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洱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洱源县推进高水平源头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关键之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决策部署,克服一系列困难挑战,全力以赴拼经济、破困局、开新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从全州垫底实现逆势突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综合 2023年,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891308万元,比上年增长3.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9812万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42130万元,同比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389366万元,同比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为40.4:15.9:43.7。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72740万元,比上年增长3.5%,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64.3%。 一、农业 202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9195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8309公顷。粮食总产186035吨,同比增长1.0%;粮食平均单产438公斤,与上年持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7583万元,同比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417575万元;林业产值12334万元;畜牧业产值284390万元;渔业产值209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186万元。 全县农村用电量10695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折纯量)2950吨,同比下降0.78%;农药施用量60吨,同比下降0.5%,农膜施用量402吨,同比增长4.8%。 2023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 畜牧业、渔业生产情况 主要林业产品产量 二、工业 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7570万元,同比增长3.1%。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7429万元,同比增长6.2%,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3308万元,同比增长8.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165万元,同比下降3.7%;实现利润总额12464万元,同比增长236.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70783万元,同比增长3.0%,实现出口交货值57.6万元,同比下降96.5%。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2%。 三、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 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完成453369万元,同比增长4.1%,其中:房地产投资完成14457万元,同比下降62.8%;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完成36707万元,同比增长75.3%。全县具备资质等级的13个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1339万元,同比增长5.28%。 四、财税金融 2023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53979万元,同比增长2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362万元,同比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44608万元,同比增长16.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447万元,同比下降0.56%;教育支出48317万元,增长0.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793万元,下降9.58%;卫生健康支出37102万元,增长1.9%;农林水支出55115万元,增长39.93%。 202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款11257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其中:住户存款915252万元,同比增长11.84%。各项贷款余额10978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9%。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3478万元,同比增长3.6%。交通运输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客运量182万人,旅客周转量13510万人公里,货运量567万吨,货物周转量85146万吨公里。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377万元。 六、贸易 2023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867万元,同比增长11.6%。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108228万元,同比增长10.6%,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253132万元,同比增长9.5%;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19891万元,同比增长10.4%;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52146万元,同比增长16.1%。 七、对外开放和旅游 2023年,全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8个(新入库项目13个)。州外到位资金为115918万元,同比下降27.58%,省外到位资金为103383万元,同比下降35.19%。 全年共接待游客434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323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78.1亿元,其中创外汇收入69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76万元。 八、教育、文化、卫生 全县拥有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2所,小学87所,幼儿园98所。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438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549人;初中在校学生9516人;小学在校学生18050人;在园幼儿8352人。2023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毛入学率100.67%;高中毛入学率96.02%;高考上线率达100%。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004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91人;小学专任教师1061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为97.01%。 全县拥有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纸质藏书4.64万余册,极具价值古籍纸质藏书0.7万册、电子图书5.2万册;镇乡级图书馆分馆9个,纸质藏书15.96万册;全县有广播电视发射台1座,免费发射数字化节目19套、广播4套。 全县有1个县级文化馆、有9个镇乡文广服务中心,各级文保单位27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项、省保单位6项、州保单位13项、县保单位7项。馆藏可移动文物836(件/套),其中二级3件,三级60件,一般文物769件,未定级4件。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4项,其中省级7项,州级19项,县级38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13人,其中省级传承人6人,州级传承人23人,县级传承人184人。县级灯光球场13块,乡镇灯光球场24块,村级篮球场168块,健身器材156套。 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2个,其中:公立医院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12个(卫生院9个、村卫生室9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血吸虫病防治站1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民营医院5个。病床实有数1236张,在岗职工1815人,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52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3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299019人,其中:城镇人口87734人,乡村人口211285人;按性别分:男性150221人,女性148798人;按民族分:汉族85657人,白族188678人,彝族13579人,其他少数民族11105人。 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53元,同比增长3.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95元,同比增长8.4%。 全县共有24895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62116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35%。全县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单位323个,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13810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8034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62%;参加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271844人。 全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921人,共支付低保金1064.7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2830人,共支付低保金4480.4万元;全县有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5871人,全年发放高龄津贴383.9万元。特困供养人员659人,发放特困供养金807.4万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6%。 十、安全生产 2023年,全县共发生生产经营性事故4起,死亡7人,直接经济损失2.3万元;消防事故、水上交通、农业机械、特种设备方面均零事故。 十一、资源环境 2023年,全县全年平均气温15.3℃,湿度64%,总降雨量782.1毫米,冬季极端最低气温-3.4℃,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3.1℃。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