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市津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津南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加速恢复,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7%(按可比价计算)。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1.9%;第二产业比上年下降1.2%;第三产业比上年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为1.24:33.42:65.34。 财政收支平稳运行。2020年,实现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6.6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0.1%。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10.64亿元,企业所得税6.60亿元,个人所得税0.79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9.22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88亿元,教育支出14.85亿元,卫生健康支出8.31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202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3 %。从产业完成情况看,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8.3%;第二产业比上年下降4.4%;第三产业比上年增长10.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2.65:5.19:92.16。 民营经济发展良好。2020年,全区新登记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7664户,累计81447户,比上年增长11.9%,注册资金3519.4亿元。全区累计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957户,1000至5000万元的民营企业6423户,1000万元以下的民营企业31246户。 “五个一”重点工程统筹并进。“一屏”: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成效显著,新增造林绿化面积5.7万亩,新建林间路17.8公里,海河南岸生态廊道基本成型。“一谷”:智谷科创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建成5G基站1529个,天津海尔洗衣机工厂5G智慧园区入选《中国5G垂直行业应用案例》,智慧津南项目9个子项投入运行。“一展”:国家会展中心建设全面推进,一期展馆区主体完工,二期展馆区完成桩基工程,国展大道等17个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一带”:海河中下游高端服务业发展带活力显现,以会展经济为核心的津南服务业发展规划、促进会展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一稻”:积极落实小站稻振兴计划,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智能加工中心竣工投产,小站稻作展览馆建成运营。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深入开展,2020年消除安全隐患1.3万余项,化解信访积案150余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胜利。精准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投入帮扶资金2.33亿元,新疆策勒等4个协作支援县全部脱贫摘帽,完成消费扶贫4.1亿元,18个困难村结对帮扶工作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撤销取缔工业园区20个,“园区围城”三年治理任务圆满完成,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区级绿色工厂7个。 二、农业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全年农业总产值11.93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种植业产值4.16亿元,林业产值2.86亿元,畜牧业产值0.53亿元,渔业产值4.24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14亿元。 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全区龙头企业2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区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合作社5个,含市级示范合作社2个,示范家庭农场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0年,全区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0%;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8%。 工业企业效益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52.8%,营业利润同比扭亏为盈,应交增值税比上年增长46.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1%。 建筑业生产保持平稳。2020年,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9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432.87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520.8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4.3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房屋竣工面积165.40万平方米。 四、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 2020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2%;住宿餐饮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9.1%。 商贸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337.44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完成104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00亿元,比上年下降16.8%。 住宿和餐饮业稳步复苏。全年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9.13亿元,比上年下降28.9%。其中,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5.15亿元,比上年下降28.6%,占全区营业额的43.6%;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3.99亿元,下降29.4%。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20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6.7%。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新增运输企业185家,新增运力1733车19690吨。全区运输企业累计1003家,运力总量4644车65339吨。 邮电业常态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5359万元,发送函件4.6万件,汇票0.2万件,特快专递1.2万件。 旅游产业逐步恢复。精心策划“稻乡寻源”主题旅游路线,线路全年接待游客5.1万余人次。线上参展2020年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截至2020年底津南展区观展量达3.8万余人次。广泛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全年完成组织区级旅游活动、指导基层、景区开展活动共计21场次。 六、金融 2020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8%。截至年末,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00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居民储蓄61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城乡贷款余额798.18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七、房地产 2020年,全区房地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4%。房地产开发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165.5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1%;竣工面积351.0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8%。商品房销售面积145.4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2%;实现销售额203.66亿元,比上年下降1.2%。 八、招商引资 外经贸保持平稳运行。2020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额3122万美元,外贸进出口实现123.70亿元。 吸引内资呈现良好态势。2020年完成外省市内资额228.02亿元。其中区域主导产业实际利用内资5.94亿元;引进京冀项目26个,到位资金130.73亿元;引进外地民营企业40家,到位资金105.77亿元。 注册企业增势良好。2020年全区新增注册企业2134家,总注册资本1131.01亿元,累计引进企业19728家,总注册资本1692.95亿元,全年税收21.85亿元。 九、科教文卫体 创新活力不断激发。2020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558家,“雏鹰”企业评价入库242家,”瞪羚”企业评价入库26家,通过天津市科技领军(培育)企业认定企业2家,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8家。科技进步成果丰硕,专利授权7103件,其中发明专利335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1744件。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020年全区小学招生6753人,毕业5856人,年末在校38687人,专任教师2020人。普通中学招生8278人,其中小升初5660人、中招高2618人;毕业6537人,其中初中4349人、高中2188人,年末在校22897人,专任教师1505人。年末幼儿园在园幼儿18629人。 文化惠民取得成效。深入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2020年新建区图书馆分馆1个,基层服务点5个,图书流动服务点5个,图书加工与配送共计3.43万册。文化活动深入基层,开展“文化公益大讲堂”和“沽上讲堂”活动百余场次,受众人群达到10万余人次。 医疗卫生服务日臻完善。截至年末,全区有卫生机构304个(含三级医院),床位4363张,卫生技术人员7018人,其中执业医师3466人,注册护士3436人,拥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9个,民营医院20个,村级卫生室53个。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区新建乡村健身广场1个,建设社区健身园体育设施617件。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25项,包括2020年津南区“健身大拜年”青少年雪地趣味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日”健身活动展演、“健康津南”网络广场操(舞)比赛等多项活动。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2020年出生人口共2598人,其中一孩出生1420人,二孩出生1102人,多孩出生76人。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0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802元,比上年增加1353元,增长3.3%。其中工资性收入26528元,比上年增长3.1%,占人均可支配收入63.4%;经营净收入3631元,比上年下降8.4%;财产净收入4898元,比上年增长9.1%;转移净收入6745元,比上年增长7.6%。 居民消费支出略有减少。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606元,比上年下降9.3%。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上年下降36.6%,医疗保健支出比上年增长1.3%,交通通信支出比上年增长2.4%。 就业局势总体稳定。2020年,全区新增就业人员2.5万余人,帮扶创业2792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322人。全区共举办107场招聘活动,参会企业2054家,提供就业岗位22024个。 十一、城乡建设和管理 乡村振兴战略有序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硬化村庄道路164万平方米,煤改清洁能源2.5万户。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组建经济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153个。 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高。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天津市文明城区。2020年,新建城市公厕79座,开展了“十乱”、渣土撒漏、液化石油气等专项治理行动12项,拆除存量违建3194处。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打造高品质精品分类示范学校、示范小区和示范村共13个,居民社区覆盖率达到100%。 城市载体功能持续优化。公共交通完善优化,地铁1号线延长线开通至东沽路站,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加快建设,开通调整公交路线44条。新建改造鑫怡路、建国大街、海河故道人行桥等一批道路桥梁,改建交通信号灯132处,停车泊位达到3万余个。 注:1.2020年各项统计数据为快报数。 2.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津南区财政局;民营经济、国家会展中心数据来自津南区发展改革委;绿色生态屏障数据、小站稻数据、乡村振兴数据、现代农业数据来自津南区农业农村委;5G基站数据、工业园区数据来自津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智慧津南数据来自津南区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消除安全隐患数据来自津南区应急管理局;信访数据来自津南区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扶贫数据、利用内资数据来自津南区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困难村帮扶数据来自津南区帮扶办;交通运输数据、城市载体数据来自津南区交通运输管理局;邮政数据来自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天津市津南分公司;旅游产业、文化惠民、体育事业数据来自津南区文化和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津南区金融工作局;外经贸、注册企业数据来自津南区商务局;科技数据来自津南区科学技术局;专利数据来自津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津南区教育局;医疗卫生数据、出生人口数据来自津南区卫生健康委;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支出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津南调查队;就业数据来自津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市管理数据来自津南区城市管理委;其他数据来自津南区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