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形势,东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和市“1+1+6”工作安排,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全年经济运行呈现逆势而进、逆势更优的良好态势,发展的协调性、匹配性、均衡性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9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82.50亿元,比上年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4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361.50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4092.52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比例为0.3:56.5:43.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3%,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9%,住宿和餐饮业增长5.1%,金融业增长12.7%,房地产业增长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2507元,增长6.6%,按平均汇率(6.8985)折算为16309美元。 在现代产业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42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883.32亿元,增长20.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523.52亿元,增长8.5%。
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户数123.8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0%。其中,企业工商登记56.06万户,增长11.6%;个体户登记67.75万户,增长5.2%。私营企业登记户数增长较快,增长12.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5%。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7.8%,衣着类上涨1.5%,居住类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5%,医疗保健类上涨5.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1%。此外,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2.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0.4%。 全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3.18亿元,增长3.6%。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5.58亿元,增长12.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8.40亿元,公共安全支出110.93亿元,教育支出165.4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8.87亿元。全年全市税收总额2166.61亿元,下降4.3%。 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7万人,全年失业人员安置就业人数1.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57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农业产值32.46亿元,增长2.0%,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4.5%;林业产值0.31亿元,下降7.1%,占0.7%;牧业产值0.44亿元,下降40.5%,占1.0%;渔业产值8.99亿元,增长30.9%,占20.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38亿元,增长2.5%,占3.2%。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77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9.31万亩。全年粮食产量0.59万吨,增长0.1%;蔬菜产量41.55万吨,增长3.8%;水产品总产量4.69万吨,增长2.0%;生猪出栏1.02万头,下降29.4%;家禽出栏37.48万只,下降61.3%。 全年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5家、农业龙头企业39家(其中省级23家,国家级4家)、有效期内的省级农业类名牌产品达53个(含林业、渔业)。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65.31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重工业增加值2926.83亿元,增长13.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5.5%;轻工业增加值1538.48亿元,增长0.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4.5%。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313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工业四个特色产业增加值361.14亿元,下降1.3%。 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2.1%,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下降27.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0.9%,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17.9%,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9.3%。 全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7%。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21.3%,先进装备制造业下降1.4%,石油化工产业增长11.6%,先进轻纺制造业下降1.8%,新材料制造业增长5.1%,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15.2%。 全年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其中,纺织服装业下降1.6%,食品饮料业增长1.4%,家具制造业下降7.3%,建筑材料业增长18.6%,金属制品业增长1.4%,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10.6%。 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90.9%,总资产贡献率7.5%,成本费用利润率3.4%,产品销售率96.9%,全员劳动生产率17.67万元/人,实现利润总额762.39亿元。 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3.03亿元,比上年增长9.6%。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46.79亿元,增长25.4%;施工面积1468.03万平方米,增长14.1%;竣工面积469.64万平方米,增长9.2%。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0.68万元/人,增长3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7.5%。按注册类型分,内资经济投资增长24.9%;民营经济投资增长17.1%;外资经济投资下降19.8%;其中,港澳台经济投资下降21.2%。 从产业投向看,投资集中在第二、三产业。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0.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2.3%,总量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4%;工业投资增长20.2%。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21.4%,总量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0.7%;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增长24.8%,总量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5.8%。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8.1%。商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66.17万平方米,下降5.8%;竣工面积281.01万平方米,下降26.6%。新建商品房网上签约销售面积739.42万平方米,增长1.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543.27万平方米,增长7.2%。新建商品房网上签约销售金额1385.15亿元,增长12.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金额1093.64亿元,增长20.7%。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824.65亿元,比上年增长4.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79.27亿元,增长5.1%。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9.78亿元,比上年增长9.4%。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2968.72亿元,增长9.8%;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11.06亿元,增长4.7%。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2977.37亿元,增长9.3%;餐费收入202.41亿元,增长10.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68.47亿元,增长9.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11.30亿元,增长11.1%。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1%,饮料类增长17.5%,烟酒类下降11.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7.6%,日用品类增长46.5%,汽车类增长0.9%,石油及制品类下降4.4%。 六、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380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进口5172.87亿元,下降5.3%;出口8628.78亿元,增长8.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3103.08亿元,增长17.9%。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5377亿元,增长12.0%。 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470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加工贸易出口3502.46亿元,下降1.9%;保税物流出口418.10亿元,增长45.1%;其他出口1.14亿元,下降29.6%。 按出口的地区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2258.26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对亚洲出口4348.97亿元,增长9.8%;对北美洲出口1816.36亿元,下降0.3%;对欧洲出口1800.56亿元,增长10.1%;对拉丁美洲出口393.33亿元,增长20.7%;对大洋洲出口143.45亿元,增长28.8%。 全年机电产品出口6513.85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出口总额的75.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855.12亿元,增长12.1%,占出口总额的44.7%。 全年全市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028宗,合同外资金额136.41亿元,比上年下降8.4%。实际利用外资88.03亿元,增长5.4%。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59.83亿元,增长6.2%,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8.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08.99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全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283.86公里,公路密度214.79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民用)324.1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9.8%。其中汽车保有量323.51万辆,增长9.8%。 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1734.76万吨,货物周转量83.91亿吨公里;水路货物运输量5918.13万吨,货物周转量431.56亿吨公里。全年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3253.92万人,旅客周转量42.15亿人公里;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2.28万人,旅客周转量1463万人公里。全年港口旅客吞吐量22.52万人次,货物吞吐量19807.96万吨。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含快递)收入41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邮政发送信函8969万件,邮政快递包裹7838万件,邮政汇款金额2.36亿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217.5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88.16万户,比上年末减少104.61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182.24万户,减少5.41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80.91万户,减少0.61万户。 年末全市有星级酒店29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3家。全市旅行社191家,全年接待国际及港澳台游客404.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8%。其中接待外国游客112.94万人次,增长1.7%;接待港澳台游客292.05万人次,增长0.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5.91亿美元,下降2.4%。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343.63万人次,增长7.7%。旅游总收入574.16亿元,增长8.5%。全年东莞组团外出旅游171.12万人次,增长4.7%。其中,国内旅游156.06万人次,增长4.9%;出境旅游15.06万人次,增长2.7%。 八、金融 全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5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年末全市各类金融机构155家,其中银行类机构43家(含1家代表处,1家法人信托机构,3家独立挂牌信用卡中心),保险类机构65家,证券期货类机构47家。上市公司49家,后备上市公司187家。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642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365.70亿元,增长12.6%。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10132.14亿元,增长23.4%。在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中,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4013.03亿元,增长21.8%;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37.33亿元,增长429.0%。 全年股票总成交额22199.53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年末保证金余额135.8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8%;开户数达117.94万户,增长4.7%。 全年全市各类保险保费收入56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0.51亿元,增长12.6%;人寿险保费收入400.60亿元,增长15.5%。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48.13亿元。其中,机动车保险赔付65.68亿元;非车险赔付16.25亿元;人身险赔款支出6.79亿元;满期给付35.75亿元;死亡医疗给付11.93亿元。 九、科技和教育 2019年全市预计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20家,总数达6228家。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83217件和6042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20290件,比上年下降17.8%,占专利申请总量的24.4%,数量排全省第3位;发明专利授权量为8006件,增长19.2%,数量排全省第3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3268件,增长21.1%,数量排全省第2位。全市各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总数达716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01家,市级313家;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累计总数达59家,其中省级26家,市级33家;引进省级创新科研团队总数达36个;市级创新科研团队38个;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22家,其中国家级23家;众创空间81家。大力推进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工作,推动16家签约银行为我市1503家企业发放贷款2673笔,贷款金额达107亿元。推动295家企业参与投保,总保额249.84亿元,发放保费补贴共计705.45万元。 年末全市幼儿园1171所,比上年末增加46所;其中省、市一级幼儿园577所,增加37所。全市小学331所,在校学生83.74万人;本市户籍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全市初中204所(不含完全中学),在校学生26.35万人;本市户籍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全市普通高中42所,在校生8.56万人;中职学校28所(含技工学校7所),在校生8.47万人。全市普通高等院校9所,在校学生12.44万人;全年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本科、专科学生3.57万人,毕业生3.07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33个,公共图书馆653个,公共电子阅览室585个,公办博物馆17个,民办博物馆36个,文化广场755个,电影放映单位159个。全市公共广播节目43套,公共电视节目38套。全年共发行报纸7072.82万份,其中《东莞日报》5676.89万份。电影放映186万场次,观众2461万人次。 年末全市医疗机构3055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6个,门诊部、诊所、医务室、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2894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5.7万人,医疗机构实有病床3.3万张。全市门诊量743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住院量116.6万人次,增长12.4%。 全年全市运动员共获得343枚金牌、282枚银牌、260枚铜牌。其中夺得全国赛金牌14枚、银牌6枚、铜牌3枚;广东省赛金牌236枚、银牌232枚、铜牌198枚。全年举办全市全民健身活动823次,参加人数280万人次。全市有各类体育运动场地16149个(座),其中体育场546个,体育馆344座,灯光篮球场5249个,健身路径1287条,室外游泳池390个,室内游泳池77个,室外羽毛球场1392个。全市有体育彩票发行网点1878个,销售总额18.79亿元,体彩公益金1.43亿元。 十一、人民生活 2019年东莞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657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56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05元,增长11.2%,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从收入构成上看,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8169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1.1%,是居民收入的首要来源;其次是人均财产净收入,达10017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7%。 从生活消费支出来看,2019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730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198元,增长7.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721元,增长9.3%。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1.3%,农村为36.3%。 居民生活消费呈现多样性,在八大类生活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及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增幅较大,分别达11.7%、10.3%和10.1%。 十二、社会保障 全市参加各类社会保险2575.29万人次,其中基本医疗保险615.50万人次,养老保险人数577.13万人次,失业保险431.16万人次,工伤保险448.53万人次。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637.92亿元,保险基金总支出403.83亿元;年末社会保险基金累计余额2260.09亿元,上年保险基金结余2034.52亿元。 年末全市有收养类福利事业单位33个,其中社会福利院1个,社会福利中心1个,敬老院31个,敬老院供养老人1424人。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收养2646人,全年社会救济7732人。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5520.12万元,慈善基金结余42297.53万元。全市纳入“五保户”对象有828人,“五保户”费用支出1691.56万元。 十三、人口、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51.0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03万人,出生率为16.69‰;死亡人口1.06万人,死亡率为4.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3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46.4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79.58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92.10%。 全年水资源总量约16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3.0%。日供水能力723万立方米/日。我市共有8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其中观澜河-企坪、茅洲河-共和村、东江北干流-石龙北河、东江干流-东岸4个断面为跨市河流边界断面,东莞运河-樟村、东江南支流-沙田泗盛、东江南支流-第六水厂和石马河-旗岭4个断面为市境内河流断面。2019年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状况:优良水质比例(达到或者优于Ⅲ类)为37.5%,Ⅳ类水体比例为25.0%,劣Ⅴ类水体比例为37.5%。 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85天,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比例78.1%,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48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值32微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八小时超标率19.7%。 全年雨日天数138天,日照时数1887.1小时,平均气温23.9摄氏度,相对湿度77%,降水量1912.3毫米。 全年共有3个镇街成功创建广东省森林小镇,总数达11个。共有市级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达8829.9公顷;森林公园20个,面积达33208.19公顷;湿地公园达23个,面积2171.62公顷。 年末全市建成区土地面积1139.83平方公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56.79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绿地率为43.76%,绿化覆盖率为35.86%。 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99起,比上年下降27.5%,未发生重大以上事故;死亡262人,比上年下降19.4%;受伤263人,下降29.7%;直接经济损失4491.11万元。全年发生道路和水上交通事故2978起,比上年下降13.4%;死亡457人,下降5.2%;受伤2616人,下降18.9%;直接经济损失708.99万元,下降24.1%。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1.40人。
注:1.本公报中2019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统计图中2014-2018年数据为年报数;最后统计数据以各部门年报及《东莞统计年鉴-2020》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3.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
4.五大支柱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包括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 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包括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四个特色产业包括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包装印刷业。先进制造业包括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先进轻纺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5.阅读本公报时,请注意统计指标的时间、口径和计算方法等。
6.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失业人员安置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及省级农业类名牌产品数来自市农业农村局;进出口、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通车里程、交通运输、公路、水路相关数据来自市公路管理局和市交通运输局;邮电业务收入、邮政发送信函、电话用户等数据来自市邮政、电信、移动等相关运营商;星级酒店及旅游情况、文化馆、文化站、公共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博物馆、文化广场、公共广播节目、报纸、运
动员获得奖牌、健身活动、体育彩票发行情况来自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年末各类金融机构数据来自市金融工作局;本外币存贷款余额来自市人民银行;股票总成交额及年末保证金余额数据来自证券期货业协会;保险、保费及赔款与给付来自市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数以及科研成果奖等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医疗机构、出生和死亡人口等相关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局;福利单位、敬老院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
气象数据来自市气象局;森林小镇、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数据来自市林业局;建成区及公共 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来自市自然资源局;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数据来自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 局,生产安全事故相关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道路交通事故等相关数据来自市公安局、海事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