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1312|回复: 0

[上海] 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8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7692
    发表于 2023-5-23 17: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6日在上海市松江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上海市松江区区长 李 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松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叠加的考验,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三个对冲”,实现率先动态清零、率先复工复产、率先高质量发展,有力有效推进了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的实现,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进一步取得标志性成果,显示度、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鲜活样本——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实践与启示》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创刊号上刊载,作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先进经验向全国推广。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进一步打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品牌”。2022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强调“要扎实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携手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十二届市委二次全会强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依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不断完善市场化机制,强化一体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中期评估报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际形象与影响力报告》,综合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城市集群前列。

    ——科创动能充分激发,经济在逆环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0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21.31亿元,剔除减税降费等政策因素影响,同比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逆势增加至1619家,跃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4550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均保持全市第二。引进合同外资23亿美元,同比增长8%,到位资金8.4亿美元,同比增长34.8%。进出口总额3365亿元,位居全市第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从全国38名跃升至全国前20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强,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上升到5.38%,跃居全市第三,其中企业投入占比达到87.8%。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595家,同比增长12.5%。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653家,保持全市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上升到66.3%。高质量发展赛道更多,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商密和信创产业等新兴技术加快投产应用。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区,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首个地市级“诚信计量示范区”称号。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预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00元,同比增长1%左右,继续快于全区生产总值增速。新增就业岗位24771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内。养老金、医保、低保、最低工资等民生保障待遇标准稳步提高。主动发现、精准服务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健全,发放低保等各类补助金1.8亿元,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4.37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保持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28微克/立方米,主要水体水质优于Ⅲ类比例提升至85.5%。基本完成区政府实事项目,涉及资金5.22亿元。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扎实有效,促进西藏定日、云南西双版纳和昭通等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秉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创新引领“三先走廊”建设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涡轮增压效应”有效激发。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工作机制,发挥九城市“1+7+N”产业联盟优势,中国商飞、中芯国际、腾讯等头部企业引领九城市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合作。先进制造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G60科创之眼一期等70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海尔洗衣机智能互联工厂、尚实能源等80个项目竣工投产。“6+X”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展现强劲韧性、抗波动性和成长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5%。新能源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超硅投资经营规模快速增长,建成全球领先的“300mm集成电路硅片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超级工厂。豪威半导体CMOS芯片份额占全球第三,发布世界首款产品级CIS/EVS融合视觉芯片。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松江新城G60数字经济创新产业示范区获评全市首批数字化转型示范区,G60星链园区成为全市空间信息产业重点布局园区,G60信创产业园获评全市特色产业园区。

    “蝶变效应”持续催生。高水平科研平台加快集聚,G60脑智科创基地实验动物中心启动试运行,上海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成功跻身国家认可实验室行列,临港实验室稳步推进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成九城市与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学院开展首批19个合作项目,形成AST大硅片、光刻胶、新型航空动力辅助装置等一批重大自主科创成果。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不断深化,2022年度G60科技成果交易成交额达75亿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启动运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成立。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区内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3634户,同比增长26.7%;加计扣除金额107亿元,同比增长23.5%。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89项,数量位居全市第二。新认定1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位居全市第二。

    “同城效应”不断放大。牵头九城市组团参加第五届进博会并联合举办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一批跨区域合作重点项目、要素对接项目签约。成功举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和第五届质量标准论坛。做实国家移民政策实践基地功能,实现国际高端人才永居推荐单位由省部级赋权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立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联盟,人才落户松江3136人,办理留学生落户人数同比增长442%。归集人才公寓1.7万套,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实体化运作G60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中心,临港松江科技城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专利授权、有效专利数量均位居全市前列,推出首个跨区域“质量标准”金融创新产品。

    助企纾困成效明显。全面顶格落实国家和市级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区级助企纾困一系列政策措施。综合实施“缓免减退补”等35条举措为企业减负,实现增值税留抵退税48.1亿元、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25.4亿元、各类新增减免税22.7亿元,区属国企减免企业房租2.4亿元。财政金融扶持作用有效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量达73亿元,同比增长44%,惠及企业394家。助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04家。国内首单市场化机构运营的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项目获批。新发展市场主体3.58万户,全区市场主体达到23.61万户,同比增长6.8%。实施促进存量产业用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操作指引,盘活存量用地1557.8亩,完成建设用地减量化验收155.9公顷。工程建设审批再提速,实现前期水面积资源性指标统筹,实行“前台一窗收发、后台联合会审”审批服务新模式,推进容缺后补、甩项后置等审批创新。

    (二)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新城功能和品质展现更新气象

    高标准规划建设“枢纽之城”。谋划构建“10+X”空间战略规划体系。松江枢纽示范样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批复,围绕“出站即中心”理念,构建便捷高效的枢纽交通集散系统和多元立体的魅力开放空间,打造面向长三角和全国的上海西南门户枢纽,集区域高端商务、新城公共中心于一体的“站城融合”的综合性新城中心。沪苏湖铁路松江段完成动迁腾地、全面供地,松江枢纽服务中心新建工程正式开工。松江人民翘首以盼的轨道交通12号线西延伸工程于去年12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沪松快速路项目已获市政府批复,于去年12月30日正式启动建设。新城快速环路方案基本稳定。区区对接(断头)路加快打通,明华路竣工通车,申北四路结构贯通。公共交通和静态交通体系持续优化扩容,调整公交线路45条,新增社会公共停车位5595个、错峰共享泊位325个。

    生态绿色基底全面夯实。坚决有力落实市级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完成68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国考市考水质考核断面全面稳定达标,小昆山镇现代农业示范小流域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完成15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松江污水厂四期改扩建项目建成投运。新建绿地84.19公顷、绿道15.63公里、立体绿化1.73公顷,新改建10座公园、4处开放林地,“出门见绿、推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常态。

    人文松江底蕴不断厚植。发布新一轮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历时5年建设的文化新地标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对外开放,区职工综合活动中心正式启用,区档案馆新馆开工建设。代表中国美术最高水平的全国美术高峰论坛在松江开幕。文艺创作精品出新出彩,《装台》《生命的界碑》两部作品成功入围全国群众文艺最高奖“群星奖”,松江企业制作的影视作品《奇迹笨小孩》《超越》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表彰。文旅融合深入推进,“四季节庆”活动显现品牌效应,松江成为上海“本地游”首选地。科技影都建设持续推进,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影视产业税收预计同比增长25%。

    (三)实施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三化联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增强

    “两张网”建设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覆盖面深化拓展,累计接入40个部门2394个事项,实际网办和全程网办率分别达93%、85%。“随申办”松江旗舰店新增76项服务,累计访问量超2600万人次。推出33项好办、快办和智能办服务,实施免费帮办代办和“免申即享”服务。深化“一网统管”建设,已接入视频约1.3万个、物联感知设备2.2万个,形成城市运行数字体征518项、城市体征主题库6个,形成对重点场所的实时通览与动态指挥处置。

    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制定新一轮城市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计划,“美丽家园”“美丽街区”持续推进,绿色社区创建率达87.6%。既有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实现全覆盖,完成7个易积水居民小区工程改造。生活垃圾实现区内闭环处置,环卫行业文明指数测评全市领先,新能源环卫车辆在全市率先整建制推广。打造13条户外招牌特色道路,完成岸线、道路景观照明建设22公里,新建和改造公共空间休憩座椅557处。

    社会治理效能持续增强。在全市率先实施“多格合一”工作,全面推行四级网格划分和分级管理,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快速响应、联勤联动。“12345”市民服务热线、信访服务和人民建议征集等工作机制持续健全。创新推出“云间抽查监管码”,有效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效能。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建成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强化危险化学品、燃气安全、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隐患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扎实推进,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街镇、居村公共法律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基本民生保障网织密织牢。稳岗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开展就业专项帮扶、职业技能提升等行动,帮扶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住房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区属动迁安置房开工6382套、竣工5092套,安置在外过渡动迁居民1002户。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14389套。完成旧住房修缮60万平方米,惠及5050户居民。“两旧一村”改造有序推进,率先完成小梁薄板类房屋改造,基本完成区内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签约50台、完工30台。养老服务更加方便可及,松江社会福利院投入运营,建成一批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等设施。新建和更新市民健身步道15条、多功能球场5片、市民益智健身点80处。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实现全覆盖。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成功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全国第一,绿色食品认证率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稳定耕地面积和粮食蔬菜产量,粮食亩产连续四年全市第一,保障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形成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实施意见、农村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指导意见等改革成果26个,8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成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签约2056户,连续四年超额完成任务指标,2个村获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创建位居全市前列,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形成一批乡村民宿和休闲旅游路线,石湖荡东夏村获评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条主题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资源配置和布局不断优化,竣工启用学校12所。新开办华二松江分校、华政附高两所高中,启用上外云间中学新校舍。新增16个公办托幼一体布点,托幼一体园所比例提升至58.2%。素质教育水平迈上新台阶,高考实现综评录取人数、重点本科上线率“两个增长”,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中考高分段人数同比实现翻一番。新设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城市科技学校获得2022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精细木工项目金牌。交大医学院松江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松江医院开工建设,启用广富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3家市级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3家市级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中心医院、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入选市级首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医疗机构健康科普指数位居全市第一。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稳步发展,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档案、史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这一年,我们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动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139件,政协提案161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政府部门一般性支出大幅压减。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众志成城打赢大上海保卫战松江战役。去年3月,面对空前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发扬事不过夜、连续作战的精神,做到数字实、情况实、措施实、成效实,探索形成符合松江实际的战术和打法,有效遏制了疫情上升势头,有力改变了病毒快速传播的危险进程。克服千难万险取得达丰拔点攻坚的重大胜利,克服人口大区和大学、大厂、大居多等“四大”难点,于5月1日成为全市首批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的六个区之一,每百万人感染率在全市处于较低水平,实现新冠疫情病例零死亡,各项工作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指导组和市委工作组充分肯定。全力突破资源极限挑战,超前谋划和抢抓方舱医院建设,每万人床位数达到82.45张,超过全市标准,实现患者应治尽治、在院在舱患者零死亡、援助医护人员零感染。千方百计解决集中隔离房源不足等瓶颈问题,最高峰时期区级集中隔离房源达到1.5万间。全面保障疫情期间生活物资供应,全人群覆盖发放生活物资“大礼包”600万份。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构建便捷灵敏的早发现机制,设置常态化核酸采样点1625个,累计核酸筛查2.66亿人次。构建快速高效的处突机制,强化“三公(工)一大”协同联动,科学精准开展流调溯源。构建自觉自律的自我健康管理机制,60岁及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90%、全程接种率达到88.9%,均位居全市前列。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在应对挑战、抵御风险中敢于斗争,在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中担当作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在于全区人民的唯实唯干、拼搏奋进。在这里,我代表松江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尤其是在抗疫大战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各条战线工作人员,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区域内各单位、企业、高校和驻松部队,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仍然较大,消费和投资需进一步提振,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创新发展动能还需加快培育,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有待深化,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有待继续提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乡村振兴战略仍要加大力度推进。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建设安全韧性城市任重道远,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还很艰巨。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民生领域优质资源布局仍不均衡。政府服务管理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重大疫情应对中,条块协同和基层落实还存在薄弱环节,极端情况下城市运行保障和应急管理能力还需加强,治理数字化还要在实战检验中提高水平。我们要直面这些问题和挑战,以更扎实的举措,尽心竭力改进工作,决不辜负全区人民期待!



    二、2023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二届市委二次全会和六届区委四次全会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作为工作主线,以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开创“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新局面。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7%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5%以上,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5%。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指标以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降低。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彰显新作为。

    加快高端制造业发展。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发挥链主企业聚合带动效应,牵引上下游企业稳链固链强链,积极培育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和未来产业。促进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发挥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引领作用,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行动,培育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全力打造产融结合新标杆,深化“产业+基地+基金”合作模式,强化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00家。

    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赋能高端制造业发展,全面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打造服务功能强辐射、服务环节高增值、服务内容高品质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科学布局,发挥产业链粘合作用,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出台新一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定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地图,大力引导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节能环保、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服务型制造新模式。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荟萃、创新成果涌流、创新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系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抓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新增企业技术中心3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7家。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聚焦“高精尖缺”,实施海内外顶尖人才引育、科技领军人才队伍提升、青年科技人才队伍锻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振兴等工程。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青年向往的创新之城。加快布局高能级创新载体,建好用好G60脑智科创基地、临港实验室等高端创新平台,探索建立投资多元化、运行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松江大学城创新园区建设。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合攻关行动方案,全面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对接融通。聚焦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完善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健全科技创新容错机制,优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探索“拨投结合”“投贷联动”模式,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服务,不断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

    促进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围绕构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际竞争优势,建设统一开放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加强一体化合作,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探索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在土地、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方面加强创新协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打造区域性综合成本洼地。促进交通物流网络互联互通,强化松江枢纽长三角多式联运资源配置功能,加快石湖荡国家级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建设,打造面向长三角国际高端供应链、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以高铁快运为特色的多式联运枢纽智慧物流港。

    (二)着力扩内需稳外需,全面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紧扣产业发展导向,加大招商安商稳商力度,办好系列投资促进和要素对接活动,提升专业化、精准化招商水平,吸引一批引领性强、示范性好的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加快先进制造业扩投资、提产能、增效益,开工建设豪威半导体、陕煤研究院等重点产业项目70个,顺丰等80个项目竣工投产,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传统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支持优质企业增容扩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综合运用收储再出让、存量嫁接、“以房换地”、产调后再利用、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多种方式,更大力度盘活存量低效工业用地,推动洞泾、车墩、佘山、小昆山、叶榭、泖港等区块整体转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园区更新转型,提升产业用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水平。综合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多元化的金融工具,推进投融资机制改革,用好企业债发行机制和政府专项债、REITs等工具,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松江。

    促进消费升级扩容。坚持传统商圈改造与新型元素导入相结合,分类分级优化商业布局和功能,推进印象城二期、12号线西延伸TOD综合体、南郊国际农产品资源配置中心等新型商业载体建设,支持广富林文化遗址等特色商圈业态升级,改造提升松江商城、黎明广场商业品质。放大节庆经济效益,办好“五五购物节”“松江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提振消费市场信心。推动文化、体育、旅游等线下接触性服务业加快恢复,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教育、医疗健康等高品质服务消费,大力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增长点,推动消费场景革命。完善社区商业设施配套,科学引导菜场、药店、早餐网点等业态发展,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推动外资外贸稳中提质。推动开放型经济稳进提质,深入实施总部增能计划,扩大国际研发本地化,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家、外资研发中心8家,积极拓展研发、销售、金融等功能。落实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领域,实现合同外资24亿美元、到位资金8.5亿美元。赋能松江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升级,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球电子产品集散中心、高端消费品集散中心、检测维修中心。持续优化外贸结构,坚持优进和优出并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并重,支持保税展示销售、跨境电商、保税物流、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发展。持续优化外贸发展环境,支持重点企业抢订单、扩产能、增份额,引导企业开辟多元化出口市场。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狠抓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开展清费减负系列行动。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围绕“销、退、转、联”盘活存量资产,不断提升国有经济质量和效益。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开展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帮扶行动。完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

    (三)聚焦优化功能提升品质,加快建设人民向往的现代化新城。突出重点地区建设和重大项目带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需要,持续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区域价值,加快建设形成独立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配套。坚持系统集成理念,以高品质规划体系引领城市高品质发展,精益求精打造新城单元规划、重点片区控详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规划编制体系。实施“科创赋能、新城聚心、绿环串珠”三大规划策略,加快推动“10+X”空间规划落地实施,提升松江枢纽、轨交12号线西延伸沿线、沪松快速路沿线等重点区域价值。规划布局佘山天马体育小镇、小昆山“二陆”文化小镇建设,加快泗泾下塘、仓城、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蝶变新生,持续推进新城绿环、油墩河谷、黄浦江中上游堤防和生态景观工程、银河滨水空间等规划建设,全力打造一批集聚显示度、凸显“新城之新”的亮点空间。深化“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着力提升综合交通辐射能级。围绕打造站城一体、产城融合的松江枢纽核心功能区,开工建设松江枢纽站房和北广场等配套工程,启动沪苏湖铁路松江段建设。构建相互衔接、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全力推进轨道交通12号线西延伸建设。有序推进新城快速环路规划建设,加快沪松快速路建设。G60莘砖公路匝道开工建设,打通一批区内断头路。用好“两旧一村”政策,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有效路径。持续推进建设用地减量化。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更好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持续实施减污降碳、节能降耗,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进“无废城市”和市级低碳示范创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进洞泾港等10条骨干河道建设。启动松江污水厂与西部污水厂联通管工程,西部污水厂三期改扩建项目建成投运,推进初期雨水调蓄池建设。开工建设天马固体废物处置项目,建成500吨/日的湿垃圾处理设施。落实公园城市理念,提升中央绿带、思贤公园及周边绿化景观品质,贯通开放沈泾塘等滨水公共空间。

    提升城市软实力。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启动松江博物馆新馆等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更新与功能提升,打造家门口的演艺新空间、人文新景观、休闲好去处。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加快科技影都示范样板区建设。推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体系,让文化可观、可感、可体验、可消费。完善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功能和配套,新增一批A级景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促进体育产业项目落地、功能集聚、能级提升。

    (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做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大文章。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更好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做优都市现代农业。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提升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自给生产能力,新建1570亩高标准粮田。深化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建设,推动农业向绿色化、科技化、品牌化、现代化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新建3000亩粮食生产无人农场,提升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再推动800户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签约,加快上楼和平移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浦南46个集资房和自建小区的燃气管道敷设和6517户的天然气入户接装,实现浦南四镇居民小区管道天然气全覆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推进50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优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布局,推进花卉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乡村民宿集群发展。

    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加快培育具有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群体,吸引青年人才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壮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业新零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品牌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搭建区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平台,更好统筹农村集体经济资源要素,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第三轮农村综合帮扶。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促进农民收入多途径增长。

    (五)加快数字化转型,精益求精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步伐,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努力建设智慧、韧性、安全城市。

    持续优化疫情防控工作。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动态研判和评估,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将疫情防控重心从过去的“防感染”转变为“保健康”“防重症”。强化医疗资源储备,强化分级分类诊疗,全面加强发热门诊、重症床位等医疗保障。加强社区在居家隔离、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方面的服务保障。持续做好老年人疫苗接种,加快构筑全民免疫屏障。强化科普宣传,引导市民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当好自我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深入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依托“一网通办”及“随申办”主渠道,深化拓展“一件事”和“一业一证”改革,新增一批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新增一批好办、快办和“免申即享”等智能化服务。深化“一网统管”建设,加快视频中台、物联中台、AI中台“三个中台”建设。强化数据动态更新和相互赋能,推出智慧工地、老旧电梯安全监管等15个应用场景标杆。推动构建精准、普惠的数字生活服务体系,建设一批数字化赋能示范学校,优化升级“便捷就医服务”应用场景,推广“养老院+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积极争创市级城市管理精细化示范区域,推进15个“美丽街区”建设,实施区域“微更新”改造,营造绿化、美化、整洁化的市容环境。完成8公里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基本完成道路照明设施节能改造。深化“美丽家园”建设,推进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创新融合发展,提升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优化社区治理基础配置,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持续为基层赋权、增能、减负。优化社区网格运行机制,划小做实基层治理单元,深化社区云2.0版运行,推动基层治理队伍一体化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自治机制,更好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守牢城市安全底线。坚持源头管控、预防为先,夯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聚焦危化品、燃气、自建房、交通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从严从快狠抓问题整改。积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高预警监测能力。构建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和战略应急物资储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新建民防工程16万平方米。做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验收工作。深化平安松江建设,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评估验收,扎实做好信访服务、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人民建议征集等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不断创造人民期盼的高品质生活。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市民持续增收。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就业岗位1.8万个。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保障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推进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助力对口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强化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障。适应人口分布和结构变化,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调发展,提高养老护理员等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长护险服务质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提高养老金、医保、低保等社保待遇标准。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进一步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和市双拥模范区“六连冠”。

    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全面完成存量旧住房成套改造,实施60万平方米旧住房修缮,启动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持续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加大住房保障供应力度,区属动迁安置房开工5000套、竣工4000套,安置在外过渡动迁户800户以上,建设筹措53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快推进大居范围内市政道路和公建配套建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科学规划和布局教育资源,新启用学校8所,加快华二松江分校、华二实验学校建设,启动松江二中、上师大外语附中、城市科技学校改扩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持续推动与更多优质教育品牌合作办学,推进公办初中强校提质工程,建设一流高中集群。统筹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开工建设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一批产教融合育人基地。

    深入推进健康松江建设。完善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快交大医学院松江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松江医院、区公共卫生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区中心医院改扩建,推进交大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脱筹工作。启用区牙防所、九里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泗泾医院成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力建设,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新一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三、深入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各位代表!踏上新的赶考之路,迈向新的伟大征程,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牢记“三个务必”,着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将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理念、市场的意识、法治的思维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根本的要求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

    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和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扎实做好全国第三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深入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实施。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拓展政民互动,构建发布、解读、回应、参与“四位一体”的政务公开工作格局。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统计和审计监督作用。

    深入转变政府职能。巩固拓展营商环境创新成果,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高水平对标改革。全链条优化行政审批,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和智能化建设,打造政务服务“轻松办”品牌,推动企业事项向区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个人事项向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集中。提高投资和建设审批效率,强化重大工程资源性指标“六票”统筹,全面实施“桩基先行”“分期竣工验收”等改革举措。坚持过紧日子,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确保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切实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开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

    锤炼更加严实的工作作风。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久久为功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把严的基调落到实处。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推动公务员队伍担当敢为、实干争先,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伟大梦想,实干创造美好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秉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改革辟路、创新求实、唯实唯干、拼搏奋进,谱写“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新篇章,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