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扶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扶风县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积极推进“三个年”活动,紧扣“十项重点任务”,加快建设“三县五区”,高质量发展稳步提升。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比上年增长1.1%;第三产业比上年增长2.8%。 年末,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5.9∶50.2∶33.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05%。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总产值(现价)51.2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39.59亿元,比上年增长4.9%;畜牧业产值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63万亩,同比增长0.08%。其中,夏粮播种面积39.73万亩,同比增长0.08%;秋粮播种面积28.9万亩,同比增长0.07%。 表1 2023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全年畜牧业生产形势稳定,主要畜牧产品产量、畜禽存栏保持平稳。 表2 2023年全县主要畜产品产量及增速 全年造林6000亩,水产品产量915吨。 三、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9%。其中,全县9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七大支柱产业中,纺织服装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2.4%;家具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汽车零部件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9%;食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2%;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4%;环保建材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3%。 表3 2023年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速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跨地区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3.9%。民间投资比上年下降11.8%。 固定资产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99.9%;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8%;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3.6%。 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3.6%。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2%。 五、商贸·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4.6%。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36.3万人次,同比增长16.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13亿元,同比增长17.3%。 全年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14.7%。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6个,实现到位资金228.58亿元,其中,省际到位资金205.18亿元。 六、交通·邮电 积极推进交通路网建设,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杨凌界至科技工业园公路、法郑路、二太路等项目建成使用。县城新区北一路等四条街道和老区街道改造提升完成,南大街延伸段排水防涝、西大街口袋公园等项目建成使用。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3.2%。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12724万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6023万元;电信业务收入6701万元。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用户总数33.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0.1万户。互联网接入用户13.67万户。 七、财政·金融 2023年全年财政总收入53497万元,比上年增收14178万元,比上年增长36%。全年地方财政收入30066万元,比上年增长5591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分项完成情况:税收收入完成17395万元,超收1760万元,增长11.3%。非税收入完成12671万元,超收3831万元,增长43.3%。耕地占用税收入-625万元,契税1924万元。 全年财政支出272597万元,比上年增加8517万元,同比增长3.2%。主要支出项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964万元,教育支出6782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863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7789万元,社会保障支出42919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2611万元。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0.1亿元,比年初增加12.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1.5亿元,比年初增加19.6亿元。 年末全县各项贷款余额109.4亿元,比年初增加8.7亿元。 八、教育·科技 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6所(含私立高中1所),小学36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303人,小学专任教师1258人。全年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4288人,小学在校学生16584人。全县共有学前教育机构44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100%。 拥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个。建成市级星创天地1户,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户,科技型中小企业65户。 全年共获授权专利135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22件,外观设计专利9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量32件。 九、文化·卫生 年末全县有影剧院1个,城乡文化站(馆)8个,公共图书馆1个,在各镇街建成图书馆分馆8个,基层服务点81个,阅读推广服务点12个。县图书馆共接待读者8.2万人次,流通图书5.6万册次。流动放映各类红色影片800场,农村公益电影 1464场。秦腔廉政剧《铁胆御史》成功入围“陕西省第十届文化艺术节”参演剧目,县图书馆晋升为国家二级馆。 2023年末全县医疗卫生计生机构241个。其中,医院8个(含民营),乡镇卫生院12个,疾病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村卫生室170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个。卫生人员总数3757人,卫生技术人员319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44人,注册护士1165人。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055张。其中,医院1464张(含妇幼保健机构90张),卫生院591张。 全县儿童12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99.9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8.28%。甲类传染病无发病,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423.61/10万,报告死亡4例,报告死亡率1.33/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447.53/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共有1个街道办,7个镇,113个行政村,9个社区。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2.5万人。 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804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689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0305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2010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15231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5213人。 全县聚力促振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深入开展住房及饮水安全等动态摸排和问题整改,坚持产业就业一起抓,持续增加群众收入,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积极实施“百村净化、十村示范”工程,开展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 按新口径,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07元,比上年增长8.1%。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77元,同比增长5.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01元,同比增长8.6%。 十一、环境·安全生产 全年平均气温为14.1℃,全年降水总量799.7mm,总日照时数1937小时。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0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74%。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3.79%。PM2.5年均浓度33mg/m3,辖区水环境质量稳定,渭河宝鸡市出境断面、小韦河杏林断面、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源地水质均稳定达标,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良好。 注释: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次公报数据,来源于全县各相关部门的年报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