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门源回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六稳”和稳增长、促改革、抓生态、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五个海北”建设和县委发展战略落地,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影响,凝心聚力,负重前行,扭转了近年来我县经济持续下行的不利局面,主要经济指标由负转正,全县经济运行趋稳向好,呈现稳增长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州统计局核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07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6亿元,同比增长8.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8.47亿元,同比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比30:16:54,与上年(29:20:51)相比,一产上升1个百分点,二产下降4个百分点,三产上升3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312元。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总户数49189户,户籍总人口162271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34990人,农牧业户籍人口127281人;女性79161人,占总人口的48.8%,男女性别比105:100。人口自然增长率5.5‰,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4.5‰。全县共有26个民族,其中回族78428人,汉族56562人,藏族16753人,土族6947人,蒙古族3357人,其它民族224人(撒拉族65人,满族26人,壮族19人,朝鲜族2人,东乡族40人,高山族3人,保安族4人,裕固族20人,畲族1人,苗族4人,维吾尔族4人,土家族18人,布依族2人,瑶族4人,黎族1人,彝族3人,羌族1人,达翰尔族1人,侗族2人,傣族3人,哈萨克族1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7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5%。全年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19万人。 二、农业 实现农业总产值15.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4.6%,完成增加值10.29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种植业增加值3.59亿元,同比增长2.4%;林业增加值0.24亿元,同比增长1.31倍;畜牧业增加值6.24亿元,同比增长3.3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22亿元,同比增长4.3%。 全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0.7万亩,上年同期53.64万亩,同比增长13.2%,其中:粮食作物26.6万亩、油料作物29.9万亩、饲草料2.7万亩、其它及特色农作物1.5万亩,粮油草和其他种植结构由上年的34:60:4:2调整44:49:4:3。 粮食产量7.7万吨,上年同期4.2万吨,同比增长82.4%;油料产量3.6万吨,上年同期3.58万吨,与同期基本持平;蔬菜产量0.86万吨,上年同期0.84万吨,同比增长3 %。年末全县牛存栏10.87万头,上年同期10.68万头,同比增长1.8%,羊存栏58.46万只,上年同期43.78万只,同比增长33.5%,生猪存栏0.08万头,上年同期1.9万头,同比下降95.8 %,家禽存栏0.27万只。全年全县牛羊出栏35.35万头只, 上年同期37.5万头只,同比下降5.7%,各类肉产量0.92万吨,上年同期1.36万吨,同比下降32.4 %,牛奶产量9353吨,上年同期9475吨,同比下降1.3%。 2019年地区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及同比增长速度 | | | | | | | | 82.4 | | | | -24.6 | | | | 127.8 | | | | -5.3 | | | | 0.7 | | | | -32.4 | | | | -89.3 | | | | -38.1 | | | | 2.2 | | | | -33.3 -1.3 | | | | |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9年我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家,其中采掘业1家(煤炭开采企业),制造业3家,电力生产企业6家;与2018年相比,退库4家(门源县三福粮油公司、门源县绿色农业科技开发公司、青海浩云煤业开发有限公司、海北祁连山绿色有机生物科技开发公司),新增2家(青海雪玉水电开发公司、青海海泰煤业开发公司)。 截止年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4%(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 分行业看 采掘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1%;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2%;电力生产供应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7%。 分轻重工业看,以煤炭采选、有色金属采选、水电为主的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9%;以饲料生产为主的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 2019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同比增长速度 | | | | | | | | | | | -40.3 | | | | | 45.1 | | | | | -26.3 | | | | | 46.2 | | | | | 10.1 | | | | | | 全县共有5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398万元,同比下降7.6%;建筑业增加值4111万元,同比下降3.7%;增加值率为20.2%。 四、服务业 全年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22亿元,同比增长4.3%;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31亿元,同比增长2.5%;住宿餐饮业增加值0.53亿元,同比增长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0.78亿元,增长2.2%;金融业增加值0.71亿元,增长3.5%;房地产业增加值0.7亿元,增长4.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2.31亿元,同比增长0.9%。 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02.5万吨,同比下降30.9%,旅客运输量402.2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倍;货物周转量820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5.91倍,旅客周转量9654万人公里,同比增长54.2%。 全年完成邮电业营业收入9326万元,同比下降5.9%。移动电话用户16.23万人、同比下降2%。固定电话年末用户1.13万户,同比下降4.9%。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项目在库共122项(含房地产项目9项),其中续建项目89项(含房地产项目8项),新建项目33项(含房地产项目1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4亿元,同比增长8.1%;按投资类型分:项目投资完成7.56亿元,同比增长8.2%;房地产项目完成3.98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76亿元,同比增长11.9%;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1.09亿元,同比下降3.6%;其他投资0.13亿元)。按资金来源分:国家投资完成6.26亿元,同比增长9.8%;民间投资完成5.28亿元,同比增长6.2%。 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440万元,同比增长45.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841万元,同比下降0.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8090万元,同比下降18%。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6:9:85。 分行业看(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 农林牧业完成投资7440万元,同比增长45.4%;制造业完成投资414万元,同比下降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9427万元,同比增长16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30136万元,同比下降2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4214万元,同比下降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2174万元,同比增长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完成投资1722万元,同比增长0.6%。其他行业完成投资20056万元,同比增长188%。 房地产累计规划商品住宅3132套,本年竣工128套。 六、国内贸易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680万元,同比增长24.3%,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2%,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11.66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6.8%。 从批零住餐企业销售额经营看,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1.24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215万元,同比增长34.3%,限额以下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0.92亿元,同比增长5.6%。餐饮业实现营业额0.79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65万元,同比下降17.9%,限额以下餐饮业实现营业额7443万元,同比增长7.3%。 七、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完成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3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32元、同比增长7%;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6999元、同比增长7.8%,占可支配收入的80.2%;经营净收入2003元、增长6.4%,占可支配收入的6%;财产净收入505元、同比增长7.5%,占可支配收入的1.5%;转移净收入4125元、同比增长2.1%,占可支配收入的12.3%。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18元、同比增长9.1%;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3535元、同比增长3.3%,占可支配收入的28.2%;经营净收入6448元、同比增长15.4%,占可支配收入的51.5%;财产净收入250元、下降31.9%,占可支配收入的2%;转移净收入2285元、同比增长8.9%,占可支配收入的18.3%。 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63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692人;基本医疗保险累计参保14.7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8473人,城乡居民13.9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855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138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969人。2019年末,全县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425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7252人。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1)为2.69,比上年缩小0.05。 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136元,比上年增长6.2%,恩格尔系数为3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030元,增长2.7%,恩格尔系数为2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202元,增长7.2%,恩格尔系数为31.3%。 八、财政和金融 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54万元,同比增长1.5%,增收15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04万元,同比增长1.6%,增收158万元,基金收入350万元。 全县地方公共预算支出260210万元,同比增长14%,增支3203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51603万元,同比增长11.8%,增支2655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824万元,同比增长187.3%,增支3797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2783万元。 民生支出20379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 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财政八项支出148793万元,同比增长6.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9.1%。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7.02亿元,同比增长6.9%,比上年同期增加3.0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9.23亿元,同比增长9%,比上年同期增加2.41亿元。 九、教育事业 全县现有学校119所,其中:中等技术学校1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1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00所。全年在校学生30646人,其中:普通小学在校生12001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2316人(高中在校生4350人,初中在校生6414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552人);幼儿园在园(班)幼儿6243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8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502人。 全年毕业生7949人,其中:普通小学毕业生2005人;普通中学毕业生3700人(高中毕业生1372人,初中毕业生2235人,中等职业毕业生93人);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7人;幼儿园毕业2237人。 教育经费总支出44084.97万元,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6.87%。 十、文化旅游和卫生事业 共有文化事业机构3个,文化馆1个,文物机构1个;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35950卷。共接待省内外游客359.8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1亿元、同比增长21%。 年末全县各类卫生机构166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55人;全县村级卫生室144个,共有乡村医生17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86人;全年共拨付卫生经费4851.77万元,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046.3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应急管理 水资源环境:年降水量708.2毫米,水资源总量18.3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3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12926立方米/人,用水总量0.5796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0.4635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0039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06092亿立方米;生态用水0.00514亿立方米;畜牧用水0.0461亿立方米。 生态环境:人均耕地面积3.7971亩,森林面积38.1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9.29%。 应急管理: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起,死亡7人,轻伤1人。其中:道路交通领域发生生产经营性事故4起,死亡4人;煤矿领域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轻伤1人;建设工程领域发生生产 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工商贸领域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 注解: 1.GDP及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速度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3.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业服务业 4.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5.一优两高: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6.五个海北:富裕海北、文明海北、和谐海北、美丽海北、幸福海北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人口数据户籍人口数来自县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登记失业率、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和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门源调查队;公路客货运输量、周转量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邮电业数据来自县邮政局和电信、移动、联通公司;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门源支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数据来自县民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旅游数据、博物馆、文物管理所、体育及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自然保护区数据、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天然林保护面积等数据来自县自然资源局;生产安全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