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商丘市睢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频发的多重考验,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五篇文章”,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万人助万企”工作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生产总值320.77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70亿元,增长5.8 %;第二产业增加值98.17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164.91亿元,增长3.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8.0%,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0.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1.4%。 二、农业 全区粮食种植面积143.96万亩,比上年增加0.44 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6.50万亩,增加0.43万亩;玉米种植面积65.53 万亩,减少1.82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 60.89万吨,比上年减少3.87万吨,下降6.0%。其中,小麦产量37.60万吨,增长1.5%;玉米产量22.86万吨,下降17.4%。 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5.84万吨,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猪肉产量4.27万吨,增长27.4%;牛肉产量0.15万吨,下降19.1%;羊肉产量0.27万吨,下降29.3%;禽肉产量1.15万吨,增长7.0%。禽蛋产量5.87万吨,增长4.1%。牛奶产量0.91万吨,7.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23亿元,比上年增长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4.9%;股份制企业增长8.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9.2%;其他类型企业下降51.5%。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2.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3.3%,家具制造业增长166.0%,医药制造业增长34.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1.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7.5%,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5.6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8%。食品制造业下降0.8%,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1.8%,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下降2.5%,纺织服装、服饰业下降6.6%,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0.2%,纺织业下降11.9%,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下降12.6%,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下降14.7%,造纸和纸制品业下降32.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35.0%,汽车制造业下降38.5%,金属制品业下降82.8%。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下降9.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7%。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实现利润8.42亿元,同比增长9.2%。分行业看,利润总额居前的行业:纺织服装业2.34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33亿元;医药制造业0.75亿元;食品制造业0.36亿元。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87亿元,占全区比重达到65.0%。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4.71亿元。 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 77 家,实现总产值43.23 亿元,同比增长16.5%。 四、服务业 金融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1.8%;房地产业增加值19.94亿元,增长3.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7.64亿元,增长12.5%;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加值15.90亿元,下降3.4%。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4亿元,同比增长4.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同比增长4.4%,餐饮收入同比下降0.6%。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0.7%,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同比下降2.7%,书报杂志类同比增长11.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9.5%,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0.1%,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14.7%,其中汽车新能源类同比增长75.6%。 六、固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4.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4%,民间投资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8.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4.6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5.4%。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4%。房屋施工面积453.12万平方米,增长20.5%。房屋新开工面积166.25万平方米,增长27.8%。房屋竣工面积57.45万平方米,增长162.6%。 全年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34个,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23.7%。 七、财政、教育、卫生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税收收入7.6亿元,增长7.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7亿元,增长1.2%。 优先发展教育,不断改善教育办学条件。城区9所中小学校主体封顶,其中西部新城3所,中心城区6所,今后将逐步投入使用。 持续完善和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区疾控中心现有核酸检测实验室7所,村极标准化卫生室29所;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全覆盖,城乡医保基金结余1.94亿元。 八、文化、旅游 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含纪念馆)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旅游综合收入4.67亿,同比增长46.4%。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常住人口90.25万人;出生率8.42‰;死亡率7.95‰;人口自然增长率0.47‰;城镇化率53.06%。 全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36.9元,比上年增长7.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34.3元,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87.6元,增长8.3%。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521.3元,比上年增长1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479.5元,增长13.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211.8元,增长16.8%。 年末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4万人。机关事业参保在职职工18431人。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实现全覆盖,高龄人口报销支付比例大幅提升,定点医疗机构对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和村级卫生室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价销售。城乡医保基金结余1.94亿元。 十、环境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比上年下降4.1%。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8天,比上年增加20天;PM10平均浓度为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PM2.5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 注: 1.本公报中2021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