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荆门市掇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掇刀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区经济总体平稳,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朝着冲刺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平稳。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不含漳河新区)300.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2.11亿元、167.43亿元和120.46亿元,分别增长3.2%、9.4%和5.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02:55.58:40.40调整为4.04:55.81:40.1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上涨6.8%,衣着上涨3.7%,居住类上涨1.3%,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4.5%,医疗保健上涨1.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6.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0.2%。 2019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180人;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劳务输出27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8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3%。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实现农业增加值12.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4.63万亩,比上年减少1.8万亩;棉花种植面积0.55万亩,比上年减少0.03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2.48万亩,比上年增加6.33万亩,其中油菜籽增加6.35万亩;蔬菜面积5.1万亩(复种面积),比上年增加0.07万亩。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12.92万吨,减产0.63万吨,同比下降4.65%;棉花总产量390吨,比上年减少14吨,下降3.47%;油料总产量3.79万吨,比上年增加1.15万吨,增加43.4%;蔬菜产量12.09万吨,比上年增加0.21万吨,增长1.78%;水果(含瓜果类)产量0.74万吨,比上年减少0.03万吨,下降3.9 %。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生猪出栏9.06万头,同比下降7.55%;家禽出笼215万只,增长18.78%;禽肉产量0.36万吨,增长19.14%;牛肉产量0.04万吨,增长0.55%;羊肉产量0.01万吨,增长11.21%;禽蛋产量5023吨,增长6.99 %。全年水产品产量1.70万吨,增长5.00 %。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全区28个行业大类,18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62.3%;70个行业中类,43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61.4%。全年实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8%。工业品出口29.87亿元,同比下降10.76%,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13.17亿元,同比下降28.2%;医药制造业3.69亿元,同比增长52%;化学纤维制造业0.8亿元,同比增长3.4%;通用设备制造业1.15亿元,同比下降2.6%;汽车制造业1.14亿元,同比增长1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09亿元,同比增长48.1%;皮革、皮毛、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0.4亿元,同比增长566%;专用设备制造业0.21亿元,同比增长180.1%;家居制造业0.12亿元,同比增长28.2%。年末纳入统计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84家。
表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完成情况 指 标
| 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 产销率(±%)
| 工业增加值
| 9.3
| 96.4
| 在总计中: 轻工业
| 15.0
| 87.0
| 重工业
| 8.2
| 98.4
| 在总计中: 股份制企业
| 9.8
| 96.1
|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 2.5
| 104.7
|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 —
| —
| 在总计中:国有控股企业
| 6.7
| 98.1
| 在总计中:非公有工业
| 14.3
| 94.6
| 在总计中:大中型工业企业
| 9.6
| 98.1
|
表2:规模以上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 位
| 2019年
| 同比(±%)
| 原油加工
| 万吨
| 510.5
| 6.1
| 硫酸
| 万吨
| 33.1
| 32.4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69.8
| 11.3
| 商品混凝土
| 万立方米
| 128.1
| -19.1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万吨
| 5.2
| -7.1
| 柴油
| 万吨
| 131.5
| -2.01
| 汽油
| 万吨
| 184.1
| 8.7
| 非织造布
| 万吨
| 3.3
| -10.8
| 锂离子电池
| 万只
| 15427.6
| 50.7
| 纸面石膏板
| 万平方米
| 5615.7
| 9.4
| 服装
| 万件
| 3738.9
| 0.8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0.22亿元,同比增长3.9%;人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4.53万元,同比增长9.1%;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4.62%;实现利润总额28.48亿元,同比下降5.1%;亏损企业24家,亏损额2.09亿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78.8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28元;税金总额85.17亿元,同比增长1.1%;本年应交增值税15.68亿元,同比下降15.7%。工业产品产销率96.4%,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39.82亿元,同比增长24.5%。建筑业竣工产值23.06亿元,同比增长3.2%。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84.17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74%。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1.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8.3%。 五、内需外贸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7.07亿元,增长11.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9.82亿元,增长10.00%。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1.27亿元,同比下降2.7 %;零售业零售额40.75亿元,同比增长9.9%;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05亿元,同比增长26.7%;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82亿元,同比增长9.6%。 全年完成外贸出口总额31.8亿元,同比下降7.0%;进出口总额58.5亿元,同比下降12.7%;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12343万美元,同比增长9.5%。 六、交通运输业 全年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63亿元,同比增长7.8%,规模以上道路交通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18.75亿元,同比增长13.0%。年末公路里程1325.21公里,增长1.43%,其中,等级公路里程(包括一、二、三、四等) 1325.21 公里,增长1.43%。改造农村公路55公里,建成通组公路18.5公里。 七、财政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76428万元,比上年增长9.7%。按部门分,税务部门完成261452万元,同比增长10.7%;财政部门完成14976万元,同比下降6.2%。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9173万元,同比增长6.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1386万元,同比增长44.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23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5205万元,教育支出38529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21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8471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3147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所,其中,小学18所、初中4所、职业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在校学生总数27172人,其中,小学20445人、初中5668人、职高1059人。中小学招生数6184人,中小学毕业生数4748人。全区教职工人数 1343人,其中专任教师1339人。 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总数达9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总数达10家;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实现全区零突破。争取上级科技项目26项,其中,省级重大专项2项。专利申请1072件,其中,发明专利292件。授权专利592件,其中,发明专利109件。 九、文化和卫生 全区共有体育场地700个,面积共计61.4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9平方米。全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10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0万人(次),同比增长13.2%;旅游收入达到7.8亿元,同比增长14%。年末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0.2万册。年末全区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未能通达有线电视的偏远地区安装户户通7200套。 年末全区各级卫生机构共19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个,妇幼保健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90人;医院床位数690张。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截止2019年底,全区总人口(常住人口)达33.5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2%,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6.26‰,人口死亡率3.7‰,人口自然增长率2.56‰。全区户籍人口23.08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272元,同比增长8.9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7元,同比增长9.5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486元,同比增长8.90%。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区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总人数45410人(含退休11025人),其中企业41332人,事业单位4078人;实际收缴基本养老保险30407万元,其中企业实际收缴23968万元,事业单位实际收缴6439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0153人,实际收缴失业保险金695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新增11805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3100人。五项社会保险参保净增23508人次,六大社会保险参保净增25417人。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660元/月和468元/月。棚户区改造已完成116套,基本建成34套,分配入住34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79户、15.34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44户。全区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839.84万元,整合涉农资金2.2亿元,共有3314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