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沁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三篇光辉文献”,紧紧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市委“五个三”战略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目标,短板领域韧性增强,民生福祉保障有力,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总体经济呈现回升向好的运行态势。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22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68.5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49.4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1:74.2:21.7。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1.9%;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1.2%;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6.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8亿元,下降0.4%;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13.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4260元,按2020年平均汇率计算为15985美元。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43.6亿元,下降15.6%。其中,增值税4.4亿元,下降20.6%;企业所得税1.8亿元,下降19.0%;个人所得税0.1亿元,下降4.6%;资源税2.4亿元,下降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2亿元,下降13.8%。其中,税收收入11.4亿元,下降9.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8亿元,下降4.6%。其中,教育支出增长1.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39.3%,交通运输支出增长27.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0.5%,科学技术支出下降46.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下降3.0%,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下降29.5%,节能环保支出下降15.5%。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00705人,比上年末减少907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97702人,乡村户籍人口103003人。出生人口1683人,死亡人口1653人,户籍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84(以女性人口为100)。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179人,帮助4218名贫困人员实现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456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56%,控制在目标任务4.2%以内。 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328户,日均分别新登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47户、2.91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4638户。 新动能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达76.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3%,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76%。全年煤层气行业完成投资29.2亿元,增长57.6%,占投资总额的38.1%,比上年提高了12.0个百分点。全年限上企业(单位)网上零售额557.4万元,增长3.0%。
二、农 业 全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84095.0亩,下降0.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1396.8亩,增长1.4%。粮食作物中,小麦播种面积19050.5亩,下降3.0%;玉米播种面积255905.8亩,下降8.5%。粮食总产量110071.6吨,增长27.4%。其中,小麦产量4538.8吨,增长16.3%;玉米产量82602.3吨,增长7.4%。粮食亩产量322.4公斤,增长25.6%。年末全县设施农业大棚1919个,同比增加120个,增长6.7%。其中蔬菜播种面积2162亩,下降8.3%,产量10528.5吨,下降1.7%;食用菌产量1928.7吨,增长42.4%。 年末全县大牲畜存栏168头,下降13.0%;猪存栏50375头,增长42.1%;牛存栏2669头,增长66.3%;羊存栏127777只,增长13.8%;禽存栏2562049只,增长15.9%;羊群饲养量182335只,增长1.6%;肉类总产量20499吨,增长35.1%;禽蛋产量3240吨,下降0.4%;蚕茧产量257.1吨,下降44.1%。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10524千瓦,增长2.9%。机械耕地面积20656公顷,增长2.4%;机械播种面积16346公顷,下降0.8%;机械收获面积12974公顷,下降3.7%。全县农机服务收入4930万元,增长0.8%。 年末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69个,有66个合作社荣获国家、省、市、县示范社荣誉称号。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个,省级示范社27个,市级示范社21个,县级示范社15个。全县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农场56个,省级示范农场3个,市级示范农场1个。 全年全县共完成义务植树35万株、荒山造林6287.5亩、通道绿化57.05公里、生态园林村村庄绿化22个、核桃经济林提质增效综合管理6000亩,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3.8‰以下。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57家,规模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9%;其中,煤炭行业增长7.9%;煤层气行业下降2.2%。共完成总产值314.1亿元,下降1.8%;实现营业收入50.9亿元,下降8.2%;利税总额96.3亿元,下降22.8%。其中:煤炭行业总产值188.9亿元,增长0.4%;营业收入40.6亿元,下降8.8%;利税总额71.0亿元,下降19.8%;煤层气行业总产值71.6亿元,下降9.2%;营业收入7.4亿元,下降10.0%;利税总额21.4亿元,下降33.3%。共完成销售产值311.1亿元,下降1.6%;实现利润63.5亿元,下降27.6%;税金总额32.8亿元,下降11.6%。
全年全县原煤产量3556.0万吨,增长14.0%;洗煤1965.0万吨,增长78.3%;煤层气利用量45.3亿立方米,增长6.3%;煤层气液化量68.8万吨,下降8.0%;发电量144756万千瓦时,下降3.5%;焦炭20.0万吨,增长8.2%;生铁1.8万吨,增长41.7%。
表3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38.0万吨标准煤,下降8.4%;规上工业单位总产值能耗为0.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6.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1.8%;规上工业企业工业用电量233236.7万千瓦小时,增长1.0%。 全年全县新入库规模工业企业10户,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17.5%,完成工业总产值13.0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4.1%。新入库工业企业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8.2%,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 全年全县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86.7亿元,增长8.2%;实现营业收入180.6亿元,增长6.0%;其中,民营工业总产值131.3亿元,增长3.2%;民营工业增加值65.8亿元,增长9.8%。 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16家,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亿元,增长34.4%;签订合同额4.0亿元,增长83.3%;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3.6亿元,增长85.6%。房屋施工面积达到5.9万平方米,增长74.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完成1.5万平方米,下降44.8%;房屋竣工价值完成2.9亿元,下降4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8亿元,增长8.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56.5亿元,增长28.9%;民间投资13.0亿元,下降43.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0亿元,增长36.1%;第二产业投资59.6亿元(全部为工业投资),增长0.7%;第三产业投资14.1亿元,增长46.6%。
全年全县在库项目241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76个,计划总投资500.5亿元,本年完成投资67.3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7.6%。 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计划总投资194451万元,增长116.0%。本年完成投资21553万元,增长126.7%。按工程用途分,住宅投资19908万元,增长158.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83万元,下降67.7%;其它投资1262万元,增长101.3%。全年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66652平方米,增长229.4%。 全年全县共实施省市县重点工程26项,概算总投资302.2亿元,当年安排投资30.3亿元。全年共完成投资46.8亿元,投资完成率154.7%。其中,省市重点工程5项,全年完成投资20.3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225.4%。
五、市场贸易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亿元,增长0.3%。其中,城镇消费20.9亿元,增长0.3%;乡村消费5.9亿元,增长0.1%。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5亿元,增长3.2%;零售业零售额17.6亿元,增长3.3%;住宿业零售额0.4亿元,下降4.9%;餐饮业零售额4.3亿元,下降12.5%。
在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日用品类、金银珠宝类、服装鞋帽纺织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和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实现零售额8026.8万元、623.9万元、785.5万元、299.5万元、786.2万元、3313.6万元,106.4万元和995.2万元;分别增长4.1%、14.2%、98.9%、40.6%、229.6%、17.3%、54.4%和17.7%。书报杂志类实现零售额69.4万元,下降1.4%。 全年全县签约项目68个,总投资188.04亿元,完成市目标180亿元的104.47%;签约项目当年开工44个,开工率64.71%;新开工固投项目总投资67.85亿元,固投项目到位资金23.74亿元,非固投项目到位资金1.43亿元。
六、交通、邮电和通讯 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537.3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7.3公里;共有载货汽车640辆,其中,普通载货汽车载重量15050.6吨位;共有公路干线3条120.79公里,公路支线334条1339.25公里,桥梁114座4289.91米;全年公路养护里程1537.34公里。全年全县客运、公交和出租总客运量380万人次,其中春运总量41万余人次。新增公交车4台,新增公交车站点302处。 年末全县邮政局(所)20处,邮政路线48条,邮政单程总长度1279公里。全年共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683.8万元,比上年减少93.3万元,下降5.3%;其中,国内函件20.1万件,特快专递78.3万件,订销报纸379.8万份,订销杂志12.7万份。 年末全县共有通讯基站数1753座,其中,新联通公司511座,移动公司1016座,电信股份有限公司226座。移动电话客户210885户,比上年减少469户,下降0.2%;其中,4G客户170296户,比上年增加10138户,增长6.4%;互联网客户75117户,比上年增加5725户,增长8.3%。全年共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4037.5万元,比上年增加209.2万元,增长1.5%。 七、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46.2亿元,较年初增加7.8亿元,增长5.6%;其中,年末住户存款余额达101.3亿元,较年初增加12.2亿元,增长13.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45.0亿元,比年初增加0.7亿元,增长1.5%。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为30.8%,较上年同期的32.8%下降了2.0个百分点。
全年全县保险行业实现业务总收入10633万元,增长4.9%。其中,财产保险业务收入2690万元,增长6.6%;人身保险业务收入7943万元,增长4.4%。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601万元,下降50.1%。其中,财产险赔款1102万元,下降33.8%;人身险赔款及给付499万元,下降67.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9所,其中:幼儿园49所,小学54所(教学点17所),初中11所,高中3所,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新建东关幼儿园和定都小学如期招生,完成了7所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工作,全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全年共创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4所(东关小学、端氏小学、城镇初中、端氏初中);县级文明校园42所,市级文明校园(先进校)10所,省级文明校园(先进校)2所。在校学生20325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数3139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数2675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12557人,其中园幼儿4153人,小学7841人,初中4716人,高中3169人,职中366人和特殊教育80人。2020年中考成绩排名全市第三。高考600分以上人数45人,二本B类以上达线704人,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 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年全县学前教育阶段发放补助资金252.25万元,惠及学生5045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发放各类补助资金615.70万元,惠及学生23718人次;普通高中阶段发放各类补助资金959.62万元,惠及学生11325人次;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发放各类补助资金269.20万元,惠及学生2898人次。发放双特奖助学金356万元,惠及学生547人;大学生贷款5294.98万元,惠及学生8361人;市政府资助金84.6万元,惠及大学新生143人。
年末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省级创新平台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71家。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1.51%,每十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4件。两项煤层气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立项支持,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发放各项创新奖励资金120万元;龙港镇、端氏镇、嘉峰镇3个乡镇被命名为创新型乡镇。
九、文旅、卫体和融媒体 年末全县共有群众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史博物馆1个,宣传文化中心1个,老年活动中心1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县级剧团1个,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全县共有农村电影放映队11支,业余文艺演出团体4家;全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省级项目9项,市级19项,县级55项。建成“树理云”数字文化馆和数字图书馆,共有数字资源20TB,其中电子书5万册共10TB。成功申报2020年度山西省群众文化惠民项目4项。其中,山西省群众文化服务品牌1个、山西省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文艺小分队)35支、山西省乡土文化能人艺人17个、山西省乡村文化带头人35个。全年开展免费送戏下乡140场,免费送电影下乡1532场。 年末全县共有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3个)。共有星级饭店1家(三星级1家)。全县累计接待旅游者人数423.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46亿元,受疫情影响分别下降58.1%和59.6%。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61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734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29人,每千人拥有病床3.37张,每千人拥有医生数3.80人。村卫生室覆盖率1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100%。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12月31日被国家卫健委正式命名为“全国健康促进县”。全县9754贫困人口参保实现全覆盖,医保参保率达100%。减免挂号诊疗费、一般诊疗费18295人次,减免费用68677.8元。先后成功组织举办了2020元旦新年长跑、第三届农民乒乓球赛、山西沁水半程马拉松赛、第三届全国青少年跆拳道邀请赛、第四届全国自行车公开赛等赛事。 年末全县共有广播电视机构融媒体中心1个,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调频发射功率1千瓦,广播覆盖率为97.3%;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发射功率0.6千瓦,电视覆盖率达98.8%;全年制作播发《沁水新闻》220期;电视台在央视发稿3条,省台发稿22条,市台发稿197.5条,微博编辑播发消息189条,微信公众号发布1127条,沁水融媒抖音发布3265条,点赞量2000余万。 十、居民收支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64元,增长6.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25元,增长5.0%;人均消费性支出20469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4元,增长10.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643元,增长12.2%。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20.3%和26.0%,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7和0.4个百分点。
全年全县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58522人,共征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4122.36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分别参保10892人、24952人和122678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征缴11698万元、20848万元和1576.36万元。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90799人,其中城镇职工31117人,城乡居民159682人;征缴医疗保险基金16594.27万元,其中城镇职工12602.22万元,城乡居民3992.05万元。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分别参保19796人和41000人,保险金分别征缴810.73万元和865.45万元。全年全县共发放基本养老金45148.26万元,其中为机关事业单位发放待遇20918万元,为企业职工发放待遇17926.9万元,为城乡居民发放待遇6303.36万元。 年末全县城市低保对象151户205人、农村低保对象2542户3179人、特困人员853户873人、临时救助3469户,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619.59万元。城市低保标准由年6960元提高到年756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年4440元提高到年528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年5820元提高到年6900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0.62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16.59万元,经济困难的老年人两项补贴61.03万元。全县共有养老机构8家,养老机构床位数447张,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共106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3.8%。 全年全县城市建设承担实施22项重点工程,总投资42.8亿元。其中:8个续建项目;10个新建项目;玉皇山外环路、南山城市道路等3个储备项目。规划启动玉皇山外环路、南外环城市道路;南山城市道路一期、桃园小区道路延伸段、县城西街南北街改造投入使用。城隍庙及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游泳馆、梅杏剧院正在主体施工。县城供气供热管网延伸项目增加供热面积17万平方米。杨河、新城、杏园和火车站等4个棚改项目,新建887套住宅;县域移民(一期)共新建6栋计504套移民安置住宅,配套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道路硬化等附属设施。全年全县共排查房屋51771户,完成全县8040户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和危房改造户的房屋鉴定和信息挂牌工作,完成房屋质量提升501户,完成7414户房屋外面立提升任务。全国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市“三城同创”目标圆满完成。 全县新建建筑节能执行率100%,政府投资类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100%,全县绿色建筑面积4.28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46.88%,可再生能源建筑面积6.78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74.3%。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年末全县有自然保护区1个(历山),自然保护区面积24800公顷;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太行洪谷),保护面积2032.39公顷。 全年全县规上原煤生产企业向省外运输煤炭2437.82万吨,下降16.16%,外运煤炭占原煤产量的68.55%。 全年全县社会用电总量276071.61万千瓦小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1596.80万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0.58%;第二产业用电247001.20万千万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9.47%,其中,工业用电245493.55万千万小时;第三产业用电20340.13万千万小时,占全社会用电的7.3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135.14万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58%。 全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9天。其中,一级天数118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3.55。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年末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112%;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39.8%;县城集中供气覆盖率98.5%;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82.5%。 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8起,死亡5人(均为道路交通事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22。 公报注释 :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GDP按照2019年常住平均人口数计算。 3.本公报所列增加、增长、减少、下降均系与上年比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年初相比。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5.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5000万元项目和房地产项目统计方法为财务支出法,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统计方法为形象进度法。 6.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尚未反馈公布,暂无2020年常住人口相关数据。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民营经济资料来自县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重点项目建设资料来自县发展和改革局;招商引资资料来自县投资促进中心;就业、社会保障等资料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等资料来自县医疗保障局;市场主体资料来自县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督资料来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林业相关资料来自县林业局;交通相关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总量、电话用户、上网人数等通信数据分别来自县邮政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保险相关资料来自县财产保险公司和县人寿保险公司;金融相关数据来自县人行;教育相关数据、科技项目等资料来自县教育局;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旅游等资料来自县文化旅游局;广播电视等资料来自县融媒体中心;卫生、计生、体育等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城乡低保等相关资料来自县民政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城镇建设资料来自县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绿化等资料来自县园林局;生态环境资料来自晋城市生态环境局沁水分局;应急管理资料来自县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资料均来自县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