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白银市白银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29日在白银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白银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 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区发展进程中极具挑战、极其艰难的一年。面对交织叠加的风险考验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期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主动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坚决扛起“中心城区”使命担当,大力实施“四强”行动,做实做细“五量”文章,加快推进“五区”建设,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完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86.72亿元、增长7.7%,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5、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4.7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94.3亿元、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2亿元、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8亿元、增长25.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113元、21740元,增长6.3%、8%。 这一年,镌刻着我们“政治引领走在前”的奋进足迹。紧跟部署抓落实。坚持“第一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第一时间”研究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的具体措施,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上级有部署有要求、政府见行动见实效。紧贴实际抓教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一体推进政府系统党员干部深化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整改,推动解决了一批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群众所急的问题,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紧盯问题抓整改。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拿出“敢接烫手山芋”的魄力,坚决推动专项审计、自然资源等问题立行立改、全面整改。科学应对税源税收减少、留抵退税、工资和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等重大考验,制定《债务风险防范化解“1+6”方案》,严管严控、统筹资源、盘活资产,政府债务率大幅下降,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任务。 这一年,彰显着我们“大抓产业促发展”的责任担当。传统产业优势重塑。加快推进“强工业”行动,重点围绕有色金属、循环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主导产业,全面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白银公司炉技术创新升级项目点火烘炉,炼铜工艺跨入世界前列;银光公司18万吨TDI生产线、稀土公司1.1万吨金属萃取生产线、康视丽隐形眼镜基地建成投产;靖煤气化气一期单机试车;新培育规上企业21户、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户;工业总产值完成634.8亿元、工业固投增长26.5%。新型工业势能凸显。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以皓天医药、华实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白银公司20万吨高导新材料建成投产,宏达铝合金新材料、东方钛业绿色循环低碳产业项目加快推进。落地新能源企业10家,睿思科新材料、大象能源等建成投产,银高8GWh储能电池即将建成试生产,立昇新能源10万千瓦风力发电加快推进,领储宇能西北智能制造基地开工建设,与浙江海得能源签订年产5GWh电池机柜生产线合作协议,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多措并举克服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完成粮播任务5.8万亩、粮食产量2.22万吨。排查整治撂荒地1.79万亩,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2500亩。实施基础配套产业项目34个,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水川日光温室改造提升、四龙芦笋产业园等加快建设。成立白银区蔬菜协会;新培育龙头企业、千万以上加工企业3家,新增“甘味”品牌1个、绿色食品2个,四龙苹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成功举办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场会;一产增加值完成7.15亿元、增长5.9%。商贸文旅全面复苏。广泛开展各类促销活动,精心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荷花节等特色节会,带动消费总额增长1.4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9.3%;累计接待游客491.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94亿元,分别增长93%、117%。银凤湖数字经济商务区即将完工投用;依托颐高科技孵化器举办数字经济发展论坛、杭州推介会,招引入驻企业20多家,数字经济产值累计超20亿元,占GDP比重达3%以上。 这一年,激荡着我们“项目为王勇争先”的澎湃音符。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精心制定“2+6”产业链和招商图谱,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举全区之力大抓招商。主动走出去、请进来100多次,与山东中慧高芯、储田实业等60多家优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新签约项目31个、金额193.11亿元,当年引进项目完成到位资金37.23亿元,资金到位率89.82%,累计完成到位资金44.07亿元、增长23.16%。项目建设再创新佳绩。严格落实领导包抓和“红黄蓝”三色分级管理机制,协调做好各类要素保障,全力助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成功申报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2个省列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86亿元,23个市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12亿元,48个区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53亿元,179个基本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5.26亿元,投资量、完成率再创新高。全年争取到位中央、省预算内投资资金2.6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54亿元,破解了项目资金瓶颈制约。营商环境实现新优化。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打造驻园法治服务基地,跟进完善帮办机制,畅通绿色通道、联审联批、一事一议,协调兑现招商引资优惠资金1993万元,办理减税降费1亿元、留抵退税3亿元,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36亿元、清偿账款1483.4万元,实现惠企纾困。同步建强项目平台,银西产业园道路基础设施、雨污管网等全面提质,C级承载力通过复核认定。 这一年,书写着我们“城乡融合齐步走”的生动故事。城市“蝶变”。突出以城市更新为牵引,编制完成《白银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高水平推进城市空间建设。投资3.31亿元,铺设雨污管网39.35公里,完成滨河东路北段拓宽改造和兰州路、郑州路、西铜路大修改造,打通南环路至109国道,西山公园人行天桥更加便民,西村什字排水防涝工程让群众不再“看海”。6个棚改项目加快推进,28个老旧小区改造、10部加装电梯按期完成;新建成3个停车场,新增充电站(桩)205个、智慧停车泊位3491个,新时代广场、金沟河北京路至长安路段完工开放,成为城市新地标、休闲打卡点。乡村“嬗变”。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提升,清理沟渠近千公里、垃圾10万多吨;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改户厕235座;硬化村组道路60公里,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0公里;5户17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提前完成;四龙靖丰渠提升改造、靖白公路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全区顺利通过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水川入选全国“乡村振兴赋能计划”文旅惠农十大典型案例;成功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4个,3个村获评省、市级“和美乡村”。管理“智变”。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实施城乡品质提升八大行动,常态化开展三清一维护、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清理整治占道经营、乱摆乱停、飞线充电等各类乱象1万多起,拆除违建乱建60处2.32万平方米。实施全省首个人工智能开放平台项目,通过引入智慧交通、智慧路灯、智慧城管、智慧应急,打造“1张图+3平台+4中心+1产业”,为城市管理、社会治理赋能增效。 这一年,浸染着我们“山水护田将绿绕”的浓厚底色。绿色担当“更实”。聚焦“一轴五廊四带”建设,以城市干道、省道、乡道为骨架,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新增城区绿化122.3亩、城郊大环境绿化5180亩,提质改造道路绿化48.6亩,建成生态廊道24.4公里,获批15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莲花寺周边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城东尾矿堆场完成修复治理并建成尾水湿地。防治力度“更大”。严格落实环保管控措施,深入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累计整治整改各类问题200多个,办理办结举报投诉123件;高站位、高标准配合保障中央环保督察,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办结督察组转办35个问题,有效推动环保监管再上台阶。全区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保障有序。环境质量“更优”。加大中污水回用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金沟河沿线中污水回收利用、工农渠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加速推进,北城区水系连通工程引水隧洞全线贯通,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坚决整治扬尘污染、工业废气等突出问题,PM2.5、PM10平均浓度完成年度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3天。 这一年,诠释着我们“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社会事业更显实效。民生支出10.55亿元,占总支出的80%。省市区列27件惠民实事全部办结。区一校六校实现一体化办学,市职专实训楼、市六中综合楼、区六幼保教楼主体完工,湘银实验学校建成招生;高考一、二本上线率再创历史新高。“盛银宜家”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全面上线。新增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3个,改造更新智能健身路径23套,便捷的“15分钟健身圈”蔚然成型。文艺精品展演月、歌舞剧《黄河之上·花开白银》让文化更惠民。保障体系更趋完善。新增城镇就业9594人,输转劳务1.92万人,实现综合收入5.32亿元。成功创建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市二院住院部综合楼、水川养老院等顺利推进,王岘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揭牌开业,颐和、银水巷等社区“乐享食堂”为老人送上“食惠味道”。社会大局更加安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主动创稳,“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平台办理群众诉求1946件,信访积案、重复上访“双下降”。清收不良贷款1.81亿元,超额完成农信社化险年度任务。1636套“保交楼”住房如期交付,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一期顺利实施,14.26万户群众用气安全更有保障;累计排查整治自建房、地质灾害、防震减灾等各类风险隐患7千多起,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部下降,全区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区十四校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这一年,记录着我们“自立自强求突破”的创新实践。新要素持续聚集。抢抓兰白“两区”建设政策机遇,突出“五共”牵引,强化招才引智,分别与省科学院、中国移动、国家电网等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落户白银,现代农业示范园金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项目落地建设,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28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科创企业8家,被确定为首批全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县)。新活力有效释放。率先在全省试点开展“一业一查”跨部门综合监管,新增市场主体4463户。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全程网办率达99.2%,累计受理办结各类事项71万件、满意率达100%,数字政府考评进入全省第一等次。新效能全面提升。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91件,办理网民留言、政务热线7371件。纵深推进行政复议改革,广泛开展“八五”普法宣传,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深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强化重点领域监管,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同时,全力支持税务、电力、通信、金融、保险等驻区单位和工青妇、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工作,气象、档案、地方志、老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发展。 各位代表!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一年,我们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关接着一关闯,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但成绩比预期的好。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定向领航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一起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中央、省、市驻区企业,向驻区部队官兵,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白银区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主导产业全链条发展不够完善,转型升级步伐仍需加快;农业产业化层次不高,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还有差距;引领性、牵引性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还不多;城乡基础欠账仍然较大,优质服务供给相对不足;一些部门单位担当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优、办事效率不高,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以实干实绩回应群众期盼。 2024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从大局大势看,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利好措施接续出台;从省市支持看,“一核三带、四强行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兰白“两区”建设等战略持续深入实施;从自身实际看,全区资源禀赋、工业基础、交通区位等优势愈加明显,广大干部群众争先进位的心更齐、劲更足、意愿更强烈,都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实支撑。只要我们始终专注“稳”的定力、增强“进”的信心、保持“拼”的姿态,坚定不移打好“主动仗”,攻坚克难开好“顶风船”,埋头苦干走好“爬坡路”,必将在新一年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实现更好结果。 202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加快“五区”建设步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白银区实践的崭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环境质量和节能减排完成省、市控制目标。 围绕以上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加快转型升级,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坚持以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改造升级“老字号”。紧扣循环化工、有色金属2个主导产业链,充分发挥链长链主企业作用,瞄准高端、智能、绿色等方向,加快“三化”改造,重点实施白银公司铅冶炼资源综合利用、电解系统装备升级改造、银光公司光化产业园技改扩保、稀土公司焙烧尾气治理等28个产业化项目,扎实推进中小企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0户,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省级企业14户,推动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迈进,从短链向全链循环发展。 培育壮大“新字号”。紧紧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通道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制定培育计划,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企业聚集。全力支持皓天医药三期、抽水蓄能电站、海得能源5GWh电池机柜生产线、盛银宜家智慧物流平台、多式联用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尽快落地实施,确保东方钛业绿色循环低碳产业、立昇新能源风力发电、领储宇能西北智能制造基地、银东生态综合物流园及早建成投用。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持续完善提升银西产业园等“三大园区”基础设施和承载能力水平,集中精力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有效激活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力争全年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全面打造西北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深度开发“农字号”。坚持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分级分类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农民群众进行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规模养殖、精深加工转化和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推进蔬菜、肉羊、肉牛等产业集群化发展。深入挖掘王岘、强湾、武川等资源优势,探索实施城郊型特色农业,有效解决农业量小价廉问题。争取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芦笋产业园等16个项目年内建成投产,新建改造提质高标准农田4000亩,绿色食品和“甘味”知名品牌认证量增幅8%以上,粮播面积、粮食产量分别稳定在5.8万亩、2.22万吨以上。 激活释放“商字号”。主动适应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挖掘铜、铝、锌等新材料和农特产品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积极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完善商业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湿地公园文旅综合体、温泉酒店、全季酒店建设,精心打造唐道综合体、新天地文化街、银凤湖等特色街区,建成人民路、十字街等7个市列“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先行先试再打造8个区列生活圈。力争年内新招引入驻数字经济企业30家,带动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3%以上;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累计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以上。 二、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拓展项目建设新赛道。始终把项目作为稳增长的“压舱石”,争取拼抢、加快实施,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确保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精心储备项目。紧扣国家和省、市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重点围绕“两新一重”、特色产业等关键领域,科学谋划一批强基础、优结构、促转型、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形成覆盖全面、结构合理、梯次分明、质量优良的项目储备库。抢抓国家新增1万亿国债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建设盘子,确保全年谋划储备基本建设项目180个以上、总投资800亿元以上。 精细保障项目。严格落实领导包抓、清单管理、统筹调度等机制,紧盯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资金到位率、按期竣工率,大力推进项目前期集中交办、审批一网通办、备案秒批秒办、全程服务帮办,确保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等重点项目及早开工建设,所有项目应开尽开,年度完成投资101.2亿元以上。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处置,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力争全年争取各类资金8亿元以上、民间投资增长15%以上。 精准招引项目。持续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更新完善产业图谱,健全完善调度机制,制定优化政策支持。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充分发挥招商专班、驻点联络站、第三方平台、商会协会、链主企业作用,强化以商招商、专题招商、节会招商,发挥比较优势,精准评估论证,主动对接洽谈,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强、税收贡献大的好项目、大项目,同步做好“全过程”“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招得来、能落地、早见效。力争全年招引项目15个以上,到位资金54亿元、增长22%以上。 三、着力推动融合发展,展现城乡面貌新形象。更好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努力把城市、乡村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加快城市更新速度。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实施工农路、立交桥至诚信大道、西环路至下孤山、城建什字5个防洪排涝治理项目,改造提升道路管网35.16公里;续建完成滨河东路,拓宽改造滨河西路,打通天津路南环路至南二环段;争取人民路南延段10月完工。加快104、华瀚国际、大井子二期轮窑片区3个棚改进度,完成6个老旧小区改造,采取回购改造方式建设1985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下大力气破解征迁难题,争取金沟河长安路至109国道年内建成开放,打造高品质、现代化城市中轴。 加大乡村振兴力度。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工作。坚决守牢守紧防返贫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运用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八改”工程,抓好村庄净化、亮化、美化、绿化,实施水利“四抓一打通”工程10个,新改户厕300座,创建省、市级“和美乡村”3个。加快以水川康养小镇、四龙水美乡村为引领的乡村振兴特色品牌建设进度,打造区域样板示范工程。不断健全和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功能,全面建设平安乡村、善治乡村。 加强智慧管理精度。重点依托人工智能开放平台项目,广泛应用数智技术,强化数据采集和分析使用,探索建设城市综合运行管理服务模式,推行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实施完整居住社区设施补短板行动,整合资源、试点先行,新建地下停车库1个、社区食堂5个、新能源充电站(桩)600个,完善提升社区助餐、家政便民、体育健身等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供给,更好满足群众生活需要。持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四、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白银区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提升生态绿化水平。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快15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进度,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暨“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年内完成城郊大环境绿化5000亩,开展退化林修复、中幼林抚育、草原治理1.3万亩;改造提升城区道路绿化6条,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完成莲花寺周边综合整治及银湖公园建设。 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行动,对中央环保督察和各级督查反馈交办问题“回头看”“反复看”,不断巩固整治成效。注重源头治理,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整治餐饮油烟、噪音扰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切口”问题。坚持“水、气、土”协同治理,加强黄河过境段及东、西大沟整治,扎实推进清洁取暖和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实施绿色矿山建设开发利用项目,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确保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持续提升。 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严格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加强“四水四定”和河湖“清四乱”整治,持续推进银西中水回收利用、北城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金沟河沿线中污水回收利用、银东尾水湿地再生水循环利用等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争取北城区生态治理水系连通工程、城区建筑垃圾处理场年内建成投用,确保中水回用率提升到25%以上。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持续开展绿色创建活动,让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社会新风尚。 五、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深挖优势、融合发展,不断激发改革创新的蓬勃动能。 以深化改革添活力。扎实有序推进机构改革组织实施,确保各项任务如期顺利完成。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乡镇街道审批和服务事项标准化管理,推动更多高频事项办理权限下放。统筹推进国资国企、司法体制、物业管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积极抓好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大“三医联动”改革力度,全面实现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资源下沉。 以创新驱动增动力。全面落实兰白“两区”发展规划纲要,树牢企业科创主体地位,加大科研经费保障投入力度,实施科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重点依托皓天医药、斯卓新材料等国省级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加强应用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深化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大型国企合作,力争年内实施科技项目15个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户、省级创新型企业6户、科技型中小企业50户,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 以优化环境聚合力。深入开展政务服务数字化提升行动,拓展延伸“马上办”“掌上办”,加快审批服务“承诺制”,全面推广“跨域通办”和自然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巩固“一业一查”跨部门综合监管模式创新成果。落细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持续完善企业帮扶制度,“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运输、用地、用工、用能、融资等实际问题,让服务更为主动、更有温度、更见实效。 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满足群众生活新期盼。坚持以人民福祉为念,把群众的“点滴小事”当成“心头大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用情暖民心。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确保民生支出稳定在总支出的80%以上。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年内新增就业9000人以上。扎实做好基本生活救助、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工作。扩大园区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实现医保全覆盖。整合优化资源,增加教育供给,加快铜花路幼儿园保教楼、育英学校、培文学校、合弘教育科技产业园等建设进度,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逐步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探索实施一批“小而美”的民生项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区疾控中心整体搬迁进度,争取人民医院住院部综合楼年内建成投用。 用心解民忧。纵深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提升民情服务平台质效,全面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治重化积”专项行动。采取处置闲置资产、培植优质税源、争取政策支持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增加收入、筹集资金,推动各类政府债务稳妥有序化解。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五大体系”提升落实年行动,加强道路交通、校园安全、化工园区等重点领域监管。扎实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强化食药安全监管,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用力惠民生。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们将坚持从群众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集中精力办好10件惠民实事:1.新建白银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配置托位155个。2.新建幼儿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新开办幼儿园1所、完全中学1所,增加园位900个、整合学位1680个。3.建成开放水川养老院。4.改造老旧小区6个、加装电梯10部。5.维修加固城区存在安全隐患房屋13万平方米。6.硬化村组道路42公里,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0公里。7.建设区五校人行天桥。8.建设东城区全民健身公园。9.建设社区食堂5个、电动车充电站(桩)600个。10.提供免费婚检1000对。 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为政之要,重在力行、贵在担当、难在持久。我们要不断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用忠诚实干书写使命担当。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理论武装,坚守政治信仰,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始终牢记“三个务必”,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 用法治思想规范权力运行。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健全完善权责清单体系和行政裁量基准,巩固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成果,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用优良作风提升工作效能。树牢发展导向、实干导向、奖惩导向,持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制定《政府工作闭环管理实施细则》,补强抓落实的能力、明确抓落实的路径、协同抓落实的力量,敢于向高的攀、跟强的比、与快的赛,锤炼过硬素质,攻坚各类矛盾,以钉钉子精神将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用纪律规矩筑牢廉政底线。切实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审计监督,做好源头防范治理,坚决查处各类腐败问题,严厉纠治隐形变异“四风”。落实落细“过紧日子”要求,强化预算管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管之有方、用之有效。 各位代表,初心如磐需躬身笃行,使命弥坚当奋楫扬帆!新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接续奋斗、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白银区实践的崭新篇章! 名 词 解 释 “一核三带”:“一核”是指建设以兰州和兰州新区为中心、以兰白一体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定西临夏的一小时核心经济圈。“三带”是指建设以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的河西走廊经济带、以综合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的陇东南经济带、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 “四强”行动: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 “五量”文章:全力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 “五区”建设:打造全市经济发展先行区、文明城市标杆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改革创新实践区、宜居宜养引领区。 “三抓三促”:省委部署开展的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作风整顿提升行动。 “2+6”产业链:循环化工及生物医药和有色金属及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链,现代农业、通道物流、新能源、食品加工、文化旅游、数字经济6个特色产业链。 招商图谱:通过全面、详实的图形化方式,全面展示行业信息、项目信息、投资方式等内容,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了解机会,增强项目的吸引力和投资价值。 “红黄蓝”三色分级管理机制:“红色”为警示提醒,表示工作进度滞后或存在问题;“黄色”为预警提醒,表示工作临近完成时限或进展缓慢,需要查找问题,加快进度;“蓝色”为温馨提醒,表示工作超进度或时间任务同步,需注意保持,确保进度。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城乡品质提升八大行动:全域违建整治提升行动、市容市貌整治提升行动、交通秩序整治提升行动、城乡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空气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河道乱象整治提升行动、施工围挡整治提升行动和市政设施完善提升行动。 “1张图+3平台+4中心+1产业”: 1张图:三维建模城市智能地图。3平台:视频汇聚平台、视频解析分析平台、派单平台。4中心:城市运行的感知中心、部门联动的协同中心、综合指挥的调度中心、辅助领导的决策中心。1产业:通过算力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一轴五廊四带”:“一轴”:金沟河中轴景观生态长廊。“五廊”:以G109、G341、S217、白榆公路、白靖公路等国省交通主干道沿线为重点,打造百公里生态廊道。“四带”:打造沿黄生态绿带、西部绿色防风带、南部城郊河沟路网景观带、北部绿色屏障带。 “储备林”: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 “保交楼”:通过政府介入和开发商责任履行,确保房地产项目顺利进行,从而维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并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兰白“两区”建设: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五共”:坚持兰白自创共享、交通共建、生态共治、服务共线、产业共链。 “一业一查”:对于某一特定行业的监管活动,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整合该行业中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不同监管事项。 “三化”改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通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八改”工程:改厕、改路、改水、改房、改电、改气、改厨、改院等工程。 “四抓一打通”:抓续建、抓配套、抓更新、抓改造,打通最后一公里。 完整居住社区: 是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 “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两高一低”: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 “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清四乱”:清理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 中水:城市污水经处理设施深度净化处理后的水。 “三医联动”:是指在医疗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间形成的协调联动关系。 “一老一小”:养老和学龄前婴幼儿托育服务。 九年一贯制:小学和初中施行一体化的教育,小学毕业后可直升本校初中。 完全中学:是指一所学校有初中部还有高中部。 “五大体系”:全面责任、隐患排查、监督管理、宣传培训、应急救援等体系。
|