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906|回复: 0

[江苏] 2021年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12-31 10:19
  • 签到天数: 8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7692
    发表于 2022-8-22 16: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徐州市委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徐州当排头、全省争先进”奋斗目标,以“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为引领,以“强作风、抓项目、提质效、惠民生”为工作主线,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稳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8.22亿元,较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5.03亿元、444.84亿元和498.35亿元,分别增长4.3%、8.6%和12.2%,三次产业结构为14.9:40.1:4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6308元,较上年增长10.2%。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0.5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8万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40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0.61万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0.56万人,创业带动就业2.14万人,开发安置公益性岗位0.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9%。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较上年上涨1.9%。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1.4%,衣着类上涨1.3%,居住类上升2.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交通和通讯类上涨3.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5%,医疗保健类上涨0.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跌1.3%。食品中,粮食下跌0.3%,薯类上涨12.5%,豆类上涨11.4%,食用油上涨6.5%,菜及食用菌上涨7.7%,畜肉类下跌16.6%,禽肉类下跌0.6%,蛋类上涨19.3%,干鲜瓜果类下跌0.9%,水产品上涨24.1%。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跌情况
    (以上年同期为100)
    类  别
    指  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9
    食品烟酒
    101.4
    食品
    101.2
    粮食
    99.7
    薯类
    112.5
    豆类
    111.4
    食用油
    106.5
    菜及食用菌
    107.7
    畜肉类
    83.4
    禽肉类
    99.4
    水产品
    124.1
    蛋类
    119.3
          干鲜瓜果类
    99.1
    烟酒
    101.9
    衣着
    101.3
    居住
    102.7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1.1
    交通和通信
    103.5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1.5
    医疗保健
    100.1
    其他用品和服务
    98.7
    二、农林牧渔业
    种植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7.13 千公顷,较上年增加0.2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48千公顷,较上年减少0.09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95.40千公顷,较上年增加0.13千公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全年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85.04万吨,较上年增产0.17万吨。其中,夏粮30.85万吨,增产0.06万吨;秋粮54.19万吨,增产0.09万吨。粮食亩产445.93公斤,较上年增加0.07公斤。
    林牧渔业总体平稳。全年成片造林2.69万亩,育苗3.92万亩。全年肉类总产量15.47万吨,禽蛋产量7.67万吨。年末生猪存栏57.87万头,出栏90.71万头。年末羊存栏5.41万只,出栏17.11万只。年末家禽存栏1128.50万只,出栏3957.46万只。全年水产品产量2.39万吨。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千公顷,累计达107.80千公顷,增长0.4%;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4千公顷,累计达68.60千公顷,增长0.3%。年末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125台,小型拖拉机10016台,联合收割机2639台,农田排灌动力机械29751台。当年实际机耕地面积231.29千公顷,增长3.4%;机械收获面积达186.93千公顷,增长10.0%;机械植保面积211.31千公顷,增长14.5%。农村用电量17.60亿千瓦时,增长2.3%;农业化肥施用量9.82万吨,下降3.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恢复。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较上年增长16.1%、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3.5%。从主导产业看,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四升两降”,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值增长28.8%、碳基新材料产值增长25.7%、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产值增长9.6%、节能环保产值增长2.3%、绿色食品产值下降1.8%、生态家居产值下降19.3 %。从企业效益看,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25.0%,利润总额增长34.7%;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1%,资产负债率为55.4%。从行业看,全市29个行业大类,27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高达93.1%。
    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签订建筑合同额204.55亿元,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81.07亿元,较上年增长12.6%;完成竣工产值49.43亿元,建筑业劳动生产率23.05万元/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09.7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56.4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速稳步提升。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8.5%。分所有制类型看,项目投资中国有经济控股投资下降38.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下降63.8%,民间投资增长18.9%,基础设施投资下降50.8%。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工业投资较上年增长23.2%。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8.5%,制造业投资增长22.8%。项目支撑有力,全年在库项目增长19.8%,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增长41.3%,其中新开工项目增长32.5%。
    五、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
    交通运输业总体平稳。全年货运量2276万吨,增长18.5%。其中公路货运量1238万吨、水运货运量1038万吨,分别增长23.2%、13.3%。公路客运量1574万人,增长31.3%;港口吞吐量1236万吨,增长103.6%。全市公路总里程3339.0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8.80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1.93万辆,较上年末增长12.7%,净增2.48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21.12万辆,增长13.3%,净增2.48万辆。
    邮电通讯稳步发展。年末邮政线路总长度591公里,农村投递线路长度3523公里。全年邮递国内、国际函件及机要文件11.82万件,包件0.50万件,汇票0.48万张,报刊发行1150.08万份,快递业务总量704.82万件。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8.03万户,下降4.3%;移动电话年末用户139.06万户,增长4.0%;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1.57万户,增长11.4%。
    六、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稳中趋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70亿元,较上年增长22.9%。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80.50亿元,增长17.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限额以上零售额66.80亿元,增长14.8%;乡村限额以上零售额13.70亿元,增长24.8%。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76.99亿元,增长17.3%;餐饮收入3.51亿元,增长33.1%。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72.2%、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24.8%、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30.1%、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35.4%。
    对外经济发展向好。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48亿元,较上年增长13.7%。其中出口总额132.30亿元,增长8.7%;进口总额15.70亿元,增长84.7%。全年实际使用外资3.24亿美元,增长10.5%。服务外包6.02亿美元,其中离岸外包1.01亿美元;跨境电商快速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1.25亿元。
    七、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实现一般预算收入47.34亿元,较上年增长7.8%。其中,税收收入37.96亿元,增长7.3%;非税收入9.38亿元,增长10.2%。主体税种中,企业所得税增长47.1%,个人所得税增长85.2%,城市维护建设税增长7.7%,印花税增长30.8%,环境保护税增长1.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7.06亿元,较上年增长0.6%。其中,用于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分别增长3.3%、3.7%、16.3%。
    金融信贷持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49.58亿元,较上年增长9.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82.84亿元,增长10.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88.61亿元,较上年增长17.7%。其中,居民短期贷款余额114.82亿元,增长21.2%;居民中长期贷款余额283.31亿元,增长15.8%。居民消费贷款289.15亿元,较上年增长16.9%,其中短期消费贷款增长39.1%,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长15.5%。
    保险业务基本稳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9.02亿元,较上年下降0.3%。其中,财产险收入9.04亿元,增长7.5%;人寿险收入9.98亿元,下降6.5%。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6.98亿元,较上年增长17.9%。其中,财产险支出5.40亿元,增长27.5%;人寿险支出1.59亿元,下降6.1%。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年末省级加速器2个,孵化器达到11个、新增1个,省级及以上孵化器上10个;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11个。拥有省级及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院士工作站2个。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成交项目51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5.38亿元。全市专利授权量5230件,较上年增长94.0%。其中,企业专利授权量达到4815件,发明专利授权量45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件,较上年增加3件。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小学校206所,在校学生15.36万人,较上年下降8.9%;初级中学47所,在校学生10.20万人,较上年增长4.6%;高中12所,在校学生3.77万人,较上年增长24.8%;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0.80万人,较上年增长8.1%;普通高等专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0.1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0.06万人;在园幼儿5.11万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350余场,送戏下乡100余场,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建成开放。有序推进博物馆、艾山、时光隧道、红枫主题公园提升改造,有效增强旅游景观品质和接待服务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首届大运河汉文化旅游节、“红色百年”优秀作品巡展、“行走的历史”进校园等活动相继开展;组织春夏秋免费艺术培训5000余课时、系列文化讲座21场、“小薇读书会”阅读活动40余期,受益10000余人次。文艺创作精品纷呈,柳琴小戏《未见面的新娘》、美术作品《延安印象》荣获省级奖项;《老于还乡》参加江苏优秀群众文艺节目全省巡演活动20余场次;编排反映抗战精神的大型现代柳琴戏《运河滔滔》,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精神力量。
    卫生健康事业稳步推进。医疗机构建设成效明显,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医院,妇幼保健院创为二甲妇幼保健院。国家级“县域医共体”“联合病房”“专家工作室”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年内建设5个专家工作室和1个联合病房。新建社区医院2家、省市级特色科室4家。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邳州市职工象棋比赛、太极武术大赛、羽毛球排球赛等全民健身活动20余场。加强体育人才培育,组织徐州市二级社会指导员线上学习和线下技能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500余人。竞赛竞技全面发展,江苏省田径锦标赛获得金牌2枚、银牌3枚,团体总分第17名,保持江苏省甲级队行列。在省乒乓球锦标赛、徐州市划船、举重、跆拳道等比赛中,个人与团体均取得优异成绩。全国第十四届全运会,我市运动员荣获金牌两枚;第十六届夏季残疾人奥运会,15名邳州运动员获得19金2银1铜的骄人成绩,占全国96枚金牌的近五分之一;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邳州籍运动员又夺得了29金17银11铜,创造了邳州籍运动员参加残奥会、残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十、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功能品质有效提升。全年实施新建改建42条道路、12个商业广场基础设施,新增停车位1175个。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全力推进48.8公里燃气管网建设。改善乡村居住条件1.01万户,提档升级农村公路20公里,危桥改造完成10座,实施安防工程84.81公里。截至年底,全市境内乡村道2597公里,农村公路桥梁874座。重点工程建设顺利开展,344省道和徐洪河大桥建成。全力推进新港建设,徐连高铁正式通车运营,陇海大道、南京路、瑞兴路建成通车;台睢高速、疏港公路、连霍高速邳州高新区互通、瑞兴路京杭运河大桥等工程全面有序展开。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全年PM2.5年均浓度为3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3.6%,较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市8个国省考断面均值都达到Ⅲ类水质考核目标。全市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 56.8%。土壤环境持续优化,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为100%,重点建设用地“一住两公”地块实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覆盖。生态优势持续巩固,林木覆盖率提升至31.6%,自然湿地保护率58.1%,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稳定在62.2%。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8个,省级绿美乡村8个,徐州市级美丽宜居村庄142个。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平稳。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91.78万人,其中,男性100.04万人,女性91.74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9:100,年末常住人口144.20万人。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城镇化率为58.77%,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42元,较上年增长10.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55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09元,增长11.9%。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501元,较上年增长21.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855元,增长17.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898元,增长25.9%。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63.2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149.5万人,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13.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9.9%。全市医疗救助对象达13.2万人,群众享受待遇稳步提升,医药费用负担不断降低。企业个人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减轻失业保险参保企业负担,为参保单位发放稳岗补贴;发放技能提升补贴0.09万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0.66万人次,发放失业补助金1.0万人次。社会救助水平有效提升,城乡居民低保标准为670元/月,全市最低生活保障1.43万户、3.13万人;享受“两项补贴”待遇困难残疾人1.92万人次,发放尊老金4.63万人。
    注:1.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与往年不具可比性。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