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qiaomen 于 2022-10-31 20:06 编辑
2021年三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困难叠加带来的风险挑战,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发展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总量。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45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突破百亿,达100.89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143.68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205.53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4:31.9:45.7,与2020年比,一产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47397元,比上年增长9.6%。全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68.84亿元,比上年增长7.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9.7%,其中实现民营工业增加值64.97亿元,增长2.5%。 2021年末,全县共有法人单位6665个,比上年末增加19个,有产业活动单位1025个,减少215个。全部法人单位有从业人员144988人,减少32615人。 2021年末,全县有常住人口94.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33万人,城镇化率为30.03%,比上年提高4.39个百分点。 二、农 业 202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实现产值68.75亿元、3.59亿元、65.41亿元和4.95亿元,分别增长6%、19.8%、10.2%和9.1%。 主要农作物产量。全年实现粮食总产67.3万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小春粮食11.43万吨,增长0.8%;大春粮食55.84万吨,增长1.7%。油料总产16.44万吨,比上年增长6.8%。 表1:2021年主要农作物产量情况 林业。全县完成造林面积2733公顷,森林面积达到9329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5.1%。 畜牧业。全县出栏生猪111.95万头、比上年增长8.1%,年末生猪存栏72.18万头、增长12.7%;出栏家禽1566.59万只,下降0.3%;肉类总产量11.35万吨,增长8.2%。 表2:2021年主要畜禽产品产量情况 渔业。全县水产品产量达2.17万吨,比上年增长4.8%。 农业生产条件。年末,全县实有耕地面积7.85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72.66万千瓦,机收面积7.8万公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7.29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3130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8%。 农村从业人员。年末,全县乡村从业人员75.08万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31.97万人,比上年减少0.7%;从事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43.11万人,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规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全县工业化率为17%。年末,全县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27户,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4.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58户,比上年增加14户,占规上企业总户数的45.7%。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3%。园区内有规上工业企业90户,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70.9%,实现产值161.6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3.1%。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中有战略新兴产业企业16户,实现产值2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8%;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6户实现产值57.09 <span][color=rgb(51,]年,全县商品房施工面积246.4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1%,其中新开工面积27.31万平方米,下降37.4%;竣工面积67.71万平方米,增长37.7%。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82.11万平方米,增长1%。
五、商品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202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按销售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15.35亿元,增长17%;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26.69亿元,增长20.6%。按消费形态分:批发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194.58亿元,增长17.1%;住宿餐饮业实现餐费收入47.46亿元,增长26.7%。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全年引进国内省外到位资金89.39亿元,比上年增长53.6%;全县进出口总额为3807.54万美元,增长4.7%,其中出口总额为3742.79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年末,县境内公路总里程485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463公里。全县车辆营运数3053辆,其中出租汽车173辆,公共汽(电)车营运数89辆,公交车线路数21路,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 邮电通信。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1.54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实现电信业务总量72.58亿元。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103.32万户,增长1.5%;“三网合一”用户31.65万户,下降32.9%。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2021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亿元,增长9.6%,其中税收收入6.52亿元,增长11.9%。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5.61亿元,比上年增长4.8%。 金融。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8.5亿元,比年初增长9.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73.68亿元,增长10.9%。存款(境内)中, 住户存款占88%,非金融企业存款占5.4%,广义政府存款占6.6%。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1.04亿元,比年初增长18.6%。贷款中,住户贷款占45.9%,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占53.3%。金融存贷差为247.46亿元,比年初增加1.22亿元。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2021年,全县专利申请授权402件,其中发明9件。全县实施专利项目12件,新增产值3.21亿元,新增利税0.29亿元。年末,全县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9家,科技部评价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56家,其中本年新增14家。 教育。年末,全县有小学校81所,在校学生58220人,专任教师377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普通中学校33(不含职教)所,专任教师3979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5949人,其中初中阶段在校学生31104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14845人;全县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7205人,专任教师415人;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3%,高中升学率为92%。2021年,全县普通高校报考人数为6221人,本科上线人数为4044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和旅游。年末,全县有博物馆及展览馆1个,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9.3万册。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2021年,全县有星级饭店3个,客房总数达296间,有国家A级景区3个。 卫生。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107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6个,卫生机构床位8359张,卫生技术人员508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68人、注册护士2081人,卫生防疫人员58人。 体育。年末,全县有体育场馆3个。全年举办各类体育赛事29次;荣获各类体育项目奖项112个。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支。202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40261元、比上年增长8.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765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20622元、增长10.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788元、增长10.6%。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城镇为35.5%,农村为34.8%。 社会保障。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39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失业保险参保36479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1216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83044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3139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07929人。年末,全县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74个,床位8019个,其中社会福利院(含民办)10个,床位1944个;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1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城镇居民5654人,比上年下降16.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410元/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农村居民25845人,下降4.1%;农村五保供养人数7786人,增长1.7%。 十二、人口 2021年末,全县有户籍总人口136.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7%。其中:男性71.92万人,女性64.8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0.9:100;乡村人口117.83万人,城镇人口18.92万人;当年出生8929人、人口出生率为6.5‰,当年死亡10671人、人口死亡率为7.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9‰,婴儿死亡率为1.5‰。 注: 1.《公报》中使用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三台县2021年统计年鉴》中各专业年报数据为准。 2.GDP、三次产业增加值、人均GDP、农林牧渔业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电信行业指标中:业务总量、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数、互联网用户均为电信、移动、联通三单位数据之和。 4.产业活动单位数、电信业务总量、高中升学率、博物馆及展览馆个数、影剧院个数5项指标2021年统计口径均有调整。产业活动单位数2020年包含法人单位数,2021年不包含;电信业务总量从2021年6月起,计算方式由原来的按2015年不变单价调整为按上年不变单价计算;高中升学率2020年仅含本科硬上线人数,2021年包含本科及专科上线总人数;博物馆及展览馆个数2021年仅含官方公共文化机构,不包括自建特色文化阵地;影剧院个数2020年包含镇乡电影院,2021年不包括。 5.战略新兴产业分类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 6.交通、通信、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卫生、社会保障、人口等采用市统计局反馈数据。财政、金融、体育采用县级部门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