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4832|回复: 0

[重庆] 2019年重庆市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3 天前
  • 签到天数: 86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6467
    发表于 2021-2-18 09: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重庆市渝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1: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结构图
    表1:2019年年末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表2:2019年主要农业产品产量
    表3: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表4:2019年主要运输方式客货运输量
    图2:2015-2019年国内外游客人次及其增长速度
    图3:2015-2019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
    表5:2019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图4:按收入来源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占比
    图5:2015-2019年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小学招生人数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渝北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十项行动计划”,全力打造“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高效推进“双十万工程”,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8.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9%。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19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562.34亿元,同比下降6.2%;第三产业增加值1260.71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30.4:68.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十万元大关,达110501元。
      全区常住人口168.35万人,较上年增加2.1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1.78万人,城镇化率84.22%,较上年提高1.42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142.05万人,较上年增加5.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9.53万人,较上年增加6.41万人;乡村人口32.52万人,较上年减少1.11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70.58万人,女性人口71.46万人,人口性别比为98.8(以女性为100),较上年缩小0.4。全年出生人口19490人,死亡人口789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32‰。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7.62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城镇登记失业率2.29%,低于控制目标0.91个百分点,兑现稳岗补贴、稳岗返还资金1.8亿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为38.90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7.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量为310.79亿元,下降6.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较上年分别增长53.3%、125.6%、36.9%和33.6%。
      经济发展活力充沛。全区各类市场主体达117111户,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各类企业56617户、个体工商户60494户);新增市场主体26670户,增长10.0%(其中:各类企业9422户、个体工商户17248户)。
      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高技术带动经济稳中向好。全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8.2%。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0.3%,规模以上智能终端企业产值增长18.9%,1-11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4.1%。电子产品制造能力不断提升,全年智能手机产量2623.01万台、增长18.5%,新能源汽车产量29761辆、增长98.2%,智能手表产量721.70万个、增长197.3%。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全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达到8.82亿元。
      深化扶贫工作成效明显,全区实现全面稳定脱贫。加大力度改造农村危房,整治提升旧房,实施居民新村建设,实现“四类重点对象”C、D级危房动态清零。扎实推进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改造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7225户。加强贫困帮扶工作力度,医疗救助2.2万人次,救助资金1124.4万元;为2120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各类资助资金765万元;组织贫困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帮助714名贫困人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持续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脱贫后继续帮扶工作,92人稳定脱贫,年末贫困人数为0。
      二、农业
      全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综合实验示范区建设,加快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5.12亿元,较上年增长6.9%。
      农业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区粮食播种面积30.78万亩,总产量10.99万吨,亩产356.92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总产量29.53万吨,同比增长1.2%。全年生猪出栏7.91万头,羊出栏16304头,家禽出栏261.17万只。
      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稳中向好。高效推进“双十万工程”,新种植笋竹、柑橘、中药材等特色经果林1.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46万亩、国营绿色蔬菜农场230亩。新认证市级名牌农产品16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81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逐步回暖。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75.27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总产值同比下降65.1%,股份合作制企业总产值增长9.9%,股份制企业总产值增长10.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产值下降10.2%。分支撑行业看,总产值排名前六的行业呈现“四升两降”,计算机、通信和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20.3%,占全部总产值的44.9%,占比首次超过汽车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总产值下降21.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总产值增长4.1%;通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下降1.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9.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增长5.0%。
      建筑业发展相对放缓。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7.07亿元,占全区GDP的4.7%。注册地建筑业实现总产值868.72亿元,在地建筑业实现总产值541.55亿元。
      四、国内贸易
      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居然之家智能家居小镇完成土地摘牌,时装小镇、三亚湾海鲜市场提档升级有序推进,千亿级现代消费走廊加速形成。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6%。
      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速加快。从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大类商品零售看,化妆品类商品消费同比增长42.3%;住房相关的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消费增长153.4%;与汽车配套的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需求表现强劲,增长36.5%;新兴产品需求持续释放,智能手机消费增长48.1%,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67.1%。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发展,同比增长8.4%。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下降17.5%;工业投资增长39.4%,较上年加快36.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9%。
      全区210个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共完成投资360亿元,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达86.5%,开工率达85.9%。分类别看:基础设施类项目53个,完成投资119亿元;社会民生类项目85个,完成投资93亿元;产业类项目43个,完成投资55亿元;城市综合体类项目29个,完成投资93亿元。
      六、对外经济
      外向经济稳定增长。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进创新举措,加强自贸区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交流,建立口岸联席会议制度,推进与中新南向通道公司、渝新欧公司战略合作。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504.38亿元,同比增长6.4%,连续两年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出口1050.24亿元、增长21.4%,进口454.13亿元、同比下降17.2%。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2.30亿美元,增长1.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3751万人次,同比增长2.9%;货物运输量4342万吨,增长4.2%。其中公路客运1120万人次,同比下降3.9%;公路货运3452万吨,增长3.0%。空港吞吐旅客4478.70万人次、增长7.7%,吞吐货物41.20万吨、增长7.8%。
      邮电业务发展平稳。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5.35亿元,同比下降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分别为36.68万户、168.52万户、54.20万户。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全面促进全域旅游发展,际华园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巴渝乡愁博物馆、兴隆礼朝屋基等乡村旅游景点建成开放,统景印盒、兴隆牛皇等6个村被评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级示范村。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29.29万人次,同比增长13.7%,实现旅游收入133.23亿元、增长35.8%。
      八、财政#、金融
      全面深化减税降费,财政收入整体放缓,民生支出力度加大。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67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税收收入68.9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91.2%。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9.87亿元、增长12.8%,其中,教育支出22.49亿元、增长17.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74亿元、增长18.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91亿元、增长14.3%,交通运输支出7.37亿元、增长154.1%。
      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11737.59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存款余额5176.29亿元、增长14.5%,贷款余额6561.30亿元、增长21.4%;证券成交额实现4860.27亿元,增长49%;保费收入实现41.4亿元,增长14.6%;新型金融业营业收入实现258.7亿元,增长9.2%。
      全区拥有银行分支机构74家,其中一级分行3家,一级支行或二级分行71家;证券机构20家;保险机构18家,其中一级分公司1家,二级支公司17家;累计注册新型金融机构141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20家,股权投资公司114家#。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全面提升。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完成渝北区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大纲。观月路大桥、新南路立交、空港新城至空港园区缓堵应急道路建成通车,打通东湖大道、松鹤路等断头路7条,新增公共停车位1855个,完成棚户区改造42万平方米。推进城市综合管理“七大工程”,全年新改建供水管网15.3公里,新建直饮水设施80套。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59万平方米。
      商品房市场发展平稳。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969.97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875.60亿元。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779.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58.79万平方米。商品房施工面积4420.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其中住宅施工2837.16万平方米,增长8.6%。
      加强污染防治,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空气质量整体向好,全年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318天,同比增加9 天,其中,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首次突破100 天达到119天,增加23天,是2013 年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各主要污染物浓度呈现下降趋势,PM10(颗粒物)年均浓度52μg/m3,同比下降8.8%;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37μg/m3,下降2.6%;SO2(二氧化硫)年均浓度7μg/m3,下降12.5% ;NO2(二氧化氮)年均浓度41μg/m3,下降6.8%;O3(臭氧)年均浓度为152μg/m3,下降5.0%。水环境质量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双龙湖、木鱼石水库、龙舌湖、晚晴园4 个城区湖库水生态修复,碧津湖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大中型湖库水质达标率100%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8分贝,网格达标率为100%;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5.8分贝。2019年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式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56元,较上年增加了3199元,同比增长9.0%。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49元,同比增长8.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8131元,增长8.6%;人均经营净收入2822元,增长7.4%;人均财产净收入3913元,增长9.6%;人均转移净收入7883元,增长6.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241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9%,较上年降低1.0个百分点。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0元,同比增长8.8%。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经营净收入分别为8485元、4726元,分别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3.4%、24.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593元,其中用于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占总消费支出的36.3%、5.2%、19.7%、5.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3%,较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参保工作稳步推进,社保水平持续提升。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151.3万人次,累计新增参保9万人次。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73.14万人、43.68万人、41.52万人和36.62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5.7%、10.1%、7.5%和9.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4.87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68.92万人,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5%和96%以上。
      城乡低保对象达10935人,较上年减少1519人,其中城镇低保2785人,农村低保8150人。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5975.19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580元/月和440元/月,分别增长6.2%和7.3%。
      十一、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卫生*、体育*
      加快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年末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03所,较上年增加7所,其中普通中学46所、职业学校7所、小学82所、幼儿园36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年招生人数为5.39万人,其中普通中学招生2.46万人、职业中学招生0.62万人、小学招生2.30万人,在校学生分别为6.78万人、1.67万人、11.45万人。新增普惠性幼儿园40所、中小学学位1.8万个。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中高考成绩再获突破,全区联招及指标到校上线率为50.5%;高考重本裸分上线2276人,全区北大、清华录取人数位列主城第三。中职高考本科上线251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3个;全区中职学生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率达90%以上。
      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生态圈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年科技计划总支出2.66#亿元,实施科技计划项目502#个,较上年增加60个。新培育科技型企业817家,全区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1900家;年末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550家,较上年增加109家。新建成示范性众创平台3家、示范性众创平台累计达到22家,全年申请专利8325件,专利授权5167件(截止到2019年11月)。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加强,示范建设扎实推进。新建社区文化室10个,打造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10个、示范乡村文化大院10个、文化驿站10个。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社区)3个、乡村“一村一品”文化品牌活动5个。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推广建设有序推进,文化产品增至568个,完成公共文化物联网配送544次,服务人数达15.56万人次。年末全区图书馆纸质图书总藏量65.33万册,较去年增加13.46万册;全年借还图书43.59万册次;文物藏品18409件,藏品参观78.43万人次,较去年增长9.0%。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成新区人民医院、古路精神病区,木耳空港乐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空港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过渡用房建成投用。年末拥有各级卫生机构702家,其中医院、卫生院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6家。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7159张,卫生机构人员12102人。
      体育事业创新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举办重庆中央公园全民跑步季暨接力马拉松比赛、区健身气功交流比赛等区级群体活动20余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场地数量5180个,公共体育场场地面积402.65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场地面积达到2.42平方米。竞技体育水平再上一台阶,全年组队参加各级赛事获得国家级17金7银17铜,市级54金38银35铜。
      注:
      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快报数,正式数据以《渝北统计年鉴》为准。
      2.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全区2018年GDP修订为1752.83亿元,作为核算基数。公报中涉及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相关增加值指标均根据四经普核定的数据做了相应调整。
      3.综合中的就业、农业中的特色效益农业、交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教育中的升学率、文化、卫生、体育等用*标注的段落或部分,统计范围为渝北区属板块,即不包含两江直属区(原北部新区)。
      4.综合中的市场主体、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重点项目、财政中的财政收支、金融中的金融机构数、城市建设、科技中的科技计划总支出和科技项目等用#标注的段落或部分,统计范围为渝北区自主板块,即不包含两江新区在渝北区范围内的直管区域。
      5.公报部分数据的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未作机械调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