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景东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全县上下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快速精准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坚持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全县经济持续恢复,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25224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分别低于全国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全市0.1、0.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8493万元,同比增长4.5%,两年平均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71609万元,同比下降1.4%,两年平均下降1.0%;第三产业增加值672146万元,同比增长6.1%,两年平均增长4.4%。 从产业构成看,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2.5:14.9:52.6调整为32.6:13.7:53.7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1.1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673540万元,同比增长4.6%,占全县GDP比重的53.8%,比重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265487万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79063万元,同比下降3.4%;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328990万元,同比增长6.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稳。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0%,涨幅较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
表1 2019-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0561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289164万元,增长4.8%;林业产值143073万元,增长4.3%;牧业产值203737万元,增长4.5%;渔业产值19763万元,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824万元,增长4.7%。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99075亩,比上年增长0.3%,粮食产量达19.66万吨,增长0.3%。其中:稻谷产量1.73万吨,同比下降17.3%;小麦产量1.39万吨,同比下降3.4%;玉米产量12.97万吨,同比增长3.6%。 全年烤烟播种面积85000亩,同比下降0.2%;油料播种面积34853亩,同比增长4.8%;年末实有茶园面积265452亩,与去年持平;甘蔗种植面积30015亩,同比增长2.2%;蔬菜种植面积90254亩,同比增长3.7%;年末实有果园面积72454亩,同比增长5.4%。 表2 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速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47466吨,同比增长5.2%,其中猪肉产量 37406吨,同比增长6.1%;牛肉产量3332吨,同比增长3.0%;禽蛋产量1160吨,同比下降32.2%;水产品产量 10465吨,同比增长2.1%。
表3 主要畜牧产量及其增速 | | | | | | | 367376 | 403626 | | | | 113620 | 108469 | | | | 150223 | 150039 | | | | 2561516 | 2644046 | | | | 447737 | 445500 | | | | 31664 | 31005 | | | | 103345 | 99079 | | | | 3250878 | 3320615 | | | | | | | | | 37406 | 35265 | | | | 3332 | 3236 | | | | 1790 | 1710 | | | | 4938 | 4900 | | | | 1160 | 1710 | | | | 3088 | 2853 | |
2023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2.6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5%;年末拖拉机拥有量123台,微耕机拥有量19025台。年末机耕面积68.43万亩,机播面积18.73万亩,机收面积4.33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2627万元,同比下降1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4.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同比下降12.2%,私营企业同比下降 24.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2.6%,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8%。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4%,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1.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下降37.9%,纺织业同比下降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下降21.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下降0.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11.8%。 表4 主要工业产品和产量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986 万元,比上年下降20.5%;实现利税总额1836万元,同比下降281.6%,其中,实现利润-142万元,同比下降95.3%。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9165万元,同比增长5.2%。属地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12家,完成总产值398844.8万元,比上年增长2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7.9%。 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达86493万元,比上年增长131.2%,其中,住宅投资41392万元,增长28.43%。全年房屋施工面积41.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65%。商品房销售面积6.1万平方米,下降18.8%;商品房销售额30996万元,下降24.3%。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2023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147.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按销售地分,城镇消费增长快于农村。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8803.4万元,同比增长7.1%;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1344.2万元,同比增长9.6 %。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快于餐饮零售。商品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05627.4万元,同比增长7.2 %;餐饮业实现收入44520.2万元,同比增长10.9%。 注:2019年数据为经2018年四经普修订后的数据。 2023年景东县国内合作统计系统在库项目共33个,其中,省外项目28个,完成市外到位资金6.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1.3%,其中完成省外到位资金6.1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3.05%。全县新签约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8个,其中,省外项目16个,固定资产投资类项目16个,已纳入国内合作统计系统1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9.75%,新签约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类项目入库率100%。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7024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 全年完成公路运输周转总量同比增长5.3%。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0767.9公里。其中:国道211.7公里、省道214.6公里、县道863.1公里、乡道1335.2公里、村道1139.5公里,库外拟建道路7003.7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3.0公里。 全年实现电信业务总量25250.25万元。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31.66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08部/百人。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2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3万户。 全年共接待游客330.25万人次,同比下降10.7%;实现旅游收入386956.28万元,同比下降0.5%。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166人次,同比增长361%,实现旅游收入47.89万元,同比增长355.66%。 七、财政和金融 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03822万元,比上年增长313.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548万元,增长2406.7%,(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41305万元,增长27.6%)。其中,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26.2%,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11.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7261万元,同比增长7.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下降1.9%,教育支出同比下降4.4%,卫生健康支出同比下降2.8%,交通运输支出同比下降17.7%,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长176.2%。获得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9755万元,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支出33643.07万元。 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3949万元,比上年增长8.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171307万元,同比增长13.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64392万元,增长17.7%,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91元,同比增长3.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36元,同比增长7.8%。
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34083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04015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0068人。 全县城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653人,比去年增加396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2479人;参加职工生育保险人数11759人。 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22015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02706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9309人(在职职工12234人,退休职工7075人)。 全年共有23465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低保金8542.40万元,比上年增加765.26万元,其中:城镇居民824人,发放低保金482.87万元,比上年增加23.63万;农村居民22641人,发放低保金8059.53万元,比上年增加741.63万元。全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5人次。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0所(教育部本办学校106所,民办学校24所),其中:幼儿园55所,小学54所(不含0个教学点),初中16所,完全中学2所,职业高中1所,教师进修学校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 在职职工共计3447人(民办幼儿园231人、民办高中103人、教育部门教职工3113人),其中公办教职工中专任教师2997人。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在校生45487人(少数民族学生30049人,占在校生总数的66.06%),其中:学前教育在校生6840人,小学在校生19246人,初中在校生11687人,普通高中在校生4934人,职业中学在校生2646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34人。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3.16%。小学阶段毛入学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93.16%,巩固率97.21%,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1.2%,初中毕业升学率93.7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75%。 2023年参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考生1367人。本专科上线人数1364人,本专科上线率99.78%。本科上线人数共579人,上线率42.36%。其中一本上线117人,上线率8.6%,居全市第2名;二本上线462人,上线率33.8%,居全市第3名。 年末全县累计争取实施科技项目13项76.5万元。年末授权专利116件,其中:实用新型81件,外观设计28件,发明专利7件。 年末全县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11.67万册;博物馆1个,乡(镇)文化站13个。全县有广播电视转播台1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9.1%,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6%。年末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8483户,“村村通”用户50296户,“户户通”用户30137户。 十、人口和就业 年末常住人口29.32万人,比上年减少0.48万人。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5.28万人,占总人口52.1%;女性人口为14.04万人,占总人口的 47.9%。人口出生率5.41‰,人口死亡率8.46‰,人口自然增长率-3.05‰,城镇化率31.48%。 2023年末,公安户籍人口116749户358591人,其中:男性186113人,占总人口的51.9%;女性172478人,占总人口的48.1%。按年龄结构划分:18岁以下62818人,占总人口的17.5%;18-34岁73082人,占总人口的20.4%;35-59岁153173人,占总人口的42.7%;60岁以上69518人,占总人口的19.4%。按城乡区域划分:城镇人口为76305人,乡村人口282286人。全县有汉族172009人,占总人口的48.0%,少数民族人口186582人,占总人口的52.0%,其中彝族156514人,占总人口的43.6%。 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35人,失业再就业人数476人,年末实有累计登记失业人数27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6%。 十一、卫生及社会服务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机构和卫生单位23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6个,乡镇中心卫生院4个、普通卫生院9个,中心卫生院下设分院4个。年末卫生机构在岗职工人数162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6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60人,注册护士628人),占全部职工人数的90.1%,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2015张(含急救站81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6.87张。年末共有村卫生室154个,乡村医生348人。 年末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3个,提供床位467张。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共实施森林保护面积479.24万亩(其中:公益林保护176.75万亩,天保工程148.84万亩,天然林停伐保护203.2万亩)。全县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达35793公顷,其中:无量山保护区景东辖区23981公顷,哀牢山保护区景东辖区11812公顷。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4%。 2022年末全县已建成水库23座,总库容7144.31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21座。已建成小塘坝45座,,总库容90.85万立方米。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9576万立方米,其中,向农业供水17792.79万立方米;向工业供水273.55万立方米;向生活供水1482.24万立方米;生态补水量27.41万立方米。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41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比上年同期下降-0.8 %;全社会用电量为32835.57万千瓦时,同比上升5.64 %。全县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1 %,单位GDP电耗上升1.1 %。 年末共有各级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10人。 年末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主要污染物减排:化学需氧量削减316.49吨,氨氮削减50.69 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1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78 %。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比上年减少1起;死亡2人,受伤4人,直接经济损失141万元。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事故0起,死亡0人,受伤0人,直接经济损失0万元;一般程序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12起,死亡8人,受伤12人,直接经济损失4.26万元;消防事故41起,死亡1人,受伤0人,直接经济损失93.6万元。 注释: ⑴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后结果以《2023年景东统计年鉴》公布数据为准。部分指标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可能; ⑵本公报中所涉及的社会发展指标数据均由各相关部门提供,解释权归数据提供部门; ⑶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均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GDP)、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⑷由于统计口径不同,部分指标存在不可比现象,请注意对比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