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永修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县统筹疫情防控、抗洪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显著,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6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33.44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90.82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5:53.3:36.2。 二、农业 2020年,全县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三农”精神和措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夯实农村基础建设,有效地促进全县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44.11亿元,比上年增长9.1%。 全年粮食总产量20.67万吨,棉花总产量0.15万吨,油料总产量1.25万吨,水果总产量8.25万吨,茶叶产量319吨。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361万亩,比上年增长14.95%;幼林抚育面积4.2万亩,增长2.4%;主要林产品产量2917.5吨,增长20.68%。 畜牧水产业发展稳定。全年肉类总产量1.56万吨,减少1.94%;生猪出栏12.22万头,减少16.9%;生猪存栏5.57万头,增长76.52%;水产品产量5.79万吨,增长0.4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5.5%;工业经济效益平稳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营业收入577.54亿元,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5.24亿元,增长6.1%。新型产业稳步发展。全县规上工业五大新型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98.26亿元,增长6.3%,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4.9%。其中: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7.37亿元,增长10.6%;新型建材产业实现总产值127.75亿元,增长7.5%;新型电子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80亿元,下降5.6%;新型机械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21亿元,增长7.2%;新型仿生制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13亿元,下降5.3%。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18亿元,增长5.3%;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1.94亿元,房屋施工面积207.3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全县调整投资方向,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内需,固定资产投资取得可喜成绩。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6%。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 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全县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41个,占施工项目总数的35%。其中:江西中城通达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年产3万辆纯电动货车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2020年累计完成48601万元;江西康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人造大理石生产线升级改造技改项目计划总投资13.6亿元,2020年累计完成投资66681万元;江西银河表计有限公司智能电表改扩建项目计划总投资8.5亿元,2020年累计完成20841万元;江西科源电力有限公司年产10000台环保型中压气体绝缘开关柜项目计划总投资8亿元,2020年累计完成44348万元;江西兴盛鑫纳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000吨非晶带材等产品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2020年累计完成38228万元;永修县吴城候鸟小镇二期项目计划总投资14.01亿元,2020年累计完成4019万元。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2020年,公路客运量完成251万人,比上年增长21.3%。公路货运量完成340万吨,比上年减少13.3%。 邮电部门加强了基础建设,提高了通信能力,通信手段进入了现代化行列,为全县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5349.06万元,固定电话3.76万部;移动电话27.24万部,电话普及率为82.9%,年末互联网用户达到9.31万户。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0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1.09亿元,增长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93亿元,增长4.5%。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8.81亿元,同比增长11.3%。从限上四大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14.27亿元,增长12.9%;零售业销售额22.16亿元,增长11.7%;住宿业营业额2.6亿元,增长16.2%;餐饮业营业额6.0亿元,增长24.3%。 七、招商引资和外贸旅游 2020年,县委、县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来抓,全县经济形成了抓好招商促发展,经济发展促招商的良性循环。全县签约2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69个,实际进资169.29亿元,比上年增长8.75%;实际利用外资18139万美元,增长6.24%;外贸出口总值完成26.8亿元,增长15.5%。招商引资工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旅游业发展趋缓。全县共接待游客1035.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1.9%,其中:接待境外游客0.6万人次,下降95.9%;实现旅游总收入73.5亿元,下降23.3%,其中:外汇收入180万美元,下降95.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税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培植财源,取得了财政增收的好成绩。全县财政总收入3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9亿元,增长18.5%。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2.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83.0%,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有待提高。 金融信贷规模扩大,信贷结构趋向合理。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48.16亿元,比年初增加18.4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54.59亿元,比年初增加20.47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50.65亿元,比年初增加2.13亿元;广义政府存款余额42.83亿元,比年初减少4.16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84.48亿元,比年初增加44.3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86.55亿元,比年初增加9.9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97.93亿元,比年初增加34.35亿元。全县金融机构存货比73.32%,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2020年全县保费收入32065.93万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4157.62万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7908.31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2019.1万元,其中:财产险已决赔款9756.3万元,人寿险已决赔款及给付金额2262.8万元。 九、科技、教育和文化 科研事业进展顺利。2020年全县共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6项。科学技术经费支出8114万元,增长7.0%。推广和实施的科研项目进展顺利效果明显,科技兴县的意识不断增强。 教育工作全面发展。全县共有普通中学24所,其中:高中2所,在校学生8150人;初级中学22所,在校学生14924人;小学114所,在校学生24375人;幼儿园114所,在园幼儿数10870人;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2177人。全县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为100%;初中入学率达100%,巩固率为95.00%。2020年高考2544名考生,文理科(不含体育、艺术特长生)一本上线329人;二本上线981人,高考成绩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2020年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8.87万册,文化馆1个,电视台1座,城镇有线电视用户9805户,覆盖率16.8%;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2886户,覆盖率15.6%;建成农家书屋145个,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 十、卫生和体育 卫生事业发展较稳步。2020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28个,床位1345个,卫生技术人员1362人,有医疗点的农村100%全覆盖。农村医疗设备日益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继续实施,社会医疗保险面不断扩大,为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县选派的运动员在参加全国和省、市举办的各项比赛中共获得75枚奖牌,为我县争得了荣誉,尤其是青少组百县篮球赛我县运动员取得全省第六的好成绩,百县足球赛我县青少组运动员也打进了全省32强,另外羽毛球甲组参加省锦标赛有五人取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并且取得羽毛球团体第三的好成绩,乒乓球参加省乒乓球锦标赛取得银牌。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蓬勃发展,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改善。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年出生人口3285人,出生率8.26‰;死亡人口1432人,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长率4.66‰。年末全县总人口(户籍)达39.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46万人,占41.3%,乡村人口23.32万人,占58.7%。 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46元,增长5.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51元,增长6.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4.59亿元,增长15.3%。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说明: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生产总值、建筑业增加值等指标数据的2018年基数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调整。 5、如本公报数据与统计年鉴数据不一致时,以统计年鉴为准。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林业数据来自县林业局;水产品产量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外贸、利用外资和省外资金数据来自县商务局;公路客货运输量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电信业务量、移动电话用户数、固定电话用户数来自县移动、电信、联通公司、网络公司;邮政数据来自县邮政公司;旅游、文化馆、图书馆、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数据来自县文广旅游局;存贷款数据来自县人民银行;保险数据来自县人保财险、县太平洋财险、县人寿保险、中国人寿永修分公司和县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县教体局;科技数据来自县工信局;卫生、计划生育数据来自县卫健委;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其他数据来自县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