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银川市金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金凤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工作,扎实推动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取进,进中向好。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62.2亿元,下降5.5%;第三产业增加值295.4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为1.2:17.2:8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40.1%、137.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794元,增长1.6%。 年末金凤区常住人口66.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87万人,城镇化率为84.13%。回族16.30万人,占总人口的24.54%。女性人口34.2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1.56%。出生人口0.73万人,出生率为11.05‰;死亡人口0.23万人,死亡率为3.48‰;自然增长人口0.50万人,自然增长率为7.57‰。 表1 2023年年末金凤区人口数及结构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税收收入6.71亿元,同比增长10.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2.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13亿元,增长1.9%。其中,公共安全支出增长6.0%,教育支出增长20.9%,科学技术支出下降201.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2%,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7.0%,节能环保支出增长315.7%,城乡社区支出下降12.4%。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5.5亿元,增长7.3%;林业产值6.4万元,下降97.9%;牧业产值1.7亿元,增长13.3%;渔业产值0.2亿元,增长5.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亿元,增长6.3%。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6万亩,同比增长0.2%。其中,小麦播种面积0.23万亩,下降8.1%;水稻播种面积0.1万亩,下降51.6%;玉米播种面积1.94万亩,增长1.0%。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55万亩,园林水果播种面积1.55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1.27万吨,同比下降2.6%。其中,小麦产量757吨,下降6.5%;水稻产量545吨,下降51.3%;玉米产量1.13万吨,增长1.6%。 全年肉类总产量1526吨,增长2.3%。其中,猪肉产量107吨,下降37.8%;牛肉产量1023吨,增长3.8%;羊肉产量227吨,增长14.1%;禽肉产量169吨,增长26.1%。禽蛋产量597吨,下降17.7%。牛奶产量2.63万吨,增长10.2%。年末牛存栏1.37万头,其中,牛存栏1.53万头;生猪存栏0.06万头,羊存栏数2.32万只,家禽数6.45万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35.4亿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重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7%。分门类看,制造业下降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 表2 2023年金凤区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增速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比上年下降5.1%,工业产销率为97.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98.9亿元,同比下降0.7%;营业成本75.6亿元,同比下降0.2%;实现利润总额11.9亿元,同比下降7.6%。工业品出口交货值2.1亿元;应收账款42.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47.1%,比上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
全年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186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64.4亿元,比上年下降2.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52.2亿元,下降9.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9.4万平方米,下降11.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4.8万平方米,下降10.4%。 四、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95.4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0亿元,下降12.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8亿元,增长8.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3亿元,增长11.7%;金融业增加值49.3亿元,增长6.0%;房地产业增加值43.3亿元,下降4.5%;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60.1亿元,增长9.1%;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12.9亿元,增长5.0%。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4%[3]。分投资主体看,本级投资同比增长13.2%,区市项目投资下降6.3%,商务区投资增长134.6%,经开区投资下降1.5%。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0.4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住宅开发投资91.5亿元,增长17.9%。商品房施工面积1146.8万平方米,下降9.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751.5万平方米,下降9.8%。商品房销售面积135.9万平方米,下降26.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3.2万平方米,下降24.4%。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49.7亿元,下降18.4%,其中,住宅销售额137.1亿元,下降17.6%。商品房待售面积124.2万平方米,下降31.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32.4万平方米,下降3.0%。 表3 2023年金凤区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速 | | | | | | | | 房屋施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1146.8 | -9.0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751.5 | -9.8 | 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169.8 | -0.9 | 房屋竣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295.8 | 46.8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213.3 | 42.4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万平方米 | 135.9 | -26.4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123.2 | -24.4 | 商品房待售面积 | 万平方米 | 124.2 | -31.7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32.4 | -3.0 | 商品房销售额 | 亿元 | 149.7 | -18.5 | 其中:住宅 | 亿元 | 137.1 | -17.6 | 本年实际到位资金 | 亿元 | 216.2 | -5.9 | 其中:国内贷款 | 亿元 | 22.8 | 202.3 | 自筹资金 | 亿元 | 29.7 | -34.5 | | | | |
六、国内贸易 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7亿元[4],比上年下降1.4%。分城乡看,城镇153.2亿元,下降1.2%;乡村实9.5亿元,下降5.0%。分行业看,批发业41.2亿元,下降10.6%;零售业93.7亿元,下降0.9%;住宿业2.2亿元,增长40.3%;餐饮业25.6亿元,增长12.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下降1.1%,集体经济下降12.6%,股份制经济增长2.3%,私营经济下降1.6%,个体经济下降4.3%,其他各种经济增长8.9%。按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27.8亿元,增长14.1%;商品零售134.9亿元,下降4.1%。 七、文化、卫生和教育 年末金凤区拥有艺术表演团体59个,文化馆1个,镇街文化站7个,村、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83个,公共图书馆1个,金凤悦书房20处,金凤区图书流通点49个。博物馆6个。 年末金凤区有普通中学19所,其中普通初中招生0.67万人,增长10.86%;在校1.86万人,增长7.3%;毕业生0.55万人,增长5.94%;普通高中招生0.49万人,增长3.11%;在校1.34万人,增长4.07%;毕业0.43万人,增长11.22%;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8.79%。小学36所,招生1.39万人,增长23.64%;在校6.14万人,增长16.39%,毕业0.63万人,增长14.40%;小学六年巩固率达到112.85%。幼儿园122所,幼儿园人数3.16万人,增长1.0%,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17%。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461人,减少11.35%。中职学校1所,在校969人,增长61.77%。 年末金凤区拥有卫生机构328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22个。卫生服务中心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4家,村卫生室15家。卫生机构实有床位6002张,其中:医院5556(张),社区中心(站)114张,卫生院95张。卫生技术人员9862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360人,注册护士3936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卫生技术人员104人。妇幼保健机构3个,卫生技术人员1367人。乡镇卫生院2个,床位数95张,卫生技术人员142人。卫生监督所2个,卫生技术人员36人。 八、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全年金凤区城镇新增就业129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321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81元,比上年增加2872元,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1921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61元。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6元,比上年增加1480元,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360元,高于全市701元,同比增长4.2%。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对2000-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进行了修订。 [3]自2018年起,不再公布固定资产投资总量。 [4]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对1992-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金凤区财政局;文化艺术馆等数据来自金凤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卫生数据来自金凤区卫生健康局;教育数据来自金凤区教育局;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来自金凤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其他数据均来自金凤区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银川调查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