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591|回复: 0

[安徽] 2021年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9:42
  • 签到天数: 75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3372
    发表于 2022-8-29 20: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当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公报

    2021年,当涂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干在实处、奋勇争先,全县经济运行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良好态势。                                                                                                            
    一、综合(不含市示范园区)
    经济总量实现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0.98亿元,同比增长11.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07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268.58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216.33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比重为6.9:51.6:41.5。按户籍人口计算(剔除市示范园区),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118998元(折合18445美元)。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其中,农业产值17.6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0.53亿元,增长2.5%;牧业产值7.6亿元,增长24.1%;渔业产值29.6亿元,增长7.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8亿元,增长8.4%。
    2021年全县农业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2021年
    绝对数
    (现价)
    增长%
    (可比价)
    构成%
    全县合计
    58.1
    8.7
    100
    一、农业
    17.6
    3.5
    30.3
    二、林业
    0.5
    2.5
    0.9
    三、牧业
    7.6
    24.1
    13.1
    四、渔业
    29.6
    7.6
    50.9
    五、农林牧渔服务业
    2.8
    8.4
    4.8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2134公顷,粮食产量31万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8160公顷,产量2.3万吨,增长1%;棉花种植面积8公顷,产量7吨;蔬菜播种面积4716公顷,产量11.5万吨,增长5.8%;水果产量2.78万吨,增长6.1%。
    全年水产品产量6.1万吨,比上年增长3%。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3.5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不含市示范园区)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按快报口径,2021年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06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8%。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5.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1.3亿元,增长21.4%;利税40.5亿元,增长22.5%,其中利润总额27.7亿元,增长23.4%。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9.4元,同比增长16.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1.7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60.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市示范园区)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7%,技改投资增长19.4%。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25亿元,增长17.1%。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4亿元,增长24.9%。
    六、对外经济(不含市示范园区)
    对外贸易取得较好成绩。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0308万美元,同比增长44.1%。其中进口额638万美元,出口总额29665万美元。
    招商引资略有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7608万美元,同比增长4.4%。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出行更加便捷。全县境内等级公路里程19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公里,农村行政村灰黑公路实现“村村通”;民用汽车拥有量为87028辆,其中个人汽车58435辆。
    邮电通信业务稳步发展。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880万元,下降14.8%。年末本地电话用户数3.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49.9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7.6万户。
    八、财政和金融(不含市示范园区)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1亿元,增长12.2%。其中,税收收入23亿元,增长12.7%。全年一般预算支出为53.8亿元,增长2.9%,其中农林水利事务、科学技术、卫生健康、教育支出分别为7.67、1.1、5.76和8.02亿元。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为434.6亿元,较年初增加45.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311.8亿元,较年初增加31.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为303.96亿元,较年初增加42.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中小学校60所,在校学生4005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升学率为112.2%。全县幼儿园数达69所,在园儿童数14134人。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强化科普宣传,加强科技创新,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3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净增发明专利110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采石矶涂料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金菜地获评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科达新材料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十、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建成美丽乡村省市级中心村7个。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围乌路提升改造工程完工,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农村公路养护90.6公里,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8条;农村小水厂兼并整合加快推进;围乌路、新黄路沿线住户接通天然气;完成桃花村数字乡村试点。全域扩面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乌溪镇七房村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塘南镇兴永村蝉联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桃花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卫生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县卫生机构数53个,卫生机构人员数2753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数1636人;全县执业(助理)医师1031人;注册护师、护士1172人。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持续推进。全县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内;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10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平安当涂”“法治当涂”建设扎实推进,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位居全省县区前列,获评赛迪治理能力百强县。全面启动“八五”普法,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有效化解信访积案。石桥派出所成功创建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获评全省安全生产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完成各阶段疫苗接种任务。食品药品工作扎实推进。获评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省双拥模范县创建顺利通过考核。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略有减少。全县户籍人口47.7万人(其中市示范园区3.9万人),较上年减少2016人,其中男性24.4万人,女性23.3万人。当年出生人口3472人,死亡人口3298人。全县人口出生率7.3‰,人口死亡率为6.9‰,人口自然增长率0.4‰。
    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07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92元,增长11.5%。
    社会福利事业日臻完善。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30项省民生工程投入资金9.7亿元,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翠竹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等6件民生实事顺利实施。完成东营等老旧小区改造6个、棚户区改造161户、农村危房改造78户。下大力气推进“难安置”专项治理,532户征迁居民住上新居,4549套安置房全面开建。新增城镇就业1026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30人,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78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对象得到有效帮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实施县管校聘改革,优化调整城区教育布局。青莲小学和光明街等4座幼儿园建成使用。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疾控中心能力提升工程、精神专科医院一期项目建成使用,妇幼保健医院开工建设。县老年大学、智慧养老中心投入使用。县公共体育场建成开放。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复审,获评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注:1、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