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798|回复: 0

[山东] 2023年高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12-31 10:19
  • 签到天数: 8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7716
    发表于 2024-10-10 20: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年高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富强和谐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临港新城的关键之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潍坊市委工作安排,牢牢把握“全力以赴拼经济、凝心聚力抓落实、担当实干争一流”主基调,谋划实施“12633” 思路举措,深化拓展项目建设年、集成改革攻坚年、作风建设年,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成功入选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榜。 一、综合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 885008 人。其中,男性 429512 人、女性 455496 人;城镇人口 526101 人,乡村人口 358907 人。全年出 生人口 4791 人,出生率 5.41‰;死亡人口 8165 人,死亡率 9.23‰。经济总量稳健提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79.5 亿元,比上年增长 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9.0 亿元,增长 3.9%;第二产业增加值 231.1 亿元,增长 6.2%;第三产业增加值 389.4亿元,增长 6.1%。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76410 元。经 济 结 构 不 断 优 化 。 三 次 产 业 比 重 由 2022 年 的8.83:34.05:57.12 调整为 8.68:34.01:57.31。第三产业比重略微提升,比上年增加 0.18 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34.3%、59.8%。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5 亿元,比上年增长 0.9%。其中,税收收入 31.2 亿元,非税收入 23.8 亿元。累计减税退税缓税降费约 4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63.7 亿元,增长 9.5%;其中民生支出 53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 83.3%,比上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率先开启“无证明”办事新模式,120 项证明证照实现自动下载。“电子证照”应用扩面提质,梳理涉及 786个事项、1296 个电子证照免提交清单。年末,各类市场主体户数达到 15.8 万户,同比增长 1.4%。注册资本(金)1804 亿元,同比增长 8.0%。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 19737 户;注册资本(金)154.8亿元。全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 79 个,总量 3518 个。家庭农场新增 191 家,总量 1581 家。就业保障逐步完善。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9402 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3372 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447 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8 亿元,扶持 1094 人创业,带动 2480 人就业。新增副高以上职称 522 人,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 1440 人,其中技师以上 319 人。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 4870 个。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38.6 亿元,增长 5.6%。其中,农业产值 54.8 亿元,增长 4.7%;林业产值 0.6 亿元,增长 5.7%;牧业产值 45.1 亿元,增长 6.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 38.2亿元,增长 6.2%。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201 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粮食总产量 90.3 万吨,增产 2.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 3.2万亩,上升 1.2%;总产量 1.1 万吨,增产 0.8%;蔬菜播种面积 22.4万亩,上升 4.3%;总产量 82.6 万吨,增产 4.1%。林业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完成造林面积 9 公顷。林木抚育面积 1500 公顷,四旁植树 80 万株。畜牧生产稳固健康。全年生猪出栏 62.2 万头,比上年减少 0.7%;家禽出栏 7718.3 万只,增长 14.5%。肉类总产量 16.2万吨,增长 7.7%;禽蛋产量 5.6 万吨,增加 8.1%。猪存栏 36.9 万头,减少 1.0%;羊存栏 8.1 万只,减少 9.6%;家禽存栏 1633.5 万只,减少 2.5%。水利事业扎实推进。有效灌溉面积 109 万亩。三座中型水库安全泄洪 1300 万方,主要水利工程及河道汛末有效存蓄地表水8300 万方。30 条河流、4 条渠道、26 座水库和南湖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体系,设置县镇村三级河湖长 627 人,落实河湖管员 418人。全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 3.1 平方公里。河流水系绿化达标任务 213.4 千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势头强劲。全年工业增加值 196 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5.7%。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 594.1 亿元,实现营业收入 574.1 亿元,利润总额 55 亿元。全部工业用电量 45.6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4.1%。规上工业企业发电 5.3 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 5 亿千瓦时。产业集群优势凸显。规模以上工业中,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安防用品、食品加工、化工建材五大产业实现产值 538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90.6%。机械装备、食品加工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为 89.7%、18.9%。纺织产业集群、安防用品产业分别入选全国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先进产业集群、山东电商产业带,获评省轻工纺织行业数字“三品”示范市、省“十三五” 能耗双控工作先进集体。新质生产力加快涌现。国家和省、潍坊市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瞪羚企业”“专精特新”累计达到 154 家,获批数量创历年新高。其中省瞪羚企业 14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家,省专精特新企业 43 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 101 家,产值增长 4.7%,完成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44.3%。“四新”经济增长8.7%,高于全市总体经济 2.8 个百分点。建筑业市场平稳。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57 家,签订合同额 70.4 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37.4 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 33.3 亿元,安装工程产值 3.3 亿元,其他产值 0.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264.4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36.2 万平方米。
    四、国内外贸易
    内外贸易健康发展。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增加值 150.9 亿元,同比增长 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9.3 亿元,增长 8.6%。分经营地看,乡村市场零售额 64.9 亿元,城镇市场零售额 124.4 亿元;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 177.9 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4 亿元。全年外贸进出口 196 亿元、同比增长 9.0%。其中,出口 163.9 亿元、增长 5.4%;进口 32.1 亿元、增长 32.4%。实际使用外资 3195 万美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 1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 5.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 24.8%,第三产业投资减少 5.9%。三次产业投资比例 7.0:53.9:39.1。分领域看,民间投资增长 8.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39.1%,制造业投资增长 23.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39.1%,“四新”经济投资增长7.9%,“十强”产业投资增长 10.8%。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28.7 亿元,其中住宅投资 24.8 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 560.9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 444.9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99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 78.7 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 53.9 万平方米,其中,现房 20.4 万平方米;期房 33.5 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 32.3 亿元,其中,现房 11 亿元;期房 21.3 亿元。
    六、交通运输、邮政电信
    交通运输事业有力提升。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3.8亿元。年末公路通车里程 3530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24 公里,国道 41 公里,省道 84 公里,县道 442 公里,乡道 1099 公里,村道 1740 公里。公路密度 232 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养护里程 3406公里。全市营业性机动车辆 8148 辆。其中,客车 139 辆,出租车689 辆,货车 7320 辆。全年完成客运量 804.9 万人次,客运周转量 618270 万人公里。年末机动车拥有量 297580 辆,比上年末增加 4952 辆。邮政电信发展平稳。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 1 亿元,通信业务总量 5.8 亿元。年末电话用户总数 99 万户。其中,移动电话 93.7万户,固话 5.3 万户。年末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 28.1 万户,拥有5G 基站 1520 座,比上年增长 33.7%。年末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2.3 万公里,无线上网用户 82.7 万户。
    七、金融
    金融存贷款稳健发展。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888.4 亿元,较年初增加 72.7 亿元。其中,住户储蓄存款余额 730.8 亿元,较年初增加 78.1 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812.5 亿元,较年初增加 57.2 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 243.6 亿元,较年初增加 10.6 亿元。年末涉农贷款余额 656.1亿元,较年初增加 41.9 亿元。
    八、科技、知识产权和质量监督
    科技创新日益增强。新上科技计划项目 6 项。其中,国家级 1项,省级 1 项,潍坊市级 4 项。争取项目无偿资金和科技奖励资金 3623 万元。获得潍坊市科技进步奖 6 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6 家。指导两家孵化器 12 家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全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181 家。  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新增授权国内专利总量 1346 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217 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1016 件,专利密度 11.6 件/万人。品牌建设更加完善。全年新增国内商标注册 1167 件,全市国内商标注册总量 15164 件。新增山东优质品牌 6 个,总量达 26 个;山东知名品牌 4 个,总量达 19 个;好品山东企业新增 2 个,总量达 5 家。
    九、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各类学校 117 处,在校学生 115470人。其中,高中 6 处,在校生 18947 人;初中 28 处,在校生 27661人;小学 81 处,在校生 63086 人;职业中学 2 处,在校学生 5772人。小学段、初中段义务教育巩固率均 100%。教育经费支出 18.5亿元,争取中央转移支付校舍改造专项资金 737 万元,新建 6 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 1220 个。修缮学校 9 万多平方米,更新桌椅板凳 1.2 万套,装配智慧教育产品 1.5 万台。全面优化作业设计,开展课后服务,开设劳动、文体、科技等各类特色课程 1100多门,惠及 107 所学校 8.9 万名学生。建成“中央厨房”,日供应餐品 1.5 万份,为 26 所学校配备午休设施,基本实现城区学校午餐午休全覆盖。精准资助贫困学生,共发放各项助学金 2560 余万元,资助学生 2.1 万人次。夏季高考本科过线首次突破 3000 人大关。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 4000 余场次。新建3 家城乡书房,5 家基层图书分馆,乡村阅读荣获中宣部县级“优秀推广单位”称号。4 名演员在第九届“山东省戏剧红梅大赛”获奖。夏庄镇获得“书香之乡”称号,姜庄镇聂家庄村入选“山东省乡村文化建设样板村”,密水街道拒城河村入选“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前冢子头遗址考古发掘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完成 700 平米的考古发掘,出土完整文物 46 套,首次将高密历史上溯到距今5000 多年前。新入选省级、潍坊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6 人、10人,累计 18 人、52 人。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景区 4 家,其中国家 AAAA 级 1 家,国家 AAA 级 3 家。星级饭店 3 家,其中四星级 1 家,三星级 2 家。旅行社 12 家。“红高粱民俗文化体验游”线路入选全省高品质旅游产品。红高粱小镇被列入山东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获评“山东省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示范景区”“山东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莫言文学艺术馆成功启用,入选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柴沟镇柴沟村入选“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卫生服务不断提升。各类卫生机构 849 处,其中乡村卫生室496 处。病床 6045 张,卫生技术人员 7492 人。人民医院朝阳院区启用,新增建筑面积 6.7 万平方米,床位 777 张。完成省级疫苗临床试验基地硬件建设,新建 1 处智慧化接种门诊、1 处免疫预防接种培训基地。组织实施 12 大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 10- 11 -万名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对 8.2 万高血压患者、3.4 万名糖尿病患者定期随访。家庭医生签约团队 635 个,服务 4097 人,其中为2364 名卧床不起患者提供入户巡诊服务。每周 20 余名上级三甲医院专家到我市坐诊服务。健康知识讲座、义诊宣传等健康促进行动受益群众近 5.8 万人次。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年末拥有健身广场 1084 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3.5 平方米。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得 21 金 14 银 17 铜,参加省级比赛获得 69 金 58 银 60 铜。向潍坊市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 96名。成功承办潍坊第 21 届运动会,综合金牌、实得总分、综合总分均居榜首。
    十、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1218 元,比上年增长 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0473 元,增长 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843 元,增长 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 1.88,比上年缩小 0.05。社会保障稳固完善。全年征缴社会保险基金 23.4 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16.8 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收入 3.8 亿元,居民养老保险收入 2.3 亿元,工伤保险 0.5 亿元。年末全市领取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离退休人员 6 万人。全市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单位 4373 家,参保人数 23 万人。其中,企业参保 4150家,参保人数 20.2 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 223 家,参保人数 2.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51.4 万人,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 162 元提高到 170 元。全年拨付各项社保待遇 29.4 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发放 16.4 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发放 8 亿元,居民养老保险发放 4.5 亿元,工伤保险待遇拨付 0.5亿元。社会救助水平持续提高。全年发放社会救助资金 1.2 亿元,年末救助对象 11369 名。其中,城市低保 286 名,农村低保 7446 名,城市特困人员 45 名,农村特困人员 3592 名。全市共有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338 人,重点困境儿童 91 名,受艾滋影响儿童 21 名,孤儿 53 人。各类儿童资金共发放 844.8 万元。领取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共有 17109 人,领取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共有 43127人,残疾人两补共发放 4001.4 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和气象
    城市能级加快提升。棚改回迁交付 2 个项目,选房 2 个项目,合计居民 1335 户、房屋 1814 套。城镇开发边界由 90 平方公里拓展到 134 平方公里,新增产业用地 2.6 万亩。海绵城市建设面积达到 19.3 平方公里。完成 5 处口袋公园建设,新增公园绿地面积 3.8万平方米,园路广场 1.2 万平方米。新开通 3 条公交线路。持续开展“十乱”整治行动,拆除违规户外广告 3100 余处。实施 14875 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推进未加入集中供暖小区改造,新增入网面积 40.5 万平方米,热计量率达 91.3%。健全农村改厕后续长效管护机制,62450 户改厕户受益。巩固国家卫生市现场评估,首创首成“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誉。生态环境逐步优化。全市 SO2、NO2 平均浓度分别为 10、25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 9.1%、10.7%;PM2.5、PM10、臭氧平均浓度分别为 37、66、169 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 8.8%、6.5%、5.0%。城市(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264 天,全年降水量 555.5毫米,年平均气温 14.8℃,日照时数 2488.6 小时。全年共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 9 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4 次。
    注:1.本公报中生产总值(GDP)、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2.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正式数据以《高密统计年鉴(2024)》为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9:00-18:00
    联系电话:
    010-63691786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Powered by quyushuju X3.4 Licensed© 2008-2018 quyushuju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