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双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坚持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坚持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提质。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35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6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77.74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124.98亿元,增长11.4%。人均GDP为31076元,增长8.7%。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0.6:30.5:48.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为103.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为103.2%。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1676万元,同比增长8.2%,上划中央税收45248万元,同比增长2.5%,上划省级税收11306万元,同比增长2.04%。完成地方收入75122万元,同比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50118万元,同比增长14.86%,非税收入25004万元,同比增长9.47%,税收收入占地方收入的比重为66.72%;全年共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0194万元,比上年增长17.26%。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41亿元,同比增长3.5%。粮食播种面积达110.77万亩,下降0.73%,其中稻谷面积95.02万亩,下降0.91%。粮食总产量502310吨,增长0.13%,其中稻谷产量447771吨,增长0.05%。全年出栏肉猪94.99万头,下降12.35%;出栏牛1.87万头,增长6.7%;出笼家禽243.69万羽,增长10.93%。水产品产量26999.6吨,增长3.2%。 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64家,休闲农业主体656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65.5万人次。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基本持平,集体企业增长17.6%,股份制企业增长5.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0.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26.1%。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86家。 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4.4亿元,增长7.6%。全县具有建筑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11亿元,同比增长19.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5.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8.0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同比下降29.7%,非国有投资同比增长35.4%,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3.2%,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73.19%。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占比为5.0%,第二产业投资占比为48.2%,第三产业投资占比为46.8%。本年施工项目30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53个,本年投产项目174个。 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4.2%,商品房销售面积34.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77724万元。 五、贸易、招商引资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76亿元,增长10.3%。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1003万元,其中出口额67982万元,进口额 3021万元;全年内联引资到位资金137.88亿元,增长14.9%,实际利用外资8397万美元,增长11%。 全县接待国内游客765.12万人次,同比增长20.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5.37亿元,同比增长53.5%;接待入境游客8105人次,同比增长188%,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78.81万美元,同比增长27.7%。 六、交通和邮电业 全县拥有营运载客汽车373辆,载货汽车2296辆;拥有二级客运站场2个,三级客运站场1个,四级客运站7个;客运线路101条,其中县外客运线路47条,县内客运线路54条;公交车32辆;巡游出租车公司3家,出租车122辆;网约出租车公司3家;全县现有通航河道32.2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74亿元,增长10.12%。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76万户,同比增长11.6%;移动电话用户68.18万户,同比增长5.17%;互联网宽带用户19.2万户,同比增长14.26%。 七、金融、保险和证券业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04.66亿元,新增存款4.88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1.75亿元,同比增长11.33%;贷款余额134.78亿元,新增贷款22.24亿元,同比增长19.76%;贷存比44.24%。 全县保险机构保费收入70701万元,同比增长17.26%。保险赔付支出21563万元,同比增长5.93%。 全县证券交易额458381万元,同比增长74.53%。 八、科技和教育 全县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98.25亿元,同比增长14.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7.76亿元,同比增长14.8%。全县共申请专利74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0件;获取授权专利46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件。 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30所,其中普通高中9所,中职学校1所,初中53所,小学167所;另有小学教学点53个,幼儿园126所,乡镇农校15所,特教学校1所;现有在校中小学生108409人,其中普通高中生16452人,初中生30275人,小学生5683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19493人。 今年高考各项指标再创新高。全县5858人参考,600分以上考生134人;一本上线1455人(比去年增加168人),上线率比上年提高2.54%;二本上线3077人,上线率比上年提高3.22%;二本以上上线率连续第13年居全市第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共有乡镇文化站16个,公共图书馆1个,自助图书馆1个;全县共有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05个,足球场28个;组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巡演91场次,完成送戏下乡85场次,完成公益电影放映189536场次;组织参加省市各类社会指导员、裁判员、教练员培训12次,累计培训并获得相应资质证书人员200余人。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827个,其中医院14个,卫生院15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医院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8个,村卫生室768个;全县拥有医疗病床2682张,卫生技术人员382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014人,注册护士1815人。妇幼保健方面,全年共有产妇8009人,婴儿活产数8099人。 全县共有医疗保险参保人员760740人,其中职工医保参保人员44437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716303人,生育保险参保人员23888人。全年共支付医保统筹基金65783万元,其中住院171680人次,报销金额54044万元;享受大病保险待遇9545人次,报销金额3831万元;享受住院分娩6167人次,报销金额679万元;享受特殊门诊待遇19889人次,报销金额1852万元;享受普通门诊(含一般诊疗费补助)419394人次,报销金额5377万元。统筹区域内医保住院政策范围内平均报销比例为74.2%,实际平均报销比例为68%。 十、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县拥有耕地面积53.81千公顷,基本农田42.04千公顷,批准建设用地22.8公顷,建设占用耕地11.9公顷,补充耕地11.9公顷; 年末,全县水利工程年末总蓄水量为7603万立方米,水库年末总蓄水量4303万立方米(小Ⅰ型水库1500万立方米,小Ⅱ型水库1000万立方米,中型水库1803万立方米),山塘河坝蓄水量为3300万立方米;全年水利工程投入资金24540万元。 全县林地面积为69.86千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63.46千公顷;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46公顷,全县活立木蓄积量365.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7.76%。 全县地表水监测断面4个,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的断面比例100%;全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7天,优良率为92.3%;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95.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77平方米。 全年降水量1307.6毫米,比上年增长9.6%。全年最高气温38.8℃,最低气温-1.6℃,年平均气温18.0℃,与上年持平。 全县总用电量为110948万瓦时,同比增长8.96%;产业用电62331亿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1282万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48376万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12673万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4861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37%,其中城镇居民用电14403万千瓦时,农村居民用电34214万千瓦时。 全年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3.47%,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量下降2.58%。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应急管理 年末,全县有常住人口81.59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424元,增长11.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0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5元,增长11.2%。 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84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6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为45.9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1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3.15万人。 年末,全县共有6030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640万元;24558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6189万元;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6个,新改建公办养老机构1个,新增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数100张,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447万元。 全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3人。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农产品加工业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县商务粮食局;文化体育旅游数据来自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邮政业务总量、移动电话用户数、固定电话用户数、互联网宽带用户数来自县科工局;科研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存贷款、保险、证券数据来自县金融办;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交通数据来自县交通局;城乡低保、社会福利、社区服务、敬老院数据来自县民政局;耕地面积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水利数据来自县水利局;造林、育林、活立木、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自县林业局;降水量数据来自县气象局;环保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双峰分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县交警大队;卫生事业及妇幼保健数据来自县卫健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县医保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人社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