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昌市青云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极为不易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和支柱产业退出的严峻形势,青云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发展不动摇,全区各项事业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9.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30.25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109.57亿元,增长2.6%。三次产业构成比重为0:67.8:32.2。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2.56亿元,同口径下降15.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4亿元,同口径下降15.7%。从收入完成情况看,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94.7%,其中,增值税13.65亿元,下降31.7%;消费税8.4亿元,增长2.3%;企业所得税9.99亿元,下降8.7%;个人所得税2.48亿元,增长12.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6.82亿元,增长65.3%。其中,医疗卫生支出2.18亿元,增长43.8%;城乡社区支出2.24亿元,增长38.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2亿元,下降11.3%;教育支出4.19亿元,增长1%。 物价水平:根据南昌市统计局反馈数据,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5%,商品零售价格上升1.5%。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较2019年下降3.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全区8个行业大类中有3个实现增长,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行业中总量最大的汽车制造业,2020年,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7.9%,高于全区平均增速4.0个百分点,对全区贡献度高达110.5%,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长4.3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从增速上来说,经历了2019年重工业发展迟缓后,2020年重工业发展好于轻工业。2020年,全区重工业企业同比增长7.9%,高出全区平均增速4.0个百分点,高出轻工业19.8个百分点。从经济效益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5.27亿元,同比增长11.1 %;实现利润总额9.73亿元,同比增长27.9%,企业的利润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分行业看,全区8个行业大类中营业收入有3个行业正增长,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2.7%,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有4个行业利润总额正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28.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0.6个百分点,总量占比高达55.5%。 建筑业: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实现137.76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6.2%。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76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96.04亿元,同比增长12.02%,完成出省施工产值21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7%,占建筑业总产值的36.05%。全年签订工程合同额1324.0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14%;建筑业竣工产值345.5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1.0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97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上升21.65%。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2020年,青云谱区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从项目规模看: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7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5.9%,占全区投资总量的32.4%,拉动全区投资增长13.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一是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89.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6.7%,占全区投资的比重为48.2%。二是工业投资增速12.7%,占全区投资的比重为9.8%;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7.9%,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4%,占比同比提高13.9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全年36个在库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82.10亿元,同比下降26.7%,增速较上年下降92.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60.62亿元,同比下降29.5%,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73.8%;办公楼完成投资4.56亿元,同比下降17.7%;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13.22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他投资完成3.70亿元,同比下降64.3%。 四、 国内贸易 2020年,青云谱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2亿元,增长2.8%。分规模看,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38.4亿元,增长2.5%;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07.8亿元,增长3.3%。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97.76亿元,同比增长6.7%;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41.93亿元,同比增长0.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65亿元,同比增长-20.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86亿元,同比增长7.1%。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63.38亿元,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为45.8%,同比增速为4%,拉动全区限上零售额增长1.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吃穿用类”商品中,“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及“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速分别为:6.9%、5%、0.2%、-0.6%、-0.3%、-3.7%、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书报杂志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7%、-5.4%、3.1%、-4.5%。 五、重点服务业 2020年,全区规上服务业单位90家,实现营业收入36.57亿元,同比增长3.6%。涉及GDP行业的单位61家,实现营业收入20.71亿元,同比增长0.1%。从各行业的发展规模看,专业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卫生业仍然是全区重点服务业中的三大支柱行业,分别占全部收入的24.2%、16.3%和16.3%;从各行业的发展速度看,位居前列的分别是道路运输业同比增长50.0%,房地产租赁经营业同比增长25.0%,专业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5.2%。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52%;实际利用内资84.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8%。 七、教育、科技体育 教育事业:2020年末全区区属普通中学6所,在校学生4292人,其中,女生2265人,专任教师393人;小学16所,在校学生20921人,其中,女生9595人,专任教师121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均为100%。南菁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万溪王华霖小学等9所学校提升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区少儿活动中心正式对外运营;14所配套幼儿园无偿移交。 科技体育:全年安排科技支出3595万元,专利授权数1100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95件;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91家,其中,本年新增25家。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兑现全区科技型企业补助资金233万元,获得上级科技扶持资金近2500万元。全区拥有8座体育场馆,各种健身活动场所367个。我区各体育代表队在省、市等一系列重大比赛中频创佳绩,获得省级以上奖牌28枚,其中金牌10枚,银牌13枚,铜牌5枚。 八、文化 区图书馆图书总藏量为123606册,发放借书证5824个,总流通人次为25.969万人次,书刊外借达15.2802万册次。文旅产业绽放光彩,稳步推进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提质升级工作;大力推进梅湖湾文旅项目、尚书阁精品图书馆等建设,优化景区功能空间布局。八大山人纪念馆荣登国家一级博物馆榜列;洪都机械厂旧址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城南龙灯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 九、卫生 年末全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2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3所,病床数3136张,有执业医师1633人,卫生防疫人员68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77‰,婴儿死亡率2.26‰,产妇住院分娩率100%。总投资约5亿元的南昌市第五医院广州路新院区正式开诊;区疾控中心PCR实验室标准化建设顺利完成,已具备独立开展新冠病毒检测能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构筑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4例,交出了确诊病人“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优异答卷。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2020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86556户,总人口260704人,年平均人口262513人,年末户籍城镇人口为260704人,城镇化率为100%。 人民生活: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79元,同比增长5.7%。 社会保障: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6416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17664人,大力落实医保惠民政策,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签约率达96%;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66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946人;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4个,床位835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27万元,灵活就业困难人员、企业社保补贴237.15万元,困难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93.1万元;举办14场“才聚青云”系列线上线下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近8200个;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52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14人,累计发放低保金约1567万元;全面铺开“救急难”工作,累计发放临时救助困难群众备用金190余万元;加大“七彩虹”帮扶特困群众力度,开展各类帮扶服务500余次。我区获评全国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单位;医保“订单式”服务新模式获评全国医保精细化管理服务典型案例优秀奖。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快速实施。以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为抓手,建机制、补短板、强弱项,投资9.16亿元,推进92个项目,已完工88个。完成洪溪竹园等12个邮票绿地建设。新建王府井等8个停车场,增设1874个公共停车泊位,有效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升级改造32条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全区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12.7%。高品质推进14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约1.5万户群众;在拆违过程中创新五“心”工作法,京山街道麻纺小区实现“零补偿、零阻工、零上访”的好成效。 城市管理精心精细。全力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投入430余万元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实现全区227个居民小区、165家公共机构全覆盖,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率达28%以上。完成康泽园垃圾站和玉带河垃圾站提升改造工程。投入763万元,新建21座公厕,全力打造“10分钟如厕圈”。实施农贸市场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打造以南深农市场为代表的大型市场管理样板,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投入300余万元,集中开展建筑屋顶专项整治和高架沿线环境精细整治,打造美丽空中风景。 环境保护措施有力。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投入约664万元,在全市率先安装32台高密度空气质量微型监测设备,构建大气污染精细化智能监管系统,提高监管靶向性,促进监管方式由粗放型向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转变。城区空气质量逐年提高,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06天,比率达90.8%。切实履行“河长制”工作职责,共设地表水监测点位9个。投资约2000万元,实施玉带河南支上游周边污水截污工程,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100%,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Ⅳ水体比例100%。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