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3519|回复: 0

[四川] 2019年古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10:07
  • 签到天数: 86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7499
    发表于 2021-8-2 07: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古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面对异常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全县上下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加快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
      人口现状。年末全县公安户籍登记总户数22.2万户,户籍总人口87.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62.6万人,城镇人口25.2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8.7%。迁入人口1700人,迁出人口5951人。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密度为276 人/平方公里。按户籍口径计算,全年出生率15.2 ‰ ,死亡率11.0‰,人口自然增长率4.2 ‰。
      表1 2019年末古蔺县户籍人口及构成
      单位:人、%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9.0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45.3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3.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4.38%,比上年提高1.94个百分点。
      图1 2015-2019年古蔺县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
      单位:万人
      图2 2015-2019年古蔺县城镇化率
      单位:%
      国民经济。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同)增长6.4%,比全国(6.1%)高0.3个百分点,比全省(7.5%)、全市(8.0%)分别低1.1、1.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3亿元,增长2.7 %;第二产业增加值68.8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75.2亿元,增长9.5%。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9%、26.0%、52.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4、1.7、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6.4:39.9:43.7,产业结构首次呈现“三二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4933元,增长6.5%。
      图3 2019年古蔺县三次产业结构
      民营经济。全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94.3亿元,增长6.5%,高于GDP增速0.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54.8%,对GDP 的贡献率为55.9%,拉动GDP 增长3.5个百分点。年末全县个体工商户31917户,增长9.4%;私营企业5425户,增长6.2%。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31.8亿元,增长19.9%;私营企业注册资金479.9亿元,增长13.6%。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49320人,增长11.4%;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0109人,增长3.8%。
      物价(CPI)。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累计上涨2.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累计上涨2.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累计上涨6.7%,服务项目价格指数累计上涨0.6%,消费品价格指数累计上涨3.6%。
      表2:2019年古蔺县消费品价格指数情况(上年同期=100)
      二、农村经济
      粮食作物种植。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3万公顷。大春粮食播种面积 6.5万公顷,其中谷物播种面积5.7万公顷,豆类播种面积0.3万公顷,薯类播种面积0.5万公顷。小春粮食播种面积0.8万公顷,其中小麦播种面积0.03万公顷,豆类播种面积0.07万公顷,薯类播种面积0.7万公顷。
      粮食作物产量。全县粮食产量34.7万吨。大春粮食产量 31.8万吨,其中谷物产量29.1万吨,豆类产量0.6万吨,薯类产量2.1万吨。小春粮食产量2.9万吨,其中小麦产量0.08万吨,豆类产量0.1万吨,薯类(洋芋)产量2.7万吨。
      现代农业。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27.7 万千瓦,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3万吨。农民合作社1683个,家庭农场631个,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2户,农业技术服务机构30个。
      畜牧业。全县生猪出栏48.7万头,生猪存栏31.1万头,能繁殖母猪存栏3.2万头;牛出栏3.2万头,牛存栏8.8万头;羊出栏14.5万头,羊存栏10.3万头;家禽出栏115.2万只。全年实现肉类总产量4.3万吨,其中猪肉产量3.5万吨;禽蛋产量0.6万吨。
      林业生产。年末森林面积1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2.3%。森林抚育面积0.3万公顷,木材产量2.2万立方米。公益林10.1万公顷,退耕还林1.5万公顷。
      水利建设。年末已建成水利工程10122处,水利工程实际供水13424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7万公顷。渠道251公里,堤坝55公里,水库68 座,水电站60个,机电井155 眼,塘坝1309座。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和产品产量。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62.9亿元,增长5.4%,占GDP的比重达36.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4%,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较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原煤产量85.4万吨,下降36.6%;饮料酒产量7.6万千升,增长6.0%;水泥产量48.1万吨,下降3.1%。
      工业经济效益。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137.7亿元,增长10.9%;利润总额13.8亿元,增长104.1%;实现税金23.5亿元,增长23.7%;产成品存货24.9亿元,下降8.7%;产品销售率83.8%。
    建筑业。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0户。全年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5亿元,增长46.5%,其中省内实现产值17.3亿元,增长43.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9.6%;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21.4%;民间投资增长38.1 %;技改投资增长10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5.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0.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7.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5.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6.8%。
      房地产业。年末有经营活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9户,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2%,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9%。商品房施工面积146.7万平方米,下降8.1%,其中住宅115.4万平方米,增长2.8%。商品房竣工面积79.7万平方米,增长13.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2.7万平方米,增长44.1%。商品房销售面积60.3万平方米,增长15.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1.8万平方米,增长19.0%。商品房销售额27.9亿元,增长29.1%,其中住宅销售额23.0亿元,增长37.5%。
      五、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7亿元,增长11.1%,较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按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9.3亿元,增长11.1%;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5.4亿元,增长11.2%。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48.1亿元,增长10.8%;餐饮收入6.7亿元,增长13.6%。年末,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单位)54户,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5.4亿元,增长14.2%;限额以下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9.4亿元,增长8.6%。
      旅游发展。全县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2A级旅游景区5 个。太平古镇获评全省首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全县成功承办泸州2019年中国旅游日活动,全年接待游客815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百亿。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建设。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3175公里,其中国道115公里、省道203 公里,县道409公里,乡道580公里。等级公路(含高级、一、二、三和四级公路)2872公里,高速公路里程65公里。年末出租汽车数115辆,客运班线车293辆。公路运输客运线路111条,其中跨省线路8条,跨市线路3条,行政村客运通达率100 %。
      交通运输。全年完成旅客运输477万人次,下降19.3%;公路客运周转量27492万人公里,下降18.4%;公路货运周转量76892万吨公里,增长9.3%;公路运输总周转量79641万吨公里,增长8.1%。全年水上运输货运量27.0万吨,增长11.9%;水上货运周转量4601万吨公里,增长12.1%。
      邮电通信。全县邮政支局(所)29处,实现邮政业务总量0.6亿元。其中,国内汇票1574笔,快递包裹114.6万件,订阅报纸累计51.9万份,订阅杂志累计21.9万份。电信(含移动、联通)实现业务收入4.2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0.6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58.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6.9万户。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全县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1.2亿元,下降3.0%。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5亿元,下降1.0%。其中财政八项支出34.0亿元,增长12.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8亿元,增长10.5%;公共安全支出1.5亿元,下降22.8%;教育支出13.6亿元,增长5.5%;科学技术支出0.07亿元,增长92.2%;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4亿元,下降4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亿元,增长32.5%;卫生健康支出4.0亿元,增长12.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2亿元,增长22.6%。
      图4 2015-2019年古蔺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
      单位:亿元
      金融保障。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327.8亿元,比年初增长5.0%。各项存款余额166.5亿元,比年初下降4.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2.0亿元,比年初增长10.7%。各项贷款余额161.4亿元,比年初增长14.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52.4亿元,比年初增长4.2%。
      图5 2015-2019年古蔺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和贷款
      单位:亿元
      八、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扶贫开发
      居民收支。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6元,增长8.7%。其中工资性收入16599元,增长5.6%;经营净收入5895元,增长14.2%;财产净收入(成本法)2081元,增长9.6%;转移净收入6161元,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648元,增长7.9%;其中食品烟酒支出9787元,增长9.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3.2%。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34元,增长10.6%。其中工资性收入5981元,增长4.1%;经营净收入5120元,增长20.3%;财产净收入(成本法)162元,增长1.0%;转移净收入2771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928元,增长10.4%;其中,人均食品烟酒支出4732元,增长10.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3.3%。
      图6 2015-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用电需求。全年全社会用电量86307万千瓦时,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用电312万千瓦时,增长2.6%;第二产业用电33450万千瓦时,增长6.4%;第三产业11630万千瓦时,增长16.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0916万千瓦时,增长14.4%。
      社会保障。全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66.9万人次,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9万人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3.0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3.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城镇新增就业0.4万人。
    扶贫开发。全年实现1.1万名贫困人口脱贫,4个贫困村退出,2014-2019年累计脱贫11.5万人,117个贫困村退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27%。全县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省级专项评估检查。
      九、教育和卫生
      教育事业。全县学前教育学校144所,在校学生27558人,专任教师772人。小学学校32所,小学教学点210 个,在校学生71596人,专任教师3591人。初中学校36所,在校学生34343人,专任教师2246人。高中学校3所,在校学生11538人,专任教师776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6600人,专任教师21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8人,专任教师22人。
      卫生事业。年末卫生机构(包含村卫生室)641个,其中医院1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2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在医院中,综合医院11个,中医医院2个,专科医院1个。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26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2 个、村卫生室555个。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 个、妇幼保健院 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77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90人、注册护士1253人。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数2253张。
      十、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
      生态环境。城市污水处理厂1个,城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75万立方米。城市空气质量优良(II级)以上359天,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98.3%。
      社会安全。全年共发生安全事故14次,比上年减少7次;死亡22人,比上年减少1人;直接经济损失3066万元。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2019年度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古蔺县统计年鉴(二○一九年度)》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分项相加与合计略有偏差。
      2.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工业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个别指标的基期数据有修订,增减幅度以此公报为准。三次产业分类及结构依据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即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3.本公报中户籍总户数、总人口数、迁入人口、迁出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公安部门年报数。粮食、生猪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古蔺调查队。
      4. 本公报中大春粮食作物包括谷物(主要是水稻、高粱、玉米)、豆类(主要是大豆)、薯类(主要是红苕)。
      5.本公报中居住类价格包括租赁房房租、住房保养维修及管理、水电燃料等价格。
      6.本公报中2015年及以后年份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采用国家统计局规定的新口径进行统计。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是指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是指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7. 本公报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法人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单位)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单位)。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业企业(单位)。规模以上服务业是指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L门类)、研究和技术服务业(M门类)、教育业(P门类);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门类),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门类),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N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O门类),文化、体育和娱乐业(R门类)、社会工作行业大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农户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
      8.本公报中人口、农业、林业、旅游、交通运输、邮电通信、财政、金融、人民生活、社会保障、扶贫开发、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社会安全等数据来源于县公安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交通运输局、邮政管理局、经济商务科学技术局、财政局、人民银行古蔺支行、国家统计局古蔺调查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局、民政局、扶贫开发局、教育和体育局、卫生健康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泸州市古蔺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其余统计数据来自县统计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