位。粮食生产实现丰收,数字农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8.4亿元,建成数字农业典型应用场景20个;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135个。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448家,预计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360家、1826家;认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11家,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青岛科技大学教科产融合基地建成投用,淄博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第四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完成全市“三区三线”划定,编制主城区、中央活力区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淄博火车站南站房建成启用,济南至高青、沾化至临淄高速竣工通车,济南至潍坊、临淄至临沂、高青至商河高速淄博段有序推进。改造提升10条城市道路,快速路一期工程西半环通车,推行“车路协同”智慧交通系统,获评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达标城市。新改建农村公路275公里,新建城乡供水管线329公里,新增人防工程60万平方米。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四宝山双创公园城等项目建成开放,新增城市绿道、生态廊道309公里,新建改造城市绿地456公顷、村镇公园151公顷。启动火车站北广场片区城市更新,推进19个棚户区和46个老旧小区改造,列入省台账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抓好69个文旅融合重大项目建设,新建文化服务中心96处,创建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4处、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治理,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4.1%,优良天数超过230天;推进水资源保护利用行动,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居全省第2位、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积极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济淄同城化战略,黄河百里生态廊道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深化全国优化营商环境“以评促转”试点工作,新登记市场主体9.6万户,其中新增企业2.7万户。举办中日、中韩(淄博)经贸合作洽谈会等招引活动,预计新引进过亿元项目390个,省外到位资金突破6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突破10亿美元,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功申建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鲁中分中心。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全面推进。持续深化金融赋能,新增上市公司2家,全市私募基金规模达2556亿元。升级出台“人才金政50条”,新引进大学毕业生4.7万人,新增城市发展合伙人93个,获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 民生事业扎实推进。启动高品质民生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2.34万个,预计城镇新增就业5.9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5万元,同比增长5.3%。建成投用中小学13所、幼儿园30所,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实现中小学全覆盖,建立市、区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新建智慧预防接种门诊67家、中心村卫生室50处,建成“名医基层工作站”123个,在公共场所布设自动体外除颤仪1200台。创新开展“国家集采药品进基层”工作,门诊慢特病保障病种扩大到50种以上。我市运动健儿在世界游泳锦标赛、省运会取得优异成绩,实现省中学生运动会团体“九连冠”。完善“淄助你”救助体系,9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提升10%以上。扎实开展治安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任务。深化重点领域隐患治理,扎实推进自建房、燃气、道路交通等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消防救援、民族宗教、机关事务、档案史志、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对口支援、扶贫协作、住房公积金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今年以来,面对突发多发的新冠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立平战融合工作体系,加强防控能力建设,适时调整优化防控措施,有效处置多轮疫情,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也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心血和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中央、省驻淄单位、部队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广大企业家和城市发展合伙人,向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淄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产业创新力不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够顺畅,重大项目和优质平台支撑作用不足;区域协同发展水平不高,经济体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仍需增强,城市治理还不够精细高效,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安全生产韧性有待提升,生态环境改善成果较为脆弱;政府系统作风效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扎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的起步之年。根据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做好明年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认真落实“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聚焦“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城乡区域统筹协调,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以上,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实现以上目标,必须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准确把握“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的丰富内涵。聚焦“实力强”,坚定不移壮大实体经济,深入实施科教创新赋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群众富”,拓宽居民就业增收渠道,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建设全域共同富裕先行城市,让群众的生活更富足、精神更富有。聚焦“城市美”,推动城市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优化空间布局,增强承载功能,提升时尚气质,塑造开放、品质、大气、和美的城市形象。聚焦“生态优”,优化政治、产业、市场、社会、自然等“一组生态”,集聚优质要素资源,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推动经济稳健运行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推动有效投资与消费需求良性互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高效协同,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统筹把握投资方向、结构、规模,策划实施一批既扩大短期需求、又增强长期动能的重大项目,突出抓好510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260亿元以上。深化基础设施“七网”行动,推动张博市域铁路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增强需求拉动力。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围绕优势产业集群和新经济赛道,开展境内外招商,加强与行业领军企业战略合作,全市省外到位资金总量达到650亿元。完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积极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土地,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着力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提振市场消费信心,推动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办好“惠享淄博”系列活动,鼓励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绿色消费,发展文旅休闲、康养托育等服务消费。推动农村居民汽车、家电、家装等消费升级,支持商贸龙头企业下沉农村,新建改造一批县域商业设施和乡镇商贸中心。大力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智慧商超、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推广线上学习、“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服务模式,促进共享经济等新消费业态发展。扶持“老字号”创新发展,发挥周村古商城省级老字号集聚区作用,新增“中华老字号”企业2家。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拓展研发设计、信息咨询等增值服务,推广共享制造、柔性制造等新模式,新增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家以上。健全城乡现代物流体系,推进淄博内陆港保税冷链基地等项目建设,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支持新市民、大学生等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鼓励房地产企业提高住宅开发品质,培育住房租赁、家装消费市场,促进住房消费稳健发展。 稳定市场主体运行。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健全惠企政策直达机制,完善中小微企业减负纾困措施,助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深化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加强煤电油气运供应,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实施信贷投放扩容工程,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推进普惠金融与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深度融合,力争信贷投放增长10%以上。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引导商协会组织更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多措并举破解中小微企业发展难题,尽心竭力当好企业坚强后盾;发展新个体经济,新增市场主体10万户以上,积极培育“小升规”种子企业,持续壮大企业群体规模。 (二)聚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市域一体、协同并进,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释放内需潜能、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努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融入重大发展战略。增强沿黄城市意识,全域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布局实施一批产业发展、民生改善、防洪减灾重大项目,加强与沿黄各市在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合作;用好省支持沿黄25县(市、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动黄河三角洲药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抓好省委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推进济淄同城化,建设经十路东延等互联互通工程,积极对接齐鲁科创大走廊,加强市域产业合作和创新协同。用好国家和省支持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系列政策,策划实施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助力老工业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强化区域统筹联动。统筹产业分工、政策供给、要素保障,引导各区县优势互补、协同联动,构建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绘制全市“产业图谱”,一体规划、科学布局产业发展空间,明晰各区县主体功能定位,支持各区县集中培育2—3条优势产业链群。落实“飞地经济”政策,创新共招共引、共建共享机制,对重大产业项目实行市级统筹布局。强化市域内基础设施统筹,完善区域间综合立体交通、能源保障等网络,推动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支持各区县做强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齐鲁化工区等区域能源中心,抓好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功能。 健全协同发展机制。出台统筹发展区域经济相关政策,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区县加压奋进、争先进位。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机制,加强土地、水资源、能耗等市级统筹,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理顺市以下财政体制,健全区县高质量发展财政激励政策,完善太河水库水源地、黄河滩区生态补偿机制。 (三)聚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抢抓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机遇,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传统产业“强基工程”。以节能降碳和数字转型为牵引,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支持绿色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迈向中高端,完成市级重点技改项目300个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进建陶、玻璃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实施赤泥综合利用产业化等示范项目,建成绿色工厂140家。深化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组建产业链联盟,推进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重塑“建筑之乡”品牌。 实施新兴产业“突破工程”。一业一策提升“四强”产业能级,培育壮大氟硅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智能机器人等优势产业链群,“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2%。做大新能源产业规模,抓好齐鲁储能谷等项目建设,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推动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建设,新增燃料电池汽车100辆。支持节能环保新材料、固废综合利用等产业发展,建设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实施数字经济“跃升工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管理,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构建典型应用场景50个。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发展,抓好爱特云翔大数据中心等50个数字产业项目,促进平台经济、新型电商等服务业健康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实施产业生态“培优工程”。做实产业链“链长制”,强化金融、法律服务保障,培育聚烯烃、工程塑料2条千亿级、13条百亿级产业链,做优新医药、聚氨酯等省“雁阵形”产业集群。培优塑强一批“链主”企业,鼓励企业加强产业链资源整合,促进研发平台、应用场景等共建共享。支持骨干企业坚守实业、深耕主业,力争500亿级企业达到3家,100亿级达到17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单项冠军企业10家以上。深化与驻淄央企省企合作,推进天辰齐翔己二腈二期等重大项目,实现企地互利共赢。 (四)聚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坚持科技引领、人才制胜,始终围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夯实产业转型支撑,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搭建优质创新创业平台。抓好淄博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山东省实验室建设,发挥淄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效能,鼓励高校和企业参与建设公共研发平台,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500家。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搭建项目全生命周期孵化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达到30家以上。推进科学城建设,打造环山东理工大学创业创新带,支持青岛科技大学教科产融合基地发展,建设优质创新要素资源集聚区。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创新企业群体,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600家、2000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2%。围绕“四强”产业及新能源新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7件。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提升标准化创新发展水平,支持更多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增强“淄博制造”竞争优势。 加强人才引进培育。落实“人才金政50条”“技能兴淄26条”系列政策,完善“揭榜挂帅”“飞地引才”工作机制。推进“五年二十万大学生来淄创新创业计划”,新引进高校毕业生4.3万人以上,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工程人才专家60人以上。推进市属职业院校建设,搭建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举办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培育30个现代产业学院。举办首届“淄博人才节”,评选首批淄博杰出人才,筹建人才公寓4000套,发放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 (五)聚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坚持合理布局、建管并重,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镇驻地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持续增强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守好“三区三线”底线,提升淄博新区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水平。优化主城区“东优、西融、南拓、北联”发展格局,坚持新城拓展与旧城更新双向发力,抓好财富活力湾一期、商务中心区金带建设,提升主城区首位度和辐射力。推进“张周一体、拥河发展”,优化大学城区域空间规划,推动与淄博新区功能融合、设施共享。促进县城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分类引导小城镇特色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县城、中心镇延伸,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格局。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建成济南至潍坊高速、临淄至临沂高速淄博段,推进高青至商河高速建设,改造临淄火车站、胶济客专周村东站,实现小清河复航;实施青银高速淄博北互通立交工程,新建改建11条城市道路,城市快速路一期工程非涉铁路段实现通车。推进火车站北广场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改造8个棚户区、38个老旧小区。深入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建成孝妇河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带,完成润淄河等河道功能提升,新增城市“口袋公园”、街头公园48处。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抓好新一轮“四减四增”和减碳降碳十大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生态美丽宜居城市。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低碳场景应用,大力发展光伏、氢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序关停小煤电机组。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事项整改,完善常态长效监管机制。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化煤电、化工等重点行业治理,抓好挥发性有机物、扬尘专项整治,完成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2处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基本完成城市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建成区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绿化宜林荒山1.5万亩,修复16处废弃露天矿山,治理重点地块土壤污染问题。实施13个现代水网建设重点项目,推进“八水统筹、水润淄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行垃圾分类和再生水利用,提倡绿色出行,建设节约型社会。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推广“全民城管”模式,建设100个“红色物业”示范小区,整治40处城区易积水点,巩固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成果。建成市域一体化数据中枢平台,完善“城市大脑”功能,智慧社区覆盖率达到20%。理顺公共场所停车管理机制,规划建设一批智慧停车项目,开工快速公交系统示范工程,开行优化10条公交线路,有效缓解道路拥堵问题。 (六)聚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统筹融合、提质增效,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产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深化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培育壮大6条数字农业产业链,加强农机装备智能化改造,新建数字农业典型应用场景10个以上。大力发展特色高值农业,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黄烟等特色种植,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10家。丰富乡村经济形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多渠道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高素质农民6000人以上。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建设市级以上衔接推进区6个,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推进乡村宜居宜业。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争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以上。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60公里,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七)聚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坚持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突破行动,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文化特质,提升城市美誉度和文化软实力。 加强优秀文化传承弘扬。推动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做好稷下学宫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抓好齐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淄博段),以及齐国故城、陈庄—唐口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举办齐文化节、稷下论坛等系列活动,深入挖掘齐文化时代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推动齐文化与陶琉文化、聊斋文化等融合发展,挖掘弘扬红色文化资源,策划创作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影视、动漫作品,保存城市记忆、讲好淄博故事。 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抓好30个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培育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0个以上。扶持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发展,培育陶琉、丝绸等5个手造产业集群,擦亮“山东手造·齐品淄博”品牌。实施A级景区提质升级工程,强化景区智慧化服务,加强旅游道路互联互通,持续推进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深入挖掘工业遗产资源,对古窑、老厂房等工业遗存进行保护性开发,策划推出一批工业遗址、红色研学等特色线路。 加强优质公共文化供给。实施“文悦淄博”文化惠民提升工程,规划建设市美术馆、市博物馆,优化市文化中心场馆功能布局,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试点。实施文艺精品“两创双百”计划,推出20个以上优秀作品,组织文化进基层演出3000场以上。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有淄有爱”文明创建工程,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塑造“厚道齐地·美德淄博”城市品牌。 (八)聚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坚持问题导向、有解思维,切实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矛盾问题,以改革注入新动能,以开放打开新空间。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和“以评促转”试点,抓好政务服务“一件事”集成办理,完善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体系。组织实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畅通政企沟通机制,以“亲清指数”提升“发展指数”。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新生代企业家培养,培训企业家2000人次以上,塑造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富有活力的企业家队伍。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完善财金联动机制,坚持产业基金引导与平台跟投相结合,推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增强国资平台对产业投资的支撑引导作用。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做优做强,支持齐鲁农产品交易中心发展,完善淄博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深化企业上市全链条服务,支持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建设“专精特新”专板,新增上市公司3—5家。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字化转型,提升交易服务标准化水平。 拓展对外开放空间。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帮助中小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新开壶”企业500家以上。推进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上线运行市级综合服务平台,建成3家跨境电商产业园。优化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办好第二届鲁港经济合作洽谈会、淄博—德国交流合作洽谈会,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支持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加大本土跨国公司培育力度,鼓励优质企业通过股权并购实现跨越发展。发挥淄博综保区窗口作用,培育保税研发、融资租赁等新业态,建设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推进鲁中国际陆港冷链基地建设,首发“鲁疆班列”,稳定开行欧亚班列。 (九)聚力推动品质民生建设 坚持民生优先、普惠均衡,持续优化民生供给,努力增进民生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扎实做好就业增收。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抓好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支持新就业形态和多样化自主就业;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年内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推进全民参保,保障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多渠道增加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加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33所,优化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布局,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深化“五育融合”,健全学生身心健康关爱协同机制。实施强基培优工程,培育20个集团化办学样板,放大名校辐射带动作用。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分级竞聘改革,加强城乡间、区域间教师资源统筹调配。支持山东理工大学建设“省高水平大学”,推动淄博师专、淄博职业学院升格本科院校。优化定制公交上下学等服务,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全环境育人机制。 推进健康淄博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疫情防控部署,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加强医疗资源保障,提升医疗救治服务能力,重点加强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群体的健康管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加强与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合作,名医专家(团队)工作室达到100家。深化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新增中心村卫生室50家。实施“中医中药进万家”健康工程,开展便利老年人看病就医系列服务。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城乡居民门诊慢特病报销比例提高到60%以上,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搭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2000张,培育5处养老服务实训基地,推广镇卫生院、养老院“两院一体”模式。实施妇幼健康关爱工程,每千人口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8个,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开展“心希望”健康服务行动,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公益热线。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启用市体校新校,办好淄博马拉松等系列赛事。 持续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网格化治理、精细化服务,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创建平安淄博。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创新信访工作协同共治机制,巩固信访积案化解成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开展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加强行业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组建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队伍,推进应急救援站建设,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扎实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监测预警,依法查处逃废银行债务等行为,持续优化金融生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各位代表,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聚焦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遴选提出了25件重大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本次人代会审议票决。市政府将狠抓推进落实,主动接受监督,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持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 各位代表!奋进新征程,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倡树“三提三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人民至上,建设为民政府。牢记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真心关切群众安危冷暖,尽心竭力增进民生福祉。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保障公共政策更好符合群众意愿,提升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公平性。坚持把群众关注的“小事”作为政府工作的“大事”,办好一批“小切口、微幸福”民生实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善于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完善“12345”便民热线接诉即办机制,更好顺应民意、回应民声、解决民忧。 坚持担当作为,建设务实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注重当前、更着眼长远,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健全抓落实工作机制,完善责任落实闭环链条,加强过程督办、评估问效,推动各项工作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让抓落实成为政府鲜明底色。 坚持履职尽责,建设效能政府。发扬斗争精神,敢于直面矛盾,锤炼“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的斗争品格。强化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履职能力,严谨严实做好工作。引导党员干部保持只争朝夕、砥砺奋进的精神状态,倡导雷厉风行、快捷高效的工作作风,秉持拿事当事、用心干事的工作追求。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全流程提速再造,提高惠企便民服务效率。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依纪依法依规依程序推进政府工作,准确把握政府和市场关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指导服务,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持续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坚持规范用权,建设廉洁政府。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抓好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织密扎牢制度笼子。坚持量入为出、节用裕民,严控行政运行成本,把财政资金更多用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严守纪律规矩,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追求高线、守牢底线,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强富美优”现代化新淄博崭新篇章,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