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910|回复: 0

[山西] 2023年天镇县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4 天前
  • 签到天数: 81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5237
    发表于 2023-4-21 19: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天镇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 3月30日在天镇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天镇县人民政府县长  闫伟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容易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疫情散发多发等多重超预期考验,全县上下在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部署,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奋进向上、蓬勃发展、质效齐升的喜人局面。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59亿元、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98亿元、同比增长14.3%,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85亿元、同比下降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5亿元、同比增长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996万元、同比增长9.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211元、同比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24元、同比增长10.5%。
    兜牢巩固成果底线,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突出党建引领,聚焦政策、责任、工作落实和巩固成效,强力推进“五大振兴”,统筹推动巩固成果和乡村振兴。兜牢脱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政策,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政策、帮扶“精准供给”,全年识别监测对象302户763人、制定落实帮扶措施1140项。强化就业带动,出台支持脱贫人口增收措施28条,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放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101.95万元,全县脱贫劳动力务工总数达到16403人。突出稳定增收,加大财政投入,健全联农带贫机制,在产业、就业、后续扶持多方面持续发力,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惠农惠民政策,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0110元、增幅15.8%,工资性收入达到5438元、占比53.8%,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和省市平均水平差距。实施扶贫项目,投入资金2.09亿元,实施扶贫产业和基础改善提升项目69个。发放小额信贷9147万元。加快乡村建设,实施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建设四好农村路39.41公里,编制村庄规划35个,完成马圈庠、西阳坡和胡家屯3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启动西阳坡、水磨口等4个村中小养殖户棚圈提质项目,农村户厕改造3500户,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善乡村治理,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清化收”专项工作,清理不规范合同188份,核实新增资源8919.3亩,增加村集体收入158.86万元。推进网格化管理,发挥网格员作用,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坚持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初见雏形。农业基础更加牢靠,坚持“特优”发展,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86万亩、灌区改造2.4万亩、农机深松整地2.5万亩;发展有机旱作农业5万亩、全株青贮玉米及苜蓿种植3.7万亩、药材3.5万亩、设施蔬菜3万亩,黄花产业产值突破1000万元,全县农产品“三品一标”及“圳品”共认证51个品种、15.3万亩,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2家,天镇黄芪、天镇黄酒两个农产品品牌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4.1万亩、粮食产量4.2亿斤,一产增加值达到13.58亿元、同比增长4.7%,一产固投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31%,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一产高质量发展大步迈进。新能源体系更加完备,盛风、国华、华能3个共20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全县新能源并网达到125.48万千瓦。有序推进晋能10万千瓦光伏、公投3万千瓦生物质热电联产、源网荷30万千瓦储能电站3个项目。高温地热资源详勘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成无干扰取热供暖、种养温室大棚示范科研基地。服务业实现提质增效,构建沿长城农文旅康养圈,加快文旅产业发展,长城博物馆分区布展全面铺开,李二口长城遗址保护利用、明长城李二口段展示、大同·天镇红酒谷、西洋河生态旅游康养综合体、薛三墩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加速推进。做强产业生产圈,产业城食品园进驻企业两家、恒宗养生园主体完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搬迁重启,农产品线上销售完成800万元。做活县城商业生活圈,投放政府消费券300万元、爱心消费券540万元,拉动居民消费6000万元,服务业呈现逐步恢复、强势增长的态势。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效能凸显。优化营商环境,对标“三无”“三可”,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政务服务事项入驻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1254项,审批事项全程网办率达100%,审批时限平均压缩75%以上,办事效率大幅提升。出台稳经济40条、加快复工复产和服务业复苏28条、利企纾困47条政策措施,全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286户、净增3812户,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3216户,同比增长40.54%,新增“四上企业”15家。强化要素保障,出台《2022年加强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探索“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机制,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120万、上级专项债券2.11亿元、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3.02亿元,夯实项目建设要素保障,重点实施59个项目,总投资136.3亿元,已竣工30个,投资完成率达到71%。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企国资改革,完成全县71家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成立天成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和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着力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推进国有企业提质增效。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税降费1.27亿元、缓税480万元。
    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城市建设更具魅力。城市建设提速,新时代大道、文安街等5条道路竣工通车,完成东西大街、学府街立面仿古改造,建成公共停车场10个、停车位1000个,便民点3个,公共卫生间4座,一大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成投用。洋河雅苑、天城府住宅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发展基础、群众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管理提升,组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集中整治脏乱差堵,清理取缔废品回收点3处,拆除违规建筑22处,整治占道经营79户、乱堆乱放1.8万平方米。合理布局“便民经营点”3个,打造“烟火气”集聚区。改善县城环境面貌,县城道路清扫保洁率、垃圾日产日清率、公厕清扫保洁率达到100%,机械化清扫、洒水降尘率达75%以上。
    全力推进民生改善,群众福祉持续增进。全力推进就业,把优质劳务输出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全县11个乡镇和两个大型移民搬迁点设立就业服务站,完善指导、培训、输出、跟踪等就业服务,组织就业服务、送岗下乡、创业等活动,发放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册两万余册、招聘信息宣传单5000余份,推送就业岗位3000余个,为39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体办理创业担保贷款716万元,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持续擦亮“天镇保姆”劳务品牌,大力发展新时代职业教育,加快边塞技工学校筹建,着力打造“北方好焊”“天镇工匠”品牌。重树教育品牌,投资6044万元,完成1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以及3所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一中综合楼、示范幼儿园科学活动楼等工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县级财政投入2295万元,保障各阶段教育经费和义务教育课后托管服务;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师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教育质量整体提升,2022年高考二本以上达线653人,达线率54.6%,同比提升4.36%,考入人大、浙大等双一流大学43人,中考600分以上达到21人。提升医疗养老服务能力,县人民医院门诊楼、住院楼项目基本完工。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乡村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参保17.28万人、参保率达到97.5%,稳定脱贫人口参保率100%。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5个颐养中心示范点如期建成,全县6所敬老院收住特困人员260名、入住率60%。丰富文化事业,工人文化宫建成投运,李二口长城景区和李二口村被国家文旅部列入长城主题国家级精品旅游线路。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成送戏下乡100场次。10件民生实事基本兑现,财政全年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三农等民生支出20.5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37%,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始终践行“两山理论”,绿色发展底色更浓。开展净气行动,打造“天镇蓝”。加强“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实施煤改电2000户,完成县城3157户洁净煤置换,完成两个子站全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器设备更换,将“县政府”监测站点微调恢复至原点位,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目标,全年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37天,优良天数比例92.6%,位列全省第五、全市第一。强化清河行动,呵护“水生态”。新城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永嘉堡国考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强化巡查检查,加密水质监测频次,县城和7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推进净土行动,彰显“天镇绿”。坚持“生态兴县”,完成晋北地区高原风沙源生态保护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等8.5万亩,实施张西河乡全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完成胡家洼、塔儿村、窑沟等5个村环境整治。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厚植平安天镇根基。防范疫情风险,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同心战疫,医护工作者、公安干警、交通指战员不分昼夜坚守在抗疫一线,2048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沉乡村社区、交通卡口一线,选派党员干部和医护人员484人支援平城、云冈、浑源,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聚集疫情底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医疗资源和物资保障,发放退烧等相关药物,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平稳转段,取得阶段性胜利。防范安全生产风险,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主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领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检查企业1777家,排查隐患838条,责令120家企业限期整改、罚款21.46万元,以天镇“一域安”服务全市“大局稳”。防范社会重大风险,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要求,储备粮食600万斤、总规模达到900万斤,储备成品粮油43.5万斤。加强矿产资源、森林防火、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进一步改进信访工作,加强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关心关注,深入推进信访案件化解。严格食品药品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加强政治建设,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县委“三项建设”和抓落实提高执行力为统领,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各项任务,规范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住建局被授予“山西省法治政府建设先进集体”,谷前堡镇一畔庄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米薪关镇西阳坡村和逯家湾镇宣家塔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践行为民宗旨,以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暖民心为导向,健全政府“12345”服务热线办理长效工作机制,全程跟踪督办销号,全年办理各类诉求11700件,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赞誉。坚持从严治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一岗双责”,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紧盯关键少数和重点环节,持续强化政府招投标、采购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监管,营造政治清明、政府清廉、政风清朗的政务生态。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过去一年,我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领航定向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县单位以及关心支持天镇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发展大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必须一以贯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更深感情为民服务,用更大力度为民办事,拿更实举措为民谋利,让天镇人民过上更好日子。必须大力弘扬天镇传统务实作风,坚持从实际出发,抢抓历史机遇,勇于担当作为,多干打基础工作,善为利长远之事,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全面的问题仍然突出;防止规模性返贫、保障粮食安全等底线任务压力较大,促进增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面对高质量发展新任务、生态环境约束新形势,转型发展绿色发展还未完全破题,农业大而不强、缺少品牌,工业没有支柱、缺少支撑,服务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距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还有不小差距;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民营经济信心、撬动社会投资的氛围不浓;国资国企改革刚刚起步,资产闲置利用率不高,改革红利没有得到释放;财政收入结构失衡,用于改善公共服务、加快城乡建设、推进转型发展的财力十分有限,等等。我们将直面矛盾问题,尽心竭力改进政府工作,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也是天镇发挥比较优势、助力全市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乘势而上、强势崛起的关键之年。中央和省、市有关会议,都对今年的经济形势作了精准的分析和判断,对经济工作作了具体务实的安排部署。
    从全国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等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从着力扩大内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方面部署了具体工作。会议提出的新思想、出台的新政策,为我们加快转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只要我们深刻领会把握新思想,积极对接用好新政策,必将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作为。
    从全省看,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强化“五种意识”“四个坚持”,部署了七个方面重点工作,明确了“4+12”重要抓手,赋予大同市“风光火储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的重点任务。特别是省委书记蓝佛安在省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要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发挥大同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支持大同有效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溢出效应、更好发挥桥头堡作用。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的新理念,为我们加快转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只要我们用好区位交通、文化旅游、绿色发展、定点帮扶等优势,把京津冀的消费和要素更多地引进来,把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更多地送出去,必将走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从全市看,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推进“两个转型”、促进服务业全面复苏、加快项目建设、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技强市建设、增进民生福祉七项重点任务,释放出全力以赴谋发展、锚定目标促转型、铆足干劲夺红旗的强烈信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建设转型发展之城、文化旅游之城、现代农业之城、包容开放之城、创新标杆之城、魅力宜居之城、生态文明之城、成果共享之城的发展新格局。明确提出天镇县要坚持发展“特优”农业、构建多元化新能源产业、推动长城文旅和生态康养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巩固打造劳务品牌等任务。一系列发展新格局,为我们加快转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实现路径。只要我们瞄准目标、扛起使命,自加压力、全力推进,必将绘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省委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安排部署,践行市委“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奋斗目标,坚持“立足一个门户,做好四篇文章,走出六条新路”发展思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天镇贡献。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统筹完成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和专项考核指标。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推动成果巩固、推进振兴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坚持问题导向,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促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监测帮扶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突出动态监测识别和分类帮扶的及时性、精准性、针对性,坚持务实管用、具体量化,聚焦职责任务、措施精准、有效落地,在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上狠下功夫,职责任务分解到部门乡镇、方法措施细化到实操环节、推动落实责任到人,以机制促规范、向机制要效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把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产业就业,着力用发展的办法,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用好衔接资金,坚持县级财政投入只增不减,实施29个项目,用于产业发展比例达到65%以上。狠下决心补齐技术、设备、营销等产业发展方面短板,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落实开发式帮扶,实施防返贫培训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1.5万人以上。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落实兜底性保障。就业帮扶促增收,落实就业优先、稳岗补助等政策,用足用活就业补助资金,扩大支出规模,加强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持续巩固“天镇保姆”劳务品牌,培育“北方好焊”和“天镇工匠”劳务品牌,加大就业帮扶车间认定力度,设立就业服务站和季节性用工零工市场,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鼓励交通、水利等7大领域用工较多的项目,尽可能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吸纳带动脱贫劳动力参与建设、实现增收。加强创业服务指导,落实金融支持、房租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打造“双创”孵化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产业发展促增收,培育乡村产业,用好产业发展基金,坚持“土特产”理念,突出特色特点,用好优势资源,全面摸清全县91个脱贫村产业现状,探索成立91产业项目平台,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同、乡村参与、能人牵头的原则,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帮扶,利用2-3年时间分批次对91个脱贫村因地制宜、谋划配套发展种养加等产业项目,逐步实现脱贫村产业全覆盖,增强群众“造血”能力,有效促进群众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全面厘清各村集体土地、房屋、扶贫车间、机器设备等资产情况,采取租赁的方式,盘活闲置低效集体资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坚持联农带农益农,突出龙头引领,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抓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抓好设施农业、有机旱作、黄花、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发展,培育通航粮贸出口有机杂粮、博诚蔬菜出口蔬菜种植加工两个产业帮扶基地,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做强做大特优农业。坚守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保护力度,实施2023年度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农业生产托管步伐,完成农业生产托管4—5万亩,在1个村试点实施全托管服务,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4.84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保持在4.23亿斤以上。打造特优农业产业,加快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推进玉泉镇设施蔬菜专业镇创建,撬动社会投资发展蔬菜育苗基地3万平方米,新增设施蔬菜1万亩以上。加快博诚蔬菜全省冷凉蔬菜全产业链重点链试点项目建设。推进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新增种植5000亩。推动杏果产业发展,助力东瑞集团新增500亩酿酒葡萄标准化示范园项目建设,在唐杏储存、包装、营销上下功夫,提升“天镇杏韵”唐杏品牌影响力。落实强牛战略,加快推进神农集团万头奶牛智慧牧场建设,强化政策扶持,实施肉牛扩繁工程,年内新增能繁母牛1万头,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同步实施3000亩高产优质苜蓿种植项目,完成青贮玉米收贮5万亩。推进赵家沟等5个村人畜分离示范项目完工投运。争取省级雁门关农牧交错带项目资金,升级改造标准化养殖场5个。推进绿源渔业有限公司工厂化循环水养鱼和鱼菜共生项目建设,打造“地热+渔业”示范项目。提升农业发展基础,抓住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试点的历史机遇,实施高标准农田4.9万亩,其中新建2.8万亩、改造提升2.1万亩,集中连片推广有机旱作膜下滴灌10万亩。积极争取资金配套设施蔬菜园区排水工程,提升现代设施农业园区排涝防渍减灾能力。实施黄花种植基地管灌滴灌项目,保浇保收、旱涝保收,推动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叫响农产品品牌,深度挖掘打造“天润天”天镇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做好各类品牌创建工作,围绕脱水蔬菜、黄花加工、黄芪饮品、黄酒酿造、鲜食玉米、有机杂粮、有机亚麻籽油等,推动企业加快产品开发和技改升级,延伸链条、提高附加值,力争年内新增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1个、有机旱作·晋品3个、圳品认证2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3家。
    加快乡村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等重点任务。做好玉泉镇滹沱店村乡村振兴示范深化创建、逯家湾镇薛三墩村基础提质。多渠道争取资金,实施四好农村路、旅游路、产业资源路。按照求好不求快原则,完成2485户农村厕所改造任务,每个乡镇选择一个示范村,统筹资金整村推进户厕改造、粪污收集、化粪池建设及资源化利用。完成15个村、1万户居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启动粪污处理三方社会化服务模式,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不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加强改进乡村治理。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乡村法治水平,加大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和关心关爱,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深化农机、农经、农技“三支队伍”改革,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努力构建家庭和顺、邻里和睦、村庄和美、社会和谐的乡村社会。
    (二)聚焦产业发展方向,着力推动转型升级、提档增质
    加快转型是构建持久支撑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构建“三多一内”产业体系为目标,以“五大产业集群”为主线,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转型。紧盯国家和省、市政策走向,进一步拓宽转型发展思路,以乡村振兴统揽三农工作。依托地域优势,采取政府补贴引导、吸引社会资本的方式,持续推动设施农业、有机旱作、猪牛羊等特色种养产业扩大规模。加快推进设施蔬菜园区建设,打造专业化的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团队,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议价定价权重。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深挖小杂粮、设施蔬菜、黄酒、胡麻油、茶饮料潜力,加大种植、收储转运、加工销售、交易市场等环节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当地龙头企业,积极招引外来投资商,加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不断提升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产值留存率,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快种养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型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发展。
    推进新能源产业转型。立足县情实际,依托现有风光新能源规模优势,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持续推进风光电、地热开发、生物质、储能等项目,同步开展精准招商,谋划塔筒加工、光伏支架生产、商砼等上下游产业,延伸落地配套产业项目,不断壮大产业集群、提升规模效益。以“地热+”为主线,探索在发电、供暖、农业、文旅等方面的应用,大力引进社会资本,争取在地热梯级开发利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推进农文旅转型。深挖县域资源和特色优势,依托李二口长城景区,推进红酒谷、长城博物馆等项目,推动长城沿线传统古村落乡村提质,连点成线、形成区域景观带。主动融入全市打好“云冈、恒山、古城、长城、平型关”“4+1”文旅王牌的大布局,打造长城农文旅融合经济带。
    推进数字经济转型。抢抓“东数西算”重大机遇,认真贯彻国家战略,建设5G基站116个。推动秦云零碳数基超级能源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支持众奇科技北京10086和上海润迅拓展数据登记、标注、清洗等业务。推进乡村e镇建设,探索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文化旅游数字融合,加快数字乡村、数字校园、数字医院、数字政务建设,拓展数字融合场景,推进数字经济转型发展,实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价值化、治理数字化。
    推进生态康养转型。落实全市推动文旅康养融合的战略部署,依托高品质的温泉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实施好南洋河生态修复二期项目和西洋河生态旅游康养综合体等项目,着力推动康养与旅游、农业、文体、医疗等产业提档升级、融合发展,打造天镇文旅康养品牌。
    (三)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
    项目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牢固树立“项目第一支撑”理念,接续推进招商引资、签约落地、投产达效,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动能。
    推进项目建设。优化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围绕全年经济发展目标,重点推进总投资164.99亿元的70个重大项目建设,梳理细化共177个项目的续建、新建、谋划三张“项目清单”,按照续建项目抓复工、新建项目抓前期、谋划项目抓转化,滚动推进、接续实施,切实提高项目开复工率和投产达效率。厚植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秦云零碳数基超级能源综合体、坤运物流、锦林黄芪加工、绿源鱼菜共生等35个产业项目建设,构建北部沿长城农文旅融合发展暨乡村振兴示范带,中部沿洋河周边玉泉、卅里铺为主的设施农业产业带,南部米薪关、贾家屯、马家皂等乡镇有机旱作、畜牧养殖叠加的农牧交错发展示范带。壮大新能源优势,加快深能、华能、中广核、中船、秦云、大唐等6个67万千瓦风光、公投3万千瓦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推进源网荷30万千瓦储能电站项目,解决县内新能源并网接入瓶颈;加快高温地热示范基地建设,申报省高温地热开发利用中试基地,推进“地热+”试验项目建设,着力构建“风光储热+生物质能”的多能互补新能源格局。夯实文旅基础,推进山西东瑞集团天镇谷葡萄产业园及酒庄项目,加快明长城李二口段展示、大同市长城博物馆装饰及展陈、李二口长城遗址保护利用、薛三墩文旅开发进度,依托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在薛三墩村建设玫瑰种植园500亩。
    提升招商效能。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以京同一体化发展为战略方向,以融入京津冀为目标,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筹建招商小分队,实施异地派驻招商。充分调动各方面招商积极性,紧盯京津冀产业转移,以制造业、新型建材、新能源、地热+、固废循环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畜牧业、农文旅、数字经济和商贸物流为方向,成立副县级领导任组长的专门工作组精准招商、招大引强,从项目招引到签约落地,从开工建设到投产达效,开展全方位、一条龙的帮办服务,切实提升招商引资成功率。
    抓实要素保障。牢固树立“项目不落地、一切等于零”的工作理念,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服务,建立全程代办制度,探索推进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全面打通转化通道。按照项目成熟度,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加快前期和谋划项目转化落地,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加快万家乐产业城、二十里铺产业园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强政策、资金和土地保障,不断增强园区产业、项目承载力和吸引力。
    (四)聚焦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推动优化环境、培育主体
    深刻理解中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的战略安排,进一步提振恢复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实体支撑。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企业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为标准,深入贯彻“三无”“三可”理念,锚定“五有套餐”落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营商环境3.0版本,实现审批更快、成本更低、服务更优、效率更高、获得感更强。建立高效的投资建设环境,深化“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推行工程项目联合办公、并联审批,提升政府采购、招投标规范化水平。建立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编制发布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全链条重塑再造审批服务流程,构建标准统一的事项运行体系、规范高效的审批服务体系、方便快捷的便民服务体系。建立公平的法治保障环境,坚持依法办事、一视同仁,依法保护企业自主经营权,严禁公职人员违法违规干预企业的自主决策和经营活动,形成“靠制度不靠关系、办事不求人”的氛围。建立规范精准的监管环境,推行“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实施部门联合抽查检查,做到市场监管“无处不在”“无事不扰”。建立稳定的要素保障环境,提升用电、用水、用气服务质效和招工用工服务水平,积极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提高融资贷款服务水平。构建亲清的政商环境,积极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困难;规范政企交往行为,守住廉洁底线、纪法边界,摒弃私心杂念,“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拉动消费市场回暖。抓住后疫情时代消费场景变化、转型升级等机遇,严格落实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复工复产和服务业复苏若干措施,积极开展常态化促消费活动。创新“政府牵引、市场主导”的促消费平台机制,引导激励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文创等民营市场主体的主动性,组织开展好“电子消费券”“爱心消费券”发放活动。围绕端午、国庆等节日,谋划促消费活动。深挖乡村消费潜力,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建设乡镇农贸市场,进一步活跃市场氛围,加速市场回暖,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严格落实市场化改革一揽子政策,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逐步完善现代物流、仓储冷链、智能市场等市场基础设施,全力融入全省商贸会展、电子商务等专业化交易平台,建立统一、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内部市场环节顺畅运转,不断激发内需市场创新潜能。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承接更多优质产业落地,有效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强化市场理念,坚持“保主体、增主体、活主体、强主体”并重,深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力争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124户。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进一步加大退税缓税降费、稳岗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助企纾困政策力度,建立涉企政策“一站式”平台,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奖补资金“一键直达”。强化入企服务,加强运行指导,“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高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存活率。结合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全覆盖,构建要素较为完备的交易服务平台,实施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提质工程,让农产品有个好销路、农民有个好收成,搭建数字产业园,有效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实现市场主体数量和质量双重提升。
    (五)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推动补齐短板、改进管理
    坚持以人为核心,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年内完成政务服务中心、颐养中心、图书馆综合楼和县城供水改扩建三期工程,实施滨河北街西二路至G512段道路建设工程,推进供热公司至供电公司段供热管网建设,抓好慈云寺学府东街区域和商业开发2个续建项目竣工投运。实施宜居工程,建设居住区“小微绿地”5块、“口袋公园”5处,总面积不低于3万平方米,提升城市园林内涵。实施玉泉花园、福康园、和谐居、明鑫小区4个老旧住宅改造8.72万平方米,开展20个老旧住宅小区无物业服务清零行动。加快县城垃圾处置,完成城内垃圾固定式压缩转运站2处。
    提升产业平台功能。推进产业城食品加工园和恒宗养生园企业入驻投产。推进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集配中心和交易市场建设,发展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促进集农资供应、技术集成、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断增强县城产业承载能力。
    强化城市管理。以提升市容市貌、改善县城环境为目标,聚焦县城环境建设“抓五化、破十乱”,紧盯主次干道、街道小巷,特别是废品回收、快递派送等特殊行业站点,深入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健全便民市场管理制度,设置滨江花园北门前广场等3个节日便民经营点。严厉打击未批先建、随意扩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全力推进新时代大道、迎宾路两条道路及周边严管街创建,东西街、南北街、学府街三条街道示范街创建,达到市容市貌规范有序、交通秩序管理到位、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六)聚焦释放改革红利,着力推动重大改革、机制创新
    落实减税降费改革。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免征减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税费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创新能力,为企业增活力、添动力。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扎实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巩固农村集体经济“清化收”专项工作成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让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发展成果。
    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强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天成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资产划转,在完成环保和部分城建项目划转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存量城建项目和水利项目资产划转到天成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不断扩充公司资产规模,适时启动前期谋划的成熟项目。全面铺开国有集体企业现状、债权、债务、经营收入、工人安置情况调查和资产评估,按照“优质资产抓规范、抓转化,低效资产抓储备、抓盘活,不良资产抓稳定”的思路,梯次推进、重点突破、小步稳走,择优选择2—3家企业,实施“破零行动”,解决土地长期闲置的问题,盘活闲置国有集体资产。组建文旅集团,全面摸清文旅资产家底,对全县文旅资产进行整合盘活,以委托管理或合作经营的模式,公开公平公正竞聘优秀团队承接运营,打包开发全县文旅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拓展游客体验深度广度,切实解决文旅资源碎片化、产品单一化、利用低效化的问题。
    (七)聚焦提升人民福祉,着力推动社会事业、民生实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把财力最大限度地运用到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教育质量。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注重城乡学校均衡发展,不断完善划片招生、阳光分班模式,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推进“双减”,优化课后服务,持续提升教学管理和质量水平,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实施天镇县第一中学综合楼和室外运动场建设,推进第一小学、第二小学文体活动中心楼,第二中学操场、文安校区综合教室建设项目;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配备智慧黑板、智慧照明、学生课桌凳,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利用原示范幼儿园校舍建设县特殊教育学校,改造维修教学楼,配备设施设备,争取秋季学期启用,让特殊学子得到更多关爱与滋养。
    推进卫生事业。落实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和防疫物资保供储备,强化老年人、婴幼儿等重点人群保护,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全力保健康、防重症。完善新建县人民医院后续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医疗机构行业综合监管,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继续开展“降费用、提服务”医疗惠民行动,兜牢医疗保障网,有效减轻群众负担。建设1所100个托位的示范性公办综合托育机构,着力破解“养”的难题、提升“育”的质量。
    健全社会保障。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严格落实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生活困难人员重点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多措并举解决好下岗职工的社保问题。落实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失业工伤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保障机制,实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抓好兜底保障,持续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工作。加大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关心关爱,推广窑沟村“爱心呼叫器”和过家屯村颐养之家运营模式,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以赵家沟乡10个行政村为试点,探索实施75岁以上独居老人免费午餐,持续推进老年人健康保障服务。年内完成投运殡仪馆、骨灰堂,推动乡村两级公益性公墓建设。
    繁荣文化事业。激活基层文化阵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完成送戏下乡70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广场舞、大合唱、小戏曲等文化活动集群,将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老百姓家门口。全力配合承办好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和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我县红色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办好长城文化节和农民丰收节。
    关于今年民生实事,我们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建议,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论证,围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提出了2023年为民办实事初步方案,并提交大会审议。会议审议决定后,我们将逐项抓好落实,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足、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八)聚焦稳定发展环境,着力推动风险防范、大局稳定
    防范生态环境污染风险。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论,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建设绿色天镇、生态天镇、美丽天镇。合理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加强“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严厉打击超标排污行为,毫不放松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实施煤改电清洁能源改造,不断改善和提升空气质量。加快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场和粪污收集处理新建项目,启动南洋河生态湿地工程,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日常监督巡查管理,推动治水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国考断面水体水质稳定达标。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强重金属和新污染物治理。强化生态修复,开工建设南洋河生态修复二期,争取上级投资实施榆林口村山洪沟防洪治理等5项水利工程,完工投运石佛寺水库供水工程。持续推进生态绿化,推进2.2万亩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完成国土绿化、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9.3万亩。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持续深化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推进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构筑起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实现全县安全水平大提升。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盗采矿产资源整治行动,加大非法违法采矿打击力度,做好耕地保护工作。严格落实“林长制”,有效管控森林火灾风险,加强森林防火风险隐患排查和可燃物清理,严厉打击违规野外用火、纵火行为以及其他各类违法行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坚决守住“舌尖上的安全”。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全科网格管理,引深“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起点、新形势,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县委深化拓展“三项建设”和抓落实提高执行力为抓手,着力提升政府效能,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强化政治引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事务提质增效,服务人民群众更加有力。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深化执法队伍改革,推进行政执法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提高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协商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
    提升服务效能。紧扣省市政府系统抓落实提高执行力会议精神和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强化绩效导向,着力增强干部队伍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引导政府系统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勤于政务、善于争先,不断提高工作效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畅通社情民意渠道,进一步提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办理质效,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大兴调查研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和问题导向,持续创新方式方法,继续深入乡村,开展遍访脱贫村行动,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一线工作法”,确保工作落实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重视成果运用,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确保调研结果最大限度服务工作落实。
    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强化巡视巡察和审计结果运用,加强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监管,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勠力同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天镇新篇章!

    名词解释
    1、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2、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化“五种意识”:强化机遇意识,更大力度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强化窗口意识,更加坚定推进“两个转型”;强化“转段”意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抢先”意识,更加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四敢”意识,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3、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四个坚持”:坚持质量并重;坚持两端发力;坚持长短结合;坚持省市联动。
    4、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七方面重点工作:同步推进“两个转型”;加快消费和服务业复苏;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着力推进城乡融合;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科教人才支撑;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5、“4+12”重要抓手:全省4项重大任务目标是,推进能源领域“五个一体化”,数字经济对标发展,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加快三晋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各地市12项重大任务目标是,太原市“大盂产业新城建设”和“火工区搬迁改造”,大同市“风光火储及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朔州市“煤新一体化及煤化一体化建设”,忻州市“秀容新城及太忻数谷建设”,吕梁市“打造百万吨千亿级铝镁产业集群”,阳泉市“数智新城建设”,晋中市“新能源汽车集群打造及应用场景拓展”,长治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创新型城市建设”,晋城市“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先行区建设”,临汾市“临浮产业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建设”,运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6、藏粮于地:指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
    7、藏粮于技: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首位,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积极采用新品种、新技术,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8、三多一内: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级市场承载,内在竞争力充分的产业体系。
    9、县委“五大产业集群”:特色农、牧、渔业,风光热储氢新能源产业,长城农文旅融合产业,新兴数字化产业,生态康养产业。
    10、粮头食尾:做大做强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增加粮食的附加值,鼓励和发展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
    11、农头工尾:用一产推进一产与二产融合,推动种植业与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融合发展,实现“种的好,销的也好”。
    12、东数西算: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13、全程代办:政府职能部门依法依职,无偿代替群众全过程办理其所申请办理的审批和服务事项的工作机制。
    14、三无三可:打造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营商环境。
    15、五有套餐:办事情有“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氛围,搞项目有“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的优质服务,做前期有“一枚印章管审批”的便捷服务,跑手续有“7×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超市,对未来有“新官理旧账”的稳定预期。
    16、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7、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8、五化十乱:亮化、美化、绿化、硬化、净化;乱贴、乱画、乱泼、乱倒、乱拉、乱挂、乱搭、乱建、乱停、乱放。
    19、一规划、两纲要:法治中国建设规划、法治政府建设纲要、法治社会建设纲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